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复合材料 / 发光团 / 含联吡啶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含联吡啶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阅读:142发布:2024-01-16

专利汇可以提供含联吡啶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类新型联吡啶(指2,2’-联吡啶,以下同)衍 生物 -Ln-β-二 酮 三元电致发光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Ln=稀土离子)。该类发光材料通过模 块 化设计,方便易得;通过在材料中引入吸 电子 基团,如氟代苯或富电子基团,如芳胺等,从而方便地调节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对电子、空穴注入与传输性能。利用本发明做成的电致红光器件(Ln=Eu3+)发光性能良好:色纯度高、发光 亮度 大、启动 电压 低、 发光效率 高。特别是,在较高电压下,器件仍然发出稀土离子特有的纯正红光。,下面是含联吡啶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材料由联吡啶的衍生物形成的中性配体 和β-二阴离子配体络合稀土离子形成,结构如下:

其中,Ar,R,R’,X,Y为取代基,Ln为Nd3+,Er3+,Pr3+,Sm3+,Eu3+,Tb3+,Tm3+ 之一种;
X=H或Y;

X1--X5为H或F;X1--X5中至少一个是氟;或者
Y=

R=H或氰基苯;R’为苯基、α-噻吩基或α-基;
Ar=R1Ar1;R1=H或CF3或F或多氟取代苯;Ar1为苯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配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配体合成:其中含氟代苯或多氟代苯的2,2’-联吡啶衍生物的,以4-溴-2,2’-联吡啶或 4,4’-二溴-2,2’-联吡啶为模,K2CO3为,催化量的Pd(PPh3)4,通过Suzuki反应,与相 应的氟代苯或多氟代苯酸偶合,硼酸∶单溴代联吡啶摩尔比为1.0~2.0,或者硼酸∶双溴 代联吡啶为2.0~3.0∶1,经柱层析分离或重结晶,得到高纯目标产物配体;
其中含 和 的2,2’-联吡啶衍生物的,是以4-溴-2,2’-联吡啶或 4,4’-二溴-2,2’-联吡啶为模块,在无和催化量存在下,与相应的二级胺经Ullmann 反应合成,经柱层析分离或重结晶得到高纯目标产物配体;
配合物合成:在烧瓶中放入1当量的LnCl3,3当量的β-二酮配体和无水乙醇,在 50-70℃搅拌,溶液澄清后加入3当量的氢化钠溶液1-2.5M,回流25-150分钟,加入1 当量配体,反应5-7小时;蒸干,用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滤液经水洗、干燥,蒸干后得 到的产物用乙腈或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液重结晶;这里Ln为Nd3+,Er3+,Pr3+,Sm3+,Eu3+, Tb3+,Tm3+之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中作为发光层材料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类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 明涉及一类稀土配合物分子材料以及使用该类分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尤其涉及一类联 吡啶衍生物-Ln-β-二三元电致发光配合物(Ln=稀土离子)的合成与应用、以及相 关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

技术背景

自1987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兴起, 由于其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引起了科学界和国际知名公司的广泛关注和 积极参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和其他常见的显示技术相比,具有便于设计,发光效 率高,视宽,响应速度快,超薄、质轻,发光颜色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等优点。OLED 的典型结构包括阴极层、阳极层,以及位于这两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中可包 括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中的一种或几种功能层。

采用性能良好的发光材料是制备此类OLED器件中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发此类发光材 料至关重要。

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具有结构确定、易分离提纯及荧光效率高等优点,在开发新 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稀土配合物材料由于其发光的独特特性,目 前受到广泛研究。稀土配合物发光的独特之处在于:首先其发光呈现窄带发射,容易制成 高色纯度的显示器件。其次,稀土配合物发光过程是由有机配体激发单重态经系间窜越到 激发三重态,再将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使4f电子受到激发,当它们回到基态时放出相应 的辐射光波,理论上电致发光器件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因此,设计、合成和开发具有新 型发光和电荷传输性能的稀土配合物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合成一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及采用此材料制备高效电致发 光器件。
本发明提出的此类材料,由联吡啶的衍生物形成的中性配体和β-二酮阴离子配体络合 稀土离子形成,结构如下:

在上述结构式中,Ar,R,R’,X,Y为取代基,Ln为Nd3+(钕),Er3+(铒),Pr3+ (镨),Sm3+(钐),Eu3+(铕),Tb3+(铽),Tm3+(铥)。
X=H或Y;

X1-X5为H或F;X1-X5中至少一个是氟;或者
Y=

R=H或氰基苯;R’为苯基、α-噻吩基或α-基;
Ar=R1Ar1;R1=H或CF3或F或多氟取代苯;Ar1为苯基。
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下:
配体合成:其中含(多)氟化苯的2,2’-联吡啶衍生物的,以4-溴-2,2’-联吡啶或4,4’-二 溴-2,2’-联吡啶为模,K2CO3为,催化量的Pd(PPh3)4,通过Suzuki反应,与相应的(多) 氟代苯酸偶合,硼酸:溴代物摩尔比为1.0~2.0(溴代物为单溴代联吡啶时),或2.0~ 3.0∶1(溴代物为双溴代联吡啶时)],经柱层析分离或重结晶,得到高纯目标产物配体;
其中含 和 的2,2’-联吡啶衍生物是以4-溴-2,2’-联吡啶或 4,4’-二溴-2,2’-联吡啶为模块,在无和催化量存在下,与相应的二级胺经Ullmann 反应合成,经柱层析分离或重结晶得到高纯目标产物配体。
配合物合成:在烧瓶中放入LnCl3(1当量,其中,Ln为Nd3+,Er3+,Pr3+,Sm3+,Eu3+,Tb3+, Tm3+之一种),β-二酮配体(3当量)和无水乙醇,在50-70℃搅拌,溶液澄清后加入1-2.5M 氢化钠溶液(3当量),回流25-150分钟,加入配体(1当量),反应5-7小时。蒸干,用二 氯甲烷溶解,过滤,滤液经水洗、干燥,蒸干后得到的产物用乙腈或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 液重结晶。
本发明的Suzuki反应是一种用钯盐作为催化剂,在碱性、无氧及避光条件下,芳基溴 和芳基硼酸之间发生的碳-碳键偶联反应。
本发明的Ullmann反应是一种在无水碳酸钾和催化量铜存在下进行的碳-氮键偶联反 应。
上述配合物可用作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材料。该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制备:
1、本发明器件的结构为ITO/TPD/Eu3+complex:CBP/BCP/Alq/LiF/Al。
2、首先在有ITO(阳极)的玻璃基片上蒸镀一层TPD空穴传输层,然后真空镀发光 层(CBP:Eu3+complex(x%));继续真空蒸镀一层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材料BCP;之后是 真空蒸镀电子传输层材料Alq;接着真空蒸镀LiF;最后真空蒸镀上阴极Al。
本发明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通过模块化设计,方便易得;通过在材料中引入吸电子 基团,如氟代苯,或引入富电子基团,如芳胺等,从而方便地调节材料的电子结构。利用 本发明做成的电致红光器件(Ln=Eu3+)发光性能良好:色纯度高、发光亮度大、启动 电压低、发光效率高。特别是,在较高电压下,器件仍然发出稀土离子特有的纯正红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器件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化合物制备的器件一的电致发光性能表征图。其中(a)为电流效率,(b)为流 明效率,(c)为亮度,(d)为电致发光强度。
图3是本发明的化合物制备的器件二的电致发光性能表征图。其中(a)为电流效率,(b)为流 明效率,(c)为亮度,(d)为电致发光强度。
图4是TPD的结构式图。
图5是CBP的结构式图。
图6是BCP的结构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例1:铕-含咔唑基联吡啶中性配体-β-二酮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1.含咔唑基联吡啶中性配体的合成
(1)单氧联吡啶的合成

在烧瓶中加入联吡啶(28.0g,179mmol)、氯仿(400ml),在水浴条件下搅拌35min, 然后加入间氯过苯甲酸(40.1g,232mmol),在35℃反应24h,用5%Na2CO3溶液(200ml) 洗涤三次,水层用氯仿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干。将产物在乙醚 中回流,之后蒸干乙醚溶液得到黄色固体。过柱纯化,蒸干后得到淡黄色固体产品(22.0g, 70%)。1H NMR(400MHz,CDCl3):δ/ppm=7.20-7.31(3H,m),7.79(m,1H),8.13(dd,1H), 8.27(d,1H),8.68(d,1H),8.85(d,1H).
(2)4-硝基单氧联吡啶的合成

将单氧联吡啶(10.5g,61.0mmol)放入烧瓶,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浓硫酸(105ml)和 硝酸钾(41.6g,301mmol),之后升温至70℃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黄色胶状物倒 入冰中,水层为绿色,用NaOH溶液调pH=7,此时析出大量黄色油状物,用氯仿萃取, 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干得到红色产品,用乙醇重结晶,得到淡黄色晶 体,即为产品(7.0g,55%)。1H NMR(400MHz,CDCl3):δ/ppm=7.40(m,1H),7.84(m,1H), 8.03(dd,1H),8.33(d,1H),9.13(d,1H).
(3)4-溴联吡啶的合成

将4-硝基单氧联吡啶(7.00g,32.2mmol)和冰醋酸(140ml)加到烧瓶中,边搅拌 边加入乙酰溴(35.0ml),此时有亮黄色沉淀生成。随后加入三溴化磷(35.0ml),反应 温度控制在40℃,15min后(沉淀基本消失)升温至80℃,回流1.5h后冷却静置使沉淀 析出,将上层溶液小心倾出,沉淀用热水溶解,再用NaOH溶液调至pH=9,后用氯仿萃取,有 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干后得到黄色粗产品,经提纯,蒸干得到白色半透明固体, 即为4-溴联吡啶(6.2g,81.4%)。1H NMR(400MHz,CDCl3):δ/ppm=7.34(m,1H),7.48(dd, 1H),7.83(m,1H),8.38(d,1H),8.48(d,1H),8.62(d,1H),8.68(d,1H).
(4)甲苯-4-磺酸2-咔唑-9基乙酯的合成

将4-甲基-苯磺酸氯(1.15g,6mmol)和9-羟基乙基咔唑(1.04g,5mmol)溶 解在四氢呋喃(20ml)中,再加入三乙胺(5ml),搅拌,过夜。过滤,将滤液旋蒸得暗 黄色油状液体,在此液体中加入乙醚,使之溶解,然后加入乙醇,立即有白色晶体析出, 抽滤,烘干,得产品(1.4g,82%)。1H NMR(500MHz,CDCl3):δ/ppm=2.25(s,3H),4.41(t, 2H),4.52(t,2H),6.83(d,2H),7.21-7.27(m,6H),7.40(dd,2H),7.99(d,2H).
(5)9-[2-(4-溴-苯氧基)-乙基]-9H-咔唑

将甲苯-4-磺酸2-咔唑-9基乙酯(2g,5.5mmol),4-溴苯酚(1.1g,6.4mmol), 无水碳酸钾(3g)放入烧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20ml),通入氮气,回流反应 18h,反应结束后过滤,固体用乙醚洗2-3次,滤液中加入10ml水,分层后用分液漏 斗分液,将乙醚层用水洗几次后,合并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得产品为白色固 体(1.7g,90%)。1H NMR(400MHz,CDCl3):δ/ppm=4.30(t,2H),4.70(t,2H),6.66(s,2H), 7.25(s,2H),7.29(s,2H),7.47(s,4H),8.10(s,2H).
(6)9-[2-(4-二羟基硼酸-苯氧基)-乙基]-9H-咔唑的合成

将9-[2-(4-溴-苯氧基)-乙基]-9H-咔唑(1.8g,5mmol)放入预先干燥好的烧瓶中,加 入新蒸的无水无氧的四氢呋喃20ml,冷却到-78℃,然后加入正丁基锂约4ml,待反应进 行半小时后再加入硼酸甲酯约3ml,反应过夜,水解,然后加入二氯甲烷直到出现明显分 层,水层用二氯甲烷洗涤,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旋蒸,烘干,得到白色固体 (1.2g,75%)。1H NMR(500MHz,DMSO):δ/ppm=4.39(t,2H),4.81(d,2H),6.78(dd,2H), 7.21(t,2H),7.46(t,2H),7.52(d,4H),7.67(dd,2H),8.14(d,2H).
(7)9-[2-(4-溴-苯氧基)-乙基]-9H-咔唑联吡啶的合成

将9-[2-(4-二羟基硼酸-苯氧基)-乙基]-9H-咔唑(1.0g,2.2mmol)、频哪醇(0.50g,4.2 mmol)、4-溴联吡啶(0.470g,2.0mmol)、甲苯(60ml)放入烧瓶中,通氮气,加入Pd(PPh3)4 (0.16g,0.14mmol)和2M K2CO3溶液(4.0ml),在80℃反应16h。反应结束后冷却,分 液,水层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干燥,过滤,蒸干,过柱纯化,蒸干后得到 白色固体(0.70g,81%)。1H NMR(400MHz,):δ/ppm=1H NMR(400MHz,CDCl3):δ/ppm= 4.42(m,2H),4.77(m,2H),6.92(d,2H),7.26(m,4H),7.51(m,4H),7.66(d,2H),7.82(m,1H), 8.11(d,2H),8.42(d,1H),8.60(d,1H),8.68(m,2H).
2.铕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①铕三元配合物1的合成,结构式如图:

在烧瓶中放入二苯甲酰基甲烷(DBM)(343mg,1.50mmol),EuCl3·6H2O(183mg,0.500 mmol),然后加入无水乙醇25ml,在60℃搅拌,溶液澄清后加入2M NaOH溶液(0.75ml), 回流半小时后加入中性配体9-[2-(4-溴-苯氧基)-乙基]-9H-咔唑-联吡啶(221mg,0.5 mmol),反应6h,蒸干,用二氯甲烷溶解,过滤,滤液经水洗、干燥,蒸干后得得黄色粉 末,再用乙腈重结晶,得到橙黄色晶体,产率86%。
②铕三元配合物2的合成,结构式如图:

制备方法同①,将DBM(343mg,1.50mmol)换成三氟乙酰噻吩丙酮(TTA)(333mg, 1.50mmol)即可,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液重结晶得到橙黄色晶体,产率81%。
实例2:铕-含2,4-二氟苯基联吡啶中性配体-β-二酮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1.4-(2,4-二氟苯)-联吡啶配体的合成

称取4-溴联吡啶(2g,8.5mmol,合成同实例1)和2,4-二氟硼酸苯(1.6g,10.2mmol) 溶于甲苯,通氮气,加入Pd(PPh3)4(0.35g,0.3mmol),最后加入2M K2CO3溶液(18ml), 避光,回流保持温度90~100℃,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分液。甲苯层用无水硫酸镁干 燥,过滤,旋蒸,得到淡黄色粗产物,过柱纯化,获得纯产品(2g,85%)。1H NMR(500 MHz, CDCl3):δ/ppm=6.99(m,2H),7.32(m,1H),7.48(m,1H),7.59(dd,1H),7.84(m,1H),8.44(d, 1H),8.55(s,1H),8.69(m,1H),8.74(dd,1H).
2.铕三元配合物合成
①铕三元配合物3的合成,结构式如图:

在烧瓶中放入DBM(343mg,1.50mmol),EuCl3·6H2O(183mg,0.500mmol),加入无水 乙醇25ml,在70℃搅拌,溶液澄清后加入2M NaOH溶液(0.75ml),回流35分钟后加入 中性配体4-(2,4-二氟苯)-联吡啶(134mg,0.5mmol),反应7小时,蒸干,用二氯甲烷溶解, 过滤,滤液经水洗、干燥,蒸干后得得黄色粉末,再用乙腈重结晶,得到橙黄色晶体,产 率84%。
②铕三元配合物4的合成,结构式如图:

制备方法同③,将DBM(343mg,1.50mmol)换成TTA(333mg,1.50mmol)即可,用二 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液重结晶后得到橙黄色晶体,产率83%。
实例3: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本发明器件的结构为ITO/TPD/Eu3+complex:CBP/BCP/Alq/LiF/Al。
首先在镀有ITO(阳极)的玻璃基片上蒸镀一层TPD空穴传输层,厚度为35-50nm; 然后真空蒸镀发光层,由本发明的红光材料铕三元配合物掺杂在主体材料CBP中构成,厚 度为25-40nm;继续真空蒸镀一层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材料BCP,厚度为15-30nm;之后 是电子传输层Alq,厚度为20-40nm;接着是厚度为1-5nm的LiF;最后真空蒸镀上金属 阴极Al,厚度为80-200nm。
器件一:ITO/TPD(40nm)/配合物1:CBP(3%,30nm)/BCP(20nm)/Alq(30nm)/LiF(1 nm)/Al(100nm)
该器件发光层材料为铕配合物1,掺杂浓度为3%。在正向偏压下,该器件发纯正红光 (612nm),半峰宽为4nm,启动电压5.5V,亮度最高可达480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6cd/A, 最大流明效率为31m/W。亮度在100cd/m2时,电流效率、流明效率、电流密度、外量子 效率分别为2.53cd/A,0.81m/W,3.54mA/cm-2 and 2.2%。其电流效率曲线和流明效率曲 线参见图2(a),图2(b);电流—电压曲线,亮度—电压曲线参见图2(c);在不同工作电压 下,电致发光光谱图2(d)。
器件二:ITO/TPD(40nm)/配合物3:CBP(6%,30nm)/BCP(20nm)/Alq (30nm)/LiF(1nm)/Al(100nm)
该器件发光层材料为铕配合物3,掺杂浓度6%。在正向偏压下,该器件发纯正红光(613 nm),半峰宽为4nm,启动电压4.9V,亮度最高可达626cd/m2。亮度在100cd/m2时,电 流效率、流明效率、电流密度分别为2.03cd/A,0.73lm/W,4.60mA/cm-2。其电流效率曲 线和流明效率曲线参见图3(a),图3(b);电流—电压曲线,亮度—电压曲线参见图3(c); 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电致发光光谱图3(d)。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