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行栽作物 / 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

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

阅读:783发布:2020-09-0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原生境引种、选地、整地、 施肥 、 播种 、移栽、 病虫害防治 、采收等各关键技术环节,其特点为手掌参从野生变为家种,地下 块 茎产量高,品质优,栽培技术易掌握,可操作性强,采用该驯化栽培方法技术流程,手掌参亩产可达80kg~100kg,块茎药材中糖类和 蛋白质 含量稳定在6%~9%。从而可为医药及食品工业化生产提供充足的手掌参 原料药 材。该驯化栽培方法适于青藏高原不同产地手掌参品种的栽培,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安全、质优、绿色、可控、稳定、”的手掌参药材,符合国内外对手掌参生产技术与 质量 标准的要求。项目组经过6年的驯化栽培归纳总结出了手掌参驯化栽培与丰产的关键技术。,下面是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采种:8月末至9月初在手掌参的原生境生长密度较大的区域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先剪去果穗封装于种子袋,种子去除杂质及瘪粒后置于常温阴凉处保存备用;
B.选地与整地:选择与原生境海拔相近、地势高爽、排畅通、疏松、有机质丰富、灌溉方便的前茬为青稞、油菜作物
C.播种前种子处理:第一步,先将种子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20~25分钟后捞出;再放入1%高锰酸溶液中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第二步,用含有杀菌药剂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D.播种育苗:采用全黑地膜覆土穴播方法,播种时使土壤湿度控制在70~85%,于采种后的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起垄,垄宽80~100cm,垄距30cm,每垄按行距
20~25cm穴播,穴距5cm,每亩播种量1.5~2.5kg,每亩保苗1.5~2万株,垄面浇透水,再用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保湿保温,15~25d后开始出苗;
E.移栽:在次年的四月中旬,在幼苗未出土前,用4齿专用药叉挖去手掌参块茎苗,挖取深度在25cm,不要损伤块茎,移栽时选用块茎部无病虫害、芽苞肥大、浆足、生长健壮的块茎苗,按大、中、小分级并整形,剪去多余的须根,分别扎成直径为5~8cm的小把移栽待用;
F.田间管理:在移栽后每一年的6月中旬结合除草松土进行第一次40mL/L磷酸二氢钾∶
0.5mL/L赤霉素=1∶1混合液根外追肥,7月进行第二次除草松土,8月中旬结合第三次除草松土进行第二次混合溶液根外追肥;移栽时用6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根和降低田间湿度在
65%以下,防治5月份发生的锈腐病;
G.采收和贮藏:生长至第3年的手掌参才能开花结籽,对不收种的地块,应及时摘除花蕾;9月中旬,手掌参种子成熟时,剪取果穗部分,采集种子,置通干燥处贮藏;10月初在土壤上冻之前,用4齿专用药叉挖去地下块茎,抖去泥土,去净茎叶,按大、中、小分级后将手掌参块茎洗净,剪去须根,晒干或烘干装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播种前,先旋耕整地,起垄,垄宽1.5~2.0m,将垄面碎土耙平,有机复合肥100~150kg/667m2,坡缕石150~200kg/
667m2,过磷酸25~45kg/667m2,草木灰300~450kg/667m2,硫酸钾10~15kg/667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出苗后视驯化地的降雨情况适时进行喷灌或滴灌,使土壤湿度保持在70~85%;9月下旬至10上旬手掌参茎叶枯萎时,应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土壤湿度情况,浇好越冬水,并覆盖一层厚2~3cm厚的秸秆并压一薄层1-1.5cm的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手掌参移栽前大田施肥应按N∶P∶K=1∶1.5∶3的比例施足基肥,再配施坡缕石450~500kg/667m2的坡缕石,并使土壤水分保持在55~65%,土壤湿度太大就会出现块茎腐烂,移栽时采用黑地膜覆盖,膜侧沟植法;移栽时芦头朝上,覆膜小垄高22~28cm、宽30~40cm、沟宽60~70cm,每沟等间距种植3~5行,每行28~32株,行距14~23.3cm,株距18~22cm;根据块茎苗的大小覆土3~5cm;移栽后再用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防晒和保湿保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在6~7月适当增加光照,疏松土壤防治立枯病,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做好适时排水管理,以防积水造成块茎腐烂,同时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方法做好地下鼠害的防治;9月下旬至10上旬手掌参茎叶枯萎时,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土壤湿度情况,浇好越冬水,并覆盖一层厚2~
3cm厚的秸秆并压一薄层1~1.5cm的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该方法引种栽到的手掌参亩产高达
80kg~100kg;块茎药材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稳定在6%~9%,接近于野生种的含量。

说明书全文

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计手掌参的驯化栽培及规范化栽培与丰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手掌参又称佛手参,常用藏药,是青藏高原稀有药材,藏药名为忘宝拉巴。为多年生草本兰科植物手参或粗脉手参的茎,手掌参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灌木丛中,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因此而得名。其性平,味甘,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手掌参含有人参皂苷、多种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可增加脑循环、健脑增加记忆、抗疲劳、促进性腺功能、提高免疫,有助于抗老防癌、可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益气活血。具有止咳平喘、益肾健脾、理气和血、止痛等功效。主治主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肾虚腰腿酸软、阳痿、滑精、尿、慢性肝炎、久泻、失血、带下、乳少、跌打损伤、慢性肝炎等症。
[0003] 随着近年来手掌参用药量的增大,测算年需手掌参块茎干品10000吨,但市场上的手掌参全部来自于野生种,我国目前没有人工栽培,但因为野生手掌参的过度采挖,造成了手掌参资源面临濒危的现状,市场价格已上涨到600元/kg。因此野生种现已处于“越贵越采,越采越贵”的恶性循环中,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对手掌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方面,对其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几乎未见报道,更谈不上丰产栽培技术方面的发明。
[0004] 在手掌参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的严峻形势下,今后解决手掌参原料药紧缺非常重要的途径是人工驯化栽培,为此,本发明申请人经过6年的驯化栽培归纳总结出了手掌参驯化栽培与丰产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改变原始手掌参只能依靠采挖野生资源的现状,提供更多药用手掌参同时保护野生资源。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A.采种:8月末至9月初在手掌参的原生境生长密度较大的区域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先剪去果穗封装于种子袋,种子去除杂质及瘪粒后置于常温阴凉处保存备用;
[0009] B.选地与整地:选择与原生境海拔相近、地势高爽、排畅通、疏松、有机质丰富、灌溉方便的前茬为青稞、油菜作物地块
[0010] C.播种前种子处理:第一步,先将种子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20~25分钟后捞出;再放入1%高锰酸溶液中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第二步,用含有杀菌药剂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0011] D.播种育苗:采用全黑地膜覆土穴播方法,播种时使土壤湿度控制在70~85%,于采种后的第二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起垄,垄宽80~100cm,垄距30cm,每垄按行距20~25cm穴播,穴距5cm,每亩播种量1.5~2.5kg,每亩保苗1.5~2万株,垄面浇透水,再用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保湿保温,15~25d后开始出苗;
[0012] E.移栽:在次年的四月中旬,在幼苗未出土前,用4齿专用药叉挖去手掌参块茎苗,挖取深度在25cm,不要损伤块茎,移栽时选用块茎部无病虫害、芽胞肥大、浆足、生长健壮的块茎苗,按大、中、小分级并整形,剪去多余的须根,分别扎成直径为5~8cm的小把移栽待用;
[0013] F.田间管理:在移栽后每一年的6月中旬结合除草松土进行第一次40mL/L磷酸二氢钾∶0.5mL/L赤霉素=1∶1混合液根外追肥,7月进行第二次除草松土,8月中旬结合第三次除草松土进行第二次混合溶液根外追肥;移栽时用6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根和降低田间湿度在65%以下,防治5月份发生的锈腐病;
[0014] G.采收和贮藏:生长至第3年的手掌参才能开花结籽,对不收种的地块,应及时摘除花蕾;9月中旬,手掌参种子成熟时,剪取果穗部分,采集种子,置通干燥处贮藏;10月初在土壤上冻之前,用四齿药叉挖去地下块茎,抖去泥土,去净茎叶,按大、中、小分级后将手掌参块茎洗净,剪去须根,晒干或烘干装箱。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播种前,先旋耕整地,起垄,垄宽1.5~2.0m,将垄面碎土耙平,有机复合肥100~150kg/667m2,坡缕石150~200kg/667m2,过磷酸25~45kg/667m2,草木灰300~450kg/667m2,硫酸钾10~15kg/667m2。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中,出苗后视驯化地的降雨情况适时进行喷灌或滴管,使土壤湿度要保持在70~85%;9月下旬至10上旬手掌参茎叶枯萎时,应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土壤湿度情况,浇好越冬水,并覆盖一层厚2~3cm厚的秸秆并压一薄层1cm的土;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中,手掌参移栽前大田施肥应按N(酸氢铵)∶P(过磷酸钙)∶K(硫酸钾)=1∶1.5∶3的比例施足基肥,再配施坡缕石450~500kg/667m2的破屡石,并使土壤水分保持在55~65%,土壤湿度太大就会出现块茎腐烂,移栽时采用黑地膜覆盖,膜侧沟植法;移栽时芦头朝上,移栽时芦头朝上,覆膜小垄高22~28cm、宽30~40cm、沟宽60~70cm,每沟等间距种植3~5行,每行28~32株,行距14~23.3cm,株距18~22cm;以株行距
25cm×25cm平栽,根据块茎苗的大小覆土3~5cm;移栽后再用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防晒和保湿保温;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F中,在6~7月适当增加光照,疏松土壤防治立枯病,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做好适时排水管理,以防积水造成块茎腐烂,同时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等方法做好地下鼠害的防治;9月下旬至10上旬手掌参茎叶枯萎时,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土壤湿度情况,浇好越冬水,并覆盖一层厚2~3cm厚的秸秆并压一薄层1~1.5cm的土;
[0019] 进一步的,采用该方法引种栽到的手掌参亩产高达80kg~100kg;块茎药材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稳定在6%~9%,接近于野生种的含量。
[002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1] 本发明方法,引种成功率高;种子出苗率高;移栽苗成活率高;产量高、品质优。
[0022] 本发明提供涉青藏高原名贵藏药材手掌参的驯化栽培与丰产、质优的技术,包括原生境引种(包括种子引种和野生实生苗引种)、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移栽、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关键技术环节,其特点为手掌参从野生变为家种,地下块茎产量高,品质优,栽培技术易掌握,可操作性强,采用该驯化栽培方法技术流程,手掌参亩产可达80kg~100kg,块茎药材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稳定在6%~9%。从而可为医药及食品工业化生产提供充足的手掌参原料药材。该驯化栽培方法适于青藏高原不同产地手掌参品种的栽培,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安全、质优、绿色、可控、稳定”的手掌参药材,符合国内外对手掌参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的要求。项目组经过6年的驯化栽培归纳总结出了手掌参驯化栽培与丰产的关键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 一种手掌参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 A.采种:8月末至9月初在手掌参的原生境生长密度较大的区域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先剪去果穗封装于种子袋,种子去除杂质及瘪粒后置于常温阴凉处保存备用;
[0026] B.选地与整地:选择与原生境海拔相近、地势高爽、排水畅通、疏松、有机质丰富、灌溉方便的前茬为青稞、油菜作物地块;
[0027] C.播种前种子处理:第一步,先将种子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20~25分钟后捞出;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第二步,用含有杀菌药剂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0028] D.播种育苗:采用全黑地膜覆土穴播方法,播种时使土壤湿度控制在70~85%,于采种后的第二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起垄,垄宽80~100cm,垄距30cm,每垄按行距20~25cm穴播,穴距5cm,每亩播种量1.5~2.5kg,每亩保苗1.5~2万株,垄面浇透水,再用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保湿保温,15~25d后开始出苗;
[0029] E.移栽:在次年的四月中旬,在幼苗未出土前,用4齿专用药叉挖去手掌参块茎苗,挖取深度在25cm,不要损伤块茎,移栽时选用块茎部无病虫害、芽胞肥大、浆足、生长健壮的块茎苗,按大、中、小分级并整形,剪去多余的须根,分别扎成直径为5~8cm的小把移栽待用;
[0030] F.田间管理:在移栽后每一年的6月中旬结合除草松土进行第一次40mL/L磷酸二氢钾∶0.5mL/L赤霉素=1∶1混合液根外追肥,7月进行第二次除草松土,8月中旬结合第三次除草松土进行第二次混合溶液根外追肥;移栽时用6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根和降低田间湿度在65%以下,防治5月份发生的锈腐病;
[0031] G.采收和贮藏:生长至第3年的手掌参才能开花结籽,对不收种的地块,应及时摘除花蕾;9月中旬,手掌参种子成熟时,剪取果穗部分,采集种子,置通风干燥处贮藏;10月初在土壤上冻之前,用四齿药叉挖去地下块茎,抖去泥土,去净茎叶,按大、中、小分级后将手掌参块茎洗净,剪去须根,晒干或烘干装箱。
[003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播种前,先旋耕整地,起垄,垄宽1.5~2.0m,将垄面碎土2 2 2
耙平,有机复合肥100~150kg/667m,坡缕石150~200kg/667m,过磷酸钙25~45kg/667m ,草木灰300~450kg/667m2,硫酸钾10~15kg/667m2。
[003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中,出苗后视驯化地的降雨情况适时进行喷灌或滴管,使土壤湿度要保持在70~85%;9月下旬至10上旬手掌参茎叶枯萎时,应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土壤湿度情况,浇好越冬水,并覆盖一层厚2~3cm厚的秸秆并压一薄层1cm的土;
[003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中,手掌参移栽前大田施肥应按N(碳酸氢铵)∶P(过磷酸钙)∶K(硫酸钾)=1∶1.5∶3的比例施足基肥,再配施坡缕石450~500kg/667m2的破屡石,并使土壤水分保持在55~65%,土壤湿度太大就会出现块茎腐烂,移栽时采用黑地膜覆盖,膜侧沟植法;移栽时芦头朝上,移栽时芦头朝上,覆膜小垄高22~28cm、宽30~40cm、沟宽60~70cm,每沟等间距种植3~5行,每行28~32株,行距14~23.3cm,株距18~22cm;以株行距
25cm×25cm平栽,根据块茎苗的大小覆土3~5cm;移栽后再用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防晒和保湿保温;
[003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F中,在6~7月适当增加光照,疏松土壤防治立枯病,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做好适时排水管理,以防积水造成块茎腐烂,同时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等方法做好地下鼠害的防治;9月下旬至10上旬手掌参茎叶枯萎时,将枯叶及时清除地面,深埋或烧毁,封冻前视土壤湿度情况,浇好越冬水,并覆盖一层厚2~3cm厚的秸秆并压一薄层1~1.5cm的土;
[0036] 进一步的,采用该方法引种栽到的手掌参亩产高达80kg~100kg;块茎药材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稳定在6%~9%,接近于野生种的含量。
[0037] 试验例:
[0038] 按照上述方法,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药材引种驯化基地在其各个数值范围内随机试验引种栽培2668m2,产量达1588kg,其糖类和蛋白质含量高达8.6%。
[0039] 种子处理步骤:
[0040] 先将种子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20~25分钟后捞出。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第二步,用含有杀菌药剂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此期间多次加水使毛巾一直保持湿润,经过此步骤可使种子几乎全部发芽,出芽率很高;
[0041] 整地施肥步骤:
[0042] 基施有机复合肥100~150kg/667m2,坡缕石150~200kg/667m2,过磷酸钙25~45kg/667m2,草木灰300~450kg/667m2,硫酸钾10~15kg/667m2。再配施规格为100~140目的坡缕石每公顷150千克和基施农家肥30吨每公顷后深翻地、耙细磨平以待播种;
[0043] 播种步骤:
[0044] 采用全黑地膜覆土穴播方法:于采种后的第二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起垄,垄宽80~100cm,垄距30cm,每垄按行距20~25cm穴播,穴距5cm,每亩播种量1.5~2.5kg,每亩保苗1.5~2万株,垄面浇透水,再用9针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保湿保温;
[0045] 移栽步骤:
[0046] 在次年的四月中旬,在幼苗未出土前,用4齿专用药叉挖去手掌参块茎苗,挖取深度在205cm左右,手掌参移栽前大田施肥应按N(碳酸氢铵)∶P(过磷酸钙)∶K(硫酸钾)=1∶1.5∶3的比例施足基肥,再配施坡缕石450~500kg/667m2的破屡石,移栽时采用黑地膜覆盖,膜侧沟植法。移栽时芦头朝上,覆膜小垄高22~28cm、宽30~40cm、沟宽60~70cm,每沟等间距种植3~5行,每行28~32株,行距14~23.3cm,株距18~22cm;以株行距25cm×25cm平栽,根据块茎苗的大小覆土3~5cm。移栽后再用7针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防晒和保湿保温。
[0047] 田间管理步骤:
[0048] 当手掌参幼苗出苗率达到95%以上时进行除草,并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实时进行灌溉或补灌,总灌溉量为200~300毫米;
[0049] 在现蕾初期再进行第二次灌溉,灌溉量为250~350毫米;
[0050] 在手掌参生长期间除草至少3次,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005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提供的参数都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而不是每个实施例对应一个具体的数值,是因为这些参数是动态变化,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而且要精确控制到某一确定值上,其难度非常大,也不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0052] 本发明在育苗与移栽时均以缕石为与氮、磷、钾和坡缕石配施作基肥。因为坡缕石能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而促进了药用植物手掌参产量和品质。另外由于坡缕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将氮、磷、钾等养分吸附在坡缕石粉上面,当混合施入土壤以后,由于坡缕石独特的晶体结构和微孔隙的吸附性,一方面将养分吸附到晶体内部,缓慢释放出来,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增强肥效。另一方面,由于坡缕石强大的离子交换能力,大量的离子在坡缕石内外进行离子交换,这一过程不仅释放了多种微量元素,还刺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极大地发挥肥效,此外坡缕石不但能增强矿质养分的有效化,还能对肥料起到缓释的效果。所以在手掌参生长物候期尤其是生长后期能加快其主根长和根径的变化,从而达到了增产和改善品质的目的。播种育苗时采用起垄全黑地膜覆土穴播方法,用一年生实生苗进行移栽时采用黑地膜覆盖,膜侧沟植法不损伤地膜,更加有利于对膜内土壤增温保湿,且可更有效地灼杀杂草,并用7针遮阳网搭建小拱棚以利于防晒和保湿保温,因此有效保持土壤水分的情况下,延长了手掌参的营养生长,从而加快了药用部位的生长,进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