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钓鱼与渔业 / 捕鱼 / 围网捕捞 / 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

湖泊生态控藻方法

阅读:348发布:2020-06-07

专利汇可以提供湖泊生态控藻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淡 水 湖泊生态控藻方法,以下步骤组成:(1) 围网 区的设立;(2)隔离区的建立:围隔区内移植挺水 植物 ,移植 密度 为每平方米4-6株;(3)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滤食性鱼类与杂食性鱼类的比例为2:1。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不存在二次污染,通过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混养来防止藻类水华的发生,对 水体 各层中碎屑、藻类、浮游动物等进行捕食,减少藻类的含量,使水体环境的 净化 更彻底;挺水植物便于吸收N、P,减轻水体的富养化程度;另外,黄尾密鲴和细鳞鲴自然繁殖,无需每年投放,后期采用捕大留小的 收获 方式实现密度控制,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捕捞的鱼类还可带来一定的附加经济效益。,下面是湖泊生态控藻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围网区的设立:在湖泊的敞水带或沿岸带设置围网区,围网区由外围网围成,外围网网目为4-5cm,外围网上端高出水面2-5cm,下端与湖泊底用木桩固定;
(2)隔离区的建立:沿围网区边缘内侧设立一圈围隔区,在每年的3月底至四月上旬往围隔区内移植挺水植物,移植密度为每平方米4-6株;
(3)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挺水植物移植完成后,在上述围网区先后投放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与杂食性鱼类的比例为2:1;所述滤食性鱼类为黄尾密鲴和细鳞鲴,黄尾密鲴的投放数量为每平方米2-3尾;细鳞鲴的投放数量为每平方米4-6尾,黄尾密鲴与细鳞鲴的投放比例为1:2;黄尾密鲴和细鳞鲴的投放体长为6-8cm;杂食性鱼类为1-1.5龄花骨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隔区由由网目为
1-2cm的内围网组成,内围网的下端与湖泊底用木桩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为荇菜、水葱、泽泻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时间为每年的5-6月份,杂食性鱼类的投放时间为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

说明书全文

湖泊生态控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蓝藻水华已成为全球富营养化水体的表征,由此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毒素,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的藻类急剧增殖,给饮用水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增加了水处理费用,使出水水质难以保证,对人类和水生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0003] 针对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全球各国展开各种除藻方法,有以强化剂和杀藻剂为除藻手段的化学方法,该方法以投加药剂达到除藻目的,但在除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特别是氧化剂的使用引起藻体破裂从而导致胞内毒素释放;以气浮为代表的物理化学方法,该方法采用气浮和膜过滤声波除藻等方法,虽然没有副产物产生,但操作复杂、运行成本较高;有采用生物方法进行控藻除藻的,通常采用投放鲢鳙等鱼类和利用大型贝类来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该种方法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但其存在一定的问题:普遍采用的鲢多为白鲢和花鲢,而白鲢和花鲢在湖泊中不能自我繁殖,需要每年向湖泊中投放人工繁殖、并经池塘培育的白鲢和花鲢,其运行成本较高,不利于长期循环操作;大型贝类出水孔排水作用较强,对水体底质有较大的搅动作用,使得水底淤泥中沉积的N、P发生扰动而进入水体,不利于水体中N、P含量的降低,从而导致控藻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在提供一种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0006] 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0007] (1)围网区的设立:在湖泊的敞水带或沿岸带设置围网区,围网区由外围网围成,外围网网目为4-5cm,外围网上端高出水面2-5cm,下端与湖泊底用木桩固定;
[0008] (2)隔离区的建立:沿围网区边缘内侧设立一圈围隔区,在每年的3月底至四月上旬往围隔区内移植挺水植物,移植密度为每平方米4-6株;
[0009] (3)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挺水植物移植完成后,在上述围网区先后投放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与杂食性鱼类的比例为2:1。
[0010] 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隔区由由网目为1-2cm的内围网组成,围网的下端与湖泊底用木桩固定。
[0011] 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为荇菜、水葱、泽泻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 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食性鱼类为黄尾密鲴和细麟鲴,黄尾密鲴的投放数量为每平方米2-3尾;细麟鲴的投放数量为每平方米4-6尾,黄尾密鲴与细鳞鲴的投放比例为1:2。
[0013] 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尾密鲴和细鳞鲴的投放体长为6-8cm。
[0014] 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食性鱼类为1-1.5龄花骨鱼。
[0015] 所述的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时间为每年的5-6月份,杂食性鱼类的投放时间为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
[0016] 本发明淡水湖泊生态控藻方法,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不存在二次污染,通过采用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混养的方式来防止藻类水华的发生,由于黄尾密鲴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而细鳞鲴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可对水体各层中碎屑、藻、绿藻、蓝藻、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进行捕食,进而减少藻类的含量,使水体环境的净化更加彻底;挺水植物的设置,其根部扎根于水底淤泥中,便于吸收沉积于水底淤泥中的N、P,进而减轻水体的富养化程度;另外,由于黄尾密鲴和细鳞鲴能够自然繁殖,无需每年投放,而且后期还可采用捕大留小的收获方式来实现密度控制,因此可降低运行成本,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有利于长期循环操作,同时捕捞的鱼类还可带来一定的附加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0018] 在湖泊沿岸地带设置多个围网区,围网区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围网区由外围网围成,外围网网目为4-5cm,外围网上端高出最高水位2-5cm,下端与湖泊底用木桩固定。围网区建成后,在围网区内建隔离区,具体为沿围网区边缘内侧设立一圈围隔区,围隔区由由网目为1-2cm的内围网组成,围网的下端与湖泊底用木桩固定,上端高出水平面2-5cm。
[0019] 实施例1
[0020] 围网面积在1000平方米,于2013年3月27日往围隔区内移植挺水植物荇菜,移植密度为没平方米4株,围隔区的的宽度为100cm,将挺水植物设置在围隔区,避免荇菜的蔓延疯长,其根部扎根于湖泊底部,便于吸收N、P,于2013年5月2号投放体长为6-8cm的黄尾密鲴和细鳞鲴,其中黄尾密鲴投放量为2000尾,细鳞鲴投放量为4000尾,黄尾密鲴和细鳞鲴以碎屑、硅藻、绿藻、蓝藻,水生昆虫等为食,可滤食水体各层中的碎屑、藻类等,于50天后投放1-1.5龄花鱼骨3000尾,花骨鱼为杂食性鱼类,花骨鱼的投放,便于对黄尾密鲴和细鳞鲴的繁殖数量进行控制,防止鱼类养殖密度过大。一年后可对放养的鱼类进行捕捞,采取捕大留小的原则,确保合适的放养密度。
[0021] 围网管理:定期检查围网区,及时修复破损围网,第二年开始有计划对围网区内的鱼类进行捕捞,捕大留小,使围网内鱼类的密度控制在投放量的标准。
[0022] 实施例1中围网区在围网前其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为1.7m,总磷含量为56mg/m3,总氮含量为1105 mg/m3,叶绿素a含量为35 mg/m3。花骨鱼放养后的三个月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2.5m,总磷含量为25mg/m3,总氮含量为650 mg/m3,叶绿素a含量为13 mg/m3。六个月后进行水质监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4.8m,总磷含量为11mg/m3,总
3 3
氮含量为147 mg/m ,叶绿素a含量为3.8mg/m ,投放介绍后的八个月后进行藻类去除率检测,藻类去除率达97.5%。
[0023] 实施例2
[0024] 围网面积在1500平方米,于2013年3月28日往围隔区内移植挺水植物水葱,移植密度为没平方米6株,围隔区的的宽度为150cm,于2013年5月5号投放体长为6-8cm的黄尾密鲴和细鳞鲴,其中黄尾密鲴投放量为3750尾,细鳞鲴投放量为7500尾,于50天后投放1-1.5龄花鱼骨5625尾。围网管理同实施例1。
[0025] 实施例2中围网区在围网前其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为1.75m,总磷含量为53mg/m3,总氮含量为1100 mg/m3,叶绿素a含量为36.2 mg/m3。花骨鱼放养后的三个月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2.6m,总磷含量为23mg/m3,总氮含量为580 mg/m3,叶绿素a含3
量为7.3 mg/m 。六个月后进行水质监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4.6m,总磷含量为
13mg/m3,总氮含量为150 mg/m3,叶绿素a含量为3.0mg/m3,投放介绍后的八个月后进行藻类去除率检测,藻类去除率达97.0%。
[0026] 实施例3
[0027] 围网面积在2000平方米,于2013年3月29日往围隔区内移植挺水植物荇菜、水葱和泽泻,移植密度为没平方米5株,围隔区的的宽度为200cm,于2013年5月8号投放体长为6-8cm的黄尾密鲴和细鳞鲴,其中黄尾密鲴投放量为6000尾,细鳞鲴投放量为12000尾,于50天后投放1-1.5龄花鱼骨9000尾。围网管理同实施例1。
[0028] 实施例3中围网区在围网前其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为1.83m,总磷含量为48mg/m3,总氮含量为1123 mg/m3,叶绿素a含量为33mg/m3。花骨鱼放养后的三个月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3.8m,总磷含量为13.1mg/m3,总氮含量为415 mg/m3,叶绿素a含量为4.5mg/m3。六个月后进行水质监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5.7m,总磷含量为7mg/m3,总氮含量为103 mg/m3,叶绿素a含量为2.1mg/m3,投放介绍后的八个月后进行藻类去除率检测,藻类去除率达97.8%。
[0029] 对照组1
[0030] 围网面积在1000平方米,于2013年5月2号投放体长为3-5cm的黄尾密鲴1000尾。
[0031] 对照组1围网区在围网前其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为1.83m,总磷含量为50mg/m3,总氮含量为1100 mg/m3,叶绿素a含量为35mg/m3。黄尾密鲴放养后的三个月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2.0m,总磷含量为41.2mg/m3,总氮含量为980 mg/m3,叶绿素a含量为29mg/m3。六个月后进行水质监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2.5m,总磷含量为26.5mg/m3,总氮含量为587mg/m3,叶绿素a含量为15mg/m3,投放介绍后的八个月后进行藻类去除率检测,藻类去除率达45.6%。
[0032] 对照组2
[0033] 围网面积在1000平方米,于2013年5月4号投放体长为9-12cm的细鳞鲴1000尾。
[0034] 对照组2围网区在围网前其水体浑浊,水体透明度为1.70m,总磷含量为47mg/m3,3 3
总氮含量为1108 mg/m ,叶绿素a含量为34mg/m。细鳞鲴放养后的三个月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1.9m,总磷含量为42mg/m3,总氮含量为975mg/m3,叶绿素a含量为
28mg/m3。六个月后进行水质监测,检测结果为:水体透明度为2.3m,总磷含量为28.6mg/m3,总氮含量为593mg/m3,叶绿素a含量为18mg/m3,投放介绍后的八个月后进行藻类去除率检测,藻类去除率达40.3%。
[0035] 对照组3
[0036] 围网面积在2000平方米,于2013年5月6号投放体长为13-18cm的黄尾密鲴和细鳞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