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编辑中 / 编辑决策表 / 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及其方法、以记录媒介录制讨论的方法

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及其方法、以记录媒介录制讨论的方法

阅读:1021发布:2020-10-09

专利汇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及其方法、以记录媒介录制讨论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讨论系统及方法,以作为基于互联网的合理的决策工具,其可以通过一系统化及标准化的讨论过程及规则得出健康的讨论执行,以解决在社会、企业及团体中产生的不同的争论点、矛盾及决策;并可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建立理论及知识,而所述模型通过就每个个案进行结构化而进行互动式讨论攻防,以撷取一个团体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知识、建议及方案,以及得出一结论。所述系统可就讨论的性质和类型利用一预先分类并已登记的讨论规则选择性地 指定 及操作一不同的讨论执行过程;界定所有讨论参与者的 角 色如主持、讨论小组、利益关系者及观众;以及以讨论分类信息、副题信息、建议、建议理由、及反驳的层次结构产生及管理讨论信息。所述系统包括一特别陈述编辑,其可为每个细分的争论点细分一意见并将其结构性地登记。所述系统具有为每个争论点的不同意见执行互动式攻防、结构性地询问一攻防情况、分析所有建议的意见及反驳以界定一逻辑结构以及意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性质、根据逻辑结构、相互关系及性质剔除逻辑性不适合意见及具 缺陷 意见、界定一可根据一性质界定及攻防结果界定意见的逻辑合理性的判断规则、以及为每个个案的意见适合性执行系统化及自动的判断的功能。,下面是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及其方法、以记录媒介录制讨论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通过网上讨论支援决策的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包括:
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其根据能够经过互联网连接到所述服务器的讨论小组 为每种讨论类型所预定的一定规则,对讨论主题中每个细分的争论点执行交互 式意见攻防(ping-pong),通过视乎每个意见的性质和一攻防结果而界定的判断 规则从而得到一结论,并登记和管理讨论信息、讨论攻防信息及得出讨论结果 信息、以及所有讨论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在一数据库内;
多个具有一网络浏览器的讨论小组客户终端机,其让所述讨论小组能经过 互联网连接到所述讨论管理服务器;以及
多个观众客户终端机,其就一根据所述多个讨论小组之间的讨论攻防而处 理的讨论攻防情况建议一自由意见,询问一讨论小组的意见或回应一讨论小组 的支持要求参与所述讨论攻防,并参与一民意投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管理服务器包括:
一主码信息数据库,其储存在一讨论上不同分类的参考信息;
一成员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所有成员的基本信息;
一讨论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每个讨论对象相关信息,例如讨论分区和分类、 界定所述讨论性质的讨论执行规则和执行情况、以及如所述讨论的一题目和一 副题等信息;
一意见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意见信息,例如在一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建 议理由、反驳及询问;以及
一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其储存从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中摘取得到的每个 讨论中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包括关 于指定组织或团体的利益关系者信息;以及关于个人如一主持、讨论小组及观 众成员等的个人成员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包括用 于识别每个讨论的基本讨论信息;用于所述讨论的不同讨论类型的分类信息; 为界定所述讨论的所有操作规则的讨论规则信息;为了辨悉所述讨论的执行情 况的讨论执行信息;以及为对每件讨论个案进行分类的讨论副题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意见信息包括具有讨论 背景信息以及在一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建议、反驳及询问的不同意见信息; 附加信息如不同的判断信息和剔除信息;以及背景信息543和剔除54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包 括利益关系者、讨论小组及一主持的必要登记信息;以及观众信息以限制选择 性地浏览或参与所述讨论。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已决定所述讨论,通 过一操作员、一主持或利益关系者,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储存从所述成员 信息数据库中摘取得到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登录信息数 据库,其储存一成员登入结果以计算在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中已登记的每个成 员的参与。
9、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的方法,其结合经过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 讨论的参与者的多次讨论而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自动连接一终端机至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并回应所有讨论参 与者的一连接要求而传送一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决定 一操作员是否选自一团体,其包括一操作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一讨论 小组及一观众;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操作员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 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基本 信息如一讨论期间和一讨论题目,以登记所述基本信息于一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基本讨论信息,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 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任命 所述主持,以登记所述主持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主持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用 于讨论主体登记、讨论操作信息登记、讨论副题登记、背景信息登记、意见审 阅、支持要求检讨及主持判断的一主持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操作信息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 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讨论 操作信息如一讨论分类和一讨论领域,以登记所述讨论操作信息于所述讨论信 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决定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类是否一主 要讨论,并于其为所述主要讨论时输入讨论分类信息和讨论规则信息,以登记 所述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步骤,其为一讨论类别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主体登记是在被传送 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登 记的一讨论类别是否表示一讨论小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表示一讨论小组讨论,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 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 如一利益关系者和一讨论小组的讨论主体信息,以登记所述信息于所述讨论主 体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没有表示所述讨论小组讨论,决定所述讨论 类别是否表示一限于少数人的讨论或一秘密讨论;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表示所述限于少数人的讨论或所述秘密讨论, 在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指定观众,以登记所述观众于所述讨论主 体信息数据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分类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副题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 所述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登记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 类是否表示一具有方案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不表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传送一副题信 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通过一主持,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副题信息登记屏 幕上输入副题信息和指定副题题目一方,以登记所述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 库内;
一步骤,其为任命所述指定副题题目一方,以及由一任命日期起计算一提 交建议的时限,以登记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宣布一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一讨论开始过程通 告,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所述通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分类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背景信息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 所述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登记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 类是否表示一背景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不表示所述背景讨论,传送一背景信息登记 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背景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所述 背景信息,以登记指定副题背景信息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意见审阅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菜单屏幕 上被拣选,产生一意见审阅对象清单以及传送一意见审阅处理屏幕至所述终端 机;
一非处理决定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意见审阅处理屏幕 上为每个对象意见项目拣选一意见分类编码,以决定是否有一非处理项目;
一剔除决定步骤,其为当没有非处理项目时,决定是否有一意见剔除;
一步骤,其为当有所述意见剔除,执行系统剔除处理以于所述讨论主体信 息数据库内登记剔除结果,以及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登记剔除内容和剔除 理由编码;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没有所述意见剔除,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登记一意见 分类编码以及计算一反驳时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检讨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攻防情况屏幕上的检讨一 要求宣告,以决定所述要求宣告是否被取消;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要求宣告被取消,拣选强制性关闭以登记于所述意见 信息数据库内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分类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主持判断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 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类 是否表示一具有方案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不表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传送一建议理 由判断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主持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建议理由判断情况 屏幕上拣选所述建议的主要理由,通过一系统并基于一建议的主要理由的适合 性、不适合性、保留或条件性适合性判断一建议,以登记一判断结果于所述意 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表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通过检视必须性 建议、方案、问题及替代计划判断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是否为适合性、不适合 性、条件性适合性或保留性要求,以登记一判断结果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步骤,其为当 在所述非处理决定步骤内决定了其有一非处理项目,传送一再处理要求讯息至 所述终端机屏幕。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利益关系者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 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 一代表讨论小组,以登记所述讨论小组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代表讨论小组,传送一要求宣告产生屏幕至所 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要求宣告产生屏幕上产生一要 求宣告,以登记所述要求宣告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小组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 送用于建议登记、反驳登记、支持要求及回答接纳的一讨论小组菜单屏幕至所 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建议登记被选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小组 菜单屏幕上,决定一陈述编辑是否被安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陈述编辑未被安装,自动下载所述陈述编辑并执行所 述陈述编辑,以在所述陈述编辑被安装时传送一陈述编辑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陈述编辑屏幕上输入一意见, 以登记所述意见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 参与者和一相关观众所述新意见已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特别的陈述编辑功能步骤,其为在所述陈述编辑屏幕上细分支持在每个 争论点(的每个意见)的意见的一建议和多个建议理由,并将所述建议和建议理由 结构化和输入,以登记所述意见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意见登记在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内,通过所述陈述编 辑执行分类分为建议方案、必须性(问题)提交、预期会发生的问题、相应的替代 计划及个案建议,并以一预设格式将其输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反驳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小组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一反驳对象意见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攻防情 况屏幕上被指定,传送一反驳输入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反驳输入屏幕上输入一反驳, 以登记所述反驳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并自动通知参与者所述新意见已登 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类别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 讨论小组菜单屏幕上被拣选,检视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 类别,以决定所述讨论类别是否表示一正常的讨论小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表示一典型的讨论小组讨论时,决定累积于 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利益关系者信息的一支持要求数目是否超过 在所述讨论规则内已获批准的一支持要求许可数目;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数目没有超过所述许可数目时传送一讨论攻 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当所述支持要求数目超过所述许可数目时传送 一错误讯息至所述终端机屏幕。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回答接纳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小组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通过一支持要求者决定是否接纳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 述讨论攻防情况屏幕上的一回答,以及当所述支持要求者不接纳时,通过电子 邮件通知所述回答的回答者、删除一已登记的回答以及修改一相关的意见信息 数据库;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者不接纳时,向公众公开一回答内容,登记 所述回答内容,以及登记一反驳时限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反驳时限被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传送一关 闭询问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决定所述关闭是否支持要求关闭;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关闭不是所述支持要求关闭,检视一关闭时限以决定 是否已超过所述关闭时限;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已超过所述关闭时限或所述关闭是所述支持要求关闭,删 除一支持要求宣告并将其登记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2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观众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用 作反驳、提出自由意见及支持要求回答的一观众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回答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观众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攻防情况屏幕上拣选一回 答对象意见,以登记一可选择的讨论小组;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可选择的讨论小组,传送一回答输入屏幕至所 述终端机以在一输入信息上执行关闭处理,继而登记所述输入信息处理结果于 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被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的 所述输入信息处理结果,然后处理一意见审阅。
25、根据权利要求9至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 包括:一得出讨论结果的步骤,其为处理在所有讨论参与者之间的所述讨论攻 防的一结果以及处理判断题目意见(SAs)、建议、副题及讨论的适合性、条件性 适合性、不适合性或保留。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得出结果步骤包 括:
一讨论攻防处理步骤,其为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一攻防结 果上执行优势和劣势处理;
一题目意见判断步骤,其为在所述题目意见上执行一系统判断处理以判断 其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或保留,其中所述讨论攻防处理步骤已对 所述题目意见执行所述讨论攻防结果处理;
一讨论关闭步骤,其为当讨论期间终止关闭所述讨论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 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
一对质判断步骤,其为在一对质题目意见上处理一攻防结果;
一建议判断步骤,其为检视每个建议的已被处理判断的题目意见判断信息, 以及根据在所述建议上的一判断原则处理在所述建议上的判断;以及
一讨论判断步骤,其为每个建议对所有副题和讨论执行判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攻防步骤包括以 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有题目意见检视反驳时 限,以决定是否超过所述反驳时限;
一步骤,其为当超过所述反驳时限,决定在所述对象意见上的一反驳是否 被放弃;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放弃在所述对象意见上的所述反驳时进行题目意见优势处 理,
当没有放弃在所述对象意见上的所述反驳时进行题目意见劣势处理,
当没有放弃在所述题目意见和所述对象意见上的所述反驳时当作对质处 理,以及登记关于攻防结果处理的信息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题目意见判断步骤包 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检视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的一建议理由上的讨论攻 防信息,以决定所述讨论攻防是否被终止;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攻防被终止,检视题目意见和对象意见性质分类, 根据一意见判断规则处理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判断保留的判断, 以及登记所述处理结果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决定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是否登记有一依附建议理 由,即一建议理由结构是否为一依附类型的理由,以及当所述理由为所述依附 类型时,在所述依附意见上使用与处理独立意见时同样的方法执行判断处理。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关闭过程包括以 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检视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一讨论期间,以决定所 述讨论期间是否被终止;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期间被终止,关闭所述讨论并计算一实质讨论期 间,以将其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 论终止通告。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质判断步骤包括以 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检视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的反驳,以决定一新反驳 是否被登记;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新反驳被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决定登记在 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一实质讨论期间是否已过去;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实质讨论期间已过去,最后处理未经处理的讨论攻防 和题目意见判断。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议判断步骤包括通 过一系统回应一主持的意见判断指示检视指定理由的题目意见判断信息,以及 当所有题目意见判断同样地被产生为适合性、不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或判断 保留时自动执行建议判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理由判断被终止,建立一题目意见判断摘要表,其概 括对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有题目意见的判断,以及传送一讨论判 断处理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检视一讨论判断类型,以及当所述判断类型=1时输入副题判 断信息,以登记所述副题判断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判断类型≠1时,传送一副题判断宣告产生屏幕至所述 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产生一副题判断宣告于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副题判断 宣告产生屏幕上,以登记所述宣告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完成所述副题判断,传送一讨论判断宣告产生屏幕至所述 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判断宣告产生屏幕上产生 一讨论判断宣告,以登记所述宣告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决定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判断宣告是否 表示判断类型=1;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宣告表示判断类型=1,输入所有讨论判断,以登记所 述讨论判断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3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4和权利要求26至33中任一据权利要求所述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讨论攻防情况询问显示步骤,其为在一屏幕 上为每个所述题目意见显示讨论攻防如反驳和再反驳。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攻防情况询问显 示步骤包括一输出步骤,其为了讨论攻防情况询问处理而将每个讨论小组于一 攻防过程中产生的题目反驳和对象意见组合,以及在不理会所述已产生的意见 的数目的情况下计算每个意见的一屏幕输出位置,以自动调整一屏幕大小。
36、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其结合经过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 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一讨论准备步骤(S100),其包括决定一讨论主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 及一观众的一讨论决定过程(S110);通过会议决定一讨论期间和讨论规则以及 为每个利益关系者决定一讨论小组的一基本讨论数据决定和会议过程(S120); 先通过一讨论管理服务器的操作员登记一主持以执行所述讨论,以及通过所述 已登记的主持登记剩下直接参与所述讨论的所有参与者的一所有参与讨论的参 与者的登记过程(S130);登记基本讨论信息、讨论性质分类及背景信息的一讨 论操作信息登记过程(S140);以及登记所述讨论的副题、以及为每个副题决定 及登记一题目一方的一副题登记过程(S150);
一讨论攻防步骤(S200),其包括在一网内正在进行中的讨论的清单内宣布 一登记和简介讯息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一讨论开始通告的一讨论开始过程 (S210);登记一题目意见(SA)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新 意见登记通告的一题目意见登记过程(S220);将题目意见(SA)的性质分类和登 记,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具缺陷的意见剔除的一意见审阅过程(S230);以及 在所述题目意见上登记一反驳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反驳 登记通告的一反驳登记过程(S240);
一讨论判断步骤(S300),其包括因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攻 防而执行优势和劣势处理的一讨论攻防结果处理过程(S310);以及在所述题目 意见上执行系统判断如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保留的一题目意见 判断过程(S320);以及一讨论终止步骤(S400),其包括当讨论期间终止执行关 闭处理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的一讨论关闭过程 (S410);执行正在进行中的攻防对质处理和对质的攻防题目意见判断处理的一 攻防终止过程(S420);以及执行建议系统判断、副题判断及所有讨论判断处理 的一讨论判断过程(S430)。
37、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其结合经过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 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一分支讨论步骤,其在一讨论执行过程中需要特别知识时,通过多个指定 团定,从一主要讨论独立执行一讨论,并在所述主要讨论中反映一结果;以及
一相反讨论步骤,其于相反位置,在一指定个案上尝试讨论攻防,所述分 支讨论步骤和所述相反讨论步骤被包括并成为依附于所述主要讨论的副讨论。
38、一种录制有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的一记录媒介,所述方法结合经过 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一步骤,其为自动连接一终端机至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并回应所有讨论参 与者的一连接要求而传送一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所述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决定 一操作员是否选自一团体,其包括一操作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一讨论 小组及一观众;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操作员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 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基本 信息如一讨论期间和一讨论题目,以登记所述基本信息于一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基本讨论信息,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 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任命 所述主持,以登记所述主持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
39、一种录制有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的一记录媒介,所述方法结合经过 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一讨论准备步骤(S100),其包括决定一讨论主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 及一观众的一讨论决定过程(S110);通过会议决定一讨论期间和讨论规则以及 为每个利益关系者决定一讨论小组的一基本讨论数据决定和会议过程(S120); 先以通过一讨论管理服务器的操作员登记一主持执行所述讨论,以及通过所述 已登记的主持登记剩下直接参与所述讨论的所有参与者的一所有参与讨论的参 与者的登记过程(S130);登记基本讨论信息、讨论性质分类及背景信息的一讨 论操作信息登记过程(S140);以及登记所述讨论的副题、以及为每个副题决定 及登记一题目一方的一副题登记过程(S150);
一讨论攻防步骤(S200),其包括在一网内正在进行中的讨论的清单内宣布 一登记和简介讯息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一讨论开始通告的一讨论开始过程 (S210);登记一题目意见(SA)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新 意见登记通告的一题目意见登记过程(S220);将题目意见(SA)的性质分类和登 记,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具缺陷的意见剔除的一意见审阅过程(S230);以及 在所述题目意见上登记一反驳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反驳 登记通告的一反驳登记过程(S240);
一讨论判断步骤(S300),其包括因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攻 防而执行优势和劣势处理的一讨论攻防结果处理过程(S310);以及在所述题目 意见上执行系统判断如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保留的一题目意见 判断过程(S320);以及一讨论终止步骤(S400),其包括当讨论期间终止执行关 闭处理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的一讨论关闭过程 (S410);执行正在进行中的攻防对质处理和对质的攻防题目意见判断处理的一 攻防终止过程(S420);以及执行建议系统判断、副题判断及所有讨论判断处理 的一讨论判断过程(S430)。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及其方法,其通过创新、互动的网上讨 论以支援作出最佳决策并能够解决一组织内的冲突和问题。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社会或组织内进行决策和制定策略一直是掌握有限信息的少数 精英的专职。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增长,其让意见和信息能够被广泛交换,以及 指定团体的利益能够被收集和表达。显然地,不同的利益团体的目的,以及网 民在决策和策略制定的参与,对社会和组织的民意、策略制定及决策的代表性 具有一重大的影响。
由1990年开始,社会迅速地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而一传统民意系统 已不再足够。当社会不同部分的色变得越来越专,由非专业人员或少数精 英制定法律和策略等会引致社会问题及机会的损失。
由于篇幅和广播时间有限、缺乏互动性及连续性,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 只能传达有限数目的观点,这让读者们很难去辨悉存有偏见或歪曲的建议。而 且,对不同建议、意见及信息的有限监管会妨碍了所有讨论小组表达意见,只 有少数讨论小组能够表达意见。
另外,因新闻工作者欠缺社会经验而引致的专业性和多元性的缺乏,其不 会产生一基于不同的建议、意见及信息的分析的管理模式,亦不会清楚地区别 好的与坏的意见和信息。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能澄清和教育民众有关围绕不同事 情的复杂问题,但与此同时其只有有限的能在该解决过程中提供帮助。
为了解决这些传统问题,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网站出现,通过让社会所有阶 层公开地和互动地发表他们的意见和信息,这些网站让许多市民参与策略制定。
这些网上讨论网站是唯一的渠道能克服上述传统媒体的限制并能传达不同 的意见。这些网站能让民众非常详细地讨论事情以得出可靠的结论,以及能阐 述更合理和合乎逻辑的意见,从而增加这种讨论的生产力,并将误解和误报减 到最低。因为能让民众取得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所有意见和信息,而所有意见 和信息亦能被保留一段时间,这些网站相比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媒体具有潜力 在制定策略上发挥更大的影响。而且,这些网站对策略计划者而言是一提供重 要回应的有潜力的信息来源。
然而这种传统网上讨论网站没有促进有系统的讨论。许多没有价值的意见 令讨论变得混乱,当时间过去,有价值的意见便很难被找出来。再者,有建设 性的意见经常被受过较少教育的讨论小组(讨论参与者)剔除。由于没有任何规则 管理具成效的讨论,讨论常常会变化成争吵、侮辱及愤慨。
另外,冗长的意见一般含有支持该意见的建议和理由,其不可能通过细分 这些意见来讨论这些意见是否适当。而且,不必要的语言、与事情无关的意见 以及重迭的意见令观众以及讨论参与者难以跟随讨论的进度。
此外,一观众或决策者很难识别一必须的目的或一需解决的问题,也很难 通过结合一讨论的不同部分以对一事情达成协议。
因此,这些网上讨论网站不代表一利用互联网的力量的一新范例,其反而 担当较简单的角色如一留言板的角色。而且,与其说是帮助解决问题,这些网 站倾向增加冲突。成熟和明智的网民不会理会这些网站。
以上所述传统网上讨论网站的问题总结在图1中。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讨论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得出一合理的结论,并且使利益关系者能辩悉一 推理和推论过程从而能够得出一结论。
-每个人能持有合理的想法。当一个人可能有不合理的想法的时候,受过 教育和考虑周到的人大致上是合理的。合理的建议具有信息和价值。不合理的 建议归因于自私的主观性(主观价值)和/或错误信息。
-当离开公众的注视,每个人是自我中心,导致团体的自我主义。假定的 是所有建议可能包括一团体所找寻的目的。
-通过讨论的社会协议和结论不一定源于合理的建议。有时候它们可能源 于公众选择,即公众意见,而不管理由。这被称作公众价值。但是,公众价值 也被不正确的公众意见所影响。现代社会具有很高的公众智能,但让形成公众 意见所需的信息由有限来源提供,其可以导致偏见和错误信息。
-当最终变成建议的信息或价值向公众清楚地被公开,建议变得更合理。 所述系统执行一社会角色以提供及实现关于真实、专门信息或导致所述公众的 正确意识结构的价值的正义的某些假设。所述系统的原理是一好讨论可导致健 康的社会协议和有价值的结论。
由于现代社会是高度多元化的,其不可能作出一完美的决定。任何决定也 有其优点和错误。决策只是一较重要的价值的一部分。集中于问题而非解决的 固执的反对不能成为一影响决策的因素。任何推论出来的问题只可被辩悉为一 将会进一步被解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行制度,一讨论未必能达到一完美的结论,但其最少能 基于已收集的信息、价值和某些假设指出最理想的方向,以得出包含某些极为 重要的权利和限制的结论,而非绝对结论。
2.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为的是解决所述网上讨论的传统问题。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及其方法,其能通过 循环地将来自社会所有阶层的意见和建议结构化,并详细登记每个细分的争论 点,执行关于争论点的交互攻防,如在所述意见和建议上的反驳和进一步的反 驳,以致一观众或一决策者容易地辨悉重要的争论点及讨论状态,并基于每个 意见的合乎逻辑的适当性为每个细分的争论点得出一结论,以得出利益关系者 之间的协议和利益、以及科学化和合理的结论。
因此,本发明尝试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传统网上讨论的缺点。
1)讨论的类型是什么,每个讨论属于什么性质,而所述系统如何适应不同 类型的讨论?
2)应该界定什么讨论执行规则以执行有效和健康的讨论,以及应为所有讨 论参与者和一主持界定什么角色?
3)意见是如何被细分为每个细分的争论点,以及输入信息如何被分项列举, 以便有意义的讨论攻防?
4)打断健康的讨论攻防的意见具有什么特点?而替代的是什么?
5)有什么类型的建议和反驳?应如何分类每个性质和逻辑性?而建议和反 驳具有什么相互关系?
6)如何建立一信息结构和一询问表格,以使一观众一看就能辨悉每个细分 的争论点而非每个意见的一讨论攻防情况?
7)所述讨论攻防是如何被终止?而所述被终止的攻防是如何被作出结论?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其提供一种通过网上讨论支援决策的基于互联网的 讨论系统,其包括: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其根据能够经过互联网连接到所述服 务器的讨论小组为每种讨论类型所预定的一定规则,对讨论主题中每个细分的 争论点执行交互式意见攻防(ping-pong),通过视乎每个意见的性质和一攻防结 果而界定的判断规则从而得到一结论,并登记和管理讨论信息、讨论攻防信息 及得出讨论结果信息,以及所有讨论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在一数据库内;多个具 有一网络浏览器的讨论小组客户终端机,其让所述讨论小组能经过互联网连接 到所述讨论管理服务器;以及多个观众客户终端机,其就一根据多个所述讨论 小组之间的所述讨论攻防而处理的讨论攻防情况提出一自由意见,询问一讨论 小组的意见或回应一讨论小组的支持要求参与所述讨论攻防,并参与一民意投 票。
所述讨论管理服务器包括:一主码信息数据库,其储存在一讨论上不同分 类的主码信息(编码表);一成员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所有成员的基本信息;一讨 论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每个讨论对象相关信息,例如讨论分区和分类、界定所 述讨论性质的讨论执行规则和执行情况、以及如所述讨论的一题目和一副题等 信息;一意见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意见信息,例如在一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 建议理由、反驳及询问;一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其储存从所述成员信息数据 库中摘取得到的每个讨论中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信息;以及一登录信息数 据库,其储存一成员登入结果以计算在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中已登记的每个成 员的参与。
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包括关于指定组织或团体的利益关系者信息;以及关 于个人如一主持、讨论小组及观众成员等的个人成员信息。
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包括用于识别每个讨论的基本讨论信息;用于所述讨 论的不同讨论类型的分类信息;为界定所述讨论的所有操作规则的讨论规则信 息;为了辨悉所述讨论的执行情况的讨论执行信息;以及为对每件讨论个案进 行分类的讨论副题信息。
所述意见信息包括具有讨论背景信息以及在一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建 议、反驳及询问的不同意见信息;附加信息如不同的判断信息和剔除信息;以 及背景信息543和剔除544。
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包括利益关系者、讨论小组及一主持的必要登记 信息;以及观众信息以限制选择性地浏览或参与所述讨论,以及当已决定所述 讨论,通过一操作员、一主持或利益关系者,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储存从 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中摘取得到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的方法,其结合经 过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多次讨论而得出一结论,所述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自动连接一终端机至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并回应所有讨论参 与者的一连接要求而传送一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在被传送至 所述终端机的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决定一操作员是否选自一小组,其 包括一操作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一讨论小组及一观众;当所述操作员 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 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基本信息如一讨论 期间和一讨论题目,以登记所述基本信息于一讨论信息数据库内;当登记了所 述基本讨论信息,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在被传送 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任命所述主持,以登记所述主持 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
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步骤,其为当所述主持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 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用于讨论主体登记、讨论操作信息登记、讨论副题登 记、背景信息登记、意见审阅、支持要求检讨及主持判断的一主持菜单屏幕至 所述终端机;当所述讨论操作信息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 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讨论操作信息如一讨论分类和一讨论领域, 以登记所述讨论操作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以及决定登记在所述讨论 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类是否一主要讨论,并于其为所述主要讨论时输入 讨论分类信息和讨论规则信息,以登记所述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利益关系者在所述指定讨 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在被 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一代表讨论小组,以登 记所述讨论小组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当登记了所述代表讨论小组, 传送一要求宣告产生屏幕至所述终端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要求宣 告产生屏幕上产生一要求宣告,以登记所述要求宣告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小组在所述指定讨论 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用于建议登记、反驳登记、支持要求及回答接纳 的一讨论小组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当所述建议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 的所述讨论小组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一陈述编辑是否被安装;当所述陈述 编辑未被安装,自动下载所述陈述编辑并执行所述陈述编辑,以在所述陈述编 辑被安装时传送一陈述编辑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 所述陈述编辑屏幕上输入一意见,以登记所述意见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和一相关观众所述新意见已登记在所 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观众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 拣选,传送用作反驳(询问)、提出自由意见及支持要求回答的一观众菜单屏幕至 所述终端机;当所述支持要求回答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观众菜单屏幕 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 所述讨论攻防情况屏幕上拣选一回答对象意见,以登记一可选择的讨论小组; 当登记了所述可选择的讨论小组,传送一回答输入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在一输 入信息上执行关闭处理,继而登记所述输入信息处理结果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 库内;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被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输 入信息处理结果,然后处理一意见审阅。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一得出讨论结果的步骤,其为处理在所有讨论参与者 之间的所述讨论攻防的一结果以及处理判断题目意见(SOs)的适合性、条件性适 合性、不适合性或保留。所述讨论得出结果步骤包括:一讨论攻防处理步骤, 其为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一攻防结果上执行优势和劣势处理; 一题目意见判断步骤,其为在已经过所述讨论攻防处理步骤进行攻防结果处理 的所述题目意见上执行一系统判断处理,以判断其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 适合性或保留;一讨论关闭步骤,其为当讨论期间终止关闭所述讨论以及通过 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一对质判断步骤,其为在一对质题目意 见上处理一攻防结果;以及一建议判断步骤,其为检视每个建议的题目意见判 断信息,以及就所述建议进行系统判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其结合经过 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所述方法包括: 一讨论准备步骤,其包括决定一讨论主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及一观众的 一讨论决定方法;通过会议决定一讨论期间和讨论规则以及为每个利益关系者 决定一讨论小组的一基本讨论数据决定和会议方法;先通过一讨论管理服务器 的操作员登记一主持以执行所述讨论,以及通过所述已登记的主持登记剩下直 接参与所述讨论的所有参与者的一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登记方法;登记基 本讨论信息、讨论性质分类及背景信息的一讨论操作信息登记方法;以及登记 所述讨论的副题、决定以及为每个副题登记一题目一方的一副题登记方法;一 讨论攻防步骤,其包括在一网内正在进行中的讨论的清单内宣布一登记和简介 讯息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一讨论开始通告的一讨论开始方法;登记一题目意 见(SA)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新意见登记通告的一题目 意见登记方法;将题目意见(SA)的性质分类和登记,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具 缺陷的意见剔除的一意见审阅方法;以及在所述题目意见上登记一反驳并通过 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反驳登记通告的一反驳登记方法;一讨论 判断步骤,其包括因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攻防而执行优势和劣 势处理的一讨论攻防结果处理方法;以及在所述题目意见上执行系统判断如适 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保留的一题目意见判断方法;以及一讨论终 止步骤,其包括当讨论期间终止执行关闭处理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 讨论终止通告的一讨论关闭方法;执行正在进行中的攻防对质处理和已对质的 攻防题目意见判断处理的一攻防终止方法;以及执行建议系统判断、副题判断 及所有讨论判断处理的一讨论判断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其结合经过 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所述方法包括: 一分支讨论步骤,其在一讨论执行过程中需要特别知识时,通过多个指定团体, 从一主要讨论独立执行一讨论,并在所述主要讨论中反映一结果;以及一相反 讨论步骤,其于相反位置,在一指定个案上尝试讨论攻防,所述分支讨论步骤 和所述相反讨论步骤被包括并成为依附于所述主要讨论的副讨论。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并结合附图,能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 优点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总结传统讨论的问题的一图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系统的一整体结构;
图3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信息表的一整体结构;
图4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信息表的一详细结构;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登记和建立的一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
图6是一流程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整体讨论过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登入和菜单启动方法;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指定讨论主体菜单结构;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登记和建立的一会员信息数据库;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操作员模式;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讨论操作信息(主持模式)登记过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过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讨论副题信息登记过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背景信息登记过程;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意见审阅处理过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支持要求检讨过程;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主持判断过程;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支持要求登记过程;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建议登记过程;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反驳登记过程;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支持要求过程;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回答接纳过程;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支持要求回答过程;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讨论攻防终止过程;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题目意见判断过程;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讨论关闭过程;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题目意见对质判断过程;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建议判断过程;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副题和讨论判断过程;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产生一题目意见判断规则;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判断因素的一判断组合;
图3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整体过程;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的一整体结构;
图3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意见对象的一屏幕代表;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所有讨论的一攻防情况的一屏幕代表;
图3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一题目意见上的一攻防情况的一屏幕代表;
图3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陈述编辑(用于意见结构登记)的一屏幕结构;
图3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讨论信息分类;
图3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讨论执行;
图4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意见结构;
图4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建议理由结构;
图4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方案的讨论的登记;
图4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反驳的联系;
图4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文件识别符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以下对本发明的描述,当其可能 令本发明的主题变得模糊时,将会略去已结合于本发明的已知功能和结构的详 细描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系统的一整体 结构。所述系统包括一讨论管理服务器100,其根据能够经过互联网连接到所 述服务器的讨论小组(包括成员)为每种讨论类型所预定的一定规则,对讨论主题 中每个细分的争论点执行交互式意见攻防(ping-pong),通过视乎每个意见的性 质和一攻防结果而界定的判断规则从而得到一结论,并登记和管理讨论信息、 讨论攻防信息及得出讨论结果信息、以及所有讨论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在一数据 库内;多个具有一网络浏览器的讨论小组客户终端机200(通过所述讨论小组的 操作与所述讨论管理服务器连接),其让所述讨论小组能经过互联网连接到讨论 管理服务器100;以及多个观众客户终端机300(通过所述观众的操作与所述讨 论管理服务器连接),其就一根据多个所述讨论小组之间的讨论攻防处理的讨论 攻防情况而提出一自由意见,询问一讨论小组的意见或回应一讨论小组的支持 要求参与所述讨论攻防,并参与一民意投票。在此使用的支持要求是指一指定 讨论小组或利益关系者的行为,其为当一指定讨论小组或利益关系者因在一争 论点上的攻防时由于缺乏特别知识或信息而难以回应一意见时,其要求所述观 众帮忙。
讨论管理服务器100由一网络服务器400和一信息表(数据库)500组成。 当每个客户终端机200和300与网络服务器400连接,网络服务器400由所述 讨论系统下载一主网站屏幕至所述客户终端机,在信息表(数据库)500内询问和 下载一菜单的屏幕以回应每个客户终端机200和300,并选择一网站的一菜单, 并在信息表500内写入使用者输入信息内容。信息表500储存、更新和管理数 据以提供一信息屏幕和使用者输入信息数据,从而回应在所述主网站屏幕上选 择所述菜单的使用者。
讨论管理服务器100与多个讨论小组客户终端机200和观众客户终端机 300之间的连接的例子包括使用一调制解调器、一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 一专用线或一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一有线互联网连接;和使用一蜂窝、 PCS、微波或卫星通讯网络的一无线互联网连接。每个客户终端机200和300 可为使用其中一种所述连接而与一终端机网络连接的任何一种终端机,终端机 网络包括互联网。
每个客户终端机200和300可为任何一种个人计算机或终端机,只要其具 有一互联网网络浏览器以支援一传统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所述传统个人 计算机设有如一奔腾微处理器、一硬盘驱动器、一通信调制解调器、一多媒体 阅读器和其它类似部件。另外,只要一工作站、一典型便携通信终端(PCS和个 人手持电话系统(PHS))、一个人数字助理(PDA)、一顶盒、一数字电视和一网络 电话能与互联网连接,它们能代替一个人计算机而被使用。
信息表500可由一已知的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RD BMS)如Oracle、一结 构化查询语言(SQL)服务器或Informix构成。
图3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信息表的示意图。所述表包括一主码信息数 据库510,其管理主码信息(编码表),其包括使用在一系统内的不同分类信息: 一成员信息数据库520,其管理登记在所述系统的所有成员的信息(关于所有成 员如观众成员、讨论小组成员、一主持或同样的人的个人信息,以及利益关系 者如组织的信息);一讨论信息数据库530,其储存各个讨论对象相关信息,例 如分类、规则和执行情况、以及基本信息如一讨论的一题目和一副题;一意见 信息数据库540,其储存意见信息,例如在一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建议理由、 反驳及询问;一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550,其储存从成员信息数据库520中摘 取得到的所有讨论参与者的信息(任命一主持、讨论小组、指定观众和利益关系 者参与所述讨论);以及一登录信息数据库560,其储存一指定成员系统登入结 果(通过计算每个成员的参与以供参考选择一观众投票)。在此被使用的所述讨论 主体(所有参与所述讨论的参与者)是参与所述讨论的一主持、讨论小组、利益关 系者和同样的人的统称。
为所述讨论的每个副题首先提出的建议、评价和意见被统称为一建议。组 成一建议理由的每个复合副意见被称为一建议理由。再者,一建议理由是一反 驳(讨论)的对象,而一建议只是代表一建议理由的一个词,而非所述讨论对象。 事实、价值及提议被统称为一题目意见(SA),而为每个题目意见首先建议的一 反驳、一询问、一条件性提交或相同性质的项目被称为一对象意见(OA)。在一 些实施例,可用”陈述”一词代替”意见”一词。即,一题目陈述或一对象陈述可代 替一题目意见或一对象意见而被使用。另外,建议题目意见或对象意见的讨论 小组被分别称为一题目讨论小组和一对象讨论小组。
在一争论点的个案中(或一细分的争论点,即执行绪),当就一指定题目意见 建议一指定对象意见,可以说一争论点(执行绪)出现。于是当n个对象意见在一 指定题目意见上被产生,便会产生n个和所述指定题目意见相关的争论点。
主码信息数据库510表示预先独特地被界定的分类,以致操作此讨论系统 的网站不管个别的讨论而共同地使用所述分类。主码信息数据库510被安排以 致在处理一系统时,一操作负责人(管理人员)可选择地输入所有编码表的编码价 值。以下是分类信息:
▲讨论范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健康、环境、教育等。
▲讨论类型:正面反面/解决方案讨论、一对一/多方讨论、本地/公众讨论、 公开/限于少数人的讨论、具有方案的讨论/不具有方案的讨论以及自由/讨论小 组讨论
▲讨论分类:主要讨论、背景讨论、分支讨论、相反讨论和再讨论
在此所使用的所述相反讨论是指在所述讨论的相反位置分开执行一讨论, 如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其中一方建议一替代计划、方案或一策略,而另一方 提出一问题。再者,所述分支讨论预先于所述讨论规则中已决定一登记所述反 驳的时限,当一反驳时限已过去,在所述争论点上的讨论攻防被终止。
▲成员信息:个人(积极参与成员和普通成员)/利益关系者
▲成员参与:意见建议、投票/评判委员会,以及连接/询问
▲所有讨论参与者:主持、利益关系者、讨论小组(代表或可选择的)、观众 等。
▲讨论的副题:一个案的意思(界定)、问题或解决方案,原因或因素,以及 一个案的紧急性
▲意见提交:题目意见(SA)、对象意见(OA)及反驳(CA,对象/题目)
在本文中,在每个争论点当一攻防如一再反驳和一再进一步反驳出现时所 产生的所有攻防统称为一反驳。由所述题目讨论小组和所述对象讨论小组建议 的意见分别被称为一题目反驳和一对象反驳。
▲建议分类
□理由结构:独立型和依附型
□理由分类:事实信息、价值(格),以及方案
▲具有方案的讨论(副题)的建议:建议方案、必须性方案、预期问题及替代 计划、个案等。
▲反驳分类
□反驳:积极反对和负面反对
□条件性提交:攻击性条件性提交和防卫性条件性提交
□询问:问题和相反问题
□主持的第一询问
▲意见类别:新意见、已更改的意见、重新提出的意见、替代意见及补充 意见
▲意见剔除:具缺陷的意见、重迭的意见、无意义的意见及类似的意见
▲判断分类
□攻防意见结果:题目意见优势、题目意见劣势、以及对质
□判断:适合性、不适合性及判断保留
▲讨论状态:讨论执行、讨论取消、讨论暂停、讨论关闭及讨论终止
一具有方案的讨论是指一集中于任何由一指定利益关系者在开始所述讨论 之前制定的方案或建议以及策略的讨论,而一不具有方案的讨论是指在没有方 案或策略的情况下的讨论。
[讨论类别]
A.正面和反面讨论和一解决方案讨论:视乎一讨论争论点的性质而作出的 分类
-讨论可能被分类为关于一选择争论的一正面和反面讨论,其中有正面、 反面及对质个案,而任何一个所述个案应被选择,以及对所有问题产生一解决 方案或要求不同意见的一解决方案讨论,其中讨论方法部分地不同。
-在所述正面和反面讨论中,不管利益关系者如何,在一指定事情上的一 争论出现而。
-多个争论在所述解决方案讨论中出现。大多数解决方案讨论成为了多方 讨论,其中每个利益关系者拥有他或她的建议,而当所述建议包括一不同攻击 对象,利益会被分开。所述解决方案讨论是一讨论,其确定问题”问题是什么?” 的答案,并就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讨论可行的答案,这与所述正面和反面讨 论是不同的。于是,所述解决方案讨论分割一题目,并常常导致秘密讨论。
-所述正面和反面讨论必须在所有意见内具有一攻击对象,至于所述解决 方案讨论可具有或不具有一攻击对象。
B.一对一讨论和多方讨论:视乎利益关系者的对质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一对一讨论是指一讨论,其具有作出一对一通信的对质利益关系者。当 多个利益关系者被清楚地分为是和否的阵营时,所述正面和反面讨论被认为是 一对一讨论。
-所述多方讨论是指一讨论,其具有多个对质利益关系者。在这种情况下, 一指定的利益关系者或讨论小组的意见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指定攻击对象(攻 击对象利益关系者)。
C.公开讨论和秘密讨论:视乎讨论参与者的类别(范围)而作出的分类
-当有一讨论个案,其中非指定的人对所述个案感兴趣时,其可被分类为 一公开讨论,至于一指定团体的利益关系在一讨论个案中被讨论时,所述个案 可被分类为一秘密讨论。
-所述秘密讨论表示观众、讨论小组、利益关系者以及一主持属于一指定 企业或团体。参与一公开讨论的指定利益关系者可执行利益关系者之间的一秘 密讨论,以反映不同内部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系统开放一讨论,其只为 利益关系者指定的讨论参与者而开放。
D.公开辩论和限于少数人的讨论:视乎讨论参与者的限制而作出的分类
-当所述讨论向所述公众公开所述讨论的所有内容时,所述讨论可能被分 类为一公开辩论,至于只向一指定讨论主体公开的所述讨论则被分类为一限于 少数人的讨论。所述限于少数人的讨论可能在一些情况下的所述公开辩论内举 行。
E.自由讨论和讨论小组讨论:视乎所述参与讨论小组是否被限制而作出的 分类
-除了指定的利益关系者或指定讨论小组之外的非指定的人所参与,而反 映不同意见的一讨论被称为一公开讨论。主要由一指定代表讨论小组举行的一 讨论被称为一讨论小组讨论。
-当所述争论题目很广,或当不能基于数个指定的人的知识和意见找出一 解决方案,或当多个意见被结合和控制时,所述自由讨论可被应用。
-在一传统典型的网站内网民之间的讨论可被称为自由讨论。即,主要由 一由利益关系者预先指定的讨论小组举行的一讨论被称为一讨论小组讨论。向 所述公众公开一讨论,使除了一预先指定的讨论小组外,所有观看者都能成为 讨论小组并自由参与所述讨论,其被称为自由讨论。
<自由讨论的个案>
题目:”为了成为友好邻国的一将来关系,韩国和日本的年青人是否应该加 强他们对彼此国家的意识?”
参与者:韩国和日本的所有大学生
-所述自由讨论没有预先任命一讨论小组。一成员被许可在所述讨论时有 时候申请和登记成为一讨论小组,并拥有一代表讨论小组的权力。所述自由讨 论亦没有任命利益关系者。在所述讨论内建议一指定意见或其反驳的一个人(或 利益关系者)被称为一讨论小组,由一利益关系者在所述讨论小组讨论内预先指 定的讨论小组被称为一代表讨论小组,至于在所述讨论小组讨论或不具有方案 的讨论的讨论中于一指定争论点上被临时地选择的讨论小组被称为一临时讨论 小组。
-由于所述公开讨论没有任命一利益关系者,有一对象直接地和积极地应 付一讨论结果或一执行情况。由于一讨论结论经常得出最理想的结论和一指定 利益小组,其利益关系视乎所述讨论结果并且不会被表达,因此这大致上不会 得出一讨论结论。所述讨论规则由所述主持选择性地决定。
-除了一结论处理部分外,执行自由讨论与所述讨论小组讨论相似。因此, 除了特别指明外,关于本系统的大部分描述和定义乃基于讨论小组讨论。
F.具有方案的讨论和不具有方案的讨论:根据一讨论执行方法而作出的分 类
-首先陈述一指定策略或一商业计划或方案(以下称为”建议”),其由一指定 利益关系者于开始讨论之前所制定,接着进行集中于所述策略或计划的所述讨 论,便称为具有方案的讨论。根据一讨论的详细个案任意地建议一意见,并就 所述意见作出反驳,便称为不具有方案的讨论。
-较理想为大部分所述正面和反面讨论以具有方案的讨论的形式进行。所 述解决方案讨论可以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或所述不具有方案的讨论的形式被 执行。
-当所述讨论的所述题目如一详细个案般具体,所述讨论以所述具有方案 的讨论的形式被执行。
-在所述不具有方案的讨论的情况下,为了有系统地进行所述讨论,所述 主持应于开始所述讨论前提供讨论背景信息,亦应该为每个细分的争论点的所 述讨论执行副题分类。另一方面,在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的情况下,因为建议 本身可能被假定为其为每个争论点被安排,而讨论背景信息已被表达,所以有 可能略去讨论背景信息和副题分类。在此使用的所述背景信息是于开始讨论前 提供的所有信息或事实,以提高讨论小组的讨论的效率,并让所述观众明白讨 论争论点(焦点)。词的定义、对象事实和信息、问题、紧急性和相同性质的项目 属于所述背景信息,在指定利益关系者的帮助下,所述背景信息由一主持直接 地提供或输入,如有需要亦可通过背景讨论提供所述背景信息。
G.背景讨论
-当所述主持不能提供显而易见的背景信息,可执行一辨悉问题讨论以改 善所述主要讨论的效率。另外,于所述讨论中,由于所述讨论类别太广或需要 特别的知识,如所述解决方案讨论,而所述主持自己不能提供背景信息,可举 行一背景讨论以帮助辨悉问题。
背景讨论副题
-所述背景讨论必须涉及的只有三个背景信息项目,其为一问题、一原因 以及解决的紧急性,而所述解决的紧急性和所述原因可于所述主要讨论内被讨 论。
背景讨论的步骤
-即使所述背景讨论依附于所述主要讨论,其为一独立讨论,并包括如所 述主要讨论般的所有处理步骤,以决定背景信息,其中当所述判断被对质,保 留判断会被作出并被送交所述主要讨论。
-由所述主持和所有讨论参与者之间的协定而决定背景讨论的时限、题目 设定、参与讨论小组决定及相同性质的项目。
继承背景讨论的所述主要讨论
-所述背景讨论不包括再讨论或分支讨论。当所述背景讨论不会得出结 论,已登记的意见以所述主要讨论的意见的身分被交出,并于所述主要讨论内 被再次表达。
需要背景讨论的个案:广播电台里的关于言语改革的讨论(两小时)
-通过执行所述讨论,一市民团体建议一改革草稿,有一方长时间地反对 所述草稿,而所述讨论处于一状况,即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双方未能就有关所述 详细的言语改革(在社会的影响的紧急性)必须性达成协议,他们未能着手处理关 于一改革方法的核心个案,导致无用的讨论。
即,所述市民团体视所述言语改革为最紧急的个案而提出一写好的改革以 建立会议委员会、市民团体、新闻工作者、读者和相同的人,与此同时所述反 对一方相信所述改革应循序渐进,并与一般社会改革同步进行。
-所述言语改革的必须性是双方都认同的,但其必须性的程度是不一致的 题目。执行不具有确认这样的不一致的讨论令双方的建议保持平衡。
H.相反讨论
-在讨论进行时,当一方只作出批评而没有替代计划,反方的利益关系者 可能遇到一逻辑上的困境。在这个时候,通过执行所述具有相反位置的讨论能 证实一原稿是否有效,即由所述另一方提出一替代计划并由一方反对所述计划。
例子)有关老师执行体罚的必须性的争论(在本例子不会讨论在本例子中提 及的内容的适当性)
-每个人同意当可能的话应废除体罚。世界一直长期使用体罚。因犯错而 施予体罚一直被视为必须的罪恶,其通过防止重复该罚的行为控制多个小组。 但是老师遇到的问题是没有替代体罚的方法。因此,当禁止体罚,老师会失去 控制权并导致更大的教育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争论集中于”除了体罚外有没有别的控制方法(处 罚)?”的问题,而不是”体罚的必须性和原因?”的问题。而且,所述执行方法于相 反位置上被执行。即,所述体罚的反对者建议一替代体罚的方法,而所述老师 反对所述建议的替代方法。
-通过所述讨论,让体罚反对者得悉没有其他可实施的替代体罚的方法, 说服他们不要否认这事实,并讨论一体罚方法(程度)或一体罚时点,以达至协议。
举行所述相反讨论
-只有在一被相反争论及指定的建议(SA)上而非所述整体讨论上相反讨 论是必须的。
-只有登记所述意见的一讨论小组(或利益关系者)能建议所述相反讨论, 而当所述主持接受所述建议时可执行所述相反讨论。
-所述主持输入所述相反讨论的详情和要点。所述系统通过电子邮件自动 将所述相反讨论的详情和要点通知所有所述讨论主体。所述相反讨论的详情和 要点应用作一与所述相反讨论相关的讨论的执行信息。
-当所述相反讨论被决定,所述主持将所述题目意见的相反内容造成一新 副题或新题目意见,并以相反的方法应指定所述题目讨论小组。而且,所述系 统把所述相反讨论的表达与一原本的意见表达分为不同类型。
-在所述相反讨论后,就一回应者的题目意见于一相反位置提出一适当的 反驳后,其时没有建议一再反驳,而所述再反驳时限已过,一原本的题目意见 被终止,并由所述主持作出适当的判断。
(在所述例子,当一体罚反对者建议的任何替代体罚的计划被完全地显示其 作为一控制方法是无效的,所述体罚的必须性便被接受。)
在此使用的所述反驳时限是指一时限,一反驳需于所述时限内被登记,而 所述时限是在所述讨论规则内预先决定。当所述反驳时限已过去,在一争论点 的讨论攻防被终止。
-相反讨论是一有效的方案以阻止前现代、不具成效及必然的政治行为, 其原本阻止第二最佳决策选择,并通过只提供逻辑反对而不提供替代计划以建 立一逻辑壁垒,其成为本系统的效用的核心因素。
I.再讨论
-再讨论是指再讨论一事情,其中讨论判断被保留。
-通过所有利益关系者之间的协定建议再讨论。
-讨论小组改变:所述讨论小组可在再讨论前被改变和登记。
-当再讨论开始,所述系统保持所有在所述主要讨论中的意见。
-在所述再讨论中,多种讨论规则、副题分类以及相同性质的项目照样被 交出。如有需要,所述主持可增加副题。
J.限于少数人的讨论
-当在一讨论过程中的所有意见应只对指定参与者公开时,可举行限于少 数人的讨论。
-所述限于少数人的讨论被开始,以回应一利益关系者的要求和一主持的 决定。
-所述系统应使用一特别加密系统(编码和解码)储存所有讨论信息,以免 暴露了讨论详情,并具有使用一密码来控制进入一网站的功能。
-所述限于少数人的讨论内的观众成员必须由一主持通过一独立于所述 系统并离线处理的秘密批准过程直接登记。
-所述限于少数人的讨论是一秘密讨论,并在处理指定题目意见时成为一 分支讨论。
K.分支讨论
-分支讨论是指分开由一讨论主体执行的讨论,如一讨论小组和利益关系 者,其因在所述讨论时出现与一指定个案有关的一专门和技术问题而被改变。
-所述分支讨论的结论被自动地登记为所述主要讨论的背景信息。
所述分支讨论的例子
-当一工厂内的生产、销售和材料部门执行有关”适当存货和交货”的讨论, 他们与一商业企业的员工作为新利益关系者和讨论小组就”与交货的商业企业 的合作”执行一分开讨论。
进行所述分支讨论
-分支讨论被开始,以回应一讨论小组或利益关系者的推荐和一主持的决 定。
-所述分支讨论被当作具有已改变的讨论小组和利益关系者的一新讨论。
-所述分支讨论被视为一独立型讨论。一主要讨论维持与所述分支讨论相 关的信息,而屏幕表达被当作所述主要讨论的副题分类。
-如果所述分支讨论开始,一主持在所述分支讨论被终止时,在一形成所 述分支讨论(建议、建议理由、反驳等)的个案上”保留”所有讨论。
图4示出了应用于本发明的一信息表的一详细结构。
在具有一组织成员的数据库的一秘密讨论的情况下,一成员信息数据库520 提供一个通过直接载入一外部文件(在一企业内的个人文档)建立一数据库的功 能。在一公开讨论的情况下,成员信息数据库520让一成员通过在线登记直接建 立一数据库。成员信息数据库520包括利益关系者信息522,其为关于一指定组 织或小组的信息;以及个人成员信息521,其为关于个人如一主持、讨论小组成 员及观众成员的信息。由于所述信息具有一不同性质,它们具体上被分为二部分。
个人成员信息521包括基本历史信息,其包括帐号、密码、身分证号码、职 业、部门、职位、姓名、联络信息(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最后学历及登记日期; 以及具有最多为十项个人职业(重要职业)的个人职业信息。所述个人成员信息是 分类信息,以通过使用讨论参与登入信息量度一成员的参与量。所述个人成员被 分类为观众(纯观众或不曾具有成为讨论小组或评判委员会/投票者的经验的成 员)、积极的参与者(普遍地具有成为积极投票者/评判委员会或讨论小组的经验), 以及正常的参与者(在具有成为投票者/评判委员会或讨论小组的经验的所述成员 中没有达到积极参与者的程度)
所述普遍地具有经验的积极参与者于每个网站的原本的网站信息内被界定, 而每个个人的一讨论参与结果由具有讨论信息储存于其内的登录信息数据库560 读出。利益关系者信息522储存帐号、利益关系者姓名、利益关系者分类、支持 要求号码及<负责人信息-n>。所述<负责人信息-n>具有成员帐号-n、负责人姓名 -n、职位-n、负责商业-n以及联络信息-n。所述利益负责人根据组织分类如在指 定企业或小组内的一部门或一商业部门,或综合分类如在门户网站服务非指定的 人的一企业或小组。因此,本系统被设计以致使用者按他们所想作出分类并使用 利益关系者分类。
讨论信息数据库530包括识别一讨论的基本讨论信息531、所述讨论的不同 的讨论分类信息532,界定所述讨论的所有规则的讨论规则信息534、讨论执行 信息535以及副题信息533。利益关系者和一主持在所述讨论前就讨论执行的一 规则达成协议后,在此使用的所述讨论规则信息便被输入。所述讨论规则符合预 先在所述系统内被界定的项目。
-讨论信息分类如图38所示被分为三个阶段,被形成及被管理。所述分类 分配至一网站操作员和一讨论主持,并被其执行。为了此目的,所述系统以树形 图的形式提供一分类的功能,如微软视窗操作系统浏览器。
第一步骤:事情种类-社会、政治、教育、健康等。
第二步骤:事情的题目-讨论清单
第三步骤:讨论的一副题(建设分类)-每个建议的一些核心个案建议的分 类。
-当开了一个网站时,首先由一网站操作员执行第一步骤分类输入,而由 一主持为每个讨论以不同的方法执行第二和第三步骤输入。
基本讨论信息531含有与所有讨论有关的基本讨论信息,如一讨论帐号、一 讨论主题、一讨论分类以及一讨论期间。基本讨论信息531还含有讨论分类信息, 如一主要讨论、一背景信息讨论、一分支讨论、一相反讨论及一再讨论。所述分 支讨论、所述相反讨论、所述再讨论及所述背景信息讨论而非所述主要讨论附有 所述主要讨论的基本信息(讨论帐号)。在所述讨论开始时,所述讨论期间由已决 定的一讨论期间以及延长至一反驳时限的一实质的讨论期间所组成。
讨论分类信息532含有讨论类型信息如正面和反面/解决方案讨论、本地/公 众讨论、公开/限于少数人的讨论;以及与一讨论范围如社会、政治、经济、健康 等有关的分类信息。
讨论规则信息534以日子为单位界定一提交意见时期、一反驳/回答时限、 一附加意见关闭时限,以及一背景信息反驳时限。讨论规则信息534也界定关闭 意见意见接纳、观众自由意见接纳、反驳观众投票、制裁一剔除意见、为是/否的 判断保留。另外,讨论规则信息534界定一意见修改许可数目为每个意见被许可 改变的次数加上一全部许可改变的次数所得出的一最大数目。
讨论执行信息535含有提供讨论执行情况如一题目意见(SA)数目、一已制止 题目意见数目、一已判断题目意见数目、一适合性判断题目意见数目、一剔除意 见数目以及讨论状态。所述信息以”讨论状态信息”的菜单的形式向所述观众提供。 一被制止而没有再被制止的题目意见(SA)被称为一已制止的题目意见。讨论执 行、讨论取消、讨论暂停、讨论关闭、讨论终止及相同性质的项目被统称为一讨 论状态。
讨论副题信息533包含副题帐号、讨论帐号、副题、副题分类、题目一方以 及题目一方任命日期,并为每个讨论个案或使用以下的方法任意地作出所述副题 分类:
▲问题和解决方案:这视乎一讨论个案可由必须性或一效果代替。
▲原因和因素:这表示所述问题一原因和因素。
▲不同个案的意思和界定:这界定了一个案的所述核心内容的所述意思和界 定
▲个案的紧急性:这表示一核心个案,其在很多传统讨论里一般倾于被急略, 但所述讨论的成功或失败依靠所述核心个案。重要性及时限这两个因素应被经常 考虑。所述时限可表示为在某一时期内的一指定条件或情况。
参与所述讨论的对象将为指定利益关系者(组织)或个人。因为他们可能是讨 论小组成员或观众成员(视乎所述讨论),除了所述观众外,所有讨论主体视乎所 述讨论而被预先界定。所有所述讨论主体如利益关系者、讨论小组及观众均被登 记在所述成员信息内而不管之前的一指定讨论,从而形成容许每个讨论进行登记 的基本信息。
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储存意见信息,例如在所述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建 议理由、反驳及询问。所述意见信息是讨论背景信息、包括在所述讨论过程中 产生的所有意见、反驳及询问的不同的意见541和542,以及附加数据如不同 的判断信息和剔除信息的统称。除了背景信息543和剔除意见信息544外的所 述信息被逻辑地产生,并为所述讨论的每个副题及每个利益关系者而被管理。
-所述意见信息为所述讨论的每个副题而被产生。所述意见信息被分类为 题目利益关系者的原本的题目意见信息和其他反驳信息。观众的自由讨论信息 和投票信息以及所述判断数据可被加至所述题目意见利益关系者的所述原本意 见信息。所有意见可包括补充解释信息。
-所述背景信息和剔除意见信息不会为每个利益关系者而产生。
-一副题包括多个题目意见利益关系者。一题目意见利益关系者包括多个 题目意见。但是,一个题目意见只能包括一反驳利益关系者。
所述意见信息视乎意见的类型而被分类,并以一不同的方法被产生如下:
1.建议信息:建议帐号、建议人、日期、攻击对象、反驳、判断情况、判 断日期、讨论帐号、副题帐号及讨论。
*所述建议人表示一利益关系者及一讨论小组。
*所述反驳表示其中一个有关的题目意见是否被制止。
*所述攻击对象表示一利益关系者,其应制止所述建议。
2.建议信息理由表示建议帐号、建议理由帐号、建议人、日期、攻击对象、 理由规定、理由结构、理由分类、反驳、对象意见帐号、意见内容、攻防结果、 判断信息及判断日期。
*攻防结果表示优势、劣势及对质
**判断信息表示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判断保留
3.反驳和再反驳:意见帐号、反驳人、日期、分类、反驳分类、再反驳、 反驳对象题目意见意见帐号、反驳内容及反驳时限。
*分类:题目意见、对象意见分类(表示其为对题目意见的反驳或对象意见 的反驳)
4.询问:意见帐号、询问人、日期、分类、询问分类、回答或不回答、询 问对象意见帐号及询问详情
*分类:题目意见和反驳分类(表示其为对题目意见或反驳的一询问)
*询问分类:反问和问题
5.回答:意见帐号、回答人、回答日期、分类、回答分类、空白处、相关 询问意见帐号以及回答详情
*分类:题目意见和反驳分类(不管其为题目意见或反驳上的回答)
6.支持要求:意见帐号、分类、支持要求分类、支持要求宣告及支持要求 时限(有效时限)
7.补充解释:意见帐号、相关意见帐号、相关文字连接信息及补充解释详 情
8.背景信息:意见帐号、副题帐号、登记分类、结构项目分类、登记日期 及背景信息详情
9.剔除:剔除日期、剔除理由及剔除意见信息
*所述建议信息及建议理由信息被统称为题目意见信息,而所述反驳、询 问及回答被统称为反驳信息。在本发明内,所有意见被概念上代表为分开的信 息,但于一详细的设计过程内可被结合。而且,题目意见利益关系者及反驳利 益关系者亦可被结合。
*所有所述意见可含有附加信息作补充解释。其还包含与项目7的所述补 充解释信息相关的信息。
如图5所示,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550储存及保存有关参与所述讨论的一 讨论主体的信息,并从成员信息数据库520所建立,并当所述主持作出讨论决 定时被登记。每个讨论的所述讨论主体上的信息被界定,以维持在大大参与所 述讨论的所述讨论主体(除了所述观众外)上的信息,其被称为讨论主体信息。所 述讨论主体信息包括关于一利益关系者、一讨论小组及一主持的三个必要登记 信息项目551至553、以及能被选择性地界定的指定观众信息554。由于个人 信息是可变的,在讨论时的个人信息被保存为所述讨论主体信息。
所述讨论主体信息从所述成员信息中被摘取及被登记如下:
[讨论主体信息]=[讨论信息+讨论主体信息],
其中[讨论主体信息]是指主持、讨论小组、利益关系者及指定观众
讨论信息:讨论帐号、讨论主题、讨论期间及讨论分类信息
所述讨论主体信息:视乎所述讨论主体
▲主持信息:基本历史信息+<个人职业>
▲利益关系者信息:基本数据+<负责人信息>
▲讨论小组信息:基本历史信息+<个人职业>+一有关的利益关系者帐号
▲指定观众信息:讨论小组名称和基本历史信息
*负责人信息:属于一利益关系者或组织的负责人
<>:表示多个信息重复的一符号。
<所有讨论参与者的分类>
-主持:他或她主持一讨论,提供背景信息,收集一讨论小组,审阅所有 意见并执行一结论工作。审阅在此使用的意见是指所述主持审阅有关所有意见 如一建议、一反驳及一再驳,剔除一具缺陷的意见、一无意义的意见或相同性 质的意见,并基于意见分类执行输入,所述意见分类被预定在关于所述题目意 见和对象意见的所述系统内。
-讨论小组:建议一意见和一反驳的一个人。所述讨论小组之前由一利益 关系者或利益关系者的支持者作代表。所述讨论小组可被分类为已登记的代表 讨论小组和在所述讨论中被选择性地登记的可选择的讨论小组。
-观众成员:所有到访一网站的登记或非登记的访客被称为一观众。一预 先被登记的观众成员只被称为一成员。当一建议被判断时,通过投票所述成员 担当一评判委员会,并可为一可选择的讨论小组。
▲一主持、讨论小组及利益关系者被登记为依附于所述讨论的信息,即为 每个讨论指定,但没有为每个讨论指定所述观众。
▲所述主持、讨论小组及利益关系者被预先登记成为成员,其中所述个人 信息被记录在所述成员信息内。
▲指定成员及指定评判委员会(以下称为”指定观众”):
在一限于少数人的讨论或秘密讨论,或在讨论的一性质,视乎利益关系者 的意图而观众可能特别地受约束或投票评判委员会可能受约束。他们分别被称 为一指定成员和指定评判委员会。通过所述利益关系者和所述主持之间就每个 讨论的协定,所述指定成员或指定评判委员会被预先指定(在开始所述讨论之 前)。
-利益关系者(一方):所述利益关系者是指被所述讨论结果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的一小组或一组织。所述利益关系者可能是所述直接讨论小组。
<所有讨论参与者的角色>
观众成员
-所述观众表示所有讨论参与者。在广义上,非成员以及成员和所有讨论 参与者是观众。
-所述成员执行一价值的投票,并可以一讨论小组的身分参与一讨论以及 向所述讨论小组建议自由意见,包括询问。
-以一讨论小组的身分参与一讨论的一成员应必须在其建议他或她的意见 前加入成为所述讨论小组。
讨论小组
-所述讨论小组是指讨论参与者,其建议不同的意见如不同的建议、询问 及反驳。
-在开始所述讨论之前,一利益关系者任命一代表讨论小组以执行所述讨 论。即所述代表讨论小组被所述利益关系者任命及输入。
-所述讨论小组任命支持利益关系者和基本真实姓名信息如职业、性别及 年龄。一代表讨论小组不能向任命的利益关系者提交一中性或敌对的意见。
-除了一之前任命的小组,所述讨讨论小组允许要求一附加代表讨论小组 并在所述讨论中登记一真实姓名。
-所述主持能在所述讨论时暂时任命一讨论小组,以响应一成员的要求。 这被称为一可选择的讨论小组,而所述可选择的讨论小组在所述讨论中的参与 被限制于所述可选择的讨论小组已在其内登记的一意见,即,所述可选择的讨 论小组只能制止在他或她的意见上的一反驳,而不能制止除了一询问之外的其 它讨论小组的意见。
主持
-所述主持开始所述讨论并决定所述讨论内的所有参与者。
-所述主持通过一与每个利益关系者的会议决定一讨论执行方法和规则
-所述主持输入基本讨论信息和规则信息
-所述主持使争论点成为背景信息
-所述主持通过与利益关系者的一会议,执行、控制及终止所述讨论
-所述主持分析讨论参与者的每个意见、审阅一被建议的意见的逻辑性或 代表屏幕的适合性,并通过与一建议意见的人的一会议执行剔除意见(请参看意 见审阅)
-当收到一不具结构的意见时,所述主持结构化一被建议的意见
-所述主持审查及决定一相反讨论和一分支讨论
-所述主持对一高度对质的价值投票并安排结果
-所述主持执行讨论判断
利益关系者
-所述利益关系者任命一代表讨论小组
-所述利益关系者通过一与一主持的会议决定一讨论执行方法和规则
-所述利益关系者要求延长一讨论时限和一反驳时限
为了以下两个目的,所有成员意见建议、投票/评判委员会及连接/询问的三 个结果信息被记录和管理于登录信息数据库560内。
(1)讨论参与:为量度个人成员如所有讨论小组和观众的讨论参与(利益), 登录信息被收集、分析及获得。
(2)记录和保留一讨论执行过程:
信息如处理者信息、处理时间、处理类型以及处理内容被登记及管理为不 同的讨论信息的一产生理由,例如所有意见和反驳,其关于为每个讨论小组在 一讨论期间新输入、改变及删除(取消)的所有意见。
-由于通过向所述三个结果信息作出响应以决定成员讨论参与的任何标准 可被所述讨论的性质、系统操作员的观点或情况所影响,所述系统对此不作覆 盖,并让一操作员可选择性地处理它。
以下是关于上述被结构的所述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及其方法的描述。
图6是一整体流程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讨论过程。所述讨论过程 包括一讨论准备步骤(S100)、一讨论攻防步骤(S200)、一讨论判断步骤(S300) 及一讨论终止步骤(S400)。
讨论准备步骤(S100)包括决定一讨论主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及一观 众的一讨论决定方法(S110);通过会议决定一讨论期间和讨论规则以及为每个 利益关系者决定一讨论小组的一基本讨论数据决定和会议方法(S120);先通过 一讨论管理服务器的操作员登记一主持以执行所述讨论,以及通过所述已登记 的主持登记剩下直接参与所述讨论的所有参与者的一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 登记方法(S130);登记基本讨论信息、讨论性质分类及背景信息的一讨论操作 信息登记方法(S140);以及登记所述讨论的副题、以及为每个副题决定及登记 一题目一方的一副题登记方法(S150)。
讨论攻防步骤(S200)包括在一网内正在进行中的讨论的清单内宣布一登记 和简介讯息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有关一讨论开始通告的一讨论开始方法 (S210);登记一题目意见(SO)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新 意见登记通告的一题目意见登记方法(S220);将题目意见(SO)的性质分类和登 记,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具缺陷的意见剔除的一意见审阅方法(S230);以及 在所述题目意见(反对、条件性提交、询问及相同性质的项目)上登记一反驳并通 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反驳登记通告的一反驳登记方法 (S240)。
讨论判断步骤(S300)包括因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攻防而执 行优势和劣势处理的一讨论攻防结果处理方法(S310);以及在所述题目意见上 执行系统判断如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保留的一题目意见判断方 法(S320)(请参看图25)。
讨论终止步骤(S400)包括当讨论期间终止执行关闭处理(附加陈述登记预 防)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的一讨论关闭方法(S410);执 行正在进行中的攻防对质处理和对质的攻防题目意见判断处理的一攻防终止方 法(S420);以及执行建议系统判断、副题判断及所有讨论判断处理的一讨论判 断方法(S430)。
本发明的登入操作(其中所述整体讨论过程被执行)将描述如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登入和菜单启动步骤
假定了本发明的讨论管理服务器100具有作为基本系统信息的一主码信息 数据库510和成员信息数据库520,以及作为讨论登记信息的讨论主体信息数 据库550和一讨论信息数据库530。在所述数据连内的信息登记将稍后作出描 述。
首先,一使用者(成员或非成员)以一服务提供者的身分使用他或她的终端 机(S1000和S1010),经过互联网(包括一网络)连接到一讨论管理服务器100 的一网站。
讨论管理服务器100决定经过互联网连接的一使用者是否一已登记的成 员。如果所述使用者是所述已登记的成员(是),通过一终端机(如键盘),在一网 络浏览器上的一成员编号输入部分输入所述成员编号,而输入成员编号信息被 传送至讨论管理服务器100(S1020至S1040)。
如果所述使用者不是所述已登记的成员(否),根据一已设定的预订程序,在 开始所述讨论之前所述成员通过登记成员信息(基本信息如姓名、成员账号、密 码、地址、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及婚姻)预订成为一成员。而所述成员信息被 登记在讨论管理服务器100(S1041至S1042)的成员信息数据库520内。
在成员信息数据库520内的所述成员信息登记被总结在图9。
-成员信息可被分类为个人成员信息521和利益关系者信息522,其为一 主码信息以为每个讨论产生讨论主体信息。所述成员信息由所述成员登记及保 持而不管所述讨论,而已公开的主要信息应由所述主持或操作员所证实。
登记个人成员信息
-这是个人信息如一主持、讨论小组和已登记的成员。
-个人有时候可改变在所述个人成员信息的成员帐号和密码。
-最多为十项个人职业可被登记。所述主持或操作员应必须地证实所述职 业以将其向民众公开。
-如果一讨论主体如所述主持或所述讨论小组被决定,所述主持或操作员 应必须证实所述个人信息。
登记利益关系者
-所述负责人是利益关系者的一代表以与所述主持执行一讨论。所述负责 人应为一个人成员,其必须属于所述利益关系者。所述负责人由所述个人成员 信息中摘取。
-在一讨论参与结果中发言的所有负责人被记录在所述利益关系者信息 内,而以所述代表的身分参与所述讨论的一负责人被记录在所述讨论主体和所 述利益关系者信息内。
如上述般所述成员信息被登记在成员信息数据库520内后,若所述成员编 号是通过所述终端机被输入,讨论管理服务器100比较来自所述终端机的所述 成员编号以及在成员信息数据库520内储存的所述编号,以决定它们是否互相 相配(S1040)。
如果所述成员编号相配(是),讨论管理服务器100检视在讨论主体信息数 据库550内的讨论主体信息(S1050)。
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讨论主体上或根据所述成员分类,在讨论主体信息 数据库550内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被不同地登记,而一菜单屏幕如操作员/主持 /利益关系者/观众/讨论小组被传送至所述使用者终端机(S1060)。
如图8所示,当一使用者登入,只有一相关菜单在所述菜单屏幕内为每个 讨论主体而被启动,而所述讨论主体自动地被分类为”操作员”、”主持”、”利益关 系者”、”观众”及”讨论小组”。当使用者并没有预订为一成员,多种输出及询问[共 用模式F]会提供给共用于所有讨论主体以及连接的人。
另外,如图8所示,所述系统处理系统模式(S01至S09)没有在一使用终 端机上被启动为一菜单屏幕,但其被内部地处理。
接着,当连接到所述网站的一使用者是一操作员时的处理操作(模式A)将会 以图10作描述。
当选择了一新讨论产生模式A10,所述过程传送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一 终端机,以致所述操作员输入基本信息如一讨论期间和一讨论主题,而所述操 作员输入基本信息被登记在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基本讨论信息531内 (S10000至S10030)。
当选择了一主持登记任命模式(A02),所述过程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 幕至所述终端机,以致所述操作员任命并输入所述主持,而所述操作员输入的 主持被登记在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550的主持信息551(S10040至S10070)。
在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550内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被总结如下:
-讨论主体:在所述利益关系者信息内的负责人信息可被登记。当所述信 息被登记,这表示代表所述讨论的一般代表。
-所述讨论主体信息包括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一讨论小组及一指定观 众,其直接参与所述讨论。所述操作员产生一新讨论并登记所述主持。所述已 登记的主持登记一余下的讨论主体。所有讨论主体个人信息从所述成员信息中 摘取得到。只有主持信息而非讨论小组信息被登记。
登记信息:[讨论主体信息]=[讨论信息+讨论主体信息]
其中,[讨论主体信息]:主持、讨论小组、利益关系者及指定观众
[讨论信息]:讨论帐号、讨论主题、讨论期间及讨论分类信息
[讨论主体信息]:视乎所述讨论主体,
▲主持信息:基本历史信息+<个人职业>
▲利益关系者信息:基本数据+<负责人信息>
▲讨论小组信息:基本历史信息+<个人职业>
▲指定观众信息:讨论小组名称和基本历史信息
在一主持B模式中,当一使用者连接至一网站的处理将会以图11至图17 作描述。
(1)在一操作模式(B模式)内的讨论操作信息登记(B02)被拣选时的操作将 会以图11作描述。同意一讨论规则后,所述过程传送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一 终端机,以致所述主持输入讨论操作信息如讨论分论和讨论范围,所述主持输 入讨论操作信息被登记于一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一讨论执行信息 535(S20000至S20030)。
当一主持输入讨论分类是一主要讨论,输入信息被登记在讨论分类信息 532和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讨论规则信息534内(S20040至S20060)。
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被总结如下:
-所述讨论信息被分为及产生为(1)当所述讨论被决定时将会被基本地登 记的信息(基本讨论信息)及(2)将由在一利益关系者内举行一会议的所述主持登 记的信息(讨论操作信息)。
-所述基本讨论信息是指信息如所述事情的主题、开始日期和关闭日期、 讨论分类、讨论种类等。
*讨论分类:主要讨论、背景信息讨论、分支讨论、相反讨论及再讨论等。
-所述讨论操作信息是指以下信息:
▲讨论规则信息
▲讨论分类信息:讨论类别、性质等。
▲讨论副题(可选择的)信息
▲背景信息:一引致讨论的问题(可选择的;由一指定利益关系者所登记)
决定一讨论操作规则
-在所有讨论中,与讨论操作有关的所有规则如反驳时限、意见修改允许 编号,以及适当性判断乃基于所述主持和所述讨论小组之间的协定而被决定。
-如果一讨论规则被决定,所述主持根据由所述系统提供的讨论规则信息 输入表格输入讨论规则信息。
-所述讨论规则有时候可在讨论时根据所述主持和所述利益关系者之间的 协定而被改变。
讨论规则的类型
▲讨论类型决定:秘密/已公开的讨论及公开/秘密讨论
▲讨论期间和意见提交期限:讨论期间和建议提出时限、反驳/回答时限, 以及附加建议关闭时限
▲背景信息反驳时限:其可与一设在题目意见上的反驳时限不同。
▲关闭意见采用:在一意见提交时限时登记的一意见被关闭。
▲观众的自由意见接受。
▲支持要求允许数目和支持要求关闭时限。
▲相反意见的观众投票
▲剔除意见制裁
▲意见修改允许数目(相同的意见修改数目和全部改变数目)
▲主持判断保留
(2)讨论主体信息登记(B01)在一主持模式(B模式)中被拣选的操作将会以 图12作描述。所述过程检视一讨论类别以决定其是否一讨论小组的讨论 (S20100至S20120)。
如果其被决定是所述讨论小组的讨论,所述过程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 屏幕至所述终端机,而所述主持输入讨论主体信息如一利益关系者和一讨论小 组。在此,所述主持输入讨论主体信息被登记在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550的讨 论小组信息552和利益关系者信息554内(S20130至S20140)。
如果所述主持输入讨论是所述限于少数人的讨论或所述秘密讨论,所述过 程输入所述指定观众并将其登记在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550的指定观众信息 553内(S20150至S20160)。
(3)所述讨论副题登记B03在一主持模式(B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 13作描述。所述过程检视一讨论分类以决定所述讨论是一具有方案的讨论 (S20200至S20210)。
如果决定了所述讨论是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所述过程自动登记所述讨论 所述副题然后完结(S20211)。
如果决定了所述讨论不是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所述过程决定所述副题以 传送一副题信息登记屏幕至一终端机,当所述主持输入副题信息和指定副题题 目一方时,将其登记于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所述讨论的副题信息533内,并 由一题目一方任命日期开始计算一意见提交时限(S20220至S20270)。
所述过程输入一讨论开始处理清单,通过电子邮件传送一讨论开始处理通 告并宣告所述通告。
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所述讨论的副题信息登记被总结如下:
-所述副题信息登记工作包括(1)登记和修改副题分类信息,及(2)根据副题 性质处理一讨论方法(指定SP)。
-当所述讨论不是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所述主持输入所有副题信息及任 命一题目一方以执行开始题目意见登记。
-当所述讨论是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在一辩论题目一方终止所述题目意 见建议登记时,所述系统自动地产生意见分类为副题信息。
-当所述副题被登记,所述讨论倒数所述意见提交时限。
-当所述讨论的所述副题被登记以及所述正在进行中的清单被登记,所述 过程宣告一讨论开始处理的通告并通过电子邮件作出通知。
副题的意思
-所述副题是属于一讨论的,例如意思、性质、必须性及讨论的问题(争论 点)。副题摘取的适合性是高效讨论执行的重要课题(见图33)。
-一副题是用于将一意见分类,以增加讨论的效率,并在将来达致信息产 生。它可以是表达分类以容许观众轻易辨悉每个副题类型的总体讨论执行情况。
-所述副题的性质决定意见提交的次序(见讨论方法)。
-若所述副题主题是一指定具体个案,所述副题可以不被决定。
<副题的例子>
*争论的主题(正面和反面讨论)-公众官方劳工联盟的成立会否被淮许?
副题-公众官方与企业工作人员有什么分别?
-成立劳工联盟的需要及足够条件是什么?(劳工联盟的必须性和条件等)
*争论的主题(正面和反面讨论)-五天工作系统
副题-为什么要进行?立法的必须性在于什么?
-如果立法,对一团体而言会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
-五天工作系统的紧急性如何?
*争论的主题(解决方案讨论)-过热房地产投机的替代方案
副题-问题在于什么?(问题的严重性)
-有什么解决方案?
副题的决定
-不是在具有方案的讨论中的所述副题,是在讨论决定时由所述必须带领 所述讨论的主持与利益关系者之间的协定而决定。在讨论开始之后,可增加及 改变副题。
-在具有方案的讨论中的所述副题,是当讨论对象利益关系者输入他或她 的意见时,由系统视乎其意见分类而自动决定。
-所述副题可广义地视乎所述讨论的性质或情况而决定,亦可以通过协定 而决定。同一个案在一指定讨论中可被决定为一副题,而在其它讨论中则被视 为一意见。
-所有建议独立于所述副题而进行分类,并由所述系统管理。
-若所述副题已被决定,所述主持视乎每个副题的性质任命一指定利益关 系者(主题一方)去提交他或她就所述副题的意见。所述主持决定的副题应使所有 利益关系者均可提交足够的题目意见。
副题的一般项目
-以下项目为争论点讨论的基本主题。因此,全部或部分以下项目应设定 为所述讨论的副题。
▲不同个案的意思和定义:个案核心内容的意思和定义的问题。
▲问题及解决方案:问题可与必须性对应,而解决方案则可对应根据一讨 论个案的影响。
▲原因和因素:一关于一问题的原因和因素的个案。
▲个案的紧急性:重要性及时限这两个因素在很多传统讨论里一般倾向于被 忽略,但应考虑为决定所述讨论的成功或失败的核心方案。所述时限可表示为在 某一时期内的一指定条件或情况。
(4)在一主持操式(B模式)内的背景信息登记(B04)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 14作描述。首先检视一讨论分类以决定所述讨论是否一背景讨论(S20400至 S20410)。
若所述讨论决定为不是背景讨论,所述背景信息将经过会议。所述过程之后 决定是否有已协定的背景信息,若有已协定的背景信息,便传送一背景信息登记 屏幕至一终端机。若所述主持输入背景信息,所述过程将副题指定背景信息登记 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的背景信息543(S20420至S20460)。
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背景信息登记被总结如下:
-所述背景信息是在所述讨论开始之前清晰界定一讨论争论点的信息,以促 进讨论效率。
背景信息的结构
-所述背景信息应只包括以下项目(下文称为背景信息建立项目分类):
-未解决的问题:一关于引致所述讨论的未解决的问题的界定。
-原因:问题的原因。原因可以包括在所述未解决的问题当中而被略去。
-解决的紧急性:关于解决所述问题的紧急性的界定。所述紧急性可以一 时限或重要性来表示。
背景信息登记
-所述背景信息根据以下两种情况(下文称为背景信息登记分类)产生并为 每个副题所登记:
1.在所述主持可选择地提供所述背景信息的情况
2.在所述主持决定以任何已决定适用于所述背景讨论或主要讨论的意见作 为背景信息的情况
背景信息登记格式
-所述背景信息登记格式的处理与所述意见登记格式相同。以下信息会被产 生:
-意见帐号、副题帐号、登记分类、建立项目分类、登记日期、以及背景 信息详情
-补充解释可被登记。
背景信息的意思
-所述背景信息指清晰界定一争论点,以在所述讨论开始之前排除不必要的 争论和错误逻辑。换言之,其指在所述讨论开始之前清晰界定围绕一讨论全部因 素,如一问题及一必须性。为方便表达,所述因素统称为一问题。
-背景信息的例子包括在所述因素以外的附加信息如一解决方案的紧急性、 以及专门用语的解释。
-所述背景信息包括关于所述讨论辨悉的副题的基本项目的信息,而所有讨 论参与者应辨悉有关所有所述讨论的执行的假设。
背景信息的组织
-所述背景信息包括以下项目:
-未解决的问题:引致一讨论的未解决的问题被清晰界定。
例子)在一个关于一修改选举法的讨论中,少数职业代表议员对于减少地 区性选举区的议员数目和增加全国性职业选举区的议员数目的讨论会引致什么 问题?全国性选举区代表一地区性选举区有什么意思?等等
-原因:问题的原因(可以包括在所述未解决的问题当中而被略去)。
-解决的紧急性:这界定了解决所述问题的紧急性。所述紧急性可以一时 限或重要性来表示。所述紧急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其联同辩论者问题辨悉 界定争论点的焦点。所述主持在任何讨论个案都可界定紧急性。所述紧急性可通 过背景讨论而界定,以便辨悉问题。
提供背景信息
-若为具有方案的讨论,当一建议人建议一策略或一方案,所产生或预期会 产生的问题或现象会执行建议背景,即,建议可登记为讨论背景信息。所述主持 通过与所述建议人的协定安排及提供讨论背景信息。
-若为不具有方案的讨论,所述背景信息可选择性地由所述主持提供,或是 通过所述背景讨论决定。一主要讨论可在没有背景信息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即使没有提供所述背景信息,亦应提供所述讨论的副题信息。
-一通过所述背景讨论而被判断为终止的意见可由所述主持决定作为所述 背景信息。
-另外,当所述讨论在没有背景信息及背景讨论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所述讨 论过程中,当被判断为终止的意见被决定为具有所述背景信息的任何性质的意 见,所述主持在任何时间都可通过与讨论利益关系者达成的协定而建立背景信 息。
-即使当所述背景信息被判断,亦可额外产生所述讨论的副题。
背景信息登记表及反对
-背景信息应具有在本系统中界定的意见结构表格,并只包括除指定价值或 意见的事实或信息。请参见建议及建议理由。
-所述背景信息可提交反对以作为所述对论的对象。若有一合理的关于背景 信息的反驳被提交,所述主持应决定所述背景信息为所述讨论的对象。当决定成 所述讨论的对象,所述背景信息应被排除,直至所述讨论终止。
(5)一意见审阅(B05)在一主持模式(B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15作描 述。一过程会产生一意见审阅对象清单,并传送一意见审阅处理屏幕至所述终端 机(S20510至S20520)。
所述过程之后决定每个对象意见清单的所述意见是否被剔除,并拣选一意见 分类编码。所述过程检视主持处理以决定是否有一未被处理的项目,若有未被处 理的项目便传送一要求再处理信息至所述终端机屏幕(S20530至S20561)。
若决定没有未被处理的项目,所述过程决定是否有被剔除的意见。若有被剔 除的意见,所述过程进行系统剔除处理以登记剔除结果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 库550的讨论小组信息552内,产生剔除内容以将其登记于意见信息数据库549 的剔除意见信息544内(S20560至S20571)。
若决定没被剔除的意见,所述过程登记一意见分类编码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 库540内,并计算反驳时限(S20570至S20590)。
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9的意见审阅登记被总结如下:
所述意见审关指:
-一主持或系统分析新登记的不同意见,决定及登记建议理由和一反驳类 型,并剔除无意义、重迭或不适当的阻碍讨论的意见。
剔除处理及制裁
-所述主持完全地审阅并剔除阻碍讨论的行为如辱骂性的意见、无关的意见 /反驳、以及无意义的建议(下文统称为不适当意见或剔除意见),以保持一网站的 质素平,令讨论得以顺利进行。
-要特别注意的是,剔除一无意义意见及一类似的意见的适当性会显着影响 一讨论结果及判断处理。
-所述系统分开提供新登记意见,以便所述主持轻易审阅所有意见。
-建议一剔除意见的一讨论小组原则上应用某程度的制裁。
-不过,所述系统原本具有以下剔除意见箱以防止所述主持滥用其权利并选 择性地剔除一讨论小组认为是正当的意见。
-为所述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输入分类信息是在进行剔除所述意见的处理 时执行。
对反驳的系统意见审阅
-当剔除意见时,所述主持原则上直接审阅所述意见。不过,当一题目意见 的反驳符合以下项目,所述系统自动剔除所述意见:
▲当一个测量建议的反驳为条件性提交(无意义意见)。
▲当一个非测量建议的反驳为负面反对(类似的意见)。
-在这情况下,所述系统提供所述剔除信息至所述主持。
操作一剔除意见箱
-被所述主持或所述系统剔除的意见需与一剔除理由一同储存于所述剔除 意见箱。
-所述剔除意见箱利用一讨论及一副题的多方位分类,以便提取。这与普通 讨论是相似的。
-剔除理由:
1.具缺陷的意见:一带有辱骂性或没有理由的意见
2.重迭的意见:相同的意见已被其他讨论小组登记(参见补充意见)
3.无意义的意见:偏离一争论点及焦点的意见、没有分类的意见、或是一 无意义的意见
以下使用的意见分类(意见类型)例子包括一对建议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界 定性质的系统分类(在题目意见中,根据题目意见的性质的建议理由分类如事实、 价值(逻辑)及方案,以及一依附地或独立地界定题目意见之间的逻辑相互关系的 建议理由结构),以及一对题目意见的对象意见相关度(完全反对、条件性提交等) 进行界定的反驳分类。
4.类似的意见:一通过提交一没有理由的反驳而平行地进行争论的意见。
-所述建康的讨论小组或主持不会产生意见剔除情况。因此,这功能用作一 检查方法,以阻挡所述主持选择性地进行所述讨论。
制裁剔除意见
-建议剔除意见的讨论小组收到一主持的警告,并须接受限制讨论参与及取 消讨论小组资格的制裁。所述系统具有保留及提供制裁信息的功能。
-若为限制讨论参与及取消讨论小组资格,所述系统拒绝意见登记。
-所述系统提供一输入一制裁编号、一过去期限、以及其它相同性质的项 目的功能,以及一询问每个制裁类别的功能。通过系统提供信息,所述主持可 输入一制裁内容,并将所述制裁释放。
-详细的制裁方法在背景讨论规则中界定,其中亦可界定制裁豁免。
▲性质分类及拣选登记在所述讨论过程的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
-题目意见:理由结构及理由分类
-对象意见:反驳分类
▲对于在所述讨论过程中所建议的所有意见,一主持以一功能剔除以下 意见:
1.具缺陷的意见;2.无意义的意见;3.重迭意见;及4.类似的意见
系统提供清单:所述系统在一意见审阅处理屏幕提供以下清单,以剔除所 述意见。
1.新登记意见;
2.未进行意见审阅的其中一项登记意见;
3.新修改意见。
意见审阅处理:利用意见审阅处理屏幕会执行以下各项:
1.主持的处理
-当剔除时,所述主持输入剔除理由,并根据一讨论规则对一适当的剔 除意见执行制裁(在非剔除时,所述主持输入意见审阅终止信息至一相关意见)。
-所述主持输入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性质分类信息
2.系统的处理
-所述系统从意见信息删除剔除意见,并在剔除理由箱产生剔除意见。
-所述系统为所述讨论小组写入一剔除记录至讨论主体信息及讨论小组 信息。
(6)支持要求检讨(B05-1)在一主持模式(B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 16作描述。所述主持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一终端机,以检讨一支持要求 (S20510至S20520)。
之后,所述主持检讨一要求宣告以决定是否有取消,若有取消,拣选强制 性关闭,并登记所述强制性关闭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内,并通过电子邮件 通知(S20720至S20760)。
(7)主持判断(B07)在一主持模式(B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17作描 述。所述主持决定所述讨论是否为一具有方案的讨论去判断一意见,若不是一具 有方案的讨论,传送一建议理由判断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S20800至S20820)。
之后,所述主持任命及检视主要理由,若所述主要理由全部均不适合,便 登记一适合性决定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若部份所述主要理由为适合性, 便登记一不适合性决定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若部份所述主要理由为保留, 便登记一保留决定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S20830至S20871)。
若部分所述主要理由不是保留,所述主持登记条件性适合性于所述意见信 息数据库540以储存一附加主持判断(S20870至S20880)。
若所述讨论被决定为一具有方案的讨论,所述主持检视必须性建议、方案、 问题及替代计划。若为一适合性要求,所述主持登记一适合性决定于所述意见信 息数据库540;若不是一不适合性要求,所述主持登记一不适合性决定于所述意 见信息数据库540;若是一保留要求,所述主持登记一保留决定于所述意见信息 数据库540(S20900至S20931)。
若不是保留要求,所述主持登记条件性适合性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 540(S20932)。
(8)一观众投票B20在一主持模式(B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描述。
投票条件
-只有在以下三个条件都符合时,才会对一原本的题目意见执行一观众投 票:
1.当原本的题目意见被判断为对质;
2.当所述题目意见的理由分类为一风格(价值);及
3.当一讨论规则界定一观众投票的执行。
执行方法
-所述方法并不只是询问正面及反面,而是通过拣选正面及反面理由寻求一 更具表达性的公众意见的反映,使辨悉所述正面及反面理由的倾向可被辨悉。
-所述正面及反面理由指所有在所述讨论过程中建议的题目意见及反驳(下 文统称为得到公众意见项目)。当达成协定,所述题目意见成为所述得到公众意见 项目,而当反对时,所述反驳成为所述得到公众意见项目。
-所述讨论规则决定一投票期限,当投票执行时,所述系统通过电子邮件自 动传送一投票通告至所述观众。
-所述方法可通过样本摘取的方式拣选限制观众,以防止一指定分类的人根 据个案蓄意进行密集投票。
-一投票观众应需要为一已登记成员,他或她的真实姓名应在所述系统当 中。若所述人不是以其真实姓名为一成员,便需要核证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 姓名、电邮地址、地址、职业)。所述真实姓名核证需要经过电子邮件确认。
-所述方法寻求一检视登入信息及核证一人一票的系统方案。
处理一投票结果
-当一投票终止,所述系统自动向所有观众成员提供一正面及反面结果及一 正面及反面理由,并建议投票者的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指定信息,以供辨悉 投票结果的倾向。
-所述投票结果自动被记录成判断信息。
接着,当一连接至一网站的使用者为一利益关系者时(模式C)的处理操作会 以图18作描述。
当一代表讨论小组登记(C01)被拣选,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会被传送至 所述终端机。所述利益关系者登记所述代表讨论小组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 550的讨论小组信息552内。当一支持要求(C02)被拣选,所述过程继续进行处 理支持要求及回答操作(S40200),这会在下文再作解释(S30000至S30010)。
当一支持要求登记C02-1被拣选,一要求宣告产生屏幕被传送至所述终端 机。在所述要求宣告产生之后,所述要求宣告登记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内, 以反映于所述讨论攻防情况(S30100至S30130)。
所述系统延展所述反驳时限,将其登记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并通过 电子邮件通知所述延展时限,进入一检讨要求检讨(B05-1)模式(S30140至 S30150)。
接着,当一连接至一网站的使用者为一代表讨论小组时(模式D)的处理操作 会以图19至22作描述。
(1)一建议登记D01在一讨论小组模式(D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19 作描述。一程序决定一输入类别。当所述输入为一建议,所述过程检视一陈述编 辑是否被安装(S40000至S40010)。
当所述陈述编辑未被安装,所述程序自动下载所述陈述编辑。当所述陈述编 辑被安装,所述程序执行所述陈述编辑以传送一陈述编辑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S40020至S40040)。
当在所述陈述编辑屏幕上输入一意见,所述意见被上载,使所述意见登记于 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并自动通知所述新意见已被登记(S40050至S40070)。
意见修改
-全部或部分已登记意见(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可以被删除/改变一次(下文 称为意见修改),除了以下情况(下文称为执行的意见):
-当其他人提交一反驳,
-当其他人增加一意见。
-所述意见修改指将一原本的意见完全改变至一新意见。所述系统自动通过 电子邮件将改变详情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
-当所述意见被改变,所述系统自动延展一反驳时限。
-一意见只可被改变一次,而总改变数目可被开始所述讨论前的讨论规则信 息所限制。
意见撤回
-当一执行意见不能被改变,一登记所述意见的讨论小组在接纳所述反驳或 决定所述建议意见有缺点时可选择性地撤回所述意见。
-当所述意见被撤回,所述系统反映所述意见及反驳至一屏幕表示,使观众 辨悉其为被撤回的意见,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有关撤回详 情,并防止就所述被撤回的意见输入反驳或询问。
-对被撤回的意见的反驳及询问、以及被撤回的意见本身是不能被改变或删 除的。
替代意见
-若一建议意见因一些缺陷而被撤回,可登记一替代意见。不过,所述替代 意见的内容应由一原本的意见改变而成,而不可以是一与所述原本的意见没有关 系的新意见。
-若登记所述替代意见,所述主持可通过比较所述原本的意见及所述替代意 见确认所述替代意见的公平度,以及进行一意见审阅以剔除所述替代意见。
-若登记所述替代意见,所述系统准备一方法,使所述观众询问与所述替代 意见相关的所述原来的意见及反驳。
-所述替代意见应在意见撤回的24小时内登记。若所述替代意见没有在意 见撤回后登记,所述系统自动将所述意见处理为不适合性的判断。
(2)反驳登记D02在一讨论小组模式(D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20 作描述。所述程序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并指定一反驳对象意 见以决定一对象意见是否为一意见审阅(S40100至S40130)。
若所述对象意见决定为非意见审阅,所述过程传送一错误信息至所述终端机 屏幕(S40131);若所述对象意见为意见审阅,所述过程传送一反驳输入屏幕至所 述终端机。若输入所述意见,所述意见被上载,所述意见因而被登记于所述意见 信息数据库540,并所述过程自动通知一新意见被登记(S40140至S40170)。
意见信息数据库540的一建议和反驳登记被总结如下:
输入类别及方法
□题目意见输入:输入、增加及改变有关一新建议的建议理由
-附加信息输入:一输入者、不同的建议和建议理由的分类等
□反驳和询问输入:输入一指定数目意见的反驳,不包括题目意见、询问 等
□输入方法:利用一意见结构登记屏幕以离线形式输入,如图33所示(参 见意见结构登记)。
本系统的意见结构登记的核心特征包括:
1.就每个争论点细分、结构化及登记不同的意见(建议和反驳)(辨悉和得出 一问题),
2.在特定的讨论规则下就讨论小组之间的对质争论点进行互动式讨论攻防 (累积知识及确认冲突),
3.基于一讨论攻防结果及一讨论规则得出一讨论结论及一解决方案,
4.通过一结构性的表示,以系统化信息的形式向所有观众提供所述讨论执 行情况,以寻求得出一协定,以及得到一公众意见(协定及利益)。
题目意见(SA)输入:利用一结构输入屏幕输入题目意见。
反驳(CA)输入:就一除题目意见及询问等以外的特定意见通过以在线的形 式拣选所述意见,以输入一反驳。
□结构登记
-结构登记指以一陈述编辑输入、并格式化成一具有细分的结构性离线形 式、并将一建议细分为所述题目意见及建议理由,以供讨论信息产生及提供互 动性。
-一特别的基于Active X的陈述编辑被开发、下载及处理,以用作格式化 的输入处理。
-所述下载的陈述编辑是由一服务器程序自动执行。
□编辑功能
-所述陈述编辑具有一传统的文字编辑功能,以供输入、复制及对位,并 自动产生一以一代表文字及一主体组成的一文字框架(参见图37)。
-当输入终止时,所述陈述编辑上载所有输入信息至所述数据库。若与一 服务器的连接出现问题,所述信息暂时性地储存于一个人计算机,然后由一使 用者进行手动上载。
-一输入屏幕包括一供个别意见用的输入视窗,以及一用于检视输入建议 理由的检视视窗。所述输入意见移至所述检视视窗。
-由于不同的建议理由对象在所述检视面板上有多种尺寸,可利用滑鼠提 供排列功能如移动、尺寸调较、排位等,以供显示用。
-所述意见输入视窗用作所有意见输入。
□处理说明及文字增加
-在建议内容中一增加对于观众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专门用语、概念的功能。
-当观众点击时,一附加内容在一副视窗屏幕上提供以下部分。
-当拣选一附助说明图标时,标记所述文字或句子,并提供一附助屏幕。
-一标记的文字或句子及一附助屏幕形成一对信息,其由内部管理。
□代表文字
-所述代表文字为一内容,其可缩短建议内容,并成为所述建议理由的关 键码。
-所述代表文字处理为以一行代表。
-所述代表文字是讨论中的争论点的关键码,并在讨论后成为信息关键码。
-由于在一屏幕上显示很多意见是困难的,所述代表文字当作必须要存在 来处理。
反驳的意思(对象意见及反驳)
-一原本的题目意见的一第一反驳称为一原本的对象意见(下文称为一原 本的反驳)。
-一题目讨论小组对于一反驳的进一步反驳及其再进一步反驳,在下文统 称为一反驳。
-另外,一题目讨论小组及一对象讨论小组的反驳分别分类并称为一题目 反驳及一对象反驳,其显示于图43。
意见回应
-一题目意见可以有多项原本的对象意见。
-另外,一意见可以有多项反驳。不过,一项反驳用于多项意见是不准许 的。
反驳性质的分类
-一原本的反驳根据一原本的题目意见的性质分类进行性质分类。所述性 质连同一讨论攻防结果及一题目意见性质用作判断(参见意见判断)。
-若一项题目意见产生多项原本的反驳,所述主持指定所有性质分类以产 生多个攻防。
-反驳是依附于各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的,并决定一题目意见的讨论攻防 结果。因此,所有反驳的性质分类被略去。
登记反驳
-所有反驳应连同一对象意见登记,以有需要地制止为被指定。
-所述反驳需要于在线模式登记,这与所述题目意见登记不同。
反驳类别的指定(性质分类)
-若作为一题目意见第一反驳的对象意见被登记,所述主持指定所述反驳 的性质。
-所述反驳性质应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由于一逻辑上平行的反驳不能被攻 防讨论,故其会被剔除。
▲就一回应者的意见建议一反驳,
▲建议一情况以实现回应者的意见,以及
▲询问回应者的意见。
-若一登记反驳不适用于所述分类,所述主持将其视为一无意义的意见剔 除,如所述建议理由分类一样。
反驳
-所述反驳包括关于一意见的负面反对及积极反对,其中所述负面反对建 议一相反效果、一问题、一相反事实或一相反个案,而所述积极反对包括直接 反对,如逻辑否定或事实否定。
-所述负面反对应为一事实及一方案的反驳,其为计算性意见。另外,所 述负面反对可以不被视为一完全否认任何意见的反驳,而只视为建议一问题的 反驳。
-由于在非计算性意见的负面反对为一类似的反驳或无意义的意见,所述 意见会被剔除。
<个案>
若“因美国在韩国的军事而令我们的社会蒙受巨大损失”的反驳就“我们的人 民仍然认为若美军撤走北韩会攻击我们”的非计算性建议而提出,这可以称为一 类似的反驳。这些非计算性的意见应通过“韩国军方是否可以自行防卫有关攻 击?”或“有多少百分比的人民有这些想法?”的条件性提交或询问而被制止。
条件性提交
-条件性提交是指辨悉一建议,并建议所述意见的一实现条件,假设及例 外(下文称为“建议条件”)。所述条件可以向一价值是理由分类的建议建议,与反 驳不同。
-所述条件性提交可以是只建议所述实现条件的暂时性及防卫性条件性提 交,或以一相反方式建议一建议实现条件的攻击性条件性提交,以争辩所述建 议基于所述条件为不适合性。
-所述攻击性条件性提交视为积极反对。
-所述防卫性条件性提交具有一效果,其辨悉即使一优秀的意见亦不是一 绝对值或事实,并在一适当的情况或时间成为积极反对。
-所述条件性提交普遍被一反对争辩者提交,但其可以被一建议理由建议 者由他或她自行提交(下文称为任意反驳)。
-由一题目一方建议的一任意反驳可以是反驳的对象。
询问及回答
-询问是一要求一回应者回答的意见,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相反问题:一摘取一回应者的意见的盲点或矛盾的询问。
-问题:当一回应者的意见包含不清晰元素时的询问。
-所述询问应需要指定一对象意见,即,在所述相反问题中的多个对象意 见以及在所述问题中的一个意见。
-所述相反问题及所述问题需要一回答。
-当一问题的回答时间已过去,所述系统及所述主持视所述题目意见为撤 回并对其进行处理。
-当一相反问题的回答亦是一相反问题,其被视为对所述相反问题的回答: 再相反问题
-一问题的回答可以是一问题:再问题
-当所述相反问题被询问其为正面或负面,一回应者应回答为正面或负面, 但若就所述询问内容回答为正面/负面有困难,可拒绝回答。
-所述询问可以由一主持或观众要求。
主持的第一问题
-所述主持首先就一新登记的题目意见或对象意见建议一询问或反驳,以 在一对象讨论小组之前就所述登记意见建议一问题。由于很多讨论小组会视所 述主持的问题为一预期的共同询问而对其有兴趣,应需要首先提供一回答。
-因此,所述主持可选择性地保留所有讨论小组的对象意见,直至所述主 持提供所述询问的回答。
背景信息的反驳
-题目一方登记的背景信息亦可以是反驳的对象。所述系统应视所述背景 信息为题目意见,并对其作出处理以供任何讨论小组建议所述反驳。
-若所述背景信息的反驳被产生,便即是所述讨论要求所述背景信息。因 此,所述主持应立即通过一意见审阅转换所述反驳为所述题目意见,并导致所 述题目一方及所述制止者之间的讨论。不过,在所术反驳是所述问题时,便会 出现例外情况。
-背景信息的反驳时限预先已在所述讨论规则中被议定。
多项原本的反驳的性质指定处理
-当一项题目意见产生多项原本的反驳,所述主持指定所有性质分类。
-所述系统自动决定最高级的反驳为代表反驳,并根据以下反驳强度参照 每项反驳性质将其反映至一讨论攻防结果。
-积极反驳、攻击性条件性提交、相反问题>负面反对、防卫性反驳>问 题
(3)一支持要求D03在一讨论小组模式(D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 21作描述。一过程检视一登记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基本讨论信息531 的讨论类别以决定所述讨论是否一典型的讨论小组讨论(S40200至S40220)。
当所述讨论决定为非典型的讨论小组讨论,所述过程传送一错误讯息至一 终端机屏幕(S40221);当所述讨论为所述典型的讨论小组讨论,所述过程检视 登记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530的利益关系者许可数目信息554,并在超 出所述许可数目时传送一错误讯息(S40230至S40241)。
若没有超出所述许可数目,所述过程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 机,并指定一反驳对象意见,并在所述反驳时限超过两天时传送一错误讯息 (S40250至S40290)。
若所述反驳时限没有超过两天,所述过程继续执行支持要求登记 C02-1(S30100)。
(6)一回答接纳D03-1在一讨论小组模式(D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图 22作描述。一过程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一终端机以决定是否接纳一回答, 当所述回答不被接纳,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所述回答不被接纳及删除所述回答并 登记其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内(S40300至S40332)。
若所述回答被接纳,所述过程向公众公开所述回答内容,登记所述回答内 容,以及登记所述反驳时限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内,传送一关闭询问屏 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决定其是否一支持要求关闭(S40330至S40360)。
若其决定为支持要求关闭,所述过程删除一支持要求宣告,并登记所述宣 告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内(S40361)。若其不是支持要求关闭,所述过程 检视所述关闭时限,若已超过所述关闭时限,删除所述支持要求宣告以登记所 述宣告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S40370至S40380)。
所述支持要求及回答登记被总结如下:
-所述支持要求为一要求非指定观众或讨论小组支持其意见的行为,以补 充一可补充所述意见的一反驳。
-所述支持要求及所述关闭只可应用于所述讨论小组讨论而非具有方案的 讨论,并由所述利益关系者或一代表讨论小组(下文称为一支持要求者)执行。
-一可作为支持要求的意见只可就除所述题目意见之外的反驳如反驳、再 反驳及询问提交,即,当就一指定题目意见进行讨论攻防时,由于一所述讨论 小组不能预计的专业的事实及风格连同一反驳被提交,因而需要一基于特别知 识的意见,只有在这情况下可以作出所述要求。
-当作出一支持要求,所述主持可检视所述支持要求,若所述支持要求的 必需性并不被认为是合理的,可强制性地取消(关闭)所述支持要求。
-所述支持要求必须组成及登记一要求所述支持的要求宣告,所述系统将 所述登记要求宣告当作一不容所述反驳的意见处理,并将其于一讨论攻防情况 作出反映及通知,直至所述要求者关闭所述要求。
处理支持要求的回答
-建议一支持要求的意见是指一支持意见回答。回答者可直接登记一意见 (“直接回答”)。另外,支持要求者亦可通过另一途径传送一回答内容至一支持要 求者而登记一回答(“间接回答”)。
-在直接回答中,每个人均可通过一在一选择性讨论小组的登记程序建议 他或她的意见,亦可作为选择性讨论小组。
-若所述直接回答被登记,所述系统立即处理所述直接回答为一关闭意见, 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一要求者使所述要求者检视一回答内容以拒绝或接纳所述 登记。所述被拒绝的支持意见被无条件删除,而被接纳的支持意见则进行常规 登记,以被其它人制止。
-所述要求者对所述直接回答进行的检查只限于一原本的回答意见。之后, 所述意见的反驳可在不理会所述要求者的情况下被所述回答处理。不过,所述 要求者可在任何时间暂停一回答者的讨论参与权。
-所述主持可通过意见审阅在所述要求者进行检查之前剔除所述支持意 见,就如其他意见理由一样。不过,决定其是否一回应所述要求内容的回答则 保留在所述要求者的手中。
回应支持要求的时间管理
-所述支持要求需在一反驳时限开始后48小时内作出。
-由于所述支持使所述题目意见的一反驳时间自动延展,而令所述讨论期 间延展,所述讨论规则限定每个利益关系者的许可数目,并决定一支持要求的 关闭时限。
-若作出所述支持要求,所述反驳时限被延展至一支持要求关闭日再加上 两天。
支持要求关闭
-关闭一支持要求是指不再要求进一步支持意见。
-即使在关闭时限之前,所述支持要求可以选择性地被一支持要求者关闭。
-若在所述讨论规则界定的关闭时限过后,关闭仍未完成,所述系统自动 进行关闭,并视之为放弃意见提出。
-若所述支持要求被关闭,所述系统删除所述支持要求询问通告,并阻止 输入一支持要求回答。
接着,当连接至所述网站的一使用者为一观众(模式E)时的处理操作将会以 图23作描述。
当一反驳(询问)E01被拣选,所述过程继续执行意见和反驳登记(S40000)。 若所述自由意见建议(E02)被拣选,所述过程继续执行自由意见登记处理 (S50101)。若一支持要求回答E03被拣选,所述过程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 至所述终端机,使所述观众拣选一回答对象意见以登记一选择性讨论小组 (S50000至S50420)。
之后,所述过程传送一回答输入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对所述输入进行关闭 处理,将其登记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所述输入处理 结果,然后处理一意见审阅(S50430至S50450)。
观众讨论参与
-观众讨论参与包括(1)通过对讨论小组的询问及自由意见作直接讨论参 与;(2)对一由一讨论结果得出的对质价值的投票;及(3)对每项意见作自由的正 面及反面意见建议。
观众及讨论小组之间的对话
-一般人对于如医药分开处理的事件感到兴趣。不过,由于这些人缺乏专 业知识,这些事件不能作为所述讨论的对象,因而为消费者带来很多问题。由 于所述问题对所述讨论小组只是常识,所述事件一般都被排除作为所述讨论的 对象。
-不过,虽然有非专业的观众,大部分事件均具有宣传性和普及性,而将 观众的问题忽略会造成疏忽观众,因此观众参与是有需要的。
观众询问
-一观众向一指定讨论小组(或利益关系者)提供一相反问题或一询问。
-所述询问及相反问题被结构化及输入,以用作将来的信息,这与所述意 见登记是一样的。
-由于所述相反问题是以讨论作为目的的询问,其处理为观众询问,而非 如所述讨论小组询问般处理为讨论小组询问。
-所述观众询问应经过所述主持的意见审阅,并需被所述讨论小组回答。 对回答的内容进行再询问是准许的。不过,若在一询问上重复回答和再询问, 其可处理为所述讨论,而非询问,而相应地所述主持对其进行协调,或令一负 责人放弃一回答。
-由于所述询问及所述回答是作为一对信息提供予所述观众,所述信息提 供方法提供意见及反驳的显示。
观众建议的自由意见
-一典型观众,而非选择性的讨论小组,有时候可以在不理会如所述不具 有方案的讨论网站般的所述讨论形式及规则的情况下建议一自由意见,其中所 述意见应需要就每项意见所建议(下文称为观众意见)。
-所述观众意见可以就所有意见而建议,就如一般的留言板,其不作为结 构性意见,但需经过意见审阅。另外,通过容许将每项意见指定为同意、反对 及中立这三种类别,所述建议意见以这三种类别表示。
-由于所述观众意见只被视为每项讨论小组登记意见的一判断意见,而非 论用的意见,故不提供对观众意见的回答。
-根据利益关系者之间的讨论规则协定,可以不容许接纳所述观众意见。
观众投票
-通过对讨论结果对质价值进行投票可执行判断(见关闭)。
接着,在一系统模式(模式S)的处理操作会以图24至29描述。
(1)所述讨论攻防处理S01在一系统模式(S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 图24作描述。所述过程检视所有题目意见的一反驳时限,并在所述反驳期限已 超过时决定所述对象意见是否已放弃一反驳(S70000至S70300)。在这里所指 的题目意见攻防处理指所述系统在一方接纳或在所述争论点进行攻防处理时已 超过所述反驳时限时自动处理一攻防结果为优势、劣势、或对质。
若决定为所述对象意见放弃所述反驳,所述过程处理所述题目意见为优势 (S70031),而若所述对象意见不放弃所述反驳,所述过程处理所述题目意见为 劣势,之后决定所述清单是否已终止(S70040至S70050)。
对所述讨论攻防结果的处理被总结如下:
-所述系统在所述讨论期间的24时以批模式进行以下工作:
□所述系统审阅所有具有一放弃反驳的题目意见。
□所述反驳放弃容许一讨论攻防结果根据题目意见和对象意见记录于所述 意见信息。
●若反驳一方放弃所述反驳,题目意见为优势
●若题目意见一方放弃所述反驳,题目意见为劣势
●若双方均没有放弃所述反驳,便为对质
讨论期间、意见提交时限、及反驳时限(讨论时限)
-所述讨论期间指由一讨论开始日期至一终止日期之间的期间。所述意见 提交时限指每个利益关系者可登记其争辩的原本的建议题目意见的时限。所述 反驳时限是可就每个题目意见提交一反驳的时限。一就所述反驳提出的再反驳、 回应一询问及一回答的再询问均具有相同的反驳时限。
-所述讨论期间、意见提交时限、以及反驳时限预先由一讨论规则决定。
-原则上,不论每个意见的情况如何,所应用的所述反驳时限为相同的时 限。
延展讨论时限
-所有讨论时限可以经由通过所有讨论参与者之间的协议向所述主持要求 延展而延展。不过,所述反驳时间只可在所述讨论期间内延展。
-一实质讨论期间可自动延展至一最终被登记的反驳的反驳时限,以提供 对一在所述讨论终止时间作出的反驳作再反驳的机会。
关闭附加建议
-所述主持可关闭一附加建议的新登记,以阻止在一讨论时限内被一指定 利益关系者蓄意在后期才登记一重要建议而阻碍结论。
-所述附加建议可在原来的建议提交期限过后才作出,其中所述附加建议 关闭期限预先通知各讨论小组(而其将会在进行一关闭程序时由所述系统自动 处理)。
通知及询问讨论期间及反驳时限的终止
-所述系统自动通过电子邮件在终止前三天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讨论期间 终止,并在终止前一天(24小时)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反驳时限终止。
-所述系统容许就各建议询问一反驳时限(或就一反驳的再反驳时限、或其 它相同性质的项目)。
-原则上,除了利益关系者接受之外,在所述反驳时限完结之后就一建议 理由或反驳提交的后期反驳(或再反驳)不会被接受。
(2)所述题目意见判断S02在一系统模式(S模式)被拣选时的操作将会以 图25作描述。所述过程检视讨论攻防信息以决定所述讨论攻防是否已终止 (S70100至S70120)。所述题目意见判断指所述系统基于每个细分的争论点的 题目意见攻防处理结果(执行绪),根据题目意见性质分类以及对象意见性质分类 而考虑判断组合,并自动就所述执行绪进行最终判断。
若所述讨论攻防被决定为已终止,所述过程检视所述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 分类,在其为一适合性的要求时登记一适合性决定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 在其为一条件性的适合性的要求时登记一条件性适合性决定,在其为一不适合 性的要求时登记一不适合性决定;以及在其不是一不适合性的要求时登记一判 断保留决定。
之后,所述过程决定所述建议理由结构是否为一依附类型,若其为一依附 类型,便同等地判断所述依附性的意见;若其不是一依附类型,便在决定所述 清单是否被终止后作出判断(S70180至S70190)。
所述系统的所述题目意见判断现总结如下:
-所述系统在一讨论期间的每天的24时以批模式进行以下工作:
●所述系统检视讨论攻防信息(优势、劣势,以及对质)是否已记录于所有 题目意见。
●所述系统根据所述讨论攻防结果及判断规则判断一具有所述讨论攻防信 息的题目意见,并记录判断信息于所述题目意见内。
所述讨论攻防结果的所述意见(建议理由)判断规则总结于图30。
判断处理原则
-建议理由的判断亳无例外地应用于所有讨论,除了所述公众讨论。
-意见判断通过反映以下三项因素或进行一观众投票决定为适合性、条件 性适合性、不适合性、以及判断保留。
-若一不适合性处理的意见的建议理由结构是依附类型,所述系统自动处 理相关的意见为不适合性。
意见判断因素
-一意见是考虑以下三项因素来判断,如图31所总结:
▲讨论攻防结果:讨论攻防的优势及劣势决定
▲题目意见的性质:当讨论攻防结果为对质,根据建议理由分类的类型(事 实及价值)进行判断处理
▲反驳的性质:根据三项反驳如反驳、条件性提交及询问的类型进行判断 处理。
讨论攻防优势及劣势决定过程
-当一方在讨论攻防的反驳时限内没有建议一反驳,被当作放弃反驳。以 下三项攻防结果根据所述反驳是否已放弃而决定。
▲若反驳放弃反驳;题目意见为优势
▲若题目意见放弃反驳;题目意见为劣势
▲若没有人放弃;对质
-若一指定意见有多项反驳,当就所述多项反驳的其中一项反驳放弃反驳, 所述多项反驳的反驳均被视为放弃。
意见判断规则
适合性要求
-因一讨论攻防结果,而题目意见成为优势,一意见会被判断为非条件性 适合性。
条件性适合性要求
-因一讨论攻防结果,而题目意见成为劣势,但一反驳为负面反驳或一条 件性反驳,一意见被判断为条件性适合性。
不适合性要求
-因积极反驳或询问而题目意见成为劣势,一意见被判断为不适合性。
判断保留
-若所述讨论攻防结果为对质,并所述题目意见为一事实,一意见被判断 为判断保留。
观众投票
-只有在题目意见为一价值以及讨论攻防结果为对质,才会进行所述观众 投票。
多项反驳建议判断
-当就一题目意见建议多项对象意见,所述题目意见的判断根据对象意见 的类型以以下的方式处理。
▲当所有反驳内的题目意见均为优势:适合性
▲当任何一项的积极反驳及询问的题目意见为劣势:不适合性
▲当所有积极反驳的题目意见为优势但任何一项的负面反驳及条件性提交 的题目意见为劣势:以所述反驳作为条件的条件性适合性
(3)所述讨论关闭(S03)于一系统模式(S模式)的操作以图26说明。所述过 程检视一讨论期间以决定所述讨论期间是否完结(S70300至S70320)。
若所述讨论期间决定为已完结,所述过程关闭所述讨论并计算一实质讨论 期间,以登记所述实质讨论时间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所述讨论规则信 息534内,并通过电子邮件作出通知(S70330至S70350)。
所述系统的所述讨论关闭现总结如下:
当所述讨论期间完结,所述系统于一终止日期的24时进行以下关闭过程:
-讨论关闭:执行以下项目以防止各种意见提交时限的延展:
●讨论关闭储存于讨论处理信息(停止一相关的登记程序以登记一附加意 见)
-计算确实讨论终止时间:计算一最终已登记的反驳的反驳时限,以得出 一实质讨论终止时间,并将其储存于所述讨论规则信息。
-向所有讨论参与者通知关闭: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关闭。所述电子邮 件是一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于一讨论期间内有讨论个案的主要处理及变化 信息的副系统,并发展为所述系统的私人电子邮件发动机
●自动撷取和决定所有已传送的讯息的收件者。
●具有确认一收件者是否查收所述讯息的功能。
●具有传送和重放所有讯息之间的连接信息,因而容许个案指定询问。
-地址管理:这使用成员信息。
关闭
-关闭指一主持在一讨论期间终止时终止一讨论。
-不过,即使所述讨论时限已过,若有一反驳意见时间未超过的意见,确 实讨论终止延展至所述反驳时限。
-若所述讨论被终止,便再不能建议一意见。
判断
-判断指在一讨论期间终止时,一系统或主持根据某原则由一讨论结果得 出一结论去终止所述讨论。
-判断步骤包括两个步骤:(1)所述系统判断每个建议理由(题目意见判断) 及(2)所述主持根据每个建议理由判断判断所有讨论(讨论判断)。
-所述讨论判断可以通过利益关系者之间的协定(讨论规则)作出保留。
-所述根据建议理由的判断在每个题目意见的讨论攻防终止时有时候由所 述系统自动处理,但所有讨论的判断由所述主持在所述讨论关闭时根据所述建 议理由的判断而大量地处理。
-所述判断题目意见有时候可以被所述主持预先保留作为信息,以防止重 迭的讨论,并在讨论终止时由所述系统自动保留为知识。
-在讨论判断中,所述主持有需要产生判断宣告,其自动附加有所述系统 关于建议理由的判断摘要表。这在图19中显示。
讨论攻防优势及劣势决定处理
-当一方在讨论攻防的一反驳时限内没有建议一反驳,便称为放弃反驳。 视乎所述反驳是否被放弃,根据以下三个结果的其中一项决定一攻防结果:
▲若一反驳一方放弃一反驳:题目意见为优势
▲若一题目意见一方放弃一反驳:题目意见为劣势
▲若双方均没有放弃所述反驳:对质
-当一指定意见具有多项反驳,当所述多项反驳的其中一项反驳被放弃, 所述多项反驳的反驳均被视为放弃。
(4)对质判断(S04)于一系统模式(S模式)的操作以图27说明。一过程决定 一新反驳是否已登记(S70400至S70420)。
当一新反驳决定为已登记,所述过程登记对质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 若一新反驳没有登记,所述过程决定一实质讨论期间是否已过去。若所述实质 讨论期间已过去,所述过程执行讨论攻防处理,然后进行题目意见判断处理。
当有一题目意见价值,所述过程执行一投票,以处理一观众投票(S70460 至S70470)。
所述系统的对质判断处理总结如下:
下一次处理在讨论关闭处理的下一天的每个24时进行。
-在讨论关闭之后,一讨论攻防结果决定为对质。即,若在关闭之后一新 反驳被登记,所述题目意见的讨论攻防结果被处理为对质。
-当一对质的题目意见是一价值,根据一讨论规则进行一观众投票。
-另外,在所述实质讨论终止期间过去后,若所述反驳仍未被登记,所述 讨论攻防结果处理为优势或劣势,而余下的题目意见最后进行判断处理。
(5)建议判断(S05)于一系统模式(S模式)的操作以图28及29说明。所述 过程回应一指示而检视每个建议的题目意见判断信息,以进行建议判断,并在 所述建议被终止时进入一讨论处理信息自动通知模式S09(S70500至S70530)。
若所述建议没有被终止,所述过程在所有题目意见均符合一适合性要求时 登记一适合性的决定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540,而当其符合一不适合性要求 时登记一不适合性决定,当其符合一保留要求时登记一保留决定,以及当其符 合一条件性适合性或适合性要求时登记一条件性适合性决定(S70540至 S70570)。所述过程储存全部题目意见的所述决定于一系统附加判断,并产生一 题目意见判断摘要表以将其储存于一题目意见判断摘要档案(S70580至 S71010)。
之后,所述过程传送一讨论判断处理屏幕至所述终端机,指定是否判断一 副题,并当所述副题需被判断时决定所述副题是否被判断(S71020至S71050)。 若所述副题判断被决定为未完成,所述过程决定所述副题判断是否为类型=1, 并在所述判断为类型=1时输入副题判断以登记副题判断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 据库530的一讨论的副题信息533内(S71060至S71062)。
若所述判断不是类型=1,所述过程传送一副题判断宣告产生屏幕去产生一 副题判断宣告,并登记所述判断宣告于所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所述讨论的副 题信息533内(S71010至S71090)。
若在S71050中决定所述副题判断而完成,所述过程传送一讨判断宣告产 生屏幕以产生一讨论判断宣告,以登记所述讨论判断宣告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 库530的所述基本讨论信息531内(S71051至S71053)。
所述过程决定所述讨论判断宣告是否为类型=1,并在所述判断宣告为类型 =1时输入所述讨论判断以登记讨论判断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530的所述 基本讨论信息531内(S71054至S71056)。
所述系统的所述判断过程总结如下:
判断过程概述
-因应每项题目意见的意思和重要性,讨论判断是由所述主持根据所述题 目意见的所述判断而手动进行。判断可以再分为三个步骤,其分别为指定建议 判断、指定副题判断、以及所有讨论的判断。若争论点较少,所有讨论可以大 量地判断。
-不论讨论类型是什么,建议应判断为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 以及保留。
-根据所述讨论的类型及一题目意见的判断结果,所有副题及讨论的判断 可判断为以下类型:
▲类型1:判断为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以及保留
●具有方案的讨论及正面及反面讨论
▲类型2:只产生一判断宣告
●所有解决方案讨论及所有讨论的副题的判断
●正面及反面讨论中的不具有方案的讨论:副题判断
判断要点
-不论所述判断的类型,一系统的判断摘要表被自动地附加于讨论判断, 并所述主持产生并附加一判断宣告于其后。一优势或劣势理由(建议理由)需要指 定于所述判断宣告。在类型1时,一相反判断的要求被建议。
建议判断原则
-建议判断由所述主持手动作出,但应符合以下原则:
-在建议判断时,若有一判断为不适合的建议理由意见,即使所述建议被 判断为适合性的,一相对应的意见应被辨悉为满足所述建议的适合性的一要求 或假设,这与所述建议理由的判断是不相同的。
适合性要求
-不具有方案的讨论:一主要理由被判断为适合性的,并全部意见的要点 为显着地适合性的,即使部份建议意见为不适合性的。
-具有方案的讨论:建议理由要求的一方案及一需要性建议均为适合性的。
即使所述问题建议及个案建议被判断为不适合性的,其不会被接纳为意见 适合性的一致命性错误。
不适合性要求
-具有方案的讨论:任何一项需要性建议及询问为不适合性的。
-不具有方案的讨论:部份或全部主要理由意见被判断为不适合性的,并 所有意见的要点不可被视为适合性的。
判断保留要求
-具有方案的讨论:任何一项需要性建议及所述方案为判断保留。
-不具有方案的讨论:部份或全部主要理由意见被判断为保留,并所有意 见的要点不可被视为适合性的或不适合性的。
副题及讨论判断
-对于副题和讨论的判断,一主持应视乎所述类型执行判断处理,并产生 及附加判断宣告。
-所述判断宣告是由一主持选择性地产生。若为类型1,一可被一反面判 断的要求被建议。
-不论判断类型是什么,所述系统自动附加判断摘要表。
判断处理:
在一实质讨论期间终止之后,讨论判断进行如下:
-首先,所述主持指示所述系统进行可能的系统建议判断。
-不可被系统判断的判断根据一建议判断原则被分类为一具有方案的讨论 及一不具有方案的讨论,并由所述主持或系统执行。
-所述系统储存表示所述判断为由各种判断信息及系统作出的判断或由所 述主持进行的判断的附加信息于所述意见建议。
-一主持作出一是否略去副题判断的决定。
-副题或讨论的判断为每种类型举行,并主持的判断宣告及系统的判断摘 要表被附加于其后。
如上所述,一进行整体讨论处理的讨论管理服务器100的处理内容总结于 图32的表格中。
4.输出功能
所述系统使用的核心输出材料的分类、性质及一处理程序将简要说明如下。
-所述系统保存有信息表示的确实性质。因此,原则上几乎所有输出只在 所述屏幕提供。
(1)一般说明
基本屏幕结构:这包括一网站的一主要屏幕及一讨论状态屏幕。
-主要屏幕:这只提供正在进行中的争论点以及争论点的内容的清单。
●争论点清单:讨论主题(三至四个正在进行中的讨论)
●争论点内容:这是一短语,其说明一可吸引兴趣的主要争论点,以及在 讨论中出现的正在进行中的对质情况。所述内容为可吸引观众注意的煽情的短 语,有时候可根据讨论处理情况而改变。
-讨论屏幕:每个争论点的主要处理情况应可以以下方法一眼辨悉:
●强调一主要意见、对质意见等
●强调一优势建议及一新建议
主要屏幕的主要菜单
-网站的主旨:这代表主旨、哲学等
-讨论处理方法:一讨论方法的说明、注意事项等
-讨论小组登记及成员登记(登记条文及登记处理)
-提供信息:这提供过往讨论以及其它信息。
信息提供功能
-这功能将所有建议的已确定的或被支持的价值产生为信息,将所述信息 分类,并将所述信息产生成一数据库,以提供予所有观众。
●分类信息:判别(信息或价值)、讨论主题、日期、分类(政治、社会、健 康、教育、国防等)、提出者分类(争论者及职业)等等
●信息结构:这表示一信息级别。成为所述信息的理由或源由的低级信息 在被点击时在一副视窗屏幕上提供。
●输入分类信息:容许界定及输入分类信息
-检索功能(逻辑性检索)
(2)屏幕处理
考虑
-应考虑以下两项事宜以产生所述输出。
▲因其尺寸的关系,很多信息容纳在一典型的网站屏幕中。
▲一反驳及反驳的再反驳的连接,以及上级分类及下级分类(缩排、级别及 位置),是在一第二段屏幕上。
-进行以下特别处理以解决所述问题。
屏幕安排的特别处理
-利用Active X开发一独立于一网络浏览器的检视工具,以使用一可容纳 多个对象于一屏幕的一全屏幕及一上下卷动。
屏幕尺寸
-根据登记对象的数目自动计算一屏幕尺寸。
-根据登记对象的数目,所述屏幕的尺寸通过向左、右、上、及下卷动而 得以无限扩充。
多项对象意见的处理
-在所述解决方案讨论面对一指定争论点的多方反驳时,所述正面及反面 讨论可明显地决定分为正面及反面的利益关系者。不过,由于在一指定题目意 见的反方不同时,所述反驳成为另一角度的反驳,亦即是一细分的争论点,所 述过程辨悉另一争论点,并将其作为一分开的争论点进行屏幕处理。
显示规则
-各种意见的一纵向分类称为一位置,而一横向分类称为一级别。
-所述纵向位置根据一意见产生次序决定一分类。
▲位置1:意见-n及意见-nn
▲位置2:意见-nn-n及意见-nn-nn
-所述横向级别显示由一最高一步起的一步,并根据以下规则作出决定:
▲所有题目意见-n及对象意见-n的反驳处于相同的级别,而一对象意见及 反驳-n的反驳则向下移一步。
-所有反驳及再反驳的反驳以一代表文字标题的颜色决定,并在一指定反 驳(或再反驳)的一再反驳(或反驳)根据一位置而分类。因此,不会使用一连接箭 号。
-意见-n+1在相同位置,这是因为意见-n不会出现于一较高级别,直至意 见-n有一反驳。
(3)建议理由的屏幕表示(意见表示)
处理意见对象屏幕
-所有意见对象如题目意见、反驳及相同性质的项目包括如图34所示的 信息作为表示辨别,除了一基本意见内容之外,多种信息及处理情况可从其辨 悉。
▲建议者及攻击对象者
▲反驳信息:反驳及反驳帐号
▲判断信息:在原本的题目意见的情况下
-标明一代表文字以克服屏幕尺寸的限制,并一意见主体可以在一副视窗 通过点击一代表文字标题而检视。
-在一对象被拣选后,通过右击以启动弹出菜单来提供回应者、建议者及 建议时间。
-所述反驳信息由所述意见对象的背景颜色辨别(所述颜色分开界定)。
●反驳情况信息表示是否有反驳。
-判断信息只对应一原本的题目意见的个案,并表示如下:
●根据适合性、不适合性、及保留由一背景颜色辨别,并一反驳信息的颜 色被改写。
●在保留时,反驳信息以一白色背景表示。
-意见对象字母的数目限制为25字母×2行/10个韩国文字,并在一屏幕 上可表示一题目意见及一反驳。
(4)讨论攻防情况
由于如多方建议及反驳、重复的反驳、再反驳及再进一步反驳的争论是热 烈的,会有多个意见攻防。一个可供所有人轻易辨悉所述争论的屏幕结构,对 于在所有讨论中得出一目的及合理的讨论结果是重要的。
-由于很多意见不能全部容纳于屏幕中,屏幕表示以两段式进行结构化如 下:
第一段:原本的题目意见及作为其反驳的对象意见如图35所示代表,以使 全部的讨论攻防情况被辨悉。
第二段:就指定题目意见的所有的意见如一反驳、一再反驳、及一进一步 反驳如图35所示代表,以使指定题目意见(细分的争论点)的攻防情况被辨悉。
-提供一询问功能,其除了所述询问表示之外,只可询问一指定意见的所 有反驳。
(5)主要输出分类
讨论状态
-显示在一网站中进行的多种讨论的概要。
▲提供一讨论清单,其为正在进行中的、预定进行中的、以及终止(过去的)。
▲提供每个讨论的主题、副题、讨论开始日期及讨论期间、利益关系者、 讨论小组、以及主持人的个人信息。
讨论攻防情况
-从一屏幕辨悉每个讨论及反驳攻防情况的细分的争论点(建议)。
-有一屏幕显示所有讨论的建议及反驳情况,并有一屏幕显示每个拣选的 细分的争论点的所有攻防情况的情况。
处理一意见对象屏幕
一意见对象的屏幕输出的技术说明应用于所有输出。
(6)讨论攻防的显示处理根据图36说明。
-一题目反驳置于左方,而一对象反驳置于右方。
-各种意见的纵向分类称为一位置,而横向分类称为一级别。所述系统分 析所有在一询问时点产生的意见以计算所述位置及级别。
-所述纵向位置是一个表示一反驳次序的分类,而所述横向级别是一个表 示意见产生次序的分类。以下规则会被应用:
▲位置
●一指定题目反驳及作为其反驳的一对象反驳被置于相同的位置,而所述 对象反驳及题目反驳的反驳置于下一步。
●若一指定意见有多项反驳,所述反驳置于相同位置。
▲级别
●一在较后时间产生的意见与一在先产生的意见相比,不能有一较高的级 别。
●若在一指定意见有多项反驳,一级别往下移。
●若为所有对象反驳的一反驳,题目反驳的级别无条件往下移。
-所有反驳及再反驳的反驳以一代表文字标题的颜色决定。另外,由于一 指定意见的反驳明显地基于一位置及一级别而被辨悉,因此,不会使用一连接 箭号。
本发明的所有讨论方法现再总结如下:
-在本系统中,假设不论讨论的分类,所有讨论于一细分的个案进行,其 中一方先建议他或她的意见,及回应者一方进行反击。
-在这情况下,先建议一意见的一利益关系者及一讨论小组分别称为一题 目一方及一题目讨论小组。就所述题目讨论小组建议的原本的意见及反驳的一 题目讨论小组的反驳统称为题目意见。另一方面,就所述题目意见建议反驳的 一利益关系者及一讨论小组分别称为一对象一方及一对象讨论小组。一对象一 方就所述题目意见的反驳称为一对象意见。
-就如在具有方案的讨论的情况中,在所有讨论中就一核心个案先建议一 意见的一限制的利益关系者称为所述讨论的对象利益关系者(辩论题目一方)。就 如在不具有方案的讨论的情况中,就一细分的争论点建议一指定建议的利益关 系者称为所述意见的一对象利益关系者(意见题目一方)。
考虑。谁会先建议他或她的建议?
在所述讨论方法,以下两项要素应被考虑。
▲谁会先建议他或她的建议?
在多数的讨论中,谁会先建议他或她的建议对于所述利益关系者而言是一 非常敏感的个案。
▲什么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将屏幕表示显示给一观众?
就所述屏幕表示而言,应考虑的是,基于一事件题目的性质,任何意见有 效地显示为一题目意见,以供所述观众轻易理解正在进行中的讨论。
考虑到上述问题,所述系统视乎所述讨论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或所述不 具有方案的讨论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图39所示。
题目一方的决定
-在所有具有方案的讨论中,一利益关系者,即一希望建立或执行(建议) 一指定策略或建立方案的建议者,视乎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的性质成为所有讨 论的一辩论题目一方。
-在不具有方案的讨论中,与具有方案的讨论不同,所述讨论的题目一方 并不根据争论产生性质而决定,但由于所述讨论产生多个细分的讨论主题,一 指定利益关系者根据所述讨论的副题可以是一题目一方或一对象题目一方。
-根据所述副题决定所述题目一方,是由所述主持任命,但所述任命可根 据所述性质而保留。
-所述主持可为每个副题任命所述意见题目一方。通过在讨论开始时或讨 论过程中选择性地建议一意见,便可成为所述题目一方。不过,若所述辩论题 目一方已决定,其他一方不能成为所述讨论的题目一方,如在具有方案的讨论 或正面及反面讨论一样。
-虽然所述题目讨论小组可略去所述讨论每个副题的一建议,但所述题目 一方应登记最少一建议于所述讨论的副题,并所有题目讨论小组应在所有讨论 中登记最少一意见。
讨论情况的屏幕表示原则(参见讨论状态显示)
-讨论情况的屏幕表示具有以下原则:
●一题目意见及对象意见在一屏幕内全部显示。
●意见位置:所有题目意见置于左方,而所有对象意见置于右方。
●指定争论点分组:考虑将辨悉细分的争论点,即一个别题目意见及一对 应的对象意见,表示为一组。
●争论点的连接:考虑辨悉讨论攻防如一指定意见及一对应反驳及再反驳 的所有连接关系。
意见结构细分
-意见可分类为一指定题目意见及一对应反驳。
-为了所述讨论的互动性,所述系统先就每个细分的争论点的所有新登记 建议进行细分及分项化如下,并容许就所述项目建议所述反驳。
意见细分
-所有新意见分为一提交指定建议的建议以及支持所述意见的建议理由, 如图40所示,并容许以一递推的方式将各项简要地及精确地登记。
-所述建议一般代表一建议理由,但其为一摘要内容,而不是一讨论(反驳) 的对象。支持所述建议的所述建议理由为所述讨论的对象。
-所述建议理由包括一代表文字(主题)及一主体。当所述内容为简短的,所 述建议理由可以只包括所述代表文字而不包括所述主体。
-登记的所述意见并没有尺寸(字母的数目)的限制,但所述意见应就每个争 论点进行细分,并不可为一长句子,以方便所述系统所重要追求的互动性的讨 论。
-对于不能适应结构化并不能提交一意见的人,一长句子的意见会被接纳, 而所述主持与一意见建议者进行一会议,以将所述长句子的意见结构化,并将 其反映至所述讨论。
-意见登记可以分类为原本地提出的原本的意见登记,以及通过在所述讨 论过程中交换及分享多项意见及信息或通过产生及增加一新意见而得出的建议 登记。
攻击对象
-在所有建议及建议理由中,攻击对象(利益关系者)可以被任命。所述攻击 对象任命指任命一应就所述相关建议建议一反驳的回应者。
-若所述攻击对象设定至所述建议,所述相同攻击对象被视为任命于依附 于建议的所有建议理由。
-由于所述正面及反面讨论为一利益关系者之间的讨论,而其正面及反面 是明显的,故略去任命所述攻击对象,并所戎系统内部自动任命所述攻击对象。
结构登记陈述编辑
-所有建议及建议理由通过所述系统的一程序被细分及登记于一结构化形 式,使信息产生及互动性讨论得而实行,如图37所示。
-为此,所述系统开发及支持一特别陈述编辑,其具有以下功能,并可以 于一离线模式提供:
●所述陈述编辑具有将一描述性句子细分为项目并将建议及建议理由目的 化为意见结构的功能。
●所述陈述编辑具有一检视视窗及一意见输入视窗。在所述意见输入视窗 输入的意见在所述检视视窗中显示。
补充解释功能(“参考视窗”)
-通过提供一特别的功能以输入补充描述数据如使用的指定用语或短语的 解释及概念为独立副对象,以防止每项意见如一建议或一建议理由成为一长句 子。在所述意见被反驳时,所述参考视窗可容许直接参考其他指定意见。
●在输入完成时,所述输入内容储存于一输入者的个人计算机,并回应输 入者的拣选通过互联网上载于所述数据库。
●所述登记意见可于一在线模式修改。
●所述陈述编辑处理为自动下载。
用语的界定
-意见:所有细分的争论点的对象(意见、建议理由、反驳、再反驳、询问 等)
-建议意见:这指如上述界定的建议的一对象。
-建议理由意见:这指如上述界定的建议理由的一对象。
-建议:属于一建议的建议及建议理由被统称为一意见。
-题目意见:由一题目讨论小组建议的原本的建议及建议理由。
-对象意见:由一题目讨论小组建议的所有反驳。
-题目讨论小组:首先提交一意见(建议)的讨论小组。
-对象讨论小组:反驳一题目讨论小组的意见的讨论小组。
-陈述:根据其背景一意见亦可表示为一陈述。
建议登记
-登记于所述讨论的一项副题的建议并没有数目的限制。
-每项建议可登记最少一项建议理由意见。
-在登记后,所有建议立即向公众公开。不过,根据讨论的性质,通过所 有讨论参与者之间的协定,在一意见提交时限前所有登记意见可以不向观众及 其他利益关系者公开。
-根据所述讨论时限,所述原本的建议登记应在一时限内登记,所述时限 根据所有讨论参与者之间的预先协定而决定(参见意见提交时限)。
建议及建议理由的对象结构
-所述建议意见为一结论性的建议,其为所有建议理由的摘要,而非所述 讨论的对象。一支持所述建议的细分的建议理由意见为确实讨论的对象。因此, 所述系统应拒绝登记一没有建议理由意见的建议意见。
-所述建议及建议理由均具有如图34所示的相同的对象结构。
-所述建议意见只包括一代表文字,并具有以下性质:
●它可包括一摘要所有建议理由、比喻性的建议、与一公众关系的代表等 的内容或宣言。
-所述建议理由意见包括一代表性文字以及一主体,并所述主体以一副视 窗对象表示。
建议理由的登记及性质分类
-所述建议理由为一争论点的最少对象,其被细分并成为一确实讨论的对 象。
-只有预先登记的建议的建议理由可以被额外输入。新建议的建议理由可 以与一般其他建议的指定建议理由被任命。为此,所述系统提供建议理由清单 以供拣选。
-若所述建议理由与所述讨论的副题表示为同一内容级别,所述建议理由 可直接登记,而无需在所述讨论的副题提交一分开的建议。在这情况下,所述 系统内部产生及管理一虚拟建议。
-即使所述建议及建议理由被细分及登记,在将一讨论处理或讨论终止过 程系统化的时候应考虑以下事项:
1.建议理由之间的关系:这在下文称为理由结构。
-这是建议理由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在判断所述意见时被参考。
2.建议理由的性质:这在下文称为理由分类。
-这是基于每项建议理由的内容的性质的分类,其为一决定所述判断方法 的因素。
-所有建议理由应该应用于所述分类。若其不应用于所述分类,意思便是 所述建议理由为一不合逻辑意见的理由,而其令互动式讨论变得不可能,且不 是一适合的意见。在这情况下,所述主持应通过与所述讨论小组的会议作出协 调,并在所述协调失败时剔除所述意见。
理由结构:
-理由结构根据结构性质可分类为一独立型建议理由、一依附型建议理由、 以及一混合型建议理由。
-登记意见的理由结构由所述主持进行,并在所述题目意见被判断时被所 述系统参考。
理由分类:
-所有建议理由根据一建议内容的性质分类为以下三个个案:
1.当指定信息或事实被代表的个案;
2.当某价值、概念、模型或其他同等性质的项目的界定或指定逻辑建议被 代表的个案;及
3.在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中,一指定方案、一策略或同等性质的项目被建 议的个案。
建议理由结构类型
-依附于一指定建议的多个建议理由可根据每个内容如图41所示分类为独 立建议理由(独立类型)、逻辑性相关的依附建议理由(依附类型)、以及混合类型 建议理由。优选地,所述混合类型通过分开一上级别建议产生为一独立类型及 一依附类型,如可行的话。
-所述讨论小组及所述观众完全无需理会所述建议理由的结构。所述系统 指定所述独立类型为预设值,并在所述主持审阅所述意见时根据内容对其作出 修改及指定。所述建议理由在所述意见被最后判断时被参考,并所述系统根据 所述主持的指定将其反映至所述意见表示。
独立类型
-在所述独立类型中,各建议理由互相独立。不正确的建议理由会影响所 述意见的一理论性理由,但不会令所述意见被基本地拒绝。
依附类型
-所述依附类型指一推论性的(或一归纳性的)逻辑处理类型的建议理由,其 最终意见的理由基于各建议理由。列出问题及建立替代计划称为一代表性的依 附类型。由于每项意见包括一建议理由及所述建议理由的逻辑理由,故若部份 逻辑理由被拒绝,在依附类型中的所述建议理由及/或理由本身亦会被拒绝。
-所述系统应视所述逻辑理由为建议理由。
-根据讨论小组的能力,所述依附类型理由结构可登记为一理由结构,而 不被分为所述逻辑理由及所述建议理由。在这情况下,所述主持容许调整一选 择性的登记意见,包括所述混合类型。特别地,在一非指定者参与的攻防讨论 中,所述主持需调整大部份登记意见。
-所述主持应为每个依附类型建议理由整理一依附关系,即是,所述主持 应清晰指定成为所述建议理由的直接逻辑理由的所有意见。
建议理由分类类型:在判断一建议理由时决定一判断方法的因素。
计算性建议及非计算性建议
-如以下例子所示,若所述建议理由被表示为一计算性的或指定一细分的 分类,这便称为一计算性的建议,而其它则被称为一非计算性建议。
-一般来说,一代表一指定事实或信息的建议为一计算性建议,而一代表 一指定概念、要求、模式或其它相同性质的项目的界定或价值、风格及其它同 等性质的项目的建议则为一非计算性建议。
-在本系统中,所述方案被视为计算性建议,这是因为所述方案是一细分 类别的内容。
-不过,若所述建议理由的性质被代表为计算性(即使其是一意见的价值或 风格),这会被视为一确实建议。一项以一非计算性方式代表的事实被视为一意 见的风格(价值)。
-若所述建议理由为非计算性的建议,即使所述建议理由为一事实(信息), 所述建议可以为一具有逻辑性缺陷的建议。不过,若计算性代表被略去或以一 暗示性的方式或一背景作出估计,所述建议可以是一计算性建议。
-即使一现实的建议为一非计算性建议,所述主持不能通过意见审阅而剔 除一意见。所述建议只可通过其它讨论小组的反驳被处理为不适合性的。
-所述系统假设所有非计算性建议具有满足所述建议的假设。
<理由分类个案>
●若一个国家的国民意识水平并不高,民主便不会被坚持为操作一国家的 最佳身分(一意见的风格)。
●即使病人不能支付医疗费,一个医生不应拒绝医治该病人(价值)。
●与环境相比,我们的人民仍然较重视工业发展(一意见的风格,这是因为 其是一非计算性的):大约30%的人民重视环境多于工业(事实,因这是一计算 性的)。
●根据现有的信息通讯教育方式,是没有可能适当地教育一信息被隔绝的 阶层(非计算性的意见风格):这是一非计算性的建议及一意见的风格,这是因为 其缺乏了现有的信息通讯教育方式不能适当地教育所述信息被隔绝的阶层的理 由的详细说明。
●我们的人民辨悉到美军撤离韩国会对就北韩的国防造成严重的威胁(非 计算性或计自算性):为计算,其应指定具有所述意识的人民的百分比,并所述 意见可建构成一建议,其是一半或多于一半人民均具有的想法。
●一劳工联盟的活动(成立)应需要被限制为人经济活动(非计算价值):争论 劳工联盟的需要性的限制的定义。
●直至2003年,除了某些信息通讯设备部件之外,韩国在一般的信息通 讯领域如信息通讯装置普及度、通讯基础建议环境、以及信息通讯应用技术均 领先于日本。
基于事实(信息)的性质及风格(价值)的适合性决定
-若于一指定题目意见的反对者意见在说服力的方面非常相似,以致决定 所述意见的优势和劣势十分困难,一基于建议理由分类决定适合性的方法可变 化如下:
-由于一基于事实的题目意见为一基于一指定事实的建议,若没有明显否 认一反事实或一事实的理由(反驳),其具有不可否认所述建议真实性的性质。
-因此,若一指定建议理由是真实的,即使所述意见的优势和劣势难以决 定,有关的反对者的意见便不能以大多数决定而证明是正当的,这与所述风格 或所述价值是不同的。不过,由于所述风格或所述价值为一变数元素,其视乎 一时间性的、文化性的、或社会性的情况而改变,若所述争论点为对质,其具 有可通过大多数决定而证明是正当的。
具有方案的讨论的建议登记
-在具有方案的讨论中,所有原本的题目意见、建议可以如图42所示分类。 即是,由于所述原本的题目意见的满足性要求,以下建议会被包括在内。
-所述系统辨悉及登记这些建议的所述分类为副题信息。
▲建议方案(称为方案):提交(建议)细分的方案
▲需要性的建议:这是指需要性的内容,如所述方案的效果、好处及其它 相同性质的项目,现在出现的问题、以及一替代计划(效果及好处)->反效果及 坏处
▲预期的问题及替代计划提交:这是指关于在执行所述方案时会出现的问 题(或预期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一替代计划,其判别所述会出现的及预期会出现 的问题->替代计划。
在这儿所指的预期会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引致所述需要的现有问题,而是根 据所述建议行时预期会额外出现的问题。例如,在一个关于废除一家之主的系 统的讨论,所述一家之主的系统所出现的问题即是所述废除是有需要的,而在 一理由要求的预期问题指一在废除一家之主的系统后所预期会相反地发生的问 题。
▲个案建议:支持一建议理由的指定个案包括个案应用(国家、人、小组/ 组织等)、内容、效果、及参考。->相反个案
▲其它:虚拟的或其它内容。
-建议需要性及建议方案应当需要地登记(下文称为“建议要求”)。
若没有要性提交及建议方案,所述系统通知一主持所有建议,而所述主持 精确地审阅一登记题目意见以得出所述建议的满足性要求。
-所有建议方案应指定会得出所述方案的需要建议项见,以及一连接关系。
-由于所述需要性建议成为一建议方案理由,若所述需要性因所述讨论攻 防而被否认,所述意见方案被否认。
-所述系统自动登记所有建议方案(方案)的建议理由分类为一方案、登记个 案建议的建议理由分类为一事实、而其它需要性建议,预期的问题,替代计划 及其它同等项目则由所述主持根据一细分的内容决定。
-所述预期问题及替代计划由一建议者建议。所述建议者可建议一替代初 稿,而所述反驳者则可建议一反驳。
所述系统的总结
-所述系统与一讨论相比,在操作方式上具有以下不同的特征:
1.每个细分争论点的所有意见被细分;
2.所述系统基于一特定的讨论规则进行一互动式讨论,以使所述争论 点清晰地继续。
3.所述主持过滤所有具缺陷的意见,使只有有意义及健康的意见会被 反映。
-直至一特定时限,一指定意见并没有反驳,并不表示所述意见是正确的。
-因此,所述系统通过参考一讨论处理结果进行以下讨论结论处理:
▲题目意见判断
所述系统自动处理如适合性的及不适合性的判断,以通过考虑每个题目意 见(细分的争论点)的一讨论攻防结果的题目意见及反驳的性质来寻求结论。
▲所有讨论的判断
就意见、副题或所有讨论而言,所述主持通过考虑所述题目意见的判断、 向观众公开所述判断、以及指定适合的意见为所述讨论结论的问题及解决定案 的前提条件而进行所述判断。
图4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文件识别符号结构。
-在此使用的多种说明材料及说明书的识别符号具有以下共用结构。
▲处理对象:操作员、主持、利益关系者、讨论小组、观众、系统、及共 用
▲数据分类:说明书及规则说明材料、过程(处理流程)、以及数据结构材料
▲序号1:指定数据分类序号
▲序号2:指定材料分类的较下级别细分的分类数目
同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包括一开帐单步骤,并提供某些金钱 予所有预订为成员的讨论参与者或执行讨论攻防,以及一鉴定步骤以核实所有 讨论参与者。这是现有技术所熟悉的,故略去其详细说明。
另外,与本发明要点不相关的一般现有技术的详细说明亦被略去。
虽然本发明参考其实施例作出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对其作 出未背离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笵围下的多种形式上及实质的改变。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的上述系统及方法,其可以将社会各阶层各性质 的意见及建议结构化,使争论点得以集中,以通过互动式争论点攻防如反驳及 再反驳而得出一结论,使一科学化并合理的结论得以通过协定、利益、推论及 最佳方向而得出,而非寻求完美的讨论结论。最佳方向可向公众公开基于收集 信息及价值的等过程,而得出具有重要的力量及限制的结论,而非一绝对的结 论。
根据本发明,其可以建立有力的新闻机制,其可将新和具体的社会改革现 实化,令新政治机制得以创立,通过提供一创新的模式以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健 康意见,以达致健康的公众意见,并改正人民的偏见。
另外,本发明的所述讨论系统可以用作以下用途:
-关于一社会事件的公开辩论
-供一指定团体的商业计划、一策略及一执行初稿的内部预先判断系统
-关于政府机构的各种法律及暂行计划的公众谘询
-寻求企业及团体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公众会议
在企业及公共机构内的管理问题的决策系统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通过网上讨论支援决策的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 包括:
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其根据能够经过互联网连接到所述服务器的讨论小组 为每种讨论类型所预定的一定规则,对讨论主题中每个细分的争论点执行交互 式观点攻防(ping-pong),通过视乎每个意见的性质和一攻防结果而界定的判断 规则从而得到一结论,并登记和管理讨论信息、讨论攻防信息及得出讨论结果 信息、以及所有讨论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在一数据库内;
其中所述讨论管理服务器经过互联网连接到多个讨论小组客户终端机,并 连接到多个观众客户终端机,所述观众客户终端机参与一公众观点投票、就一 根据所述多个讨论小组之间的讨论攻防而处理的讨论攻防情况提出一自由观 点、以及询问一讨论小组的观点或回应一讨论小组的支持要求参与所述讨论攻 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管理服务器包括:
一主码信息数据库,其储存在一讨论上不同分类的参考信息;
一成员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所有成员的基本信息;
一讨论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每个讨论对象相关信息,例如讨论分区和分类、 界定所述讨论性质的讨论执行规则和执行情况、以及如所述讨论的一题目和一 副题等信息;
一意见信息数据库,其储存意见信息,例如在一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建 议理由、反驳及询问;以及
一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其储存从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中摘取得到的每个 讨论中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员信息数据库包括关 于指定组织或团体的利益关系者信息;以及关于个人如一主持、讨论小组及观 众成员等的个人成员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包括用 于识别每个讨论的基本讨论信息;用于所述讨论的不同讨论类型的分类信息; 为界定所述讨论的所有操作规则的讨论规则信息;为了辨悉所述讨论的执行情 况的讨论执行信息;以及为对每件讨论个案进行分类的讨论副题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意见信息包括具有讨论 背景信息以及在一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建议、反驳及询问的不同意见信息; 附加信息如不同的判断信息和剔除信息;以及背景信息543和剔除54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包 括利益关系者、讨论小组及一主持的必要登记信息;以及观众信息以限制选择 性地浏览或参与所述讨论。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已决定所述讨论,通 过一操作员、一主持或利益关系者,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储存从所述成员 信息数据库中摘取得到的信息。
8、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的方法,其结合经过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 讨论的参与者的多次讨论而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自动连接一终端机至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并回应所有讨论参 与者的一连接要求而传送一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至一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决定 一操作员是否选自一团体,其包括一操作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一讨论 小组及一观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主持在所述决定步骤被拣选,传送用于讨论主体登记、 讨论操作信息登记、讨论副题登记、背景信息登记、观点审阅、支持要求检讨 及主持判断的一主持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操作信息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 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讨论 操作信息如一讨论分类和一讨论领域,以登记所述讨论操作信息于所述讨论信 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决定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类是否一主 要讨论,并于其为所述主要讨论时输入讨论分类信息和讨论规则信息,以登记 所述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步骤,其为一讨论类别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主体登记是在被传送 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登 记的一讨论类别是否表示一讨论小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表示一讨论小组讨论,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 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 如一利益关系者和一讨论小组的讨论主体信息,以登记所述信息于所述讨论主 体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没有表示所述讨论小组讨论,决定所述讨论 类别是否表示一限于少数人的讨论或一秘密讨论;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表示所述限于少数人的讨论或所述秘密讨论, 在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指定观众,以登记所述观众于所述讨论主 体信息数据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分类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副题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 所述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登记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 类是否表示一具有方案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不表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传送一副题信 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通过一主持,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副题信息登记屏 幕上输入副题信息和指定副题题目一方,以登记所述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 库内;
一步骤,其为任命所述指定副题题目一方,以及由一任命日期起计算一提 交建议的时限,以登记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宣布一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一讨论开始过程通 告,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所述通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分类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背景信息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 所述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登记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 类是否表示一背景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不表示所述背景讨论,传送一背景信息登记 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背景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所述 背景信息,以登记指定副题背景信息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意见审阅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菜单屏幕 上被拣选,产生一意见审阅对象清单以及传送一意见审阅处理屏幕至所述终端 机;
一非处理决定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意见审阅处理屏幕 上为每个对象意见项目拣选一意见分类编码,以决定是否有一非处理项目;
一剔除决定步骤,其为当没有非处理项目时,决定是否有一意见剔除;
一步骤,其为当有所述意见剔除,执行系统剔除处理以于所述讨论主体信 息数据库内登记剔除结果,以及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登记剔除内容和剔除 理由编码;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没有所述意见剔除,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登记一意见 分类编码以及计算一反驳时限。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检讨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主持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攻防情况屏幕上的检讨一 要求宣告,以决定所述要求宣告是否被取消;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要求宣告被取消,拣选强制性关闭以登记于所述意见 信息数据库内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分类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主持判断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 主持菜单屏幕上被拣选,决定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分类 是否表示一具有方案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不表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传送一建议理 由判断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主持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建议理由判断情况 屏幕上拣选所述建议的主要理由,通过一系统并基于一建议的主要理由的适合 性、不适合性、保留或条件性适合性判断一建议,以登记一判断结果于所述意 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分类表示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通过检视必须性 建议、方案、问题及替代计划判断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是否为适合性、不适合 性、条件性适合性或保留性要求,以登记一判断结果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步骤,其为当 在所述非处理决定步骤内决定了其有一非处理项目,传送一再处理要求讯息至 所述终端机屏幕。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利益关系者在所述决定步骤被拣选,传送一讨论主体 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 一代表讨论小组,以登记所述讨论小组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代表讨论小组,传送一要求宣告产生屏幕至所 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要求宣告产生屏幕上产生一要 求宣告,以登记所述要求宣告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小组在所述决定步骤被拣选,传送用于意见登记、 反驳登记、支持要求及回答接纳的一讨论小组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意见登记被选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小组 菜单屏幕上,决定一编辑是否被安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编辑未被安装,自动下载所述编辑并执行所述编辑, 以在所述编辑被安装时传送一编辑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编辑屏幕上输入一观点,以登 记所述观点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 者和一相关观众所述新观点已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特别的陈述编辑功能步骤,其为在所述陈述编辑屏幕上细分支持在每个 争论点(的每个意见)的意见的一建议和多个建议理由,并将所述建议和建议理由 结构化和输入,以登记所述意见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意见登记在所述具有方案的讨论内,通过所述陈述编 辑执行分类分为建议方案、必须性(问题)提交、预期会发生的问题、相应的替代 计划及个案建议,并以一预设格式将其输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反驳登记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小组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一反驳对象意见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攻防情 况屏幕上被指定,传送一反驳输入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反驳输入屏幕上输入一反驳, 以登记所述反驳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并自动通知参与者所述新意见已登 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讨论类别决定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 讨论小组菜单屏幕上被拣选,检视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 类别,以决定所述讨论类别是否表示一正常的讨论小组讨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类别表示一典型的讨论小组讨论时,决定累积于 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利益关系者信息的一支持要求数目是否超过 在所述讨论规则内已获批准的一支持要求许可数目;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数目没有超过所述许可数目时传送一讨论攻 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及当所述支持要求数目超过所述许可数目时传送 一错误讯息至所述终端机屏幕。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回答接纳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小组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通过一支持要求者决定是否接纳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 述讨论攻防情况屏幕上的一回答,以及当所述支持要求者不接纳时,通过电子 邮件通知所述回答的回答者、删除一已登记的回答以及修改一相关的意见信息 数据库;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者不接纳时,向公众公开一回答内容,登记 所述回答内容,以及登记一反驳时限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反驳时限被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传送一关 闭询问屏幕至所述终端机以决定所述关闭是否支持要求关闭;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关闭不是所述支持要求关闭,检视一关闭时限以决定 是否已超过所述关闭时限;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已超过所述关闭时限或所述关闭是所述支持要求关闭,删 除一支持要求宣告并将其登记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观众在所述决定步骤被拣选,传送用作反驳、提出自 由观点意见及支持要求回答的一观众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支持要求回答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观众菜单 屏幕上被拣选,传送一讨论攻防情况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攻防情况屏幕上拣选一回 答对象意见,以登记一可选择的讨论小组;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可选择的讨论小组,传送一回答输入屏幕至所 述终端机以在一输入信息上执行关闭处理,继而登记所述输入信息处理结果于 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被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的 所述输入信息处理结果,然后处理一观点审阅。
24、根据权利要求8至2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 包括:一得出讨论结果的步骤,其为处理在所有讨论参与者之间的所述讨论攻 防的一结果以及处理判断题目意见(SAs)、建议、副题及讨论的适合性、条件性 适合性、不适合性或保留。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得出结果步骤包 括:
一讨论攻防处理步骤,其为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一攻防结 果上执行优势和劣势处理;
一题目意见判断步骤,其为在所述题目意见上执行一系统判断处理以判断 其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或保留,其中所述讨论攻防处理步骤已对 所述题目意见执行所述讨论攻防结果处理;
一讨论关闭步骤,其为当讨论期间终止关闭所述讨论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 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
一对质判断步骤,其为在一对质题目意见上处理一攻防结果;
一建议判断步骤,其为检视每个建议的已被处理判断的题目意见判断信息, 以及根据在所述建议上的一判断原则处理在所述建议上的判断;以及
一讨论判断步骤,其为每个建议对所有副题和讨论执行判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攻防步骤包括以 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被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有题目意见检视反驳时 限,以决定是否超过所述反驳时限;
一步骤,其为当超过所述反驳时限,决定在所述对象意见上的一反驳是否 被放弃;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放弃在所述对象意见上的所述反驳时进行题目意见优势处 理,
当没有放弃在所述对象意见上的所述反驳时进行题目意见劣势处理,
当没有放弃在所述题目意见和所述对象意见上的所述反驳时当作对质处 理,以及登记关于攻防结果处理的信息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题目意见判断步骤包 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检视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的一建议理由上的讨论攻 防信息,以决定所述讨论攻防是否被终止;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攻防被终止,检视题目意见和对象意见性质分类, 根据一意见判断规则处理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判断保留的判断, 以及登记所述处理结果于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以及
一步骤,其为决定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是否登记有一依附建议理 由,即一建议理由结构是否为一依附类型的理由,以及当所述理由为所述依附 类型时,在所述依附意见上使用与处理独立意见时同样的方法执行判断处理。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关闭过程包括以 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检视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一讨论期间,以决定所 述讨论期间是否被终止;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讨论期间被终止,关闭所述讨论并计算一实质讨论期 间,以将其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 论终止通告。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质判断步骤包括以 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检视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的反驳,以决定一新反驳 是否被登记;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新反驳被登记在所述意见信息数据库内,决定登记在 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一实质讨论期间是否已过去;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实质讨论期间已过去,最后处理未经处理的讨论攻防 和题目意见判断。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议判断步骤包括通 过一系统回应一主持的意见判断指示检视指定理由的题目意见判断信息,以及 当所有题目意见判断同样地被产生为适合性、不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或判断 保留时自动执行建议判断。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理由判断被终止,建立一题目意见判断摘要表,其概 括对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有题目意见的判断,以及传送一讨论判 断处理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检视一讨论判断类型,以及当所述判断类型=1时输入副题判 断信息,以登记所述副题判断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判断类型≠1时,传送一副题判断宣告产生屏幕至所述 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产生一副题判断宣告于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副题判断 宣告产生屏幕上,以登记所述宣告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完成所述副题判断,传送一讨论判断宣告产生屏幕至所述 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判断宣告产生屏幕上产生 一讨论判断宣告,以登记所述宣告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决定登记在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的所述讨论判断宣告是否 表示判断类型=1;以及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宣告表示判断类型=1,输入所有讨论判断,以登记所 述讨论判断信息于所述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3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和权利要求25至32中任一据权利要求所述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讨论攻防情况询问显示步骤,其为在一屏幕 上为每个所述题目意见显示讨论攻防如反驳和再反驳。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讨论攻防情况询问显 示步骤包括一输出步骤,其为了讨论攻防情况询问处理而将每个讨论小组于一 攻防过程中产生的题目反驳和对象意见组合,以及在不理会所述已产生的意见 的数目的情况下计算每个意见的一屏幕输出位置,以自动调整一屏幕大小。
35、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其结合经过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 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一讨论准备步骤(S100),其包括决定一讨论主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 及一观众的一讨论决定过程(S110);通过会议决定一讨论期间和讨论规则以及 为每个利益关系者决定一讨论小组的一基本讨论数据决定和会议过程(S120); 先通过一讨论管理服务器的操作员登记一主持以执行所述讨论,以及通过所述 已登记的主持登记剩下直接参与所述讨论的所有参与者的一所有参与讨论的参 与者的登记过程(S130);登记基本讨论信息、讨论性质分类及背景信息的一讨 论操作信息登记过程(S140);以及登记所述讨论的副题、以及为每个副题决定 及登记一题目一方的一副题登记过程(S150);
一讨论攻防步骤(S200),其包括在一网内正在进行中的讨论的清单内宣布 一登记和简介讯息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一讨论开始通告的一讨论开始过程 (S210);登记一题目意见(SA)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新 意见登记通告的一题目意见登记过程(S220);将题目意见(SA)的性质分类和登 记,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具缺陷的意见剔除的一意见审阅过程(S230);以及 在所述题目意见上登记一反驳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反驳 登记通告的一反驳登记过程(S240);
一讨论判断步骤(S300),其包括因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攻 防而执行优势和劣势处理的一讨论攻防结果处理过程(S310);以及在所述题目 意见上执行系统判断如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保留的一题目意见 判断过程(S320);以及一讨论终止步骤(S400),其包括当讨论期间终止执行关 闭处理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的一讨论关闭过程 (S410);执行正在进行中的攻防对质处理和对质的攻防题目意见判断处理的一 攻防终止过程(S420);以及执行建议系统判断、副题判断及所有讨论判断处理 的一讨论判断过程(S430)。
36、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其结合经过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 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一分支讨论步骤,其在一讨论执行过程中需要特别知识时,通过多个指定 团定,从一主要讨论独立执行一讨论,并在所述主要讨论中反映一结果;以及
一相反讨论步骤,其于相反位置,在一指定个案上尝试讨论攻防,所述分 支讨论步骤和所述相反讨论步骤被包括并成为依附于所述主要讨论的副讨论。
37、一种录制有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的一记录媒介,所述方法结合经过 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一步骤,其为自动连接一终端机至一讨论管理服务器,并回应所有讨论参 与者的一连接要求而传送一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所述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决定 一操作员是否选自一团体,其包括一操作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一讨论 小组及一观众;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操作员在所述指定讨论主体菜单屏幕上被拣选,传送 一讨论信息登记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基本 信息如一讨论期间和一讨论题目,以登记所述基本信息于一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基本讨论信息,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 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任命 所述主持,以登记所述主持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
38、一种录制有基于互联网的讨论方法的一记录媒介,所述方法结合经过 互联网得到连接的所有参与讨论的参与者的讨论以得出一结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一讨论准备步骤(S100),其包括决定一讨论主题、一主持、一利益关系者 及一观众的一讨论决定过程(S110);通过会议决定一讨论期间和讨论规则以及 为每个利益关系者决定一讨论小组的一基本讨论数据决定和会议过程(S120); 先以通过一讨论管理服务器的操作员登记一主持执行所述讨论,以及通过所述 已登记的主持登记剩下直接参与所述讨论的所有参与者的一所有参与讨论的参 与者的登记过程(S130);登记基本讨论信息、讨论性质分类及背景信息的一讨 论操作信息登记过程(S140);以及登记所述讨论的副题、以及为每个副题决定 及登记一题目一方的一副题登记过程(S150);
一讨论攻防步骤(S200),其包括在一网内正在进行中的讨论的清单内宣布 一登记和简介讯息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一讨论开始通告的一讨论开始过程 (S210);登记一题目意见(SA)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新 意见登记通告的一题目意见登记过程(S220);将题目意见(SA)的性质分类和登 记,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具缺陷的意见剔除的一意见审阅过程(S230);以及 在所述题目意见上登记一反驳并通过电子邮件自动通知所有讨论参与者一反驳 登记通告的一反驳登记过程(S240);
一讨论判断步骤(S300),其包括因在一反驳已被放弃的所述题目意见的攻 防而执行优势和劣势处理的一讨论攻防结果处理过程(S310);以及在所述题目 意见上执行系统判断如适合性、条件性适合性、不适合性及保留的一题目意见 判断过程(S320);以及一讨论终止步骤(S400),其包括当讨论期间终止执行关 闭处理以及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与者一讨论终止通告的一讨论关闭过程 (S410);执行正在进行中的攻防对质处理和对质的攻防题目意见判断处理的一 攻防终止过程(S420);以及执行建议系统判断、副题判断及所有讨论判断处理 的一讨论判断过程(S430)。
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其为当所述操作员在所述决定步骤被拣选,传送一讨论信息登记 屏幕至所述终端机;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信息登记屏幕上输入基本 信息如一讨论期间和一讨论题目,以登记所述基本信息于一讨论信息数据库内;
一步骤,其为当登记了所述基本讨论信息,传送一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 至所述终端机;以及
一步骤,其为在被传送至所述终端机的所述讨论主体信息登记屏幕上任命 所述主持,以登记所述主持于所述讨论主体信息数据库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