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人工智能 / 池化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交联型水系粘结剂及其制备的电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交联型系粘结剂及其制备的电极

阅读:64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交联型系粘结剂及其制备的电极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锂离子 电池 用原位交联 聚合物 粘结剂、包含该聚合物粘结剂的 电极 及该电极的制备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粘结剂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由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含有羧基官能团或 羧酸 盐官能团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原位聚合而成。这种聚合物粘结剂在常温制浆过程中原位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能够改善浆料尤其是纳米浆料的 稳定性 ,并 对电极 的体积变化起到有效的限制作用, 维持电极 结构的稳定。,下面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交联型系粘结剂及其制备的电极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粘结剂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由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原位聚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记,其中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占50%-90%,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占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合物为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海藻酸凝胶、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为羧甲基纤维素盐、海藻酸盐、海藻酸盐水凝胶和聚丙烯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5.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所述电极所用粘结剂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活性物质和导电添加剂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到含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粘结剂的溶液中,制备成分散均匀的浆料;
步骤2,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加入到上述浆料中,并混合均匀;
步骤3,加入适量溶剂调节浆料的固含量,并将其分散均匀,浆料固含量控制在5-60%之间;
步骤4,将上述混合均匀后的浆料涂覆在金属集流体上,经干燥、辊压处理后,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热处理1-24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中的活性物质为具有嵌/脱锂活性的无机非金属、金属、合金化物类材料,活性物质在电极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0-9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所述导电添加剂为金属粉、金属纤维、导电黑、石墨类材料、碳纳米线/管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电极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5-9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所述电极中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所占质量分数为1-4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对电极的热处理温度为60℃-150℃。

说明书全文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交联型系粘结剂及其制备的电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交联型水系粘结剂及其制备的电极。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对电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而言,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是石墨类负极材料,但是其理论比容量仅有372mAh/g,难以满足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0003] 材料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负极材料,相比石墨负极,它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硅在完全嵌锂形成Li22Si5的状态下比容量可以达到4200mAh/g,是目前所开发的负极材料中最高的;其次,硅具有合适的工作电压(略高于石墨材料),因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第三,硅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的元素,具有丰富的储量且环境友好。因此硅负极材料已经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
[0004] 硅材料在嵌锂/脱锂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300%),导致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差,是硅材料商业化应用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多数研究从对材料本身的改性出发,通过将硅材料纳米化和复合化,改善其在嵌锂/脱锂过程中的稳定性。从粘结剂的度对硅负极的体积效应进行控制同样可以改善电极的循环稳定性。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粘结剂是聚偏氟乙烯(PVDF),但由于PVDF缺乏极性官能团,无法对硅材料形成有效的粘结作用,因此难以应用于体积膨胀较大的硅基负极。
[000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海藻酸钠(Alg)、聚丙烯酸(PAA)等水系粘结剂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等极性官能团,这些极性官能团可以和硅颗粒表面氧化层产生氢键相互作用。因此,水系粘结剂可以对硅材料产生较好的粘结效果,并使硅基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目前现有的众多专利也开发了多种不同的水系粘结剂体系(如专利CN110233265A和专利CN107170989A)。然而,这些粘结剂分子呈直链状,单独使用作为粘结剂时仍然容易从硅颗粒表面脱落,造成硅基负极循环后期不可逆容量增加。
[0006] 为了改善粘结剂和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者对粘结剂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设计,其中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粘结剂体系由于可以更好地限制电极组分的移动和分离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Song等将PAA(聚丙烯酸)和PVA(聚乙烯醇)进行复合使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4,24(37):5904-5910),并制备了纳米硅电极。在对电极进行真空干燥的过程中,PAA分子中的羧基(-COOH)官能团和PVA中的羟基(-OH)官能团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聚合物粘结剂网络。这种具有交联结构的粘结剂能够限制电极结构变化,提升电极的循环稳定性。Lim等利用酸性PAA与性PBI(聚苯并咪唑)之间的可逆静电作用构建了具有自愈性的交联粘结剂(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5,7(42):23545-23553)。PBI是一种芳香族大分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其中的亚基可以提供氢键结合位点并且可以和PAA中的羧基形成可逆的静电相互作用。这种静电作用在赋予粘结剂交联结构的同时还能够使粘结剂之间的交联具有自愈性,能够所随着电极的体积变化而产生断裂和修复。专利CN106753044B将海藻酸钠与交联剂混合搅拌,交联反应后形成凝胶,得到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所得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强度水系粘结剂,粘结剂薄膜的硬度成倍提升。专利CN109411757A通过混合线性聚合物、导电聚合物和自愈性聚合物开发了复合的交联粘结剂,这种复合粘结剂综合了粘附性、机械性能的、导电性和自修复性等特性,而且可使硅颗粒在多次循环和粉化后仍能保持导电性和循环后产生的裂纹实现自修复,提升整个电极结构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0007] 因此,对于能够应用于硅基负极中的粘结剂,应当具备以下特性:具有极性官能团,确保和硅负极材料以及箔集流体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具备交联网络结构,能够有效的覆盖在活性物质表面,限制电极循环过程中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的移动和分离,稳定电极结构。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构建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所述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电极。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该聚合物粘结剂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由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原位聚合而成。以质量百分比记,其中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占50%-90%,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占10%-50%。
[0011] 在本发明的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中,所述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合物为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海藻酸水凝胶、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含有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为羧甲基纤维素盐、海藻酸盐、海藻酸盐水凝胶和聚丙烯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 在本发明的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中,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提供了大量的正电荷作用位点,含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能够提供负电荷作用位点。在常温下,两者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正负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发生交联,使粘结剂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的粘结剂可以防止纳米尺寸的活性物质在涂覆成电极的过程中再次发生团聚,有利于活性物质在电极中的分散均匀性。同时,这种交联结构的形成可以提高粘结剂的机械强度,有效对电极材料的移动和分离产生限制。此外,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具有可逆性,赋予交联粘结剂自愈合的特性,能够使电极在长期循环中保持结构的稳定。
[0013]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该电极所用粘结剂为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该电极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14] 步骤1,将活性物质和导电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到含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粘结剂的溶液中,制备成分散均匀的浆料。
[0015] 步骤2,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加入到上述浆料中,并混合均匀。
[0016] 步骤3,加入适量溶剂调节浆料的固含量,并将其分散均匀,浆料固含量控制在5-60%之间。
[0017] 步骤4,将上述混合均匀后的浆料涂覆在金属集流体上,经干燥、辊压处理后,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热处理1-24h。
[0018] 所述电极中的活性物质为具有嵌/脱锂活性的无机非金属、金属、合金、氧化物类材料,活性物质在电极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0-95%。
[0019] 所述导电添加剂为金属粉、金属纤维、导电黑、石墨类材料、碳纳米线/管中的一种或几种,在电极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5-90%
[0020] 所述电极中原位交联聚合物粘结剂所占质量分数为1-40%。
[0021] 所述对电极的热处理温度为60℃-150℃。
[0022]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3] 1、本发明创造性地使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中粘结剂的一部分。这种聚合物成本低廉、易溶于水、无毒无害,具有极强的氢键缔合能力,能够对电极材料起到良好的粘结作用。
[0024] 2、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粘结剂可以在常温制浆过程中原位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能够改善浆料尤其是纳米浆料的稳定性,并对电极的体积变化起到有效的限制作用,维持电极结构的稳定。
[0025] 3、本发明提供的交联型粘结剂是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发生交联,这种静电作用是可逆的,会随着电极体积的变化而产生断裂和修复,使得交联粘结剂具有自愈合的效果,显著改善具有严重体积变化的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0026] 4、本发明使用的粘结剂交联方法简单且效果明显,无需改变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易进行工业化应用。
[0027] 本发明中电极的制备过程中完全以水作为溶剂,不需要引入任何有毒的有机溶剂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使用不同聚合物粘结剂所制备的纳米硅电极的循环性能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各方法步骤的编号用于鉴别各方法步骤,并不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和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0030] 实施例1
[0031] 电极制备: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分别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0.45g颗粒尺寸分布在50-150nm的球形纳米硅颗粒、0.15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3.75g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3.75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纳米硅的负载量在1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0.8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60:20:20。
[0032]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33] 性能测试:以上述制备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2300)为隔膜,注入常规电解液1M LiPF6/EC:DEC:EMC(1:1:1vol%),在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扣式电池在蓝电测试系统CT2001A上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的电压范围为0.005-2V,使用的电流密度为300mA/g。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34] 实施例2
[0035] 电极制备:将海藻酸钠(Alg)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分别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0.45g直径在100-150nm、厚度在30nm的片层状纳米硅颗粒、0.15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5g的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2.5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纳米硅的负载量在1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0.8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
导电剂:粘结剂=60:20:20。
[0036]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37] 按实施例1中的“性能测试”步骤对上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38] 实施例3
[0039] 电极制备:将聚丙烯酸锂(PAALi)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分别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0.45g长度在1-2μm、直径在60-150nm的硅纳米线、0.15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4.5g的聚丙烯酸锂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3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纳米硅的负载量在1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0.8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
导电剂:粘结剂=60:20:20。
[0040]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41] 按实施例1中的“性能测试”步骤对上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42] 实施例4
[0043] 电极制备: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丙烯酸(PAA)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分别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0.45g颗粒尺寸分布在50-150nm的球形纳米硅颗粒、0.12g导电碳黑(super-P)和0.03g碳纤维(VGCF)加入到3.5g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1g聚丙烯酸溶液和3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纳米硅的负载量在1mg/
2
cm 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0.8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60:20:20。
[0044]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45] 按实施例1中的“性能测试”步骤对上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46] 实施例5
[0047] 电极制备:将海藻酸钠(Alg)、聚丙烯酸(PAA)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0.45g颗粒尺寸分布在50-150nm的球形纳米硅颗粒、0.12g导电碳黑(super-P)和0.03g碳纳米管(CNTs)加入到3.5g的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1g聚丙烯酸溶液和3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纳米硅的负载量在1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0.8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60:20:20。
[0048]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49] 按实施例1中的“性能测试”步骤对上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50] 对比例1
[0051]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配置成2%的水溶液;取0.45g颗粒尺寸分布在50-150nm的球形纳米硅颗粒、0.15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7.5g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不加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溶液。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纳米硅的负载量在1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0.8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60:20:20。
[0052]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53] 按实施例1中的“性能测试”步骤对上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54] 对比例2
[0055] 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0.45g颗粒尺寸分布在50-150nm的球形纳米硅颗粒、0.15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7.5g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纳米硅的负载量在1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0.8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60:20:20。
[0056]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57] 按实施例1中的“性能测试”步骤对上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58] 表1实施例1-5中使用不同粘结剂制备的纳米硅电极的电化学性能[0059]
[0060] 由实施例1-5与对比例1-2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由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原位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粘结剂,获得的纳米硅电极的首周充放电比容量、首周库效率、5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均显著高于仅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或者仅采用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的粘结剂。
[0061] 实施例6
[0062]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1.6g硅氧化物(SiOx)材料、0.2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5g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5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硅氧化物的负载量在1.5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1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80:10:10。
[0063] 作为对比,使用相同的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和相同的电极配比,分别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独作为粘结剂制备成电极,控制电极具有相同的负载量和压实密度,同样在室温下对电极进行风干。
[0064]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65] 以上述制备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2300)为隔膜,注入常规电解液1M LiPF6/EC:DEC:EMC(1:1:1vol%),在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扣式电池在蓝电测试系统CT2001A上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的电压范围为0.005-2V,使用的电流密度为150mA/g。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0066] 实施例7
[0067] 将将聚丙烯酸锂(PAALi)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1.6g/碳复合材料、0.2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5g的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5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硅氧化物的负载量在1.5mg/cm2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1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80:10:10。
[0068] 作为对比,使用相同的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和相同的电极配比,分别使用将聚丙烯酸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独作为粘结剂制备成电极,控制电极具有相同的负载量和压实密度,同样在室温下对电极进行风干。
[0069]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70] 以上述制备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2300)为隔膜,注入常规电解液1M LiPF6/EC:DEC:EMC(1:1:1vol%),在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扣式电池在蓝电测试系统CT2001A上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的电压范围为0.005-2V,使用的电流密度为50mA/g。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0071] 实施例8
[0072] 将海藻酸钠(Alg)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1.6g富锂固溶体材料、0.2g导电碳黑(super-P)加入到5g的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5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2
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富锂固溶体的负载量在5mg/cm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1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80:10:10。
[0073] 作为对比,使用相同的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和相同的电极配比,分别使用海藻酸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独作为粘结剂制备成电极,控制电极具有相同的负载量和压实密度,同样在室温下对电极进行风干。
[0074]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75] 以上述制备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2300)为隔膜,注入常规电解液1M LiPF6/EC:DEC:EMC(1:1:1vol%),在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扣式电池在蓝电测试系统CT2001A上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的电压范围为2-4.8V,使用的电流密度为20mA/g。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0076] 实施例9
[0077]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丙烯酸(PAA)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3.6g石墨负载纳米硅复合材料、0.16g导电碳黑(super-P)和0.04g碳纳米管(CNTs)加入到5g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1g聚丙烯酸溶液和4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的水调节固含量。将制备
2
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硅氧化物的负载量在4mg/cm 左右;
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1.3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90:5:5。
[0078] 作为对比,使用相同的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和相同的电极配比,分别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独作为粘结剂制备成电极,控制电极具有相同的负载量和压实密度,同样在室温下对电极进行风干。
[0079]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80] 以上述制备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2300)为隔膜,注入常规电解液1M LiPF6/EC:DEC:EMC(1:1:1vol%),在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扣式电池在蓝电测试系统CT2001A上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的电压范围为0.005-2V,使用的电流密度为100mA/g。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0081] 实施例10
[0082] 将海藻酸钠(Alg)、聚丙烯酸(PAA)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制备成2%的水溶液。取3.8g无定形碳包覆纳米硅复合材料、0.08g导电碳黑(super-P)和0.04g碳纤维(VGCF)加入到3g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1g聚丙烯酸溶液和2g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上述浆料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的水调节固含量。将制备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铜箔集流体上,控制活性物质碳包覆纳米硅复合材料的负载量在
2
4mg/cm 左右;在室温下对上述得到的极片进行风干,然后将极片裁切成直径为14mm大小的圆片,使用辊压机将其压实,压实密度控制在1.3g/cm3。所得电极中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95:2:3。
[0083] 作为对比,使用相同的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和相同的电极配比,分别使用海藻酸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独作为粘结剂制备成电极,控制电极具有相同的负载量和压实密度,同样在室温下对电极进行风干。
[0084] 将上述制备的电极在100℃下真空干燥12h,除去电极中的水分。
[0085] 以上述制备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2300)为隔膜,注入常规电解液1M LiPF6/EC:DEC:EMC(1:1:1vol%),在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扣式电池在蓝电测试系统CT2001A上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的电压范围为0.005-2V,使用的电流密度为100mA/g。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0086] 表2实施例6-10中使用不同活性材料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0087]
[0088] 由实施例6-10及其对比例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由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原位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粘结剂,获得的电极的首周充放电比容量、首周库效率、5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均显著高于仅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或者仅采用含有羧基官能团或羧酸盐官能团的聚合物的粘结剂。
[0089]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者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