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土壤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学 / 土壤特性 / 土壤水分张力 / 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

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

阅读:110发布:2020-05-22

专利汇可以提供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育苗;(2)基肥管理;(3)起垄定植;(4) 水 分管理;(5) 施肥 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更科学合理、灌水量和施肥量更省,而产量却更高。且本发明将秋冬茬与冬春茬分开管理,根据秋冬茬与冬春茬番茄的生长特点,在秋冬季时供水供肥稍多,在冬春季时供水供肥稍少,以达到物尽其用、又避免浪费的效果。,下面是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育苗,种子育苗按常规处理进行;
(2)基肥管理:起垄栽培前施用基肥,秋冬茬每公顷施用0.9~1.2吨石灰氮、8~12吨有机肥和8~10吨稻壳,大漫灌后密封温室,进行14~20天的闷棚处理;冬春茬每公顷施用6~8吨有机肥,1~1.5吨豆粕
(3)起垄定植:每垄垄宽60cm,垄高20cm,两垄间距80cm;秋冬季番茄在8月10-20日定植,冬春季番茄在2月10-20日定植;定植密度为每垄双行,行距25cm,株距40cm;铺设两根滴灌管,滴灌管紧靠定植苗;
(4)水分管理:定植后当天进行第一次灌溉,灌水量为50mm、定植3~5天后进行第二次灌溉,灌水量为40mm;
秋冬茬在第二次灌溉的3~5天后进行第三次灌溉,灌溉量为35~40mm,随后利用土壤计指示滴头下方20cm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当张力计读数为-25kPa时开始灌溉,秋冬茬在番茄打顶前每次灌水量35mm,打顶后每次灌水量30mm;
冬春茬从第三次灌溉开始即利用土壤张力计指示滴头下方20cm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当张力计读数为-25kPa时开始灌溉,冬春茬番茄在打顶前每次灌水量30mm,打顶后每次灌水量35mm;
(5)施肥管理:通过滴灌系统施肥,随水滴灌;秋冬茬番茄从定植后第五次灌水开始随水追肥,选用高氮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施150kg/ha;番茄打顶后,施用高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施200kg/ha;冬春茬番茄从定植后第四次灌水开始随水追肥,选用高氮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施200kg/ha;番茄打顶后,施用高钾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肥150kg/h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在番茄打顶后
10天之内进行叶片修剪,整个植株均匀的修剪掉40-50%的相互遮阴的叶片;当下部番茄果实开始转色时依次摘除其果穗以下全部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选择的种子为多抗和耐弱光品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品种包括齐达利、赛贝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有机肥包括猪粪、粪或鸡粪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高氮配方水溶肥为20-5-20的氮磷钾复合肥,所述高钾配方水溶肥为12-5-40的氮磷钾复合肥。

说明书全文

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设施番茄每季平均产量为92吨/公顷,与荷兰等欧洲国家单产差距大,并且传统大漫灌,随水冲肥的水肥管理模式不但影响土壤健康,而且降低肥料利用率,大量的肥料发生损失,影响生态环境健康。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设施番茄高产、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目前尚缺乏具体合理的土、肥、水管理的技术参数,以至于无法达到土、肥、水的最大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以提高番茄产量、减少灌溉量和施肥量,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选种、育苗,种子育苗按常规处理进行;
[0007] (2)基肥管理:起垄栽培前施用基肥,秋冬茬每公顷施用0.9~1.2吨石灰氮、8~12吨有机肥和8~10吨稻壳,大水漫灌后密封温室,进行14~20天的闷棚处理;冬春茬每公顷施用6~8吨有机肥,1~1.5吨豆粕
[0008] (3)起垄定植:每垄垄宽60cm,垄高20cm,两垄间距80cm;秋冬季番茄在8月10-20日定植,冬春季番茄在2月10-20日定植;定植密度为每垄双行,行距25cm,株距40cm;铺设两根滴灌管,滴灌管紧靠定植苗;
[0009] (4)水分管理:定植后当天进行第一次灌溉,灌水量为50mm、定植3~5天后进行第二次灌溉,灌水量为40mm;
[0010] 秋冬茬在第二次灌溉的3~5天后进行第三次灌溉,灌溉量为35~40mm,随后利用土壤张计指示滴头下方20cm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当张力计读数为-25kPa时开始灌溉,秋冬茬在番茄打顶前每次灌水量35mm,打顶后每次灌水量30mm;
[0011] 冬春茬从第三次灌溉开始即利用土壤张力计指示滴头下方20cm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当张力计读数为-25kPa时开始灌溉,冬春茬番茄在打顶前每次灌水量30mm,打顶后每次灌水量35mm;
[0012] (5)施肥管理:通过滴灌系统施肥,随水滴灌;秋冬茬番茄从定植后第5次灌水开始随水追肥,选用高氮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施150kg/ha;番茄打顶后,施用高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施200kg/ha;冬春茬番茄从定植后第4次灌水开始随水追肥,选用高氮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施200kg/ha;番茄打顶后,施用高钾配方水溶肥,每次灌水追肥150kg/ha。
[0013] 步骤(1)选择的种子为多抗和耐弱光品种,包括齐达利、赛贝娜等。
[0014] 步骤(2)中有机肥包括猪粪、粪或鸡粪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 步骤(2)中施用石灰氮后闷棚进行土壤消毒,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尤其是在年限较长的日光温室中,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显著。
[0016] 步骤(2)中基肥每公顷施用6-12吨有机肥,既保证了养分供应,维持土壤健康,又有效减少由于过量施用有机肥(传统种植中农户施用量约为30吨/公顷)导致的养分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0017] 步骤(2)中秋冬茬栽培前施用稻壳可以增加土壤源,提高土壤有机物水平,有利于通水透气,培肥土壤。
[0018] 步骤(3)中垄宽、垄高、垄距以及栽培行距、株距的选择是根据生产经验得出,在此条件下一方面方便生产操作,也利于提高产量。
[0019] 步骤(4)中每次的灌水量由试验得出,在该灌水量下,番茄产量不受影响,同时可节水30%以上。
[0020] 步骤(5)所述高氮配方水溶肥为20-5-20的氮磷钾复合肥,所述高钾配方水溶肥为12-5-40的氮磷钾复合肥。
[0021] 步骤(5)在番茄打顶后10天之内进行叶片修剪,整个植株均匀的修剪掉40-50%的相互遮阴的叶片;当下部番茄果实开始转色时依次摘除其果穗以下全部叶片,相比于传统修剪方式,秋冬茬产量可提高10%左右,冬春茬产量可提高17-20%。
[0022] 相对于传统管理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更科学合理、灌水量和施肥量更省,而产量却更高。且本发明将秋冬茬与冬春茬分开管理,根据秋冬茬与冬春茬番茄的生长特点(温度低时作物耗水少、土壤供肥少,温度高时作物耗水多、土壤供肥多),在秋冬季时供水供肥稍多,在冬春季时供水供肥稍少,以达到物尽其用、又避免浪费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实施例1秋冬茬番茄的种植管理
[0025] 番茄品种选择齐达利,购自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常规育苗。
[0026] 2015年7月25日,分别按每公顷0.9吨、10吨和8吨的用量施用石灰氮、有机肥和稻壳。施用后灌水60mm,闷棚15天至8月10日。闷棚结束后进行旋耕、起垄。垄高20cm,宽60cm,两垄间距80cm。于2015年8月15日定植,一垄双行,行距25cm,株距40cm。铺设两根滴灌管,滴灌管紧靠定植苗。定植后水肥管理见表1。
[0027] 表1秋冬茬番茄定植后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的水肥管理情况
[0028]日期 农事操作 灌水量(mm) 施肥量(kg/ha) 肥料配方(氮磷钾复合肥)
2015/8/15 定植,第一次灌水 50 0 -
2015/8/18 第二次灌水 40 0 -
2015/8/22 第三次灌水 35 0 -
2015/8/27 第四次灌水 35 0 -
2015/8/28 除草、吊蔓、打叉 0 0 -
2015/9/4 第五次灌水 35 150 20-5-20
2015/9/11 第六次灌水 35 150 20-5-20
2015/9/16 开始开花授粉 0 0 -
2015/9/19 第七次灌水 35 150 20-5-20
2015/9/27 第八次灌水 35 150 20-5-20
2015/10/10 第九次灌水 35 150 20-5-20
2015/10/20 第十次灌水 35 150 20-5-20
2015/10/26 打顶 0 0 -
2015/10/30 第十次灌水 30 200 12-5-40
2015/11/16 第十一次灌水 30 200 12-5-40
2015/11/30 第十二次灌水 30 200 12-5-40
2015/12/20 第十三次灌水 30 200 12-5-40
2015/1/10 第十四次灌水 30 0 -
2015/2/1 拉秧 0 0 -
总计   520 1700  
[0029] 实施例2冬春茬番茄的种植管理
[0030] 在2016年2月1日拉秧之后(即秋冬茬结束后),每公顷施用优质商品有机肥8吨,豆粕1.5吨,旋耕,起垄,起垄标准同秋冬季。于2016年2月10日移栽定植。定植后水肥管理如表2所示:
[0031] 表2冬春茬番茄定植后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的水肥管理情况
[0032]日期 农事操作 灌水量(mm) 施肥量(kg/ha) 肥料配方(氮磷钾复合肥)
2016/2/10 定植,第一次灌水 50 0 -
2016/2/15 第二次灌水 40 0 -
2016/2/25 第三次灌水 30 0 -
2016/3/5 吊蔓、打叉 0 0 -
2016/3/10 第四次灌水 30 200 20-5-20
2016/3/20 开始开花授粉 0 0 -
2016/3/25 第五次灌水 30 200 20-5-20
2016/4/8 第六次灌水 30 200 20-5-20
2016/4/20 打顶 0 0 -
2016/4/20 第七次灌水 35 150 12-5-40
2016/5/15 第八次灌水 35 150 12-5-40
2016/5/25 第九次灌水 35 150 12-5-40
2016/6/3 第十次灌水 35 150 12-5-40
2016/6/13 第十一次灌水 35 150 12-5-40
2016/6/20 拉秧 0 0 -
总计   385 1350  
[0033] 对比例1
[0034] 番茄品种选择齐达利,购自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常规育苗。
[0035] 传统栽培管理中,7月份进行灌水后闷棚,在秋冬季定植前使用干鸡粪30吨/公顷和平衡型复合肥(15-15-15)1.5吨/公顷作为基肥,在冬春定植前不施用基肥。传统设施番茄栽培管理采用畦栽,一般畦宽60cm,两畦间隔80cm,定植时每畦两行,株距45~50cm,行距50cm。在水肥管理方面采用大水漫灌、随水冲肥的方式进行,灌水时间凭经验进行。采用传统水肥管 理方法种植的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分别见表3和表4:
[0036] 表3秋冬茬番茄定植后用传统方法进行的水肥管理情况
[0037]日期 农事操作 灌水量(mm) 施肥量(kg/ha) 肥料配方
2015/8/15 定植,第一次灌水 60 0 -
2015/8/18 第二次灌水 60 0 -
2015/8/20 第三次灌水 50 0 -
2015/8/27 第四次灌水 55 200 15-15-15
2015/8/28 除草、吊蔓、打叉 0 0 -
2015/9/4 第五次灌水 50 200 15-15-15
2015/9/11 第六次灌水 50 200 15-15-15
2015/9/16 开始开花授粉 48 0 -
2015/9/19 第七次灌水 52 200 30-10-10
2015/9/27 第八次灌水 45 150 30-10-10
2015/10/10 打顶 0 0 -
2015/10/20 第九次灌水 45 200 20-20-20
2015/10/26 第十次灌水 42 200 20-20-20
2015/10/30 第十一次灌水 45 200 15-5-30
2015/11/16 第十二次灌水 48 200 15-5-30
2015/11/30 第十三次灌水 45 150 15-5-30
2015/12/20 拉秧 0 0 -
总计   695 1900  
[0038] 表4冬春茬番茄定植后用传统方法进行的水肥管理情况
[0039]
[0040]
[0041] 对实施例1-2及对比例1的灌水量、施肥量和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见表5,表中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单位灌水量和追肥量更少,而单位产量更高。而实施例1-2中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更少,因而也更利于作物品质的提高。
[0042] 表5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在灌水量、追肥量及产量上的对比
[0043]  灌水量(mm) 追肥量(kg/ha) 产量(t/ha)
实施例1秋冬茬 520 1700 127
实施例2冬春茬 385 1350 120
对比例1秋冬茬 695 1900 112
对比例1冬春茬 530 1800 10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