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编辑中 / 时间线 /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阅读:581发布:2024-01-13

专利汇可以提供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揭示提供一种 显示面板 的驱动 电路 及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包括扫描线、数据线、驱动电路单元以及发光 二极管 ,扫描线与数据线分别与驱动电路单元相连接,驱动电路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和第二驱动电路单元, 发光二极管 的 阴极 与驱动电路单元电性连接,驱动电路单元在驱动时,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和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周期性交替驱动工作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由于周期变换, 薄膜 晶体管在每个周期内无法积累热量,从而解决了 薄膜晶体管 自发热以及 稳定性 低的问题,提高了面板的显示 质量 。,下面是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线;
数据线;
驱动电路单元,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分别与驱动电路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和第二驱动电路单元;以及
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阴极与所述驱动电路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源电压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周期性交替驱动工作以对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所述栅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所述漏极,其源极接地,其漏极电性连接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
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阴极,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二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所述栅极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及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均为N型薄膜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及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包括化物薄膜晶体管或非晶薄膜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及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单元的多个驱动周期相同。
8.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线提供周期性出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段内,驱动电路单元内的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工作,并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段内,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内的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停止工作,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工作并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时间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时间小于15ms。

说明书全文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揭示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由于比较轻薄,同时功耗低,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
[0003] 微型发光二极管被应用于LCD的背光源之中,其可显著地提高LCD的亮度色域对比度,提高LCD的显示效果。在对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驱动时,现有的驱动方式中应用最广泛的通常为分位主动式驱动,这种驱动方式成本较低。其中主动式驱动电路往往要先驱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但是,在驱动过程中TFT的工作电流通常持续维持在一定的高的工作电流之上,若TFT器件持续在高电流下驱动工作,由于热效应的积累,TFT等器件电性会发生显著的恶化,影响薄膜晶体管的工作稳定性,导致亮度的衰减,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04] 综上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其驱动电路在对微型发光二极管等器件进行驱动时,TFT的工作电流通常持续维持在一定的高的工作电流之上,TFT等器件由于热效应而显著恶化,稳定性降低,最终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发明内容
[0005] 本揭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中的驱动电路在进行驱动时,TFT器件中的驱动电流过大,TFT等器件容易发热而使得器件的稳定性降低,显示质量及显示效果不理想。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根据本揭示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
[0008] 扫描线;
[0009] 数据线;
[0010] 驱动电路单元,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分别与驱动电路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和第二驱动电路单元;以及
[0011] 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驱动电路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源电压连接;
[0012]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单元驱动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周期性交替驱动工作以对所述发光二极管驱动供电。
[0013]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路单元的驱动周期相同。
[0014]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2、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
[0015]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6]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所述栅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所述漏极,其源极接地,其漏极电性连接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
[0017] 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阴极,其源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8] 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二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所述栅极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
[0019]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相同。
[0020]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及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均为N型薄膜晶体管。
[0021]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及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包括化物薄膜晶体管或非晶薄膜晶体管。
[0022]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及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
[0023] 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
[0024] 数据线提供周期性出现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0025]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段内,驱动电路单元内的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工作,并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
[0026] 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段内,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内的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停止工作,第二驱动电路单元工作并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光。
[0027]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时间相同。
[0028]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时间小于15ms。
[0029] 综上所述,本揭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30] 本揭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在连续长时间工作后,热量不断积累而造成电路的稳定性降低,本揭示实施例提供多个驱动电路单元,并且分别控制多个驱动电路单元的工作时间,多个驱动电路单元周期性交替工作,每一个驱动电路单元驱动发光二极管工作一定时间后即停止驱动,并控制下一个驱动电路单元工作,使下一个驱动电路单元驱动发光二极管工作。从而使得每个驱动电路单元内的薄膜晶体管在工作时间内热量无法积累,解决驱动电路内发热的问题,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揭示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本揭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工作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揭示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揭示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揭示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揭示保护的范围。
[0035] 在微型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面板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其驱动电路中往往不设计MOS管器件,常见的驱动电路结构为两个薄膜晶体管外加一个电容式的结构,并连接栅极线和数据线以提供驱动电压。但是这种结构中,当面板长时间工作时,就需要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长时间持续工作,而在薄膜晶体管工作过程中,由于热效应的积累,导致薄膜晶体管内的温度上升,进而影响整个驱动电路的稳定性,导致面板的显示质量降低。
[0036] 在本揭示的实施例中,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结构,解决驱动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热效应的问题。如图1所示,图1为本揭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驱动电路单元,本实施例中,以驱动电路单元101和驱动电路单元102为例进行说明。
[0037] 驱动电路包括数据线103和第一扫描线104以及第二扫描线105。数据线103提供数据信号以控制驱动电路内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开启或关闭。
[0038] 具体的,驱动电路单元101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以及第一电容106。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扫描线104,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电性连接于数据线103,同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以及第一电容106的一端,第一电容106的另一端接地。
[0039] 对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T1的漏极,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接地,同时,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电性连接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8的阴极端以及连接于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同时,有机发光二极管108的阳极与电源电压相连接,所述电压可为直流电压。
[0040] 当驱动电路单元101工作时,设n为正整数,在第n图像的显示时间内,第一扫描线104逐行提供扫描信号,同时数据线103提供第一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经过第一薄膜晶体管T1进入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以及第一电容106内,并存储于第一电容106中,使得第二薄膜晶体管T2保持导通的状态,形成电流并流过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8,使有机发光二极管108导通并发光,从而实现了驱动电路单元101的驱动。
[0041] 进一步的,驱动电路单元102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4以及第二电容107。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二电容107的一端,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108的阴极端,同时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源极接地,第二电容107的另一端接地。
[0042] 对于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二扫描线105,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源极电性连接于数据线103,同时,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以及第二电容107的一端。
[0043] 当驱动电路单元102工作时,驱动芯片通过驱动算法控制数据线的数据控制信号在第n+1帧图像的显示时间内,第二扫描线105逐行提供扫描信号,同时数据线103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经过第四薄膜晶体T4进入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栅极以及第二电容107内,并存储在第二电容107中,使得第三薄膜晶体管T3保持导通的状态,进而形成电流,由于在驱动电路单元102工作时,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漏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108相连,因此,导通的电路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108并使其发光,从而实现了驱动电路单元102的驱动。
[0044] 在本揭示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显示面板内驱动芯片以及数据线中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即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保证驱动电路单元101和驱动电路单元102不同时工作,如图2中所示,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工作情况示意图。设定驱动电路单元101工作的时序为t1,在t1时间段内,数据线103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一扫描线104提供扫描信号,使得驱动电路单元101正常工作。具体的,发光二极管108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2导通,发光二极管108不会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3导通,第二薄膜晶体管T2正常工作,对应的,如图2所示,第三薄膜晶体管T3处于关闭状态,发光二极管108发光。
[0045] 当t1时间结束,到达t2时间段内,数据线103开始提供第二控制信号,第二薄膜晶体管T2关闭,有机发光二极管108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2之间不导通,有机发光二极管108与第三薄膜晶体管T3之间形成导通,此时,驱动电路单元102正常驱动工作,而驱动电路电压101不进行驱动。
[0046] 从而,第一驱动电路单元101与第二驱动电路单元102周期性的交替驱动,在t1时间段间隔内第一驱动电路单元101正常驱动工作,第二驱动电路单元102不驱动,在t2时间段间隔内第一驱动电路单元101不驱动,第二驱动电路单元102正常驱动工作。由于,t1、t2时间段持续时间较短,每个驱动电路单元内的薄膜晶体管在此时间段内积累的热量不足以对自身造成影响,无法使薄膜晶体管自发热出现电性漂移,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薄膜晶体管器件发热而稳定性低的问题。本揭示实施例中,t1时间段的时间间隔与t2时间段的时间间隔可相同或者不相同,根据实际产品的具体参数,进行设定。
[0047] 在本揭示实施例中,优选的,t1=t2=10ms,即第一驱动电路单元101和第二驱动电路单元102均各自与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导通工作10ms,然后进行转换驱动,其工作周期T=10ms,优选的,为了避免薄膜晶体管在工作时间段内自发热量积累导致超过器件漂移的阈值,其转换周期T小于15ms。
[0048] 同时,本揭示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可均为N型薄膜晶体管,所述N型薄膜晶体管可包括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者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可选取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同时,每个驱动电路单元内的电容的电容值可相同,以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发光时,不同周期内的发光亮度以及显示质量相同,上述驱动电路单元还可包括多个,多个驱动电路单元周期性转换以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工作发光,从而解决薄膜晶体管在工作时热量积累的问题。
[0049] 进一步的,本揭示实施例还通过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通过周期性的转换驱动电路单元,在不同的周期内,由不同的驱动电路单元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提供电流及信号。具体的,由数据线提供周期性变换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在第一控制信号时间段内,驱动电路单元的第一驱动电路单元工作,驱动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在第二控制信号时间段内,第一驱动电路单元不驱动,而第二驱动单元开始进行驱动,并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相互导通,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
[0050] 以上对本揭示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揭示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揭示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