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草原鼠害的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原害鼠的持续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草原是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草原带之主体部分,其特点是面积广阔、类型多样,然而几乎在所有地区的各种主要类型草原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鼠害问题。根据近10年(2008-2015)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草原监测报告》可知,害鼠危害的面积虽有减少但依然很大,由2008年的3894×104hm2减少到2015年的2908×104hm2;其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比例,由2008年的11.8%下降至2015年的7.4%。这表明:第一,鼠害多年在草原地区仍处于高发状态,即在10%左右的草原上都可见不同程度的鼠害现象;第二,草原鼠害的发生面积与比例在逐年下降,这与国家及地方政府近几十年不断加大对鼠害治理的持续投入有关。控制鼠害是草原管理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一些鼠害严重危害的地区尤为关键。因为
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灾害发生(鼠害、虫害、病害等),常常因其规模大而产生正反馈效应(positive feedback effect),即以大面积、连片方式的扩展,导致控制难度大。
[0003] 对于草原生态的恢复、鼠害的控制,现主要采用生物灭鼠药C、D型肉毒素梭菌和抗凝血
灭鼠剂。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也存在灭鼠率不高的问题,仅在75%以上(而内地多在90%以上),且存在超前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情况,易对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草原鼠害防治应用最多的生物灭鼠药C、D型肉毒素梭菌,效果虽好,但其毒性大、降解快、无选择性、不耐高温,其安全性也正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质疑。同时,在草原上即使应用C、D型肉毒素梭菌和抗凝血灭鼠剂达到很好效果(灭效在90%以上),但
1-2年内害鼠又可恢复至
原水平,特别是在经常灭鼠的地方,四周迁移过来的鼠会越来越快,造成年年灭鼠、年年鼠害不断的现象,不能长期控制鼠害。
[0004] 目前为恢复草原生态平衡,主要采取措施是建立
围栏禁牧或控牧。然而由于未能消除鼠患,牧草也无法正常生长,草场生态也难以恢复,草原鼠害仍处于逐年增加态势。直到目前为止,草原鼠害的长期防控仍处于探索阶段。
[0005] 随着防鼠方法的不断改进,国内外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捕鼠技术,即围栏系统(trapbarried system,TBS)。国内外的期刊论文和
专利(如中国专利:
申请号201210493377.6)已对围栏系统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该技术目前主要在农区进行应用(郭永旺等,中国农业鼠害防控技术培训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杨再学等,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31(4):301-306,2012;袁志强等,捕鼠桶尺寸对围栏陷阱系统(TBS)捕鼠效果的影响.中国植保导刊,37(1):23-26,2017;潘世昌等,不同安装方式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效果比较.中国植保导刊,35(5):27-30,2015),主要防治的对象为田鼠、小家鼠等个体比较小的害鼠,而在草原或草地、草甸等地区则没有其相关报道,更没有针对草原体型较大的高原鼠兔、鼢鼠的防治报道。
[0006] 申请号为201310461499.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西藏草原害鼠长期防控方法,其主要是利用了防鼠阻拦网和牧区封育围栏网搭建了组合网结构,首先在围栏内先使用灭鼠剂进行
化学防治高原鼠兔后,然后通过围栏实施禁牧、控牧,建立防鼠网防止围栏外的鼠入内,同时通过围栏下面的毒饵站相结合的控鼠措施而达到持续控鼠。然而毒饵站容易受潮发霉,导致害鼠拒食,影响灭鼠效果;且毒饵站也会增大禽畜误食、儿童
接触中毒等安全事故的
风险;同时,剩余的毒饵如果残留在
土壤中,对环境和
水体也造成长期污染。此外,该方法仍然需要每年
选定时间,利用大量人
力、物力进行草原害鼠防控,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草原鼠害防治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可持续性控制草原害鼠的方法。
[0008] 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草原害鼠的持续性控制方法,包括用于隔离害鼠的防鼠网,用于阻拦害鼠自由移动的阻拦网,以及用于捕捉害鼠的陷阱,其中,所述陷阱为捕鼠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0009] 步骤A,布置防鼠网:
[0010] 环绕害鼠草地控制区的边缘齐地竖直安装所述防鼠网,以封闭害鼠草地控制区,所述防鼠网为孔径小于或等于2cm,高度大于或等于10cm的金属网;
[0011] 步骤B,布置阻拦网:
[0012] 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内齐地竖直布置若干组所述阻拦网,所述阻拦网为孔径小于或等于2cm,长度大于或等于10m,高度大于或等于20cm并呈直线状延伸的金属网;
[0013] 步骤C,布置陷阱:
[0014] 沿阻拦网延伸方向,在每组所述阻拦网正下方的草地土层中埋设大于或等于3个陷阱,所述陷阱的内径大于或等于20cm,同组的每两个陷阱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5m。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防鼠网的丝径为0.2至1.0cm。
[0016] 进一步的,所述阻拦网的丝径为0.05至0.2cm。
[0017] 进一步的,所述陷阱采用
铁丝、
水泥、陶瓷或塑料中任一种材料制作。
[0018] 进一步的,所述阻拦网通过刷
防锈漆、喷塑或浸塑方法进行防锈处理。
[0019]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了青藏高原的草原生态特性,以及草原害鼠的生理生态特征,并结合内地农区鼠害防控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草原害鼠的可持续性控制方法,保护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与草原上其他灭鼠方法比较,本发明方法建立了一种防与控的鼠害理念,未使用毒饵物,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具有更好意义,此外,本方法相较于定期投放毒饵物的化学控制方法,其维护
费用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实施成本。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中阻拦网以及陷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高原草地害鼠的长期、持续防控方法,本方法包括用于隔离害鼠的防鼠网,用于阻拦害鼠自由移动的阻拦网,以及用于捕捉害鼠的陷阱,其中,所述陷阱为捕鼠筒,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2] 步骤A,布置防鼠网:
[0023] 环绕害鼠草地控制区的边缘齐地竖直安装所述防鼠网,以封闭害鼠草地控制区,所述防鼠网为孔径小于或等于2cm,高度大于或等于10cm的金属网;
[0024] 步骤B,布置阻拦网:
[0025] 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内齐地竖直布置若干组所述阻拦网,所述阻拦网为孔径小于或等于2cm,长度大于或等于10m,高度大于或等于20cm并呈直线状延伸的金属网;
[0026] 步骤C,布置陷阱:
[0027] 沿阻拦网延伸方向,在每组所述阻拦网正下方的草地土层中埋设大于或等于3个陷阱,所述陷阱的内径大于或等于20cm,同组的每两个陷阱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5m。
[0028] 其中,害鼠草地控制区即指存在害鼠的草地,而防鼠网环绕害鼠草地控制区的边缘设置,从而形成一个封闭区域,以隔离害鼠,防止害鼠由害鼠草地控制区向外迁移,或防止控制区以外的其它区域的害鼠向该害鼠草地控制区内迁移;此外,如图1所示,阻拦网呈直线状延伸,用于阻拦害鼠的自由移动,害鼠在遭遇阻拦网时,受其习性的影响,会沿阻拦网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落至捕鼠筒中,被捕鼠筒所捕获。本方法采用了防鼠网、阻拦网和陷阱的组合,以进行草原害鼠的防治,可对高原草地害鼠进行长期、持续性的防控,具体用以下
实施例加以说明。
[0029] 1.实施地点
[003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草地
[0031] 2.草地情况
[0032] 实施草地在2012年
播种了披
碱草(Elymus dahuricus)、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等多种多年生人工草,草地无
灌溉措施主要靠自然降雨进行水分补充。该草地自2012年以来没有进行过任何灭鼠活动,当前草地主要害鼠种类为白尾松田鼠(Phaiomys leucurus)、兼有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
锡金小鼠(Mus pahari Thomas)等青藏高原害鼠。
[0033] 3.实施例
[0034] 将实施草地划分为7个相连且等面积的害鼠草地控制区,每个控制区为50亩,即A区、B区、C区、D区、E区、F区以及CK空白区。
[0035] 实施例1
[0036] 本实施例中,害鼠草地控制区即为A区,在A区采用如下方法控制草原害鼠:包括用于隔离害鼠的防鼠网,用于阻拦害鼠自由移动的阻拦网,以及用于捕捉害鼠的陷阱,其中,所述陷阱为捕鼠筒,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7] 步骤A,布置防鼠网:
[0038] 环绕害鼠草地控制区的边缘齐地竖直安装所述防鼠网,以封闭害鼠草地控制区,所述防鼠网为孔径1cm,高度为30cm的金属网;
[0039] 步骤B,布置阻拦网:
[0040] 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内齐地竖直布置4组所述阻拦网,所述阻拦网为孔径1cm,长度为10m,高度为30cm并呈直线状延伸的金属网;
[0041] 步骤C,布置陷阱:
[0042] 沿阻拦网延伸方向,在每组所述阻拦网正下方的草地土层中埋设3个陷阱,所述陷阱的内径为20cm,同组的每两个陷阱之间的间距为2.5m。
[0043] 实施例2
[0044] 本实施例中,害鼠草地控制区即为B区,在B区采用如下方法控制草原害鼠:包括用于隔离害鼠的防鼠网,用于阻拦害鼠自由移动的阻拦网,以及用于捕捉害鼠的陷阱,其中,所述陷阱为捕鼠筒,还包括以下步骤:
[0045] 步骤A,布置防鼠网:
[0046] 环绕害鼠草地控制区的边缘齐地竖直安装所述防鼠网,以封闭害鼠草地控制区,所述防鼠网为孔径为1cm,高度为30cm的金属网;
[0047] 步骤B,布置阻拦网:
[0048] 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内齐地竖直布置8组所述阻拦网,所述阻拦网为孔径为1cm,长度为10m,高度为30cm并呈直线状延伸的金属网;
[0049] 步骤C,布置陷阱:
[0050] 沿阻拦网延伸方向,在每组所述阻拦网正下方的草地土层中埋设3个陷阱,所述陷阱的内径为20cm,同组的每两个陷阱之间的间距为2.5m。
[0051] 实施例3
[0052] 本实施例中,害鼠草地控制区即为C区,在C区采用如下方法控制草原害鼠:包括用于隔离害鼠的防鼠网,用于阻拦害鼠自由移动的阻拦网,以及用于捕捉害鼠的陷阱,其中,所述陷阱为捕鼠筒,还包括以下步骤:
[0053] 步骤A,布置防鼠网:
[0054] 环绕害鼠草地控制区的边缘齐地竖直安装所述防鼠网,以封闭害鼠草地控制区,所述防鼠网为孔径为1cm,高度为30cm的金属网;
[0055] 步骤B,布置阻拦网:
[0056] 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内齐地竖直布置12组所述阻拦网,所述阻拦网为孔径为1cm,长度为10m,高度为30cm并呈直线状延伸的金属网;
[0057] 步骤C,布置陷阱:
[0058] 沿阻拦网延伸方向,在每组所述阻拦网正下方的草地土层中埋设3个陷阱,所述陷阱的内径为20cm,同组的每两个陷阱之间的间距为2.5m。
[0059] 对照组1
[0060] 本对照组中,害鼠草地控制区即为D区,在D区采用如下方法控制草原害鼠:包括用于阻拦害鼠自由移动的阻拦网,以及用于捕捉害鼠的陷阱,其中,所述陷阱为捕鼠筒,还包括以下步骤:
[0061] 步骤A,布置阻拦网:
[0062] 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内齐地竖直布置4组所述阻拦网,所述阻拦网为孔径为1cm,长度为10m,高度为30cm并呈直线状延伸的金属网;
[0063] 步骤B,布置陷阱:
[0064] 沿阻拦网延伸方向,在每组所述阻拦网正下方的草地土层中埋设3个陷阱,所述陷阱的内径为20cm,同组的每两个陷阱之间的间距为2.5m。
[0065] 对照组2
[0066] 本对照组中,害鼠草地控制区即为E区,在E区采用如下方法控制草原害鼠:包括用于阻拦害鼠自由移动的阻拦网,以及用于捕捉害鼠的陷阱,其中,所述陷阱为捕鼠筒,还包括以下步骤:
[0067] 步骤A,布置阻拦网:
[0068] 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内齐地竖直布置8组所述阻拦网,所述阻拦网为孔径为1cm,长度为10m,高度为30cm并呈直线状延伸的金属网;
[0069] 步骤B,布置陷阱:
[0070] 沿阻拦网延伸方向,在每组所述阻拦网正下方的草地土层中埋设3个陷阱,所述陷阱的内径为20cm,同组的每两个陷阱之间的间距为2.5m。
[0071] 对照组3
[0072] 本对照组中,害鼠草地控制区即为F区,在F区采用如下方法控制草原害鼠:包括用于隔离害鼠的防鼠网,环绕害鼠草地控制区的边缘齐地竖直安装防鼠网,以封闭害鼠草地控制区,所述防鼠网为孔径为1cm,高度为30cm的金属网。
[0073] 对照组4
[0074] 在CK空白区未实施任何害鼠控制方法,以作为空白对照组。
[0075] 4.实施结果
[0076] 在各控制区域分别选择两条100m的直线,将沿线左右各1.5m范围内有新土丘出现的洞群记为有效洞群,并记录其洞口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防效和校正防效。具体实施结果如表1所示。
[0077] 防效(%)=(架网前有效洞群的平均洞口数-架网后有效洞群的平均洞口数)/架网前有效洞群的平均洞口数×100
[0078] 校正防效(%)=(控制区防效-CK空白区防效)/(1-CK空白区防效)×100[0079] 表1持续性控鼠方法对草地害鼠的防效
[0080]
[0081] 备注:架网前洞口数的测定时间为6月;架网后洞口数的测定时间为12月。
[0082] 由表1可知:在安装防鼠网和阻拦网及陷阱组件的A区(4组阻拦网及陷阱)、B区(8组阻拦网及陷阱)和C区(12组阻拦网及陷阱)里,6个月以后,三个区域内害鼠的洞口数均有所下降,且随着阻拦网及陷阱的组件数增多,害鼠的洞口数明显下降,C区洞口数下降量最大为880个;A区、B区和C区的校正防效依次为:11.60%,51.85%和76.73%,即其害鼠数量控制为空白对照组(CK区)害鼠数量的1/3~1/4。而在D区(4组阻拦网及陷阱)和E区(8组阻拦网及陷阱),由于没有安装防鼠网,仅仅安装直线型捕鼠系统(即阻拦网和陷阱),其校正防效分别只有5.05%和5.80%,远远小于安装了防鼠网的A区、B区和C区的校正防效。且同时,仅仅安装防鼠网的F区几乎没有防鼠效果,在安装防鼠网6个月后,害鼠洞口数出现了增多。
[0083] 数据结果表明:在害鼠草地控制区,在安装防鼠网后,随着阻拦网及陷阱的组件数的增加,各害鼠草地控制区的防效和校正防效依次增大;而仅仅安装防鼠网或阻拦网及陷阱组件,其校正防效不佳,可见防鼠网和直线型捕鼠系统(即阻拦网和陷阱)配合使用可以对草原害鼠进行有效的、持续性的控制,从而保护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在草原害鼠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008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
基础上,为避免防鼠网被害鼠所破坏,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防鼠网的丝径为0.2至1.0cm。此外,相同原理的,为进一步的避免防鼠网被害鼠所破坏,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阻拦网的丝径为0.05至0.2cm。同时,为延长捕鼠筒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陷阱采用铁丝、水泥、陶瓷或塑料中任一种材料制作。
[008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避免阻拦网出现锈化现象,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所述阻拦网通过刷防锈漆、喷塑或浸塑方法进行防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