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建筑材料 / 木丝 / 一种雪花菌的栽培方法

一种花菌的栽培方法

阅读:1发布:2024-01-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花菌的栽培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食用、药用 真菌 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雪 花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2)、将所述二级原种接种在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经过菌丝体培养期与子实体培养期的培养,得到雪花菌。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雪花菌的 生物 学效率,使其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每万个菌袋可收益2~4万元。这为雪花菌的市场推广奠定了 基础 。,下面是一种花菌的栽培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花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2)、将所述二级原种接种在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经过菌丝体培养期与子实体培养期的培养,得到雪花菌;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培养基由以下原料制成:木屑5~8份、玉米芯0~3份、麦麸1~3份、黄豆粉0.2~0.4份、糖0.05~0.15份、石膏0.05~0.15份,以及;其中,水占第一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
所述第二培养基由以下原料制成:玉米芯和/或木屑7~9份、米糠和/或麦麸1~3份、石膏0.05~0.15份,以及水;其中,水占第二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
在步骤2)中,所述菌丝体培养期的培养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玉米芯和/或木屑、米糠和/或麦麸和石膏混合搅拌后加入所述水至水重量为60~65%,形成第二培养基;将第二培养基装入直径15.5~16.5cm,长30~40cm的圆柱体塑料袋后灭菌,得到菌袋;将二级原种接种于菌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
所述二级原种接种于菌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的步骤中,培养温度为22~25℃;所述二级原种接种于菌袋中培养至菌丝长满的步骤中,培养时间为35~40天;
所述子实体培养期的培养步骤具体为:在菌丝长满菌袋后,遮荫度60~70%,在菌袋上割口,割口后把菌袋分散摆放,经过催芽长出原基,原基经过进一步培养长成成熟子实体;
所述割口为每袋2~4个“V”形开口,且每个“V”形开口的每条边长为2~4cm;所述子实体培养期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5~20℃;湿度65~75%;所述子实体培养期的培养时间为
50~70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雪花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后,还包括:将菌袋休眠1~3个月后,进行培养至长出第二茬雪花菌,并再次采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雪花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屑为单一一种阔叶树的锯木屑,或多种阔叶树的混合锯木屑。

说明书全文

一种花菌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药用真菌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雪花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雪花菌又名玉髯、雪玉松茸等,分布于吉林、四川、南、西藏、黑龙江、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其子实体往往很大,呈肉质,常由基部发出数条主枝,再由每条主枝上多次分枝。雪花菌可食用,其味鲜美,其菌丝体基酸含量丰富;同时具有助消化、治胃溃疡以及有滋补强身、治神经衰弱、身体虚弱等作用。近年来又发现其有多种抗肿瘤功效,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剂,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0003] 雪花菌夏秋季生于白桦栎、冷杉、云杉、柞木等枯木、倒木上。野生的雪花菌现在非常少见,且产量低下,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其人工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生物学效率较低。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因而,进一步研发新型的雪花菌高效栽培技术,对雪花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雪花菌的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栽培技术不成熟,生物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1)、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0008] 2)、将所述二级原种接种在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经过菌丝体培养期与子实体培养期的培养,得到雪花菌;
[0009]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培养基主要包括以下原料:木屑5~8份、玉米芯0~3份、麦麸1~3份、黄豆粉0.2~0.4份、糖0.05~0.15份、石膏0.05~0.15份;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0%~65%的
[0010] 所述第二培养基主要包括以下原料:玉米芯和/或木屑7~9份、米糠和/或麦麸1~3份、石膏0.05~0.15份;其中,所述第二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0%~65%的水。
[0011] 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是由发明人在深山倒木上采集的野生药用真菌,经过组织分离,脱毒、提纯、驯化而得到的。
[001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雪花菌的栽培方法,是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通过第一培养基发菌之后得到二级原种;将二级原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进行第二次发菌之后,即可得到人工栽培的雪花菌。通过大量人工栽培之后,可以得到大量的雪花菌,以满足食品和药材市场对雪花菌的巨大需求。
[0013] 优选的,本申请将培养基装入菌袋,可方便操作,同时也利于菌丝生长过程中湿度的保持。在菌袋原有湿度下,保持培养温度为22~25℃,在该培养环境下,菌丝长势良好,35~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0014] 在上述菌丝长满菌袋之后,需要进行割口,割口的数量优选为每袋2~4个“V”形开口,且每个“V”形开口的每条边长为2~4cm。
[0015] 若割口数量太少,虽然长出的雪花菌朵会更大,且生长迅速,但毕竟长出的朵数少,会导致菌袋整体出菌效率偏低;若割口数量太多,一方面长出的雪花菌会偏小,另一方面生长速度会过缓,生物学效率也会偏低。
[0016] 优选的,在雪花菌栽培的子实体培养过程中,培养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控制在65~75%,在此培养条件下雪花菌子实体长势最好,培养时间控制在50~70天即可采收。
[0017] 优选的,在步骤2)之后,还包括:将菌袋休眠1~3个月后,进行培养至长出第二茬雪花菌,并再次采菇。
[0018] 进行二茬出菇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大幅提升生物学效率。在长完第一茬雪花菌后,菌丝消耗较大,因此需要1~3个月的休眠。二茬出菇除不需要接菌种之外,其余步骤可参照前两次发菌的过程。
[0019] 优选的,前所述的木屑为单一一种阔叶树的锯木屑,或多种阔叶树的混合锯木屑。
[0020] 具体可选用桦木木屑、柞木木屑、冷杉木屑、云杉木屑等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锯木屑。
[0021]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行且高效的雪花菌的人工栽培方法。通过两次发菌之后,可得到大量的雪花菌。实践证明,经过本申请的雪花菌的栽培方法栽培的雪花菌,生物学效率可达80%以上,经过两次出菇,每个菌袋净利润4元左右,这为农民致富带来了一个新的好项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3] 实施例1
[002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雪花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1)、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0026] 2)、将所述二级原种接种在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经过菌丝体培养期与子实体培养期的培养,得到雪花菌;
[0027] 具体的,第一次发菌的过程与第二次发菌的过程可以相同。
[0028]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培养基主要包括以下原料:木屑5~8份、玉米芯0~3份、麦麸1~3份、黄豆粉0.2~0.4份、糖0.05~0.15份、石膏0.05~0.15份;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0%~65%的水;
[0029] 木屑可为雪花菌的一级母种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主要的源,并且提供接近其野生生存环境的培养环境;玉米芯的作用也是提供碳源,且玉米芯成本低廉,适当添加可降低第一培养基的成本;麦麸可以为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提供大量的氮源;黄豆粉既可以作为氮源和碳源使用,还能为雪花菌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而糖则可为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石膏作为第一培养基的成分,主要起到对第一培养基定型的作用;其次,石膏可直接补充培养基中硫、的不足,供给菌丝吸收利用,钙离子还能有利于真菌菌丝吸收营养,中和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酸,提供缓冲体系。水可提供雪花菌所需的水分和潮湿的环境。
[0030] 所述第二培养基主要包括以下原料:玉米芯和/或木屑7~9份、米糠和/或麦麸1~3份、石膏0.05~0.15份;其中,所述第二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0%~65%的水。
[0031] 其中,木屑、玉米芯、麦麸、石膏和水的作用与第一培养基相同,米糠和麦麸的功能大致相同,可相互混用;具体的,第一培养基也可用于第二次发菌,但由于第二培养基不包含糖和黄豆粉,整体造价更低,所以优选第二培养基用于大规模生产。
[0032] 实施例2
[0033] 1、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0034] 所述第一培养基的配置为:柞木木屑7份、麦麸2.5份、黄豆粉0.3份、糖0.1份、石膏0.1份;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0%的水;
[0035] 培养基混合搅拌均匀,pH自然,装入直径16.1cm,长35cm的圆柱体塑料袋,常压灭菌100℃,8小时;冷却后即可用于接种。
[0036] 具体的发菌过程参考第二次发菌过程。
[0037] 2、二级原种的培育
[0038] 2.1、菌丝体培养期
[0039] 二级原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的时间是在每年12月份至元旦,因为这样可以赶在当年4月中下旬出菇,进而可以赶在8月下旬左右出第二茬菇,增加生物学效率。
[0040] 第二培养基的配置为:杂木屑8份、麦麸1份、米糠1份、石膏0.1份;其中,所述第二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0%的水。
[0041] 培养基混合搅拌均匀,pH自然,装入直径16.1cm,长35cm的圆柱体塑料袋,常压灭菌100℃,8小时;冷却后即可用于接种。
[0042] 接种菌丝后,发菌的温度控制在22℃。
[0043] 接种后培养40天菌丝体即长满菌袋;菌丝发透以后将菌袋移入大棚管理,遮荫度70%,为出菇做准备。
[0044] 2.2、子实体培养期
[0045] 菌袋割口。割口为每袋4个“V”形开口,且每个“V”形开口的每条边长为2cm。割口后摆在菌床上,床宽1.6米,长度不限,割口1周内棚内湿度为75%左右,但不能通,以防吹干菌袋。
[0046] 割口一周后开始浇雾化水,每天2次,这是因为五一前后的天气太凉,所以多次浇水但每次浇水时间不要太长。随着菌丝体长出原基,原基越来越大,每天进行2~3次的通风,逐渐的把水量加大。割口一个月后在大棚的上面开天窗通风,但不能放底风,以防吹干菌袋。割口45天左右雪花菌开始成熟。割口后的湿度在65%~75%之间,湿度太小对原基的形成有影响,出芽缓慢;湿度太大对菌袋有害处,容易发霉。如果湿度太大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晚上可以一直开着天窗,温度低于10度以下时一定要关好天窗进行保温,尽量保证温度稳定在15~20℃,这样的管理才能保证雪花菌的高产。
[0047] 雪花菌的子实体培养期应控制在50~70天以内,具体视雪花菌生长的程度而定,待雪花菌大小均匀边缘略带金黄色时进行采收。若培养时间过长,则雪花菌长的会过大,口感变差且容易腐烂。采收后的雪花菌要及时的晾晒或烘干,以利运输和存放。
[0048] 3、第二茬出菇
[0049] 待第一茬雪花菌全部采收完毕后,菌袋休眠1个月。之后可以进行第二茬的出菇管理。如果管理得当,每袋菌袋的二茬能出菇1.5斤以上,净利润在2元左右。
[0050] 实施例3
[0051] 1、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0052] 所述第一培养基的配置为:木屑5份、玉米芯3份、麦麸1.5份、黄豆粉0.3份、糖0.1份、石膏0.1份;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5%的水;
[0053] 培养基混合搅拌均匀,pH自然,装入直径16.5cm,长40cm的圆柱体塑料袋,常压灭菌100℃,9小时;冷却后即可用于接种。
[0054] 具体的发菌过程参考第二次发菌过程。
[0055] 2、二级原种的培育
[0056] 2.1、菌丝体培养期
[0057] 二级原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的时间是在每年12月份至元旦,因为这样可以赶在当年4月中下旬出菇,进而可以赶在8月下旬左右出第二茬菇,增加生物学效率。
[0058] 第二培养基的配置为:玉米芯8份、麦麸2份、石膏0.1份;其中,所述第二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5%的水。
[0059] 培养基混合搅拌均匀,pH自然,装入直径16.5cm,长40cm的圆柱体塑料袋,常压灭菌100℃,9小时;冷却后即可用于接种。
[0060] 接种菌丝后,发菌的温度控制在25℃。
[0061] 接种后培养35天菌丝体即长满菌袋;菌丝发透以后将菌袋移入大棚管理,遮荫度60%,为出菇做准备。
[0062] 2.2、子实体培养期
[0063] 菌袋割口。割口为每袋3个“V”形开口,且每个“V”形开口的每条边长为3cm。割口后摆在菌床上,床宽1.6米,长度不限,割口1周内棚内湿度为70%左右,但不能通风,以防吹干菌袋。
[0064] 割口一周后开始浇雾化水,每天2次,这是因为五一前后的天气太凉,所以多次浇水但每次浇水时间不要太长。割口半个月后随着菌丝体长出原基,原基越来越大,每天进行2~3次的通风,逐渐的把水量加大。割口一个月后在大棚的上面开天窗通风,但不能放底风,以防吹干菌袋。割口45天左右雪花菌开始成熟。割口后的湿度为65%~75%之间,湿度太小对原基的形成有影响,出芽缓慢;湿度太大对菌袋有害处,容易发霉。如果湿度太大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晚上可以一直开着天窗,温度低于10度以下时一定要关好天窗进行保温,尽量保证温度稳定在15~20℃,这样的管理才能保证雪花菌的高产。
[0065] 雪花菌的子实体培养期应控制在50~70天以内,具体视雪花菌生长的程度而定,待雪花菌大小均匀边缘略带金黄色时进行采收。若培养时间过长,则雪花菌长的会过大,口感变差且容易腐烂。采收后的雪花菌要及时的晾晒或烘干,以利运输和存放。
[0066] 3、第二茬出菇
[0067] 待第一茬雪花菌全部采收完毕后,菌袋休眠2个月。之后可以进行第二茬的出菇管理。如果管理得当,每袋菌袋的二茬能出菇1.5斤以上,二茬净利润在2元左右。
[0068] 实施例4
[0069] 1、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0070] 所述第一培养基的配置为:木屑6份、玉米芯2份、麦麸2份、黄豆粉0.4份、糖0.15份、石膏0.15份;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2%的水;
[0071] 培养基混合搅拌均匀,pH自然,装入直径16.5cm,长40cm的圆柱体塑料袋,常压灭菌100℃,8小时;冷却后即可用于接种。
[0072] 具体的发菌过程参考第二次发菌过程。
[0073] 2、二级原种的培育
[0074] 2.1、菌丝体培养期
[0075] 二级原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的时间是在每年12月份至元旦,因为这样可以赶在当年4月中下旬出菇,进而可以赶在8月下旬左右出第二茬菇,增加生物学效率。
[0076] 第二培养基的配置为:桦木木屑4份、柞木木屑4份、麦麸2份、石膏0.1份;其中,所述第二培养基还包括占培养基重量百分比为62%的水。
[0077] 培养基混合搅拌均匀,pH自然,装入直径16.5cm,长40cm的圆柱体塑料袋,常压灭菌100℃,8小时;冷却后即可用于接种。
[0078] 接种菌丝后,发菌的温度控制在23℃。
[0079] 接种后培养35天菌丝体即长满菌袋;菌丝发透以后将菌袋移入大棚管理,遮荫度65%,为出菇做准备。
[0080] 2.2、子实体培养期
[0081] 菌袋割口。割口为每袋2个“V”形开口,且每个“V”形开口的每条边长为4cm。割口后摆在菌床上,床宽1.6米,长度不限,割口1周内棚内湿度为70%左右,但不能通风,以防吹干菌袋。
[0082] 割口一周后开始浇雾化水,每天2次,这是因为五一前后的天气太凉,所以多次浇水但每次浇水时间不要太长。割口半个月后随着菌丝体长出原基,原基越来越大,每天进行2~3次的通风,逐渐的把水量加大。割口一个月后在大棚的上面开天窗通风,但不能放底风,以防吹干菌袋。割口45天左右雪花菌开始成熟。割口后的湿度为65%~75%之间,湿度太小对原基的形成有影响,出芽缓慢;湿度太大对菌袋有害处,容易发霉。如果湿度太大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晚上可以一直开着天窗,温度低于10度以下时一定要关好天窗进行保温,尽量保证温度稳定在15~20℃,这样的管理才能保证雪花菌的高产。
[0083] 雪花菌的子实体培养期应控制在50~70天以内,具体视雪花菌生长的程度而定,待雪花菌大小均匀边缘略带金黄色时进行采收。若培养时间过长,则雪花菌长的会过大,口感变差且容易腐烂。采收后的雪花菌要及时的晾晒或烘干,以利运输和存放。
[0084] 3、第二茬出菇
[0085] 待第一茬雪花菌全部采收完毕后,菌袋休眠2个月。之后可以进行第二茬的出菇管理。如果管理得当,每袋菌袋的二茬能出菇1.5斤以上,净利润在2元左右。
[0086] 附表各实施例生物学效率及成本比较
[0087]
[0088] 注:生物学效率=两茬雪花菌鲜重之和/所用的培养料干重×100%;
[0089] 培养料干重按500g/袋计算。
[0090] 雪花菌又名雪玉松茸、玉髯、珊瑚状猴头菌等,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雪花菌的高效的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将雪花菌的一级母种通过第一培养基发菌之后得到二级原种;将二级原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进行第二次发菌之后,即可得到人工栽培的雪花菌。且待第一茬雪花菌全部采收完毕后,还可以进行第二茬的出菇,大大提高了雪花菌的生物学效率,使其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每万个菌袋可收益2~4万元。这为雪花菌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
[0091]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