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软件 / 框架 / 成像设备和盒

成像设备和盒

阅读:579发布:2022-03-05

专利汇可以提供成像设备和盒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成像设备和盒。成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盒,设备本体包括弹性的本体侧 端子 和用于支承本体侧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该本体侧端子是用于给盒供电的端子,盒包括:显影装置,其把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 静电潜像 显影成显影剂图像;盒侧端子,其用于从设备本体供电;和 框架 ,其具有露出盒侧端子的开口,在将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过程中,把盒侧端子和端子支承部件插入到开口中以使本体侧端子与盒侧端子 接触 ,和在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状态下本体侧端子压紧盒侧端子。,下面是成像设备和盒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盒,其中,设备本体包括弹性的本体侧端子和用于支承本体侧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该本体侧端子是用于给盒供电的端子,
盒包括:
显影装置,其把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显影剂图像,显影装置包括配置成作用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处理器件;
盒侧端子,其用于从设备本体向处理器件供电,在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状态下盒侧端子布置于在盒安装方向上本体侧端子的上游侧;和
框架,其具有开口,盒侧端子设置在开口中并且从开口向盒外部露出,在将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过程中,把本体侧端子和端子支承部件插入到开口中以使本体侧端子与盒侧端子接触,和
在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状态下本体侧端子压紧盒侧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
开口形成在框架中,以使得在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状态下,在端子支承部件和开口之间形成间隙,和
间隙形成为使得:在与盒装卸方向垂直且盒可相对于设备本体移动的方向上,端子支承部件相对于开口可移动的量与盒相对于设备本体可移动的量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成像设备,其中,
盒侧端子设置成能够在本体侧端子穿过开口之后与本体侧端子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成像设备,其中,
处理器件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和充电部件,该显影剂承载部件向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该充电部件给图像承载部件充电,
盒侧端子包括用于从设备本体向显影剂承载部件供电的第一盒侧端子和用于从设备本体向充电部件供电的第二盒侧端子,和
开口包括露出第一盒侧端子的第一开口和露出第二盒侧端子的第二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成像设备,其中,
本体侧端子是金属弹簧
6.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设备本体上的盒,设备本体包括用于给盒供电的弹性的本体侧端子和用于支承本体侧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盒包括:
显影装置,其把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显影剂图像,显影装置包括配置成作用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处理器件;
盒侧端子,其是用于从设备本体向处理器件供电的端子;和
具有开口的框架,盒侧端子设置在开口中并且从开口向盒外部露出,并且当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时本体侧端子和端子支承部件插入到开口中使得本体侧端子与盒侧端子接触以压紧盒侧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盒,其中,
盒侧端子设置成使得能够在本体侧端子穿过开口之后与本体侧端子接触。

说明书全文

成像设备和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成像设备和能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盒。

背景技术

[0002] 在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中,首先,通过充电辊给感光鼓均匀地充电。此外,通过曝光装置来选择性地使已充电的感光鼓曝光,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来使形成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0003] 此外,通过转印辊来将形成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通过定影装置来加压和加热已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以此方式,成像设备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0004] 在成像设备中,通常需要补充调色剂和维修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器件(处理器件)等。
[0005] 近年来,为了容易地执行维修等,将感光鼓、充电辊、显影装置等集成为盒。集成了感光鼓等的盒称为处理盒,并且其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本体上。
[0006] 在盒中,设置有用于给处理器件(例如充电辊)供给电压的电端子(盒侧端子)。在盒安装至成像设备本体的状态下,盒侧端子电连接至设置于成像设备本体上的电端子(本体侧端子)。这里,当异物粘附到盒侧端子上时,盒和成像设备本体之间的电连接状态会变得不稳定。
[0007] 因此,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在盒中设置用于覆盖盒侧端子的闸板(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2005-128469)。在盒从成像设备本体上拆下的状态下,闸板覆盖住盒侧端子。此外,闸板与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本体上的操作同步地转动,从而闸板露出盒侧端子。
[0008] 然而,在该结构中,因为必须提供用于转动盒中闸板的机构,所以盒的构成部件的数量增加了。另外,部件数量的增加增大了盒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设备本体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盒,设备本体包括弹性的本体侧端子和用于支承本体侧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该本体侧端子是用于给盒供电的端子,盒包括:显影装置,其把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显影剂图像;盒侧端子,其用于从设备本体供电;和框架,其具有露出盒侧端子的开口,在将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过程中,把盒侧端子和端子支承部件插入到开口中以使本体侧端子与盒侧端子接触,和在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的状态下本体侧端子压紧盒侧端子。
[001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设备本体的盒,包括:显影装置,其把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显影剂图像;盒侧端子,其是用于从设备本体向盒供电的端子;和具有开口的框架,该开口露出盒侧端子,并且当盒安装到设备本体上时设置于设备本体上的本体侧端子和支承本体侧端子的端子支承部件插入到开口中。
[0011]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3]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4]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结构的简图;
[0015]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结构的简图;
[0016]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设备本体的透视图;
[0017] 图6是示出处理盒将要安装至成像设备本体的状态的简图;
[0018] 图7A和图7B是示出处理盒的盒侧电端子附近部分的简图;
[0019]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和
[0020]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位置等可根据例如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结构和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2] (第一实施例)
[0023] <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0024] 将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示意性剖视图。在此,感光鼓62(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轴向限定为纵向。在该纵向上,感光鼓62从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接收驱动的那侧限定为驱动侧,并且驱动侧的相反侧限定为非驱动侧。在此,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是成像设备1的除了盒B(处理盒)之外的部分。成像设备1是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束打印机。在成像设备1中,盒B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设备本体A。此外,用于储存将要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以下简称为片材P)的片材托盘4设置在盒的下侧。
[0025] 在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中,沿着片材P的传送方向D顺序地设置拾取辊5a、进给辊对5b、传送辊对5c、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传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和排出托盘11。定影装置9包括加热辊9a和压紧辊9b。
[0026] <成像过程>
[0027]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过程。首先,当成像设备1接收到打印开始信号时,驱动感光鼓62沿图1中箭头R所示方向转动。对充电辊66(充电部件)(参见图2)均匀地施加偏压,充电辊
66通过与感光鼓62的外周面接触而给感光鼓62的外周面充电。曝光装置3根据图像信息向感光鼓62输出激光束L。激光束L穿过盒B的显影容器23和清洁框架71之间的间隙,并且扫描和曝光感光鼓62的外周面。这样,在感光鼓62的外周面上形成了与图像信息相应的静电潜像。
[0028] 另一方面,如图2中所示,在显影单元20(显影装置)中,当第一传送部件43、第二传送部件44和第三传送部件50转动时,通过搅拌和传送而将调色剂室29中的调色剂T输送至调色剂供给室28。输送至调色剂供给室28的调色剂T通过磁辊34(定影磁体)的磁力而承载到显影辊32(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上。显影刮板42使显影辊32上承载的调色剂T摩擦带电,并且把显影辊32上承载的调色剂T的厚度管制在恒定厚度。显影辊32上承载的调色剂T被供给至感光鼓62,从而把形成于感光鼓6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
[0029] 此外,如图1中所示,与输出激光束L的时刻同步,储存在设备本体A的下部中的片材P由拾取辊5a、进给辊对5b和传送辊对5c从片材托盘4处进给。此外,片材P被引导至转印引导件6处,并且传送至转印位置,该转印位置是感光鼓62和转印辊7之间的夹持部。在该转印位置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62转印至片材P。
[0030]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被引导至传送引导件8处,并且传送至定影装置9处。此外,片材P穿过定影装置9的加热辊9a和压紧辊9b之间的夹持部。在该夹持部处,片材P被加压和加热,从而把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被排出辊对10排出至排出托盘11处。另一方面,如图2中所示,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62上的调色剂被调色剂清洁部件77清除。所移除的调色剂再次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62上移除的调色剂储存在清洁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71b中。
[0031] <盒B的总体结构>
[0032] 接下来,将参照图2到图4来描述盒B的总体结构。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B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B的结构的简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B的结构的简图。在本实施例中,将不对用于联接各个部件的螺钉进行说明。
[0033] 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盒B。盒B包括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通常,处理盒是这样一种盒,其中,感光鼓与充电器件和清洁器件(它们作为作用于感光鼓的处理器件)二者中的至少一个集成到盒中。此外,处理盒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的设备本体。
[0034] 清洁单元60包括感光鼓62、充电辊66、清洁部件77、支承这些部件的清洁框架71和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至清洁框架71的盖部件72。充电辊66和清洁部件77设置成与感光鼓62的外周面接触。清洁部件77包括由橡胶形成的刮板状橡胶刮板部件77a(其是弹性部件)和支承橡胶刮板部件77a的支承部件77b。
[0035] 橡胶刮板部件77a在感光鼓62旋转方向的反向上抵接感光鼓62。也就是说,在橡胶刮板部件77a的远端面向感光鼓62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情况下橡胶刮板部件77a抵接感光鼓62。由清洁部件77从感光鼓62的表面移除的调色剂被废调色剂传送部件54传送至废调色剂室71b,该废调色剂室71b包括清洁框架71和盖部件72。废调色剂传送部件54与曲柄部件86接合。当驱动力从曲柄部件86传递至废调色剂传送部件54时,废调色剂传送部件54沿图2中箭头Q所示方向转动,以将调色剂传送至废调色剂室71b。
[0036] 此外,用于防止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室71b渗漏的铲板65形成在清洁框架71的边缘处,以便与感光鼓62抵接。此外,当作为驱动源的本体驱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至感光鼓62时,感光鼓62根据成像操作而沿图2中箭头R所示方向转动。充电辊66在沿清洁框架71纵向(大致与感光鼓62旋转中心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附近安装,以便可借助于充电辊轴承67而转动。偏压部件68把充电辊轴承67朝向感光鼓62推压,从而充电辊66压在感光鼓62上。此外,充电辊66随感光鼓62的转动而转动。
[0037] 显影单元20包括显影辊32、支承显影辊32的显影容器23、显影刮板42等。磁辊34设置在显影辊32内部。此外,显影刮板42管制显影辊32上所承载的调色剂层的厚度。间隔维持部件38安装在显影辊32的旋转中心轴向上的两端。间隔维持部件38与感光鼓62抵接,以在显影辊32和感光鼓62之间形成小间隙。
[0038] 此外,用于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单元20中吹出的防吹出板33安装至底部部件22的边缘,以便与显影辊32抵接。此外,在由显影容器23和底部部件22形成的调色剂室29中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传送部件43、44和50。第一、第二和第三传送部件43、44和50搅拌储存在调色剂室29中的调色剂并将其传送至调色剂供给室28。
[0039] 如图3和图4中所示,通过把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联接起来而构成盒B。在清洁单元60中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承感光鼓62的鼓轴承73、清洁框架71、盖部件72、感光鼓62和鼓轴78。设置在驱动侧的驱动侧鼓法兰63插入到鼓轴承73的孔73a中,从而感光鼓62可旋转地被支承。此外,在非驱动侧(参见图4),鼓轴78压配合到形成于清洁框架71中的孔71c中,以可旋转地支承非驱动侧鼓法兰64的孔(未示出)。此外,在驱动侧鼓法兰63中设置有法兰齿轮部63b,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设置在显影辊32驱动侧的显影辊齿轮39。
[0040] 用于支承显影单元20的驱动侧鼓侧部件69和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设置在清洁框架71的两个端部侧。设置在清洁框架71驱动侧的突起71a插入到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69中的长孔69d中。此外,安装至清洁框架71上的鼓轴承73的支承部73b插入到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69中的定位孔69c中。这样,驱动侧鼓侧部件69固定到清洁框架71上。
[0041] 形成于清洁框架71的非驱动侧上的突起71d插入到形成于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中的长孔70d中。此外,鼓轴78所插入的筒形突起的外径部71e插入到形成于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中的定位孔70c中。这样,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固定到清洁框架71上。
[0042] 另一方面,显影单元20包括底部部件22(参见图1)、显影容器23(参见图1)、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6、非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7、显影辊32和显影刮板42。通过设置于显影辊32的两个端部侧的轴承部件37,显影辊32可旋转地安装至显影容器23上。此外,驱动侧鼓侧部件69和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可滑动地联接,从而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60联接。盒B包括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60。
[0043] 在显影单元20纵向的一个端部侧,第一显影支承部26a和第二显影支承部26b形成在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6上。此外,在显影单元20纵向的另一端部侧,第三显影支承部27a和第四显影支承部27b形成在非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7上。此外,形成于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6上的第一显影支承部26a插入到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69中的第一长孔69a中。形成于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6上的第二显影支承部26b插入到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69中的第二长孔69b中。
[0044] 此外,形成于非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7上的第三显影支承部27a插入到形成于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中的第三长孔70a中。形成于非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7上的第四显影支承部27b插入到形成于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中的第四长孔70b中。这样,驱动侧鼓侧部件69和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联接,从而显影单元20和清洁单元60联接。
[0045] 此外,驱动侧偏压部件46R的第一接合部46Ra安装到驱动侧鼓侧部件69的突起69e上。驱动侧偏压部件46R的第二接合部46Rb安装到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6的突起26c上。此外,非驱动侧偏压部件46F的第一接合部46Fa安装到非驱动侧鼓侧部件70的突起70e上。非驱动侧偏压部件46F的第二接合部46Fb钩挂在非驱动侧显影侧部件27的突起27c处。
[0046]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侧偏压部件46R和非驱动侧偏压部件46F是金属拉簧,并且构造成利用弹簧的偏压力将显影单元20压靠在清洁单元60上。因此,把显影辊32可靠地压向感光鼓62。此外,由于安装至显影辊32两端的间隔维持部件38,在显影辊32和感光鼓62之间形成了预定间隔。
[0047] <盒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0048]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的透视图。此外,图6是示出盒B将要安装至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的状态的简图。接下来,将参照图5和图6描述将盒B安装到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上和从其上拆卸下盒B的操作。
[0049] 开口13可枢转地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当使用者打开开口门13时,露出了形成于设备本体A的非驱动侧板16中的盒安装开口17。此外,盒引导件12形成在设备本体A的盒安装开口17内侧,盒引导件12将盒B引导到设备本体A中。沿图6中箭头C所示方向把盒B引导到盒引导件12并且插入到设备本体A中。
[0050] 这里,箭头C所示方向是感光鼓62旋转中心的轴向,也是盒B从非驱动侧到驱动侧插入到设备本体A中的方向。也就是说,在盒B插入到设备本体A中的方向上,非驱动侧是上游侧并且驱动侧是下游侧。在设备本体A中设置有驱动轴14,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设于盒B中的驱动力接收部63a(参见图3)。
[0051] 驱动轴14由设置在设备本体A中的电机(未示出)驱动。因此,联接至驱动力接收部63a的感光鼓62通过从设备本体A接收驱动力而转动。此外,电力经由形成于设备本体A上的上游侧充电端子91(本体侧端子)(参见图7A和图7B)供应给充电辊66。此外,电力经由形成于设备本体A上的上游侧显影端子90(本体侧端子)(参见图7A和图7B)供应给显影辊32。
[0052] <电端子的说明>
[0053] 图7A和图7B是示出处理盒B的盒侧电端子附近部分的简图。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B的侧视图。接下来,将参照图7A、图7B及图8描述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的结构和盒B的电端子。图7A是示出在盒B即将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之前的状态的简图。图7B是示出盒B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B是沿图7A中的平面S1截取的。
[0054] 如图7A中所示,用于将电力从设备本体A供给至显影辊32的下游侧显影端子79(第一盒侧端子)形成在盒B的侧面上。电力经由下游侧显影端子79从设备本体A供给至显影辊32。此外,用于将电力从设备本体A供给至充电辊66的下游侧充电端子80(第二盒侧端子)形成在盒B的侧面上。电力经由下游侧充电端子80从设备本体A供给至充电辊66。
[0055] 此外,下游侧显影端子79和下游侧充电端子80是由金属板形成的。下游侧显影端子79具有连接表面79a,该连接表面79a是垂直于盒B装卸方向(C方向)的表面。此外,下游侧充电端子80具有连接表面80a,该连接表面80a是垂直于盒B装卸方向(C方向)的表面。下游侧显影端子79经由导电路径(未示出)电连接至显影辊32。此外,下游侧充电端子80经由导电路径(未示出)电连接至充电辊66。
[0056] 在与下游侧显影端子79相应的位置处,孔形开口69f形成在驱动侧鼓侧部件69(框架)中。此外,在与下游侧充电端子80相应的位置处,孔形开口69g形成在驱动侧鼓侧部件69中。下游侧显影端子79从开口69f露出。此外,下游侧充电端子80从开口69g露出。此外,下游侧显影端子79设置在与上游侧显影端子90开始插入的那侧的边缘相反侧上的开口69f的边缘附近。也就是说,下游侧显影端子79设置成能够在上游侧显影端子90穿过开口69f之后与上游侧显影端子90接触。此外,下游侧充电端子80设置在与上游侧充电端子91开始插入的那侧相反侧上的开口69g的边缘附近。也就是说,下游侧充电端子80设置成能够在上游侧充电端子91穿过开口69g之后与上游侧充电端子91接触。
[0057] 上游侧显影端子90是由具有弹性的弹簧丝之类形成的电端子,在与下游侧显影端子79相应的位置处形成在设备本体A上。在盒B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上游侧显影端子90压紧下游侧显影端子79。此外,上游侧充电端子91是由具有弹性的弹簧丝之类形成的电端子,在与下游侧充电端子80相应的位置处形成在设备本体A上。在盒B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上游侧充电端子91压紧下游侧充电端子80。
[0058] 上游侧显影端子90由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支承,该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是树脂形成的圆筒形支承部件。此外,上游侧充电端子91由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支承,该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是由树脂形成的圆筒形支承部件。在盒B插入到设备本体A中的过程中,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进入开口69f中,并且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进入开口69g中。
[0059] 此外,如图7B中所示,当盒B完全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时,上游侧显影端子90与下游侧显影端子79的连接表面79a抵接。此外,当盒B完全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时,上游侧充电端子91与下游侧充电端子80的连接表面80a抵接。此外,当上游侧显影端子90与连接表面79a抵接时,上游侧显影端子90弹性地变形。此外,当上游侧充电端子91与连接表面80a抵接时,上游侧充电端子91弹性地变形。
[0060] 此外,通过上游侧显影端子90中产生的弹簧回复力,上游侧显影端子90压紧下游侧显影端子79。结果,下游侧显影端子79和上游侧显影端子90电连接。此外,通过上游侧充电端子91中产生的回复力,上游侧充电端子91压紧下游侧充电端子80。结果,下游侧充电端子80和上游侧充电端子91电连接。
[0061] 在本实施例中,在盒B从设备本体A上拆卸下的状态下,下游侧显影端子79定位在驱动侧鼓侧部件69的开口69f的内侧。因此,在盒B从设备本体A上拆卸下的状态下,使用者不太可能错误地触碰下游侧显影端子79。此外,在盒B从设备本体A上拆卸下的状态下,下游侧充电端子80定位在驱动侧鼓侧部件69的开口69g的内侧。因此,在盒B从设备本体A上拆卸下的状态下,使用者不太可能错误地触碰下游侧充电端子80。
[006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盒B从设备本体A上拆卸下的状态下,下游侧显影端子79和下游侧充电端子80不太可能与设置在设备本体A上的部件接触。因此,可减小异物粘附到下游侧显影端子79和下游侧充电端子80上的险。这样,可提高设备本体A和盒B之间电连接的准确性。
[006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示,在盒B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在盒B的开口69f的端面与设备本体A的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之间形成了间隙。也就是说,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不重叠驱动侧鼓侧部件69,而是露出整个开口69f。此外,在盒B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在盒B的开口69g的端面与设备本体A的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之间形成了间隙。也就是说,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不重叠驱动侧鼓侧部件69,而是露出整个开口69g。该间隙设定成大于盒B在与盒B插入到设备本体A中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设备本体A可移动的距离。因此,盒B相对于设备本体A的移动不被开口69f和69g限制。
[006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形成于框架中的开口而露出盒侧端子,该盒侧端子是用于从成像设备1的设备本体A向盒B(处理盒)供电的电端子。因为盒侧端子定位在开口中,所以使用者不会触碰盒侧端子。因此,异物不会粘附到盒侧端子上。因此,可在不提供复杂机构的情况下维持盒B和设备本体A之间满意的电连接状态。
[0065] (第二实施例)
[0066] 将描述第二实施例。这里,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将由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不再提供说明。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盒B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在开口69f的端面与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之间以及在开口69g的端面与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之间形成了间隙。在第一实施例中,该间隙形成为使盒B相对于设备本体A的移动不受限制。
[0067] 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169中的开口169f的形状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69中的开口69f的形状。此外,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169中的开口169g的形状不同于形成于驱动侧鼓侧部件69中的开口69g的形状。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开口169f与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之间的间隙以及开口169g与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之间的间隙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0068] 将参照图9描述相对于设备本体A定位盒C的方法。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盒C中,在鼓轴承73中设置支承部73b。此外,在清洁框架71上设置突起71a。另一方面,在设备本体A中形成具有抵靠部94a与94b的定位孔94以及具有抵靠部95a的止转孔95。此外,在设备本体A中设置压紧器件(未示出),该压紧器件产生压紧支承部73b的压紧力。通过盒C的重量和压紧力E,支承部73b抵靠定位孔94的抵靠部94a和94b。此外,通过盒C的重量和压紧力E,突起71a抵靠止转孔95的抵靠部95a。
[0069] 在该状态下,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平方向上,在支承部73b和定位孔94之间形成间隙L1a。此外,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的竖直方向上,在支承部73b和定位孔94之间形成间隙L1b。此外,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的水平方向上,在突起71a和止转孔95之间形成间隙L2a。
[0070] 此外,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的竖直方向上,在突起71a和止转孔95之间形成间隙L2b。当成像设备在盒C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装运时,在运输期间会给盒C施加超过盒C的重量和压紧力E的作用力。在该情况下,盒C会在间隙L1a、L1b、L2a和L2b的范围内相对于设备本体A移动。
[0071] 此外,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的水平方向上,在驱动侧鼓侧部件169的开口169f的端面和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之间形成间隙L3a。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的竖直方向上,在驱动侧鼓侧部件169的开口169f的端面和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之间形成间隙L3b。此外,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的水平方向上,在开口169g的端面和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之间形成间隙L4a。在成像设备正常使用姿态的竖直方向上,在开口169g的端面和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之间形成间隙L4b。
[0072] 这里,在第二实施例中,间隙为以下关系:L1a≈L2a≈L3a≈L4a且L1b≈L2b≈L3b≈L4b。也就是说,在盒C可相对于设备本体A移动的方向上,显影端子支承部件92在开口169f中可移动的量与盒C相对于设备本体A可移动的量大致相同。此外,在盒C可相对于设备本体A移动的方向上,充电端子支承部件93可在开口169g中移动的量与盒C可相对于设备本体A移动的量大致相同。
[0073] 当在盒C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装运成像设备时,在运输期间会给盒C施加超过盒C的重量和压紧力E的作用力。在该情况下,在第二实施例中,驱动侧鼓侧部件169在定位孔94、止转孔95、开口169f和开口169g这四个位置处接收作用力。这样,因为由驱动侧鼓侧部件169所接收的作用力分布到四个位置,所以可减小设备本体A和盒C损坏的风险。
[0074]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相同的效果。
[0075]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盒C(处理盒)安装到设备本体A上的状态下,在端子支承部件和开口之间形成预定间隙。此外,预定间隙形成为使得在盒C可相对于设备本体A移动的方向上端子支承部可相对于开口移动的量与盒C可相对于设备本体A移动的量大致相同。因此,可分布盒C从外部接收的作用力。
[0076] 在各个实施例中,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设备本体上,从而形成于处理盒上的电端子电连接到形成于设备本体上的电端子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显影盒可以安装到成像设备的设备本体上,从而形成于显影盒上的电端子可以电连接至形成于设备本体上的电端子。
[0077] 此外,在各个实施例中,用于给显影辊施加电压的电端子和用于给充电辊施加电压的电端子设置在形成于框架中的开口内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用于给其它导电路径(例如静电电容式残余调色剂量检测电路)施加电压的电端子可设置在形成于框架中的开口内侧。
[0078]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