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式空气加湿器

阅读:567发布:2020-11-27

专利汇可以提供蒸发式空气加湿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 蒸发 式空气 加湿器 ”属于暖通 空调 领域,该加湿器的主要特征是自动给 水 箱,吸水散湿片,格栅式水槽体系, 外壳 等组成它的主体,冬季使用时直接利用 散热 器的加热量来加湿空气,春、秋季使用时将加湿器主体结构和一个小型机械通 风 系统组合在一起,构成机械 通风 型“蒸发式空气加湿器”。,下面是蒸发式空气加湿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蒸发式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主体结构包括自动给箱(1),吸水散湿片(2),格栅形水槽(3)、(4),外壳(5),自动给水箱(1)置于格栅形水槽(3),(4)的一端,水箱的开口端置于水槽内,吸水散湿片(2)竖向插在格栅形水槽的小槽道(4)中,外壳(5)将吸水散湿片(2),格栅形水槽(3)、(4)等罩于其中,外壳(5)上、下均有有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它还包抱一个由电动风机(8)和静压箱(7)组成的机械通风装置,该装置放置在蒸发式空气加湿器主体结构的下部,该装置也可以和加湿器主体结构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吸水散湿片(2)是由具有毛细吸水功能的材料制成的,吸水散湿片(2)可以是每片之间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若干片连接在一起构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式空气加湿器,其特征是:加湿器的主体结构上装有两片可调节间距的档板(6),用于将加湿器安装固定在采暖散热器上面。

说明书全文

一种空气加湿器,属于暖通空调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对本人于1992年4月10日申请的,专利号为92206387.7,名称为“被动式空气加湿器”的改进技术,“被动式空气加湿器”具有使用中无污染、散湿稳定、能耗低、外型美观的优点,但该加湿器比较适合冬季使用,春、秋季使用效果不明显,而且该加湿器加湿量较小因此该加湿器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缺点。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式空气加湿器”技术,对“被动式空气加湿器”技术进行改进,“蒸发式空气加湿器”除具有被动式空气加湿器的所有优点外,还具有春、秋、冬季都可以加湿,而且加湿量大,性能稳定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采取这样的技术措施来实现其发明目的的:在两条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大小槽之间,有若干条以之相连的小水槽,小水槽之间相互有一定间距,大小水槽相互贯通,形成一个格栅形水槽体系,格栅形水槽体系的一端装有一个上端封闭、下部有一个开口的自动给水箱,水箱的开口放在水槽里,水箱中的水可以自动的向格栅形水槽里补充,使格栅形水槽总保持一个稳定的水位,在格栅形水槽体系的每一条小水槽上,都可以竖向安装一片用具有毛细吸水性能的材料制成的吸水散湿片,吸水散湿片的下部浸没于小水槽的水中,上部裸露在空气中,每一片吸水散湿片之间都有一定间隔,这若干片吸水散湿片组成了格栅形的吸水散湿片体系。一个上下均开有通口的外壳将吸水散湿片和格栅形水槽罩在里面,于是吸水散湿片、格栅形水槽体系,自动给水箱,外壳就构成了“蒸发式空气加湿器”的主体结构,冬季、将这种“蒸发式加湿器”直接安放在房间采暖散热器的上面,经采暖散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上升,从加湿器下进风口进入加湿器,热空气从各个吸水散湿片之间的缝隙通过,并冲刷吸水散湿片表面,由于吸水散湿片的下部是浸没于小水槽的水中的,又由于吸水散湿片本身具有良好的毛细吸水作用,所以吸水散湿片总是保持表面湿润状态,当干热空气冲刷吸水散湿片表面时,由于温度不同和水蒸气分压不同,所以吸水散湿片上的水分就扩散到干热空气中,使之成为热湿空气,热湿空气从加湿器上通风口进入室内,同时将水分扩散到室内空气中,如此循环达到加湿室内空气的目的。“蒸发式空气加湿器”还可以配备一只小型电动风机和一个静压箱,风机和静压箱组装在一起构成一个机械通风系统,这个机械通风系统和“蒸发式空气加湿器”的主体结构是相互分离的,只有在春、秋季没有暖气且空气又干躁需要加湿时才组合到一起使用,在春、秋季节使用时将“蒸发式空气加湿器”主体结构从采暖散热器上取下,安装在机械通风系统的静压箱上面,这样“蒸发式空气加湿器”的主体和机械通风系统共同构成了以机械通风形式来散湿的“蒸发式空气加湿器”,它的加湿空气的原理是,由风机将室内干燥空气吸入并压入静压箱,干燥空气从静压箱的上部开口均匀的进入以之相连的加湿器,并以一定的速度从各吸水散湿片之间的缝隙通过冲刷吸水散湿片表面,这样吸水散湿片表面的水分就扩散到通过其表面的空气中并被带入室内再扩散到室内空气中,如此循环达到加湿室内空气的目的。

下面通过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1是没有和机械通风系统组合在一起时的加湿器正面剖视图;附图2是机械通风系统的正面剖视图。

附图3是机械通风系统的侧视图。

附图4是加湿器主体和机械通风系统组装在一起后的正面剖视图附图5是加湿器主体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6是加湿器主体和机械通风系统组装在一起后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7是加湿器安装在采暖散热器上的轴侧图。

附图8是加湿器主体和机械通风系统组合在一起后的轴侧图。

附图中编号为1是自动给水箱,2是吸水散湿片,3是大水槽,4是小水槽,大小水槽相互贯通构成格栅水槽体系。5是外壳,6是可调节间距的挡板,7是静压箱,8是通风机。

本实施例给出了加湿器的两种使用方式,附图1.5.7给出了加湿器在冬季利用采暖散热器的热量散湿的使用方式,附图2,3,4,6,8,给出了加湿器利用机械通风散湿的使用方式。

附图1中,若干片具有毛细吸水作用的材料制成的吸水散湿片2竖向插在小水槽4中,吸水散湿片2的下部浸没于水槽的水中,由于毛细作用水浸透了整个吸水散湿片表面,吸水散湿片每片之间都有一定间隔,以便空气流通,自动给水箱1置于水槽的一侧,水箱开口向下、开口部位置于水槽内,水箱开口距槽底的距离控制了水槽内水位的高度,当水槽内水位低于水箱口时,水箱向槽内补水,水位达到同水箱口平时补水自动停止,由于格栅形水槽是相互贯通的,所以水箱中的水流入大水槽3后又分别流入小水槽4,浸湿了插在小水槽内的吸水散湿器片2,外壳5将水槽和吸水散湿片罩在其中,外壳5上、下均有通风口,上通风口处装有调节百叶,可调节间距的挡板6安装在外壳5的下通风口处,这样1,2,3,4,5,6等部件就组成了一种冬季装在散热器上使用的“蒸发式空气加湿器”它的使用方式如附图7所示,将加湿器安装在散热器上面,并用挡板6固定住,这样被散热器加热的干热的空气由加湿器下通风口进入通过各个吸水散湿片之间的间隙,冲刷吸水散湿片2的表面将吸水散湿片散发出的水分带走通过外壳5的上通风口扩散到室内,如此循环就能达到加湿室内空气的目的,吸水散湿片一边散湿,一边从水槽中吸水,水槽中水位会逐渐下降,当降到一定程度时自动给水箱1向槽内补水,保持住水槽内有一定的水位,当水箱中水用完后可将水箱1取下充水后再装到加湿器上,本实施例中水箱是直接装在加湿器水槽上的,实际使用中也可将水箱通过管道和加湿器连接。当吸水散热片2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水中水垢集结在它的表面,吸水性能将逐渐下降当它的吸水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更换新的吸水散湿片,这样又可以恢复加湿器良好的加湿性能。

附图4是利用机械通风散湿的蒸发式加湿器的正面剖视图,该附图是将由1,2,3,4,5,等部件组成的加湿器主体结构和静压箱7,通风机8组成的机械通风装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机械通风型“蒸发式空气加湿器”。

机械通风装置放置在加湿器主体的下部,组合方式如附图8所示。这种加湿器在使用时只需接通电源,使通风机8转动将室内干燥空气吸入并压入静压箱7中,静压箱中的空气通过各吸水散湿片之间的缝隙,以一定的速度、流量冲刷吸水散湿片2的表面,将吸水散湿片2表面散发出的水分带入室内,如此循环加湿室内空气,这种加湿器的机械通风装置和加湿器主体还可以分开,分开后的加湿器可以安装在散热器上使用,如附图7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加湿器主体和机械通风系统组合的形式所以即可以满足春、秋、冬三季的房间加湿要求,又做到使用方便、灵活、节省能源。它是各类加湿器中最节能的一种。

2、本发明冬季使用是利用散热器的热量,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合理的吸水散湿片结构布置形式,因此本发明做到了即不影响散热器散热性能,又利用了吸水散湿片表面积散湿,加大了散湿量。实验表明,这种加湿器的加湿量可以满足各种民用住宅的加湿要求。

3、本发明由于采用的吸水散湿片蒸发散湿的形式,所以不但彻底解决了诸如声波加湿器喷白粉污染空气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对室内空气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4、本发明由于吸水散湿片可以方便的更换,且可以选用便宜的吸湿材料,所以可以做到对水质无严格要求,并且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加湿性能使加湿器真正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5、本发明在使用时随散热器温度变化不断改变加湿量其加湿过程曲线和室内湿度变化曲线是一致的。因此它能自动保持室内湿度在一天24小时内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这是其它加湿器难以做到的。

6、本加湿器在使用时除需上水外一般无需管理且使用中没有噪音,无电子烟雾污染。

7、本加湿器生产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因此价格低廉非常适合于我国北方干燥地区推广使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