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城市规划 / 立体交叉 / 互通式立体交叉 /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阅读:530发布:2020-06-02

专利汇可以提供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和公路十字交叉的立交桥,它由六座机动车跨线桥和四座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跨线桥组成,两层结构,用原平面双向六车道的占地面积实现机动车完全互通式的 立体交叉 、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涉。,下面是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1.一种道路十字交叉机动车道全互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各行 其道的立交桥,其特征是:X、Y两轴正、负方向的机动车入口段左转弯功能 道(1)、(2)、(3)、(4)各有一座跨线桥(5)、(6)、(7)、(8)分别向各自左 前方斜跨异轴右侧来的左转弯功能道出口段的地面道和同轴逆向直行道出口段 的地面道后,向前至交叉中心区(24)再左转弯出,X、Y两轴正、负方向直行机 动车道(10)、(9)、(12)、(11)直行通过交叉中心区(24)至出口,X、Y两轴正、负 方向中的右转弯道(13)、(14)、(15)、(16)分别在各向的外道从地面道右转 弯出,第一象限街区(25)、第二象限街区(26)、第三象限街区(27)、第四象 限街区(28)各有一座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20)、(22)、(19)、(21),非机 动车及行人跨线桥(20)跨越机动车道(14)(9)地面道,非机动车及行人跨 线桥(22)跨越机动车道(16)(1)(9)地面道,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19) 跨越机动车道(13)(10)地面道,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21)跨越机动车道 (15)(2)(10)地面道,四座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都通往座标原点(23)地 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X轴正方向的左转弯道 跨线桥(5)跨越道(3)、(9),在交叉中心区(24)由引桥至地面接地面左转 弯道下穿跨线桥(18)、(8)从出口段内侧道出,X轴负方向的左转弯道跨线 桥(6)跨越道(4)、(10),在交叉中心区(24)由引桥至地面接地面左转弯匝 道下穿跨线桥(17)、(7)从出口段内侧道出,Y轴正方向的左转弯道跨线桥(7) 跨越道(2)、(11),在交叉中心区(24)接高架左转弯匝道,跨越X轴正方向 地面直行道(10)后,引桥至地面下穿跨线桥(5),从出口段的内侧道出,Y 轴负方向的左转弯道跨线桥(8)跨越道(1)、(12),在交叉中心区(24)接高 架左转弯匝道,跨越X轴负方向直行道(9)的地面道后,引桥至地面下穿跨 线桥(6),从出口段的内侧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X轴正、负方向直行机 动车道(10)、(9)从地面道穿越中心交叉区至出口,Y轴正、负方向直行道(12)、 (11)在入口段分别有跨线桥(17)、(18)在交叉中心区(24)分别跨越道(2)、 (10)、(9)和道(1)、(9)、(10)后,引桥至地面道分别下穿跨线桥(8)、(7) 从出口段的中间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本发明可任意增加各流 向的机动车道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根据本立交桥的技术方案原 理,用两座机动车跨线桥(29)、(31)和一座组合式的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 (30),派生出机动车完全立交的二层三路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公路和城市道路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桥。

车辆的急剧增加给公路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特别是路网的交织点, 对车辆的阻塞问题更是突出,交叉路口的立交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常 用的立交桥的技术方案,如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交叉规划设计 与施工》所涉及的苜蓿叶式、环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大都有占地面积大,工 程量大,投资大,层数少时难于兼顾非机动车及行人从地面穿越机动车道等问 题,使其在很多应该实施立体交叉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难于实施或根本 无法实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层式立交桥,用常见的机动车道平面交叉的占 地面积,实现机动车全互通无阻式通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 互不干涉。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双向六车道为例,在十字交叉的入口处, 两轴四向中的左转弯、直行、右转弯车道按现行的交通规则分别设置在内、中、 外道,将各路左转弯的车道在入口处用跨线桥引至左侧逆向道,在交叉中心区 (24)内接左转弯道出;直行道直行通过,满足直行机动车道顺直快速行 驶和通行能力较大的要求;右转弯车道从入口处至交叉中心区(24)内接地面 右转弯匝道出;在两轴交叉形成的四个象限街区各建造一座人行跨线桥,将非 机动车及行人引至座标原点(23)区域中转,形成地面上的“十”字形非机动 车及行人立体通道,从而实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涉, 机动车道完全立交的无阻式立体交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占地小,只需机动车道平面交叉的占地面积即可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2.层数少,仅二层,地面为一层,地上一层,可减少引桥的长度,减少 工程量,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从而提高立交桥的经济效益。

3.六座机动车跨线桥和四座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即可实现本发明 的功能,是同功能立交桥中精简的技术方案。

4.没有环形匝道,驾驶员便于识别,符合驾驶员的行车习惯,减少车辆 绕行费用,减少周围环境的污染。

5.实现非机动车及行人在交叉中心区从地上穿越路口,方便行人,提高 了二层式立交桥的综合使用功能。

6.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原理,用两座机动车跨线桥和一座组合式的非机 动车及行人跨线桥,可派生出机动车完全立交的二层三路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 交桥。

下面结合图1以双向六车道的十字交叉为例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 案结构的细节及功能情况。

图1为本立交桥的俯视平面示意图,道路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两轴 交点为座标原点,两轴机动车正、负方向各通行有左转弯、直行、右转弯三种 功能的车道,它们的路径:

X轴正方向:

左转弯:道(1)入口——引桥——跨线桥(5)跨越道(3)、(9)——引 桥——地面左转弯匝道———下穿跨线桥(18)、(8)——道(1)出口。

直行:道(10)入口——下穿跨线桥(7)、(18)、(17)、(6)———道(10) 出口。

右转弯:道(13)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3)出口。

X轴负方向:

左转弯:道(2)入口——引桥——跨线桥(6)跨越道(4)、(10)——引 桥——地面左转弯匝道———下穿跨线桥(17)、(7)——道(2)出口。

直行:道(9)入口——下穿跨线桥(8)、(17)、(18)、(5)———道(9) 出口。

右转弯:道(14)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4)出口。

Y轴正方向:

左转弯:道(3)入口——引桥——跨线桥(7)跨越道(2)、(11)——高 架左转弯匝道跨越道(10)——引桥——下穿跨线桥(5)———道(3)出口。

直行:道(12)入口——引桥——跨线桥(17)跨越道(2)、(10)、(9) ——引桥——下穿跨线桥(8)———道(12)出口。

右转弯:道(15)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5)出口。

轴(Y)负方向:

左转弯:道(4)入口——引桥——跨线桥(8)跨越道(1)、(12)——高 架左转弯匝道跨越道(9)——引桥——下穿跨线桥(6)———道(4)出口。

直行:道(11)入口——引桥——跨线桥(18)跨越道(1)、(9)、(10) ——引桥——下穿跨线桥(7)———道(11)出口。

右转弯:道(16)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6)出口。

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地面穿越路口。由于X轴正负方向左转弯的车道分别在 道(1)、(2)、入口处左转改向,所以从上述道别跨线桥(5)、(6)位置至座 标原点(23)区域分别有一段没有通行机动车的道路,利用这段道路作为非机 动车及行人通道,在第三象限街区(27)和第一象限街区(25)设人行跨线桥 (19)和(20)分别跨越道(13)、(4)和(14)、(9)将非机动车及行人引至 座标原点(23)区域中转,第二象限街区(26)和第四象限街区(28)分别设 人行跨线桥(22)和(21),分别跨越道(16)、(1)、(9)和(5)、(2)、(10) 到座标原点(23)区域中转,这样就形成了“十”字形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地面 立体通道。

两轴直行机动车道在交叉中心(24)区域可向外弯曲,以取得更宽畅的非 机动车及行人通道空间。将人行梯道做成平坡与阶梯道并行,可同时通行非机 动车和行人。本发明可根据车流、地形等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两轴和增加车 道。跨线桥(5)、(6)、(7)、(8)、(17)、(18)组成的机动车立交系统可与人 行地道组合。

根据本立交桥的技术方案原理,如图2所示,用两座机动车跨线桥(29)、 (31)和一座组合式的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30),完成机动车三路全立体交 叉和非机动车及行人地上穿越路口,图2中组合式的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 (30)下穿机动车跨线桥(31)处,不必下至地面,只要下至符合非机动车及 行人通过机动车跨线桥(31)高度的标高,过机动车跨线桥(31)后,上引与 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30)主桥面连接,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30)主桥 面跨越横向机动车道,完成非机动车及行人的互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