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水坝 / 水坝 / 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

一种泄洪库坝体结构

阅读:527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泄洪库坝体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 水 坝 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包括坝体,坝体上设有多个上水通道和多个 泄洪道 ,上水通道包括泄洪通道一、泄洪通道二、泄洪排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泄洪通道一包括引水通道二和将水从坝体内侧引入至引水通道二的引水通道一,引水通道二向坝体的上端延伸,引水通道二与泄洪通道二连接,泄洪通道二沿着坝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泄洪排水通道沿着泄洪通道二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泄洪排水通道的进水端设有堵帽,出水端与泄洪通道二连通,泄洪通道二的下端与排水通道连接,排水通道的出水端位于坝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能够提高泄洪效率,泄洪安全可靠。,下面是一种泄洪库坝体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泄洪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所述坝体上沿着所述坝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上水通道和多个泄洪道,所述上水通道包括泄洪通道一、泄洪通道二、泄洪排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所述泄洪通道一包括引水通道二和将水从坝体内侧引入至引水通道二的引水通道一,所述引水通道二向坝体的上端延伸,所述引水通道二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接,所述泄洪通道二沿着坝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泄洪通道二的下端靠近坝体的底部,所述泄洪排水通道沿着所述泄洪通道二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泄洪排水通道的进水端设有堵帽,出水端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通,所述泄洪通道二的下端与排水通道连接,所述排水通道的出水端位于坝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通道一沿着所述泄洪通道二对称设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通道二的上端连接有水平引水通道,所述水平引水通道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通道二与水平引水通道之间的夹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道的排水端设有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通道一的进水端设有拦鱼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通道和所述泄洪道一一对应,所述上水通道位于所述泄洪道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通道一的进水端与坝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进水端与坝体顶部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排水通道沿着所述泄洪通道二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纵向相邻的泄洪排水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40-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引水通道一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cm。

说明书全文

一种泄洪库坝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型水库建设加快,尤其是以养殖类为主的中小型水库建设逐步曾多,众多中小型水库建设都采取一种原始堆积的方式进行建设,在水库顶端一侧设置溢洪道,当遇洪时因泄洪道的局限性,造成泄洪不及时而决堤,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该类型水库的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0003] 此外,传统坝体泄洪口的设计,直接通过泄洪口将水排出,泄洪口的高度位置也即是排水的最高落差位置,不能增加排水的落差,排水量以及排水效率低,因此,急需对排水通道做进一步的改进设计。
[0004] 传统的泄洪口,水位达到泄洪口即实现自动排水,由于泄洪口的位置与排水水位的高度一致,因此,在排水过程中,水面漂浮物容易实现对泄洪口的堵塞,从而难以保证正常排水,若出现泄洪不及时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能够提高泄洪效率,泄洪安全可靠。
[0006]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包括坝体,包括坝体,所述坝体上沿着所述坝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上水通道和多个泄洪道,所述上水通道包括泄洪通道一、泄洪通道二、泄洪排水通道和排水通道,所述泄洪通道一包括引水通道二和将水从坝体内侧引入至引水通道二的引水通道一,所述引水通道二向坝体的上端延伸,所述引水通道二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接,所述泄洪通道二沿着坝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泄洪通道二的下端靠近坝体的底部,所述泄洪排水通道沿着所述泄洪通道二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泄洪排水通道的进水端设有堵帽,出水端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通,所述泄洪通道二的下端与排水通道连接,所述排水通道的出水端位于坝体的外侧。
[0008] 具体的,当遇到洪水时,由于在坝体上沿着所述坝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上水通道,上水通道包括泄洪通道一、泄洪通道二、泄洪排水通道和排水通道,当水库的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一并到达引水通道二的顶端时,通过引水通道一将坝体内侧的水将引流至引水通道二内,由于引水通道二向坝体的上端延伸,当坝体内侧的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二的上端时,则引水通道二内的水流入泄洪通道二,由于泄洪通道二沿着坝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引水通道二将水引至泄洪通道二的最上端,之后通过泄洪通道二和与泄洪通道二下端连通的排水通道将水排出,泄洪通道一设计的目的是能够实现将超过特定水位的水不断的通过引水通道一和引水通道二引流至泄洪通道二的上端,增加了排水的落差,因此,能够增加排水的速度和效率;由于在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二的上端时,才能够实现排水的效果,因此,此种将引水通道一设置在排水水位下方一定距离的设计,能够防止水面漂浮物堵塞该引水通道一的进水端,保证排水效果,实现水下自动排水,提高了泄洪的安全性。
[0009] 此外,由于泄洪通道二沿着坝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泄洪通道二的下端靠近坝体的底部,泄洪排水通道沿着泄洪通道二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泄洪排水通道的进水端设有堵帽,出水端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通,可以通过取下泄洪排水通道上的堵帽,实现对不同水位高度水的排出,且泄洪排水通道能够在需要清理水库时,可以实现对水库水的全部排出,泄洪排水通道的设计满足了对水库不同的排水需求。
[001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泄洪通道二的设计结构强度,泄洪通道二倾斜设置,且泄洪通道二的倾斜幅度与坝体内侧坡面的斜度一致。
[0011]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排水效率,所述泄洪通道一沿着所述泄洪通道二对称设有两个。
[0012]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引水通道二与泄洪通道二的连通,所述引水通道二的上端连接有水平引水通道,所述水平引水通道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接。
[0013]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引水通道一的进水端之间的间距,避免产生旋涡,相邻的引水通道一之间相互影响排水效果,所述引水通道二与水平引水通道之间的夹为45°。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泄洪道的排水端设有控制
[0015] 控制阀设置于泄洪道排水端,其中,可以根据坝体的大小设置不同的排水量。
[0016]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水库中的鱼类的漏出,所述引水通道一的进水端设有拦鱼网。
[0017]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泄洪道与上水通道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泄洪道堵塞之后,能够从上水通道实现对及时的排水,所述上水通道和所述泄洪道一一对应,所述上水通道位于所述泄洪道的上方。
[0018]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水库中的正常水位,保证鱼类的生存环境,所述引水通道一的进水端与坝体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进水端与坝体顶部之间的距离。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泄洪排水通道沿着所述泄洪通道二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纵向相邻的泄洪排水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50cm。
[0020]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相邻的引水通道一之间排水不受影响,横向相邻的引水通道一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cm。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2] 当遇到洪水时,由于在坝体上沿着所述坝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上水通道,上水通道包括泄洪通道一、泄洪通道二、泄洪排水通道和排水通道,当水库的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一并到达引水通道二的顶端时,通过引水通道一将坝体内侧的水将引流至引水通道二内,由于引水通道二向坝体的上端延伸,当坝体内侧的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二的上端时,则引水通道二内的水流入泄洪通道二,由于泄洪通道二沿着坝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引水通道二将水引至泄洪通道二的最上端,之后通过泄洪通道二和与泄洪通道二下端连通的排水通道将水排出,泄洪通道一设计的目的是能够实现将超过特定水位的水不断的通过引水通道一和引水通道二引流至泄洪通道二的上端,增加了排水的落差,因此,能够增加排水的速度和效率;由于在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二的上端时,才能够实现排水的效果,因此,此种将引水通道一设置在排水水位下方一定距离的设计,能够防止水面漂浮物堵塞该引水通道一的进水端,保证排水效果,实现水下自动排水,提高了泄洪的安全性。
[0023] 此外,由于泄洪通道二沿着坝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泄洪通道二的下端靠近坝体的底部,泄洪排水通道沿着泄洪通道二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泄洪排水通道的进水端设有堵帽,出水端与所述泄洪通道二连通,可以通过取下泄洪排水通道上的堵帽,实现对不同水位高度水的排出,且泄洪排水通道能够在需要清理水库时,可以实现对水库水的全部排出,泄洪排水通道的设计满足了对水库不同的排水需求。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坝体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0026] 图中:坝体1;上水通道2;泄洪道3;泄洪通道一4;泄洪通道二5;泄洪排水通道6;排水通道7;引水通道二8;引水通道一9;堵帽10;水平引水通道11;控制阀12;拦鱼网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泄洪水库坝体结构,包括坝体1,包括坝体1,坝体1上沿着坝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上水通道2和多个泄洪道3,上水通道2包括泄洪通道一4、泄洪通道二5、泄洪排水通道6和排水通道7,泄洪通道一4包括引水通道二8和将水从坝体1内侧引入至引水通道二8的引水通道一9,引水通道二8向坝体1的上端延伸,引水通道二8与泄洪通道二5连接,泄洪通道二5沿着坝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泄洪通道二5的下端靠近坝体1的底部,泄洪排水通道6沿着泄洪通道二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泄洪排水通道6的进水端设有堵帽10,出水端与泄洪通道二5连通,泄洪通道二5的下端与排水通道7连接,排水通道7的出水端位于坝体1的外侧。
[0030] 具体的,当遇到洪水时,由于在坝体1上沿着坝体1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上水通道2,上水通道2包括泄洪通道一4、泄洪通道二5、泄洪排水通道6和排水通道7,当水库的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一9并到达引水通道二8的顶端时,通过引水通道一9将坝体1内侧的水将引流至引水通道二8内,由于引水通道二8向坝体1的上端延伸,当坝体1内侧的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二8的上端时,则引水通道二8内的水流入泄洪通道二5,由于泄洪通道二5沿着坝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引水通道二8将水引至泄洪通道二5的最上端,之后通过泄洪通道二5和与泄洪通道二5下端连通的排水通道7将水排出,泄洪通道一4设计的目的是能够实现将超过特定水位的水不断的通过引水通道一9和引水通道二8引流至泄洪通道二5的上端,增加了排水的落差,因此,能够增加排水的速度和效率;由于在水位超过引水通道二8的上端时,才能够实现排水的效果,因此,此种将引水通道一9设置在排水水位下方一定距离的设计,能够防止水面漂浮物堵塞该引水通道一9的进水端,保证排水效果,实现水下自动排水,提高了泄洪的安全性。
[0031] 此外,由于泄洪通道二5沿着坝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泄洪通道二5的下端靠近坝体1的底部,泄洪排水通道6沿着泄洪通道二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泄洪排水通道6的进水端设有堵帽10,出水端与泄洪通道二5连通,可以通过取下泄洪排水通道6上的堵帽10,实现对不同水位高度水的排出,且泄洪排水通道6能够在需要清理水库时,可以实现对水库水的全部排出,泄洪排水通道6的设计满足了对水库不同的排水需求。
[003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泄洪通道二5的设计结构强度,泄洪通道二5倾斜设置,且泄洪通道二5的倾斜幅度与坝体1内侧坡面的斜度一致。
[0033] 实施例2:
[003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35] 为了提高排水效率,泄洪通道一4沿着泄洪通道二5对称设有两个。
[0036] 实施例3:
[003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38] 为了实现引水通道二8与泄洪通道二5的连通,引水通道二8的上端连接有水平引水通道11,水平引水通道11与泄洪通道二5连接。
[0039] 实施例4:
[004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41] 为了保证引水通道一9的进水端之间的间距,避免产生旋涡,相邻的引水通道一9之间相互影响排水效果,引水通道二8与水平引水通道11之间的夹角为45°。
[0042] 实施例5:
[004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44] 泄洪道3的排水端设有控制阀12。
[0045] 控制阀12设置于泄洪道3排水端,其中,可以根据坝体1的大小设置不同的排水量。
[0046] 实施例6:
[004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48] 为了防止水库中的鱼类的漏出,引水通道一9的进水端设有拦鱼网13。
[0049] 实施例7:
[005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51] 为了实现泄洪道3与上水通道2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泄洪道3堵塞之后,能够从上水通道2实现对及时的排水,上水通道2和泄洪道3一一对应,上水通道2位于泄洪道3的上方。
[0052] 实施例8:
[005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54] 为了保证水库中的正常水位,保证鱼类的生存环境,引水通道一9的进水端与坝体1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进水端与坝体1顶部之间的距离。
[0055] 实施例9:
[005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57] 泄洪排水通道6沿着泄洪通道二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纵向相邻的泄洪排水通道6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50cm。
[0058] 实施例10:
[005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60] 为了保证相邻的引水通道一9之间排水不受影响,横向相邻的引水通道一9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cm。
[0061] 实施例11:
[006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
[0063] 泄洪道3的排水端设有控制阀12。
[0064] 控制阀12设置于泄洪道3排水端,其中,可以根据坝体1的大小设置不同的排水量。
[0065] 为了防止水库中的鱼类的漏出,引水通道一9的进水端设有拦鱼网13。
[0066] 为了实现泄洪道3与上水通道2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泄洪道3堵塞之后,能够从上水通道2实现对及时的排水,上水通道2和泄洪道3一一对应,上水通道2位于泄洪道3的上方。
[0067] 为了保证水库中的正常水位,保证鱼类的生存环境,引水通道一9的进水端与坝体1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进水端与坝体1顶部之间的距离。
[0068] 泄洪排水通道6沿着泄洪通道二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纵向相邻的泄洪排水通道6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50cm。
[0069] 为了保证相邻的引水通道一9之间排水不受影响,横向相邻的引水通道一9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cm。
[0070] 上述实施例中,上水通道2均采用PVC管件。
[0071]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