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钓鱼与渔业 / 渔业产品 / 肉食性鱼类 / 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阅读:55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池塘进 水 前,在池塘中央区域设置 围网 ;池塘进水后,先在围网外放养对虾,然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同时在围网外配养少量 肉食性鱼类 ,最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池塘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增 氧 机对池塘进行增氧并使池水沿排水口为中心旋转。本发明通过设置围网进行多品种池塘分区混养,围网内的杂食性鱼类有助于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不能到围网外养虾区域抢食虾料;围网外再混养适量的肉食性鱼类以 摄食 病弱死虾,防控虾病传播;养虾区域再混养贝类,以增强对有机碎屑和浮游 生物 的滤食作用,进一步清洁水质;多品种的同塘分区混养能合理利用池塘 水体 生态位,提高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下面是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进前,在池塘中央区域设置围网
池塘进水后,先在围网外放养对虾,然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同时在围网外配养少量肉食性鱼类,最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池塘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增机对池塘进行增氧并使池水沿排水口为中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如下:
(1)池塘准备:在池塘中央底部设有排水口;以排水口为圆心,在池塘内设置圆形的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
(2)投苗放养:水温稳定在22℃以上,池塘经常规消毒并施肥培水后,在围网外放养对虾虾苗;养殖3周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并在围网外投放少量肉食性鱼类;再养殖3周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各品种投放时,其原养殖水体或苗袋水与池塘水温差小于3℃,盐度差小于5‰;
(3)投喂管理: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对对虾和杂食性鱼类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每日投喂2次;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至整个养殖结束,期间围网内的鱼类不做投喂管理,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料,每日投喂3次,其中1次用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
(4)水质管理:养殖过程每隔7-10天向池塘水体按常规方法投放一次生物制剂;每天开动增氧机对水体增氧,并通过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及其它有机碎屑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养殖中后期池塘中央的排水口适时排污,以配合控制池塘水质,池水盐度控制在5‰~25‰之间为宜;
(5)其他管理:日常应注意检查网片,保持无破损、围网安置牢固,避免鱼逃逸出来;收虾前1~2天先收获贝类,用拉网将鱼类捕捞上市或移至其它池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各品种放养密度分别为:按全塘水面计虾苗3万尾~5万尾/亩,杂食性鱼类200尾~300尾/亩,肉食性鱼类10尾~15尾/亩,贝类70kg~100kg/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虾为南美白对虾;放养规格为全长0.8cm~1.2cm;所述的杂食性鱼类为罗非鱼、鲻鱼,放养规格为50-100g /尾;所述的肉食性鱼类为卵形鲳鲹、革胡子鲶,放养规格为100-200g/尾;
所述的贝类为近江牡蛎、贻贝;投苗放养时,选择大贝,以养殖2个月内即可上市的规格为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为圆形或方形圆;所述的围网的网目大小为3.5cm~4.0cm,以对虾能自由出入而鱼不能逃逸出来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氧机为水车式或其他推水式增氧机;使用时,所述的增氧机设于围网外。

说明书全文

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水产的混合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虾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重要支柱,由于池塘对虾单一品种的养殖易因病害爆发导致失败,生产已更多地转向鱼虾混养模式发展,但技术模式仍然不完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混养品种难选择。根据鱼类的食性,搭配混养的鱼分为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及滤食性鱼类。选择杂食性鱼类目的是摄食过剩的对虾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并减轻对水质的污染;选择肉食性鱼类是吃掉病虾死虾预防对虾传染性病害;选择滤食性鱼类是利用其滤除水中的大颗粒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改善池塘水质。但均存在不利的一面:混养杂食性鱼类,鱼会争抢对虾饲料,影响对虾正常摄食和生长,且防控对虾传染性病害的效果不佳;混养肉食性鱼类,鱼的数量或规格不当,健康对虾就会被鱼大量捕食,且对于对虾残饵的清除效果不佳,对调控水质无帮助;混养滤食性鱼,不能解决对虾残饵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问题,且仅适合在淡水或极低盐度海水池塘养殖中选用。(2)放养密度及比例难确定。在鱼虾混养池塘中,总无机氮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随对虾和鱼的放养密度上升而升高。配养的鱼数量过多会影响对虾的生长,而鱼数量过少则又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确定两类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和比例,维持总无机氮及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在合理范围内,又能充分发挥配养鱼类的有利的作用,减轻其不利的影响是个难题。(3)饲料投喂方案难确定。对虾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常规鱼虾混养池塘中,全部投喂鱼料会影响到对虾的生长;而投喂虾料时,如果投喂方法不当,虾料被鱼类大量摄食,会造成浪费,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调控池塘水质、防控对虾病害,降低单位养殖产品的饲料耗用,并减轻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在提高养殖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0004]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池塘进水前,在池塘中央区域设置围网;池塘进水后,先在围网外放养对虾,然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同时在围网外配养少量肉食性鱼类,最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池塘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在养殖过程中采用水车式增机对池塘进行增氧并使池水沿排水口为中心旋转,将残余饵料、有机碎屑等汇集到池塘中部养鱼区域。
[0005] 以上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池塘准备:在池塘中央底部设有排水口;以排水口为圆心,在池塘内设置圆形的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
(2)投苗放养:水温稳定在22℃以上,池塘经常规消毒并施肥培水后,在围网外放养对虾虾苗;养殖3周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并在围网外投放少量肉食性鱼类;再养殖3周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各品种投放时,其原养殖水体或苗袋水与池塘水温差小于3℃,盐度差小于5‰;
(3)投喂管理: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对对虾和杂食性鱼类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每日投喂2次;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至整个养殖结束,期间围网内的鱼类不做投喂管理,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料,每日投喂3次,其中1次用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
(4)水质管理:养殖过程每隔7-10天向池塘水体按常规方法投放一次微生物制剂;每天开动增氧机对水体增氧,并通过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及其它有机碎屑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养殖中后期池塘中央的排水口适时排污,以配合控制池塘水质,池水盐度控制在5‰~25‰之间为宜;
(5)其他管理:日常应注意检查网片,保持无破损、围网安置牢固,避免鱼逃逸出来;收虾前1~2天先收获贝类,用拉网将鱼类捕捞上市或移至其它池塘。
[0006] 以上步骤(2)各品种放养密度分别为:按全塘水面计虾苗3万尾~5万尾/亩,杂食性鱼类200尾~300尾/亩,肉食性鱼类10尾~15尾/亩,贝类70kg~100kg/亩。
[0007] 以上所述的对虾为南美白对虾;放养规格为全长0.8cm~1.2cm;所述的杂食性鱼类为罗非鱼、鲻鱼,放养规格为50-100g /尾;所述的肉食性鱼类为卵形鲳鲹、革胡子鲶,放养规格为100-200g/尾;所述的贝类为近江牡蛎、贻贝;投苗放养时,选择大贝,以养殖2个月内即可上市的规格为宜。
[0008] 以上所述的池塘为圆形或方形圆;所述的围网的网目大小为3.5cm~4.0cm,以对虾能自由出入而鱼不能逃逸出来为度。
[0009] 以上所述的增氧机为水车式或其它推水式增氧机;所述的增氧机设于围网外的池塘四周,使用增氧的同时推动池水围绕池塘中心为圆心流动。
[001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如下:1、本发明通过设置围网进行多品种池塘分区混养,围网内的杂食性鱼类能清除池塘的残饵及大颗粒有机物,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不能到围网外养虾区域抢食虾料;围网外再配养适量的肉食性鱼类以摄食病弱死虾,防控虾病传播;此外,养虾区域再混养贝类,以增强对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的滤食作用,进一步清洁水质;多品种的同塘分区混养能合理利用池塘水体生态位,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不同习性特点互惠互助,共同生长,并减轻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在提高养殖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0011] 2、本发明采取中央底部排水排污的方式,通过增氧机搅动池水带动水体中的残饵及其它有机物汇集到池塘中部,既给杂食性鱼类带来了饵料,又大大降低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而通常虾塘中央底部区域因汇集大量的污物,溶氧量低,健康的对虾很少在此活动,在此区域用围网隔离混养鱼类,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减少挤占对虾正常活动的地域,使鱼虾混养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虾成活率高。
[0012] 3、本发明的放养顺序具有优势:虾苗放养的早期活动弱,池塘底部各处均较为干净,对虾在围网内分布也较多,此时若放养鱼类包括杂食性鱼类均易捕食小虾造成损失,且初期投喂量少,池塘内残饵等不多,故在放养虾苗约3周后再放养鱼类,既保障虾苗的成活率,又适时开始清除残饵及病弱虾;开始混养鱼类的时候,池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不高,藻类较少且不够稳定,此时若混养贝类,因贝类强大的滤食藻类的能力,对培养维护水体中稳定的藻类不利,故在放养鱼类约3周后再吊养贝类,因为此时已进入到养殖的中期,利用吊养贝类控制开始过于繁盛的藻类及滤食有机碎屑,从而充分发挥混养鱼类和贝类对对虾养殖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而降低其负面的影响。
[0013] 4、本发明在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给对虾和杂食性鱼类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其后至整个养殖结束,期间只给围网外的对虾喂虾饲料,围网内的鱼类不再投喂饲料,靠摄食水流从养虾区带来的残余饵料及其它有机物为生,该混养方法饲料的利用率高,氮、磷等排泄物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0014] 5.本发明各品种的放养比例及放养密度合理,充分利用了池塘空间,降低单位养殖产品的饲料耗用,提高了对虾养殖成功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6] 实施例1:(1)池塘准备:2017年在广西北海市山港区营盘镇彬塘村,使用6口池塘面积共36亩,每口5-7亩,水深1.2-1.5米,池塘中央底部设有排水口;用生石灰100~150kg/亩进行消毒后,以排污口为圆心,在池塘内用竹竿间隔约3米插入塘底设置圆形的、聚乙烯网制成的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网片网目大小为3.5cm~4.0cm;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按功率1KW/亩在围网外池塘四周对称安装水车式增氧机;
(2)投苗放养:7月5日,水温稳定在22℃以上,池塘经施肥培水后,在围网外放养规格
0.8cm~1.0cm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密度按全塘面积计为3万尾/亩;7月24日,在围网内放养规格平均65g/尾的罗非鱼,密度为250尾/亩,同时在围网外按10尾/亩的密度投放150g/尾的革胡子鲶;8月15日,在围网外按70kg/亩的密度吊养育肥期的牡蛎;
(3)投喂管理: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给对虾和罗非鱼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日投饲料率3%~5%,每日投喂2次;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至整个养殖结束,罗非鱼不再投喂饲料,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料,日投饲料率2%~3%,每日投喂3次,其中1次用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
(4)水质管理:养殖过程每隔7-10天向池塘水体按常规方法投放一次微生物制剂;每天开动增氧机对水体增氧,保持水体溶氧量在4mg/L以上,并通过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及其它有机碎屑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养殖中后期加大微生物制剂的投放量,并用池塘中央的排水口适时排污,池水盐度控制在5‰~10‰之间;
经过93~98天的养殖,10月6日起按牡蛎、罗非鱼、对虾的次序依次进行收获。每亩收获南美白对虾376.7公斤、平均规格15.2g/尾、成活82.6%,罗非鱼139.2公斤、平均规格
589.8g/尾、成活94.4%,革胡子鲶12.1公斤,牡蛎107.8公斤,鱼虾综合饵料系数1.09。
[0017] 换水量较常规对虾养殖减少30%以上。
[0018] 实施例2:(1)池塘准备:2018年在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彬塘村,使用6口每口面积为4-6亩共30亩的池塘,水深1.2-1.5米,池塘中央底部设有排水口;用生石灰100~150kg/亩进行消毒后,以排污口为圆心,在池塘内用竹竿间隔约3米插入塘底设置圆形的、聚乙烯网制成的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网片网目大小为3.5cm~4.0cm;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按功率1KW/亩在围网外池塘四周对称安装水车式增氧机;
(2)投苗放养:4月6日,水温稳定在22℃以上,池塘经施肥培水后,在围网外放养规格
1.0cm~1.2cm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密度按全塘面积计为4万尾/亩;4月25日,在围网内放养平均规格100g/尾的鲻鱼,密度为300尾/亩,同时在围网外按15尾/亩的密度投放100g/尾的卵形鲳鲹;5月19日,在围网外按100kg/亩的密度吊养育肥期的贻贝;
(3)投喂管理: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给对虾和鲻鱼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日投饲料率3%~5%,每日投喂2次;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至整个养殖结束,鲻鱼不再投喂饲料,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料,日投饲料率2%~3%,每日投喂3次,其中1次以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
(4)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养殖过程每隔7-10天向池塘水体按常规方法投放一次微生物制剂;每天开动增氧机对水体增氧,保持水体溶氧量在4mg/L以上,并通过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及其它有机碎屑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养殖中后期加大微生物制剂的投放量,并用池塘中央的排水口适时排污,池水盐度控制在10‰~25‰之间;
经过102~108天的养殖,7月17日起按贻贝、鲻鱼、对虾的次序依次进行收获。每亩收获南美白对虾458.5公斤、平均规格14.4g/尾、成活率79.6%;鲻鱼147.2公斤、平均规格507.5 g/尾、成活率96.7%,卵形鲳鲹9.1公斤,贻贝113.5公斤,鱼虾综合饵料系数1.07。
[0019] 换水量较常规对虾养殖减少30%以上。
[0020] 实施例3:(1)池塘准备:2016年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彬塘村,使用6口池塘面积共36亩,每口5-7亩,水深1.2-1.5米,池塘中央底部设有排水口;用生石灰100~150kg/亩进行消毒后,以排污口为圆心,在池塘内用竹竿间隔约3米插入塘底设置圆形的、聚乙烯网制成的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网片网目大小为3.5cm~4.0cm;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按功率1KW/亩在围网外池塘四周对称安装水车式增氧机;
(2)投苗放养:6月5日,池塘经施肥培水后,在围网外放养规格0.8cm~1.0cm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密度按全塘面积计为5万尾/亩;6月26日,在围网内放养规格平均50g/尾的罗非鱼,密度为300尾/亩,同时在围网外按10尾/亩的密度投放200g/尾的革胡子鲶;7月16日,在围网外按80kg/亩的密度吊养育肥期的牡蛎;
(3)投喂管理: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给对虾和罗非鱼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日投饲料率3%~5%,每日投喂2次;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至整个养殖结束,罗非鱼不再投喂饲料,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料,日投饲料率2%~3%,每日投喂3次,其中1次用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
(4)水质管理:水质管理:养殖过程每隔7-10天向池塘水体按常规方法投放一次微生物制剂;每天开动增氧机对水体增氧,保持水体溶氧量在4mg/L以上,并通过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及其它有机碎屑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养殖中后期加大微生物制剂的投放量,并用池塘中央的排水口适时排污,池水盐度控制在5‰~10‰之间;
经过90~95天的养殖,9月3日起按牡蛎、罗非鱼、对虾的次序依次进行收获。每亩收获南美白对虾538.9公斤、平均规格13.8g/尾、成活78.1%;罗非鱼165.2公斤、平均规格
578.6g/尾、成活95.2%;革胡子鲶11.9公斤,牡蛎115.6公斤,鱼虾综合饵料系数1.12。
[0021] 换水量较常规对虾养殖减少30%以上。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