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 / 电梯井道 / 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

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

阅读:406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电梯 井道 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属于房建施工设备领域,其包括 电梯井道 ,其技术要点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梯井道内部的井笼和用于带动井笼沿电梯井道内壁竖直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井笼包括可与电梯井道固定连接的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所述上层架套与下层笼架竖直滑动插接,所述升降机构交替带动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移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通过设置井笼使得井笼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随施工需求上升到所需施工层的作用面,解决了电梯井道底部 钢 管材料因电梯井道长期积 水 而被锈蚀的问题,降低了安全隐患。,下面是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包括电梯井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梯井道(1)内部的井笼(2)和用于带动井笼(2)沿电梯井道(1)内壁竖直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3),所述井笼(2)包括可与电梯井道(1)固定连接的上层架套(21)和下层笼架(22),所述上层架套(21)与下层笼架(22)竖直滑动插接,所述升降机构(3)交替带动上层架套(21)和下层笼架(2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1)内壁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组预留洞(11),所述井笼(2)四周设有可插入预留洞(11)内的安全自装置(4),所述上层架套(21)和下层笼架(22)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相邻两组预留洞(11)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自锁装置(4)包括设置与上层架套(21)顶部四处的四个上自锁机构(41)和设置与下层笼架(22)顶部四角处的四个下自锁机构(42),所述上自锁机构(41)和下自锁机构(42)均包括与井笼(2)固定连接的套管和滑动设置于套管内部的自锁轴(422),所述预留洞(11)包括与上自锁机构(41)插接的上预留洞(111)和用于插接下自锁机构(42)的下预留洞(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杆(31),所述丝杆(31)的一端与下层笼架(22)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丝杆(31)贯穿上层架套(21)的顶部,且所述上层架套(21)的顶部固定设有驱动丝杆(31)转动的提升机(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33)包括螺纹连接于丝杆(31)外侧的涡轮(331),所述涡轮(331)啮合蜗杆(332),所述蜗杆(332)的两端分别设有电机(334)和手轮(333),所述电机(334)与上层架套(21)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轴(422)远离预留洞(11)的一端固定设有弹性元件(423),所述弹性元件(42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自锁轴(422)插入预留洞(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轴(422)背离预留洞(11)一端设有拉线(424),所述拉线(424)远离自锁轴(422)的一端贯穿套管且设有固定钩(425),所述固定钩(425)可与井笼(2)钩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笼架(22)内部上下之间设有爬梯(221),通过所述爬梯(221)施工人员可从下层笼架(22)底部爬至上层架套(21)顶部。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建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高层建筑中,框架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占有较高的比重。这些建筑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电梯井道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来抵抗结构的平剪力,同时满足建筑物电梯安装等设备的需要。
[0003] 电梯井道结构施工过程中,从地下室至屋顶,中间没有隔层,电梯井道内部的模板支设、拆除时均需要使用脚手架。传统脚手架是采用钢管扣件从地下室一直搭到顶层,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电梯井道底部长期处于积水状态,容易使得脚手架钢管底部锈蚀,从而减小了底部钢管的有效截面,削弱了其承载力,从而造成架体稳定性差,安全隐患大。
[0004]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通过设置井笼使得井笼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随施工需求上升到所需施工层的作用面,解决了电梯井道底部钢管材料因电梯井道长期积水而被锈蚀的问题,降低了安全隐患。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包括电梯井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梯井道内部的井笼和用于带动井笼沿电梯井道内壁竖直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井笼包括可与电梯井道固定连接的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所述上层架套与下层笼架竖直滑动插接,所述升降机构交替带动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移动。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梯井道内设置井笼并设置升降机构,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需要井笼能够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沿电梯井道内壁上下移动,在满足施工需求的同时,避免传统脚手架的搭建,从而解决电梯井道底部钢管材料因电梯井道长期积水而被锈蚀的问题;通过设置上层架套与下层笼架滑动插接,并使得升降机构带动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交替移动,实现井笼在电梯井道内部的升降,解决了电梯井道内部钢管材料长期堆积挤压造成的形变、锈蚀等问题,降低了安全隐患。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梯井道内壁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组预留洞,所述井笼四周设有可插入预留洞内的安全自装置,所述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相邻两组预留洞的间距。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梯井道墙面上设置预留洞,利用安全自锁装置代替轨道的运行,避免在安装过程中铺设轨道,设置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的高度,保证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的移动距离能够满足预留洞的限制下。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自锁装置包括设置与上层架套顶部四处的四个上自锁机构和设置与下层笼架顶部四角处的四个下自锁机构,所述上自锁机构和下自锁机构均包括与井笼固定连接的套管和滑动设置于套管内部的自锁轴,所述预留洞包括与上自锁机构插接的上预留洞和用于插接下自锁机构的下预留洞。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的顶部分别设置上自锁机构和下自锁机构,当安全自锁装置在保证井笼与电梯井道固定时,不会影响上层架套或下层笼架的移动。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下层笼架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贯穿上层架套的顶部,且所述上层架套的顶部固定设有驱动丝杆转动的提升机。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层笼架与丝杆进行转动连接,丝杆贯穿上层架套,从而使得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通过升降机构继续连接,并使得丝杆在提升机的作用下实现整个井笼的升降。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升机包括螺纹连接于丝杆外侧的涡轮,所述涡轮啮合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电机和手轮,所述电机与上层架套顶部固定连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涡轮和蜗杆,当蜗杆带动涡轮转动时,涡轮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实现井笼的上升或下降,通过设置电机和手轮,在电机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提升机的工作。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锁轴远离预留洞的一端固定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自锁轴插入预留洞内。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元件,在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下使得自锁轴保持外推的状态,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井笼上对电梯井道进行施工时,由于振动等因素而导致自锁轴从预留洞内脱离,保证安全自锁装置对井笼的锁定作用。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锁轴背离预留洞一端设有拉线,所述拉线远离自锁轴的一端贯穿套管且设有固定钩,所述固定钩可与井笼钩合。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线,方便在自锁轴需要退出预留洞时将自锁轴拉回,同时设置固定钩不仅方便对拉线进行固定,同时方便使用者拉动拉线。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笼架内部上下之间设有爬梯,通过所述爬梯施工人员可从下层笼架底部爬至上层架套顶部。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层笼架内设置爬梯,方便工作人员在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之间的攀爬。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电梯井道内部设置井笼,并设置升降机构带动井笼沿电梯井道内壁竖直上下移动,利用井笼的升降代替传统脚手架的搭建,从而解决电梯井道内部钢管材料堆变形、锈蚀等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通过在电梯井道开设预留洞,将井笼设置成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在安全自锁装置与预留洞的配合下,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上层架套和下层笼架交替上移或下移,从而实现井笼在电梯井道内无轨移动;通过设置;通过在自锁轴和管套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从而使得自锁轴保持外推状态,避免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或横向移动等造成自锁轴与预留洞的脱离,保证井笼升降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井笼在电梯井道内部的安装;
[0026]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下自锁机构的组成;
[0028] 图5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 图中,1、电梯井道;11、预留洞;111、上预留洞;112、下预留洞;2、井笼;21、上层架套;22、下层笼架;221、爬梯;3、升降机构;31、丝杆;32、法兰;33、提升机;331、涡轮;332、蜗杆;333、手轮;334、电机;4、安全自锁装置;41、上自锁机构;42、下自锁机构;421、管套;422、自锁轴;423、弹性元件;424、拉线;425、固定钩;426、拉环;427、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梯井道无轨交替内爬式双层井架结构,包括电梯井道1和沿电梯井道1内壁间隔设置的若干组预留洞11,为方便施工人员对电梯井道1进行施工,还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1内部的井笼2和带动井笼2能够沿电梯见到内壁竖直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3。其中井笼2包括上层架套21和下层笼架22,上层架套21与下层笼架22竖直滑动插接,升降机构3可交替带动上层架套21和下层笼架22移动,利用井笼2在电梯井道1内部的上升和下降保证施工人员对电梯井道1内部进行施工,减少脚手架搭设所需的钢管材料。
[0032] 参照图2和图3,其中升降机构3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杆31和固定设置于下层笼架22顶部中心的法兰32,丝杆31的一端与法兰32转动连接,丝杆31贯穿上层架套21的顶部,同时上层架套21的顶部固定设有驱动丝杆31转动的提升机33。提升机33包括螺纹连接于丝杆31外侧的涡轮331和啮合于涡轮331的蜗杆332,涡轮331和蜗杆332均与上层架套21的顶部转动连接。蜗杆332的两端分别设有电机334和手轮333,其中电机334的机身与上层架套21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手轮333,在电机334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施工人员手动转动手轮333从而保证提升机33的正常工作。
[0033] 参照图2和图4,为保证井笼2在升降机构3的作用下能够顺利升降且其升降后能够与电梯井道1保持稳定搭设,井笼2四周设有可插入电梯井道1内部预留洞11的安全自锁装置4,利用安全自锁装置4在预留洞11内的插接,从而实现井笼2在电梯井道1内的固定搭设,同时通过在电梯井道1墙面上设置预留洞11,利用安全自锁装置4代替轨道的运行,避免在安装过程中铺设轨道。安全自锁装置4包括设置于上层架套21顶部四角处的四个上自锁机构41和设置于下层笼架22顶部四角处的四个下自锁机构42,且上自锁机构41和下自锁机构42均包括与井笼2固定连接的套管和滑动设置于管套421内部的自锁轴422。参照图5,预留洞11包括与上自锁机构41插接的上预留洞111和用于插接下自锁机构42的下预留洞112。
[0034] 参照图2和图4,当自锁轴422插入预留洞11内时,对应的上层架套21和/或下层笼架22在自锁轴422的卡接作用下保持固定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井笼2上施工时,井笼2容易产生振动或晃动等,为避免自锁轴422在施工过程中从预留洞11内脱离,从而导致意外发生,自锁轴422远离预留洞11的一端固定设有弹性元件423,弹性元件423背离自锁轴422的一端与套管内壁固定连接,弹性元件423采用压簧,当弹性元件423处于自然状态时,在弹性元件423的弹性作用下使得自锁轴422保持外推的状态,自锁轴422插入预留洞11内,从而保证安全自锁装置4对井笼2的锁定作用。
[0035] 参照图2和图4,由于井笼2在升降过程中,需要将自锁轴422退出预留洞11,从而保证井笼2的正常移动,为方便将自锁轴422拉回管套421内,自锁轴422背离预留洞11一端设有拉线424,拉线424远离自锁轴422的一端贯穿管套421且设有固定钩425,固定钩425可与井笼2钩合,且当自锁轴422退出预留洞11时,固定钩425与井笼2钩合。本实施例中拉线424采用钢丝强绳,自锁轴422与拉线424之间设有拉环426,拉环426与自锁轴422的端部焊机从而使得拉线424与自锁轴42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为避免拉环426影响弹性元件423的收缩,拉环426设置于弹性元件423内侧。
[0036] 参照图2和图4,由于下层笼架22与上层架套21之间的连接仅通过丝杆31进行连接,为保证下层笼架22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能够达到安全自锁的目的,下层笼架22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下层笼架22上的自锁轴422不与预留洞11对准时,松开对应的固定钩425使得自锁轴422处于外张的自然状态,自锁轴422自然顶住电梯井道1内壁。为方便下层笼架22在升降过程中更加顺畅,下自锁机构42还包括转动嵌设于自锁轴422背离弹性元件
423一端的滚珠427,当自锁轴422与电梯井道1内壁抵触时,利用滚珠427的滚动性能,减小自锁轴422与墙面的摩擦力
[0037] 参照图2,为方便施工人员在井笼2内对电梯井道1内壁进行施工,下层笼架22的高度与该建筑物的层高相等,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在下层笼架22内有足够的空间施工;同时由于上层架套21与下层笼架22插接,因此上层架套21的高度需要大于下层笼架22的高度。为保证井笼2在升降机构3的作用下能够在相邻两组预留洞11内锁住,上层架套21和下层笼架22的高度均大于相邻两组预留洞11之间的间距。参照图5,由于井笼2在升降机构3的带动下进行上下移动,因此丝杆31的长度大于相邻两组预留洞1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丝杆31转动时,上层架套21能够分别在相邻两个上预留洞111内锁住,下层笼架22能够分别在相邻两个下预留洞112内锁住。
[0038] 参照图2,在实际实用过程中,由于下层笼架22的四周设有立杆,为方便施工,通常在上层架套21的顶部铺设踏板方便施工人员进行结构施工,下层笼架22的底部铺设踏板作为结构缺陷修补只用,保证施工的效果和效率。为方便施工人员在下层笼架22和上层架套21之间进行攀爬,下层笼架22内部上下层之间设有爬梯221,当上层架套21的顶部与下层笼架22的顶部相互靠近时,通过爬梯221施工人员可从下层笼架22底部爬至上层架套21顶部。
[0039]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当井笼2需要提升时,将下层笼架22的自锁轴422弹入对应的预留洞11内,实现下层笼架22的固定,然后拉动上层架套21的自锁轴422对应的拉线424并使拉线424上的固定钩425与井笼2钩合,自锁轴422脱离上预留洞111,依次将剩余的三个自锁轴422全部收起,此时上层架套21通过升降机构3的丝杆31支承。启动提升机33,使得丝杆31在提升机33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将上层套架的自锁轴422提升到上一层的上预留洞111处时,并将自锁轴422放开,使自锁轴422能够顺利进行预留洞11,以固定上层架套21。
启动提升机33,使得下层笼架22提高一厘米左右,从而使得下层笼架22上的自锁轴422略有提高,使其不再承受上层架套21的重量,改为由丝杆31承重,然后将下层笼架22上的自锁轴
422同样全部收起,使得下层笼架22悬空,启动提升机33,当下层笼架22上的自锁轴422提升一段距离高于上预留洞111时,将下层笼架22上的四处自锁轴422解开,使其端部的滚珠427与电梯井道1内壁抵触,此时自锁轴422处于外张的自然状态,自锁轴422自然顶住墙面,当下层笼架22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下坠时,自锁轴422遇到下层墙面的预留洞11时,能够及时弹出并卡住预留洞11,达到安全自锁的目的,当下层笼架22的自锁轴422在升降机构3的作用下提升到上一层的下预留洞112处时,自锁轴422自动滑入下预留洞112内,此时下层笼架22固定。循环上述操作,从而达到井笼2在电梯井道1内的提升。
[0040] 当井笼2需要下降时,在笼架进行下落前,先要检查上层套架的四个自锁轴422是否已完全弹入预留洞11内。拉动下层架套的自锁轴422对应的拉线424并使拉线424上的固定钩425与井笼钩合,自锁轴422脱离下预留洞112,依次将剩余的三个自锁轴422全部收起。启动提升机33,当下层笼架22上的自锁轴422不再与下预留洞112对准时,将下层笼架22上的四处自锁轴422解开,使其端部的滚珠427与电梯井道1内壁抵触,此时自锁轴422处于外张的自然状态,自锁轴422自然顶住墙面,当下层笼架22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下坠时,自锁轴422遇到下层墙面的预留洞11时,能够及时弹出并卡住预留洞11,达到安全自锁的目的。当下层笼架22的自锁轴422在升降机构3的作用下下降到下一层接近上预留洞111处时,将自锁轴422收起,避免其划入上预留洞111内,当自锁轴422基本对准下一层的下预留洞
112处时,松开拉线424,弹出自锁轴422,此时下层笼架22固定。将上层架套21上的自锁轴
422同样全部收起,然后再次启动提升机33,使得上层架套21向下运行,上层架套21的自锁轴422下降到下一层的上预留洞111内处,自锁轴422插入上预留洞111内,此时上层架套21固定。依次循环上述,实现井笼2下降。
[004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