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保护 / 地震 / 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

一种过载屈服式抗支座

阅读:706发布:2024-01-0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过载屈服式抗支座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过载屈服式抗 风 支座,涉及 桥梁 技术领域,包括有平面 钢 板, 支撑 调整环(内侧为梯形 螺纹 ,含平面耐磨 滑板 ), 铜 密封圈 ,钢盆,承压 橡胶 (或聚 氨 酯)板,中间钢板(外侧为梯形螺纹),压紧板,压紧板 螺栓 ,正常工况或E1 地震 工况下,支座传 力 路线为钢盆→承压橡胶(或聚氨酯)板→中间钢板→支撑调整环→平面钢板,E2地震工况下,梯形螺纹剪断,支座传力路线为钢盆→支撑调整环→平面钢板。,下面是一种过载屈服式抗支座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过载屈服式抗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盆(5)、承压板(6)、中间钢板(7)、支撑调整环(3)以及平面钢板(1),所述钢盆(5)、承压板(6)、中间钢板(7)之间相互固定,所述中间钢板(7)套设在支撑调整环(3)内,且中间钢板(7)沿支撑调整环(3)上下移动,所述支撑调整环(3)与平面钢板(1)的连接面上连有平面耐磨滑板(2),支撑调整环(3)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钢板(7)外设有相应的外螺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盆(5)与承压板(6)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6)的材质为橡胶或聚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钢板(7)的上端设有凸起,所述钢盆(5)的下方设有将中间钢板(7)卡死的压紧板(8),所述压紧板(8)经压紧板螺栓(9)固定在钢盆(5)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整环(3)的内螺纹以及中间钢板(7)的外螺纹均为梯形螺纹。

说明书全文

一种过载屈服式抗支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

背景技术

[0002] 抗风支座一般用于斜拉索桥或悬索桥,安装在塔与桥梁之间,一方面传递横向,起到固定桥梁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让桥梁与塔固结。抗风支座设置在桥的塔与桥梁之间,一般在后期才能安装,由于施工存在误差,而现有支座的安装尺寸往往是固定的,不能适应施工中存在的误差。
[0003] 对于地震烈度较小的地区,桥梁结构容易满足水平力的传递。但对于高烈度地震区域,要满足力的传递,一种方案是增大结构尺寸,即“硬抗”,但这种方案需要大量增加桥梁的制造成本;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减震隔震的设计方法,即“软抗”,这种方案可以大大地降低抗震成本。
[0004] 本发明所述的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即为针对减震隔震设计方案而专开发的一种抗风支座,主要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采用减、隔震设计的斜拉索桥或悬索桥。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主要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座的安装尺寸不能适应施工中存在的误差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0007] 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盆、承压板、中间钢板、支撑调整环以及平面钢板,所述钢盆、承压板、中间钢板之间相互固定,所述中间钢板套设在支撑调整环内,且中间钢板沿支撑调整环上下移动,所述支撑调整环与平面钢板的连接面上连有平面耐磨滑板,支撑调整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钢板外设有相应的外螺纹;正常工况下或E1地震工况下,调节中间钢板与支撑调整环的位置,无极调整支座的高度尺寸,直至使得支座达到顶紧塔与桥梁的目的,由于中间钢板与支撑调整环处的设置,使得即使施工存在误差,支座的高度尺寸也能够适应,该支座的适应性强,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座的安装尺寸不能适应施工中存在的误差的问题。
[0008] 更优的,所述钢盆与承压板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0009] 更优的,所述承压板的材质为橡胶或聚酯。
[0010] 更优的,所述中间钢板的上端设有凸起,所述钢盆的下方设有将中间钢板卡死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经压紧板螺栓固定在钢盆上。
[0011] 更优的,所述支撑调整环的内螺纹以及中间钢板的外螺纹均为梯形螺纹,E2地震工况下,梯形螺纹过载而被剪断,使得支座在承载方向屈服,从而塔与桥梁之间相分开,起到隔震的效果,而且增大了桥梁在横向的活动空间,从而改变整个结构的振动周期,达到了减震的目的,起到过载保护桥梁或其它建筑物结构的作用。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0013] (1)采用螺纹方式,可自由调整支座高度尺寸,可以适应因施工等原因产生的支座安装空间误差,起到顶紧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座的安装尺寸不能适应施工中存在的误差的问题;
[0014] (2)E2地震工况下,梯形螺纹被剪切破坏,支座在承载方向屈服,从而塔与桥梁之间相分开,起到隔震的效果,而且增大了桥梁在横向的活动空间,改变了整个结构的振动周期,从而达到减震目的,起到过载保护桥梁或其它建筑物结构的作用。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过载前到过载后的工况变化示意图;
[0019] 图中标号分别为:1、平面钢板;2、平面耐磨滑板;3、支撑调整环;4、铜密封圈;5、钢盆;6、承压板;7、中间钢板;8、压紧板;9、压紧板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图1所示,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钢盆5、承压板6、中间钢板7、支撑调整环3以及平面钢板1,所述钢盆5、承压板6、中间钢板7之间相互固定,所述中间钢板7套设在支撑调整环3内,且中间钢板7沿支撑调整环3上下移动,所述支撑调整环3与平面钢板1的连接面上连有平面耐磨滑板2,支撑调整环3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中间钢板7外设有相应的外螺纹。
[0023] 本实施例的设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座的安装尺寸不能适应施工中存在的误差的问题,支座的传力路线为钢盆5→承压板6→中间钢板7→支撑调整环3→平面钢板1,工作原理为:正常工况下或E1地震工况下,调节中间钢板7与支撑调整环3的位置,无极调整支座的高度尺寸,直至使得支座达到顶紧塔与桥梁的目的,由于中间钢板7与支撑调整环
3处的设置,使得即使施工存在误差,支座的高度尺寸也能够通过调整来适应,该支座的适应性强,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座的安装尺寸不能适应施工中存在的误差的问题。
[0024] 实施例2
[0025]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钢盆5与承压板6侧壁的连接处设有铜密封圈4,密封性能好。
[0026] 实施例3
[0027] 在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承压板6的材质为橡胶,材料好找,成本低,能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0028] 实施例4
[0029] 在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承压板6的材质为聚氨酯,弹性好,强度大,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0030] 实施例5
[0031] 在实施例1或2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中间钢板7的上端设有凸起,所述钢盆5的下方设有将中间钢板7卡死的压紧板8,所述压紧板8经压紧板螺栓9固定在钢盆5上,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分离。
[0032] 实施例6
[0033]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的基础上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调整环3的内螺纹以及中间钢板7的外螺纹均为梯形螺纹。
[0034] 本实施例的设置是为了适应E2地震工况,起到减震隔震的作用,如图3所示,在E2地震工况下,梯形螺纹因过载而被剪断,使得支座在承载方向屈服,中间钢板7完全深入支撑调整环3内部,钢盆5与支撑调整环3相贴,此时,支座传力路线为钢盆5→支撑调整环3→平面钢板1,塔与桥梁之间相分开,起到隔震的效果,而且增大了桥梁在横向的活动空间,从而改变整个结构的振动周期,达到了减震的目的,起到过载保护桥梁或其它建筑物结构的作用。
[0035]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