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建筑材料 / 现浇混凝土 / 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阅读:532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叠合板,包括若干个预制单元,在相邻两个预制单元之间设置的接缝单元,以及设置在预制单元顶部,和连接预制单元和接缝单元的现浇单元;预制单元包括预制单元 钢 筋,以及浇筑在预制单元 钢筋 上的预浇 混凝土 ;预制单元钢筋包括第一钢筋笼,分别设置在第一钢筋笼端部的若干个U型连接筋,以及设置在第一钢筋笼上的若干个辅助钢筋组件;若干个U型连接筋的封闭端均露于预浇混凝土外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叠合板结构合理、防止接缝处开裂、预浇单元和现浇单元结合强度高、适用性强,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施工方法简单可靠、施工 质量 高。,下面是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预制单元,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单元之间设置的接缝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单元顶部,和连接所述预制单元和所述接缝单元的现浇单元;
所述预制单元包括预制单元筋,以及浇筑在所述预制单元钢筋上的预浇混凝土(7);
所述预制单元钢筋包括第一钢筋笼(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筋笼(1)端部的若干个U型连接筋(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筋笼(1)上的若干个辅助钢筋组件;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2)的封闭端均露于所述预浇混凝土(7)外侧;
所述第一钢筋笼(1)由两层相互平行的预制钢筋网组成,所述预制钢筋网包括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纵向钢筋组成的纵向钢筋组,以及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向钢筋组成的横向钢筋组,所述纵向钢筋组和所述横向钢筋组相互垂直;所述U型连接筋(2)的两个侧筋分别设置在两层所述预制钢筋网相对应的纵向钢筋的端部,以及所述U型连接筋(2)的两个侧筋分别设置在两层所述预制钢筋网相对应的横向钢筋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连接筋(2)开口端的端部各设置一个与相对应的所述预制钢筋网扣合的扣合部,其中,设置在所述纵向钢筋端部之间的U型连接筋(2)的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横向钢筋组上,设置在所述横向钢筋端部之间的U型连接筋(2)的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纵向钢筋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单元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2),在所述U型连接筋(2)顶面上和底面上,靠近其所在的所述预浇混凝土(7)各设置相互平行的接缝钢筋(6),以及设置在相互交错的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2)内,与所述接缝钢筋(6)相互平行的四个定位筋(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露于所述预浇混凝土外侧,所述接缝钢筋(6)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预制钢筋网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单元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接缝钢筋(6)上的若干个U型预留筋(10),所述U型预留筋(10)的侧筋与所述预制钢筋网垂直,所述U型预留筋(10)的封闭筋箍设在远离预设剪墙所在面的两个所述接缝钢筋(6)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钢筋组件包括设置在顶层的所述预制钢筋网底面上,与所述纵向钢筋相互平行的两个辅助筋(5),沿所述辅助筋(5)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在两个所述辅助筋(5)之间的桁架连接筋(3),以及平行于所述辅助筋(5),连接在若干个所述桁架连接筋(3)顶部之间的桁架上弦筋(4)。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辅助筋(5)上的第二钢筋笼(9),以及浇筑在所述第二钢筋笼(9)和所述接缝单元上的现浇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笼(9)与所述U型预留筋(10)相连接。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所述第一钢筋笼(1),在其顶层所述预制钢筋网底面铺设若干对所述辅助筋(5),在每一对所述辅助筋(5)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桁架连接筋(3),在同一对所述辅助筋(5)上的若干个所述桁架连接筋(3)上设置所述桁架上弦筋(4),在所述第一钢筋笼(1)端部相对应的纵向钢筋之间、横向钢筋之间分别设置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2);
步骤二:浇筑所述预浇混凝土(7),制备所述预制单元,并在所述预制单元顶面设置粗糙面;
步骤三:在接缝两侧的所述预制单元的所述U型连接筋(2)的顶面上和底面上各设置一个所述接缝钢筋(6);
步骤四:两个所述预制单元设置所述接缝钢筋(6)的一侧相互靠近,其两者的所述U型连接筋(2)相互交错设置,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将四个所述定位筋(8)设置在相互交错的所述U型连接筋(2)内;
步骤五:按需要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若干次;
步骤六:在预设剪力墙的所述接缝单元设置所述U型预留筋(10);
步骤七:在若干个所述预制单元顶部设置所述第二钢筋笼(9),所述第二钢筋笼(9)分别与每一个所述桁架连接筋(3)相接,在预设剪力墙的位置,所述第二钢筋笼(9)分别与所述U型预留筋(10)的侧筋相接;
步骤八: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化的建筑结构楼板的类型主要有现浇混凝土板、混凝土预制板、压型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叠合板等。其中: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0003] 现有的叠合楼板之间的连接,需要在板上铺设拼缝防裂钢筋(折线钢筋或焊接预制钢筋网)及放置横向钢筋等叠合板板缝处理方法,但仍无法有效地防止板缝处的开裂,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方无法安全应用,且叠合楼板与剪墙之间,无法保证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和良好的受力性能。
[0004]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防止接缝处开裂、预浇单元和现浇单元结合强度高、适用性强的叠合板,同时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施工质量高的叠合板施工方法。
[0006]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合板,其中,包括若干个预制单元,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单元之间设置的接缝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单元顶部,和连接所述预制单元和所述接缝单元的现浇单元;所述预制单元包括预制单元钢筋,以及浇筑在所述预制单元钢筋上的预浇混凝土;
所述预制单元钢筋包括第一钢筋笼,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筋笼端部的若干个U型连接筋,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筋笼上的若干个辅助钢筋组件;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的封闭端均露于所述预浇混凝土外侧;
所述第一钢筋笼由两层相互平行的预制钢筋网组成,所述预制钢筋网包括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纵向钢筋组成的纵向钢筋组,以及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向钢筋组成的横向钢筋组,所述纵向钢筋组和所述横向钢筋组相互垂直;所述U型连接筋的两个侧筋分别设置在两层所述预制钢筋网相对应的纵向钢筋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同一端的每一个所述U型连接筋位于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纵向钢筋的同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另一端的每一个所述U型连接筋位于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纵向钢筋的另一侧,以及所述U型连接筋的两个侧筋分别设置在两层所述预制钢筋网相对应的横向钢筋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同一端的每一个所述U型连接筋位于与其相连接的所述横向钢筋的同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笼另一端的每一个所述U型连接筋位于与其相连接的所述横向钢筋的另一侧;所述U型连接筋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和与其连接的两个钢筋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0007]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U型连接筋开口端的端部各设置一个与相对应的所述预制钢筋网扣合的扣合部,其中,设置在所述纵向钢筋端部之间的U型连接筋的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横向钢筋组上,设置在所述横向钢筋端部之间的U型连接筋的所述扣合部扣合在所述纵向钢筋组上;位于所述预制单元部的所述U型连接筋相交的部位相互固定和/或扣合。
[0008]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接缝单元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在所述U型连接筋顶面上和底面上,靠近其所在的所述预浇混凝土各设置相互平行的接缝钢筋,以及设置在相互交错的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内,与所述接缝钢筋相互平行的四个定位筋。
[0009] 在所述U型连接筋封闭筋的端部各设置一个所述定位筋;每一个所述定位筋和与其邻近的所述接缝钢筋之间相互绑扎。
[0010]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一钢筋笼的端部露于所述预浇混凝土外侧,即所述每一个所述纵向钢筋的两端,以及每一个所述横向钢筋的两端均露于所述预浇混凝土外侧,所述接缝钢筋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预制钢筋网的端部。
[0011]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接缝单元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接缝钢筋上的若干个U型预留筋,所述U型预留筋的侧筋与所述预制钢筋网垂直,所述U型预留筋的封闭筋箍设在远离预设剪力墙所在面的两个所述接缝钢筋外。
[0012]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辅助钢筋组件包括设置在顶层的所述预制钢筋网底面上,与所述纵向钢筋相互平行的两个辅助筋,沿所述辅助筋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在两个所述辅助筋之间的桁架连接筋,以及平行于所述辅助筋,连接在若干个所述桁架连接筋顶部之间的桁架上弦筋;所述辅助筋,以及所述桁架连接筋与所述辅助筋相互连接的端部浇筑于所述预浇混凝土内。
[0013]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现浇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辅助筋上的第二钢筋笼,以及浇筑在所述第二钢筋笼和所述接缝单元上的现浇混凝土
[0014]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二钢筋笼与所述U型预留筋相连接。
[0015] 一种上述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所述第一钢筋笼,在其顶层所述预制钢筋网底面铺设若干对所述辅助筋,在每一对所述辅助筋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桁架连接筋,在同一对所述辅助筋上的若干个所述桁架连接筋上设置所述桁架上弦筋,在所述第一钢筋笼端部相对应的纵向钢筋之间、横向钢筋之间分别设置若干个所述U型连接筋;所述U型连接筋的侧筋与相对应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绑扎固定,所述U型连接筋的扣合部与相对应的所述预制钢筋网进行扣合,位于所述预制单元角部的所述U型连接筋相交叉的部位相互绑扎;
步骤二:浇筑所述预浇混凝土,制备所述预制单元,并在所述预制单元顶面设置粗糙面;
步骤三:在接缝两侧的所述预制单元的所述U型连接筋的顶面上和底面上各设置一个所述接缝钢筋,所述接缝钢筋靠近其所在的所述预浇混凝土;
步骤四:两个所述预制单元设置所述接缝钢筋的一侧相互靠近,其两者的所述U型连接筋相互交错设置,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将四个所述定位筋设置在相互交错的所述U型连接筋内,在所述U型连接筋封闭筋的端部,以及与所述U型连接筋封闭筋的端部相对应的,与其相互交错的所述U型连接筋的侧筋处,分别与所述定位筋进行绑扎固定,同时将所述定位筋和与其相邻的所述接缝钢筋进行绑扎;
步骤五:按需要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若干次;
步骤六:在预设剪力墙的所述接缝单元设置所述U型预留筋,当在所述叠合板的顶部预设剪力墙时,将所述U型预留筋的封闭筋箍设在底部的两个所述接缝钢筋上,当在所述叠合板的底部预设剪力墙时,将所述U型预留筋的封闭筋箍设在顶部的两个所述接缝钢筋上;
步骤七:在若干个所述预制单元顶部设置所述第二钢筋笼,所述第二钢筋笼分别与每一个所述桁架连接筋相接,在预设剪力墙的位置,所述第二钢筋笼分别与所述U型预留筋的侧筋相接;
步骤八: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设置U型连接筋相互交错,及其与定位筋、接缝钢筋的相互结合,一方面将预浇单元和接缝单元连为一体,提高接缝单元现浇混凝土和预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强度,可以有效防止接缝处开裂,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相邻两个预制单元之间的接缝宽度,提高其适用性;设置U型预留筋,可以提高预设剪力墙与叠合板的结合效果;将U型预留筋箍设于远离预设剪力墙的接缝钢筋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预设剪力墙与叠合板的结合强度。本发明提供的叠合板结构合理,施工方法简单可靠,可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时加快施工效率。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预制单元钢筋连接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钢筋笼;2、U型连接筋;3、桁架连接筋;4、桁架上弦筋;5、辅助筋;6、接缝钢筋;7、预浇混凝土;8、定位筋;9、第二钢筋笼;10、U型预留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3]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其中,包括若干个预制单元,在相邻两个预制单元之间设置的接缝单元,以及设置在预制单元顶部,和连接预制单元和接缝单元的现浇单元;
预制单元包括预制单元钢筋,以及浇筑在预制单元钢筋上的预浇混凝土7;
预制单元钢筋包括第一钢筋笼1,分别设置在第一钢筋笼1端部的若干个U型连接筋2,以及设置在第一钢筋笼1上的若干个辅助钢筋组件;若干个U型连接筋2的封闭端均露于预浇混凝土7外侧;
第一钢筋笼1由两层相互平行的预制钢筋网组成,预制钢筋网包括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纵向钢筋组成的纵向钢筋组,以及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向钢筋组成的横向钢筋组,纵向钢筋组和横向钢筋组相互垂直;U型连接筋2的两个侧筋分别设置在两层预制钢筋网相对应的纵向钢筋的端部,位于第一钢筋笼1同一端的每一个U型连接筋2位于与其相连接的纵向钢筋的同一侧,位于第一钢筋笼1另一端的每一个U型连接筋2位于与其相连接的纵向钢筋的另一侧,以及U型连接筋2的两个侧筋分别设置在两层预制钢筋网相对应的横向钢筋的端部,位于第一钢筋笼1同一端的每一个U型连接筋2位于与其相连接的横向钢筋的同一侧,位于第一钢筋笼1另一端的每一个U型连接筋2位于与其相连接的横向钢筋的另一侧;U型连接筋2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和与其连接的两个钢筋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0024]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U型连接筋2开口端的端部各设置一个与相对应的预制钢筋网扣合的扣合部,其中,设置在纵向钢筋端部之间的U型连接筋2的扣合部扣合在横向钢筋组上,设置在横向钢筋端部之间的U型连接筋2的扣合部扣合在纵向钢筋组上;位于预制单元角部的U型连接筋2相交的部位相互固定和/或扣合。
[0025]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接缝单元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若干个U型连接筋2,在U型连接筋2顶面上和底面上,靠近其所在的预浇混凝土7各设置相互平行的接缝钢筋6,以及设置在相互交错的若干个U型连接筋2内,与接缝钢筋6相互平行的四个定位筋8。
[0026] 在U型连接筋2封闭筋的端部各设置一个定位筋8;每一个定位筋8和与其邻近的接缝钢筋6之间相互绑扎。
[0027]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一钢筋笼1的端部露于预浇混凝土外侧,即每一个纵向钢筋的两端,以及每一个横向钢筋的两端均露于预浇混凝土7外侧,接缝钢筋6设置在相对应的预制钢筋网的端部。
[0028]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辅助钢筋组件包括设置在顶层的预制钢筋网底面上,与纵向钢筋相互平行的两个辅助筋5,沿辅助筋5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在两个辅助筋5之间的桁架连接筋3,以及平行于辅助筋5,连接在若干个桁架连接筋3顶部之间的桁架上弦筋4;辅助筋5,以及桁架连接筋3与辅助筋5相互连接的端部浇筑于预浇混凝土7内。
[0029]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现浇单元包括设置在辅助筋5上的第二钢筋笼9,以及浇筑在第二钢筋笼9和接缝单元上的现浇混凝土。
[0030]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第二钢筋笼9与U型预留筋10相连接。
[0031] 一种上述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第一钢筋笼1,在其顶层预制钢筋网底面铺设若干对辅助筋5,在每一对辅助筋5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桁架连接筋3,在同一对辅助筋5上的若干个桁架连接筋3上设置桁架上弦筋4,在第一钢筋笼1端部相对应的纵向钢筋之间、横向钢筋之间分别设置若干个U型连接筋2;U型连接筋2的侧筋与相对应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绑扎固定,U型连接筋2的扣合部与相对应的预制钢筋网进行扣合,位于预制单元角部的U型连接筋2相交叉的部位相互绑扎;
步骤二:浇筑预浇混凝土7,制备预制单元,并在预制单元顶面设置粗糙面;
步骤三:在接缝两侧的预制单元的U型连接筋2的顶面上和底面上各设置一个接缝钢筋
6,接缝钢筋6靠近其所在的预浇混凝土7;
步骤四:两个预制单元设置接缝钢筋6的一侧相互靠近,其两者的U型连接筋2相互交错设置,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将四个定位筋8设置在相互交错的U型连接筋2内,在U型连接筋2封闭筋的端部,以及与U型连接筋2封闭筋的端部相对应的,与其相互交错的U型连接筋2的侧筋处,分别与定位筋8进行绑扎固定,同时将定位筋8和与其相邻的接缝钢筋6进行绑扎;
步骤五:按需要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若干次;
步骤六:在若干个预制单元顶部设置第二钢筋笼9,第二钢筋笼9分别与每一个桁架连接筋3相接;
步骤七:浇筑现浇混凝土。
[0032] 实施例2参见图4,一种叠合板,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接缝单元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接缝钢筋6上的若干个U型预留筋10,U型预留筋10的侧筋与预制钢筋网垂直,U型预留筋10的封闭筋箍设在远离预设剪力墙所在面的两个接缝钢筋6外;
一种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在实施例1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
1所不同的是:在步骤五和步骤六之间增加步骤:在预设剪力墙的接缝单元设置U型预留筋
10,当在叠合板的顶部预设剪力墙时,将U型预留筋10的封闭筋箍设在底部的两个接缝钢筋
6上,当在叠合板的底部预设剪力墙时,将U型预留筋10的封闭筋箍设在顶部的两个接缝钢筋6上;步骤六中,在预设剪力墙的位置,第二钢筋笼9分别与U型预留筋10的侧筋相接。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