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剂 / 生物农药 / 微生物农药 / 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和使用了该菌株的微生物农药

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和使用了该菌株的生物农药

阅读:158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和使用了该菌株的生物农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在实际的作物生产现场发挥出稳定的细菌性 植物 病害防治效果等且能够作为 生物 农药 而安全使用的植物非病原性的菌株、以及使用了该菌株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通过以根据以往的见解尚未知其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的松江菌属细菌菌株的活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作为有效成分,能够提供蔬菜类青枯病防治剂、溃疡病防治剂等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下面是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和使用了该菌株的生物农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属于松江菌(Mitsuaria)属的菌株,其具有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其为属于解壳聚糖松江菌(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的菌株。
3.解壳聚糖松江菌(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TWR114菌株(NITE BP-02445)。
4.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
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作为有效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剂,其为蔬菜类青枯病防治剂和/或溃疡病防治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治剂,其为茄科植物的防治剂。
7.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其包括使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菌体或~
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接触植物体和/或土壤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防治蔬菜类青枯病和/或溃疡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防治茄科植物的病害。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菌体~
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作为有效成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剂,其为蔬菜类种子发芽促进剂和/或蔬菜类生长促进剂。
12.植物生长调节方法,其包括使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菌体或包含该~
活菌体的培养物接触植物体和/或土壤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促进蔬菜类种子发芽和/或促进蔬菜类生长。

说明书全文

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和使用了该菌株的生物农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松江菌(Mitsuaria)属细菌菌株和使用了该菌株等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背景技术

[0002] 利用病原性细菌来防治农作物病害(植物病害)对于全世界的农业相关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中进行的是耕种的防治、杀菌消毒剂的使用等应对。但是,在细菌性植物病害之中,存在即使使用这种耕种的防治、杀菌消毒剂等也难以防治的病害。
[0003] 例如,蔬菜类青枯病是由在土壤中繁殖的细菌即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土壤传播性病害,若西红柿、茄、青椒、铃薯等感染该青枯病菌,则植物整体快速凋零,最后枯死,因此严重影响作物的生产率。此外,该细菌以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域为中心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上述茄科植物为主的200种以上的作物发生感染并受到损害,因此,青枯病是农业领域的严重且重要的问题之一。
[0004] 并且,至今为止考虑了多种青枯病防治方法,例如,进行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日光消毒、还原消毒等土壤消毒、抗性砧木的品种培育等操作,但即使利用土壤消毒等杀灭土壤表面的细菌,由于青枯病菌能够在土壤深部(50cm 1m左右)长期存活,还由于也不存在达到~这种深度的土壤杀菌剂等,因此难以完全地从土壤中排除该细菌。此外,关于抗性品种,有时抗性并不完全,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导致效果不充分。进而,还提出了青枯病抗性诱导剂(专利文献1)等,但其也未实现充分的效果。
[0005] 因此,近年来作为在土壤中存在有病原体的条件下利用拮抗性作用来抑制植物体发病的防治方法,提出了使用生物农药的方法。关于青枯病菌,迄今为止研究了通过使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雷尔氏菌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属、腐霉(Pythium)属的各菌株的微生物农药来进行防治(例如,关于使用了不动杆菌GEBT349菌株的农药详见非专利文献1),但即使是这些生物农药,其防治效果也不充分。此外,还尝试了通过投入包含多种微生物的堆肥来防治青枯病,但其有效性尚不明确,防治失败的例子也很多。进而,这些方法需要将拮抗菌固定在土壤、根际和植物体内,在极其多样化条件下的土壤中难以一直显示稳定效果的情况较多,此外,在植物体内未显示病原性的菌株的固定和增殖自身困难的情况也多,成为无法建立使用了生物农药的防治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因。
[0006] 另一方面,溃疡病会感染西红柿、果梅、猕猴桃、柑橘类等,其也是最终导致植物体枯死的细菌性植物病害。此外,其还是由密执安棍状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等细菌引起的土壤传播性病害,据称病原菌能够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可以说是与青枯病同样极其难以防治的病害。
[0007] 在这种技术背景下,本业界强烈期望开发出使用了不仅具有充分的基本活性而且在植物体内不显示病原性、能够在土壤或植物体等中固定且增殖的微生物,并且对于青枯病、溃疡病等之类的以往难以防治的细菌性植物病害也发挥出充分的(实用且稳定的)防治效果、且能够作为农药安全使用的细菌性病害防治剂等并将其商品化。
[0008]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112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日本植物病理学会报,Vol.82(2016),No.3,p.246。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实际的作物生产现场发挥出稳定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效果且能够作为生物农药而安全使用的植物非病原性的菌株、以及使用了该菌株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根据以往的见解尚未知其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的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对于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等发挥出实用的效果,且发现其即使在实际的作物生产现场也能够安全使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1] 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下所示。
[0012] (1)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其具有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作用。
[0013] (2)根据(1)所述的菌株,其为属于解壳聚糖松江菌(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的菌株。
[0014] (3)解壳聚糖松江菌 TWR114菌株(NITE BP-02445)。
[0015] (4)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1)(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作为有效成分。
[0016] (5)根据(4)所述的防治剂,其为蔬菜类青枯病防治剂和/或溃疡病防治剂(例如蔬菜类溃疡病防治剂)。
[0017] (6)根据(4)或(5)所述的防治剂,其为茄科植物的防治剂。
[0018] (7)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其包括使(1)(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接触植物体和/或土壤(尤其是根际土壤)的步骤。
[0019] (8)根据(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防治蔬菜类青枯病和/或溃疡病(例如蔬菜类溃疡病)。
[0020] (9)根据(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防治茄科植物的病害。
[0021]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1)(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作为有效成分。
[0022] (11)根据(10)所述的促进剂,其为蔬菜类种子发芽促进剂和/或蔬菜类生长促进剂。
[0023] (12)植物生长调节方法,其包括使(1)(3)中任一项所述的菌株的活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接触植物体和/或土壤(尤其是根际土壤)的步骤。
[0024] (13)根据(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促进蔬菜类种子发芽和/或促进蔬菜类生长。
[0025]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对于青枯病、溃疡病等以往难以防治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也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实用且稳定的效果)、且在实际的作物生产现场也能够安全使用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进而,作为另外的发明,也可提供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附图说明
[0026] 图1示出实施例1的西红柿青枯病防治效果确认试验中的接种西红柿青枯病菌14天后的西红柿株拍摄照片(用于替代附图的照片)。左侧的5株是无处理区(对照),右侧的5株是TWR114菌株处理区(TWR1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首先,本发明中,作为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的有效成分,使用属于松江菌(Mitsuaria)属的菌株、例如属于解壳聚糖松江菌(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的菌株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细菌性植物病害”是指病原体为细菌的植物病对有用植物造成的损害,不包括丝状真菌、病毒等为病原体的植物病所造成的损害。该松江菌属细菌是根据以往的见解完全未知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作用的属,并且具有植物病原性的种也还未知。
[0028] 尤其是,更优选使用属于从日本岐阜县岐阜市柳户1-1(岐阜大学校内)的大葱根际土壤中分离成的菌株的、通过基于细菌学性质和16SrRNA基因的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分析进行鉴定时已明确为植物非病原性且属于解壳聚糖松江菌的新菌株的TWR114菌株或者属于该菌株的变异株且与该菌株保持同等性质的菌株。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使用API20NE的试剂盒(Sysmex bioMérieux公司制品)进行的试验,已明确该TWR114菌株具有如下所示的细菌学性质。
[0029] (A)形态学性质形态:杆菌
大小:宽度为0.9 1.9μm、长度为0.9 3.0μm
~ ~
活动性:+
(B)培养性质
菌落的颜色:米色 淡粉色
~
肉汤琼脂平板培养:形成米色 淡粉色的菌落,表面有光泽。
~
(C)生理学性质
革兰氏染色性:-
硝酸盐的还原:+
吲哚生成(色酸(triptophan)):-
葡萄糖发酵:-
精氨酸双解酶:-
脲酶:-
水解(β-葡萄糖苷酶):-
水解(蛋白酶):+
最佳生长pH:中性区域
最佳生长温度:30 35℃
~
同化(葡萄糖):+
同化(阿拉伯糖):+
同化(甘露糖):+
同化(甘露醇):-
同化(N-乙酰基-葡糖胺):+
同化(麦芽糖):+
同化(葡糖酸):+
同化(癸酸):-
同化(己二酸):-
同化(苹果酸盐):+
同化(柠檬酸三钠):-
同化(乙酸苯酯):-。
[0030] 该TWR114菌株在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专利微生物委托保藏中心(邮编:292-0818、日本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5-8)于2017年(平成29年)3月17日在日本国内委托保藏后,于2018年(平成30年)1月22日收到向国际委托保藏进行移管的请求,其国际委托保藏号为NITE BP-02445。
[0031] 能够用于培养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的培养基只要是能够使该菌株增殖的培养基,就可以是任意的培养基。例如,除了肉汤培养基等一般的培养基之外,还可列举出包含葡萄糖、胨、酵母提取物的培养基等。此外,除了液体培养基之外,也可以使用掺有琼脂的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等固体培养基。
[0032] 作为培养基的源,可以利用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能够同化的所有碳源。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淀粉水解物、糖蜜等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能够利用的各种合成碳源或天然碳源。此外,作为培养基的氮源,可同样地利用以胨、肉提取物、酵母提取物、豆饼等有机含氮产物为代表的该菌株可利用的各种合成物或天然物。进而,也可以按照微生物培养的常规方法,根据需要来添加食盐、磷酸盐等无机盐类、、镁、等金属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相关物质等微量营养源。进而,还可根据需要来添加消泡剂等各种添加剂。
[0033] 并且,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的培养可以在振荡培养法、通气培养法等需条件下进行。培养条件不限定于此,温度可以为20 40℃、优选为30 35℃,pH可以为5 8、优选为6~ ~ ~ ~7,培养时间可以为1 4天、优选为2 3天。
~ ~
[0034] 如上操作而培养的属于松江菌属的菌株能够在不分离菌体的情形下以包含活菌体的培养物的状态用作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的有效成分。此外,利用通常的方法、例如膜分离或离心分离等处理从上述培养物中分离活菌体,并根据需要进行清洗而得的培养分离菌体自身或其处理物(培养分离菌体与其它成分的混合物等)也可用作有效成分。进而,还可以在利用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方法对上述培养物或经分离的活菌体进行干燥而得的干燥物、它们的利用液体、固体的稀释物等的状态下使用。此外,也可以在按照农药制剂的惯用方法等与各种添加物一同制成各种剂型的状态下使用。作为所述剂型,可列举出例如粒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流动剂等。
[0035] 关于本发明所述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所包含的活菌体的浓度,只要发挥出期望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若细菌浓度过少则得不到充分的结果,反之,即使过度增加细菌浓度,则有时细菌会被浪费,因此,例如制备成液体制剂使用时,可以以1×105 1×1010cfu/~ml的范围来适当调整,理想地,1×106 1×109cfu/ml的范围是适宜的。此处,在本发明中,~
“cfu”是指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培养物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上述活菌体浓度来适当设计。
[0036] 本发明对于例如以属于植物病原性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细菌作为病原体的茄科植物(茄子、西红柿、青椒、红辣椒、马铃薯(土豆)等茄科蔬菜类)、葫芦科植物(黄瓜、苦瓜等葫芦科蔬菜类)等的青枯病、以密执安棍状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或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柑橘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itri)等细菌作为病原体的西红柿、果梅、猕猴桃、柑橘类(橙类、葡萄柚类、蜜柑类、酸橘类等)等的溃疡病等各种细菌性植物病害广泛发挥出适合的防治效果。尤其是,特征在于对茄科蔬菜类(茄科作物)的青枯病、西红柿溃疡病非常有效。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防治”是指通过防止感染以农作物(植物)作为对象的细菌性植物病害菌等而规避该植物病害等。
[0038] 进而,本发明也发挥出例如促进茄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白菜、卷心菜、萝卜、大头菜、花茎甘蓝、花椰菜、青梗菜、油菜、水芹等)等的种子发芽的作用;促进根、茎、叶生长的作用等植物生长调节效果,也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0039]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病害防治剂等可直接施用,或者用水等稀释施用。作为药剂的施用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通过散布、浸渍等而使其直接附着于作物、种子的方法;向土壤中散布的方法;向添加于作物、土壤的水、肥料中添加的方法;对农机具进行处理的方法等。其中,更适合为向添加于土壤的水中添加药剂的方法和对农机具进行处理的方法。像这样,通过使本发明所述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存在于根、茎、叶、种子等植物体上或者其栽培土壤中,从而抑制各种细菌性植物病害,或者调节植物的生长。
[0040] 本发明的药剂施用量因应用作物、对象病害、施用方法、发生倾向、被害程度、环境条件、使用剂型等而异,优选适当进行调整,无法一概而论,但可例示出例如对每1株作物用1ml 10L、优选2ml 3L、进一步优选2.5ml 1L的液体制剂进行处理的方法等。此外,施用时期~ ~ ~
也因对象病害、剂型等而异,在期望种子阶段的效果时,优选在播种前和/或播种后适当处理,在期望生长阶段的效果时,优选在定植前和/或定植后4星期左右为止的期间适当处理。
进而,本发明是不用担心出现耐性菌的微生物农药,因此可以多天连续使用、或在连作中连续使用。
[0041] 进而,本发明所述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也可根据需要与选自无机化合物例如硫酸铜、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铜、碱式氯化铜等,有机铜化合物例如有机铜、壬基苯酚磺酸铜等,无机硫化合物例如硫、全硫化态硫等,有机硫化合物例如代森锌、代森锰、甲基代森锌、代森环、秋兰姆、聚氨基甲酸酯等,苯胺基嘧啶系化合物例如嘧菌环胺、嘧霉胺、嘧菌胺等,苯基吡咯系化合物例如咯菌腈等,有机氯系化合物例如百菌清、克菌丹、三嗪、氟啶胺、次磺酸、四氯苯酞等,碳酸氢盐剂例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等,有机磷系化合物例如EDDP、乙膦酸、甲基立枯磷、IBP等,苯并咪唑系化合物例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噻苯咪唑、苯菌灵、麦穗宁等,二甲酰亚胺系化合物例如异菌脲、腐霉利、乙烯菌核利等,唑系化合物例如腈苯唑、氟唑、苄氯三唑醇、灭菌唑、ipuconazole、氟康唑、腈菌唑、戊菌唑、联苯三唑醇、糠菌唑、噁咪唑、环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氟环唑、腈苯唑、氟喹唑、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酰胺唑、叶菌唑、敌脱、环唑醇、戊唑醇、氟醚唑、三唑、三唑醇等,咪唑系化合物例如氟菌唑、咪鲜胺、抑霉唑、稻瘟酯等,哌嗪系化合物例如嗪胺灵等,吗啉系化合物例如丁苯吗啉、克啉菌、苯锈啶等,羟基嘧啶系化合物例如乙菌定、甲菌定等,胍化合物例如双胍辛胺乙酸盐(iminoctadine acetate)、双胍辛胺烷苯磺酸盐、双胍盐等,酸酰胺系化合物例如萎锈散等,苯酰替苯胺系化合物例如担菌宁、哒菌酮、福多宁、戊菌隆、呋吡菌胺、噻呋酰胺等,酰基丙氨酸系化合物例如杀毒矾、甲霜灵,甲氧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例如嘧菌酯、醚菌酯、苯氧菌胺、肟菌酯、啶氧菌酯、唑菌胺酯、肟醚菌胺等,喹喔啉系化合物例如灭螨猛等,羟基苯胺系化合物例如环酰菌胺|等,氰基乙酰胺系化合物例如霜脲氰等,氰基咪唑系化合物例如氰霜唑等,其它噁唑菌酮、螺环菌胺、咪唑嗪、定菌磷、唑呋草、烯酰吗啉、异丙菌胺、咪唑菌酮、噻唑菌胺、环氟菌胺、二噻农、环丙酰亚胺、噻菌灵、磺菌威、氯喹酮、羟基异噁唑、三环唑、二氟林、叶枯净、稻瘟灵、奥索利酸、阿拉酸式苯-S-甲基、苯氧喹啉、苯噻菌胺、噻酰菌胺中的1种或2种以上化学农药组合使用。此时,可以在不对作为有效成分的菌株造成明显影响的条件下制为混合剂来施用,此外,也可以分别隔开时间地施用或者同时施用两者。
[0042] 如此操作,通过以松江菌属细菌菌株、例如解壳聚糖松江菌 TWR114菌株等活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作为有效成分,从而可提供对于蔬菜类青枯病、溃疡病等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也显示显著的效果,且还发挥出植物生长调节效果的在实际的作物生产现场也能够安全使用的药剂。
[0043]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进行它们的各种变形
[0044] 实施例1(西红柿青枯病防治效果确认试验1)
使西红柿(品种:Ponderosa)在填充有育苗培土的直径9cm的塑料罐(底层为育苗培土
150g、中层为河沙20g、上层为育苗培土150g)中生长至第4复叶期。并且,将解壳聚糖松江菌 TWR114菌株悬浮液30ml与70ml的灭菌水混合后,通过底面供水而向塑料罐中进行处理,在
30℃的温室中保管3天。其后,同样通过底面供水处理而接种西红柿青枯病菌悬浮液100ml。
作为比较,还实施了仅将西红柿青枯病菌悬浮液进行底面供水处理(无处理区)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TWR114菌株悬浮液使用了将NB培养基(肉提取物0.5%、胨1.5%、氯化钠0.5%、磷酸一氢钾0.5%、pH为7.0)以27℃、120rpm振荡培养48小时后进行离心集菌(5000×g、15分钟),再将其用灭菌水悬浮,并将上述操作重复2次而得的培养基,并以600nm吸光度(OD600)达到1.0(3×109cfu/ml)的方式进行制备。此外,关于西红柿青枯病菌悬浮液,用CPG培养基振荡培养24小时后,将离心集菌而得的产物用MgCl2(10mM)稀释,且以600nm吸光度(OD600)达到1.0(约1×109cfu/ml)的方式制备并使用。
[0045] 并且,针对进行了这些处理的各10株,在接种西红柿青枯病菌7天后调查西红柿青枯病的发病罐数,算出发病株率。此外,在接种西红柿青枯病菌14天后,针对各5株进行目视确认和照片拍摄。
[0046] 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1(发病株率)和图1(拍摄照片)。无处理区中的全部株均出现西红柿青枯病,与此相对,TWR114菌株处理区的发病株率大幅降低,通过目视也能够明确确认到西红柿青枯病发病受到抑制,表示该菌株对于西红柿青枯病发挥出高防治效果。
[0047] [表1]
[0048] 实施例2(西红柿青枯病防治效果确认试验2)
使西红柿(品种:Ponderosa)在填充有园艺培土的罐(9cm×9cm)中生长至第4复叶期。
并且,将TWR114菌株悬浮液30ml进行灌注处理,在30℃的温室中保管4天。其后,同样通过灌注处理来接种西红柿青枯病菌悬浮液50ml。作为比较,还实施了仅将西红柿青枯病菌悬浮液进行灌注处理(无处理区)和将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GEBT349菌株悬浮液10ml进行茎叶散布处理的操作(对照区)。需要说明的是,TWR114菌株悬浮液和GEBT349菌株悬浮液使用了将该菌株分别用NB培养基(肉提取物0.5%、胨1.5%、氯化钠0.5%、磷酸一氢钾0.5%、pH为7.0)以27℃、120rpm振荡培养48小时后进行离心集菌(5000×g、15分钟),再将其用灭菌水进行悬浮,并将上述操作重复2次而得的产物,均是以600nm吸光度
9
(OD600)达到1.0(3×10cfu/ml)的方式进行制备。此外,关于西红柿青枯病菌悬浮液,用YP培养基振荡培养24小时后,将离心集菌而得的产物用蒸馏水稀释至100倍并使用。
[0049] 并且,针对进行了这些处理的各3株,在接种西红柿青枯病菌10天后,按照下述基准对西红柿青枯病的发病程度进行指数调查,算出发病度和防治值。
[0050] <发病指数>0:未发病
1:一部分小叶凋零
2:小于半数的复叶凋零
3:半数以上的复叶凋零
4:枯死。
[0051] <发病度和防治值>发病度=Σ(发病指数×具有相应指数的株数)/(调查株数×4)×100
防治值=100-(处理区的发病度/无处理区的发病度)×100。
[0052] 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2。无处理区的发病度为58.3,对照区的发病度为41.7、防治值为28.6,与此相对,TWR114菌株处理区显示出非常低的发病度(8.3)和高防治值(85.7),表示该菌株与对照区相比对于西红柿青枯病发挥出非常高的防治效果。
[0053] [表2]
[0054] 实施例3(马铃薯青枯病防治效果确认试验)
使马铃薯(品种:Dejima)在填充有园艺培土的直径9cm的塑料罐中生长至第4复叶期。
并且,将TWR114菌株悬浮液30ml向塑料罐中进行灌注处理,在30℃的温室中保管4天。其后,同样通过灌注处理来接种马铃薯青枯病菌悬浮液50ml。作为比较,还实施了仅将马铃薯青枯病菌悬浮液进行灌注处理的操作(无处理区)和将不动杆菌GEBT349菌株悬浮液10ml进行茎叶散布处理的操作(对照区)。需要说明的是,TWR114菌株悬浮液和GEBT349菌株悬浮液使用了将该菌株分别用NB培养基(肉提取物0.5%、胨1.5%、氯化钠0.5%、磷酸一氢钾0.5%、pH为
7.0)以30℃、120rpm振荡培养24小时后进行离心集菌(5000×g、10分钟),再将其用灭菌水进行悬浮,并将上述操作重复2次而得的产物,均是以600nm吸光度(OD600)达到1.0(3×
109cfu/ml)的方式进行制备。此外,关于马铃薯青枯病菌悬浮液,用YP培养基振荡培养24小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倍并使用。
[0055] 并且,针对进行了这些处理的各3株,在接种马铃薯青枯病菌14天后,按照下述基准对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病程度进行指数调查,算出发病度和防治值。
[0056] <发病指数>0:未发病
1:一部分小叶凋零
2:小于半数的复叶凋零
3:半数以上的复叶凋零
4:枯死。
[0057] <发病度和防治值>发病度=Σ(发病指数×具有相应指数的株数)/(调查株数×4)×100
防治值=100-(处理区的发病度/无处理区的发病度)×100。
[0058] 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3。无处理区的发病度为50,对照区为比无处理区更高的发病度(75.0),与此相对,TWR114菌株处理区的发病度为16.7、防治值为66.7,对于马铃薯青枯病也显示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
[0059] [表3]
[0060] 实施例4(西红柿溃疡病防治效果确认试验)
使西红柿(品种:Momotaro 8)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填充有育苗培土的直径9cm的塑料罐中生长至第4复叶期。并且,通过喷雾器将西红柿溃疡病菌悬浮液向剪刀上喷雾1次后,将TWR114菌株悬浮液向剪刀的两面各喷雾1次。其后,用剪刀将西红柿第1主叶从叶柄的根部切除,在28℃的玻璃温室中栽培1个月。作为比较,还实施了仅对剪刀喷雾西红柿溃疡病菌悬浮液并进行切除处理的操作(无处理区)。需要说明的是,TWR114菌株悬浮液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制备,此外,关于西红柿溃疡病菌悬浮液,利用PSB培养基振荡培养4天后进行离心集菌,并使其悬浮于灭菌水,制备成约6×108cfu/ml并使用。
[0061] 并且,针对进行了这些处理的各株,在接种西红柿溃疡病菌28天后,按照下述基准对各复叶的发病程度进行指数调查,由下式算出发病度和防治值。
[0062] <发病指数>0:无病征
1:复叶的一部分存在坏死/凋零症状
2:复叶的大部分坏死/凋零。
[0063] <发病度和防治值>发病度(%)={Σ(发病指数×复叶数)/全部复叶数×2}×100
防治值={1-(处理区的发病度/无处理区的发病度)}×100。
[0064] 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4。无处理区的发病度为91.4,与此相对,TWR114菌株与无处理区相比发病度大幅降低(46.6)且显示高防治值(49.0),表示该菌株对于西红柿溃疡病也发挥出优异的防治效果。
[0065] [表4]
[0066] 实施例5(西红柿种子发芽促进效果确认试验)
向2个直径60mm的平面皿中分别铺设滤纸,在滤纸上播种各60粒西红柿种子(品种:
Ponderosa)。进而,添加2ml的TWR114菌株悬浮液或自来水,静置在夜间为20℃、白天为25℃的恒温器内。需要说明的是,TWR114菌株悬浮液使用了用NB培养基以27℃、120rpm振荡培养
6天后进行离心集菌(5000×g、15分钟),将其用灭菌水进行悬浮,将上述操作重复2次而得的产物,以600nm吸光度(OD600)达到1.0的方式进行制备。
[0067] 并且,针对它们,在播种6天后目视观察各种子的发芽状态,算出发芽率。
[0068] 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5。作为无处理区的自来水添加区的发芽率为65.0%,与此相对,TWR114菌株处理区与无处理区相比发芽率大幅提高(85.0%),表示该菌株发挥出西红柿种子发芽促进效果。
[0069] [表5]。
[0070] 实施例6(西红柿生长促进效果确认试验)
向直径9cm的塑料罐中填充灭菌土壤(育苗培土:河沙:蛭石=1:1:1),使西红柿(品种:
Ponderosa)在其中生长至第4复叶期。并且,将TWR114菌株悬浮液30ml与灭菌水70ml混合后,通过底面供水向塑料罐中进行处理,在30℃的温室中保管28天。在此期间适当进行底面供水。作为比较,还实施了仅进行底面供水处理的操作(无处理区)。需要说明的是,TWR114菌株悬浮液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备。
[0071] 并且,针对它们,在处理27天后测定茎叶部和根部的新鲜重量。
[0072] 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6。该结果示出:通过TWR114菌株处理,西红柿根部的生长得以促进。
[0073] [表6]
[0074] 实施例7(卷心菜种子发芽促进效果确认试验)
向2个直径60mm的平面皿中分别铺设滤纸,添加1ml自来水后,在滤纸上播种各30粒卷心菜种子(品种:Shikidori)。进而,添加TWR114菌株悬浮液或自来水1ml,静置在夜间为20℃、白天为25℃的恒温器内。需要说明的是,TWR114菌株悬浮液使用了用NB培养基以27℃、
120rpm振荡培养6天后进行离心集菌(5000×g、15分钟),将其用灭菌水进行悬浮,将上述操作重复2次而得的产物,以600nm吸光度(OD600)达到0.32的方式进行制备。
[0075] 并且,针对它们,在播种6天后目视观察各种子的发芽状态,算出发芽率。
[0076] 将该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7。自来水添加区的发芽率为63.3%,与此相对,TWR114菌株处理区与无处理区相比发芽率提高(73.3%),表示该菌株也发挥出卷心菜种子发芽促进效果。
[0077] [表7]。
[0078] 综上可明确:通过用TWR114菌株活菌进行处理,能够实现西红柿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西红柿溃疡病等的实用性防治,进而,还能够促进西红柿或卷心菜的种子发芽、促进西红柿的生长等。
[0079] 若对本发明进行简述则如下所示。
[008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实际的作物生产现场中发挥稳定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等且能够作为生物农药而安全使用的植物非病原性的菌株和使用了该菌株的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
[0081] 并且,通过以根据以往的见解尚未知其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作用的松江菌属细菌菌株的活菌体或包含该活菌体的培养物作为有效成分,能够提供蔬菜类青枯病防治剂、溃疡病防治剂等细菌性植物病害防治剂等。
[0082] 保藏号以下示出本发明中进行了委托保藏手续的微生物的委托保藏号。
[0083] (1)解壳聚糖松江菌(Mitsuaria chitosanitabida)TWR114菌株(NITE BP-0244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