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施工工具及设备 / 腹板 / 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

一种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

阅读:507发布:2024-01-0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钢 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包括连接于 混凝土 梁与组合梁之间的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组合梁包括多道钢梁和混凝土 桥面 板;钢梁为钢板梁且其包括上 翼缘板 、下翼缘板和 腹板 ;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包括前承 压板 、多个后承压板、多道上横向贯穿 钢筋 、多道下横向贯穿钢筋和多个位于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连接处的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均包括两个上 刚度 过渡加劲肋、两个下刚度过渡加劲肋、两个上纵向加劲肋和两个下纵向加劲肋;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插入至混凝土梁内的节段上设置有剪 力 钉。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施工成型钢‑混结合部的连接效果好且受力合理。,下面是一种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的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所述组合梁(2)包括多道沿纵桥向布设的钢梁(2-1)和平铺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的混凝土桥面板(2-2),多道所述钢梁(2-1)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所述混凝土桥面板(2-2)与混凝土梁(1)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多道所述钢梁(2-1)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钢梁(2-1)为钢板梁且其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所述钢板梁包括上翼缘板(2-11)、位于上翼缘板(2-11)正下方的下翼缘板(2-12)和连接于上翼缘板(2-11)与下翼缘板(2-12)之间的腹板(2-13),所述上翼缘板(2-11)和下翼缘板(2-12)均为水平钢板,所述腹板(2-13)为竖向钢板,所述上翼缘板(2-11)、下翼缘板(2-12)和腹板(2-13)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翼缘板(2-11)和下翼缘板(2-12)的前部节段均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上翼缘板(2-11)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的节段为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2-12)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的节段为下翼缘板插入段;
所述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包括布设在混凝土梁(1)的梁端外侧的前承压板(3)、多个均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后承压板(4)、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横向贯穿钢筋(8-1)、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下横向贯穿钢筋(8-2)和多个位于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连接处的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和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和下横向贯穿钢筋(8-2)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梁(1)的左右两侧且二者均为沿横桥向布设的钢筋;
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和后承压板(4)的数量均与钢梁(2-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后承压板(4)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多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所述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均为呈横桥向布设的竖向钢板,每道所述钢梁(2-1)中位于前承压板(3)与后承压板(4)之间的节段均为刚度过渡段;所述前承压板(3)夹装于混凝土梁(1)与多道所述钢梁(2-1)的腹板(2-13)之间,多道所述钢梁(2-1)的腹板(2-13)前端均紧固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
每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均包括两个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正下方的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下方的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上方的下纵向加劲肋(4-2),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位于前承压板(3)与后承压板(4)之间,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对称布设在上翼缘板(2-11)的左右两侧下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对称布设在下翼缘板(2-12)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下纵向加劲肋(4-2)的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
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的前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上;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插入段、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
2)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所述前承压板(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多列第一剪钉(6-1),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由左至右布设且每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均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剪力钉(6-1),多个所述第一剪力钉(6-1)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二剪力钉(6-2),每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剪力钉(6-2),多个所述第二剪力钉(6-2)均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上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三剪力钉(6-3),每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三剪力钉(6-3),多个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呈竖直向布设;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和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
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下纵向加劲肋(4-2)、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长条形钢板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
1)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穿过的上通孔(7-1),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穿过的下通孔(7-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的布设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的布设高度由前至后逐渐升高。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板(2-11)上方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开孔钢板连接件(9),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长条形钢板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翼缘板(2-11)上方设置有多道横向钢筋(10),多道所述横向钢筋(10)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上均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横向钢筋(10)穿过的孔洞(11);位于前承压板(3)前侧的横向钢筋(10)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横向钢筋(10)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2-2)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板(2-11)上方从左至右设置有三列第四剪力钉(6-4),每列所述第四剪力钉(6-4)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四剪力钉(6-4),多个所述第四剪力钉(6-4)均呈竖直向布设;三列所述第四剪力钉(6-4)包括一列位于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之间的第四剪力钉(6-4)和左右两列对称布设于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外侧的第四剪力钉(6-
4)。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位于前承压板(3)前侧的第四剪力钉(6-4)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第四剪力钉(6-4)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2-2)内;多个所述后承压板(4)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相邻两道所述钢梁(2-1)的上翼缘板(2-11)之间均通过一个水平连接钢板(14)进行紧固连接,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为长方形钢板,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与多道所述钢梁(2-1)的上翼缘板(2-1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均布设在前承压板(3)后侧,每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与水平连接钢板(14)和上翼缘板(2-11)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多道所述钢梁(2-1)的前部通过前承压板(3)和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上均布设有多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第五剪力钉(15)。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位于前承压板(3)前侧的横向钢筋(10)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梁(1)的左右两侧,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横向钢筋(10)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桥面板(2-2)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之间的间距均小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之间的间距,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均焊接固定在上翼缘板(2-11)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上,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上,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下纵向加劲肋(4-2)的后端均焊接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上翼缘板(2-11)上,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下翼缘板(2-12)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的前后端均分别焊接固定在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下纵向加劲肋(4-2)、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为直梯形钢板,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下纵向加劲肋(4-2)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缩小。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
2)呈上下对称布设,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呈上下对称布设;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分别布设在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的正上方,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的左右两侧,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的左右两侧。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梁(1)内设置有多排由上至下布设的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每排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均包括多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前承压板(3)后侧设置有多个分别对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后端进行锚固的预应力锚具(13)。

说明书全文

一种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桥梁主梁的材料一般有钢和混凝土两种,主梁按这两种材料的不同组合可分为钢梁、混凝土梁、组合梁和混合梁。组合梁在横截面内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是不同材料在截面内的组合。混合梁是指主梁沿梁的长度方向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主梁的梁体为钢梁,边跨的梁体为混凝土梁。混合梁斜拉桥及其它类型的混合梁桥中,钢-混结合段通过在主梁结合段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之间设置剪连接件和贯通的预应力束,完成钢梁到混凝土梁刚度的平顺过渡及荷载的均匀传递。针对混合梁桥独特的结构,选择结合段的构造时,特别要注意钢梁与混凝土梁之间刚度过渡的平顺和应力传递的顺畅,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和折,确保梁经久耐用和车辆行驶平稳舒适;同时,也要考虑到钢梁与混凝土梁结合段施工的方便性。
[0003] 实际施工时,钢-混结合段的构造较为复杂,尽管为保证主梁刚度的过渡平顺做了一定的刚度过渡构造设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和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国内目前所施工的钢-混结合段中,多采用钢箱梁外包混凝土箱的组合梁形式,形成有格室或者无格室的开孔钢板连接件和/或栓钉连接件组合的形式。此外,钢-混结合段作为一种组合结构,钢和混凝土材料之间协同受力及内力的平顺过渡至关重要,过渡不平顺对于桥面铺装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目前,由于实际桥梁形式不同,跨度不同,钢-混结合段的构造也不尽相同。栓钉与开孔钢板连接件组合时,其受力分配和钢-混结合段内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都对结合段受力有很大影响。因此,考虑到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要求,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的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施工成型钢-混结合部的连接效果好且受力合理。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施工成型钢-混结合部的连接效果好且受力合理。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的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所述组合梁包括多道沿纵桥向布设的钢梁和平铺在多道所述钢梁上的混凝土桥面板,多道所述钢梁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所述混凝土桥面板与混凝土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多道所述钢梁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钢梁为钢板梁且其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所述钢板梁包括上翼缘板、位于上翼缘板正下方的下翼缘板和连接于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均为水平钢板,所述腹板为竖向钢板,所述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的前部节段均插入至混凝土梁内,上翼缘板插入至混凝土梁内的节段为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插入至混凝土梁内的节段为下翼缘板插入段;
[0006] 所述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包括布设在混凝土梁的梁端外侧的前承压板、多个均位于前承压板后侧的后承压板、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横向贯穿钢筋、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下横向贯穿钢筋和多个位于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连接处的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和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均浇筑于混凝土梁内,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和下横向贯穿钢筋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梁的左右两侧且二者均为沿横桥向布设的钢筋;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和后承压板的数量均与钢梁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后承压板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上,多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上;所述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均为呈横桥向布设的竖向钢板,每道所述钢梁中位于前承压板与后承压板之间的节段均为刚度过渡段;所述前承压板夹装于混凝土梁与多道所述钢梁的腹板之间,多道所述钢梁的腹板前端均紧固固定在前承压板上;
[0007] 所述上纵向加劲肋、下纵向加劲肋、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长条形钢板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纵向加劲肋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穿过的上通孔,所述下纵向加劲肋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穿过的下通孔;
[0008] 每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均包括两个上刚度过渡加劲肋、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正下方的下刚度过渡加劲肋、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下方的上纵向加劲肋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上方的下纵向加劲肋,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均位于前承压板与后承压板之间,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对称布设在上翼缘板的左右两侧下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对称布设在下翼缘板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上纵向加劲肋和下纵向加劲肋的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的前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上;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插入段、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和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均浇筑于混凝土梁内;所述前承压板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多列第一剪力钉,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由左至右布设且每列所述第一剪力钉均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剪力钉,多个所述第一剪力钉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二剪力钉,每列所述第二剪力钉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剪力钉,多个所述第二剪力钉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上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三剪力钉,每列所述第三剪力钉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三剪力钉,多个所述第三剪力钉均呈竖直向布设;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和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均浇筑于混凝土梁内。
[0009]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的布设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的布设高度由前至后逐渐升高。
[0010]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上翼缘板上方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开孔钢板连接件,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长条形钢板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翼缘板上方设置有多道横向钢筋,多道所述横向钢筋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上均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横向钢筋穿过的孔洞;位于前承压板前侧的横向钢筋均浇筑于混凝土梁内,位于前承压板后侧的横向钢筋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内。
[0011]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上翼缘板上方从左至右设置有三列第四剪力钉,每列所述第四剪力钉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四剪力钉,多个所述第四剪力钉均呈竖直向布设;三列所述第四剪力钉包括一列位于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之间的第四剪力钉和左右两列对称布设于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外侧的第四剪力钉。
[0012]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位于前承压板前侧的第四剪力钉均浇筑于混凝土梁内,位于前承压板后侧的第四剪力钉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内;多个所述后承压板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相邻两道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板之间均通过一个水平连接钢板进行紧固连接,所述水平连接钢板为长方形钢板,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与多道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板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均布设在前承压板后侧,每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与水平连接钢板和上翼缘板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多道所述钢梁的前部通过前承压板和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上均布设有多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第五剪力钉。
[0013]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位于前承压板前侧的横向钢筋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梁的左右两侧,位于前承压板后侧的横向钢筋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桥面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之间的间距均小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之间的间距,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均焊接固定在上翼缘板上。
[0014]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上纵向加劲肋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上,所述下纵向加劲肋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上,所述上纵向加劲肋和下纵向加劲肋的后端均焊接固定在前承压板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上翼缘板上,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下翼缘板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的前后端均分别焊接固定在前承压板和后承压板上。
[0015]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上纵向加劲肋、下纵向加劲肋、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均为直角梯形钢板,所述上纵向加劲肋和下纵向加劲肋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缩小。
[0016]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和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呈上下对称布设,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呈上下对称布设;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分别布设在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的正上方,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的左右两侧,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的左右两侧。
[0017] 上述一种钢梁插入式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梁内设置有多排由上至下布设的纵向预应力钢筋束,每排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均包括多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预应力钢筋束,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前承压板后侧设置有多个分别对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后端进行锚固的预应力锚具。
[001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9] 1、构造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0020] 2、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预先在工厂完成钢梁的加工以及钢梁上的前承压板、后承压板与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的焊接固定后,在施工现场仅需将各钢梁的上翼缘板插入段和下翼缘板插入段均插入至混凝土梁的成型模板内,并对横向贯穿钢筋、下横向贯穿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预应力钢筋束分别进行穿设,再对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桥面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所浇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横向贯穿钢筋、下横向贯穿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预应力钢筋束分别进行张拉即可。
[0021] 3、在前承压板与后承压板设置有变高度加劲肋(即上刚度过渡加劲肋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实现钢和混凝土材料之间的协同受力及内力的平顺过渡,因而能有效解决钢-混结合段的桥面铺装问题。同时,组合梁上的混凝土桥面板与混凝土梁的顶板形成整体式水平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桥面铺装,过渡合理,受力明确。
[0022] 4、所采用的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方便、使用效果好,主要包括两个上刚度过渡加劲肋、两个下刚度过渡加劲肋、两个上纵向加劲肋、两个下纵向加劲肋、布设在前承压板前侧壁上的多列第一剪力钉、两列对称布设在上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下方的第二剪力钉和两列对称布设在下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下方的第三剪力钉,因为能有效确保组合梁中各钢梁与混凝土梁之间的稳定、可靠连接,防止应力突变,连接强度高且连接质量好。
[0023] 5、各钢梁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的前部节段均插入至混凝土梁内,并且在各钢梁的上翼缘板上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开孔钢板连接件和三列第四剪力钉,使得各钢梁与位于其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与混凝土梁顶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连接强度,并且由于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桥面板浇筑为一体,因而能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梁与钢梁在纵桥向上的连接强度与连接质量,并且能进一步保证混凝土梁与组合梁之间的平稳过渡。
[0024] 6、受力合理,通过布设前承压板、后承压板与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实现组合梁与混凝土梁之间的简便、可靠连接;前承压板、后承压板与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共同受力,受力明确且受力性能优良,实现混凝土梁与钢梁之间的内力平稳、可靠传递,避免应力突变。
[0025] 7、使用效果好且连接质量易于保证,优化了钢-混结合段的构造,并降低施工难度,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混合梁桥中,如连续梁桥、斜拉桥、悬索桥等。
[0026]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施工成型钢-混结合部的连接效果好且受力合理。
[0027]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的纵桥向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31]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0032] 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混凝土梁;             2—组合梁;        2-1—钢梁;
[0035] 2-11—上翼缘板;          2-12—下翼缘板;   2-13—腹板;
[0036] 2-2—混凝土桥面板;       3—前承压板;      4—后承压板;
[0037] 4-1—上纵向加劲肋;       4-2—下纵向加劲肋;
[0038] 5-1—上刚度过渡加劲肋;   5-2—下刚度过渡加劲肋;
[0039] 6-1—第一剪力钉;         6-2—第二剪力钉;  6-3—第三剪力钉;
[0040] 6-4—第四剪力钉;         7-1—上通孔;      7-2—下通孔;
[0041] 8-1—上横向贯穿钢筋;     8-2—下横向贯穿钢筋;
[0042] 9—开孔钢板连接件;       10—横向钢筋;     11—孔洞;
[0043] 12—纵向预应力钢筋束;    13—预应力锚具;
[0044] 14—水平连接钢板;        15—第五剪力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连接于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的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所述组合梁2包括多道沿纵桥向布设的钢梁2-1和平铺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的混凝土桥面板2-2,多道所述钢梁2-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所述混凝土桥面板2-2与混凝土梁1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多道所述钢梁2-1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钢梁2-1为钢板梁且其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所述钢板梁包括上翼缘板2-11、位于上翼缘板2-11正下方的下翼缘板2-12和连接于上翼缘板2-11与下翼缘板2-12之间的腹板2-13,所述上翼缘板2-11和下翼缘板2-12均为水平钢板,所述腹板2-13为竖向钢板,所述上翼缘板2-11、下翼缘板2-12和腹板2-13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翼缘板2-11和下翼缘板2-12的前部节段均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上翼缘板2-11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的节段为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2-12插入至混凝土梁1内的节段为下翼缘板插入段。
[0046] 所述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包括布设在混凝土梁1的梁端外侧的前承压板3、多个均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后承压板4、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横向贯穿钢筋8-1、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下横向贯穿钢筋8-2和多个位于混凝土梁1与组合梁2之间连接处的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和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
8-2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和下横向贯穿钢筋8-2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梁1的左右两侧且二者均为沿横桥向布设的钢筋。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和后承压板4的数量均与钢梁2-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后承压板4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多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分别布设在多道所述钢梁2-1上。所述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均为呈横桥向布设的竖向钢板,每道所述钢梁2-1中位于前承压板3与后承压板4之间的节段均为刚度过渡段。所述前承压板3夹装于混凝土梁1与多道所述钢梁2-1的腹板2-13之间,多道所述钢梁2-1的腹板2-13前端均紧固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
[0047] 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下纵向加劲肋4-2、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长条形钢板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穿过的上通孔7-1,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上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穿过的下通孔7-2。
[0048] 每个所述组合式抗剪连接结构均包括两个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正下方的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下方的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左右两侧上方的下纵向加劲肋4-2,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的正后方,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位于前承压板3与后承压板4之间,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对称布设在上翼缘板2-11的左右两侧下方,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对称布设在下翼缘板2-12的左右两侧上方。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下纵向加劲肋4-2的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的前后端均固定在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上;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下翼缘板插入段、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所述前承压板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多列第一剪力钉6-1,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由左至右布设且每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均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第一剪力钉6-1,多个所述第一剪力钉6-1均呈水平布设。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二剪力钉6-2,每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剪力钉6-2,多个所述第二剪力钉6-2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的左右两侧上方对称设置有两列第三剪力钉6-3,每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三剪力钉6-3,多个所述第三剪力钉6-3均呈竖直向布设;多列所述第一剪力钉6-1、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和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
6-3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
[0049]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后承压板4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00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梁1为混凝土箱梁。
[0051]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承压板3为矩形钢板且其长度和高度分别的混凝土梁1的横桥向宽度且高度相同,多道所述钢梁2-1的腹板2-13前端均焊接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所述后承压板4为矩形钢板,每个所述后承压板4均以腹板2-13为界分为左右两部分且其焊接固定在上翼缘板2-11与下翼缘板2-12之间。
[005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翼缘板2-11上方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开孔钢板连接件9,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为呈竖直向布设的长条形钢板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上翼缘板2-11上方设置有多道横向钢筋10,多道所述横向钢筋10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上均由前至后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横向钢筋10穿过的孔洞11。位于前承压板3前侧的横向钢筋10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横向钢筋10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2-2内。
[0053] 同时,所述上翼缘板2-11上方从左至右设置有三列第四剪力钉6-4,每列所述第四剪力钉6-4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四剪力钉6-4,多个所述第四剪力钉6-4均呈竖直向布设;三列所述第四剪力钉6-4包括一列位于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之间的第四剪力钉6-4和左右两列对称布设于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外侧的第四剪力钉6-4。
[0054] 本实施例中,对称布设于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外侧的两列所述第四剪力钉6-4分别位于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的正上方,位于前承压板3前侧的第四剪力钉6-4均浇筑于混凝土梁1内,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第四剪力钉6-4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2-2内。并且,两列所述第四剪力钉6-4均焊接固定在上翼缘板2-11上。
[005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剪力钉6-4的高度低于开孔钢板连接件9的高度,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的高度低于混凝土梁1的上表面高度。
[0056] 本实施例中,位于前承压板3前侧的横向钢筋10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梁1的左右两侧,位于前承压板3后侧的横向钢筋10的左右两端均锚固在混凝土桥面板2-2的左右两侧。
[0057] 并且,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之间的间距均小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之间的间距,两个所述开孔钢板连接件9均焊接固定在上翼缘板2-11上。
[0058]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上横向贯穿钢筋8-1的布设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多道所述下横向贯穿钢筋8-2的布设高度由前至后逐渐升高。
[0059] 实际施工时,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上翼缘板插入段上,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以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下翼缘板插入段上,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下纵向加劲肋4-2的后端均焊接固定在前承压板3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上翼缘板2-11上,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以焊接方式固定在下翼缘板2-12上,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的前后端均分别焊接固定在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上。
[006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下纵向加劲肋4-2、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为直角梯形钢板,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下纵向加劲肋4-2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大,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缩小。
[0061] 因而,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均为变高度加劲肋,通过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实现混凝土梁1与钢梁2-1之间的刚性过渡。
[0062]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梁-组合梁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和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呈上下对称布设,两个所述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两个所述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呈上下对称布设。
[0063] 本实施例中,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分别布设在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的正上方,两列所述第二剪力钉6-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上纵向加劲肋4-1的左右两侧,两列所述第三剪力钉6-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下纵向加劲肋4-2的左右两侧。
[0064] 实际施工时,所述混凝土梁1内设置有多排由上至下布设的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每排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均包括多道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前承压板3后侧设置有多个分别对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后端进行锚固的预应力锚具13。
[0065] 本实施例中,多排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中所包括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的数量均相同,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的排数为两排,两排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分别为上排纵向预应力钢筋束和位于所述上排纵向预应力钢筋束下方的下排纵向预应力钢筋束,所述上排纵向预应力钢筋束中的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分别位于所述下排纵向预应力钢筋束中的多道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的正上方。
[0066]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梁1内留有供横向贯穿钢筋8-1、下横向贯穿钢筋8-2、横向钢筋10和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穿过的预应力孔道,并且所述混凝土桥面板2-2内留有供横向钢筋10穿过的预应力孔道。所述横向贯穿钢筋8-1、下横向贯穿钢筋8-2、横向钢筋10和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均为带肋钢筋。
[0067]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道所述钢梁2-1的上翼缘板2-11之间均通过一个水平连接钢板14进行紧固连接,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为长方形钢板,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与多道所述钢梁2-1的上翼缘板2-1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均布设在前承压板3后侧,每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与水平连接钢板14和上翼缘板2-11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多道所述钢梁2-1的前部通过前承压板3和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水平连接钢板14上均布设有多个呈竖直向布设的第五剪力钉15。
[0068] 实际施工过程中,先在工厂对多道所述钢梁2-1进行加工,并在各钢梁2-1前部焊接固定后承压板4,将多道所述钢梁2-1均与前承压板3焊接固定为一体,同时在相邻两道所述钢梁2-1的上翼缘板2-11之间固定水平连接钢板14,在各钢梁2-1的上翼缘板2-11上焊接固定开孔钢板连接件9和第四剪力钉6-4;之后,在前承压板3和后承压板4之间焊接固定上刚度过渡加劲肋5-1和下刚度过渡加劲肋5-2,并在前承压板3前侧的上翼缘板2-11上焊接固定上纵向加劲肋4-1和第二剪力钉6-2,同时在前承压板3前侧的下翼缘板2-12上焊接固定下纵向加劲肋4-2和第二剪力钉6-2,同时在前承压板3的前侧壁上焊接第一剪力钉6-1;对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桥面板2-2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对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桥面板2-2的成型模板进行支设,并将预先在工厂加工成型的各道钢梁2-1的上翼缘板插入段和下翼缘板插入段均插入至混凝土梁1的成型模板内,且对横向贯穿钢筋8-1、下横向贯穿钢筋8-
2、横向钢筋10和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分别进行穿设,再对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桥面板2-2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所浇筑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横向贯穿钢筋8-1、下横向贯穿钢筋8-
2、横向钢筋10和纵向预应力钢筋束12分别进行张拉。施工完成后,所述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桥面板2-2浇筑为一体。
[006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