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钓鱼与渔业 / 渔业产品 / 肉食性鱼类 / 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混养方法

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混养方法

阅读:1009发布:2020-08-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混养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捉供了一种 淡 水 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其包括池塘、隔离装置、珍珠蚌混养区和鱼类精养区。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混养系统养殖珍珠蚌的混养方法。该混养系统和方法充分利用了池塘内混养物种间的营养关系,减少了营养投放量;通过调节水质和 水体 透明度,调节浮游 植物 的种类组成和 生物 量,可以有效、方便地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溶 氧 水平,有效地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发明的混养系统和方法可明显加快珍珠蚌生长和珍珠增长速度。,下面是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混养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其包括:
池塘,
隔离装置,
珍珠蚌混养区,以及
鱼类精养区;
所述的隔离装置将池塘在水平面上划分、隔离为不同的养殖区: 鱼类精养区和珍珠蚌混养区;所述的隔离装置将放养的鱼类和珍珠蚌 分隔在不同的区域,而水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微 生物可以在各区域之间自由交换,并且该隔离装置将鱼类精养区围封 在池塘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外部为珍珠蚌混养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混养系统,所述的池塘水深为0.7~3米,所 述的水体透明度为30-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混养系统,所述的隔离装置选自围网或网箱。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混养系统,所述的鱼类精养区与珍珠蚌混养 区的面积比为1∶20~1∶200。
5.一种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方法,其包括:
(1)建立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养系统;
(2)在鱼类精养区高密度放养植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
(3)在珍珠蚌混养区吊养珍珠蚌,并混养滤食性鱼类和/或杂食性鱼 类;
(4)在鱼类精养区投放配合饲料,对该区域的鱼类进行养殖管理;
(5)在珍珠蚌混养区投放有机肥、化肥和生石灰,对该区域的珍珠 蚌和鱼类进行养殖管理;
(6)对鱼类精养区和珍珠蚌混养区进行统一的养殖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混养方法,其中的养殖管理包括在养殖过程 中保持水位基本不变,并且池塘的换水量每年不超过养殖水体的体积 量的70%。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混养方法,其中珍珠蚌的吊养深度为 30-90cm。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混养方法,其中珍珠蚌混养区包括混养虾类、 肉食性鱼类、观赏鱼类中的一类或者数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5的混养方法,所述的养殖管理包括通过施有机 肥、化肥和生石灰的方法将池塘水体保持在透明度为40-50cm,N∶P比 为8∶1~10∶1,总度和总硬度为1-3me/L,CODMn为15-20mg/L。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混养方法,所述的养殖管理包括在鱼类精养 区投喂的鱼配合饲料中,豆粕等植物蛋白原料为饲料蛋白源总量的 80-100%wt,并添加1-3%wt的啤酒酵母,5~15%wt的玉米蛋白粉和 2-8%wt的CaHPO4。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养殖技术,涉及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混养 方法。

背景技术

珍珠既是高贵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市场 价值。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珍珠的用途被不断拓展, 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人工培育淡水珍珠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用来培育淡水 珍珠的珍珠蚌种类主要为三帆蚌,培育淡水珍珠的养殖模式主要有 两种:(1)在河道、湖泊等天然水域内吊养经过手术插片或插核的珍珠 蚌,通过人工泼洒有机肥(例如鸭粪、鹌鹑粪等)、豆浆和化肥的方 法培养浮游植物作为珍珠蚌的天然饵料;(2)在天然或人工挖掘的池塘 内吊养珍珠蚌,池塘中通常混养少量滤食性鱼类(例如鲢、鳙等)或结合 养鸭,采用堆肥或人工泼洒方式施有机肥(例如鸭粪、鹌鹑粪等)、泼洒 豆浆和化肥的方法培养浮游植物作为珍珠蚌的天然饵料,并采用换水 的方法调节池塘水质。
在上述养殖模式中:(1)利用河道、湖泊等天然水域培育淡水珍珠 主要依赖水域的水质状况,养殖者对养殖环境的调控作用有限,大量 泼洒有机肥、豆浆和化肥等往往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并形成底部厌 环境;(2)利用池塘培育淡水珍珠对池塘空间和营养物质资源缺乏规 划,池塘内仅混养少量滤食性鱼类(通常每亩水面放养30尾鲢和10尾 鳙),对混养鱼类往往不投喂配合饲料,大量施有机肥和豆浆等造成池 塘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和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养殖过程中大量换水将 池塘内积累的氮、磷和有机质排出,对养殖场周边地区水域环境造成 严重污染。在现有的养殖模式下,养殖水体普遍高度富营养化,养殖 的三角帆蚌容易感染蚌病死亡,养殖险很大。此外,在现有的养殖 模式下,通常将珍珠蚌吊养在池塘水表层下20cm左右,实验证明,这 一深度不利于蚌和珍珠的生长。
随着我国淡水珍珠养殖规模的扩大,现有养殖模式存在的弊病, 如大量消耗水资源并严重污染水域环境,容易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 并引发蚌病等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养殖淡水珍珠对水域环境的 污染问题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蚌病已成为淡水珍珠养殖中的痼疾, 蚌病发生给淡水珍珠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大大增加了淡水珍 珠产业的风险。
因此,减少因养殖水体特别是池塘换水造成的氮、磷和有机质大 量排出对养殖场周边地区水域环境的污染;避免因养殖水体富营养化 导致珍珠蚌感染疾病;避免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而造成局部水体缺氧; 在有限的水体内提高养殖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并增加对池塘中鱼类数量 的控制程度,是目前池塘珍珠蚌养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该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养殖珍珠蚌的 混养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其包括:
(1)池塘,
(2)隔离装置,
(3)珍珠蚌混养区,以及
(4)鱼类精养区。
所述的隔离装置选自围网或网箱,它将池塘在水平面上划分、隔 离为不同的养殖区:鱼类精养区和珍珠蚌混养区;所述的隔离装置可 以将放养的鱼类和珍珠蚌分隔在不同的区域,而水中的营养物质以及 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生物可以在各区域之间自由交换,并且该隔 离装置将鱼类精养区围封在池塘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外部为珍珠 蚌混养区。
所述的池塘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的淡水池塘,面积可以是不受限制 的,优选为5000~70000m2,更优选为20000~40000m2,水深为0.7~3 米。池塘以及周围区域土壤不应呈明显的酸性,并有清洁的水源(水 源pH>7,总度和总硬度为2-3me/L,盐度<0.3ppt)。
所述池塘的水体透明度为30-60cm,优选为35-45cm。
所述的鱼类精养区可以位于池塘中的任意位置
所述的鱼类精养区与珍珠蚌混养区的面积比是可以任意的,但是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优选的面积比为1∶20~1∶200,更优选的面积比为 1∶50~1∶100。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混养系统养殖珍珠蚌的混养方法。
具体而言,该珍珠蚌的混养方法,其包括:
(1)建立前述的池塘淡水珍珠蚌的混养系统;
(2)在鱼类精养区高密度放养植食性鱼类或杂食性鱼类,
(3)在珍珠蚌混养区吊养珍珠蚌,并混养滤食性鱼类和/或杂食性鱼 类,
(4)在鱼类精养区投放配合饲料,对该区域的鱼类进行养殖管理,
(5)在珍珠蚌混养区投放有机肥、化肥和生石灰,对该区域的珍珠 蚌和鱼类进行养殖管理,
(6)对池塘内鱼类精养区和珍珠蚌混养区进行统一的养殖管理。
所述的养殖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投饵、施肥、施生石灰、监测 珍珠增长和水质等养殖作业。
上述的养殖管理包括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基本不变,并且池塘 的换水量每年不超过养殖水体的体积量的70%,优选为30-50%。
其中,在珍珠蚌混养区,珍珠蚌吊养的深度为30-90cm(水体透明 度的1.0~1.5倍),优选为40-60cm。与目前通常采用的将珍珠蚌吊养 在池塘水表层下20cm左右相比,本发明这一吊养深度更有利于蚌生长 和珍珠增长。
在珍珠蚌混养区,往往混养3种以上的滤食性鱼类和/或杂食性鱼 类,此外还可以混养包括虾类、肉食性鱼类、观赏鱼类中的一类或者 数类以及这些类别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肉食性鱼类可以是高价值 的食用鱼类,例如鳜鱼等。在珍珠蚌混养区,珍珠蚌的养殖密度可以 与常规的珍珠蚌养殖密度相近,其养殖密度是本领域熟知的。混养鱼 类的品种和数量可以根据池塘水质、珍珠蚌养殖状况、鱼类的市场销 售情况等确定。这样,珍珠蚌混养区可以充分地利用池塘空间和营养 资源。本发明的结果表明,在本系统和方法中可以有效地混养滤食性 和杂食性鱼类的种类数(4种以上)和混养鱼类的密度均明显高于现有 的珍珠蚌池塘养殖模式,而对珍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增长没有不利的 影响。
在珍珠蚌混养区采用施有机肥、化肥和生石灰的方法调节池塘水 质。施肥和施生石灰的频率与数量根据水体透明度、氮(N)、磷(P)、 (Ca2+)和有机质(CODMn)含量确定。通过向珍珠蚌混养区施有机 肥、化肥和生石灰的方法将池塘水质保持透明度为30-60cm,N∶P比为 8∶1~10∶1,总碱度和总硬度为1-3me/L,CODMn为15-20mg/L。
在鱼类精养区内,高密度地放养选自植食性鱼类和/或杂食性鱼类 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具体鱼类养殖品种不受限制,可以视当地市场 需求和价格而定。所述的高密度放养是本领域公知的,由于鱼类精养 区在池塘内是一个局部的小区域,其与大面积的珍珠蚌混养区是一个 开放的体系,除了鱼、蚌等养殖物不能自由交换外,水、营养物、氧 等均可以自由交换,因此鱼类精养区内高密度放养是完全可行的。鱼 类精养区内鱼的密度通常为15-20尾/m2,最高可达30尾/m2。在鱼类 精养区内可设置增氧机促进鱼类精养区与珍珠蚌混养区之间水的流动 与交换。
在鱼类精养区,采用手工投饵或安装投饵机投喂配合饲料。投喂 的饲料经过鱼类消化后再进一步被珍珠蚌利用。饲料配方可以针对本 方法设计,与一般鱼类配合饲料的区别在于:(1)本方法所用的鱼饲料 配方中以豆粕等含有植酸磷的植物蛋白原料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基本 不使用或少量使用鱼粉等动物蛋白源;(2)本方法所用的鱼饲料配方中 含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粉,CaHPO4添加量明显高于同类鱼配合饲料的 添加量;(3)根据下式计算在鱼类精养区中的饲料投喂量:日投喂量 (kg)=1/2×鱼消化道内最大食物含量(kg)×[1+鱼最大生长率(%/天)/100]× 鱼尾数。优选的,在鱼类精养区投喂的鱼配合饲料中,豆粕等植物蛋 白原料为饲料蛋白源总量的80-100%wt,并添加1-3%wt的啤酒酵母, 5~15%wt的玉米蛋白粉和2-8%wt的CaHPO4。
本混养系统和方法利用向鱼类精养区投放配合饲料作为池塘的主 要营养物质输入,鱼类未消化的饲料残余物(鱼粪便)提供细菌和有机碎 屑(有机碎屑作为细菌的载物)作为珍珠蚌的食物,通过少量、多次 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补充池塘中有机碎屑量的不足,调节池塘水体中的 N∶P比,控制池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并进一步调控水体的溶 氧水平,防止蓝藻水华发生。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混养方法充分利 用了池塘内混养物种间的营养关系,通过食物链设计减少了饲料和肥 料的投放量;通过调节水质和水体透明度调节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 生物量,并根据该透明度确定珍珠蚌的吊养深度,提高了蚌的生长速 度和珍珠增长的速度;同时本系统和方法可以有效、方便地控制水体 中的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溶氧水平,从而有效地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 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池塘,
2  隔离装置,
3  珍珠蚌混养区,
4  鱼类精养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池塘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
如示意图1所示,该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包括:池塘(1)、隔 离装置(2)、珍珠蚌混养区(3)和鱼类精养区(4)。池塘(1)的水深为0.7~3 米,隔离装置(2)为围网或网箱,它将池塘在平面上划分、隔离为不同 的养殖区:珍珠蚌混养区(3)和鱼类精养区(4);所述的隔离装置可以将 鱼、蚌等养殖动物分隔在不同的区域养,而殖水体和其中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等微生物可在各区域之间自由交换,并且该隔离装置将鱼类 精养区围封在池塘的局部区域,该局部区域外部为珍珠蚌混养区。所 述的鱼类精养区与珍珠蚌混养区的面积比为1∶20~1∶200,所述池塘的 水体透明度为30-60cm。
2、混养系统及使用该混养系统的混养方法主要流程
池塘选择→
设计混养模式(确定混养种类和放养量)→
建立池塘混养系统→
放养鱼类和珍珠蚌→
养殖管理(投饵,施肥,施生石灰,珍珠增长和水质监测)→
养殖废水管理→
珍珠蚌病害控制。
各步骤可以具体地按包括以下的方法操作:
(1)池塘选择:选择未受过严重工业废物和农药污染,面积为 20000-40000m2的天然或人工淡水池塘。池塘周围土壤不应为酸性,有 清洁的水源(水源pH>7,总碱度和总硬度为2-3me/L,盐度<0.3ppt), 池塘蓄水后水深可达到0.7-3m。
(2)设计混养模式:根据池塘和市场情况确定养殖珍珠蚌的规格(插 珠蚌或未插珠蚌)和数量,以及在精养区和混养区放养鱼类的种类、 规格和数量。根据精养区放养的鱼类种类设计配合饲料配方和计算饲 料用量。饲料可利用小型饲料加工机械自行加工或委托饲料厂加工,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直接从市场上购买。
(3)建立池塘混养系统:将池塘水放干,用生石灰清塘,根据设计 的混养方案用围网(浅水池塘)或网箱(深水池塘)在池塘内隔离出 鱼类精养区。通常情况下,鱼类精养区与珍珠蚌混养区面积之比为 1∶50~1∶100。围网或网箱建立后,将池塘蓄水,酌情施肥培养浮游植物。
(4)放养珍珠蚌和鱼类:根据设计的混养方案分别向鱼类精养区内 放养鱼类,向珍珠蚌的混养区内放养珍珠蚌、鱼和虾。插珠蚌吊养水 层相当于池塘水的透明度,通常为水表层下40~60cm。
(5)养殖管理:每天向鱼类精养区内定点投喂配合饲料。每天早、 晚测池塘内溶氧,根据池塘水体透明度和有关水化学指标酌情施肥和 施生石灰。定期检查珍珠蚌存活、生长和蚌内珍珠增长和珠光情况。 定期向池塘内进水保持池塘水位稳定。
(6)养殖废水管理:在养殖淡水珍珠期间原则上不向池塘外排放养 殖废水。如确需要换水,则按少量多次换水的原则进行换水。从养殖 池塘排出废水经过长的土质浅水沟渠排放,通过大型水生植物初步净 化排出的废水。
(7)珍珠蚌病害控制:通过检查并选择养殖不带病的珍珠蚌蚌种切 断病害传播的源头。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查和调节池塘水质降 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
3、不同养殖模式对珍珠蚌生长和珍珠增长的影响试验
(1)养殖条件:
池塘:用2个池塘,面积为20000m2,水深约1.3~1.5m,水源 (pH>7.53,总碱度和总硬度为2.61me/L,盐度<0.26ppt)。
池塘1内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混养系统和方法:用围网隔离为鱼类 精养区和珍珠蚌混养区,两区域的面积比均为1∶75。池塘2中采用传 统的池塘养殖方法,不进行隔离分区。
养殖时间:5.5个月。
珍珠蚌蚌种、鱼种及其数量:池塘之间所用珍珠蚌蚌种和鱼种基 本保持一致。珍珠蚌选用三角帆蚌,规格为2龄未插珠蚌和插珠蚌。 池塘1在鱼类精养区养殖鲫,每m2水域放养16尾。珍珠蚌混养区 混养鲢、鳙和银鲫,每m2水域放养鲢0.05尾、鳙0.1尾和银鲫0.01 尾。池塘2内按传统的养殖方法混养鲢、鳙和银鲫。
其它条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且除混养系统和方法外保持池塘间 的一致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养殖管理。
(2)养殖过程及方法:
试验期间,在池塘1内的鱼类精养区内投饵饲养银鲫,通过残饵、 鱼粪便和排泄物来肥水养殖混养区的珍珠蚌,通过施肥调整水体氮、 磷比的控制水体透明度。池塘2内只施肥,不投喂鱼类配合饲料。
(3)养殖结果:
实验结束时池塘1内银鲫、鲢和鳙产量分别为162、129和 259kg/ha;未插珠蚌和插珠蚌产量分别为2036kg/ha和1966kg/ha。池 塘2内银鲫、鲢和鳙产量分别为14、284和189kg/ha;未插珠蚌和插 珠蚌产量分别为2452kg/ha和1454kg/ha。
池塘1和2内单个插珠蚌内产珍珠颗数分别为32.4±1.8和32.2±2.1, 每个插珠蚌产珍珠重量分别为2.527±0.858g和1.623±0.470g。池塘1 内单个插珠蚌珍珠产量比池塘2高出55.7%。根据池塘中蚌的养殖密 度及成活率换算后,试验期间池塘1内珍珠产量为71.4±24.2kg/ha,池 塘2为46.6±13.5kg/ha
从试验结果可见,本发明提出的淡水珍珠蚌池塘混养系统和方法比 现有养殖方法可明显加快淡水珍珠蚌生长和珍珠增长速度。
4、吊养深度对珍珠蚌生长的影响试验
(1)养殖条件:
池塘:用2个池塘,面积30亩,水深约1.3~1.5m,水源(pH>7.53, 总碱度和总硬度为2.61me/L,盐度<0.26ppt)。
养殖时间:5个月。
水体透明度:试验池塘的透明度基本保持稳定,为45~55cm。
珍珠蚌吊养深度:在每个池塘内的4个不同位置以不同的深度(表 层下20、40和80cm)吊养珍珠蚌。
珍珠蚌选用三角帆蚌,规格为2龄未插珠蚌。池塘内采用本发明 提出的混养系统和方法,鱼类精养区养殖银鲫,每m2水域放养16尾。 珍珠蚌混养区混养鲢、鳙和银鲫,每m2水域放养鲢0.05尾、鳙0.1尾 和银鲫0.01尾。
其它条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养殖管理。
(2)养殖过程及方法:
试验期间投饵饲养银鲫,通过残饵、鱼粪便和排泄物来肥水。通 过施肥调整水体氮、磷比的控制水体透明度。
(3)养殖结果:
分别在养殖开始时和结束时测量蚌的蚌壳长(cm)和蚌重(g),根据 测定结果计算蚌壳长增长率(cm·d-1)和蚌重(g·d-1)增长率,结果见表1。
表1、不同珍珠蚌吊养深度的珍珠养殖结果(平均值±标准差)

从试验研究结果可见,与普遍采用的珍珠蚌吊养水层(20cm)相 比,本发明提出的淡水珍珠蚌池塘吊养深度(40cm)可明显加快淡水 珍珠蚌的生长速度。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