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锁匠 / 锁盖 / 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阅读:819发布:2023-12-28

专利汇可以提供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技术垃圾分类管分别设在收集容器的上方, 自下而上 沿 墙壁 垂直并排穿过各楼层,延伸到建筑结构的顶层 板面 ,软管的上端分别连接垃圾分类管的下端 定位 ,软管的下端分别连接有一段软布管,软布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收集容器上的连接头,收集容器内分别设有各类垃圾桶;各类垃圾桶内设有分类垃圾 内桶 ,每个楼层分别设有投放处,每一投放处并排设有多个分类投放口,各类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相应的投放口,便携垃圾桶导入垃圾管道,垃圾分类从各楼层投放口进入垃圾分类管内,径直进入垃圾内桶,等待收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垃圾分类投放至无害化处理结束的整个过程动态监控、调度指令、数据记录、分配、考核、积分、定位智能化管理。,下面是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储运、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在建筑楼宇的楼层厨房内或垃圾产生地附近,各垃圾分类管并排分别设在收集容器的上方,垃圾分类管分别自下而上沿墙壁垂直并排穿过各楼层,延伸到楼宇建筑结构的顶层板面,软管的上端分别连接垃圾分类管的下端定位,软管的下端分别连接有一段软布管,软布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收集容器上的连接头,收集容器内分别设有便携垃圾桶;便携垃圾桶内分别设有分类垃圾内桶,每个楼层分别设有投放处,每一投放处并排设有多个分类投放口,投放口由斜接头构成,斜接头对接装在分类管道上,每一类垃圾对应由一根分类管道输送,各类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相应的投放口,垃圾分类从各楼层投放口进入垃圾分类管内,通过垃圾分类管输送,径直进入收集容器对应的分类垃圾箱内的垃圾内桶,等待收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包含:监控头、称重模、测距模块、智能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基站、设备中心、防火墙、Internet、运营中心(手机APP)、积分、考核、并网监控中心(收集APP),自垃圾分类投放至无害化处理结束的整个过程动态监控、调度指令、数据记录、分配、考核、积分、定位智能化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垃圾分类管分别有可回收物垃圾管、有害垃圾管、餐厨垃圾管、其他垃圾管,分别用管卡定位,收集容器内分别设有可回收物垃圾箱、有害垃圾箱、餐厨垃圾箱、其他垃圾箱,投放口分别设有,回收物投放口、有害垃圾投放口、餐厨垃圾投放口、其他垃圾投放口,所述的收集容器的正下方设有污篦,污水篦下方设有污水井,污水井连通污水管道,所述的垃圾分类管伸出楼宇建筑结构的顶层板面40cm~2800 cm,并在垃圾分类管末端内设有一个强排气扇,垃圾分类管末端设有一个导流器;若因楼宇建筑结构原因分类管道的无法垂直上排气的,可以分段设立垃圾分类管和和配套设备,末端可作软连接,末端同样安装强力排气扇,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届时垃圾分类管相关的功能和附属装置设备也相应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收集容器由多个分类垃圾箱组成的,各个分类垃圾内桶的下端设有称重模块,各个分类垃圾箱内上端设有防爆紫外线杀菌灯,各个分类垃圾箱内分别设有分类垃圾内桶, 垃圾内桶可以与垃圾箱脱离,垃圾内桶下端边侧对称设有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同向的垃圾内桶上端设有一个横向手推把,收集容器下端面及后侧面设有网状透气孔,所述的垃圾分类管选自方形一体多管或方形单管,所述的斜接头选自方形一体多管斜接头或方形单管斜接头,所述的便携垃圾桶分别为多种分类便携容器,便携垃圾桶分别摆放插入垃圾桶底座,所述的便携垃圾桶设有手柄,按压开盖开关,便携垃圾桶盖打开,向下按压便携垃圾桶盖关闭桶盖,便携垃圾桶的手柄侧的下端设有一个翘杆开关,便携垃圾桶的底面设有一个活动底盖,按压翘杆开关,扭力弹簧弹开活动底盖,按压活动底盖复位,翘杆开关锁住活动底盖,所述的垃圾桶底座的每格垃圾分类内的前侧开有竖向槽,所述的活动底盖的一边侧设有扭力弹簧,套轴设在扭力弹簧之间,活动底盖的对向侧设有一个舌头,舌头有翘杆开关配合,活动底盖的上端面设有一个密封圈,所述的方形一体斜接头内置有多个分类垃圾管道,分类垃圾管道与投放口相连同。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垃圾箱分别设有智能锁,每个收集容器的上前方设有一个监控头,实时图像采集,所述的各类的垃圾箱的正面上端分别设有投放窗口,投放窗口的后侧分别设有活动翻板,所述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分布地点位置纳入电子地图系统内,所述的垃圾车上设有卫星的定位装置,由运营中心跟踪定位,具体的监控头、智能锁模块、测距模块、称重模块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由无线通信终端发送,与基站信息交换——设备云中心——防火墙——Internet——再同时与运营中心(手机APP)和监控中心(手机APP)联网,所述的每次收集车辆到达收集点准备收集分类垃圾,监控头及时自动对储运车辆车牌照扫储存,并记录该次收集分类的种类、数量、重量、定位,且运营中心自动对因收集地点该次的分类垃圾处量并积分登记。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具体的各个分类垃圾内桶上端边侧对应的收集容器内设有一个声波测距模块定位,垃圾内桶的垃圾逐渐满时,超声波测距模块也检测垃圾达到设定的距离,同时,称重模块自动对分类垃圾内桶去皮后的称重,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由无线通信终端通过互联网并按不同的垃圾种类告警信息发送到运营中心,运营中心记录数据,并启动收集时限考核程序,由运营中心通过互联网,通知相应人员收集,具体的分类垃圾收集告警解除——收集人员通过打开智能锁,拉出垃圾内桶,清理出垃圾,垃圾内桶送回垃圾箱内,测距模块自动复位、称重模块自感无压力清零、结束分类垃圾收集,关上垃圾箱门,智能锁感应关闭,一系列操作,现场人员才能通过可以手机APP解除告警,运营中心与监控中心同时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垃圾分类管的是方管或圆管的优选阻燃材料,选自塑料材料、PVC管、PPR管、PE管、PP管、不锈管、锌钢管、球墨管的其中的一种,斜接头上的投放口的口径是垃圾分类管口径的50%~85%,所述的建筑楼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管系统的管道必须是垂直坡度安装,所述的软布有不吸水耐磨的组成的,具体的楼层每处设置距地20cm~120 cm处分别设置垃圾分类斜接头投放口,斜接头投放口分别设有可复位弹簧垃圾进口盖,为了节约建筑造价的成本,可以单独只设立是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优选地,所述通信装置为先进现代无线设备或WiFi通信模块,具体的运营中心可以同时发送信息到特别指定的(手机APP),具体的运营中心(手机)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和接受的交互信息,需获得授权,具体的监控中心的设备及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普通的手机下载APP只能观看垃圾积分和兑换、网上预约和IT的其他延伸功能,所述的超声波测距模块具有防水、防潮功能,所述的进口盖面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分类图形,所述的分类垃圾箱的正面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图形,所述的分类垃圾内桶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图形分别与垃圾箱门类相对应,所述的软管是方管或圆管,或方管转圆管、或圆管转方管,内壁是光滑的橡塑管或橡胶管,软管的内径从上向下呈喇叭形。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强力排气扇的电路沿各垃圾分类管近侧套管敷设,排气扇的负极连接电源变压、镇流输出负极端,按钮开关输入连接电源变压镇流输出正极,排气扇的正极连接在按钮开关的输出端,时控开关输入分别连接整流输出端,时控开关输出端与排气扇并联,无线通信终端、称重模块、测距模块、智能锁模块、监控头、信息处理模块的电源分别连接在电源变压、镇流的正负极,所述的斜接头投放口分别设有常闭弹性可复位垃圾分类进口盖,斜接头的外侧分别设有支撑点A和支撑点B,支撑点A的下端近侧设有一个按钮开关,双扭弹簧设在支撑点A上、穿上螺栓,双扭弹簧撑开进口盖,进口盖内设有一个密封圈,环形压片压紧密封圈,并用螺钉把密封圈定位,支撑点B的上侧设有一个凹槽,复位弹簧设在凹槽内,开盖手把装在支撑点B上,插上杠杆轴,锁上八字销。
9.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具体的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对应的投放口——人工手动拉动开盖手把,复位弹簧收缩,锁头脱离锁扣,进口盖弹开,进口盖的后端按压按钮开关,同时按钮开关电路闭合、排气扇运行,垃圾分类管内聚集臭气被排气扇强力吸排出顶上部,分类垃圾按分类投放入相应投放口,垃圾投放完毕,用力按压进口盖到位,锁扣卡住锁头,进口盖关闭且密封不漏气,所述的本技术实施的项目施工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施工规范标准执行,所述的收集容器一般设在建筑楼宇的底层或地下室,若超高层因建筑结构原因,可以选择性独立另增设垃圾分类管收集——收集容器则设在楼宇的中间层,生活垃圾分类分段收集,具体的每栋楼宇的设置一个或多个生活垃圾分类管收集,多个生活垃圾分类管收集、车辆定位设备、集群组网,由一个智能运营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监控中心与政府相应管理机关并联网。
10.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是:垃圾分类管理,结合人工抽查和监控中心实时影像监控分类投放的准确性,不按规定分类的予以警告整改、罚款或停用生活垃圾分类管收集,垃圾收集管理,运营中心与收集容器设备联网,运营中心设定垃圾及时收集时限考核程序制度,智能检测各个收集容器的状态,告警记录和告警解除,合理安排收集,垃圾运输管理,分类垃圾车上设有定位系统,并网运营中心和监控中心,实时监控垃圾车辆的动向,垃圾回收管理,对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收集、数量、重量、运输、定位、专项收运将可回收物交由可回收物利用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并记录和监控,垃圾处理管理,根据垃圾的分类、收集、数量、重量、运输、统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程跟踪闭环有效的管理,垃圾运营管理,环卫单位管理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并对数据记录,信息处理、从垃圾分类到垃圾最终处理完成闭环管理,垃圾监控管理,含环卫单位内部监控管理和权限授权,运营中心向特定授权手机和监控中心发送信息,及政府管理对所辖区域内垃圾环卫单位或环卫企业的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各环节监督管理活动。

说明书全文

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属于环保领域。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现有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餐厨垃圾不宜长时间存放及有害垃圾危害性,从生活垃圾产生后送到有垃圾收集容器内,虽有一些分类,但不规范和不严格分类,就是分类后,后道也是混装、混运,运到指定的地点进行露天堆放、焚烧、掩埋等,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极大得造成严重环境的污染,虽已有部分垃圾进行工厂无害化等处理的,但处理垃圾成本高。为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政府相继制定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治理和废物再利用回收条例,和可回收物的回收体系建设,社会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有些地方政府规定垃圾分类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对于投放的时间和地点加以限制,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时间千差万别,特别对老龄化的社会愈加不方便,经常错过垃圾投放时间,坐电梯来回的时间和电梯的设备损耗及电能的消耗,需步行很长的路找到指定的收集容器投放,尤其对生活的餐厨垃圾长时间存放会产生恶臭气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严重地危害人体健康,垃圾污染是传播疾病的源头,垃圾投放困难不方便,困扰居民生活垃圾仍是头疼的日常问题。
[0005]发明内容
[0006] 本技术解决以上述背景的问题,高效利用垃圾资源和保护环境,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建筑楼宇的楼层厨房内或垃圾产生地附近,各垃圾分类管自下而上沿墙壁垂直并排穿过各楼层,延伸到楼宇建筑结构的顶层板面,垃圾分类管分别有可回收物垃圾管、有害垃圾管、餐厨垃圾管、其他垃圾管等。收集容器分别设在垃圾分类管下方,软管的上端分别连接垃圾分类管的下端定位,软管的下端分别连接有一段软布管,软布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收集容器上的连接头,收集容器内分别设有分类垃圾箱——可回收物垃圾箱、有害垃圾箱、餐厨垃圾箱、其他垃圾箱等,各类垃圾箱内分别设有分类垃圾内桶,(可回收物内桶、有害垃圾内桶、餐厨垃圾内桶、其他垃圾内桶等), 垃圾内桶可以与垃圾箱脱离。每个收集容器的上前方设有一个监控头,实时图像采集。每个楼层分别设有投放处,每一投放处并排设有多个分类投放口,投放口由斜接头构成,斜接头对接装在垃圾分类管上,每一类垃圾对应由一根垃圾分类管输送,各类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相应的——回收物投放口、有害垃圾投放口、餐厨垃圾投放口、其他垃圾投放口等;垃圾分类从各楼层投放口进入垃圾分类管内,通过垃圾分类管输送,径直进入收集容器对应的分类垃圾箱内的垃圾内桶,等待收集。
[0007] 所述的管卡用于定位垃圾分类管。
[0008] 所述的垃圾分类管伸出楼宇建筑结构的顶层板面40cm~2800 cm,并在垃圾分类管末端内设有一个强排气扇,垃圾分类管末端设有导流器;若因楼宇建筑结构原因垃圾分类管的无法垂直上排气的,可以分段设立垃圾分类管和和配套设备,末端可作软连接,末端同样安装强力排气扇。
[0009] 所述的收集容器的正下方设有污篦,污水篦下方设有污水井,污水井连通污水管道。
[0010] 各个分类垃圾内桶的下端设有称重模。各个分类垃圾箱内上端设有防爆紫外线杀菌灯。垃圾内桶下端边侧对称设有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同向的垃圾内桶上端设有一个横向手推把。收集容器下端面及后侧面设有网状透气孔,收集容器与垂直坡度高层垃圾分类管形成烟囱效应,形成垃圾分类管内空气加强上流,具有自然排的功能。基于大气压力原理,导流器加速垃圾分类管内气流通排风。
[0011] 所述的每个垃圾箱分别设有智能
[0012] 所述的各类的垃圾箱的正面上端分别设有投放窗口,投放窗口的后侧分别设有活动翻板。
[0013] 所述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分布地点位置纳入电子地图系统。
[0014] 所述的垃圾车上设有卫星的定位装置,由运营中心跟踪定位。
[0015] 具体的监控头、智能锁模块、测距模块、称重模块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由无线通信终端发送,基站信息交换——设备中心——防火墙——Internet——再同时与运营中心(手机APP)、积分、考核、和监控中心(手机APP)联网。
[0016] 所述的每次收集车辆到达收集点准备收集分类垃圾,监控头及时自动对储运车辆车牌照扫储存,并记录该次收集分类的种类、数量、重量、定位,且运营中心自动对因收集地点该次的分类垃圾处量并积分登记。
[0017] 具体的各分类垃圾内桶上端边侧对应的收集容器内设有一个声波测距模块定位,分类垃圾内桶的垃圾逐渐满时,超声波测距模块也检测垃圾达到设定的距离,同时,称重模块自动对分类垃圾内桶去皮后的称重,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由无线通信终端通过互联网并按不同的垃圾种类告警信息发送到运营中心,运营中心记录数据,并启动收集时限考核程序,由运营中心通过互联网,通知相应人员收集。
[0018] 具体的分类垃圾收集告警解除——收集人员通过打开智能锁,拉出垃圾内桶,清理出垃圾,垃圾内桶送回垃圾箱内,测距模块自动复位、称重模块自感无压力清零、结束本次分类垃圾收集,关上垃圾箱门,智能锁感应关闭,一系列操作,现场人员才能通过可以(手机APP)解除告警,运营中心与监控中心同时记录。
[0019] 所述的垃圾分类管选自方形一体多管或方形单管。
[0020] 所述的斜接头选自方形一体多管斜接头或方形单管斜接头。
[0021] 所述的便携垃圾桶分别为多种分类便携容器,便携垃圾桶分别摆放插入垃圾桶底座。
[0022] 所述的便携垃圾桶设有手柄,按压开盖开关,自动便携垃圾桶盖打开,向下按压自动便携垃圾桶盖关闭桶盖,便携垃圾桶的手柄侧的下端设有一个翘杆开关,便携垃圾桶的底面设有一个活动底盖,按压翘杆开关,扭力弹簧弹开活动底盖,按压活动底盖复位,翘杆开关锁住活动底盖。
[0023] 所述的垃圾桶底座的每格垃圾分类内的前侧开有竖向槽。
[0024] 所述的活动底盖的一边侧设有扭力弹簧,套轴设在扭力弹簧之间,活动底盖的对向侧设有一个舌头,舌头有翘杆开关配合。活动底盖的上端面设有一个密封圈
[0025] 所述的方形一体多管斜接头内置有多个分类垃圾管道,分类垃圾管道与投放口相连同。
[0026] 所述的垃圾分类管的阻燃或防火材料,选自塑料材料、PVC管、PPR管、PE管、PP管、不锈管、锌钢管、球墨管的其中的一种。斜接头上的投放口的口径是垃圾分类管口径的50%~85%。
[0027] 所述的建筑楼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管系统的管道必须是垂直坡度安装。
[0028] 所述的软布有不吸水耐磨的组成的。
[0029] 具体的楼层每处设置距地20cm~120 cm处分别设置垃圾分类斜接头投放口,投放口分别设有可复位弹簧垃圾进口盖。
[0030] 优选地,所述通信装置为先进现代无线设备或WiFi通信模块。
[0031] 具体的运营中心可以同时发送信息到特别指定的(手机APP)。
[0032] 具体的运营中心(手机)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和接受的交互信息,需获得授权。
[0033] 具体的监控中心的设备及(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普通的手机下载APP只能观看垃圾积分和兑换、网上预约和IT的其他延伸功能。
[0034] 所述的超声波测距模块具有防水、防潮功能。
[0035] 所述的进口盖面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分类图形。
[0036] 所述的分类垃圾箱的正面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图形。
[0037] 所述的分类垃圾内桶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图形分别与垃圾箱门类相对应。
[0038] 所述的软管是方管或圆管,或方管转圆管、或圆管转方管,内壁是光滑的橡塑管或橡胶管,软管的内径从上向下呈喇叭形。
[0039] 所述的强力排气扇的电路沿各垃圾分类管近侧套管敷设,排气扇的负极连接电源变压、镇流输出负极端,按钮开关输入连接电源变压镇流输出正极,排气扇的正极连接在按钮开关的输出端,时控开关输入分别连接整流输出端,时控开关输出端与排气扇并联,无线通信终端、称重模块、测距模块、智能锁模块、监控头、信息处理模块的电源分别连接在电源变压、镇流的正负极。
[0040] 所述的斜接头投放口分别设有常闭弹性可复位垃圾分类进口盖,斜接头的外侧分别设有支撑点A和支撑点B,支撑点A的下端近侧设有一个按钮开关,双扭弹簧设在支撑点A上、穿上螺栓,双扭弹簧撑开进口盖,进口盖内设有一个密封圈,环形压片压紧密封圈,并用螺钉把密封圈定位,支撑点B的上侧设有一个凹槽,复位弹簧设在凹槽内,开盖手把装在支撑点B上,插上杠杆轴,锁上八字销。
[0041] 具体的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对应的分类投放口——人工手动拉动开盖手把,复位弹簧收缩,锁头脱离锁扣,进口盖弹开,同时进口盖的后端按压按钮开关,按钮开关电路闭合、排气扇运行,垃圾分类管内聚集臭气被排气扇强力吸排出顶上部,分类垃圾按分类投放入相应投放口,分类垃圾投放完毕,用力按压进口盖到位,锁扣卡住锁头,进口盖关闭且密封不漏气。
[0042] 所述的本技术实施的项目施工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施工规范标准执行。
[0043] 所述的收集容器一般设在建筑楼宇的底层或地下室,若超高层因建筑结构原因,可以选择性独立另增设垃圾分类管收集——收集容器则设在楼宇的中间层,生活垃圾分类分段收集。
[0044] 具体的每栋楼宇的设置一个或多个生活垃圾分类管收集,多个生活垃圾分类管收集、车辆定位设备、集群组网,由一个智能运营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监控中心与政府相应管理机关并联网。
[0045] 所述的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0046] 由于各个地方对垃圾分类的名称不同称呼,在无国家统一标准的或以地方政府规定标准确定名称对应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届时垃圾分类管机相关的功能和附属装置设备也相应调整。
[0047] 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及设置对应可回收物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等收集容器。
[0048]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0049] (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0050] (三)餐厨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0051] (四)其他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0052] 垃圾分类管理:结合人工抽查和监控中心实时影像监控分类投放的准确性,不按规定分类的予以警告整改、罚款或停用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收集。
[0053] 垃圾收集管理:运营中心与收集容器设备联网,运营中心设定垃圾及时收集时限考核程序制度,智能检测各个收集容器的状态,告警记录和告警解除,合理安排收集。
[0054] 垃圾运输管理:分类垃圾车上设有定位系统,并网运营中心和监控中心,实时监控垃圾车辆的动向。
[0055] 垃圾回收管理:对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收集、数量、重量、运输、定位、专项收运,将可回收物交由可回收物利用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并记录和监控。
[0056] 垃圾处理管理:根据垃圾的分类、收集、数量、重量、运输、统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程跟踪闭环有效的管理。
[0057] 垃圾运营管理:环卫单位管理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并对数据记录,信息处理、从垃圾分类到垃圾最终处理完成闭环管理。
[0058] 垃圾监控管理:含环卫单位内部监控管理和权限授权,运营中心向特定授权手机和监控中心发送信息,及政府管理对所辖区域内垃圾环卫单位或环卫企业的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各环节监督管理等活动。
[0059] 本技术的垃圾投放是分流垃圾分类投放的一种方式,生活大件垃圾一般是可回收物,对大件的垃圾通过本系统手机APP预约线下收集,或可以变卖或可直接投放垃圾分类指定收集点。生活小件的垃圾可以通过技术的输送投放到垃圾箱内,稍大的垃圾稍作变小处理投放,为了节约建筑造价的成本,可以单独只设立是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道,功能系统同上。
[0060] 本技术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简单、快速、方便、节省时间,基于互联网,系统设立有智能解决方案,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通知告警、告警解除、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垃圾的数量、车辆定位、垃圾重量、垃圾回收、无害化处理、分配、调度、信息记录统计等,整个运营状态过程了然都清楚,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科学决策管理,保护环境。
[0061]附图说明
[0062]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63]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生活垃圾分类管收集的结构示意图。
[0064]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图。
[0065]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管理方案图。
[0066]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集容器垃圾箱的前视图。
[0067]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集容器的垃圾箱内结构图。
[0068]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放口结构示意图。
[0069]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垃圾进口盖俯视图。
[0070]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活垃圾分类管收集电气示意图。
[0071]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导流器的示意图。
[0072]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垃圾桶及底座的前视图。
[0073]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垃圾桶与斜接头的装配图。
[0074]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垃圾桶的结构图。
[0075]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形一体多管斜接头的截面图。
[0076]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垃圾桶的俯视图。
[0077]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形斜接头入口的截面图。
[0078]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垃圾桶底盖的仰视图。
[0079]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形单管的截面图。
[0080]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形一体多管斜接头的俯视图。
[0081] 图中,1.智能锁,2.收集容器,3.连接头,4.软布管,5.软管,6.斜接头,7.管卡,8. 垃圾分类管,9.排气扇,10.变压器,11.导流器,12.可回收物箱,13.有害垃圾箱,14.餐厨垃圾箱,15.其他垃圾箱,16.测距模块,17.无线通信终端,18.可回收物垃圾内桶,19.有害垃圾内桶,20.餐厨垃圾内桶,21.其他垃圾内桶,22.按钮开关,23.螺栓,24.双扭弹簧,25.环形压片,26.螺钉,27.密封圈,28.进口盖,29.凹槽,30.锁头,31.锁扣,32.八字销,33.杠杆轴,34.开盖手把,35.支撑点A,36.支撑点B,37.称重模块,38.投放窗口,39. 复位弹簧,40.紫外线杀菌灯,41.时控开关,42. 便携垃圾桶,43.垃圾桶底座,44.便携垃圾桶盖,45.开盖开关,46.手柄,47.翘杆开关,48.活动底盖,49.扭力弹簧,50.方形一体多管,51.方形单管,52.竖向槽,53.套轴,54.舌头,密封圈,55.方形单管斜接头,56.方形一体多管斜接头,57.投放口。
[0082]

具体实施方式

[0083] 如图1所示:在建筑楼宇的楼层厨房内或垃圾产生地附近,各垃圾分类管(8)分别从收集容器(2)的上方,自下而上沿墙壁垂直并排穿过各楼层,垃圾分类管(8)伸出楼宇建筑结构的顶层板面40cm~2800 cm,并在垃圾分类管(8)末端内设有一个强力排气扇(9),垃圾分类管(8)末端设有导流器(11);若因楼宇建筑结构原因垃圾分类管(8)的,可以分段设立垃圾分类管(8)和和配套设备,无法垂直上排气的末端可作软连接,末端同样安装强力排气扇(9)。用管卡(7)分别定位垃圾分类管(8),垃圾分类管(8)分别有可回收物垃圾管、有害垃圾管、餐厨垃圾管、其他垃圾管等。收集容器(2)设在垃圾分类管(8)下方,软管(5)的上端分别连接垃圾分类管(8)的下端定位,软管(5)的下端分别连接有一段软布管,软布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收集容器(2)上的连接头(4)(3),收集容器(2)内分别设有回收物垃圾箱、有害垃圾箱(13)、餐厨垃圾箱(14)、其他垃圾箱(15)等,各分类垃圾箱内分别设有分类垃圾内桶——可回收物内桶(18)、有害垃圾内桶(19)、餐厨垃圾内桶(20)、其他垃圾内桶(21),每个收集容器(2)的上前方设有一个监控头,实时图像采集。每个楼层分别设有投放处,每一投放处并排设有多个分类投放口,投放口由斜接头(6)构成,斜接头(6)对接装在垃圾分类管(8)上,每一类垃圾对应由一根垃圾分类管(8)输送,各类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相应——回收物投放口、有害垃圾投放口、餐厨垃圾投放口、其他垃圾投放口等;垃圾分类从各楼层投放口进入垃圾分类管(8)内,通过垃圾分类管(8)输送,径直进入收集容器(2)对应的分类垃圾箱内的垃圾内桶,等待收集。所述的垃圾分类管(8)的是方管或圆管的优选阻燃材料,选自塑料材料、PVC管、PPR管、PE管、PP管、不锈钢管、镀锌钢管、球墨铸铁管的其中的一种。斜接头(6)上的投放口的口径是垃圾分类管(8)口径的50%~85%。所述的软管(5)是方管或圆管,内壁是光滑的橡塑管或橡胶管,软管(5)的内径从上向下呈喇叭形。
[0084] 如图2所示:所述的建筑楼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管(8)系统的管道必须是垂直坡度安装。所述的软布有不吸水耐磨的组成的。具体的楼层每处设置距地20cm~120 cm处分别设置垃圾分类斜接头投放口,所述的收集容器(2)一般设在建筑楼宇的底层或地下室,若超高层因建筑结构原因,可以选择性独立另增设垃圾分类管(8)收集——收集容器(2)则设在楼宇的中间层,生活垃圾分类分段收集。具体的每栋楼宇的设置一个或多个生活垃圾分类管(8)收集,多个生活垃圾分类管(8)收集、车辆定位设备、集群组网,由一个智能运营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监控中心与政府相应管理机关并联网。所述的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0085] 由于各个地方对垃圾分类的名称不同称呼,在无国家统一标准的或以地方政府规定标准确定名称对应垃圾分类。
[0086] 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届时垃圾分类管(8)机相关的功能和附属装置设备也相应调整。
[0087] 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及设置对应可回收物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等收集容器(2)。
[0088]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0089] (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0090] (三)餐厨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0091] (四)其他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0092] 本技术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简单、快速、方便、节省时间,基于互联网,系统设立有智能解决方案,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通知告警、告警解除、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垃圾的数量、车辆定位、垃圾重量、垃圾回收、无害化处理、分配、调度、信息记录统计,整个运营状态过程了然都清楚,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科学决策管理,保护环境。
[0093] 如图3所示,垃圾内桶满时超声波测距模块(16)发送信号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由无线通信终端(17)发送到运营中心综合处理。所述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2)分布地点位置纳入电子地图系统内。具体的监控头、智能锁(1)模块、测距模块(16)、称重模块(37)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由无线通信终端(17)发送,与基站信息交换——设备云中心——防火墙——Internet——再同时与运营中心(手机APP)、积分、考核、和监控中心(手机APP)联网。所述的每次收集车辆到达收集点准备收集分类垃圾,监控头及时自动对储运车辆车牌照扫储存,并记录该次收集分类的种类、数量、重量、定位,且运营中心自动对因收集地点该次的分类垃圾处量并积分登记。具体的分类垃圾收集告警解除——收集人员通过打开智能锁(1),拉出垃圾内桶,清理出垃圾,垃圾内桶送回垃圾箱内,测距模块(16)自动复位、称重模块(37)自感无压力清零、结束分类垃圾收集,关上垃圾箱门,智能锁(1)感应关闭,等一系列操作,现场人员才能通过可以(手机APP)解除告警,运营中心与监控中心同时记录。优选地,所述通信装置为先进现代无线设备或WiFi通信模块。具体的运营中心可以同时发送信息到特别指定的(手机APP)。具体的运营中心(手机)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和接受的交互信息,需获得授权。具体的监控中心的设备及(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普通的手机下载APP只能观看垃圾积分和兑换、网上预约和IT的其他延伸功能。
[0094] 垃圾分类管理:结合人工抽查和监控中心实时影像监控分类投放的准确性,不按规定分类的予以警告整改、罚款或停用生活垃圾分类管(8)收集。
[0095] 垃圾收集管理:运营中心与收集容器(2)设备联网,运营中心设定垃圾及时收集时限考核程序制度,智能检测各个收集容器(2)的状态,告警记录和告警解除,合理安排收集。
[0096] 垃圾运输管理:分类垃圾车上设有定位系统,并网运营中心和监控中心,实时监控垃圾车辆的动向。
[0097] 垃圾回收管理:对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收集、数量、重量、运输、定位、专项收运将可回收物交由可回收物利用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并记录和监控。
[0098] 垃圾处理管理:根据垃圾的分类、收集、数量、重量、运输、统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程跟踪闭环有效的管理。
[0099] 垃圾运营管理:环卫单位管理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并对数据记录,信息处理、从垃圾分类到垃圾最终处理完成闭环管理。
[0100] 垃圾监控管理:所述的垃圾车上设有卫星的定位装置,由运营中心跟踪定位。含环卫单位内部监控管理和权限授权,运营中心向特定授权手机和监控中心发送信息,及政府管理对所辖区域内垃圾环卫单位或环卫企业的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各环节监督管理等活动。
[0101] 如图4所示:所述的每个垃圾箱门分别设有智能锁(1)。所述的收集容器(2)的正下方设有污水篦,污水篦下方设有污水井,污水井连通污水管道。所述的垃圾箱的正面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图形。所述的垃圾内桶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图形分别与垃圾箱门类相对应。各类的垃圾箱的正面上端分别设有投放窗口(38),投放窗口(38)的后侧分别设有活动翻板,分类垃圾内桶的下端边侧对称设有两个滚轮。
[0102] 如图5所示:所述的收集容器(2)由多个垃圾箱组成的,各个分类垃圾箱内上端设有防爆紫外线杀菌灯(40),各分类垃圾箱内分别设有分类垃圾内桶,有可回收物垃圾内桶(18)、有害垃圾内桶(19),餐厨垃圾内桶(20),其他垃圾内桶(21)等,垃圾内桶可以与垃圾箱脱离。收集容器(2)下端面及后侧面设有网状透气孔,所述的垃圾内桶下端边侧对称设有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同向的垃圾内桶上端设有一个横向手推把,各个分类垃圾内桶的下端设有称重模块(37)。具体的各分类垃圾内桶上端边侧对应的收集容器(2)内设有一个超声波测距模块(16)定位,垃圾内桶的垃圾逐渐满时,超声波测距模块(16)也检测垃圾达到设定的距离,同时,称重模块(37)自动对分类垃圾内桶去皮后的称重,经信息处理模块处理后,由无线通信终端(17)通过互联网并按不同的垃圾种类告警信息发送到运营中心,运营中心记录数据,并启动收集时限考核程序,由运营中心通过互联网,通知相应人员收集。所述的超声波测距模块(16)具有防水、防潮功能。
[0103] 如图6所示:斜接头(6)呈接近V字形,斜接头(6)投放口分别设有常闭弹性可复位垃圾分类进口盖(28),斜接头(6)的外侧分别设有支撑点A(35)和支撑点B(36),支撑点A(35)的下端近侧设有一个按钮开关(22),双扭弹簧(24)设在支撑点A(35)上、穿上螺栓(23),双扭弹簧(24)撑开进口盖,进口盖(28)内设有一个密封圈(27),环形压片(25)压紧密封圈(27),并用螺钉(26)把密封圈(27)定位,支撑点B(36)的上侧设有一个凹槽(29),复位弹簧(39)设在凹槽(29)内,开盖手把(34)装在支撑点B(36)上,插上杠杆轴(33),锁上八字销(32)。具体的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对应的投放口——人工手动拉动开盖手把(34),复位弹簧(39)收缩,锁头(30)脱离锁扣(31),进口盖(28)弹开,进口盖(28)的后端按压按钮开关(22),同时按钮开关(22)电路闭合、排气扇(9)运行,垃圾分类管(8)内聚集臭气被排气扇(9)强力吸排出顶上部,分类垃圾按分类投放入相应投放口,垃圾投放完毕,用力按压进口盖(28)到位,锁扣(31)卡住锁头(30),进口盖(28)关闭且密封不漏气。本技术的垃圾投放是分流垃圾分类投放的一种方式,生活大件垃圾一般是可回收物,对大件的垃圾通过本系统手机APP预约线下收集,或可以变卖或可直接投放垃圾分类收集点。生活小件的垃圾可以通过技术的输送投放到垃圾箱内,稍大的垃圾稍作变小处理投放,为了节约建筑造价的成本,可以单独只设立是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道,功能系统同上。
[0104] 如图7所示:所述的进口盖(28)面上标有垃圾分类名称或分类图形。
[0105] 如图8所示:电源由市电经变压器(10)、镇流后提供,所述的强力排气扇(9)的电路沿各垃圾分类管(8)近侧套管敷设,排气扇(9)的负极连接电源变压、镇流输出负极端,按钮开关(22)输入连接电源变压镇流输出正极,排气扇(9)的正极连接在按钮开关(22)的输出端,时控开关(41)输入分别连接整流输出端,时控开关(41)输出端与排气扇(9)并联,根据需要设定时间控制排气扇(9)运行工作,无线通信终端(17)、称重模块(37)、测距模块(16)、智能锁(1)模块、监控头、信息处理模块的电源分别连接在电源变压、镇流的正负极。
[0106] 如图9所示:收集容器(2)与垂直坡度高层垃圾分类管(8)形成烟囱效应,形成垃圾分类管(8)内空气加强上流,具有自然排风的功能。基于大气压力原理,导流器(11)加速垃圾分类管(8)内气流通排风。
[0107] 如图10所示:便携垃圾桶(42)的前面设有垃圾分类的图案,便携垃圾桶(42)分别摆放插入垃圾桶底座(43)。
[0108] 如图11所示:——人工手动拉动开盖手把(34),复位弹簧(39)收缩,锁头(30)脱离锁扣(31),进口盖(28)弹开,便携垃圾桶(42)的底部对向分类垃圾进口插入,管壁压下翘杆开关(47),活动底盖(48)弹开,重力的作用,便携垃圾桶(42)内的垃圾滑入斜接头进入垃圾分类管,垃圾清倒干净后,按压活动底盖(48)复位,翘杆开关(47)锁住活动底盖(48)。
[0109] 如图12所示:便携垃圾桶(42)设有手柄(46),按压开盖开关(45),便携垃圾桶盖(44)打开,向下按压便携垃圾桶盖(44)关闭桶盖,便携垃圾桶(42)的手柄(46)侧的下端设有一个翘杆开关(47),便携垃圾桶(42)的底面设有一个活动底盖(48),按压翘杆开关(47),扭力弹簧(49)弹开活动底盖(48),按压活动底盖(48)复位,翘杆开关(47)锁住活动底盖(48)。
[0110] 如图13所示:方形一体多管(50)的成型在制造时挤压成型,减少截面积,紧凑美观。
[0111] 如图14所示:所述的垃圾桶底座(43)的每格垃圾分类内的前侧开有竖向槽(52),在便携垃圾桶(42)插入垃圾桶底座(43)是翘杆开关(47)不受阻碍,便携垃圾桶(42)通畅入座。
[0112] 如图15所示:方形单管斜接头(55)的入口截面图,有边侧设有一个支撑点B(36)。
[0113] 如图16所示:活动底盖(48)的一边侧设有扭力弹簧(49),套轴(53)设在扭力弹簧(49)之间,活动底盖的对向侧设有一个舌头(54),舌头(54)有翘杆开关(47)配合。活动底盖(48)的上端面设有一个密封圈(54),活动底盖(48)复位后形成密封不渗漏。
[0114] 如图17所示:方形单管(51)的截面图,方形单管(51)根据需要而设计的,可以在原系统上新增数量不等方形单管(51),适应环境需要。
[0115] 如图18所示:方形一体多管斜接头(56)内置有多个分类垃圾管道(8),分类垃圾管道(8)与投放口相连同,每个分类垃圾管道(8)对应相应分类垃圾的投放口(57)。
[0116]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