首页 / 专利库 / 电磁学 / 集肤效应 / 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

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

阅读:765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回转支承技术领域的一种消除回转支承 滚道 软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对加工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发生损坏,确认冷却装置中冷却介质是否充足,以保证加工设备可以正常完成工作;第二步:将回转支承的 内圈 与 外圈 通过固定装置分别固定在加工设备的 工作台 上;本发明中通过中频 感应加热 装置沿着特定的 导轨 对回转支承滚道进行加热淬火,使回转支承加工时不会产生软带区域,并且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同时对回转支承的滚道表面进行处理,使滚道受热与冷却同步且均匀,不会产生软带区域,也提高回转支承淬火的 质量 ,保证回转支承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下面是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对加工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发生损坏,并确认冷却装置中冷却介质是否充足,以保证加工设备可以正常完成工作;
第二步:将回转支承的内圈外圈通过固定装置分别固定在加工设备的工作台上;
第三步:通过加工设备工作,使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对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外圈进行检测,用于确定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圆心,通过圆心的位置对中频感应加热装置的起点位置、终点位置以及运动线路进行确定;
第四步:然后对中频感应加热装置通电,形成了交变电磁场,在金属件内感应出交变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主要集中在金属件表面,对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外圈同时进行加热,接着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从起点位置按照设定线路方向进行移动,对回转支承表面的滚道进行处理;
第五步:并且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工作时,冷却装置与中频感应加热装置按照相同的移动方式进行移动,并通过冷却质对已经加热的滚道表面进行冷却,重复操作,直至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都到达终点位置,使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都停止工作,完成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淬火工作;
第六步:将加工完成后的回转支承取下来,用着色渗透法对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内圈进行检测,确定回转支承工件表面是否含有裂纹,并且通过TH110里氏硬度计检查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硬度,用于检测回转支承淬火加工的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质为,且冷却质也为矿物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回转支承滚道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6毫米。

说明书全文

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回转支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回转支承是一种能够承受综合载荷的大型轴承,现有的回转支承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淬火处理,然而回转支承在淬火处理的过程中,淬火的起点与终点之间会产生一个盲区,导致该区域硬度较低,影响回转支承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第一步:首先对加工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发生损坏,确认冷却装置中冷却介质是否充足,以保证加工设备可以正常完成工作;
[0006] 第二步:将回转支承的内圈外圈通过固定装置分别固定在加工设备的工作台上;
[0007] 第三步:通过加工设备工作,使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对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外圈进行检测,用于确定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圆心,通过圆心的位置对中频感应加热装置的起点位置、终点位置以及运动线路进行确定;
[0008] 第四步:然后对中频感应加热装置通电,形成了交变电磁场,在金属件内感应出交变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主要集中在金属件表面,对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外圈同时进行加热,接着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从起点位置按照设定线路方向进行移动,对回转支承表面的滚道进行处理;
[0009] 第五步:并且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工作时,冷却装置与中频感应加热装置按照相同的移动方式进行移动,并通过冷却质对已经加热的滚道表面进行冷却,重复操作,直至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都到达终点位置,使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都停止工作,完成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淬火工作;
[0010] 第六步:将加工完成后的回转支承取下来,用着色渗透法对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内圈进行检测,确定回转支承工件表面是否含有裂纹,并且通过TH110里氏硬度计检查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硬度,用于检测回转支承淬火加工的质量
[0011] 优选的,所述冷却质为,且冷却质也为矿物油。
[0012] 优选的,所述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回转支承滚道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6毫米。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过中频感应加热装置沿着特定的导轨对回转支承滚道进行加热淬火,使回转支承加工时不会产生软带区域,并且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同时对回转支承的滚道表面进行处理,使滚道受热与冷却同步且均匀,不会产生软带区域,也提高回转支承淬火的质量,保证回转支承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5]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除回转支承滚道软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第一步:首先对加工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发生损坏,确认冷却装置中冷却介质是否充足,以保证加工设备可以正常完成工作;
[0017] 第二步:将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外圈通过固定装置分别固定在加工设备的工作台上,将回转支承固定住,保证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运动的精确性,确保回转支承淬火的质量;
[0018] 第三步:通过加工设备工作,使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对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外圈进行检测,用于确定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圆心,通过圆心的位置对中频感应加热装置的起点位置、终点位置以及运动线路进行确定,通过中频感应加热装置沿着特定的导轨对回转支承滚道进行加热淬火,使回转支承加工时不会产生软带区域;
[0019] 第四步:然后对中频感应加热装置通电,形成了交变电磁场,在金属件内感应出交变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主要集中在金属件表面,对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外圈同时进行加热,接着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从起点位置按照设定线路方向进行移动,对回转支承表面的滚道进行处理;
[0020] 第五步:并且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工作时,冷却装置与中频感应加热装置按照相同的移动方式进行移动,并通过冷却质对已经加热的滚道表面进行冷却,重复操作,直至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都到达终点位置,使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都停止工作,完成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淬火工作;
[0021] 第六步:将加工完成后的回转支承取下来,用着色渗透法对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内圈进行检测,确定回转支承工件表面是否含有裂纹,并且通过TH110里氏硬度计检查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的硬度,用于检测回转支承淬火加工的质量。
[0022] 冷却质为水,且冷却质也为矿物油,冷却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矿物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定。
[0023] 中频感应加热装置与回转支承滚道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6毫米。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