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显示技术 / 背光 /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阅读:2发布:2020-07-15

专利汇可以提供背光源及电子设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 背光 源 ,所公开的背 光源 包括导光板(100)、上增光膜(200)、下增光膜(300)、扩散膜(400)和遮光层(500);其中:扩散膜(400)设置在导光板(100)上,下增光膜(300)设置在扩散膜(400)上,上增光膜(200)设置在下增光膜(300)上,导光板(100)边缘与扩散膜(400)边缘之间、扩散膜(400)边缘与下增光膜(300)边缘之间以及下增光膜(300)边缘与上增光膜(200)边缘之间至少一者设置有遮光层(500)。上述方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背光源存在边缘漏光现象而使得屏幕占比无法提高以及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 电子 设备。,下面是背光源及电子设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100)、上增光膜(200)、下增光膜(300)、扩散膜(400)和遮光层(500);其中:
所述扩散膜(40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0)上,所述下增光膜(300)设置在所述扩散膜(400)上,所述上增光膜(200)设置在所述下增光膜(300)上,所述导光板(100)边缘与所述扩散膜(400)边缘之间、所述扩散膜(400)边缘与所述下增光膜(300)边缘之间以及所述下增光膜(300)边缘与所述上增光膜(200)边缘之间至少一者设置有所述遮光层(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遮光膜(600)和胶框(700),所述导光板(100)、所述上增光膜(200)和所述下增光膜(300)依次堆叠于所述胶框(700)围成的空间内、且与所述胶框(700)形成间隙,所述遮光膜(600)粘接在所述上增光膜(200)的边缘区域和所述胶框(700)上朝向所述背光源的补光方向的端面,且所述遮光膜(600)覆盖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遮光层(500)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500)的投影位于所述遮光膜(600)的投影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500)为丝印遮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500)为分散布置的网点结构(5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背光源的边缘至所述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网点结构(510)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背光源的边缘至所述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网点结构(510)的数量依次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背光源的边缘至所述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网点结构(510)的面积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500)连续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周边区域,且所述遮光层(500)为环状遮光层。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及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源相连。

说明书全文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随处可见。电子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平。随着通信设备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相关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行业不断迅速发展,使得LCD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LCD为非发光性显示装置,当然,非发光性显示装置不只是LCD,还包括其他显示装置,必须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使得背光源成为非发光性显示装置产品的核心组件之一,同时也使得背光源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非发光性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
[0003] 背光源一般包括边框、与边框连接配合的背板、分别设于背板上的胶框、导光板、增光膜、扩散膜、遮光胶及光源等。液晶显示面板设于背光模组上,由于在窄边框设计下,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距离面板边缘非常近,通常只有0.7-1.2mm;此种情况下,导光板边缘与遮光胶限定的可视区域的距离非常小,通常在0.3mm左右,在超过一定视的时候,容易观察到导光板的侧边,由于光学的反射作用,会使得此位置形成一条亮边;影响非发光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感,与此同时,边缘漏光无法做到更窄的边框效果,进而使得屏幕占比无法提高。
[0004] 可见,目前的背光源一定视角的情况下,会存在边缘漏光现象,进而导致屏幕占比无法提高与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源及电子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背光源存在边缘漏光现象而使得屏幕占比无法提高与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和遮光层;其中:
[0008] 所述扩散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下增光膜设置在所述扩散膜上,所述上增光膜设置在所述下增光膜上,所述导光板边缘与所述扩散膜边缘之间、所述扩散膜边缘与所述下增光膜边缘之间以及所述下增光膜边缘与所述上增光膜边缘之间至少一者设置有所述遮光层。
[0009]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所述背光源还包括遮光膜,所述背光源还包括遮光膜和胶框,所述导光板、所述上增光膜和所述下增光膜依次堆叠于所述胶框围成的空间内、且与所述胶框形成间隙,所述遮光膜粘接在所述上增光膜的边缘区域和所述胶框上朝向所述背光源的补光方向的端面,且所述遮光膜覆盖所述间隙。
[0010]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在垂直于所述遮光层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的投影位于所述遮光膜的投影之内。
[0011]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所述遮光层为丝印遮光层。
[0012]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所述遮光层为分散布置的网点结构。
[0013]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自所述背光源的边缘至所述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网点结构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
[0014]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自所述背光源的边缘至所述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网点结构的数量依次减少。
[0015]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自所述背光源的边缘至所述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网点结构的面积依次减小。
[0016] 优选地,上述背光源中,所述遮光层连续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周边区域,且所述遮光层为环状遮光层。
[0017] 基于上述公开的背光源,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源相连接。
[0018] 本发明公开的背光源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9]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对现有背光源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在导光板边缘与扩散膜边缘之间、扩散膜边缘与下增光膜边缘之间或下增光膜边缘与上增光膜边缘之间设置遮光层,此遮光层可以通过吸收光线或反射光线的方式来降低背光源边缘区域因光线泄露而形成亮条对屏幕显示效果的影响,降低此位置的漏光险,避免该位置出现亮边,从而能够提高非发光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较大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与此同时,背光源的四周边缘的边框可以做到更窄,使得可以提高屏幕占比,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对高屏幕占比的需求,进而能够更加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0020] 可见,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电子设备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的屏幕占比和用户体验感得到较大地提高。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的局部剖视图,图中实线箭头表示需要遮挡的光线,图中虚线箭头表示遮挡前泄露的光线;
[002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遮光层的局部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遮光层的局部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遮光层的局部示意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四种遮光层的局部示意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背光源的局部示意图;
[0028]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背光源的局部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00-导光板、200-上增光膜、300-下增光膜、400-扩散膜、500-遮光层、510-网点结构、600-遮光膜、700-胶框、800-反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0033] 请参考图1-图7,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背光源,所公开的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00、上增光膜200、下增光膜300、扩散膜400和遮光层500。
[0034] 其中,导光板100、上增光膜200、下增光膜300和扩散膜400均为公知部件,遮光层500能够通过吸收光线或反射光线的方式来降低漏光风险,遮光层500的种类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0035] 扩散膜400设置在导光板100上,导光板100上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100均匀散光,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0036] 下增光膜300设置在扩散膜400背离导光板100的一侧表面上,在光线通过扩散膜400时,扩散膜400能够使得光线发生较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进而可以修正光线成为均匀光线,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
[0037] 上增光膜200设置在下增光膜300背离扩散膜400的一侧表面上,其中,上增光膜200和下增光膜300是一层光学薄膜,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向电子设备使用者的方向聚集,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显示屏幕的正面亮度,并且,上增光膜200和下增光膜300还能够将显示屏幕视角外未被利用的光根据光的再反射效应被循环利用,并以较为适当的角度聚集并朝向使用者。
[0038] 导光板100边缘与扩散膜400边缘之间、扩散膜400边缘与下增光膜300边缘之间以及下增光膜300边缘与上增光膜200边缘之间至少一者设置有遮光层500,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导光板100边缘与扩散膜400边缘之间、扩散膜400边缘与下增光膜300边缘之间以及下增光膜300边缘与上增光膜200边缘之间均设置有遮光层500,具体的,遮光层50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0039]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对现有背光源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在导光板100边缘与扩散膜400边缘之间、扩散膜400边缘与下增光膜300边缘之间或下增光膜300边缘与上增光膜200边缘之间设置遮光层500,此遮光层500可以通过吸收光线或反射光线的方式来降低背光源边缘区域因光线泄露而形成亮条对屏幕显示效果的影响,降低此位置的漏光风险,避免该位置出现亮边,从而能够提高非发光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较大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与此同时,背光源的四周边缘的边框可以做到更窄,使得可以提高屏幕占比,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对高屏幕占比的需求,进而能够更加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0040] 可见,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电子设备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的屏幕占比和用户体验感得到较大地提高。
[004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遮光层500设置在导光板100边缘与上增光膜200边缘之间,在背光源侧边到背光源中心的方向上,遮光层500可能将显示区域的光线遮挡,进而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感,因此,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背光源还可以包括遮光膜600和胶框700,胶框700设置在反射膜800上,导光板100、上增光膜200和下增光膜300依次堆叠于胶框
700围设形成的空间内、且与胶框700形成间隙,遮光膜600粘接在上增光膜200的边缘区域和胶框700上朝向所述背光源的补光方向的端部,且遮光膜600可以覆盖间隙,遮光膜600能够遮挡漏出背光源边缘区域的大量光线,使得遮光层500可以小面积设置,方面遮光层500的灵活布置。
[0042]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在垂直于遮光层500方向上,遮光层500的投影可以位于遮光膜600的投影之内,此方案使得遮光层500可以不超过遮光膜600所对应的区域,能够使得遮光层500不会影响到屏幕显示区域的正常工作,从而能够提高屏幕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感。
[0043] 如上文所述,遮光层500能够通过吸收光线或反射光线的方式来降低漏光风险,遮光层500的种类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为方便制作与安装遮光层500,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遮光层500可以为丝印遮光层,通过丝印的方式制作遮光层500,其制作工艺简单,从而能够使得遮光层500的成本较低,且可靠性较高,同时遮光层500也能够方便安装到背光源中,从而提高可装配性。
[0044] 具体的,可以通过丝印的方式将遮光材料铺满整个遮光层500,此方案使得屏幕显示过程中,屏幕边缘会出现黑边,较大地影响着屏幕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感,因此为了减小因增加遮光层500而导致屏幕边缘出现的黑边,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遮光层500可以为分散布置的网点结构510,具体的,网点结构510可以由遮光材料形成,网点结构510能够以漫反射的方式来降低漏光风险,同时漏过遮光层500的光可以有效减少屏幕边缘的黑边,一方面,此方案能够通过网点结构510以漫反射的方式来降低漏光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屏幕显示效果,另一方面,网点结构510之间有间隙,通过间隙漏到屏幕边缘的光能够有效减少屏幕边缘的黑边,从而能够降低对屏幕显示效果的影响,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感。
[0045] 通常情况下,遮光层500的遮光材质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作限制,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遮光层500可以为油墨层,通过油墨制作遮光层500,使得遮光层500的物料成本较低,从而能够使得背光源的成本降低,进而能够较大地提高此种背光源的竞争
[0046] 如上文所述,遮光层500为网点结构510,网点结构510能够以漫反射的方式来降低漏光的风险,同时漏过遮光层500的光可以有效减少屏幕边缘的黑边,进一步地,不规则形状的网点结构510会使得经过漫反射后光线不会均匀分散到每个区域,此种情况可能会使得屏幕显示区域亮度不均匀,进而影响屏幕显示效果与用户体验感。基于此种情况下,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网点结构5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圆形的网点结构510使得经过漫反射后光线能够较为均匀分散到每个区域,从而能够使得屏幕显示区域亮度尽可能一致,进而能够较大地提升屏幕显示效果与用户体验感。
[0047]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网点结构510可以均匀分布在遮光层500中,具体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网点结构510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个网点结构510的大小也相等,能够使得光线经过漫反射后更加均匀地分散到每个区域,从而能够更加使得屏幕显示区域亮度尽可能一致,而不会出现亮条现象,进而能够较大地提升屏幕显示效果与用户体验感。
[004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方便光学设计,使得背光源可以根据不同漏光程度的位置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便于达到更好的遮光效果。因此,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自背光源的边缘至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网点结构510之间的距离可以依次增大,在背光源边缘处,漏光比较严重,而相对边缘靠近中心,漏光现象逐渐减少,所以靠近边缘的遮光层500区域,网点结构510比较密集,使得此处能够遮挡较多的光线,而越靠近中心处,网点结构510较稀分布,任意相邻的两个网点结构510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得此处能够挡较少的光线,同时能够使得经过间距较大的网点结构处的光线被打散,从而使得通过遮光层500的光线比较均匀,进而能够降低因遮光层500而造成黑影的风险,同时还能够避免亮度不均产生的亮条存在,此种方案使得在背光源侧边到背光源中心的方向上,遮光层500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的漏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遮光效果,进而能够较大地提升屏幕显示效果与用户体验感。
[0049] 与此同时,遮光层500为了达到上述相同的遮光效果,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自背光源的边缘至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网点结构510的数量可以依次减少,网点结构510数量的较少,能够使得网点结构510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从而能够达到上述的遮光效果,进而较大地提升背光源的性能。
[0050] 同样地,遮光层500为了达到上述相同的遮光效果,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自背光源的边缘至背光源的中心的延伸方向上,网点结构510的面积可以依次减小,同理,网点结构510的面积减小,同样使得网点结构510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大,使得此种结构的遮光层500同样能够达到上述较好地遮光效果,进一步提升屏幕显示效果与用户体验感。
[0051] 在通常情况下,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显示区域的上侧,即电子设备顶部边缘处,此位置漏光形成的亮条相比其他位置漏光形成的亮条,比较容易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为了降低此位置漏光对屏幕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感的影响,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遮光层500可以设置在与背光源的顶端边缘相对的区域,此方案能够减少此位置处的漏光现象,从而能够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0052]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遮光层500可以连续设置在背光源的四周边缘区域,且遮光层500为环状遮光层,此方案使得遮光层500设置在背光源边缘一周,从而能够减少背光源边缘一周的漏光现象,进而能够较大地使得屏幕显示效果得到提高,最终能够较大地使得户体验感得到提升。
[0053]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及上文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显示模组与背光源相对设置。
[0054]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游戏机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0055] 本文中,各个优选方案仅仅重点描述的是与其他方案的不同,各个优选方案只要不冲突,都可以任意组合,组合后所形成的实施例也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畴之内,考虑到本文简洁,本文就不再对组合所形成的实施例进行单独描述。
[005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的多种组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