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钓鱼与渔业 / 渔具 / 钓竿 / 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阅读:815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防止 钓竿 装配部弯曲的双 轴承 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绕线轮主体(10)具有第一主体部(1)、第二主体部(2)、第一连结部(31)、第二连结部(32)、固定部(5)以及钓竿装配部(6)。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通过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31、32)连结。固定部(5)设置于第一连结部(31)。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突出。钓竿装配部(6)固定于固定部(5)。,下面是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它们隔开预定间隔对置地配置,至少任一方的外形在侧面观察时是圆形或大致圆形;
连结部,连结上述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
固定部,设置于上述连结部,在侧面观察时比上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向外侧突出;以及
钓竿装配部,构成为装配在钓竿上,并固定于上述固定部,
上述连结部具有第一连结部以及第二连结部,上述固定部设置于上述第一连结部,上述钓竿装配部固定于上述固定部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比上述第一主体部和上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钓竿装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上述连结部沿着与上述钓竿装配部交叉的方向延伸,
上述固定部从上述连结部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钓竿装配部通过铆接销固定于上述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第一主体部的直径比上述第二主体部大,
上述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上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且比上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连结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上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连结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且连结上述第一主体部与上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钓竿装配部固定于上述固定部和上述第二连结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其中,
上述第一连结部和上述第二连结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上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来说,双轴承绕线轮具有将卷筒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绕线轮主体。绕线轮主体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连结部以及钓竿装配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通过连结部彼此连结。钓竿装配部是装配于钓竿的部分。该钓竿装配部经由铆接销等固定于连结部(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5414号公报
[0005] 在将鱼钓上来时,由于载荷作用于作为装配在钓竿上的部分的钓竿装配部,因此若钓竿装配部的端部与连结部之间的距离变长,则钓竿装配部可能弯曲。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防止钓竿装配部弯曲。
[0007] 本发明的某个侧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将钓线向前方放出。该绕线轮主体具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连结部、固定部以及钓竿装配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隔开预定间隔对置地配置。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任一方的外形在侧面观察时是圆形或大致圆形。连结部连结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固定部设置于连结部。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突出。钓竿装配部构成为装配在钓竿上。钓竿装配部固定于固定部。
[0008] 根据该构成,固定钓竿装配部的固定部构成为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突出。因此,能够缩短用于将钓竿装配部固定于固定部的固定机构与钓竿装配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其结果为,在将鱼钓上来时等,能够减小作用于钓竿装配部的矩,进而能够防止钓竿装配部弯曲。
[0009] 优选的是,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在钓竿装配部的前部更容易作用载荷,但是根据该构成,能够缩短钓竿装配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机构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作用于钓竿装配部的前部的力矩。
[0010] 优选的是,钓竿装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连结部沿着与钓竿装配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固定部从连结部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突出。
[0011] 优选的是,钓竿装配部通过铆接销固定于固定部。
[0012] 优选的是,第一主体部的直径比第二主体部大。固定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一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且比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根据该构成,由于固定部位于比第一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容易进行第一主体部的加工。
[0013] 优选的是,连结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上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
[0014] 优选的是,连结部具有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沿前后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连结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
[0015] 优选的是,钓竿装配部固定于固定部和第二连结部。
[0016] 优选的是,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
[0017] 发明效果
[0018]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钓竿装配部弯曲。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0020] 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21] 图3是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2] 图4是变形例3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23] 图5是变形例3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4] 图6是变形例4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25] 图7是变形例4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第一主体部
[0028] 2第二主体部
[0029] 3连结部
[0030] 31第一连结部
[0031] 32第二连结部
[0032] 5固定部
[0033] 6钓竿装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0035]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00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双轴承绕线轮100具有绕线轮主体10、手柄110、卷筒120以及匀绕机构130。并且如图2所示,双轴承绕线轮100还具有旋转传递机构140。
[0036] 如图1和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10具有第一主体部1、第二主体部2、连结部3、固定部5以及钓竿装配部6。并且,绕线轮主体10还具有第一侧盖7和第二侧盖8。
[0037] 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隔开间隔对置地配置。如图3所示,第一主体部1在侧面观察时实质上形成为圆形形状,直径比第二主体部2大。另外,图3是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0038] 如图2所示,第一主体部1的侧面(图2的左侧面)开口,该开口部被第一侧盖7封闭。另外,第一侧盖7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一部分重合的两个圆形形状。在由第一主体部1和第一侧盖7形成的第一内部空间11中收纳旋转传递结构140等。
[0039] 如图3所示,第二主体部2在侧面观察时实质上形成为圆形形状,直径比第一主体部1小。如图2所示,第二主体部2的侧面(图2的右侧面)开口,该开口部被第二侧盖8封闭。在由第二主体部2和第二侧盖8形成的第二内部空间21内收纳用于防止缠结的离心制动机构(省略图示)等。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结部3连结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连结部3具有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沿前后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
[0041] 第一连结部31连结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第一连结部31在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之间延伸。即,第一连结部31沿着与钓竿装配部6交叉的方向延伸。
[0042] 第一连结部31与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一体地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结部31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即,如图3所示,第一连结部31在侧面观察时配置在与第二主体部2重合的位置。
[0043] 如图2所示,第二连结部32连结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第二连结部32在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之间延伸。即,第二连结部32沿着与钓竿装配部6交叉的方向与第一连结部31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第二连结部32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连结部31隔开间隔地配置。详细来说,第二连结部32配置于第一连结部31的后方。
[0044] 第二连结部32与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一体地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结部32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即,如图3所示,第二连结部32在侧面观察时配置在与第二主体部2重合的位置。
[0045]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5设置于连结部3。具体来说,固定部5设置于第一连结部31。如图3所示,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突出。即,固定部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详细来说,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
[0046]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5从第一连结部31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如图3所示,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一主体部1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固定部5的至少一部分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
[0047] 如图2所示,钓竿装配部6构成为装配在钓竿上。钓竿装配部6沿前后方向延伸。钓竿装配部6固定于固定部5和第二连结部32。详细来说,钓竿装配部6通过第一铆接销151固定于固定部5,通过第二铆接销152固定于第二连结部32。该钓竿装配部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装配在钓竿上。
[0048] 如图2所示,手柄110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0的外侧面。通过旋转操作手柄110,经由旋转传递机构140来驱动卷筒120和匀绕机构130。
[0049] 旋转传递机构140是将手柄110的旋转传递至卷筒120和匀绕机构130的机构。旋转传递机构140设置在第一内部空间11内。旋转传递机构140具有驱动轴141、驱动齿轮142、小齿轮(省略图示)以及第一齿轮143。
[0050] 驱动轴141与手柄110连结,并与手柄110一体地旋转。另外,驱动轴141通过单向离合器144被禁止向钓线放出方向的旋转。驱动齿轮142装配于驱动轴141,并与驱动轴141一体地旋转。小齿轮与驱动齿轮142啮合。另外,小齿轮是筒状。第一齿轮143装配于驱动轴141并与驱动轴141一体地旋转。
[0051] 如图1所示,卷筒120配置于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之间。在卷筒120的外周面卷绕钓线。卷筒120固定于卷筒轴121,并与卷筒轴121一体地旋转。另外,卷筒轴121在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之间延伸。卷筒轴121经由轴承部件等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另外,卷筒轴121能够与小齿轮一体地旋转。
[0052] 匀绕机构130是用于将钓线均匀地卷绕到卷筒120上的机构。匀绕机构130具有蜗杆轴(省略图示)、引导部件131以及滑动部件132。
[0053] 蜗杆轴在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之间延伸。在蜗杆轴的端部装配有与第一齿轮143啮合的第二齿轮(省略图示)。因此,蜗杆轴与手柄110的旋转联动地旋转。并且,筒状的引导部件131配置成覆盖蜗杆轴。滑动部件132沿着引导部件131与蜗杆轴的旋转联动地往复移动。
[0054] [特征]
[0055] 本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00的绕线轮主体10具有以下特征。
[0056] 本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00的主体10将钓线向前方放出。该主体部10具有第一主体部1、第二主体部2、连结部3、固定部5以及钓竿装配部6。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隔开预定的间隔对置地配置。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的外形在侧面观察时是圆形。连结部3连结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固定部5设置于连结部3。详细来说,设置于第一连结部31。固定部5在侧面观察时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突出。钓竿装配部6构成为装配在钓竿上。钓竿装配部6固定于固定部5。
[0057] 根据该构成,固定钓竿装配部6的固定部5构成为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突出。因此,能够缩短钓竿装配部6的末端与第一铆接销151之间的距离。其结果为,在将鱼钓上来时等,能够减小作用于钓竿装配部6的力矩,进而能够防止钓竿装配部6弯曲。
[0058] [变形例]6
[0059]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0060] 变形例1
[006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位于比第一主体部1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固定部5也可以位于比第一主体部1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
[0062] 变形例2
[0063] 钓竿装配部6通过第一铆接销151固定于固定部5,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螺栓焊接等其他固定手段将钓竿装配部6固定于固定部5。
[0064] 变形例3
[006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部3由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两个连结部构成,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连结部31也可以由使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一体形成而得到的一个连结部构成。
[0066] 变形例4
[006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部3由设置有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的固定部5的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两个连结部构成,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在侧面观察时都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即,至少设置有固定部5的第一连结部31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即可,没有设置固定部5的第二连结部32在侧面观察时也可以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外侧的位置。
[0068] 变形例5
[006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设置于第一连结部31,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4所示,固定部5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连结部32。详细来说,固定部5也可以是从第二连结部32向后方突出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固定部5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向外侧突出。即固定部5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向后方突出。
[0070] 变形例6
[007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5只设置于第一连结部31,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在第二连结部32也设置固定部51。在该情况下,设置于第二连结部32的固定部51向后方突出。并且,如图7所示,第一连结部31和第二连结部32在侧面观察时均位于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固定部5、51在侧面观察时均比第二主体部2的外周缘向外侧(前方或后方)突出。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