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摄影 / 光学透镜 / 变焦镜头 / 具有优化低照效果的光学系统

具有优化低照效果的光学系统

阅读:446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具有优化低照效果的光学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具有优化低照效果的光学系统,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群、孔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镜片群以及双 光谱 感光机构,其中:第一镜片群和第五镜片群为固定设置,用于变焦的第二镜片群、孔径光阑和第三镜片群以及用于聚焦的第四镜片群为活动设置,本系统在保持现有体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具备可见/红外双光分别独立成像且图像合成、 传感器 调焦、超高倍率、小体积、大 光圈 等诸多特点,并且跨越整个变倍域均能良好地校正诸像差,能够对应可以进行超高清4K级影像摄影的固体摄像元件。,下面是具有优化低照效果的光学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群、孔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镜片群以及双光谱感光机构,其中:第一镜片群和第五镜片群为固定设置,用于变焦的第二镜片群、孔径光阑和第三镜片群以及用于聚焦的第四镜片群为活动设置且第三镜片群与孔径光阑在变焦过程中同步移动,通过第二镜片群沿着光轴从物侧向像侧移动,同时第三镜片群沿光轴移动并实现从广端向望远端的变倍;通过第四镜片群沿着光轴移动以校正变倍过程以及物距变化带来的虚焦,通过双光谱感光机构沿光轴移动实现画面的调焦;
所述的第一镜片群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其中第二镜片与第三镜片胶合,第二镜片的折射率为1.85,阿贝数为32.3,第三镜片的折射率为1.70,阿贝数为55.5,通过镜片材料折射率与阿贝数的搭配,以保证光学系统的周边色差过渡;
所述的第四镜片群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镜片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镜片,其中第十五镜片与第十六镜片相胶合;
所述的第五镜片群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光焦度的第十七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八镜片和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十九镜片,其中第十七镜片与第十八镜片相胶合;
所述的第二镜片群的第一枚镜片折射率满足Nd > 1.85;
所述的第四镜片群中的镜片的折射率均满足Nd > 1.80;
所述的第五镜片群中的胶合镜片折射率之差大于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镜片群中包含超低色散玻璃以及负光焦度镜片与正光焦度镜片组成的胶合镜片;第二镜片群中包含超低色散玻璃;所述的孔径光阑采用平面结构;第三镜片群中的镜片中包含超低色散玻璃以及多个负光焦度镜片与正光焦度镜片组成的胶合镜片;第五镜片群使用非球面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镜片群的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40,4.25),且第一镜片群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头望远端的焦距的比值为(-0.48,-0.2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镜片群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05,2.15),且镜头广角端的焦距与在广角端时第一镜片群与第二镜片群的间距的比值为(6.56,9.20),且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镜头广角端的焦距之差与镜片群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移动长度的比值为(3.05,3.9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镜片群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头广角端的焦距的比值为(4.39,6.95),且镜头广角端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0.03,0.21),且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在广角端时第一镜片群与第三镜片群的间距的比值为(1.40,2.9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镜片群的望远端的焦距与广角端的焦距之差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1.58,-7.39),且该镜片群焦距与第三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0.72,-0.2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五镜片群的广角端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07,1.30),其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0.794,+0.8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光谱感光机构包括:设置于光轴上的分光棱镜以及位于分光棱镜输出端的红外传感器与可见光传感器,其中:分光棱镜将可见光与红外光分离且一个波长的光线发生透射穿过棱镜,另一个波长的光线发生反射从其他路径离开棱镜,将两个传感器图像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光棱镜的入射面上有可见光与红外光的增透膜,分光棱镜的分光面上设置不同波长分光的滤光片或镀有不同波长分光的膜系,可见光出射面上设有可见增透红外截止滤光片或镀有可见增透红外截止膜,分光棱镜的红外出射面上设有红外增透可见滤光片或镀有红外增透可见截止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调焦,通过在双光谱感光机构上设置传感器调焦机构,分别对两个方向上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的成像质量进行调焦,其中:
可见光路中通过调节可见光传感器沿可见光轴方向前后移动,实现可见光路的性能调焦;
红外光路中通过调节红外传感器沿红外光轴方向前后移动,实现红外光路的性能调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镜片群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一一种:
a.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六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镜片和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九镜片;
b.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七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镜片和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九镜片;
所述的第三镜片群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一一种:
i.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并且后表面为非球面的第十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镜片和具有正光焦度且后表面为非球面的第十四镜片,其中第十一镜片与第十二镜片、第十三镜片与第十四镜片相胶合;
ii.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并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十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镜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镜片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镜片,其中第十一镜片与第十二镜片、第十三镜片与第十四镜片相胶合;
所述的第四镜片群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镜片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镜片,其中第十五镜片与第十六镜片相胶合;
所述的第五镜片群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光焦度的第十七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八镜片和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十九镜片,其中第十七镜片与第十八镜片相胶合。

说明书全文

具有优化低照效果的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光学器件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低照效果,具有超大变倍比、4K画质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阶段市场对于低照度拍摄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而出色的低照效果就必须要求镜头有着尽可能大的光圈数,为了提升镜头的低照拍摄效果,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增大镜头的光圈,保证在暗环境中拍摄时,镜头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成像光线,以此带来画面照度的提升。但光圈大小取决于镜头内部镜片的有效口径,较大的光圈必然会导致镜头成为“庞然大物”,给镜片加工和镜头组装都造成不便。二是利用红外光线实现低照拍摄,这就要求镜头在设计上必须在全焦段都实现红外共焦功能。因为外界环境复杂,很难保证环境中有充足的红外光线,通常需要给镜头配上额外的红外光源发生器和感光元器件,带来成本上的压。红外模式下相比于可见光成像也会有较大的性能损失,无法达到同等解像力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具有优化低照效果的光学系统,在保持现有体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具备可见/红外双光分别独立成像且图像合成、传感器调焦、超高倍率、小体积、大光圈等诸多特点,并且跨越整个变倍域均能良好地校正诸像差,能够对应可以进行超高清4K级影像摄影的固体摄像元件。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本发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群、孔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镜片群以及双光谱感光机构,其中:第一镜片群和第五镜片群为固定设置,用于变焦的第二镜片群、孔径光阑和第三镜片群以及用于聚焦的第四镜片群为活动设置,通过第二镜片群沿着光轴从物侧向像侧移动,同时第三镜片群沿光轴移动并实现从广端向望远端的变倍;通过第四镜片群沿着光轴移动以校正变倍过程以及物距变化带来的虚焦,通过双光谱感光机构沿光轴移动实现画面的调焦。
[0006] 所述的双光谱感光机构包括:设置于光轴上的分光棱镜以及位于分光棱镜输出端的红外传感器与可见光传感器,其中:分光棱镜将可见光与红外光分离且一个波长的光线发生透射穿过棱镜,另一个波长的光线发生反射从其他路径离开棱镜,将两个传感器图像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融合,得到的画面效果可以兼容红外光成像画面亮度高和可见光成像色彩信息丰富与解像力较高的特点。
[0007] 所述的调焦,通过在双光谱感光机构上设置传感器调焦机构,分别对两个方向上的可见光和红外光的成像质量进行调焦,其中:可见光路中通过调节可见光传感器沿可见光轴方向前后移动,实现可见光路的性能调焦;红外光路中通过调节红外传感器沿红外光轴方向前后移动,实现红外光路的性能调焦。
[0008] 所述的第一镜片群中包含超低色散玻璃以大幅收紧了镜头望远端的红外色光与紫色光,使镜头可以获得更锐利的色彩体验;特别地,第一镜片群中的负光焦度镜片与正光焦度镜片相胶合,通过镜片材料折射率与阿贝数的搭配,尽可能地保证了光学系统的周边色差过渡。为了弥补超高色散材料镜片光焦度不足的缺点,特别使用了高折射率材料,提高成像光线的曲折率,保证了长焦段的光线走势稳定。
[0009] 所述的第二镜片群的第一枚镜片折射率均满足Nd>1.85,增大了镜片焦距,从传统结构的一群结构中分担了部分光焦度;对于双凹面进行非球面结构,各个凹面依次对应于优化光学系统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场曲,提升了全程变焦中的画质均一性;同时,第二镜片群中包含部分超低色散玻璃,依然对系统的色差起到了重要的优化作用。第二镜片群为主变焦群,通过与第三镜片群配合的方式实现倍率的增大或减小。
[0010] 所述的孔径光阑采用平面结构,旨在提高全焦段中心区域的成像质量,当进行注重画面中心的局部特写时,观感体验得以飞跃。
[0011] 所述的第三镜片群与孔径光阑在变焦过程中同步移动,使得镜头即使在较大的焦距下,仍能够保持较大的光圈。第三镜片群中的镜片中包含超低色散玻璃,与之前的效果类似地改善了镜头在广角端的全波段色光收差,确保镜头拥有优秀的色彩还原效果;第三镜片群通过多个负光焦度镜片与正光焦度镜片相胶合的结构,补足了群组所承担的光焦度。
[0012] 所述的第四镜片群中的镜片的折射率均满足Nd>1.80,从而压缩了镜头的聚焦行程长度。当焦距或者物距改变时,沿光轴方向调整第四镜片群的位置,可以实现镜头在不同放大或缩小倍率下的聚焦。
[0013] 所述的第五镜片群中的胶合镜片折射率之差大于0.3,从而调节各倍率的边缘视场入射光线角度,放大角度过大造成光线溢出无法被传感器收录。第五镜片群中包含非球面镜片以进一步改善了周边视场的像质水平。
[0014] 技术效果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光学系统中,利用分光棱镜对光路进行红外与可见的分光,配合两枚传感芯片分别对红外光线和可见光线成像,其中可见光成像具有丰富的色彩信息与较高的解像力,红外光成像具有较高的画面照度与较低的噪音信号,抓取两幅图像的特征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融合,得到的画面同时具备可见与红外优点:既有丰富的色彩细节信息和较高的画面照度,也有较高的解像水平和较低的噪音信号。在夜间、暗室等低照环境的拍摄中发挥了出色的性能。本发明采用多叶片虹彩光圈,规避了猫眼光圈在口径缩小时真圆度不高的缺陷,使得各个状态下弧矢方向与子午方向的像质达到平衡均一的效果;本发明采用了传感器调焦的特殊调焦方式。通过传感器在光轴上的前后位移,对红外传感器与可见光传感器进行分别调焦,使得各个倍率下,可见与红外光路都达到最清晰的聚焦状态,解决了单聚焦群的结构无法保证红外/可见双光路同时清晰的缺陷。相比于镜片群组聚焦结构,传感器调焦的聚焦行程短非常短,对缩短镜头长度有很大帮助。本发明通过两个变焦群组的协同移动实现了焦距的变化:镜头采用了二、三群联动变焦、四群聚焦的结构。三个移动群组的行程有一定程度的重叠,通过特殊的对焦曲线设计保证各群组不会相互干扰,同时大幅度压缩了镜头的整体长度。本发明采用了移动式光圈结构,变焦过程中光圈组件镜头随三群共同移动,并搭配伸缩式电路驱动元件,随着群组移动,电路光圈控制元件可以伸缩匹配长度;最终在较小的体积内实现了较大的变焦倍率。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实施例1镜头的广角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
[0018] 图3为实施例1镜头的望远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
[0019] 图4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实施例2镜头的广角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
[0021] 图6为实施例2镜头的望远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
[0022] 图7和图8分别为现有技术及本发明的效果示意比较图;
[0023] 图9和图10分别为双光谱感光机构原理图和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G1~G5第一至第五镜片群、L1~L19第一至第十九镜片、P分光棱镜、S孔径光阑、VIS-IMG可见光传感器、IR-IMG红外光传感器、CG保护玻璃、ICF滤光片、传感器调焦机构1、导轴2、移动框3、圆轴孔301、U型孔302、驱动机构4、支架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1
[002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群G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群G2、系统的孔径光阑S、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群G3、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镜片群G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镜片群G5、包括分光棱镜P、红外传感器IR-IMG与可见光传感器VIS-IMG的双光谱感光机构。
[0027] 所述的第一镜片群G1的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40,4.25),且第一镜片群G1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头望远端的焦距的比值为(-0.48,-0.23)。
[0028] 所述的第二镜片群G2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05,2.15),且镜头广角端的焦距与在广角端时第一镜片群G1与第二镜片群G2的间距的比值为(6.56,9.20),且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镜头广角端的焦距之差与镜片群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移动长度的比值为(3.05,3.95)。
[0029] 所述的第三镜片群G3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头广角端的焦距的比值为(4.39,6.95),且镜头广角端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0.03,0.21),且镜头望远端的焦距与在广角端时第一镜片群G1与第三镜片群G3的间距的比值为(1.40,2.95)。
[0030] 所述的第四镜片群G4的望远端的焦距与广角端的焦距之差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1.58,-7.39),且该镜片群焦距与第三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0.72,-0.21)。
[0031] 所述的第五镜片群G5的广角端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1.07,1.30),且中近物侧的第一枚镜片的焦距与镜片群焦距的比值为(-0.794,+0.833)。
[003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
[0033] 所述的第一镜片群G1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镜片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镜片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L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镜片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镜片L5,其中第一镜片L1与第二镜片L2胶合。
[0034] 所述的第二镜片群G2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六镜片L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镜片L7、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镜片L8和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九镜片L9。
[0035] 所述的第三镜片群G3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并且后表面为非球面的第十镜片L10、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镜片L1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镜片L1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镜片L13和具有正光焦度且后表面为非球面的第十四镜片L14,其中第十一镜片L11与第十二镜片L12、第十三镜片L13与第十四镜片L14相胶合。
[0036] 所述的第四镜片群G4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镜片L15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镜片L16,其中第十五镜片L15与第十六镜片L16相胶合。
[0037] 所述的第五镜片群G5从物侧依次包括:正光焦度的第十七镜片L17、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八镜片L18和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十九镜片L19,其中第十七镜片L17与第十八镜片L18相胶合。
[0038] 如图9所示,所述的分光棱镜P的入射面上有可见光与红外光的增透膜或等效增透结构,分光棱镜的分光面上设置不同波长分光的滤光片ICF或镀有不同波长分光的膜系,可见光出射面上设有可见增透红外截止滤光片或镀有可见增透红外截止膜,分光棱镜的红外出射面上设有红外增透可见滤光片或镀有红外增透可见截止膜。
[0039] 所述的分光棱镜将可见光与红外光分离且一个波长的光线发生透射穿过棱镜,另一个波长的光线发生反射从其他路径离开棱镜,将两个传感器图像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融合,得到的画面效果可以兼容红外光成像画面亮度高和可见光成像色彩信息丰富与解像力较高的特点。
[0040] 如图9所示,所述的双光谱感光机构上设有传感器调焦机构1,使得每个传感器可以沿所在光路的光轴移动实现调焦。
[0041] 如图10所示,为传感器调焦机构1的具体结构,其包括:导轴2以及滑动设置于导轴2上的带有通光孔(图中未示出)的移动框3和与移动框3相连的驱动机构4,其中:通光孔正对可移动传感器IMG设置,使其能够通过通光孔采集光路光线。
[0042] 所述的导轴2的数量最优为两根,对应移动框3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滑动设置的圆轴孔301和U型孔302。
[0043] 所述的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于其输出端的支架5,其中:支架5与移动框3相连,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使得传感器调焦机构沿光路光轴方向作平稳的往返移动,实现传感器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移动精度越高,性能与焦距控制越精确。
[0044] 在使所述的第一镜片群和所述的第五镜片群固定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的第二镜片群沿着光轴从物侧向像侧移动,同时所述的第三镜片群沿光轴移动,镜片组在光轴上的位置与所述的第二镜片群的位置一一对应,而实现从广角端向望远端的变倍,通过使所述的第四镜片群沿着光轴移动,校正变倍过程以及物距变化带来的虚焦。光线在经过所述的分光棱镜后,分为红外与可见两路光线,分别进入对应的红外传感器IR-IMG与可见光传感器VIS-IMG。通过所述的红外传感器与可见光传感器沿着光轴移动,保持红外光路与可见光路的画面同时聚焦清晰。
[0045] 所述的分光棱镜和红外传感器之间优选设有保护玻璃和可见截止滤光片。
[0046] 所述的分光棱镜和可见光传感器之间优选设有保护玻璃和红外截止滤光片。
[0047] 所述的滤光片的作用是滤除不必要波段的光线和杂散光。
[0048] 所述的红外传感器与可见光传感器的输出端进一步设有CCD和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
[0049] 以下,示出关于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各种数值数据。
[0050] EFL=6.4广角端~220望远端
[0051] F数=1.41广角端~4.35望远端
[0052] 表1显示了实施例1镜头的结构参数;表2显示了实施例1镜头的变焦参数;表3显示了实施例1的镜头非球面系数。
[0053] 图1是实施例1镜头的广角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图2是实施例1镜头的望远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
[0054] 表1实施例1镜头结构参数
[0055]
[0056]
[0057] 表2实施例1镜头变焦参数
[0058]表面序号 W T
A 0.88 59.77
B 64.31 1.69
C 1.15 2.17
D 10.24 12.93
VIS E 0.52 0.51
IR E 0.64 2.16
[0059] 表3实施例1镜头非球面系数
[0060] 表面序号 K A4 A6 A8 A10S10 2.31 5.21E-05 6.75E-07 4.86E-09 -6.87E-11
S11 0.00 -3.23E-05 -4.59E-07 -2.97E-09 9.10E-11
S16 -0.44 -2.87E-05 7.65E-07 -2.49E-09 -4.31E-11
S17 0.00 -3.22E-06 5.61E-07 3.92E-09 5.63E-12
S20 24.00 1.04E-05 3.26E-08 -1.93E-10 2.59E-13
S26 -7.68 1.61E-05 -5.61E-08 5.81E-10 -4.21E-12
S33 -2.11 -5.04E-05 8.39E-07 -5.61E-08 1.09E-09
S34 0.21 2.72E-05 1.89E-06 -9.85E-08 2.04E-09
[0061] 实施例2
[006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
[0063] 所述的第二镜片群G2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镜片L6、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七镜片L7、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镜片L8和具有负光焦度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九镜片L9。
[0064] 所述的第三镜片群G3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并且两面均为非球面的第十镜片L10、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镜片L1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镜片L1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镜片L13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镜片L14,其中第十一镜片L11与第十二镜片L12、第十三镜片L13与第十四镜片L14相胶合。
[0065] 以下,示出关于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各种数值数据。
[0066] EFL=6.50广角端~215望远端
[0067] F数=1.48广角端~4.93望远端
[0068] 表4显示了实施例2镜头的结构参数;表5显示了实施例2镜头的变焦参数;表6显示了实施例2的镜头非球面系数。
[0069] 图3是实施例2镜头的广角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图4是实施例2镜头的望远端相对于d线的各像差图。
[0070] 表4实施例2镜头结构参数
[0071]
[0072]
[0073] 表5实施例2镜头变焦参数
[0074] 表面序号 W TA 0.65 53.02
B 66.21 2.00
C 1.10 10.41
D 10.78 13.30
VIS E 0.41 -0.39
IR E 0.57 0.95
[0075] 表6实施例2镜头非球面系数
[0076]表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S12 0.06 3.39E-05 -8.11E-07 1.06E-08 -6.17E-11
S13 -1.11 1.42E-05 -7.24E-07 9.58E-10 -5.09E-11
S19 -0.01 -7.80E-06 1.18E-08 -4.24E-11 5.15E-14
S20 3.59 1.61E-05 1.13E-08 6.32E-11 7.13E-14
S33 1.26 2.99E-05 -1.15E-07 -1.41E-08 6.27E-10
S34 -0.70 3.25E-05 -1.99E-07 -2.78E-08 9.31E-10
[0077] 如图7和图8比较可见,本发明通过红外与可见的分光光路、传感器调焦策略以及双图像融合,实现低照效果与解像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0078]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