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人工智能 / 嵌入式计算 / 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

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

阅读:478发布:2024-01-06

专利汇可以提供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一种嵌入式协同智能 控制器 ,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是基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长 激素 双向调节原理设计的,具备双向调节和自适应能 力 及支持远程 访问 等特点。它包括输入 接口 电路 (16)、程序及数据 存储器 (17)、存储接口电路(18)、SDRAM存储器(19)、输出接口电路(20)、 中央处理器 (21)和通讯接口电路(22)以电 信号 连接方式组成,其特点是,控制 算法 模 块 (6)包括用于产生偏差的比较环节(2),用于快速消除控制偏差的增强控制单元(3)和用于稳定消除控制偏差的抑制控制单元(4)及用于双向协调控制效果的协同控制单元(5)。相对传统PID控制器,本发明有更好的 稳定性 和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下面是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其特征是,构成协同控制器的控 制算法(6)包括比较环节(2)、增强控制单元(3)、抑制控制 单元(4)和协同控制单元(5)四部分,其中,比较环节(2)主要 起产生控制偏差的作用,增强控制单元(3)主要起快速消除控制偏 差的作用,抑制控制单元(4)则起稳定消除控制偏差的作用,在协 同控制单元(5)的协调下,增强控制单元(3)和抑制控制单元(4) 协同工作;
所述的比较环节(2)及其算法:
比较环节主要完成输入信号(1)和反馈信号(15)的比较,产 生控制偏差(14),令r(t)表示输入信号,b(t)表示反馈信号,e(t) 表示控制偏差,则有:
e(t)=r(t)-b(t)                        ①
所述的增强控制单元(3)及其算法:
对应生长激素的GHRH神经调节单元,其作用主要是快速消除控 制偏差;
受启发于GHRH神经调节单元的调节机制,根据激素分泌调节规 律,设计增强控制单元的控制算法:
根据控制偏差e(t)的大小和变化率e(t)信息,实时调整增强控制 单元的输出信号,使增强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信号能够快速消除控制 偏差;
当控制偏差较大时,增强控制单元控制作用较强;
当控制偏差较小的时候,增强控制单元控制作用较弱; 设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为:
u + ( t ) = α · f + ( e ( t ) , e · ( t ) )
其中,u+(t)为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12);
f+(·)为增强控制单元的辅助控制规律,可以选择传统PID 规律或模糊控制规律作为其具体辅助控制规律;
α为增强因子,且大于1;
所述的抑制控制单元(4)及其算法:
对应生长激素的SRIF神经调节单元,其作用主要是配合增强控 制单元,以稳定消除控制偏差;
受启发于SRIF神经调节单元的调节机制,设计抑制控制单元的 控制算法:
为快速稳定消除控制偏差,设计抑制控制单元的控制作用与增强 控制单元的控制作用相反;
当偏差比较大的时候,抑制控制单元作用比较弱或不起作用;
当偏差比较小的时候,抑制作用比较强,使增强控制作用减弱, 进而稳定消除控制偏差;
设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为:
u - ( t ) = β · f - ( e ( t ) , e · ( t ) )
其中,u_(t)为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13);
f_(·)为抑制控制单元的辅助控制规律,可以选择传统PID 规律或模糊控制规律作为其具体辅助控制规律;
β为抑制因子,且β>0;
所述的协同控制单元(5)及其算法:
为了提高双向调节智能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设计协同控制算法至 关重要,根据生长激素分泌机理:
当GHRH浓度高于SRIF浓度时,GH分泌增多;
当GHRH浓度低于SRIF浓度时,则GH分泌减少;
当GHRH浓度和SRIF浓度相同时,GH分泌处于静止状态,即保 持原浓度不变;
据此,协同控制单元的动态输出应为:
Δu(t)=fo(u+(t)-u-(t))       ④
其中,Δu(t)是协同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7)的动态增 量;
fo(·)为协同控制单元的控制规律;
协同控制规律应满足以下条件:
当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大于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即 (u+(t)-u-(t))>0时,协同控制单元的动态输出大于零,也即协同控制 单元的输出信号是增加的;
反之,如果(u+(t)-u-(t))<0时,则其输出信号是减小的;
当(u+(t)-u-(t))=0时,其输出信号保持原信号不变;
其中,选择fo(·)为线性函数,即fo(·)=λ·(·),λ为正实数;
据此,将②式和③式分别代入④式,则有:
Δu ( t ) = λ · ( α · f + ( e ( t ) , e · ( t ) ) - β · f - ( e ( t ) , e · ( t ) ) )
从而有:
u(t)=u(t-1)+Δu(t)                    ⑥
其中,u(t),u(t-1)分别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和前一控制周期协同控 制单元的全量输出信号;
遵循增强生长激素GHRH和抑制生长激素SRIF的分泌机理,分别 设计协同控制器的增强因子α和抑制因子β,根据生长激素的上升分 泌规律,设计α的调节规律:
α = A 1 · | e ( t ) | n 1 A 2 + | e ( t ) | n 1 + A 3
其中,|e(t)|为控制偏差的绝对值,与激励激素信号对应; A1,A2,A3,n1均为大于零的实数,且A3表示调节初始值;
显然,随着|e(t)|的增大,α随之增大;
反之,α随之减少;
同样,根据生长激素的下降分泌规律,设计β的调节规律:
β = δ · ( B 1 · 1 B 2 + | e ( t ) | n 2 + B 3 )
其中,B1,B2,B3,n2均为大于零的实数,且B3表示调节初始值;
δ为失效因子,当|e(t)|≥ε(阈值ε为正实数)时δ=0.0,否 则δ=1.0;
阈值ε的取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同样,随着|e(t)|的增大,β随之减小;
反之,α随之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其特征是,控制 算法模块(6)软件的每一个控制周期流程包括:信号采样处理(101)、 控制偏差计算(102)、初始控制作用计算(103)、增强因子计算 (104)、抑制因子β计算(105)、协同控制输出计算(106)和协同 控制输出(107)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由输入接口电路 (16)、程序及数据存储器(17)、存储接口电路(18)、SDRAM存储 器(19)、输出接口电路(20)、中央处理器(21)和通讯接口电路(22) 以电信号连接方式组成,其特征是,控制算法模块(6)包括用于产 生控制偏差的比较环节(2),快速消除控制偏差的增强控制单元(3) 和用于稳定消除控制偏差的抑制控制单元(4)及用于双向协调控制 效果的协同控制单元(5);
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机和外围接口两大部分
1)主机
程序及数据存储器(17)采用FLASH闪存作为程序及数据存储器, 存储协同控制器的控制算法软件、操作系统、通讯软件、WEB远程访 问软件及输入/输出接口软件;
存储接口电路(18)用作提供中央处理器与程序及数据存储器和 SDRAM存储器之间的数据访问接口电路;
SDRAM存储器(19)作为计算机内部存储器,提供系统运行的内 部数据交换的场所;
中央处理器(21)作为控制核心,负责控制器各组成部分协调工 作,可采用32位,主频70MHZ,ARM7系列芯片;
采用外界提供电源方式;
2)外围接口
输入接口电路(16)主要提供4-20mA电流输入和1-5VDC电压输 入接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器(21)电信号相连的接口电路;
输出接口电路(20)主要提供4-20mA电流输出和1-5VDC电压输 出接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器(21)电信号相联的接口电路;
通讯接口电路(22)主要提供标准的USB、VGA、RJ45、RS232、 RS485接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器(21)电信号相连的接口电路。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双向协同调节的 嵌入式控制器,是基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设计 的,具备双向调节和自适应能,具有支持远程访问的新型嵌入式智 能控制器(EIC)。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引起众多学者和工程技术研究人员的日益 重视,并成为一广泛的交叉学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出现 了许多运用智能控制算法的控制技术,如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 遗传控制等,但由于这些算法大多比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实施的难 度较大。因此,在目前许多工业的连续生产控制过程中,各种控制器 仍然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为主,较少应用智能控制技术。随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和特别是工业过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越来越多的更 复杂的控制对象,并且对控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传统的控制 技术难以满足工业过程控制发展的需求。鉴于目前的控制需求现状, 迫切要求基于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传统的控制技术研究发展新 的智能控制算法,以便克服原先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算法复杂 不易实施、控制效果不理想及难以实现远程控制等问题。

发明内容

随着生物控制理论的发展,智能控制理论和生物信息处理系统结 合得越来越紧密。从上世纪末开始,逐渐发展形成的新的生物智能技 术领域,如人工免疫系统、人工内分泌系统等的出现。诚如,丁永生 (《计算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指出:生物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神经系统、遗传系统、免疫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中神经内分泌系统作为人体各种激素调控中心, 对各种体内激素的调控,具备较好的自适应性和稳定性等优点。神经 内分泌系统生物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将会提供一些解决复杂问题的 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生长激素双向调节机制,即 双向非线性调节和自适应能力的,具有支持远程访问等特点的新型嵌 入式智能控制器(EIC),它包括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中央 处理器、程序及数据存储器和通讯接口电路等部分。其特点是,控制 算法模包括比较环节、增强控制单元、抑制控制单元和协同控制单 元。其中,比较环节主要起产生控制偏差的作用;增强控制单元主要 起快速消除控制偏差的作用;抑制控制单元则起稳定消除控制偏差的 作用;在协同控制单元的协调下,增强控制单元和抑制控制单元协同 工作,迅速、稳定地消除控制偏差。
关于本发明基于的“人体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概述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神经内分泌生长激素(GH)的分泌受 下丘脑分泌的促生长激素(GHRH)和抑制生长激素(SRIF)双向调节, 其中GHRH具有促进GH分泌的作用,而SRIF则具有抑制作用。血液 或体液中的GH浓度,通过各种传导因子或感受器反馈给下丘脑的 GHRH神经元和SRIF神经元区,调节相应的GHRH和SRIF激素分泌量。 当GHRH浓度处于优势时,GH分泌增多;反之则GH分泌减少。另外, GHRH和SRIF神经调节单元之间也存在相互抑制影响。GHRH浓度升高 时,其浓度通过感受因子反馈给SRIF的神经调节单元,引起SRIF分 泌增加,进一步抑制GHRH的分泌。同样SRIF的浓度升高时,通过 GHRH神经调节单元,使GHRH分泌浓度降低,引起SRIF的分泌减少。 GHRH和SRIF两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再通过垂体的协调调节使得GH 的分泌量得以精确稳定地控制。一般认为,GHRH在调节腺垂体生长 素的分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SRIF是在应激刺激引起生长素分泌 过多时,才显著地对生长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其调节回路可以抽象归 纳为如附图1所示的体系结构。
关于本发明基于的“人体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的协同控制器 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的一种协同控制器,在基于上述“促生长激素(GHRH)” 和“抑制生长激素(SRIF)”而延生的“增强因子”和“抑制因子” 概念的同时,设计了与“促生长激素(GHRH)神经调节单元”和“抑 制生长激素(SRIF)神经调节单元”相应的“增强控制单元”和“抑 制控制单元”,对消除控制偏差分别起到增强和抑制作用。在消除控 制偏差的过程中,增强控制单元属于主控制单元,而抑制控制单元属 于辅助控制单元。在增强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当控制偏差 绝对值较大时,增强控制单元处于较强的控制作用,而抑制控制单元 处于较弱的抑制作用状态;随着控制偏差的减小,抑制作用随之加强 而增强控制作用却减弱,使总体控制作用减弱;当偏差变化较小时, 抑制控制单元的抑制作用最强,但总体仍然为增强控制单元发挥作 用,从而稳定而快速地消除控制偏差。这样,使得协同控制器具有增 强、抑制和调节更加迅速、稳定等特点,从而能够快速稳定消除控制 偏差。
本发明协同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在构成协同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模 块,包括比较环节、增强控制单元、抑制控制单元和协同控制单元等 四部分中,比较环节主要起产生控制偏差的作用;增强控制单元主要 起快速消除控制偏差的作用;抑制控制单元则起稳定消除控制偏差的 作用;在协同控制单元的协调下,增强控制单元和抑制控制单元协同 工作(协同控制器的具体控制系统结构如附图2所示)。
以下就有关“比较环节”、“增强控制单元”、“抑制控制单元”和 “协同控制单元”及算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比较环节及其算法
比较环节主要完成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的比较,起产生控制偏差 的作用。令r(t)表示输入信号,b(t)表示反馈信号,e(t)表示控制偏差, 则有:
e(t)=r(t)-b(t)                 ①
二、增强控制单元及其算法
对应生长激素的GHRH神经调节单元,设计增强控制单元。该控 制单元的作用主要是快速消除控制偏差。受启发于GHRH神经调节单 元的调节机制,根据激素分泌调节规律,设计增强控制单元的控制算 法。根据控制偏差e(t)的大小和变化率等信息,实时调整增强控 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使增强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信号能够快速消除控 制偏差。当控制偏差较大时,增强控制单元控制作用较强;当控制偏 差较小的时候,增强控制单元控制作用较弱。设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 为:
u + ( t ) = α · f + ( e ( t ) , e . ( t ) )
其中,u+(t)为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f+(·)为增强控制单元的辅 助控制规律,可以选择传统PID规律或模糊控制规律作为其具体辅助 控制规律;α为增强因子,且大于1。
三、抑制控制单元及其算法
对应生长激素的SRIF神经调节单元,设计抑制控制单元。该控 制单元的作用主要是配合增强控制单元,以稳定消除控制偏差。受启 发于SRIF神经调节单元的调节机制,设计抑制控制单元的控制算法: 为快速稳定消除控制偏差,设计抑制控制单元的控制作用与增强控制 单元的控制作用相反。在偏差比较大的时候,抑制控制单元作用比较 弱或不起作用;当偏差比较小的时候,抑制作用比较强,使增强控制 作用减弱,进而稳定消除控制偏差。设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为:
u - ( t ) = β · f - ( e ( t ) , e . ( t ) )
其中,u-(t)为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f-(·)为抑制控制单元的辅 助控制规律,可以选择传统PID规律或模糊控制规律作为其具体辅助 控制规律;β为抑制因子,且β>0。
四、协同控制单元及其算法
为了提高双向调节智能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设计协同控制算法至 关重要。根据生长激素分泌机理,当GHRH浓度高于SRIF浓度时,GH 分泌增多;当GHRH浓度低于SRIF浓度时,则GH分泌减少;当GHRH 浓度和SRIF浓度相同时,GH分泌处于静止状态,即保持原浓度不变。 因此,协同控制单元的动态输出应为:
Δu(t)=fo(u+(t)-u-(t))              ④
其中,Δu(t)是协同控制单元的动态输出,fo(·)为协同控制单元的控 制规律。协同控制规律应满足以下条件:当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 大于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即(u+(t)-u-(t))>0时,协同控制单元的 动态输出大于零,也即协同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是增加的;反之,如 果(u+(t)-u-(t))<0时,则其输出信号是减小的;当(u+(t)-u-(t))=0 时,其输出信号保持原信号不变。本发明选择fo(·)为线性函数,即 fo(·)=λ·(·),λ为正实数。因此,把②式和③式分别带入④式有:
Δu ( t ) = λ · ( α · f + ( e ( t ) , e . ( t ) ) - β · f - ( e ( t ) , e . ( t ) ) )
从而有:
u(t)=u(t-1)+Δu(t)               ⑥
其中,u(t),u(t-1)分别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和前一控制周期协同控 制单元的全量输出信号。
遵循增强生长激素GHRH和抑制生长激素SRIF的分泌机理,设计 协同控制器的增强因子α和抑制因子β。根据生长激素的上升分泌规 律,设计α的调节规律:
α = A 1 · | e ( t ) | n 1 A 2 + | e ( t ) | n 1 + A 3
其中,|e(t)|为控制偏差的绝对值,与激励激素信号对应;
A1,A2,A3,n1均为大于零的实数,且A3表示调节初始值。显然,随着|e(t)| 的增大,α随之增大;反之,α随之减少。
同样,根据生长激素的下降分泌规律,设计β的调节规律:
β = δ · ( B 1 · 1 B 2 + | e ( t ) | n 2 + B 3 )
其中,B1,B2,B3,n2均为大于零的实数,且B3表示调节初始值;δ为失 效因子,当|e(t)|≥ε(阈值ε为正实数)时δ=0.0,否则δ=1.0。阈值ε 的取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同样,随着|e(t)|的增大,β随之减小;反 之,α随之增大。
在增强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下,使增强控制单元和抑制控制 单元对消除控制偏差分别起到增强和抑制作用。在消除控制偏差的过 程中,增强控制单元属于主控制单元,而抑制控制单元属于辅助控制 单元。在增强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当控制偏差绝对值较大 时,增强控制单元处于较强的控制作用,而抑制控制单元处于较弱的 抑制作用状态;随着控制偏差的减小,抑制作用随之加强而增强控制 作用却减弱,使总体控制作用减弱;当偏差变化较小时,抑制控制单 元的抑制作用最强,但总体仍然为增强控制单元发挥作用,从而稳定 而快速地消除控制偏差。这样,使得协同控制器具有增强、抑制和调 节更加迅速、稳定等特点,从而能够快速稳定消除控制偏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鲁棒性和抗干扰性等 均较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组成硬件系统框图;
图4为本发明控制算法软件流程框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仿真效果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输入信号;2:比较环节;3:增强控制单元;4:抑制控制单 元;5:协同控制单元;6:控制算法模块;7:协同控制单元输出信 号;8:执行器;9:控制对象;10:工艺输出信号;11:传感器;12: 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13: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14:控制 偏差;15:反馈信号;16:输入接口电路;17:程序及数据存储器; 18:存储接口电路;19:SDRAM存储器;20:输出接口电路;21:中 央处理器;22:通讯接口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其特点是,构成协同控制器 控制算法模块6,包括比较环节2、增强控制单元3、抑制控制单元4 和协同控制单元5等四部分,其中,比较环节2主要起产生控制偏差 的作用;增强控制单元3主要起快速消除控制偏差的作用;抑制控制 单元4则起稳定消除控制偏差的作用;在协同控制单元5的协调下, 增强控制单元3和抑制控制单元4协同工作。
所述的比较环节2及其算法
比较环节主要完成输入信号1和反馈信号15的比较,产生控制 偏差14。令r(t)表示输入信号,b(t)表示反馈信号,e(t)表示控制偏差 信号,则有:
e(t)=r(t)-b(t)              ①
所述的增强控制单元3及其算法
对应生长激素的GHRH神经调节单元,设计增强控制单元,该控 制单元的作用主要是快速消除控制偏差;
受启发于GHRH神经调节单元的调节机制,根据激素分泌调节规 律,设计增强控制单元的控制算法:
根据控制偏差e(t)的大小和变化率信息,实时调整增强控制 单元的输出信号,使增强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信号能够快速消除控制 偏差;
当控制偏差较大时,增强控制单元控制作用较强;
当控制偏差较小的时候,增强控制单元控制作用较弱;
设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为:
u + ( t ) = α · f + ( e ( t ) , e . ( t ) )
其中,u+(t)为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12;
f+(·)为增强控制单元的辅助控制规律,可以选择传统PID 规律或模糊控制规律作为其具体辅助控制规律;
α为增强因子,且大于1;
所述的抑制控制单元4及其算法
对应生长激素的SRIF神经调节单元,设计抑制控制单元,该控 制单元的作用主要是配合增强控制单元,以稳定消除控制偏差;
受启发于SRIF神经调节单元的调节机制,设计抑制控制单元的 控制算法:
为快速稳定消除控制偏差,设计抑制控制单元的控制作用与增强 控制单元的控制作用相反;
当偏差比较大的时候,抑制控制单元作用比较弱或不起作用;
当偏差比较小的时候,抑制作用比较强,使增强控制作用减弱, 进而稳定消除控制偏差;
设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为:
u - ( t ) = β · f - ( e ( t ) , e . ( t ) )
其中,u-(t)为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13;
f-(·)为抑制控制单元的辅助控制规律,可以选择传统PID 规律或模糊控制规律作为其具体辅助控制规律;
β为抑制因子,且β>0;
所述的协同控制单元5及其算法
为了提高双向调节智能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设计协同控制算法至 关重要,根据生长激素分泌机理:
当GHRH浓度高于SRIF浓度时,GH分泌增多;
当GHRH浓度低于SRIF浓度时,则GH分泌减少;
当GHRH浓度和SRIF浓度相同时,GH分泌处于静止状态,即保 持原浓度不变;
据此,协同控制单元的动态输出应为:
Δu(t)=fo(u+(t)-u-(t))             ④
其中,Δu(t)是协同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7的动态增量;
fo(·)为协同控制单元的控制规律;
协同控制规律应满足以下条件:
当增强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大于抑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即 (u+(t)-u-(t))>0时,协同控制单元的动态输出大于零,也即协同控制 单元的输出信号是增加的;
反之,如果(u+(t)-u-(t))<0时,则其输出信号是减小的;
当(u+(t)-u-(t))=0时,其输出信号保持原信号不变;
其中,选择fo(·)为线性函数,即fo(·)=λ·(·),λ为正实数;
据此,将②式和③式分别代入④式则有:
Δu ( t ) = λ · ( α · f + ( e ( t ) , e . ( t ) ) - β · f - ( e ( t ) , e . ( t ) ) )
从而有:
u(t)=u(t-1)+Δu(t)             ⑥
其中,u(t),u(t-1)分别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和前一控制周期协同控 制单元的全量输出信号。
遵循增强生长激素GHRH和抑制生长激素SRIF的分泌机理,分别 设计协同控制器的增强因子α和抑制因子β;
根据生长激素的上升分泌规律,设计α的调节规律:
α = A 1 · | e ( t ) | n 1 A 2 + | e ( t ) | n 1 + A 3
其中,|e(t)|为控制偏差的绝对值,与激励激素信号对应;
A1,A2,A3,n1均为大于零的实数,且A3表示调节初始值;
显然,随着|e(t)|的增大,α随之增大;
反之,α随之减少;
同样,根据生长激素的下降分泌规律,设计β的调节规律:
β = δ · ( B 1 · 1 B 2 + | e ( t ) | n 2 + B 3 )
其中,B1,B2,B3,n2均为大于零的实数,且B3表示调节初始值;
δ为失效因子,当|e(t)|≥ε(阈值ε为正实数)时δ=0.0,否则δ=1.0;
阈值ε的取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同样,随着|e(t)|的增大,β随之减小;
反之,α随之增大。
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如附图3所示),由输入接 口电路16、程序及数据存储器17、存储接口电路18、SDRAM存储器 19、输出接口电路20、中央处理器21和通讯接口电路22以电信号 连接方式组成,其特点是,协同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模块6,包括用于 产生控制偏差的比较环节2、快速消除控制偏差的增强控制单元3和 用于稳定消除控制偏差的抑制控制单元4及用于双向协调控制效果 的协同控制单元5。
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机和外围接口两大部分
1)主机
程序及数据存储器17采用FLASH闪存作为程序及数据存储器, 存储协同控制器的控制算法软件、操作系统、通讯软件、WEB远程访 问软件及输入/输出接口软件等;
存储接口电路18用作提供中央处理器与程序及数据存储器和 SDRAM存储器之间的数据访问接口电路;
SDRAM存储器19作为计算机内部存储器,提供系统运行的内部 数据交换的场所;
中央处理器21作为控制核心,负责控制器各组成部分协调工作, 可采用32位,主频70MHZ左右,如ARM7系列等芯片;
采用外界提供电源方式;
2)外围接口
输入接口电路16主要提供4-20mA电流输入和1-5VDC电压输入 接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器21电信号相连的接口电路;
输出接口电路20主要提供4-20mA电流输出和1-5VDC电压输出 接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器21电信号相连的接口电路;
通讯接口电路22主要提供标准的USB、VGA、RJ45、RS232、RS485 接口,以及与中央处理器21电信号相联的接口电路;
所述的嵌入式协同智能控制器,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算法模块 软件、操作系统、通讯软件、WEB远程访问软件及输入/输出接口软 件等;
其中,
1)控制算法模块软件
按照本发明协同控制器的算法原理,采用嵌入式C++语言开发控 制算法模块软件;附图4为本发明控制算法模块6软件流程框图。每 一个控制周期流程包括信号采样处理101、控制偏差计算102、初始 控制作用计算103、增强因子α计算104、抑制因子β计算105、协同 控制输出计算106和协同控制输出107等步骤。
2)操作系统
采用流行的具有与Windows应用程序兼容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 Win CE等;
3)通讯软件
采用提供TCP/IP协议、RS232或485协议的支持软件等;
4)WEB远程访问软件
用于完成远程访问、通讯、操作功能等;
5)输入/输出接口软件
用于完成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
本发明按照附图2所示,组成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器反馈控制系 统。附图2中输入信号1即设定值信号,协同控制单元输出信号7输 出至执行器8,执行器8与控制对象9相连,工艺输出信号10经传 感器11转换为反馈信号15,输入信号1和反馈信号15一起进入比 较环节2,并产生控制偏差14。
本发明协同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经选取二阶温度纯滞后对象模型 进行仿真实验,并与传统PID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在仿真过程中, 增强控制单元的f+(·)辅助控制规律和抑制控制单元的f-(·)辅助控制 规律选取传统PID控制规律,且控制参数(均为控制增益)设置相同, 取n1=n2=1;控制误差均进行了标量化处理,其中阈值ε=0.1。为了 便于控制效果比较,与传统PID控制算法比较控制效果时,设置传统 PID控制参数与本发明协同控制器的增强控制单元的控制参数相同
某生产过程设备的温度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 2 ( 3 s + 1 ) ( 4 s + 1 ) e - 7 s
本发明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为了检验本发明协同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在200秒和400秒时, 分别改变工艺给定值。另外,为了验证本发明协同控制器的适应能力, 在600秒时突然改变系统参数为:
G ( s ) = 2.4 ( 3 s + 1 ) ( 5 s + 1 ) e - 7 s
800秒时恢复其原参数值。最后,为了检验本发明协同控制器抗 干扰能力,在1000秒至1200秒期间,加入均值为0范围为[-0.1, 0.1]的随机白噪声。其对比控制效果如附图5所示。由附图5可以看 出,相对传统PID控制器,本发明协同控制器能够以较小超调量、更 迅速达到给定值;改变系统参数后,本发明协同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鲁 棒性;当加入随机噪声后,表明本发明协同控制器具有更强的抗干扰 能力,其控制输出更加稳定。总之,相对传统PID控制器,本发明控 制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表1 设置控制参数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