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地块 / 试验小区 / 一种以肥煤为主的配煤方法

一种以肥为主的配煤方法

阅读:54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以肥为主的配煤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以肥 煤 为主的配煤方法,将单种煤进行煤岩测定,并对煤岩测定结果进行 叠加 ,对叠加后的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布图进行各项指标 鉴别 ,以确定是否为合理有效的配煤方案,并按所确定的配煤方案进行 炼焦 生产,对所得 焦炭 质量 进行检测,根据焦炭热态指标对配煤方案进行评价,以确定配煤方案的合理性。本发明以煤岩配煤为 基础 ,是一种以肥煤为主的低成本配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采用该方法所生产的焦炭质量较好,完全能够满足大型 高炉 用焦需求,并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配煤。,下面是一种以肥为主的配煤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以肥为主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种煤进行煤岩测定,并对煤岩测定结果进行叠加,对叠加后的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布图进行各项指标鉴别,以确定是否为合理有效的配煤方案,按所确定的配煤方案进行炼焦生产,对所得焦炭质量进行检测,根据焦炭热态指标对配煤方案进行评价,以确定配煤方案的合理性;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1)、利用煤岩分析软件系统和偏光显微镜自动测量系统,按照GB6948-2008《煤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对炼焦用各单种煤进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测定;
(2)、结合传统多种牌号煤种配煤方案,提出各牌号煤种配比,并将上述测得的各单种煤反射率图根据配比进行叠加,若叠加后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状、平坦无凹口,且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0.2后即将此方案确定为理论配煤方案;
(3)、镜质组反射率叠加后的分布数据中,如果配合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9~1.2之间的比例大于在1.2~1.5之间的比例,将此方案作为初步配煤方案;
(4)、按初步配煤方案确定的比例将各单种煤采用三维机械混煤装置进行混煤,混合后的煤样在105℃下烘干1h,制成配合煤,然后提取200~500g配合煤煤样,进行试验焦炉试验;
(5)、将试验焦炉生产的焦炭按GB/T 4000-2008进行热态强度指标检测,若热态强度达到CRI≤30%,CSR≥60%,认为根据此配煤方案生产的焦炭质量满足大型高炉用焦的质量要求,即将此方案确定为最终的配煤方案;若未达到强度指标,则返回到步骤(2),重新进行上述过程,直至达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肥煤为主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种煤为烟煤,烟煤具体指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肥煤为主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炼焦用各单种煤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测定结果的范围在0.5~2.5之间,并将此区间细分为8个小区间,各小区间对应的煤种为:长焰煤在0.5~0.65之间,气煤在0.65~0.8之间,1/3焦煤在
0.8~0.9之间,肥煤在0.9~1.2之间,焦煤在1.2~1.5之间,瘦焦煤在1.5~1.7之间,瘦煤在1.7~1.9之间,贫煤在1.9~2.5之间;
要求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8~1.9所包含的各区间内至少有一种单种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肥煤为主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各牌号煤种为气煤、1/3焦煤、肥一、肥二、焦一、焦二、瘦焦煤、瘦煤及贫煤。

说明书全文

一种以肥为主的配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冶金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以肥煤为主的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配煤技术仍是采用以焦煤、肥煤为主,气煤、肥煤、焦煤按一定比例配合的配煤方式。面对我国的炼焦煤资源、目前市场来煤情况以及企业自身情况,各企业所采用的配煤技术存在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0003] 1、在我国已发现的炼焦煤资源量中,气煤占46.9%,肥煤、焦煤不足40%。而现实的配煤方案中所配用的肥、焦煤种往往超过60%,这与我国的炼焦煤资源状况相矛盾。
[0004] 2、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单种煤均是混煤。以焦煤为例:通过调整混煤中各煤种的配比,可以使G值、Y值、挥发分等传统煤质指标达到焦煤煤种的要求,而其中真正焦煤的配比有的竟不足50%,故应用此煤种在配煤中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得原有的配煤技术失真。
[0005] 3、部分企业已经开展煤岩配煤应用,但是,各企业所采用的方法较复杂,且对来煤的煤种种类要求较高,需要的配煤煤种较多,同时,由于对生产企业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很难得到现场应用。
[0006] 4、在目前以肥、焦煤为主焦煤的配煤结构中,焦煤煤种的配入比例常常超过40%,因此,使得企业的配煤成本较高。
[0007] 煤是由多种有机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由多种煤岩成分组成。不同的显微组分性质不同,他们在配煤中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煤都是一种“天然配煤”。同时,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炼焦煤绝大部分为人为混煤,因此,仍依靠传统的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各单种煤配比的方法,将使配煤比例失真,也不能满足大型高炉对优质焦炭的需求。
[0008] 面对有限的煤炭资源及行业高价格原材料的情况,急需开发出一种适合各企业的低成本配煤技术,以保护我国日益减少的优质煤炭资源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以煤岩配煤为基础,以肥煤为主,可实现企业低成本配煤的配煤方法。
[0010]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11] 一种以肥煤为主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种煤进行煤岩测定,并对煤岩测定结果进行叠加,对叠加后的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布图进行各项指标鉴别,以确定是否为合理有效的配煤方案,按所确定的配煤方案进行炼焦生产,对所得焦炭质量进行检测,根据焦炭热态指标对配煤方案进行评价,以确定配煤方案的合理性;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0012] (1)、利用煤岩分析软件系统和偏光显微镜自动测量系统,按照GB6948-2008《煤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对炼焦用各单种煤进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测定;
[0013] (2)、结合传统多种牌号煤种配煤方案,提出各牌号煤种配比,并将上述测得的各单种煤反射率图根据配比进行叠加,若叠加后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状、平坦无凹口,且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0.2后即将此方案确定为理论配煤方案;
[0014] (3)、镜质组反射率叠加后的分布数据中,如果配合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9~1.2之间的比例大于在1.2~1.5之间的比例,将此方案作为初步配煤方案;
[0015] (4)、按初步配煤方案确定的比例将各单种煤采用三维机械混煤装置进行混煤,混合后的煤样在105℃下烘干1h,制成配合煤,然后提取200~500g配合煤煤样,进行试验焦炉试验;
[0016] (5)、将试验焦炉生产的焦炭按GB/T 4000-2008进行热态强度指标检测,若热态强度达到CRI≤30%,CSR≥60%,认为根据此配煤方案生产的焦炭质量满足大型高炉用焦的质量要求,即将此方案确定为最终的配煤方案;若未达到强度指标,则返回到步骤(2),重新进行上述过程,直至达标。
[0017] 所述单种煤为烟煤,具体包括: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
[0018] 所述炼焦用各单种煤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测定结果的范围在0.5~2.5之间,并将此区间细分为8个小区间,各小区间对应的煤种为:
[0019]
[0020] 要求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8~1.9所包含的各区间内至少有一种单种煤。
[0021] 步骤(2)中所述各牌号煤种为气煤、1/3焦煤、肥一、肥二、焦一、焦二、瘦焦煤、瘦煤及贫煤。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3] 本发明以煤岩配煤为基础,是一种以肥煤为主的低成本配煤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且易于实现等特点,采用该方法所生产的焦炭质量较好,完全能够满足大型高炉用焦需求,并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配煤。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以肥煤为主的配煤方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为:
[0025] (1)、利用煤岩分析软件系统和偏光显微镜自动测量系统,按照GB6948-2008《煤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对炼焦用各单种煤进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测定;
[0026] (2)、结合传统多种牌号煤种配煤方案,提出各牌号煤种配比,并将上述测得的各单种煤反射率图根据配比进行叠加,若叠加后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状、平坦无凹口,且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0.2后即将此方案确定为理论配煤方案;
[0027] (3)、镜质组反射率叠加后的分布数据中,如果配合煤的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9~1.2之间的比例大于在1.2~1.5之间的比例,将此方案作为初步配煤方案;
[0028] (4)、按初步配煤方案确定的比例将各单种煤采用三维机械混煤装置进行混煤,混合后的煤样在105℃下烘干1h,制成配合煤,然后提取200~500g配合煤煤样,进行试验焦炉试验;
[0029] (5)、将试验焦炉生产的焦炭按GB/T 4000-2008进行热态强度指标检测,若热态强度达到CRI≤30%,CSR≥60%,认为根据此配煤方案生产的焦炭质量满足大型高炉用焦的质量要求,即将此方案确定为最终的配煤方案;若未达到强度指标,则返回到步骤(2),重新进行上述过程,直至达标。
[0030] 所述炼焦用各单种煤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测定结果的范围在0.5~2.5之间,并将此区间细分为8个小区间,各小区间对应的煤种见表1:
[0031] 表1 炼焦用煤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种对应表
[0032]
[0033] 要求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在0.8~1.9所包含的各区间内至少有一种单种煤。
[0034] 实施例1:
[0035] 配合煤比例如下:1/3焦煤:16%;肥一:10%;肥二:17%;焦一1#:10%;焦一2#:10%;焦一3#:12%;焦二:16%;瘦煤:9%。
[0036] 理论配煤镜质组反射率结果:镜质组平均反射率Re:1.231;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1.311;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0.252。各区间内,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见表2。
[0037] 表2 理论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表
[0038] 煤种 气煤 1/3焦煤 肥煤 焦煤 瘦焦煤 瘦煤 贫煤镜质组反射率区间 0.65-0.8 0.8-0.9 0.9-1.2 1.2-1.5 1.5-1.7 1.7-1.9 1.9-2.5镜质组反射率分布% 4.0 6.0 41.9 32.9 8.2 5.8 1.1
[0039] 三维机械混煤煤样质量300g。试验焦炉装煤量200kg,所得焦炭的反应性CRI为28.9%,反应后强度CSR为53.1%
[0040] 在7m焦炉的工业生产中所得焦炭10天内的平均质量指标如表3所示:
[0041] 表3 工业生产所得焦炭10天内的平均质量指标
[0042]M40% M10% A% Vda%f S% CRI% CSR%
88.84 6.32 12.01 0.94 0.90 26.57 62.89
[0043] 实施例2:
[0044] 配合煤比例如下:1/3焦煤:16%;肥一:14%;肥二:13%;焦一1#:15%;焦一1#:10%;焦二:10%;瘦煤1#:9%;瘦煤2#:13%。
[0045] 理论配煤镜质组反射率结果:镜质组平均反射率Re:1.226;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1.305;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0.272。各区间内,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见表4。
[0046] 表4 理论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表
[0047] 煤种 气煤 1/3焦煤 肥煤 焦煤 瘦焦煤 瘦煤 贫煤镜质组反射率区间 0.65-0.8 0.8-0.9 0.9-1.2 1.2-1.5 1.5-1.7 1.7-1.9 1.9-2.5镜质组反射率分布% 4.6 7.4 42.0 28.9 10.0 5.7 1.3
[0048] 三维机械混煤煤样质量500g。试验焦炉装煤量40kg,所得焦炭的反应性CRI为28.8%,反应后强度CSR为53.6%。
[0049] 在7m焦炉的工业生产中所得焦炭10天内的平均质量指标如表5所示:
[0050] 表5 工业生产所得焦炭10天内的平均质量指标
[0051]M40% M10% A% Vdaf% S% CRI% CSR%
88.62 6.48 11.91 0.90 0.77 26.97 63.13
[0052] 实施例3:
[0053] 配合煤比例如下:1/3焦煤:18%;肥一:14%;肥二:13%;焦一1#:15%;焦一1#:10%;焦二:12%;瘦煤1#:8%;瘦煤2#:10%。
[0054] 理论配煤镜质组反射率结果:镜质组平均反射率Re:1.270;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ax:1.32;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0.236。各区间内,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见表6。
[0055] 表6 理论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表
[0056] 煤种 气煤 1/3焦煤 肥煤 焦煤 瘦焦煤 瘦煤 贫煤镜质组反射率区间 0.65-0.8 0.8-0.9 0.9-1.2 1.2-1.5 1.5-1.7 1.7-1.9 1.9-2.5镜质组反射率分布% 0.4 3.7 43.1 34.7 13.9 3.0 1.2
[0057] 三维机械混煤煤样质量200g。试验焦炉装煤量300kg,所得焦炭的反应性CRI为24.5%,反应后强度CSR为55.9%。
[0058] 在7m焦炉的工业生产中所得焦炭10天内的平均质量指标如表7所示:
[0059] 表7 工业生产所得焦炭10天内的平均质量指标
[0060]M40% M10% A% Vdaf% S% CRI% CSR%
88.62 6.48 11.91 0.90 0.77 26.97 63.1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