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

阅读:169发布:2024-02-20

专利汇可以提供电梯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电梯 门 系统,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电梯门开启和关闭时因电梯层站与井道内等处的气压差而产生的 风 所带来的影响。一个 实施例 的电梯门系统包括: 电梯轿厢 ,在井道内升降; 轿厢门 ,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层门,设置在电梯的各楼层的层站;第一突起体,设置在所述层门上;以及第二突起体,设置在所述轿厢门上,在所述层门以及所述轿厢门开启时,该第二突起体与所述第一突起体 接触 ,从而阻断所述井道内与所述层站之间的风的流动。,下面是电梯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梯轿厢,在井道内升降;
轿厢门,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
层门,设置在电梯的各楼层的层站;
第一突起体,设置在所述层门上;以及
第二突起体,设置在所述轿厢门上,在所述层门以及所述轿厢门开启时,该第二突起体与所述第一突起体接触,从而阻断所述井道内与所述层站之间的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突起体上进一步具有遮蔽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轿厢门开启时使所述遮蔽部件与所述第一突起体接触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为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为橡胶制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在所述轿厢门开启时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突起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轿厢门上的第二突起体由橡胶部件构成。

说明书全文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置在电梯上的电梯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电梯门系统具有在电梯层站及电梯层站前方的井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当电梯轿厢到达指定楼层的电梯层站时,电梯轿厢门和层门开启,乘客上下电梯。
[0003] 然而,若电梯门系统设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则由于建筑物最顶层与最底层之间的气压差、或者电梯井道与层站之间的气压差,有时会在建筑物最底层的层站吹入电梯井道内,这股风流经井道内在最顶层从层站吹出。有时因这股风会导致电梯门的开关出现故障,或给乘客带来不舒适的乘坐体验。将这种因电梯的层站与井道内或轿厢内的气压差而导致的、在电梯门开启时产生风的现象称为气流(draft)现象。
[0004] 一旦发生气流现象,则当电梯轿厢到达最顶层或最底层时,巨大的风压作用于电梯门上,因此,有时会导致电梯门难以完全开启或关闭。
[0005] 作为对策,已知如下的电梯门系统,即、该电梯门系统在电梯层站的侧壁上设置有楔形体,当使电梯门形成关闭状态时,使该楔形体上下移动。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门系统,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减小如上所述那样产生的风。
[0007] 在先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524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0]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门系统,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电梯门开启和关闭时因电梯层站与井道内等处的气压差而产生的风所带来的影响。
[0012]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3] 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在井道内升降;轿厢门,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层门,设置在电梯的各楼层的层站;第一突起体,设置在所述层门上;以及第二突起体,设置在所述轿厢门上,在所述层门以及所述轿厢门开启时,该第二突起体与所述第一突起体接触,从而阻断所述井道内与所述层站之间的风的流动。
[0014] 所述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突起体上进一步具有遮蔽部件。
[0015] 所述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轿厢门开启时使所述遮蔽部件与所述第一突起体接触的结构。
[0016] 所述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为弹性部件。
[0017] 所述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为橡胶制的部件。
[0018] 所述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部件在所述轿厢门开启时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突起体接触。
[0019] 所述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轿厢门上的第二突起体由橡胶部件构成。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主视图。
[0021] 图2a、图2b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门与层门之间的关系的图。
[0022] 图3是用于对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23] 图4是用于对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示意图。
[0024] 图5是示出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的突起体及遮蔽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0025] 图6是示出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的突起体及遮蔽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1:电梯层站
[0028] 12:井道
[0029] 13:层门
[0030] 14:电梯轿厢
[0031] 15:轿厢门
[0032] 13b、15b:突起体
[0033] 16:遮蔽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5] 图1是从层站一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层站及电梯轿厢的主视图。该电梯系统中的门是旁开门结构。
[0036] 电梯系统具有:轿厢,用于搭乘乘客等;井道,垂直设置,以使该电梯轿厢能够升降;层站,设置在各楼层,以使电梯轿厢停止时乘客能够上下。
[0037] 在电梯轿厢上有轿厢门,该轿厢门以可开启和关闭的方式朝向电梯层站设置。在各楼层的电梯层站设置有层门,该层门在上述电梯轿厢到达时或升降时开启和关闭。
[0038] 当乘客按下设置在电梯层站处的希望前往的楼层的按钮时,电梯轿厢就向着该楼层升降。然后,当到达该楼层时,电梯轿厢就在该位置停止,轿厢门和层门开启。当乘客上下结束后,电梯层站的层门和电梯轿厢的门关闭。当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按下目的地楼层的按钮、或位于电梯层站处的人按下希望前往的楼层的按钮时,电梯就向着目的地楼层或呼叫的楼层升降。
[0039] 当电梯轿厢到达乘客指定的楼层时,电梯轿厢停止,设置在该楼层的层站处的层门和电梯轿厢门开启。当乘客移动到该楼层的层站上、或乘客从该楼层进入电梯轿厢内时,电梯轿厢再次向着电梯轿厢内被按下的升降按钮所指示的楼层、或层站升降按钮被按下的楼层升降。
[0040] 然而,如图1所示,当电梯轿厢以这种方式到达指示的楼层之后,该楼层的电梯层站11的面向井道12设置的层门13、以及在井道12内升降的电梯轿厢14的轿厢门15,如箭头13a、15a所示那样向左侧开启。
[0041] 图2a、图2b是示出电梯轿厢14的轿厢门15与层门13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在电梯轿厢14的轿厢门15上连接着用于使该轿厢门15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门开闭电机(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0042]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层门13的外侧与电梯的轿厢门15的外侧,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各自设置有突起体13b(第一突起体)、突起体15b(第二突起体)。进一步,在电梯轿厢14的轿厢门15的突起体15b上,在与上述层门13的突起体13b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例如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橡胶制的遮蔽部件16。
[0043] 突起体15以及遮蔽部件16从轿厢门15的上方延伸到下方,从而阻断层站与井道之间的风的流动。即,当遮蔽部件16与电梯层站11的层门13的突起体13b相接触时,轿厢升降的井道12与层站被连接,两者之间以无间隙的方式紧密贴合。如此,突起体13b与遮蔽部件16接触并紧密贴合,在开启轿厢门15和层门13时,阻断井道内与所述层站的风的流动。
[0044] 图3是示出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图,该控制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实现阻断门开启和关闭时井道12与层站的气流的功能。为便于理解而示出了图3,但实际上多数情况是通过中央控制装置(CPU)采用运算装置、存贮装置,也可以那种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0045] 在图3中,该电梯门系统具有:楼层指示检测部31,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升降楼层的指示;轿厢位置检测部32,在存在楼层指示时,检测向该方向移动的电梯轿厢的位置;门开闭控制部33,在电梯轿厢到达指定楼层时,对门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以及门开闭电机34,被该门开闭控制部33控制,用于执行门的开启和关闭。
[0046] 实际上通过门开闭电机34实现所述轿厢门15和层门13的开启和关闭。如前所述,两扇门在指定楼层开启时,轿厢门15首先开启,而层门13随后开启。此外,在乘客上下结束且两扇门关闭时,层门13先向着关闭方向动作,而轿厢门15随后向着关闭方向动作。
[0047] 另外,通过楼层指示检测部31检测到存在指定楼层的指示后,直到电梯轿厢14到达该指示楼层为止,通过不同于上述门开闭电机的可正反旋转的升降驱动电机(未图示)驱动控制电梯轿厢14的升降。另外,虽未图示,但电梯轿厢14与链等的一端连接,该锁链等的另一端连结着重锤等,通过位于上方的升降驱动电机等使该锁链等移动,从而使电梯轿厢14向着指定楼层移动。
[0048] 使用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梯轿厢14到达指定楼层、并且直到轿厢门15和层门13开启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步骤S401中检测是否存在升降楼层的指示。该检测在图3所示的楼层指示检测部31中进行。当在步骤S401中检测到存在升降楼层的指示时,在步骤S402中检测指示楼层当前是位于电梯轿厢14的上方还是下方,并通过升降驱动电机使电梯轿厢14向该方向移动。
[0049] 在步骤S403中,通过轿厢位置检测部32检测是否已到达指示楼层。在尚未到达指示楼层的情况下(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否”),使电梯轿厢14向着相同方向移动。
[0050] 另一方面,通过轿厢位置检测部32检测到已到达指示楼层时(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通过门开闭控制部33驱动门开闭电机34。之后,在步骤S404中,门开闭电机34首先向开启方向驱动轿厢门15。如图2a、图2b所示,层门13紧随其后向开启方向从动。
[0051] 在步骤S406中,设置在轿厢门的突起体15b上的遮蔽部件16几乎与步骤S405同时地紧密贴合到层门13的突起体13b上。即,从图2a的状态变为图2b的状态。然后,在步骤S408中,轿厢门15和层门13变为完全开启状态。
[0052] 这样,在电梯轿厢14到达指示楼层时,设置在轿厢门15的突起体15b上的遮蔽部件16与设置在层门上的突起部件紧密贴合,由此,使得井道12与层站11的风的流动被阻断。因此,几乎不会产生在井道12与层站11之间的风
[0053] 另外,在乘客上下结束且轿厢门15和层门13关闭时,重新解除层门与遮蔽部件的接触。因此,在电梯轿厢14升降的过程中,遮蔽部件16不与层门13相接触,不会对轿厢的升降带来阻碍。
[00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门向单侧开闭的电梯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情形。但是,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在门向两侧开闭的电梯中。
[005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在轿厢门上的突起体上使用了橡胶制的遮蔽部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当使用橡胶制的遮蔽部件时,具有能非常有效地阻断井道内与层站之间的风的优点。
[0056] 但是,也可以使用弹簧制的遮蔽部件,并由此使该弹簧制的遮蔽部件与层门的突起体相接触。设置在层门和轿厢门上的突起体、以及设置在轿厢门的突起体上的遮蔽部件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位于与门开启部分反向的位置(门关闭部分)。另外,还可以位于门的中央部分等位置。
[005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设置于轿厢门上的突起体之上设置有遮蔽部件的情形。但是,只要设置在轿厢门上的突起体与设置在层门上的突起体紧密贴合并能够阻断井道与电梯层站的风,则未必需要上述遮蔽部件。
[005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固定在轿厢门上的突起体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具有如图5所示那样的结构,即、设置在轿厢门上的突起体56通过弹簧铰链
57旋转并向外侧弯曲。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最底层等处,遮蔽部件被挤压,从而能够向层站一侧排风,具有不会影响关门的优点。
[0059] 进一步,如图6所示,作为第二突起体,还能够使用具有某种程度弹性的部件、例如橡胶部件66。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为了进行维护等而仅移动轿厢14的情况下,还具有第二突起体不会造成妨碍的优点。
[00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获得能够使电梯门开启和关闭时产生的风减小的电梯门系统。
[0061] 对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宗旨内,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等同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