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施工工具及设备 / 腹板 / 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型柱

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混凝土组合L型柱

阅读:892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混凝土组合L型柱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 钢 - 混凝土 组合柱L型柱,包括:第一 腹板 ,所述第一腹板端部设有第一面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端部设有第二面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第一腹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面板 焊接 连接。其采用两个加工工艺简单的矩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通过焊接连接,装配成L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下面是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混凝土组合L型柱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腹板(1),所述第一腹板(1)端部设有第一面板(11),所述第一腹板(1)与所述第一面板(11)之间填充有混凝土(3);
第二腹板(2),所述第二腹板(2)端部设有第二面板(21),所述第二腹板(2)与所述第二面板(21)之间填充有混凝土(3);
所述第一腹板(1)上设有连接板(13),所述第一面板(11)、所述连接板(13)与所述第二面板(21)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面板(21)靠近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连接板(13)的板边处设置有坡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13)远离所述第一面板(11)一侧设有沟槽(31),所述沟槽(31)位于所述连接板(13)的板边处并平行于所述连接板(13)的延伸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腹板(1)端部还设置有第三面板(12),所述第一面板(11)与所述第三面板(12)之间设有横向钢筋(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面板(12)与所述连接板(13)之间设置有横向钢筋(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腹板(2)端部还设置有第四面板(22),所述第二面板(21)与所述第四面板(22)之间设有横向钢筋(4)。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4)侧部设有纵向钢筋(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腹板(1)与所述第二腹板(2)上设置有栓钉(6)。

说明书全文

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混凝土组合L型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

背景技术

[0002] 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能避免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缺点,L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柱肢与填充墙等厚,可避免凸柱的影响。其具有建筑观瞻性好、得房率高、便于家具布置和室内装修等优点,在住宅体系有广泛使用的前景,具有高承载和良好抗震性能,内填混凝土可以减少型钢暴露表面。但是一次成型的L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的L形钢构件加工困难,其预制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采用两个加工工艺简单的矩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通过焊接连接,装配为一个L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加工方式,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形成的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包括:
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端部设有第一面板,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端部设有第二面板,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第一腹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焊接连接。
[0005]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面板靠近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连接板的板边处设置有坡口。
[0006]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面板一侧设有沟槽,所述沟槽位于所述连接板的板边处并平行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设置。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腹板端部还设置有第三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三面板之间设有横向钢筋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横向钢筋。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腹板端部还设置有第四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之间设有横向钢筋。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横向钢筋侧部设有纵向钢筋。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二腹板上设置有栓钉。
[0012]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加工工艺复杂的钢-混凝土组合L型柱拆分,采用两个加工工艺相对简单的矩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通过焊接连接,装配形成L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装配化程度。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的标号如下:1.第一腹板,11.第一面板,12.第三面板,13.连接板,2.第二腹板,21.第二面板,22.第四面板,3.混凝土,31.沟槽,4.横向钢筋,5.纵向钢筋,6.栓钉,7.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如图1所示,该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包括第一腹板1和第二腹板2。第一腹板1端部设有第一面板11,第一腹板1与第一面板11之间填充有混凝土3,其组成一个矩形组合柱结构。第二腹板2端部设有第二面板21,第二腹板2与第二面板21之间填充有混凝土3,其组成另一个矩形组合柱结构。第一腹板1上设有连接板13,第一面板11和连接板13与第二面板21焊接连接,装配为一个L形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柱。连接板13与第一面板11平行,其板边与第一面板11的板边齐平。与连接板13和第一面板11焊接的第二面板21厚度与连接板13厚度相同。
[0017] 第二面板21靠近第一面板11和连接板13的板边处设置有坡口7,坡口7为朝向第一面板11和连接板13的平面,其组成单坡V形焊接坡口。
[0018] 连接板13远离第一面板11一侧设有沟槽31,沟槽31位于连接板13的板边处并平行于连接板13的延伸方向设置。沟槽31内未填充混凝土3,沟槽31的设置使得该处第一面板11的板边暴露出,以便对接和焊接。
[0019] 两矩形组合柱预制好后,对其进行对接,使第二面板21两端与连接板13和第一面板11相对并进行焊接,对焊接面进行处理后对沟槽31进行填充。
[0020] 第一腹板1端部还设置有第三面板12,第一面板11与第三面板12之间设有沿组合柱延伸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4。横向钢筋4为U形钢筋,其两端焊接在第一面板11和第三面板12上。第三面板12与连接板13之间设置有横向钢筋4,横向钢筋4靠近第一腹板1一侧设有纵向钢筋5。第二腹板2端部还设置有第四面板22,第二面板21与第四面板22之间设有横向钢筋4。第二面板21的厚度较第四面板22以及第一面板11的厚度小。第一腹板1与第二腹板2两侧对称设置有栓钉6。
[0021] 矩形组合梁与矩形组合柱都是装配式领域常见的结构,本身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H型钢由工厂预制,由腹板和两侧的面板焊接形成,在腹板上焊接栓钉6以及连接板13;预制U形的横向钢筋4,其长度与面板之间的距离相等,将横向钢筋4的两端与第一腹板1和第二腹板2两端的面板焊接,并将横向钢筋4两端与第三面板12与连接板13焊接,纵向钢筋5与横向钢筋4焊接或绑扎连接;在面板两侧设置支护模板后,对腹板与支护模板之间灌注混凝土并养护,形成矩形组合柱。支护模板上与沟槽31相对位置预设金属条或木条,以形成该沟槽。传统的组合L形柱常用的做法是,在H型钢的腹板上焊接T形钢形成型钢骨架,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焊接位置距离H型钢的一侧面板较近,增加了焊接难度,焊接结果检测也不方便,二是T形钢的腹板与H型钢的腹板需垂直,定位较为困难,另外,对支护模板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支护模板设置困难。对两个矩形组合柱进行装配,避免了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L形柱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且无需再进行现浇混凝土处理。可在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0-
60%时,去除第一面板11和连接部13之间一侧的模板,对第二面板21与第一面板11和连接板13进行点焊后焊接,焊缝收缩的作用避免该区域混凝土在后续渐缩过程中产生裂缝。
[0022]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