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立交桥全称为“
立体交叉桥”,是指在两条以上的交叉道路交汇处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互不相扰的现代化桥梁,包括立体交叉工程中的下沉式隧道(因为隧道主体上方即会形成桥型结构)。由于建设成本较高,通常只在高速公路互通、城市干道或快速路之间的交汇处建设,主要作用是使各个方向的车辆不受路口上的红绿
灯管制而快速通过。立交桥是一种现代化桥梁工程,以多层道路在三维空间上形成立体交叉为基本特征。它是人类交通现代化和生活地区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城市公共
基础设施之一,是当代社会高效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0003]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
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对那些表面质量问题,要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0004] 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
[0005] 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
[0006] 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
刚度和
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0007]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
力的影响。
[0008] 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0009]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桥梁建设越发的至关紧要,同时也出现了以下惨剧,许多城市桥梁建设时,桥梁底部的
混凝土板掉落致人死亡的惨剧时有发生,并且多发于红
路灯路口处的桥梁建设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定点防护的桥梁现场施工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及其实施方法。
[0011]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包括底座、第一
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抵紧机构,底座固定设置于桥梁顶部边缘处,第一支撑臂的下端与底座轴接,第一支撑臂的上端与第二支撑臂的一端轴接,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臂的上端轴接,第三支撑臂的下端与抵紧机构轴接,底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抵紧机构之间通过液压机构支撑连接,抵紧机构包括一个能够贴合桥梁外端底部的抵紧板。
[0012]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优选方案,第一支撑臂的下端与底座的前端轴接,第一支撑臂的后侧中部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杆,底座的后端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轴接,底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液压臂,第一液压臂的一端与底座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轴接处铰接。
[0013]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优选方案,第一支撑臂的前侧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二液压臂,第二液压臂的下端与第一支撑臂的下端铰接,第二液压臂的上端与第二支撑臂的后半部铰接。
[0014]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优选方案,第二支撑臂的前半部下端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三液压臂,第三液压臂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臂的后侧下半段铰接。
[0015]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优选方案,第三支撑臂的前侧设置有一个第四液压臂,第四液压臂的上端与第三支撑臂的前侧上半部铰接,第四液压臂的下端与抵紧机构连接。
[0016]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优选方案,抵紧机构还包括支撑座和支撑轴,支撑座的前侧上端与第三支撑臂的下端轴接,第三支撑臂的下端前侧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三支撑杆,支撑座的前侧下端铰接设置有一个第四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自由端轴接,第四液压臂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轴接处铰接,支撑轴固定设置于支撑座的后侧上端,抵紧板弹性套设于支撑轴上。
[0017]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优选方案,支撑座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支撑轴的下方,抵紧板的两端底部均设有三
角铰接板,两个三角铰接板分别套设于支撑轴的两端,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
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一端和对应的三角铰接板固定连接。
[0018]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实施方法,该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通过工程运输车批量将辅助防护设备运送至需要加固的桥梁地点,工程
运输车的车厢后侧设有吊放装置,通过吊放装置依次将工程运输车后方托板上的辅助防护设备卸下;
第二步,在对每个辅助防护设备进行卸下的过程中,通过吊放装置吊起辅助防护设备
并逐步将其置于地面之上,人工将辅助防护设备的底座
螺栓紧固在桥梁边缘处的地面上,此时将辅助防护设备固定于地面之上,吊放装置松开;
第三步,接着使第一液压臂工作,从而使第一支撑臂垂直于地面,接着使第二液压臂工作,使第二支撑臂保持
水平,接着使第三液压臂工作,使第三支撑臂保持竖直状态,最后使第四液压臂工作,使支撑座带着抵紧板移动,直至抵紧板与桥梁底部的混凝土板抵触为止;
第四步,通过第一液压臂、第二液压臂、第三液压臂和第四液压臂所组成的液压机构,来带动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和抵紧机构,共同实现对桥梁外侧进行抱紧,通过抵紧板牢固的抵紧
桥面底部的混凝土板,用于防止混凝土板意外下坠。
[0019]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实施方法的优选方案,吊放装置包括转台、第五支撑臂、第六支撑臂、第七支撑臂、第八支撑臂和两个夹爪,第五支撑臂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转台顶部,第六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五支撑臂的顶部轴接,第六支撑臂的另一端滑动套设于第七支撑臂的外侧,第七支撑臂滑动套设于第八支撑臂的外侧,转台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第六支撑臂的第五液压臂,第六支撑臂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七支撑臂的第六液压臂,第七支撑臂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连接第八支撑臂的第七液压臂,第八支撑臂的远端轴接有一个向下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盘,两个夹爪的中部共同轴接于支撑盘的底部中心处,支撑盘的外缘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驱动两个夹爪开合的第八液压臂,第八支撑臂的远端
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向下连接支撑盘偏心处的第九液压臂。
[0020] 作为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实施方法的优选方案,运输工程车的后方托板上设置有滚筒传送带。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通过运输工程车将辅助防护设备运送至红路灯路口处的桥梁建设处,并通过吊放装置辅以人工紧固安装的方式完成辅助防护设备的定点安装,接着通过液压机构使辅助防护设备抱紧桥梁边缘,使抵紧板向上抱紧桥梁底部的混凝土板,从而能够有效的放置混凝土板的意外坠落,极大的提高了人流量较大的桥梁施工地点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现场工作状态中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5]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7]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现场实施状态示意图。
[0028] 图6所示为运输工程车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所示为吊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30] 图8所示为吊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31] 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臂;3-第二支撑臂;4-第三支撑臂;5-抵紧板;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一液压臂;9-第二液压臂;10-第三液压臂;11-第四液压臂;12-支撑座;13-支撑轴;14-第三支撑杆;15-第四支撑杆;16-支撑板;17-扭簧;18-工程运输车;19-吊放装置;20-辅助防护设备;21-转台;22-第五支撑臂;23-第六支撑臂;24-第七支撑臂;25-第八支撑臂;26-夹爪;27-第五液压臂;28-第六液压臂;29-第七液压臂;30-连接柱;
31-支撑盘;32-第八液压臂;33-第九液压臂;34-滚筒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33]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
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4]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参照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三支撑臂4和抵紧机构,底座1固定设置于桥梁顶部边缘处,第一支撑臂2的下端与底座1轴接,第一支撑臂2的上端与第二支撑臂3的一端轴接,第二支撑臂3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臂4的上端轴接,第三支撑臂4的下端与抵紧机构轴接,底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三支撑臂4和抵紧机构之间通过液压机构支撑连接,抵紧机构包括一个能够贴合桥梁外端底部的抵紧板5。现场使用时将底座1紧固在墙面边缘处的地面上,通过液压机构使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三支撑臂4和第四支撑臂共同抱紧桥梁边缘,从而使抵紧机构的抵紧板5向上压紧桥梁底部的混凝土板。
[0037] 第一支撑臂2的下端与底座1的前端轴接,第一支撑臂2的后侧中部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一支撑杆6,底座1的后端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的自由端轴接,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液压臂8,第一液压臂8的一端与底座1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的轴接处铰接。第一液压臂8收缩时,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支撑臂2会绕轴转动逐渐保持直立,此时第一液压臂8停止工作,则使第一支撑臂2保持该直立状态,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底座1和第一支撑臂2四者构成四边形,通过对角线上的第一液压臂8控制第一支撑臂2的状态。
[0038] 第一支撑臂2的前侧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二液压臂9,第二液压臂9的下端与第一支撑臂2的下端铰接,第二液压臂9的上端与第二支撑臂3的后半部铰接。第二液压臂9收缩时,第二支撑臂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轴转动,直至保持水平,接着第二液压臂9停止工作,使第二支撑臂3保持该水平状态。
[0039] 第二支撑臂3的前半部下端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三液压臂10,第三液压臂10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臂4的后侧下半段铰接。第三液压臂10伸缩的过程中,带动第三支撑臂4绕轴转动,直至其转动至竖直状态,接着第三液压臂10停止工作从而使第三支撑臂4
锁定该竖直状态。
[0040] 第三支撑臂4的前侧设置有一个第四液压臂11,第四液压臂11的上端与第三支撑臂4的前侧上半部铰接,第四液压臂11的下端与抵紧机构连接。通过第四液压臂11的伸长,来使抵紧机构向上翻转,进而使抵紧板5斜向上抵紧桥梁底部的混凝土板。
[0041] 第一液压臂8、第二液压臂9、第三液压臂10和第四液压臂11共同构成液压机构。
[0042] 抵紧机构还包括支撑座12和支撑轴13,支撑座12的前侧上端与第三支撑臂4的下端轴接,第三支撑臂4的下端前侧铰接设置有一个第三支撑杆14,支撑座12的前侧下端铰接设置有一个第四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4和第四支撑杆15的自由端轴接,第四液压臂11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14和第四支撑杆15的轴接处铰接,支撑轴13固定设置于支撑座12的后侧上端,抵紧板5弹性套设于支撑轴13上。第四液压臂11伸长,带动支撑座12向上翻转,支撑轴13用于供抵紧板5轴接,第三支撑杆14、第四支撑杆15、支撑座12和第三支撑臂4的下端构成四边形,通过第四液压臂11伸缩来控制支撑座12的翻转。
[0043] 支撑座12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板16,支撑板16位于支撑轴13的下方,抵紧板5的两端底部均设有三角铰接板,两个三角铰接板分别套设于支撑轴13的两端,支撑轴1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扭簧17,扭簧17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6的一端和对应的三角铰接板固定连接。第四液压臂11伸长,带动支撑座12向上翻转,支撑轴13用于供抵紧板5轴接,同时两端配以扭簧17,用于防止抵紧板5在自重下向下翻转而无法保持斜向上的状态抵紧混凝土板。
[0044]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现场辅助防护设备的实施方法,该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通过工程运输车18批量将辅助防护设备20运送至需要加固的桥梁地点,
工程运输车18的车厢后侧设有吊放装置19,通过吊放装置19依次将工程运输车18后方托板上的辅助防护设备20卸下;
第二步,在对每个辅助防护设备20进行卸下的过程中,通过吊放装置19吊起辅助防护
设备20并逐步将其置于地面之上,人工将辅助防护设备20的底座1螺栓紧固在桥梁边缘处的地面上,此时将辅助防护设备20固定于地面之上,吊放装置19松开;
第三步,接着使第一液压臂8工作,从而使第一支撑臂2垂直于地面,接着使第二液压臂
9工作,使第二支撑臂3保持水平,接着使第三液压臂10工作,使第三支撑臂4保持竖直状态,最后使第四液压臂11工作,使支撑座12带着抵紧板5移动,直至抵紧板5与桥梁底部的混凝土板抵触为止;
第四步,通过第一液压臂8、第二液压臂9、第三液压臂10和第四液压臂11所组成的液压机构,来带动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第三支撑臂4和抵紧机构,共同实现对桥梁外侧进行抱紧,通过抵紧板5牢固的抵紧桥面底部的混凝土板,用于防止混凝土板意外下坠。
[0045] 吊放装置19包括转台21、第五支撑臂22、第六支撑臂23、第七支撑臂24、第八支撑臂25和两个夹爪26,第五支撑臂22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于转台21顶部,第六支撑臂23的一端与第五支撑臂22的顶部轴接,第六支撑臂23的另一端滑动套设于第七支撑臂24的外侧,第七支撑臂24滑动套设于第八支撑臂25的外侧,转台2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第六支撑臂23的第五液压臂27,第六支撑臂2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七支撑臂24的第六液压臂28,第七支撑臂2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连接第八支撑臂25的第七液压臂29,第八支撑臂25的远端轴接有一个向下的连接柱30,连接柱3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支撑盘31,两个夹爪26的中部共同轴接于支撑盘31的底部中心处,支撑盘31的外缘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驱动两个夹爪
26开合的第八液压臂32,第八支撑臂25的远端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向下连接支撑盘31偏心处的第九液压臂33。通过两个第八液压臂32带动两个夹爪26将辅助防护设备20夹紧,接着通过第五液压臂27向上顶起第六支撑臂23,从而将辅助防护设备20举升起来,接着转台21旋转从而将辅助防护设备20移至车外,通过第六液压臂28带动第七支撑臂24在第六支撑臂23上伸缩,通过第七液压臂29带动第八支撑臂25在第七支撑臂24上伸缩,从而将辅助防护装置移动至车位的安装位置,接着通过第五液压臂27收回从而将辅助防护装置下放至地面,通过第九液压臂33带动支撑盘31进行转动。
[0046] 运输工程车的后方托板上设置有滚筒传送带34。滚筒传送带34用于使辅助防护装置能够轻松的移动至吊放装置19处,以供其抓取并移至车外。
[0047] 需要
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
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
申请说明书和
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