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建筑及设备 / 挤奶杯 / 奶衬 / 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

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

阅读:92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 吸奶器 的哺乳文胸,包括文胸罩体、 肩带 、下托、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顶端交叉且与肩带通过针线相连,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底端交叉且与下托通过针线相连,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两侧端均悬空,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重叠处形成两个便于吸奶器的喇叭罩伸入的开口或形成两个便于露出 乳头 用于哺乳的开口,所述文胸罩体包括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所述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的底端交叉且和下托通过针线相连,所述文胸罩体位于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外侧。其特点在于:不仅佩戴舒适而且能更好的起到防尘作用,提高安全性。,下面是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包括文胸罩体(10)、肩带(20)、和下托(6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所述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顶端交叉且与肩带(20)通过针线相连,所述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底端交叉且与下托(60)通过针线相连,所述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两侧端均悬空,所述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重叠处形成两个便于吸奶器的喇叭罩伸入的开口(73)或形成两个便于露出乳头用于哺乳的开口(73),所述文胸罩体(10)包括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所述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的底端交叉且和下托(60)通过针线相连,所述文胸罩体(10)位于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文胸罩体(10)的顶端和肩带(20)通过针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60)上设有宽松紧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比(50),所述后比(50)的内端覆设有透气网纱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文胸罩体(10)包括外层和内衬层,所述外层采用质弹性布料构成,所述内衬层采用透气网纱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20)、下托(60)、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均采用棉质弹性布料构成。

说明书全文

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

背景技术

[0002] 哺乳文胸特指产妇在哺乳期时为方便喂奶和预防胸部重量增加后由于地心引的作用导致胸部下垂所佩戴的文胸,市面上的哺乳文胸大多数是在罩杯上开设窗口,然后在窗口上布置能够方便拆卸的遮盖体,在婴儿哺乳时,只需将遮盖体拆卸下即可喂乳。然而,有些产妇由于工作无法按时为孩子哺育,上班时带上吸奶器、奶瓶等装备,在奶胀时通过吸奶器将母乳挤出来,下班后再把母乳背回家喂宝宝,被称之为“背奶妈妈”。
[0003] 现有哺乳文胸在配合吸奶器使用时存在窗口大小的问题,其窗口过小,则会导致吸奶器的喇叭罩无法贴合胸部起到密封作用导致无法正常吸奶,当窗口过大,涨奶时胸部变大会导致胸部和窗口周沿发生卡接,致使胸部被挤压造成不适,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它不仅佩戴舒适而且能更好的起到防尘作用,提高安全性。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包括文胸罩体、肩带、和下托,包括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顶端交叉且与肩带通过针线相连,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底端交叉且与下托通过针线相连,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两侧端均悬空,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重叠处形成两个便于吸奶器的喇叭罩伸入的开口或形成两个便于露出乳头用于哺乳的开口,所述文胸罩体包括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所述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的底端交叉且和下托通过针线相连,所述文胸罩体位于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外侧。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文胸罩体的顶端和肩带通过针线相连。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对称设置。
[0008] 进一步地,所述下托上设有宽松紧带。
[0009] 进一步地,包括后比,所述后比的内端覆设有透气网纱层。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文胸罩体包括外层和内衬层,所述外层采用质弹性布料构成,所述内衬层采用透气网纱构成。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肩带、下托、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均采用棉质弹性布料构成。
[0012]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0013] 1.本实用新型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顶端交叉后通过针线相连同时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底端交叉后通过针线相连且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的两侧端均悬空,使得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重叠处形成两个便于吸奶器的喇叭罩伸入的开口或形成两个便于露出乳头用于哺乳的开口,这样开口的大小能够使得吸奶器的喇叭罩穿过开口和胸部贴合进行吸奶的同时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将覆盖喇叭罩进而能避免灰尘进入提高安全性,而且在不喂奶时乳头能被第一内罩体和第二内罩体遮挡不会穿过开口这样避免了不喂奶时由于乳头开口当涨奶时胸部和开口周沿发生挤压,造成不适。
[0014] 2.本实用新型在不进行哺乳时文胸罩体不与乳房直接接触,其内衬层采用透气网纱不仅不会造成不适且能使溢奶快速渗透到防溢垫内,避免内衬层潮湿造成不适,进而提高舒适度。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哺乳状态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吸奶器的哺乳文胸,包括文胸罩体10、肩带20、侧比30、骨胶40、后比50、下托60、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其中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顶部交叉相连且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顶端和肩带20通过针线相连,其中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底端交叉且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底端与下托60通过针线相连,其中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的两侧端均悬空,使得在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重叠处形成两个便于吸奶器的喇叭罩伸入的开口73或形成两个便于露出乳头用于哺乳的开口73,这样形成的开口73尺寸能达到最大进而使得吸奶器的喇叭罩能完全穿过开口73然后与胸部贴合确保密封性进而确保吸奶工作的正常运行,由于开口73位于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重叠处,当吸奶器的喇叭罩穿过开口73时能在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协同作用下能起到阻挡外部灰尘的作用,提高安全性,而且这样当不喂乳时乳头能被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遮挡不会穿过开口73,进而避免由于乳头穿过开口73当涨奶时胸部变大和开口73周沿发生挤压,造成不适。
[0020] 进一步地,文胸罩体10位于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外侧,其中文胸罩体10内设有可拆卸的防溢乳插垫,能更好的避免涨奶导致的尴尬同时由于防溢乳插垫可拆卸能更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设不设置防溢乳插垫更加人性化,其中文胸罩体10包括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其中外左罩体和外右罩体的底端交叉且和下托60通过针线相连,这样便于翻折外左罩体或/和外右罩体使得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重叠处暴露在空气中进而便于吸奶器的喇叭罩穿过开口73。
[0021] 进一步地,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均为带弧边的多边形,其中弧边设置能更好的和吸奶器的喇叭罩形状相适配,进而提高密封性,其中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对称设置,不仅更加美观且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左右弄错导致产品不合格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22] 进一步地,文胸罩体10的顶端和肩带20通过针线相连。
[0023] 进一步地,下托60上设有宽松紧带,能更好适应涨奶导致的胸部增大,进而确保对乳房承重作用从而预防下垂。
[0024] 进一步地,后比50的内端覆设有透气网纱层,这样能提高透气性。
[0025] 进一步地,文胸罩体10包括外层和内衬层,其中外层采用棉质弹性布料构成,其中内衬层采用透气网纱构成,在不进行哺乳时文胸罩体10不与乳房直接接触,避免触感不佳且能使溢奶快速渗透到防溢乳插垫内,避免内衬层潮湿造成不适,进而提高舒适度。
[0026] 进一步地,肩带20、侧比30、骨胶40、后比50、下托60、第一内罩体71和第二内罩体72均采用棉质弹性布料构成,能提高触感更加舒适。
[0027]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