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隧道 / 隧道掘进机 / 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及其应用系统

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及其应用系统

阅读:31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及其应用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硬岩 隧道掘进机 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以及采用该切换机构的出渣系统,主要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利用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在连续皮带机和矿车出渣两种模式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兼顾连续皮带机和矿车出渣两种模式,解决了一旦连续皮带机出现故障需要整线停机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操作简单,切换快,成本低。可适用于不同直径隧洞的出渣方式切换,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后配套皮带机也只需平放于台车正中,无需斜向延伸至侧方的连续皮带机,节省了空间。(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及其应用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输送机(1)、U型槽(2)、油缸(3)、滑槽(4)和滑动挡板(5),U型槽内的下部装有螺旋输送机(1),在U型槽(2)的底端靠近其两端处分别设有矿车落料口(6)和连续皮带机落料口(7),该矿车落料口(6)与该螺旋输送机(1)输入端相邻;在该矿车落料口(6)的两边设有滑槽(4),能够覆盖该矿车落料口(6)的滑动挡板(5)的两边分别滑动插入两边的滑槽(4)内,油缸(3)的两端分别与U型槽(2)的底部和滑动挡板(5)的一端铰接,通过油缸(3)的伸缩驱动滑动挡板(5)在覆盖与移开该矿车落料口(6)的两个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挡板(5)的形状与U型槽(2)底部的外侧相吻合。
3.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的出渣系统,包括主机皮带机(9)、后配套皮带机(10)、连续皮带机(12)、矿车(13)和台车(14),主机皮带机(9)出料口与后配套皮带机(10)的进料口相对应,该后配套皮带机(10)的出料口设有后配套皮带机料斗(15),后者安装在台车(14)的顶部,在该台车(14)底部的台车轨道之间设有供矿车(13)运行的矿车轨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配套皮带机料斗(15)的下方装有所述的切换机构,其U型槽(2)的轴向与隧道的掘进方向垂直,并使所述的矿车落料口(6)与运行在矿车轨道上的供矿车(13)相对应;在该台车(14)一侧设有连续皮带机(12),该连续皮带机(12)的输入端与该切换机构的连续皮带机落料口(7)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槽(2)通过架(16)安装在所述的台车(14)上。

说明书全文

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及其应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以及采用该切换机构的出渣系统,主要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

背景技术

[0002] 硬岩隧道掘进机在施工过程中,渣土需从掌子面运输到洞外,目前采用的出渣方式有两种:1. 主机皮带机+后配套皮带机+连续皮带机;2. 主机皮带机+后配套皮带机+矿车。这两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采用矿车出渣就无法使用连续皮带机出渣,采用连续皮带机出渣就无法使用矿车出渣,局限性比较大。尤其采用连续皮带机出渣时,如果连续皮带机出现故障,需要整线停机,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兼容连续皮带机出渣和矿车出渣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输送机、U型槽、油缸、滑槽和滑动挡板,U型槽内的下部装有螺旋输送机,在U型槽的底端靠近其两端处分别设有矿车落料口和连续皮带机落料口,该矿车落料口与该螺旋输送机输入端相邻;在该矿车落料口的两边设有滑槽,能够覆盖该矿车落料口的滑动挡板的两边分别滑动插入两边的滑槽内,油缸的两端分别与U型槽的底部和滑动挡板的一端铰接,通过油缸的伸缩驱动滑动挡板在覆盖与移开该矿车落料口的两个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0006] 一种应用所述的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的出渣系统,包括主机皮带机、后配套皮带机、连续皮带机、矿车和台车,主机皮带机出料口与后配套皮带机的进料口相对应,该后配套皮带机的出料口设有后配套皮带机料斗,后者安装在台车的顶部,在该台车底部的台车轨道之间设有供矿车运行的矿车轨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配套皮带机料斗的下方装有所述的切换机构,其U型槽的轴向与隧道的掘进方向垂直,并使所述的矿车落料口与运行在矿车轨道上的供矿车相对应;在该台车一侧设有连续皮带机,该连续皮带机的输入端与该切换机构的连续皮带机落料口相对应。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兼顾连续皮带机和矿车出渣两种模式,解决了一旦连续皮带机出现故障需要整线停机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操作简单,切换快,成本低。可适用于不同直径隧洞的出渣方式切换,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后配套皮带机也只需平放于台车正中,无需斜向延伸至侧方的连续皮带机,节省了空间。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换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0]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切换机构的渣土运输系统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1]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001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连续皮带机出渣的示意图;
[0013] 图6是图5中切换机构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14]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矿车出渣的示意图;
[0015] 图8是图7中切换机构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说明:1、螺旋输送机,2、U型槽,3、油缸,4、滑槽,5、挡板,6、矿车落料口,7、连续皮带机落料口,8、刀盘,9、主机皮带机,10、后配套皮带机,11、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12、连续皮带机,13、矿车,14、台车,15、后配套皮带机料斗,16、架,17、隧道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输送机1、U型槽2、油缸3、滑槽4和滑动挡板5,U型槽内的下部装有螺旋输送机1,在U型槽2的底端靠近其两端处分别设有矿车落料口6和连续皮带机落料口7,该矿车落料口6与该螺旋输送机1输入端相邻;在该矿车落料口6的两边设有滑槽4,能够覆盖该矿车落料口6的滑动挡板5的两边分别滑动插入两边的滑槽4内,油缸3的两端分别与U型槽2的底部和滑动挡板5的一端铰接,通过油缸3的伸缩驱动滑动挡板5在覆盖与移开该矿车落料口6的两个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0018] 所述的滑动挡板5的形状与U型槽2底部的外侧相吻合。
[0019] 参见图3-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所述的应用于硬岩隧道掘进机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的出渣系统,包括主机皮带机9、后配套皮带机10、连续皮带机12、矿车13和台车14,主机皮带机9出料口与后配套皮带机10的进料口相对应,该后配套皮带机10的出料口设有后配套皮带机料斗15,该后配套皮带机料斗15安装在台车14的顶部,在该台车14底部的台车轨道之间设有供矿车13运行的矿车轨道。以上为现有技术。
[0020]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配套皮带机料斗15的下方装有所述的切换机构,所述的U型槽2通过钢架16安装在所述的台车14上,U型槽2的轴向与隧道的掘进方向垂直,并使所述的矿车落料口6与运行在矿车轨道上的供矿车13相对应;在该台车14一侧装有连续皮带机12(连续皮带机12的前端安装在台车14的一侧,其他部分安装在隧道壁17上),该连续皮带机12的输入端与该切换机构的连续皮带机落料口7相对应。
[0021] 本实用新型出渣系统具有主机皮带机+后配套皮带机+连续皮带机的出渣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同时兼顾矿车出渣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
[0022] 参见图5和图6,这种出渣方式(主机皮带机9+后配套皮带机10+连续皮带机12)的工作过程是:刀盘8切削的渣土经由主机皮带机9输送至后配套皮带机10,之后经后配套皮带机料斗15输送至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机式出渣快速切换机构11,此时油缸3伸长带动滑动挡板5移至左端,挡住矿车落料口6,渣土无法从矿车落料口6落下,只能从连续皮带机落料口7落到连续皮带机12的输入端,并运输至隧道口。
[0023] 参见图7和图8,当连续皮带机12出现故障时,油缸3缩回至右端,滑动挡板5也随之移至右端,矿车落料口6完全打开,渣土可从矿车落料口6落入下方的矿车13内,渣土经矿车13运输至隧洞口。
[002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0025] 第一、本机构兼顾连续皮带机和矿车两种出渣模式,并可快速切换,避免了连续皮带机出现故障造成的全线停机,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二、后配套皮带机只需平放于台车正中,无需斜向延伸至侧方的连续皮带机,节省了空间;第三、出渣方式转换时,只需控制油缸3和螺旋输送机1,控制简单高效。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