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脑图像 / 视锥体裁剪 / 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

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

阅读:1009发布:2020-06-04

专利汇可以提供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该结构包括柔性的长条状本体,长条状本体包括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以及第三段本体。制作方法为编织侧片;裁取侧片,设折叠线;将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从折叠线的一侧穿至另一侧;裁剪 角 部;侧片从两边向折叠线卷绕成柱体状;将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拉紧;在长条状本体两端缠绕。植入装置还包括悬吊组件和固定组件。植入方法为将第三段本体穿设在悬吊组件上;将悬吊组件固定;将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固定。本发明解决无法恢复 膝关节 稳定,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供区不足和供区并发症、异体韧带化时间延迟、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足问题,极大地改善重建效果,适应性强。,下面是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双束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柔性的长条状本体,所述长条状本体包括用于与胫骨连接的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的第三段本体,所述第三段本体用于与股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本体的长度在25mm~4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本体由线编织而成的柱状体,其表面形成有多个网孔,所述线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乙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状本体由两片侧片卷绕缝合而成或一体成形,所述侧片上分别形成多个所述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本体依次包括用于穿过胫骨隧道的第一编织部、用于在关节内自由运动的第一纤维部和用于穿过股骨隧道的第二编织部;
所述第一编织部上连接有用于牵引的第一牵引线,所述第二编织部与所述第三本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
第二段本体依次包括用于穿过胫骨隧道的第三编织部、用于在关节内自由运动的第二纤维部和用于穿过股骨隧道的第四编织部;
所述第三编织部上连接有用于牵引的第二牵引线,所述第四编织部与所述第三本体连接。
7.一种双束人工韧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束人工韧带为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编织侧片;
2)、裁取一定宽度的所述侧片,并沿长轴方向设置折叠线;
3)、将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从所述折叠线的一侧穿至另一侧;
4)、在所述侧片的每一边缘处裁剪相对的两部;
5)、所述折叠线两侧的所述侧片从相对的两边向所述折叠线方向卷绕,并用缝合线缝合形成柱体状的长条状本体;
6)、将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拉紧;
7)、在所述长条状本体两端用缠绕线缠绕,使其两端形成锥体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折叠线为所述侧片的中心线。
9.一种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束人工韧带,该双束人工韧带为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
还包括用于悬吊固定所述第三段本体的悬吊组件;以及
用于挤压固定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的固定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段本体对折,所述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相互对应;
应用状态下,所述第三段本体对折悬吊在所述悬吊组件上,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组合成双束,且均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组件为带袢板或带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为螺钉或铆钉
13.一种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该装置为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植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第三段本体穿设在所述悬吊组件上;
2)、将所述悬吊组件固定在股骨上;
3)、将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固定在胫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预先在股骨上开设股骨隧道,在胫骨上开设胫骨隧道;将所述第三段本体对折后穿设在所述悬吊组件上,在关节镜监视下将对折的所述第三段本体从胫骨隧道引入股骨隧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在关节镜监视下将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沿着开设的胫骨隧道进入股骨隧道,使得所述悬吊组件被第三段本体拉动悬吊固定在股骨隧道入口处,而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设置在骨隧道和胫骨隧道内以双束的形式构成一束韧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的植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设置在所述股骨隧道和所述胫骨隧道内后,拉紧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再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将靠近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一端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的端部固定在胫骨上,实现自由拉伸。

说明书全文

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韧带重建的医疗器械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以下简称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膝关节的稳定性包括前后向稳定性、内外翻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自然解剖显示ACL含有2条单独的束,根据它们在胫骨足迹上的止点的位置,分别称为前内(anteromedial,以下简称AM)束和后外(posterolateral,以下简称PL)束。AM和PL在宽度,长度和插入区域上有所不同。其中,AM在胫骨止点位置是前和内,在股骨止点是上和后;AM在屈伸时紧张,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前移。PL在胫骨止点是后和外,在股骨止点是下和前;PL在伸直时紧张,主要功能是限制旋转。AM一般直径8-10mm,长度最长33mm;PL直径5-8mm,长度比AM短。
[0003] 目前ACL重建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其中传统的单束重建移植物包括自体、同种异体韧带和人工韧带,而双束重建移植物只有自体和同种异体韧带。其中,传统的单束重建ACL技术实际上主要是重建ACL的前内束,即主要是恢复了膝关节的前后方向稳定性,但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因而,有接近14-30%的病人术后出现轴移实验阳性(即膝关节旋转不稳定),有接近10-30%的病人术后抱怨持久的关节不稳。而双束重建可有效解决上述单束重建中出现的不足和弊端,是同时重建ACL的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两部分,从而同时恢复膝关节的前后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基本替代了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学功能。所以,解剖双束重建ACL具有更加优良的长期临床效果。
[0004] 双束重建相对于单束重建的优势有:1、双束重建更加接近前交叉韧带的自然解剖形态,理论上可更好的恢复前交叉韧带的生理功能;2、双束重建增加了移植物与骨道的接触面积,促进移植物与骨道的愈合;3、双束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共同分担膝关节应力负荷,避免韧带断裂,提高手术成功率;4、双束重建后,移植物的总体直径增加,移植物的初始强度较高,可避免移植物在韧带化过程中的因强度丢失而导致移植物断裂。
[0005] 但由于现有双束重建的移植物仅限于自体、同种异体韧带,也存在诸如自体移植物可能导致取材部位的组织缺损,且人体组织供应有限;同时异体移植物有排异反应,质量控制困难,传播疾病险,适应时间长等不足。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设计一款人工的双束韧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束人工韧带,能够更好的达到原有前交叉韧带的生理功能,避免现有组织缺损而造成的人体组织供应问题。同时有效控制质量问题,降低医疗风险,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0007]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双束人工韧带,包括柔性的长条状本体,所述长条状本体包括用于与胫骨连接的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的第三段本体,所述第三段本体用于与股骨连接。
[0009] 本技术方案将柔性的长条状本体作为前交叉韧带,利用长条状本体自身的柔性达到前交叉韧带的韧性功能。同时将长条状本体设置成由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以及连接两段本体的第三段本体,通过第三段本体使一长条状本体形成双束,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提高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和后外束的拉伸韧度。
[0010] 优选地,所述长条状本体的长度在25mm~40mm之间。
[0011] 将长条状本体的长度设置在25mm~40mm之间主要是根据自然前交叉韧带的长度需求而设定,使人工制作的前交叉韧带更符合实际需求,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12] 在上述技术上进行的改进,所述长条状本体由线编织而成的柱状体,其表面形成有多个网孔,所述线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或聚乙烯材料制成。
[0013] 韧带的功能为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当遭受暴力,产生非生理性活动,韧带被牵拉而超过其耐受力时,即会发生损伤。因此,重建的前交叉韧带需保持原来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保持一定的弹性,所以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线,或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线编织构成的柱状的长条状本体,以及通过编制形成的表面多个网孔,使稳定性高,透气效果佳。
[0014] 所述长条状本体由两片侧片卷绕缝合而成或一体成形,所述侧片上分别形成多个所述网孔。
[0015] 将长条状本体由片状的侧片卷绕缝合,且由两片卷绕可以保证形成的柱状体的长条状本体表面光滑度,同时通过卷绕可以使多层重叠,提高整个本体的韧性。
[0016]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段本体依次包括用于穿过胫骨隧道的第一编织部、用于在关节内自由运动的第一纤维部和用于穿过股骨隧道的第二编织部;
[0017] 所述第一编织部上连接有用于牵引的第一牵引线,所述第二编织部与所述第三本体连接。
[0018] 在上述基础上优选地,第二段本体依次包括用于穿过胫骨隧道的第三编织部、用于在关节内自由运动的第二纤维部和用于穿过股骨隧道的第四编织部;
[0019] 所述第三编织部上连接有用于牵引的第二牵引线,所述第四编织部与所述第三本体连接。
[0020] 通过上述的结构不难理解的是设置的牵引线主要是实现牵引的功能,目的是将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从股骨的隧道牵引至胫骨的隧道内,并使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的结构更加符合自然前交叉韧带的特征。所以将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分成由不同的三部构成,使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的每一部在不同的骨道中实现不同的功能,提高舒适度,且更优的是减少适应时间促进生长。
[002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束人工韧带的制作方法:
[0022] 所述双束人工韧带为上述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 1)、编织侧片;
[0024] 2)、裁取一定宽度的所述侧片,并沿长轴方向设置折叠线;
[0025] 3)、将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从所述折叠线的一侧穿至另一侧;
[0026] 4)、在所述侧片的每一边缘处裁剪相对的两部;
[0027] 5)、将所述折叠线两侧的所述侧片从相对的两边向所述折叠线方向卷绕,并在连接处用缝合线缝合形成柱体状的所述长条状本体;
[0028] 6)、将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拉紧;
[0029] 7)、在所述长条状本体两端用缠绕线缠绕,使其两端形成锥体状。
[0030] 本发明提供的双束人工韧带的制作方法,仅需编织一定长度和宽度的侧片,即可实现长条状本体的制作。其中,牵引线的作用是牵引,因而在牵引的过程中需保证长条状本体横截上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其中一部分弯曲在骨道中,所以在侧片的长轴方向上设置折叠线,通过折叠线的设置确定牵引线的位置处于中心位置,同时利用折叠线两侧的侧片经卷绕后缝合成柱状体的长条状本体,可以保证柱状体的长条状本体的横截面较规整,且更接近前交叉韧带的形状。进一步的在长条状本体两端缠绕线,最终的目的使两端形成圆锥体状,方便牵引线牵引的时候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进入骨道内,保证牵引的顺畅性,避免手术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性。
[0031] 优选的,其中折叠线为所述侧片的中心线。
[0032] 将折叠线设置为侧片的中心线,这样可以保证折叠线两侧的侧片卷绕的形状横截面接近圆形,然后通过对两卷绕的圆柱体状的本体进行缝合,使缝合后的长条状本体横截面更接近圆形。
[003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包括双束人工韧带,该双束人工韧带为上述所述的双束人工韧带;还包括用于悬吊固定所述第三段本体的悬吊组件;以及均用于挤压固定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的固定组件。
[0034]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悬吊组件和固定组件实现对双束人工韧带的固定。不仅结构简单,且固定方式也相对较简单,同时不会对弹性和转动的角度有一定限定。
[0035] 优选地,所述第三段本体对折,所述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相互对应;
[0036] 应用状态下,所述第三段本体对折悬吊在所述悬吊组件上,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组合成双束,且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
[0037] 通过第三段本体的对折,使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相互对应,进而通过悬吊组件和固定组件的固定,实现双束的特点。且设置的悬吊组件可以将第三段本体进行悬吊固定,可以保证第三段本体的位置固定,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段本体使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拼成双束,增加了与骨道的接触面积,有效地促进与骨道的愈合,缩短修复时间,同时提高强度分担膝关节应力负荷,避免韧带断裂,提高手术成功率。
[0038] 优选地,所述悬吊组件为带袢板或带袢板。
[0039]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为螺钉或铆钉
[0040] 通过最简单和最实用的悬吊组件和固定组件将拼成双束的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分别进行固定,达到双束人工韧带的制作,避免组织缺损和排异反应。
[0041]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的植入方法:
[0042] 所述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植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3] 1)、将所述第三段本体穿设在所述悬吊组件上;
[0044] 2)、将所述悬吊组件固定在股骨上;
[0045] 3)、将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固定在胫骨上。
[0046]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预先在股骨上开设股骨隧道,在胫骨上开设胫骨隧道;将所述第三段本体对折后穿设在所述悬吊组件上,在关节镜监视下将对折的所述第三段本体从胫骨隧道引入股骨隧道。
[0047]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在关节镜监视下将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沿着开设的胫骨隧道进入股骨隧道,使得所述悬吊组件被第三段本体拉动悬吊固定在股骨隧道入口处,而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设置在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内以双束的形式构成一束韧带。
[0048]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设置在所述股骨隧道和所述胫骨隧道内后,拉紧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再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将靠近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所述第二牵引线一端所述第一段本体和所述第二段本体的端部固定在胫骨上,实现自由拉伸。
[0049] 该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的植入方法较简单,且通过两束韧带实现自由拉伸即可达到自然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保证拉伸强度,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痛苦。
[0050] 综上所述,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可以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51] 1、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由具有一柔性的长条状本体构成,且通过第三段本体的连接和悬吊实现第一段本体和第二段本体的拼接,可以满足双束的结构,同时满足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尤其适用于前交叉韧带全部需要重建的需求。
[0052] 2、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通过预先编织的侧片,将侧片进行卷绕使长条状本体形成主体状,而主体状形的前交叉韧带更接近自然韧带的形状,使其更加满足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0053] 3、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网孔,不会影响韧带发生弹性变形,且形成的网孔透气性较佳。
[0054] 4、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整体结构与前交叉韧带本身结构比较接近,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且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0055] 5、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突破了之前未成有过的双束人工重建的技术,设计之巧妙。
[0056] 6、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制作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可以根据实际所需做一定长度的自由选择,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
[0057] 7、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适宜的弹性能力,能够与组织紧密贴合,增加与骨道的接触面积,适应所需时间较短。
[0058] 8、本发明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同时保证稳定性,降低术后有效防止运动过程中韧带再次撕裂。
[0059] 9、本发明结构简单,引入方便,适用范围广。
[0060] 10、本发明利用率高,降低手术成本,减少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且使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最初的平。附图说明
[0061]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发明的结构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制作方式和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0062] 图1是原前交叉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0063] 图2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其中一束的结构示意图;
[0064] 图3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65] 图4是图2中的侧片裁剪后连接牵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66] 图5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侧片卷绕后截面示意图;
[0067] 图6是图5缝合后的截面示意图;
[0068] 图7a是本发明中牵引线固定的步骤一图;
[0069] 图7b是本发明中牵引线固定的步骤二图;
[0070] 图7c是本发明中牵引线固定的步骤三图;
[0071] 图7d是本发明中牵引线固定的步骤四图;
[0072] 图8a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在一束韧带的一端缠绕线的步骤一图;
[0073] 图8b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在一束韧带的一端缠绕线的步骤二图;
[0074] 图8c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在一束韧带的一端缠绕线的步骤三图;
[0075] 图8d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在一束韧带的一端缠绕线的步骤四图;
[0076] 图9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运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77] 附图标号说明:
[0078] 前内束AM;后外束PL;
[0079] 长条状本体1;
[0080] 第一段本体11;第一编织部111;第一纤维部112;第二编织部113;
[0081] 第二段本体12;第三编织部121;第二纤维部122;第四编织部123;
[0082] 第三段本体13;
[0083] 侧片2;网孔21;折叠线22;角部23;
[0084] 第一牵引线31;第二牵引线32;
[0085] 缠绕线41、缝合线42;
[0086] 悬吊组件5;
[0087] 固定组件6;
[0088] 股骨7;第一股骨隧道71;第二股骨隧道72;
[0089] 胫骨8;第一胫骨隧道81;第二胫骨隧道82;
[0090] 关节9。

具体实施方式

[009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92]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看图1是原前交叉韧带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2是本发明双束人工韧带中其中一束的结构示意图。该双束人工韧带包括一柔性的长条状本体1,长条状本体1包括用于与胫骨8连接的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以及连接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的第三段本体13,而第三段本体13主要是用于与股骨7连接。实际运用时,可以选择两束长条状本体1,其中,一长条状本体1作为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AM,而另一长条状本体1作为后外束PL,这样满足了双束人工韧带的制作。
[0093] 在本申请中,为提高整个前交叉韧带的韧性强度,因而将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都是由一根连续的长条状本体1制成,同时通过折叠构成的双束的前内束AM或双束的后外束PL与自然前交叉韧带的两束韧带更接近,因而将长条状本体1的长度设置在25mm~40mm之间,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所需做长度的裁剪。同时进一步地将双束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的宽度(即第三段本体13折叠后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拼接后的总横截面的宽度)作限定。其中,将双束前内束AM的宽度限制在7mm~17mm之间(即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的宽度相等或不等均可,只需满足总宽度即可),而双束后外束PL的宽度限制在5mm~11mm之间。此宽度的限定可以保证人工的双束前交叉韧带在外形结构上与自然的前交叉韧带一致性。
[0094]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的长条状本体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制成的线,或由聚乙烯(UHMWPE)材料制成的线作为用于编织长条状本体1的编织线,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乙烯等材料作为编织长条状本体1的材料,主要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更优的是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其余适当的柔性材料作为编织长条状本体1的材料,以满足治疗的需要即可。
[0095] 而编织后使长条状本体1形成一柱状体,其表面形成多个网孔21。其中,不难理解的是网孔21是在用线编织的时候自然会形成一定的网孔21,而柱状体的长条状本体1还需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具体的长条状本体1由片状的侧片2卷绕缝合制成,参看图3所示,可以通过卷绕侧片2的方式将多层叠加,提高结构稳定性,可以保证卷绕后的柱状体长条状本体1横截面更加接近较规整的形状,如圆形或椭圆形等,目的是为与自然的前交叉韧带形状接近。
[0096] 当然在实际卷绕中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例如采用两片或一片侧片2进行卷绕,或直接在编织的过程中利用编织技术直接一体成形。但在本申请中优选的是将一片侧片2相对的两边向中间卷绕,目的是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两端设置用于牵引的牵引线,同时保证牵引线牵引的过程中长条状本体1横截面上受力均匀,有效避免引入骨道过程中产生弯曲,造成术后的风险。
[0097] 在本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3,设置的牵引线不仅方便长条状本体1的引入,同时也减少手术时间,避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所以具体的第一段本体11依次包括用于穿过胫骨8隧道的第一编织部111、用于在关节9内自由运动的第一纤维部112和用于穿过股骨7隧道的第二编织部113,而第一编织部111上连接有第一牵引线31,通过设置的第一牵引线31避免引入后的第一段本体11在后期屈伸时可以满足不同位置与骨道的接触,增加生产速度,而第二编辑部113则与第三本体13连接。进而将第一编织部111的长度限制在125mm左右,第一纤维部112的长度限制在27mm左右,而第二编织部113的长度限制在30mm左右。而其中,起到关键连接作用的第三段本体13的长度限定在6mm左右,通过上述的各部的设置,以及具体长度的限定可以有效地通过不同的部提高韧带的适应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具体的长度设置还需根据患者的需求做合理的长度调整。
[0098] 在上述实施例中,同时也可以将第二段本体12的结构设置成与第一段本体11的结构相同或不同均可。为提高两段本体11、12形成双束后使其结构相对应,因而本申请中优选地设置为相同,具体的第二段本体12包括用于穿过胫骨8隧道的第三编织部121、用于在关节9内自由运动的第二纤维部122和用于穿过股骨7隧道的第四编织部123。其中,第三编织部121上连接有第二牵引线32,而第四编辑部123与第三本体13连接。进而为保证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相互对应,所以将第三编织部121的长度限制在125mm左右,第二纤维部122的长度限制在27mm左右,而第四编织部123的长度限制在30mm左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具体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合理的调整。不仅限于上述的结构设置方式。
[0099] 参看图4所示,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方便和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双束人工韧带是如何制作的,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双束人工韧带的制作方法,具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0] 1)、编织侧片2;
[0101] 2)、裁取一定宽度的侧片2,并沿长轴方向设置折叠线22;
[0102] 3)、将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从折叠线22的一侧穿至另一侧;
[0103] 4)、在侧片2的每一边缘处裁剪相对的两角部23;
[0104] 5)、将折叠线22两侧的侧片2从相对的两边向折叠线22方向卷绕,并在连接处用缝合线42缝合形成柱体状的长条状本体1;
[0105] 6)、将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拉紧;
[0106] 7)、在形成的柱体状长条状本体1两端用缠绕线41缠绕,使其两端形成锥体状。
[0107] 本制作方式以制作成的双束韧带的宽度为8mm为例,预先需准备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的长度限制在40cm,直径限制在1mm,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线;用于缝合折叠线22两侧的侧片2卷绕后的柱状体的长条状本体1的缝合线42,缝合线42的材料与两牵引线的材料一致,只是规格是320D;另外用于在长条状本体1的两端进行最后缠绕的缠绕线41选择上述复合材料制成的复丝纤维,且规格是480D。
[0108] 按照步骤2,裁取一定宽度的侧片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裁切的宽度为70mm,进而再将其对折即可得到折叠线22,因而,此处的折叠线22为侧片2的中心线。这样见图4所示,将两牵引线31、32从折叠线22的一侧穿至另一侧,再从折叠线22相对两侧的边缘向折叠线22卷绕,见图5、6所示,再将卷绕后的两柱状体用缝合线42缝在缝合处(图中用圆点标示)缝合合成一柱状体,可以有效地保证两牵引线31、32在柱状体的长条状本体的横截面中心位置,使牵引时受力均匀。
[0109] 应说明的是,步骤4在侧片2的每一边缘处裁剪相对的两角部23,再次参看图4,角度23的高度(图中所示的上下之间的距离)为30mm,而相对的两角部23的顶角(相对的两角)之间的距离为20mm,两牵引线31、32即从高度在30mm处的折叠线22的两侧穿过。而剪出角部23的目的是使卷绕后的柱状体长条状1的两端成一个锥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剪出角部23,或直接将两角部23的顶角设置成相互连接,应理解为不留有一定的距离均可。
[0110] 参看图7a-7d所示,为步骤6中将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拉紧,且为保证拉紧后的牵引线连接的稳定性,在通过一端在柱状体长条状本体1上套设一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一定需要在进一步固定,或固定的方式采用其他方式均可,不仅限于图7a-7d所示的固定方式。应说明图中仅是第一牵引线31的固定方式,第二牵引线32的固定方式与第一牵引线31的固定方式相同或不同均可。
[0111] 进一步参看图8a-8d,为步骤7中在长条状本体1的两端用缠绕线41缠绕的方式,通过缠绕可以使两端形成的锥形表面更加平滑,同时也可以保证裁剪后的两端结构强度有所提高,保证牵引的成功率。而具体的缠绕的方式见8a-8d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一定需要在进一步缠绕,或缠绕的方式采用其他方式均可,不仅限于图8a-8d所示的方式。
[0112] 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结构简单,制作也相对较方便,实际制作时可以制作长度较长的长条状本体1以便备用,具体的再根据实际需要做裁剪。当然本发明的双束人工韧带使用也较方便,可以较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0113] 上述双束人工韧带在实际使用时不难理解的是该结构不仅需满足双束韧带,以及方便双束韧带同时引入骨道内,更为重要的是使引入后的韧带能够得到有效的固定,且又不会影响以后运动效果。所以进一步的需通过设置一植入装置将上述双束人工韧带进行固定。具体的植入装置包括用于悬吊固定长条状本体1中的第三段本体13的悬吊组件5,以及均用于挤压固定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的固定组件6,而第三段本体13与悬吊组件5以悬吊方式连接可以保证被固定后的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能够在骨道能转动,可以提高整个韧带的灵活性。其中,悬吊组件5优选为带袢钢板或带袢钛板中的一种或手术中常用的固定按钮。
[0114] 实际运用时,仅需将第三段本体13对折后,即可将第一端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上的每一部相互对应,这样将第三段本体13穿设在带袢钢板或带袢钛板上预设的穿孔(图中未表示)中成悬吊状态,而相互对应的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同时引入骨道内后用通过拉紧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再由用于挤压固定的固定组件6连接固定,即可实现双束韧带。有效地增加了与骨道的接触面积,促进人工韧带与骨道的愈合,同时可以增加整个韧性的强度。
[0115] 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要的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的长度,从设有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的一端剪除一定的长度后在将其固定。而用于挤压固定的固定组件6为螺钉或铆钉。也可以为其余零部件均可。这样可以通过一端的悬吊固定,另一端的挤压固定实现将长条状本体1成双束地固定后作为韧带使用。当然其中的双束人工韧带、悬吊组件5和固定组件6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后再进行组合。
[0116] 应说明的是,不管是前内束AM还是后外束PL都是由一长条状本体1中的第三段本体13对折后,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的相互对应构成双束。且具体的双束人工韧带的植入装置的植入方法也相同,具体的植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参看图9所示,[0117] 1)、将第三段本体13穿设在悬吊组件5上;
[0118] 2)、将悬吊组件5固定在股骨7上;
[0119] 3)、将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第二段本体12固定在胫骨8上。
[0120] 应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双束人工韧带作为植入的前交叉韧带使用,所以植入时需植入两束的双束人工韧带,分别用于制成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当然在具体使用时,该双束人工韧带不仅仅只是作双束前交叉韧带使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合理的调整。
[0121] 以下作为前交叉韧带为例,其中,步骤1中,需预先在股骨1上开设两条股骨隧道,分别为第一股骨隧道71和第二股骨隧道72,同时在胫骨上也开设两条胫骨隧道,分为第一胫骨隧道81和第二股骨隧道82;开设完隧道后,将其中一条长条状本体1的第三段本体13对折后穿设在悬吊组件5(可以选择市场上已有的医用固定按钮,简称Button)上,在关节镜监视下将对折的第三段本体13从第一胫骨隧道81引入第一股骨隧道71,再将另一长条状本体1的第三段本体13以相同的方式从第二股骨隧道82引入第二股骨隧道72,这样满足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的制作。应说明的是,第三段本体13主要是引入时通过现有的Button上的引线实现,并实现将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引入。
[0122] 再次参看图9,步骤2中,在关节镜监视下将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沿着开设的胫骨隧道81、82进入股骨隧道71、72,使得悬吊组件5被第三段本体13拉动实现将悬吊固定在股骨隧道71、72入口处,而此时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设置在股骨隧道71、72和胫骨隧道81、82内以双束的形式构成一束韧带。
[0123] 步骤3中,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设置在股骨隧道81、82和胫骨隧道71、72内后,通过拉紧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再通过固定组件6将靠近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一端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的端部固定在胫骨8上,实现自由拉伸。通过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可以使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以拉直的状态设置在隧道中,同时也保证两端本体相互对应,避免产生弯曲造成术后的恢复和韧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靠近第一牵引线31和第二牵引线32一端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做裁剪,只需保留一端距离用于固定组件6固定即可。
[0124] 当然在实际使用中,需病人仰卧位在手术台上,预先标记手术入路,将受伤部屈膝90°垂于床头。开设完股骨上隧道后,通过股骨定位器引导下在重建点打入导针,于股骨髁干交界处穿出,沿导针钻取股骨隧道71、72。将两根需要引入的人工韧带在关节9内第三段本体13穿过悬吊组件5(可以选择市场上已有的医用固定按钮,简称Button)后对折,用肌测量器测量其对折后的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的宽度进行测量。其中对折宽度较大的人工韧带放置在AM隧道,对折宽度较小的人工韧带放置在PL隧道。选取与人工韧带对折后直径相同的阶梯形钻头,形成近ACL股骨止点倒瓶颈状隧道,穿入两牵引线31、32备用。使用胫骨定位器,分别于ACL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止点打入克氏针。
[0125] 依照较大对折宽度选择空心钻头钻取ACL前内束隧道,依照较小对折宽度选取空心钻头钻取ACL后外束隧道,保留骨芯备用,两隧道内口应有2-3mm间距骨桥,且隧道外口应有25mm间距骨桥。将股骨隧道内的两牵引线31、32连接两根要引入的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在关节镜监视下引线通过两胫骨隧道81、82,先后牵拉出第一段本体11和第二段本体12,使固定按钮牢固悬吊在股骨隧道的瓶颈处,屈身关节数次,分别于屈膝90°和30°位固定前内束和后外束的前引线于胫骨隧道外口下1cm的挤压固定组件6上,剪掉多余人工韧带,植入骨芯,即可完成双束前交叉韧带的重建。
[0126]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