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苗床 / 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

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

阅读:42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 苗床 的选择;(二)选种与排薯;(三)苗床管理;(四)采苗;本 发明 通过合理的种薯处理和苗床设置,有效提高了红薯的发芽率和整齐率,种薯在排种前先进行一天的包覆预处理,一方面提高了催芽活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后期发芽生长,且杀菌保温性好,明显缩短了排种催芽周期,发芽率高且出芽快;芽苗健康茁壮,移栽后成活率大大提高。,下面是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一)苗床的选择:
(1)苗床的建造:选择背向阳、地势平坦、排良好、地下水位低和至少2年内没种过红薯和做过苗床的作苗床,苗床东西走向,宽1.2~1.5m,深40~50cm,长度按移栽面积大小而定,床底南边深,中间浅,北边稍深,形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倒槽形;
(2)填放酿热物:酿热物要用不霉烂的秸秆和未发酵、羊粪,按1份秸秆和1份粪的比例混合均匀,浇透温水,酿热物的含水量在60%~80%,然后,盖上薄膜,四周用泥封严,晴天要晒床提温,冷天要盖草苫保温,当酿热物的温度上升到35℃时,踏实至20~30cm,再填放8cm的床土,即可排放种薯;
(二)选种与排薯:
(1)精选种薯: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红薯品种,品种确定后,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的薯块作种薯。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的均不能作种;
(2)种薯处理:将种薯置于米糠中堆埋至需要排种前1天,取出后,排薯前为防止薯块带菌,应进行处理,采用40%多茵灵胶悬剂0.5kg,兑水200~400kg,浸种薯10min;
(3)排薯:排薯宜在春薯栽种前30~35d,,一般在惊蛰前后,排薯前先使床温升高到30℃,选择无风晴天排薯,排薯时应将大薯块排在苗床中间近火道处,小薯块排在四周,排薯密度一般为18~27kg/m2,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可多出苗,排薯后应浇30℃左右温水,水与种薯的比例为1∶1~1.5,最后覆土1.5~2cm;
(三)苗床管理:
(1)排种到出苗:从排种起10d内,种薯爆皮,顶土、齐苗,前4d保持床温32~35℃,后6d保持床温31~33℃左右,最低不能低于28℃;
(2)长苗阶段:齐苗后12~15d,苗高15cm左右,适合薯苗生长的温度为27~30,床温不能高于32℃,也不能低于25℃;
(3)炼苗阶段:当苗长到20cm时,剪苗前3~5d,适宜床温20~25℃,逐渐揭膜炼苗,使苗床温度接近大气温度,以利栽插成活;
(4)浇水:一般种薯出芽拱土前不再浇水,如苗床干旱,可浇一次小水,不可大水漫灌,防止芽尖萎蔫枯干,影响幼苗生长。随着薯苗的生长,适当增加浇水量,苗床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采苗移栽前3~5d,要停止浇水;
(5)施肥:待苗齐后,每剪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肥一次,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追施尿素,每10m2一般不超过0.25kg,追肥后立即浇水,迅速发挥肥效;
(四)采苗:
(1)采苗管理:当苗长到16~20cm时,要及时采苗,否则薯苗拥挤,造成下部小苗生长不良,并影响下茬出苗量,采苗时可用高剪采苗法,留茬1~2个节,以利再生,如种薯苗过密也可直接拔苗,但是注意不要把种薯带出;
(2)采苗后管理:采苗的当天不要浇水,第2天浇水结合追肥,以速效氮肥尿素为主,一
2
般施肥量为150kg/hm,撒施或兑水浇施均可,但应严防烧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种时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红薯品种:以淀粉加工为主的宜选用徐薯22、豫薯13、豫薯王,淀粉含量在25%以上的高淀粉种薯;以鲜食为主的宜选用豫薯10号,蔬菜型品种;以烘烤为主的宜选用陇薯10号、徐薯34,含糖量高的品种;加工与食用兼用的选择商薯19,商薯19出芽率高,非常适合商品育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薯时选用的种薯大小为0.15~0.2kg合适,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大小分开,平放稀排,保持种薯上齐下不齐,以利于覆土厚薄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床管理过程中以市售温度计测量苗床温度时注意,温度计插在苗床上不宜过深或过浅,以温度计下端与种薯底面相平为宜;盖薄膜的苗床,注意测量膜内苗茎尖层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烧伤薯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菜苗后管理中采苗后以催为主,将苗床温度提高到32~35℃,以利红薯苗生长,3d后转入低温炼苗阶段。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红薯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薯又名甘薯、洋芋,为一年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不仅产量高、抗旱能强,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抗癌之王,同时,红薯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加工厂粉条、粉面、粉皮和饴糖,提取柠檬酸,转化乙醇等,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商品经济有着重大作用,红薯高产的关键是育好苗,只有达到壮苗早栽,才能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红薯壮苗的标准是,苗龄30d左右,叶色浓绿,叶片肥厚,顶部三叶齐平,茎粗节短,茎韧不易折断,剪口白浆多而浓,苗高20~23cm,茎粗5cm,百苗重500~750g,无病虫危害,茎、叶、叶柄都具有本品质的特征,但传统的红薯育苗方法是将秋季收获的红薯通过储藏,在春季栽植培育薯藤,再将薯藤剪截成藤段扦插繁育成红薯苗。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时、费种薯,且冬季的储藏技术不易掌握,影响翌年繁殖,培育出高成活率较高质量的壮苗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
[0004]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 (一)苗床的选择:
[0007] (1)苗床的建造:选择背向阳、地势平坦、排良好、地下水位低和至少2年内没种过红薯和做过苗床的作苗床,苗床东西走向,宽1.2~1.5m,深40~50cm,长度按移栽面积大小而定,床底南边深,中间浅,北边稍深,形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倒槽形;
[0008] (2)填放酿热物:酿热物要用不霉烂的秸秆和未发酵、羊粪,按1份秸秆和1份粪的比例混合均匀,浇透温水,酿热物的含水量在60%~80%,然后,盖上薄膜,四周用泥封严,晴天要晒床提温,冷天要盖草苫保温,当酿热物的温度上升到35℃时,踏实至20~30cm,再填放8cm的床土,即可排放种薯;
[0009] (二)选种与排薯:
[0010] (1)精选种薯: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红薯品种,品种确定后,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的薯块作种薯。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的均不能作种;
[0011] (2)种薯处理:将种薯置于米糠中堆埋至需要排种前1天,取出后,排薯前为防止薯块带菌,应进行处理,采用40%多茵灵胶悬剂0.5kg,兑水200~400kg,浸种薯10min;
[0012] (3)排薯:排薯宜在春薯栽种前30~35d,,一般在惊蛰前后,排薯前先使床温升高到30℃,选择无风晴天排薯,排薯时应将大薯块排在苗床中间近火道处,小薯块排在四周,排薯密度一般为18~27kg/m2,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可多出苗,排薯后应浇30℃左右温水,水与种薯的比例为1∶1~1.5,最后覆土1.5~2cm;
[0013] (三)苗床管理:
[0014] (1)排种到出苗:从排种起10d内,种薯爆皮,顶土、齐苗,前4d保持床温32~35℃,后6d保持床温31~33℃左右,最低不能低于28℃;
[0015] (2)长苗阶段:齐苗后12~15d,苗高15cm左右,适合薯苗生长的温度为27~30,床温不能高于32℃,也不能低于25℃;
[0016] (3)炼苗阶段:当苗长到20cm时,剪苗前3~5d,适宜床温20~25℃,逐渐揭膜炼苗,使苗床温度接近大气温度,以利栽插成活;
[0017] (4)浇水:一般种薯出芽拱土前不再浇水,如苗床干旱,可浇一次小水,不可大水漫灌,防止芽尖萎蔫枯干,影响幼苗生长。随着薯苗的生长,适当增加浇水量,苗床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采苗移栽前3~5d,要停止浇水;
[0018] (5)施肥:待苗齐后,每剪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肥一次,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追施尿素,每10m2一般不超过0.25kg,追肥后立即浇水,迅速发挥肥效。
[0019] (四)采苗:
[0020] (1)采苗管理:当苗长到16~20cm时,要及时采苗,否则薯苗拥挤,造成下部小苗生长不良,并影响下茬出苗量,采苗时可用高剪采苗法,留茬1~2个节,以利再生,如种薯苗过密也可直接拔苗,但是注意不要把种薯带出;
[0021] (2)采苗后管理:采苗的当天不要浇水,第2天浇水结合追肥,以速效氮肥尿素为主,一般施肥量为150kg/hm2,撒施或兑水浇施均可,但应严防烧苗;
[0022] 所述的选种时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红薯品种:以淀粉加工为主的宜选用徐薯22、豫薯13、豫薯王,淀粉含量在25%以上的高淀粉种薯;以鲜食为主的宜选用豫薯10号,蔬菜型品种;以烘烤为主的宜选用陇薯10号、徐薯34,含糖量高的品种;加工与食用兼用的选择商薯19,商薯19出芽率高,非常适合商品育苗。
[0023] 所述的排薯时选用的种薯大小为0.15~0.2kg合适,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大小分开,平放稀排,保持种薯上齐下不齐,以利于覆土厚薄均匀。
[0024] 所述的苗床管理过程中以市售温度计测量苗床温度时注意,温度计插在苗床上不宜过深或过浅,以温度计下端与种薯底面相平为宜;盖薄膜的苗床,注意测量膜内苗茎尖层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烧伤薯苗。
[0025] 所述的菜苗后管理中采苗后以催为主,将苗床温度提高到32~35℃,以利红薯苗生长,3d后转入低温炼苗阶段。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种薯处理和苗床设置,有效提高了红薯的发芽率和整齐率,种薯在排种前先进行一天的包覆预处理,一方面提高了催芽活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后期发芽生长,且杀菌保温性好,明显缩短了排种催芽周期,发芽率高且出芽快;芽苗健康茁壮,移栽后成活率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8] 实施例1
[0029] 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0] (二)苗床的选择:
[0031] (1)苗床的建造: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和至少2年内没种过红薯和做过苗床的地块作苗床,苗床东西走向,宽1.2~1.5m,深40~50cm,长度按移栽面积大小而定,床底南边深,中间浅,北边稍深,形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倒槽形;
[0032] (2)填放酿热物:酿热物要用不霉烂的秸秆和未发酵的牛、马、羊粪,按1份秸秆和1份粪的比例混合均匀,浇透温水,酿热物的含水量在60%~80%,然后,盖上薄膜,四周用泥封严,晴天要晒床提温,冷天要盖草苫保温,当酿热物的温度上升到35℃时,踏实至20~30cm,再填放8cm的床土,即可排放种薯;
[0033] (二)选种与排薯:
[0034] (1)精选种薯: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红薯品种,以淀粉加工为主,选用徐薯22号品种,品种确定后,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的薯块作种薯,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的均不能作种;
[0035] (2)种薯处理:将种薯置于米糠中堆埋至需要排种前1天,取出后,排薯前为防止薯块带菌,应进行处理,采用40%多茵灵胶悬剂0.5kg,兑水200~400kg,浸种薯10min;
[0036] (3)排薯:排薯宜在春薯栽种前30~35d,,一般在惊蛰前后,排薯前先使床温升高到30℃,选择无风晴天排薯,排薯时应将大薯块排在苗床中间近火道处,小薯块排在四周,排薯密度一般为18~27kg/m2,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可多出苗,排薯后应浇30℃左右温水,水与种薯的比例为1∶1~1.5,最后覆土1.5~2cm;排薯时选用的种薯大小为0.15~0.2kg合适,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大小分开,平放稀排,保持种薯上齐下不齐,以利于覆土厚薄均匀。
[0037] (三)苗床管理:苗床管理过程中以市售温度计测量苗床温度时注意,温度计插在苗床上不宜过深或过浅,以温度计下端与种薯底面相平为宜;盖薄膜的苗床,注意测量膜内苗茎尖层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烧伤薯苗。
[0038] (1)排种到出苗:从排种起10d内,种薯爆皮,顶土、齐苗,前4d保持床温32~35℃,后6d保持床温31~33℃左右,最低不能低于28℃;
[0039] (2)长苗阶段:齐苗后12~15d,苗高15cm左右,适合薯苗生长的温度为27~30,床温不能高于32℃,也不能低于25℃;
[0040] (3)炼苗阶段:当苗长到20cm时,剪苗前3~5d,适宜床温20~25℃,逐渐揭膜炼苗,使苗床温度接近大气温度,以利栽插成活;
[0041] (4)浇水:一般种薯出芽拱土前不再浇水,如苗床干旱,可浇一次小水,不可大水漫灌,防止芽尖萎蔫枯干,影响幼苗生长。随着薯苗的生长,适当增加浇水量,苗床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采苗移栽前3~5d,要停止浇水;
[0042] (5)施肥:待苗齐后,每剪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肥一次,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追施尿素,每10m2一般不超过0.25kg,追肥后立即浇水,迅速发挥肥效。
[0043] (四)采苗:
[0044] (1)采苗管理:当苗长到16~20cm时,要及时采苗,否则薯苗拥挤,造成下部小苗生长不良,并影响下茬出苗量,采苗时可用高剪采苗法,留茬1~2个节,以利再生,如种薯苗过密也可直接拔苗,但是注意不要把种薯带出;
[0045] (2)采苗后管理:采苗的当天不要浇水,第2天浇水结合追肥,以速效氮肥尿素为主,一般施肥量为150kg/hm2,撒施或兑水浇施均可,但应严防烧苗;
[0046] 所述的菜苗后管理中采苗后以催为主,将苗床温度提高到32~35℃,以利红薯苗生长,3d后转入低温炼苗阶段。
[0047] 实施例2
[0048] 一种高成活率的红薯育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49] (三)苗床的选择:
[0050] (1)苗床的建造: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和至少2年内没种过红薯和做过苗床的地块作苗床,苗床东西走向,宽1.2~1.5m,深40~50cm,长度按移栽面积大小而定,床底南边深,中间浅,北边稍深,形成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倒槽形;
[0051] (2)填放酿热物:酿热物要用不霉烂的秸秆和未发酵的牛、马、羊粪,按1份秸秆和1份粪的比例混合均匀,浇透温水,酿热物的含水量在60%~80%,然后,盖上薄膜,四周用泥封严,晴天要晒床提温,冷天要盖草苫保温,当酿热物的温度上升到35℃时,踏实至20~30cm,再填放8cm的床土,即可排放种薯;
[0052] (二)选种与排薯:
[0053] (1)精选种薯: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红薯品种,以鲜食为主,选用豫薯10号,蔬菜型品种,品种确定后,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的薯块作种薯,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的均不能作种;
[0054] (2)种薯处理:将种薯置于米糠中堆埋至需要排种前1天,取出后,排薯前为防止薯块带菌,应进行处理,采用40%多茵灵胶悬剂0.5kg,兑水200~400kg,浸种薯10min;
[0055] (3)排薯:排薯宜在春薯栽种前30~35d,,一般在惊蛰前后,排薯前先使床温升高到30℃,选择无风晴天排薯,排薯时应将大薯块排在苗床中间近火道处,小薯块排在四周,排薯密度一般为18~27kg/m2,皮色鲜艳的一面向上,暗淡的一面向下,可多出苗,排薯后应浇30℃左右温水,水与种薯的比例为1∶1~1.5,最后覆土1.5~2cm;排薯时选用的种薯大小为0.15~0.2kg合适,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大小分开,平放稀排,保持种薯上齐下不齐,以利于覆土厚薄均匀。
[0056] (三)苗床管理:苗床管理过程中以市售温度计测量苗床温度时注意,温度计插在苗床上不宜过深或过浅,以温度计下端与种薯底面相平为宜;盖薄膜的苗床,注意测量膜内苗茎尖层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烧伤薯苗。
[0057] (1)排种到出苗:从排种起10d内,种薯爆皮,顶土、齐苗,前4d保持床温32~35℃,后6d保持床温31~33℃左右,最低不能低于28℃;
[0058] (2)长苗阶段:齐苗后12~15d,苗高15cm左右,适合薯苗生长的温度为27~30,床温不能高于32℃,也不能低于25℃;
[0059] (3)炼苗阶段:当苗长到20cm时,剪苗前3~5d,适宜床温20~25℃,逐渐揭膜炼苗,使苗床温度接近大气温度,以利栽插成活;
[0060] (4)浇水:一般种薯出芽拱土前不再浇水,如苗床干旱,可浇一次小水,不可大水漫灌,防止芽尖萎蔫枯干,影响幼苗生长。随着薯苗的生长,适当增加浇水量,苗床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采苗移栽前3~5d,要停止浇水;
[0061] (5)施肥:待苗齐后,每剪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肥一次,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追施尿素,每10m2一般不超过0.25kg,追肥后立即浇水,迅速发挥肥效。
[0062] (四)采苗:
[0063] (1)采苗管理:当苗长到16~20cm时,要及时采苗,否则薯苗拥挤,造成下部小苗生长不良,并影响下茬出苗量,采苗时可用高剪采苗法,留茬1~2个节,以利再生,如种薯苗过密也可直接拔苗,但是注意不要把种薯带出;
[0064] (2)采苗后管理:采苗的当天不要浇水,第2天浇水结合追肥,以速效氮肥尿素为主,一般施肥量为150kg/hm2,撒施或兑水浇施均可,但应严防烧苗;
[0065] 所述的菜苗后管理中采苗后以催为主,将苗床温度提高到32~35℃,以利红薯苗生长,3d后转入低温炼苗阶段。
[0066]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