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建筑材料 / 混凝土 / 轻质混凝土 / 多孔混凝土 / 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

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

阅读:661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包括遍布于 灌溉 区内的截流沟渠,该截流沟渠与引 水 渠相接,引水渠再连接至水窖;在所述引水渠内设置有沉砂池,在引水渠与水窖相连处设有拦污网。本实用新型对现有农田沟渠进行改造,利用沟渠坡度再造,联接等手段,优化沟渠水网系统,合理、高效引导来水进入农田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遍布于灌溉区(1c)内的截流沟渠(1),该截流沟渠(1)与引渠(2)相接,引水渠(2)再连接至水窖(7);在所述引水渠(2)内设置有沉砂池(3),在引水渠(2)与水窖(7)相连处设有拦污网(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沟渠(1)的纵剖面为梯形,两侧沟沿与灌溉区(1c)相接,在沟渠的侧面和底面铺设有多孔生态砖(1b),在生态砖(1b)的孔隙内种植有草本植物(1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沟渠(1)下底宽0.4m,上宽1.2m,沟深0.6m,坡度为1:0.6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3)为圆筒状,横截面半径为45cm,高6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窖(7)底层为石垫层(6),块石垫层(6)之上以及侧壁(5)为C20混凝土层(8),C20钢筋混凝土层(8)之外为1cm厚的砂浆面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窖(7)的容积由坡耕地降雨径流量而定,所述坡耕地降雨径流量由式(1)确定:
Q=Ψ·q·F  (1)
式(1)中
F:农田汇水面积;
Ψ:综合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
式(2)中
P:暴雨重现期;
t:降雨历时。

说明书全文

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坡耕地土流失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导致土壤质地粗化、土层变薄和养分含量下降,流失的水土携带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河流、水库,造成下游水库淤积和富营养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径流污染拦蓄系统,降低径流速度,使其携带土壤能减弱,有效地保持了水土,减少了氮、磷的流失,实现对面源污染物的阻控。
[0003] 目前国内外采用植物篱、生态沟渠等阻滞农业径流,但由于具有氮磷等养分拦截率不明显、对农田土地要求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等原因,难以推广。
[0004] 大面积连片农田往往是由具有属性差异的斑状的地块组成的,对不同属性地块的径流就地处理,是大面积连片农田面源污染削减的关键环节。因此,本系统在不同地块及其形成的小汇水区尺度上,利用农田田间的有效空间,因地制宜,建设收集系统、缓冲调控系统和净化系统,研发和应用农田田间径流拦蓄系统,最大程度地拦蓄径流,增加径流滞留时间,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通过其中的生物系统,吸收N、P等污染物,拦截和净化径流。本系统通过削减汇水区中氮、磷随径流和泥沙向下游输移,实现农田的面源污染的过程控制。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对现有农田沟渠进行改造,利用沟渠坡度再造,联接等手段,优化沟渠水网系统,合理、高效引导来水进入农田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0006]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包括遍布于灌溉区(1c)内的截流沟渠(1),该截流沟渠(1)与引水渠(2)相接,引水渠(2)再连接至水窖(7);在所述引水渠(2)内设置有沉砂池(3),在引水渠(2)与水窖(7)相连处设有拦污网(4)。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截流沟渠(1)的纵剖面为梯形,两侧沟沿与灌溉区(1c) 相接,在沟渠的侧面和底面铺设有多孔生态砖(1b),在生态砖(1b)的孔隙内种植有草本植物(1a)。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截流沟渠(1)下底宽0.4m,上宽1.2m,沟深0.6m,坡度为1:0.67。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沉砂池(3)为圆筒状,横截面半径为45cm,高60cm。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水窖(7)底层为块石垫层(6),块石垫层(6)之上以及侧壁(5)为C20混凝土层(8),C20钢筋混凝土层(8)之外为1cm厚的砂浆面层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水窖(7)的容积由坡耕地降雨径流量而定,所述坡耕地降雨径流量由式(1)确定:
[0013] Q=Ψ·q·F   (1)
[0014] 式(1)中
[0015] F:农田汇水面积;
[0016] Ψ:综合径流系数;
[0017] q:设计暴雨强度;
[0018]
[0019] 式(2)中
[0020] P:暴雨重现期;
[0021] t:降雨历时。
[00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3] 针对山地及农田径流、农田回归水,结合田间沟渠断面的改造、沟渠生态系统修复、植物配种,削减农田面源污染。
[0024] 利用空心砖构建截流沟渠,收集小雨径流及灌溉尾水,同时对暴雨径流起到拦沙沉淀、清水排出的作用。
[0025] 通过坡耕地降雨径流量的精确计算,得到满足现场需要的水窖容积,即满足收集雨水的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建造成本。
[0026] 本实用新型结合农田田间径流拦蓄与污染控制技术、农田植物网格化截流控污技术、农田生态沟渠技术及水肥循环利用技术为一体,集成实现以农户为单元田-沟-水窖的水肥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在农田田间沟道系统成为农田田间径流控制的最初屏障,通过农田沟渠系统汇集田间径流,进入田间人工水窖,进行短期蓄积截流处理,然后回灌农田,实现水肥资源化循环利用,在微观尺度上,借助田-沟-水窖系统,形成削减汇水区中氮、磷随径流和泥沙向下游输移的最初屏障,不仅解决当地水资源匮乏,而且可以实现农田的面源污染的过程控制。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拦蓄系统的剖面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拦蓄系统的平面图;
[0029] 图3为截流沟渠剖面图;
[0030] 图中,(1)截流沟渠,(1a)草本植物,(1b)生态砖,(1c)灌溉区, (2)引水渠,(3)沉砂池,(4)拦污网,(5)侧壁,(6)块石垫层,(7) 水窖,(8)C20钢筋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包括遍布于灌溉区内纵横交错的截流沟渠1,该截流沟渠1与引水渠2相接,引水渠2再连接至水窖7;在所述引水渠2内设置有沉砂池3,所述沉砂池3为圆筒状,横截面半径为45cm,高60cm,在引水渠2与水窖7相连处设有拦污网4。
[0032] 如图3所示,所述截流沟渠1的纵剖面为梯形,下底宽0.4m,上宽1.2m,沟深0.6m,坡度为1:0.67,两侧沟沿与灌溉区相接,在沟渠的侧面和底面铺设有多孔生态砖1b,在生态砖的孔隙内种植有草本植物狗牙根。具体做法为在原有沟渠基础上进行平整削坡,然后进行夯实,土层夯实后铺设多孔生态砖,在种植孔内种植草本植物。
[0033] 所述水窖底层为块石垫层6,块石垫层6之上以及侧壁5为C20钢筋混凝土层8,混凝土层之外为1cm厚的砂浆面层;水窖的容积由坡耕地降雨径流量而定,所述坡耕地降雨径流量由式(1)确定:
[0034] Q=Ψ·q·F   (1)
[0035] 式(1)中
[0036] F:农田汇水面积;
[0037] Ψ:综合径流系数,取0.20;
[0038] q:设计暴雨强度;
[0039]
[0040] 式(2)中
[0041] P:暴雨重现期,取2年;
[0042] t:降雨历时,取30min。
[0043] 根据计算,一亩地产生的降雨径流量为7.84m3/h,故设计水窖容积为15m3。
[0044] 以滇池流域坡耕地、坝平地范围内设施大棚、露天农田为研究区域,项目区坡耕地共计186.90亩,本方案根据现场地形及坡耕地自然形成的斑块,共设计水窖50座,分四个汇水区进行研究。
[0045] 单个水窖主要工程量表及材料用量见表1、表2。
[0046] 表1主要工程量表
[0047]
[0048] 表2主要材料用量
[0049] 水泥(t) 砂子(m3) 碎石(m3) 钢筋(Kg) 块石垫层(m3)1.50 3.34 3.74 35.00 1.64
[0050] 通过坡耕地径流拦蓄与资源化利用,得到四个汇水区的研究结果为:
[0051] 表3四条汇水区水质总磷浓度变化(单位mg/l)
[0052]
[0053]
[0054] 表4四条汇水区水质溶解磷浓度变化(单位mg/l)
[0055]
[0056]
[0057] 从表3、表4可以看出,汇水区内部各采集点的变化差异性很大,但整体上看四号沟在磷素流失上在各个月份一直是最高的,二号汇水区次之,只是溶解态磷在全部磷流失中比例有所变化。并且各汇水区内由于土质的差异、植物的生长、农田在雨季的耕作等原因,使得各汇水区的月际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性很大。溶解态磷素的流失与总磷的流失浓度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以四号汇水区最高,一号、二号汇水区次之,三号汇水区流失浓度最低。也即是一号汇水区的磷素流失整体上看,溶解态比例高于其他三条汇水区。
[0058] 表5四条汇水区水质总氮浓度变化(单位mg/l)
[0059]
[0060] 表6四条汇水区水质溶解氮浓度变化(单位mg/l)
[0061]
[0062] 在整体水平上从总氮及溶解氮来看,由于氮素的流失主要是以溶解态流失,所以溶解态氮与总氮流失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且一号及四号汇水区的流失浓度最高(表5、表6)。具体原因可能有区域内农田分布较多、雨季蔬菜种植会使用大量氮肥及农家肥。而同样有农田分布的二号汇水区,由于农田分布的斑块化、位置处于较高的山坡、距离居住区较远以及此区域水资源的缺乏及储存的难度,导致农田的耕作只发生在雨季,一般只种植玉米和豌豆,且施肥较少所以其流失浓度整体上较低。三号汇水区流失浓度最低,主要是由于人为干扰小、无农田分布,并且优势群落为灌木丛,郁闭度在雨季初期较高。
[0063] 从各汇水区月际间变化趋势上看一、二、三号汇水区在降雨初期六月份的氮素流失浓度较高,而四号汇水区流失浓度在降雨初期较低,在八月份最高,然后又有降低的趋势,可能是由于雨季初期开始施肥的积累,到了九月份以后,降雨减少,蔬菜种植进入尾段,很多蔬菜进入采收时期,很多农田不再施肥或者施肥量骤减。
[0064] 表7水样颗粒态悬浮物含量(单位g/l)
[0065]
[0066] 水样中颗粒态悬浮物(SS)流失浓度在各月份仍然以四号汇水区浓度最高,并且四条汇水区在降雨初期流失浓度较大,尤其是四号汇水区(表7)。但是,进入雨季中后期四条汇水区的SS流失浓度大小趋势趋向于降低,但是四号汇水区浓度仍然远高于另外三条汇水区。雨季中后期SS流失浓度降低,植被的作用很大,包括对雨水的截留及根系的土壤固定能力,尤其是低矮的草本植物。四号汇水区流失浓度较大,主要是此汇水区内土壤翻动较大,表层土壤破坏较严重。
[0067] 表8化学需量含量(单位mg/l)
[0068]
[0069] 从表8可看出八月份四条汇水区COD含量在八月份最低,可能与八月份采样之前的降雨有关,此次采样之前两天晴天,降雨天数四天总降雨量较大,达到了55.6mm。丰厚的降雨量稀释了化学需氧量的高低,但是从采样装置的状况查看得知,此次的径流量也前两次降雨大得多。虽然此次径流样品COD含量整体较低,但是二号、四号汇水区的浓度还是高于另外两个汇水区。
[0070] 另外,一号、三号汇水区的植被较低矮,在雨季植物茂盛之时,对枯落物的截留能力远高于另外另个汇水区。低矮的植被对降雨的截留及缓速能力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证明,此因素也可能是此两个汇水区COD含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0071] 以安乐片区为例,其坡耕地面积为83hm2,水窖数量为50个,微型坝塘为 4个。坡耕地水窖在雨季,平均可以蓄满约9次,坝塘可以蓄满6次,共收集地表径流为约18958m3,约占坡耕地年径流量的14.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