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植物病原体 /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阅读:237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份为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重量比为2.5-40:5-80。同时还公开了其用于防治芒果的白绢病、 白粉病 的用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扩大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作用范围,降低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施用量,同时其作用仍同样保持良好。其次,即使单个化合物在低施用量下变得完全无效,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组合仍旧获得了高度的 植物 病原体 防治作用。一方面扩大了可以防治的植物病原体谱,另一方面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下面是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份为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重量比为2.5-40:5-
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重量比为2.5-20:5-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质量和占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7.5%~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悬乳剂乳油、微乳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芒果的白绢病、白粉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芒果白粉病是在芒果种植期间容易发生的真菌病害,其主要症状显现为在被害的器官 上初出现一些分散的白粉状小斑,后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形成一片白色粉状霉层,而霉 层下的组织逐渐变褐坏死。芒果白绢病是一种菌核性苗枯病,此病对芒果苗木造成危害,苗 木感染后,茎基和根部表皮变褐腐烂,叶片出现萎蔫症状,最后全株枯死。这两种病害是芒 果发生范围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严重影响了芒果这种热带、亚热带果的发 展。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
[0003] 目前中国农业部已登记用于这两种病害的主要防治药剂只有硫磺,硫磺产品经过多年 使用,防效大多有所降低,且不能与性农药等物质混合,要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所以其应用局限性较大。
[0004]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 剂,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N-甲基-1-甲基-N-[(RS)-1-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 基]吡唑-4-甲酰胺,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草莓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香蕉叶斑病、 香蕉黑星病均有较高的活性。吡噻菌胺是一个新颖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杀菌剂, 由日本三井化学于1996年开发,吡噻菌胺的杀菌谱较为广泛,使用范围较宽,可以开发 用于下述的谷物、蔬菜、果树等病害的防控。
[0005] 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防除芒果病害的二元复配专利目前尚无报道。二者按一定的 比例复配,对芒果白粉病、白绢病等具有突出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以解决 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份为氟唑菌 酰羟胺和吡噻菌胺,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重量比为2.5-20:5-40。
[0009] 进一步方案,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重量比为2.5-20:5-40。
[0010] 更优选的,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0:20。
[0011] 进一步方案,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质量和占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 7.5%~85%。
[0012] 进一步方案,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悬乳剂乳油、微 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常见剂型。
[0013]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芒 果的白绢病、白粉病。
[0014]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还可与其它活性成分混合使用,所述其它活性成分包 括但不限于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增效剂、肥料等中的一 种或一种以上。
[0015]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直接以混剂的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已经混合均 匀,或者,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 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也可以将各活性成分单剂分别稀释,单独施用至植物病害或其生存 的环境。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0017]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扩大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作用范围,降低了氟唑菌酰羟 胺和吡噻菌胺的施用量,同时其杀菌作用仍同样保持良好。其次,即使单个化合物在低施 用量下变得完全无效,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组合仍获得了高度的植物病原体防治作 用,一方面扩大了可以防治的植物病原体谱,另一方面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0018]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按重量比为2.5-40:5-80进行复配, 杀菌效果好,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 药活性成分使用量,可以克服和/或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延长农药活性成分的 使用寿命,降低用药成本并提高防治效果。
[0019] 另外,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低毒环保,对环境污染小、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0021] 一、制剂实施例:
[0022] 实施例1
[0023] 16%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WP(8+8)的制备:
[0024] 取8kg氟唑菌酰羟胺,8kg吡噻菌胺,4kg分散剂磺酸盐甲缩合物NNO,3kg润湿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K12,4kg白黑,轻质碳酸补足至100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 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0025] 实施例2
[0026] 20%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SC(12+8)的制备:
[0027] 取12kg氟唑菌酰羟胺,8kg吡噻菌胺8k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kg脂肪醇聚氧乙烯 醚(湿润剂),1kg黄原胶(增稠剂),0.7kg苯甲酸钠,(防腐剂),2kg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 醚(消泡剂),5kg乙二醇(防冻剂),载体水55.3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 包装得到悬浮剂。
[0028] 实施例3
[0029] 30%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10+20)SC的制备:
[0030] 取10kg氟唑菌酰羟胺,20kg吡噻菌胺,12k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kg脂肪醇聚氧 乙烯醚(湿润剂),1kg黄原胶(增稠剂),0.8kg苯甲酸钠,(防腐剂),2.5kg聚氧乙烯聚氧丙 醇胺醚(消泡剂),6kg乙二醇(防冻剂),载体水66.3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 调整、包装得到悬浮剂。
[0031] 实施例4
[0032] 31%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WG(13+18)的制备
[0033] 取13kg氟唑菌酰羟胺,18kg吡噻菌胺,7kg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D-425), 5kg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剂—硫酸铵,2kg粘 结剂—聚乙烯醇(PVA),载体高岭土47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 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
[0034] 实施例5
[0035] 30%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OD(10+20)的制备:
[0036] 取10kg氟唑菌酰羟胺,20kg吡噻菌胺,15kg分散剂—嵌段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Pluronic125),2kg增稠剂—镁,载体油酸甲酯72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 粉碎、调整、包装得到可分散油悬浮剂。
[0037] 二、活性测定:
[0038] 分别检测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单剂及复配剂对芒果白绢病和白粉病的抑菌活 性:
[0039] (1)供试菌株:芒果白绢病和白粉病菌株
[0040] (2)供试药剂:7%氟唑菌酰羟胺原药,由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提供;99%吡噻菌胺 原药,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
[0041] 将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原药及5个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混配制剂分别用丙 溶解,然后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分别设5个剂量,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 复4次。具体的是将氟唑菌酰羟胺稀释配制成0.04、0.08、0.16、0.2、0.64ml/L五个系列 浓度;吡噻菌胺稀释配制成0.04、0.08、0.16、0.2、0.64ml/L五个系列浓度;再将氟唑 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混配出5种制剂(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分别为2.5:40、5:30、10: 20、12:8、20:5),稀释配制成0.04、0.08、0.16、0.2、0.64ml/L五个系列浓度,现 配现用。
[0042] (3)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法进行供试药剂单剂和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病菌的室内毒测定。
[0043] 将配制好的药液用灭菌移液管吸取1ml放于灭菌培养皿中,然后用10ml移液管吸取9ml 溶化的培养基放入皿内立即混匀,每浓度设置3个重复,以不加药液为对照。用直径为5cm 的不锈打孔器打取已培养好的供试病菌,用接种环挑取,放入已冷却的混药培养基中心, 置于28℃下培养数天。
[0044] (4)数据分析:采用DPS13.0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计算药剂单剂和不同配比复配剂 对菌丝生长抑制的回归方程、EC50及其95%置信限。
[0045] 对照菌丝快长至皿的边缘为准,定期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浓度菌落直径平均值,以 直线长度表示,求出抑制百分率。然后以浓度对数——抑制百分率机率值求出回归直线方 程。根据方程求出EC50值,比较毒力大小,并通过EC50值测定各混剂共毒系数。根据毒力指 数、理论毒力指数、实际毒力指数、共毒系数4个指标对其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0046] 毒力指数=(标准杀菌剂的EC50值/供测药剂的EC50值)×100%
[0047] 实际毒力指数=(标准杀菌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0048] 理论毒力指数=A毒力指数×A在混剂中的含量(%)+B毒力指数×B在混剂中的含量(%)
[0049] 共毒系数=(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0050] 本发明用孙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配后的联合作用,其共毒系数=实际毒力指数- 理论毒力指数,大于120则为增效。
[0051] 表1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用药量ml/L)
[0052]
[0053] 表2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噻菌胺混用对芒果白绢病的防1效
[0054]
[0055] 表3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噻菌胺混用对芒果白粉病的防效
[0056]
[0057] 由表2、3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各混配制剂对芒果白绢病、白粉病均 有较好的抑制作用,0.64ml/L对芒果白绢病、白粉病病菌的抑制百分率均在84%以上。以 氟唑菌酰羟胺为标准药剂,测得各混剂的共毒系数见表4、5。
[0058] 表4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及其复配剂对芒果白绢病生物活性(毒力)测定 结果[0059] 处理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LD50 实际毒力指数 理论毒力指数 共毒系数 A y=4.8565+0.7389x 0.9824 0.3099 100.0    B y=4.4527+0.4616x 0.9845 0.2737 113.2    
C y=4.7310+0.4267x 0.9931 0.1461 212.1 112.4 188.7
D y=4.7212+0.3918x 0.9920 0.1231 251.7 111.3 226.2
E y=4.7825+0.3514x 0.9905 0.0840 368.9 108.8 339.1
F y=4.7211+0.3860x 0.9925 0.1229 252.2 105.3 239.5
G y=4.7207+0.3885x 0.9908 0.1227 252.6 102.6 246.1
[0060] 表5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及其复配剂对芒果白粉病生物活性(毒力)测定 结果[0061] 处理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LD50 实际毒力指数 理论毒力指数 共毒系数 A y=4.6458+0.7365x 0.9844 0.3692 100.0    B y=4.7803+0.8436x 0.9849 0.3573 103.3    
C y=4.7367+0.5859x 0.9937 0.2448 150.8 103.1 146.3
D y=4.7291+0.47294x 0.9969 0.1776 207.9 102.8 202.2
E y=4.7239+0.3544x 0.9839 0.1012 364.8 102.2 357.0
F y=4.7451+0.4556x 0.9986 0.1607 229.7 101.3 226.8
G y=4.7186+0.4230x 0.9900 0.1477 250.0 100.7 248.3
[0062] 由表4、5可以看出,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混配,各混配制剂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10:20的共毒系数最大,具有显著的 增效作用。
[0063] 三、田间药效试验
[0064] 按实施例5所制得30%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OD(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10:20), 并将10%吡噻菌胺SC(自行配制)和20%氟唑菌酰羟胺SC[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做单剂对 比,同时以50%硫磺悬浮剂(上海惠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防治芒果白 粉病和白绢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65]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地点位于海南省芒果农场的试验田。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 30%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SC稀释800、1600倍喷施,20%氟唑菌酰羟胺SC稀释800倍喷施, 10%吡噻菌胺SC稀释800倍喷施,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喷施和清水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 复3次,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15株,每株喷施1000ml。于开花坐果期施药,施药1次,空 白对照区喷施等量清水。试验期间不再喷施其他杀菌剂,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施药20天 后调查发病情况,并根据病害分级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0066]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别为:
[0067]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花朵)数×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100;
[0068]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0069] 试验结果得出,30%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OD防效最好且差异显著。这表明含氟唑 菌酰羟胺和吡噻菌胺的农药组合对芒果白绢病、白粉病的防效较好,与单剂相比田间药效 也增效明显;在一定剂量下施用时的防效显著优于常规药剂硫磺在推荐剂量下施用的防 效,结果见表6。
[0070] 表6不同药剂处理对芒果白绢病的田间防效(%)
[0071]
[0072]
[0073] 表7不同药剂处理对芒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0074]
[0075]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30%氟唑菌酰羟胺·吡噻菌胺可分散油800倍液和1600倍液 防治芒果白绢病和白粉病,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比较, 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不仅防病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 的污染小,对人、畜、类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另外,本发明的杀 菌剂剂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 响。是目前防治效果理想的复配杀菌剂。
[007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 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