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化学 / 脂肪酸 / 游离脂肪酸 / 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

阅读:780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皮肤 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油性基质9%~25%,类脂复合物1%~10%,甘油1%~5%,透明质酸钠0.03%~0.3%,维生素E 0.1%~1%,尿囊素0.1%~1%,乳化体系2%~9%以及其余量的纯化 水 。本发明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具有长久保湿、修护肌肤屏障的功效,并且具有温和、刺激性低的优点,可适用于特应性皮炎人群。,下面是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性基质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体系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蔗糖硬脂酸酯        30%~40%,
鲸蜡硬脂基葡糖苷      30%~40%,
鲸蜡硬脂醇            20%~30%;
或者,所述的乳化体系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类脂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其中,所述油脂选自辛酸/癸酸甘油三酯、酸二辛酯、丁二醇二辛酸/二癸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游离脂肪酸选自月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植物甾醇选自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类脂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增稠剂选自聚丙烯酸钠、丙烯酰二甲基黄酸钠、卡波树脂、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聚乙烯吡咯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防腐剂选自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苯乙醇、羟苯酯类、戊二醇、辛酰羟肟酸、乙基己基甘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抗氧剂选自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枸橼酸、枸橼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类脂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其中之一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聚丙烯酸钠、丙烯酰二甲基牛黄酸钠、卡波树脂、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防腐剂选自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羟苯酯类、戊二醇、辛酰羟肟酸、乙基己基甘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抗氧剂选自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枸橼酸、枸橼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10.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甘油,加入增稠剂和透明质酸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取油性基质,加入抗氧剂和乳化体系,搅拌加热溶解,得到油相;
取纯化水,加入尿囊素、防腐剂和螯合剂,搅拌加热均匀后,加入所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述油相,经乳化、均质后,加入维生素E和类脂复合物,搅拌均匀后,得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

说明书全文

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特应性皮炎人群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睡眠障碍为临床特征,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发病机制包括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外界环境因素、遗传与免疫相互作用等。
[0003] 近30年来,AD患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欧美发达国家的儿童患病率约为20~30%,成人约为10~20%,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AD患病率也在持续升高。2004 年,我国学龄前儿童的AD患病率为3.07%,而2014年已达到12.94%。在这些患者中, 75%以上为轻中度患者,主要以皮肤干燥、湿疹样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皮肤干燥是 AD患者的共性特征,约80%的患者都有干皮症的表现。
[0004]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特应性皮炎治疗策略为“阶梯式”分级治疗,根据AD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给予治疗措施的递加。然而,不论是仅表现皮肤干燥的轻度AD,还是难治性或重度AD,润肤剂的基础治疗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都证实了,每日使用润肤剂治疗,可以显著减少AD发作的频率和缩短AD发作的时间,是预防AD 发作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减少AD负担的预防措施。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的AD治疗指南中,均明确指出了润肤剂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特应性皮炎人群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具有长久保湿、修护肌肤屏障的功效,并具有温和、刺激性低的优点。
[000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09]
[0010]
[0011]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油性基质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13]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乳化体系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15] 蔗糖硬脂酸酯        30%~40%,
[0016] 鲸蜡硬脂基葡糖苷      30%~40%,
[0017] 鲸蜡硬脂醇            20%~30%。
[0018] 可选地,所述的乳化体系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19]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的类脂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21]
[0022]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0023] 其中,所述油脂选自辛酸/癸酸甘油三酯、酸二辛酯、丁二醇二辛酸/二癸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游离脂肪酸选自月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植物甾醇选自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的类脂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
[0025]
[0026] 进一步地,所述的类脂复合物中,所述增稠剂选自聚丙烯酸钠、丙烯酰二甲基黄酸钠、卡波树脂、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聚乙烯吡咯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防腐剂选自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苯乙醇、羟苯酯类、戊二醇、辛酰羟肟酸、乙基己基甘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抗氧剂选自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2Na)、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枸橼酸、枸橼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27] 可选地,所述的类脂复合物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28]
[0029]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0030] 进一步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
[0031]
[0032]
[0033] 进一步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中,所述增稠剂选自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 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聚丙烯酸钠、丙烯酰二甲基牛黄酸钠、卡波树脂、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防腐剂选自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苯氧乙醇、羟苯酯类、戊二醇、辛酰羟肟酸、乙基己基甘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抗氧剂选自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 (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枸橼酸、枸橼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34] 可选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35]
[0036]
[0037]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0038] 可选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0039]
[0040] 以及其余量的纯化水。
[0041] 本发明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 取甘油,加入增稠剂和透明质酸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0043] 取油性基质,加入抗氧剂和乳化体系,搅拌加热溶解,得到油相;
[0044] 取纯化水,加入尿囊素、防腐剂和螯合剂,搅拌加热均匀后,加入所述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述油相,经乳化、均质后,加入维生素E和类脂复合物,搅拌均匀后,得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
[0045] 进一步地,所述油性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辛酸/癸酸甘油三酯、鲨烷、牛油果树果脂、聚二甲基氧烷和油橄榄油皂化物,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油性基质。
[0046] 进一步地,所述类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7] 分别取油脂、神经酰胺3、游离脂肪酸、植物甾醇、抗氧剂和增稠剂,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油相;
[0048] 取纯化水,分别加入氢化磷脂酰胆、甘油、螯合剂和防腐剂,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水相;
[0049] 在加热条件下,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并沿同一个方向搅拌,得到乳化基质;
[0050] 乳化完成后降温,然后将维生素E加入乳化基质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类脂复合物。
[0051] 本发明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具有快速减低经皮水份、提升角质层含量、修护皮肤屏障的功效,并具有温和、刺激性低等优点,可适用于特应性皮炎人群的日常皮肤保湿、修复治疗。
[0052] 本配方选用神经酰胺3、游离脂肪酸、植物甾醇等生理性脂质按照皮肤角质层类脂成分比例进行组方设计,构建仿生类脂复合物,为补充角质层生理性脂质、修护皮肤屏障提供物质基础;同时选用甘油、透明质酸、维生素E等组成保湿体系,再配以油脂润肤体系,三部分相互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皮肤经皮水份流失,修护皮肤角质屏障,极大地提升保湿效果;此外,为了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合温和的设计理念,本配方采用了独特的乳化体系,能够形成紧致的液晶结构,可在达到相同保湿效果的同时大大减少保湿剂的用量,极大的减低产品的刺激性。本配方中不添加香精、植物提取物等复杂成份,能够进一步降低配方的刺激性及致敏性。
[0053] 本配方中的类脂复合物,选取仿生物质神经酰胺3、游离脂肪酸和植物甾醇,以模拟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比例进行配比,并通过磷脂酰胆碱与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植物甾醇的相互配合,使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植物甾醇分子共同镶嵌于磷脂酰胆碱分子之间,形成有序排列的十字花液晶结构,从而构建出仿生的皮肤屏障结构,更贴合人体肌肤并能长时间的提升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获得良好的皮肤修复效果。此外,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具有良好的铺展性、相容性和安全性,能够使配方中的油性成分溶解良好,并且能够改进配方的延伸性,其还可作为赋脂剂,补充皮肤必要的脂质,具有润滑和使肌肤柔软的效果。
[0054] 本配方中的乳化体系,选用蔗糖多硬脂酸脂与鲸蜡硬脂基葡糖苷,或者蔗糖多硬脂酸酯与硬脂酰乳酰乳酸钠作为主乳化剂,并选用鲸蜡硬脂醇和/或甘油硬脂酸酯作为助乳化剂,通过两者合理复配,能够形成紧致的液晶结构。其中,蔗糖多硬脂酸脂的结构中,具有多条疏水性的长链基团尾部和一个相对较小的亲水基团头部,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的结构中,具有一条疏水性的长链基团尾部和一个相对较大的亲水基团头部,两者的疏水基和亲水基结构在适当比例下,能够形成合适的临界堆积参数,从而形成液晶结构。但由于两者的亲水基团之间存在空间位阻效应,其结构致密性会受到影响。而鲸蜡硬脂醇、甘油硬脂酸酯的结构中,具有与主乳化剂相似的高碳醇脂肪长链或者相似的亲油基团和极小的亲水基团,能够借助更小的空间位阻效应 入主乳化剂的液晶体系中,从而形成更加致密有序的液晶结构。同时,体系中的亲水基能够与水形成凝胶网络结合,其网络结构使流动相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定,有效阻止了絮凝作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更为致密的液晶结构对水相的的储存能也更大,一方面能够住更多的水相,另一方面对于水的释放起到缓释的作用,从而起到提升角质层含水量(MSC)和降低经皮失水(TWEL)的作用。
[0055] 本配方中的油性基质,采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角鲨烷等成分,均为具有较好铺展性的油脂,同时将油性基质的用量控制在9%~25%,一方面能够带来更好的肤感,另一方面能够与液晶乳化体系相匹配,形成更好的物理稳定性和亲肤性,封闭效果适中,亲爽而不油腻,并能协同降低皮肤经皮水份的流失。此外,在配方中采用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具有稳定悬浮乳液的作用,能够提高乳化体系的稳定性,且刺激性极低。采用甘油、透明质酸钠和维生素E 组成保湿体系,在乳化体系的作用下,具有更加的锁水保湿与缓释能力,能够有效降低皮肤经皮水分流失,提升角质层含水量;同时能够将甘油用量降低至5%以内,避免了甘油用量过高产生的刺激性,并能将透明质酸钠用量降低至0.3%以内,避免了透明质酸钠用量过高破坏产品的流变特性。再者,由己二醇与对羟基苯乙酮经合理配比所形成的防腐体系,相较于传统的防腐体系,亦能极大地降低产品的刺激性。
[0056] 本发明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通过油脂润肤体系、保湿体系、乳化体系与类脂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紧致的液晶结构,能够产生良好的保湿效果;同时由于类脂复合物的仿生层状液晶结构设计,使其能够有效的为角质层补充生理性脂质,修复皮肤角质层脂质屏障功能,进一步降低经皮水份流失,提升角质层含水量,从而具有良好的皮肤修护效果。在制备过程中,本配方所形成的乳液经一次相转变,即能得到稳定的终产物,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触变性(剪切变稀),当涂抹使用时,能够将油相成分和水相成分同时释放出来。附图说明
[0057] 图1为实施例一所制得的类脂液晶复合物的偏光显微图。
[0058] 图2为实施例六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结果图,其中,图2A为实施例三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结果图,图2B为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结果图,图2C为实施例五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结果图;
[0059] 图3为实施例六的经皮失水试验结果图。
[0060] 图4为实施例六的角质层含水量提升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实施例一:类脂复合物的制备
[0062] 按照以下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0063]
[0064] 制备步骤如下:
[0065] 取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分别加入神经酰胺3、月桂酸、β-谷甾醇和聚丙烯酸钠,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保温搅拌10~20分钟,使其混合均匀,降温至75~85℃后,得到油相;
[0066] 取纯化水,分别加入氢化磷脂酰胆碱、甘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保温搅拌10~20分钟,使其混合均匀,降温至75~85℃后,得到水相;
[0067] 在75~85℃下,将油相以细流状加入水相中,并沿同一个方向保温搅拌均质10~20 分钟,得到乳化基质;
[0068] 乳化完成后,搅拌降温至45℃以下,然后将己二醇和维生素E加入乳化基质中,搅拌均匀后,继续降温至38℃以下,即得到所述的类脂液晶复合物。
[0069] 将所制得的类脂液晶复合物置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如图1所示,可见神经酰胺3、月桂酸、β-谷甾醇等分子共同镶嵌于氢化磷脂酰胆碱的层状液晶体中,形成有序排列的十字花状液晶偏光结构。
[0070] 液晶的形成是由于液晶乳化剂与辅助乳化剂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层状有序的、致密的及具有粘弹性的界面膜,加入合适配比的辅助乳化剂与液晶乳化剂,能够更有利于形成层状有序的排列,其亲水基与水分子形成凝胶网络结合,从而使配方更稳定。
[0071] 实施例二:油性基质的制备
[0072] 按照以下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0073]
[0074] 制备步骤如下:
[0075] 取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分别加入角鲨烷、牛油果树果脂、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油橄榄油不皂化物,搅拌加热至90~100℃,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的油性基质。
[0076] 实施例三:本发明所述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制备
[0077] 按照以下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0078]
[0079]
[0080] 制备步骤如下:
[0081] 取甘油,加入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聚丙烯酸钠和透明质酸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0082] 取油性基质,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蔗糖多硬脂酸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和鲸蜡硬脂醇,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保温搅拌10~20分钟,然后降温至75~85℃,得到油相;
[0083] 取纯化水,加入尿囊素、对羟基苯乙酮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保温搅拌10~20分钟,降温至75~85℃后,加入所述混合溶液,搅拌10~20分钟,均质10~20分钟后,再加入所述油相,搅拌乳化10~20分钟,均质10~20分钟,降温至45℃以下,加入己二醇、维生素E和类脂复合物,搅拌10~20分钟,均质10~20 分钟,降温至40℃以下,得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
[0084] 实施例四:本发明所述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制备
[0085] 按照以下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0086]
[0087]
[0088] 制备步骤如下:
[0089] 取甘油,加入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和透明质酸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0090] 取油性基质,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蔗糖多硬脂酸酯、硬脂酰乳酰乳酸钠、鲸蜡硬脂醇和甘油硬脂酸酯,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保温搅拌10~20分钟,然后降温至75 ~85℃,得到油相;
[0091] 取纯化水,加入尿囊素、对羟基苯乙酮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保温搅拌10~20分钟,降温至75~85℃后,加入所述混合溶液,搅拌10~20分钟,均质10~20分钟后,再加入所述油相,搅拌乳化10~20分钟,均质10~20分钟,降温至45℃以下,加入己二醇、维生素E和类脂复合物,搅拌10~20分钟,均质10~20 分钟,降温至40℃以下,得到所述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
[0092] 实施例五:传统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的制备
[0093] 按照以下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0094]
[0095]
[0096] 制备步骤如下:
[0097] 取甘油,加入透明质酸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0098] 取新戊二醇二庚酸酯、角鲨烷、二十二醇、C12-20烷基葡糖苷、鲸蜡硬脂醇橄榄油酸酯、神经酰胺3、胆甾醇、辛基十二醇、二丁基羟基甲苯,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继续保温搅拌10~20分钟,然后降温至75~85℃,得到油相;
[0099] 取纯化水,加入氢化卵磷脂、甘油聚醚-26、甜菜碱、甘油聚丙烯酸酯、尿囊素、对羟基苯乙酮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搅拌加热至90~100℃溶解,继续保温搅拌10~20 分钟,降温至75~85℃后,分别加入混合溶液、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搅拌10~20分钟,均质10~20分钟后,加入油相,搅拌乳化10~20分钟,均质10~20分钟,降温至45℃以下,加入维生素E、己二醇,继续搅拌乳化10~20分钟,均质10~20分钟,降温至40℃以下,即得到所述的传统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
[0100] 实施例六:性能测试
[0101] 1、刺激性试验
[0102] 1)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CAM试验)
[0103] 分别取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进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试验,观察尿囊膜暴露在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后的血管变化。
[0104] 试验方法:取40ul试验样品,直接滴加入10~14天胚龄的受精鸡胚中期绒毛尿囊膜表面的受试环中,于37℃培养箱培养30分钟后,记录CAM血管出现的效应以及每种效应出现的程度。
[0105] 试验结果: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在CAM试验中表现为无刺激,其性质极为温和,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造成出血损伤;而实施例五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在CAM试验中表现为轻度刺激,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造成轻微出血损伤。
[0106] 判断标准:
[0107]
[0108] 2)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
[0109]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的方法,分别取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以家兔作为受试动物,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
[0110] 试验方法:将试验样品涂敷于受试动物(家兔)的皮肤上,其中,样品组分别涂敷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空白组涂敷纯化水,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受试动物的皮肤刺激程度并进行评分。
[0111] 判断标准:
[0112]
[0113] 试验结果:
[0114]
[0115]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表现为无刺激,其性质极为温和。
[0116] 3)人体皮肤斑贴试验
[0117]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人体皮肤斑贴试验”的方法,分别取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进行人体皮肤斑贴试验。
[0118] 试验方法:选取30名受试者,选用面积不超过50mm2、深度不超过1mm的斑试器,将0.02g~0.025g试验样品涂抹于斑试器内,然后贴敷于受试者的背部。其中,样品组分别涂抹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空白组涂敷纯化水。24小时后,去除斑试器,分别于去除后0.5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受试者的皮肤反应,并记录其皮肤反应等级结果。
[0119] 判断标准:皮肤密闭型斑贴试验皮肤反应等级标准
[0120]
[0121] 试验结果:
[0122]
[0123]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在人体皮肤班贴实验测试中没有出现过敏反应。
[0124] 2、经皮失水(TWEL)试验
[0125] 分别取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以人体作为参数对象(受试者每组20人),进行经皮失水试验。
[0126] 试验方法:受试者清洗测试部位(前手臂内侧)后,对测试部位作测试区域标记(测试区域约4cm2),以其中一只手臂作为空白对照,另一只手臂对应区域涂抹测试样品。在恒温恒湿环境条件下,受试者进入测试室静坐30分钟后,采用经皮水分流失测量仪分别对测试区域和空白对照区域进行初始读数;然后,称取适量的测试样品,均匀涂抹于测试区域内,空白对照区域则不做处理,每隔一定时间对测试区域进行读数,并记录数据。
[0127] 试验结果:
[0128]
[0129]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后,经皮失水会快速降低并能长时间保持,明显优于实施例五的传统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
[0130] 3、角质层含水量(MSC)提升试验
[0131] 分别取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以人体作为参数对象(受试者每组20人),进行角质层含水量提升试验。
[0132] 试验方法:受试者清洗测试部位(例如手臂、前额等部位)后,对测试部位画圈作测2
试区域标记(测试区域约4cm),并在其上方选取同等大小的区域作为空白对照区域。在恒温恒湿环境条件下,受试者进入测试室静坐30分钟后,采用角质层含水量测定仪分别对测试区域和空白对照区域进行初始读数;然后,称取适量的测试样品,均匀涂抹于测试区域内,空白对照区域则不做处理,每隔一定时间对测试区域进行读数,并记录数据。
[0133] 试验结果:
[0134]
[0135]
[0136]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对角质层含水量的提升超过80%;而实施例五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对角质层含水量的提升仅约60%。
[0137] 4、稳定性试验
[0138] 1)40℃加速试验
[0139] 试验方法:分别将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置于40℃恒温箱,考察其在3个月内的pH值、均匀度、变色情况、离心情况,并与常温0天的样品进行对比。
[0140] 试验结果: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在40℃3个月的条件下,均匀度好,离心不分层,pH值和变色情况与常温0天的样品相比无明显差别。
[0141] 2)-15℃低温试验
[0142] 试验方法:分别将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置于-15℃恒温箱,考察其在1个月内的pH值、均匀度、变色情况、离心情况,并与常温0天的样品进行对比。
[0143] 试验结果: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在-15℃1个月的条件下,均匀度好,离心不分层,pH值和变色情况与常温0天的样品相比无明显差别。
[0144] 3)冷热循环试验
[0145] 试验方法:分别将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置于60℃恒温箱24小时,然后置于-15℃恒温箱24小时,如此反复9次,考察产品恢复至室温下的性状、pH值、稠度,并与常温0天的样品进行对比。
[0146] 试验结果: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经过9次冷热循环后,膏体均匀、细腻、光滑,pH值和稠度与常温0天的样品相比无明显差别。
[0147] 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0148] 5、防腐性测试
[0149] 按照美国药典USP32<51>的微生物防腐功效测试方法,分别对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进行防腐性测试。测试菌种包括:细菌(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以及霉菌(白假丝酵母、黑曲霉)。
[0150] 测试标准:
[0151]
[0152] 测试结果:
[0153]
[0154] 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防腐体系的细菌霉菌在14天后均不再增加,同时减少对数值均>2。
[0155] 6、险物质测试
[0156] 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风险物质测试方法,分别对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进行风险物质含量测试。
[0157] 测试结果:
[0158]
[0159]
[0160] 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其风险物质的含量均远小于国家标准的限量。
[0161]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得的皮肤屏障保湿修护霜,能够有效降低经皮失水、提高角质层含水量,具有修护皮肤屏障的功效,并具有温和、刺激性低的优点。
[0162]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