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无土农业 / 无土栽培 / 鱼菜共生 / 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

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

阅读:857发布:2020-05-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包括:养殖池、沉淀桶、种植区、F管液位控制装置;所述种植区包括种植层和硝化层,所述种植区的上层为种植层,下层为硝化层;所述硝化层与所述种植层的交界处设置所述F管液位控制装置;所述养殖池与所述沉淀桶之间、所述沉淀桶和所述种植区之间,所述种植区与所述养殖池之间均用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整体耗能低,实现了零耗能增 氧 ;沉淀桶将粪菜分离,这有别于传统的虹吸式 鱼菜共生 系统。电控潮汐床使用常开型电控执行器,耗电量极低;而且该电控执行器比电磁 阀 耐用、比虹吸装置稳定。,下面是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沉淀桶、种植区、F管液位控制装置;所述种植区包括种植层和硝化层,所述种植区的上层为种植层,下层为硝化层;所述硝化层与所述种植层的交界处设置所述F管液位控制装置;
所述养殖池与所述沉淀桶之间、所述沉淀桶和所述种植区之间,所述种植区与所述养殖池之间均用管道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和F管液位控制装置连接,并为所述水泵和F管液位控制装置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管液位控制装置由一常开型电控执行器、一定时插座和一F状PVC管道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文氏管增装置,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养殖池内;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的末端管道伸入养殖池的液面以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包括:入水口、喉管、气口、扩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喉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入水口,所述喉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扩口,所述扩口的末端设置所述出水口;所述喉管还连接有气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养殖池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带筛网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位置低于养殖池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所述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沉淀桶连接,所述沉淀桶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种植区连接;
所述水泵的周围设置有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为柱状筛网状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与所述硝化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透水致密的藤
所述种植层内铺设有陶粒,所述陶粒上设置有多个种植篮;
所述硝化层通过隔水板隔离成多个硝化仓,所述硝化仓内设置有生化球;
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圆形流水口;所述圆形流水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生化球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桶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所述种植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阀。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末端设置有90°水平弯头;所述90°水平弯头设置于所述沉淀桶内,所述沉淀桶内设置有PVC管,所述PVC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PVC管内,另一端设置有阀

说明书全文

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植共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植物种植领域,化肥农业弊端逐渐凸显;在产养殖领域,我国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逐渐规范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显现。此外,时而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使人类逐渐意识到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有机食品,这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产业生产者、鱼类爱好者或种植爱好者,开始转型为研究对空间、物质利用率更高的鱼菜共生方式。
[0003] 所谓“鱼菜共生”技术,就是将水产养殖与蔬菜栽培相结合,以养殖污水中未被摄食的饵料及鱼虾的排泄物等作为营养源,替代人工配置的营养液,同样具有育肥蔬菜的作用。以水培蔬菜吸收利用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经由蔬菜发达的通气组织和根系传输到养殖池,提高水体。达到生态协同,鱼菜双收的目的。鱼菜共生作为生态农业的一支,方兴未
[0004] 鱼菜共生模式能充分利用鱼,蔬菜,生物三者的优势,减少了渔药、农药、化肥、抗生素的使用,同时能减少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又节省了土地和环境成本。它符合两型农业发展理念,是一种节水、节地、低人工、高产量的新型农耕模式。它目前可细分为两大类子模式。
[0005] 以顺应自然为导向的自然开环模式——稻鱼共生。这种模式种植区也就是养殖区,虽然成本较低,但对管理要求高。如:施药时,鱼、稻无法隔离,其农产品安全性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综合效益较低。发源于重庆地区的以净化水质为主的池塘漂浮筏鱼菜共生,也是自然开环模式的一种,它存在着同样的安全性问题。此外,由于植物长期浸泡在水中,易发生缺氧烂根。只能种植以空心菜、水芹菜为主的水生植物,这大大限制了种植作物的种类。
[0006] 另一大类模式是现代闭循环模式,它是现代鱼菜农场、鱼菜工厂的主流模式。该类模式中,将动物养殖区、细菌硝化区、植物种植区物理分割开来,通过管道相连为一整体,以水作为携带营养、三区相互沟通的载体。
[0007] 现代闭锁循环模式与自然环境中的开环系统不同,现代闭锁循环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仅限于单一的鱼类饵料,养殖水始终是单一循环的养殖水体系。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会在该系统内不断消耗,乃至无法满足菜类的实际需要,无法真正达到和谐的共生系统。实用新型内容
[0008]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9]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包括:养殖池、沉淀桶、种植区、F管液位控制装置;所述种植区包括种植层和硝化层,所述种植区的上层为种植层,下层为硝化层;所述硝化层与所述种植层的交界处设置所述F管液位控制装置;
[0010] 所述养殖池与所述沉淀桶之间、所述沉淀桶和所述种植区之间,所述种植区与所述养殖池之间均用管道相连。
[0011] 进一步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水和F管液位控制装置连接,并为所述水泵和F管液位控制装置供电。
[0012] 进一步的,所述F管液位控制装置由一常开型电控执行器、一定时插座和一F状PVC管道构成。
[0013] 进一步的,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还包括文氏管增氧装置,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设置于所述养殖池内;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的末端管道与养殖池的液面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包括:入水口、喉管、气口、扩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喉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入水口,所述喉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扩口,所述扩口的末端设置所述出水口;所述喉管还连接有气口。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养殖池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带筛网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位置低于养殖池的顶部。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所述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沉淀桶连接,所述沉淀桶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种植区连接;
[0017] 所述水泵的周围设置有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为柱状筛网状结构。
[0018]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层与所述硝化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透水致密的藤
[0019] 所述种植层内铺设有陶粒,所述陶粒上设置有多个种植篮;
[0020] 所述硝化层通过隔水板隔离成多个硝化仓,所述硝化仓内设置有生化球;
[0021] 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圆形流水口;所述圆形流水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生化球的直径。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桶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所述种植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阀。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末端设置有90°水平弯头;所述90°水平弯头设置于所述沉淀桶内,所述沉淀桶内设置有PVC管,所述PVC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PVC管内,另一端设置有阀
[002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整体耗能低,实现了零耗能增氧;沉淀桶将粪菜分离,这有别于传统的虹吸式鱼菜共生系统。电控潮汐床使用常开型电控执行器,耗电量极低;而且该电控执行器比电磁阀耐用、比虹吸稳定。
[0026] 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为闭锁循环系统,较传统养殖节水90%。养殖池的废水经水泵抽到沉淀桶沉淀,大粒径的鱼粪残饵在这里与水分离。水沿管道下落后进入种植区的下部——硝化层,其中的硝化细菌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水继续上行到种植区的上部——种植层,净化后的水再经过管道循环至养殖池。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文氏管增氧装置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淀桶的俯视图;
[0031]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种植区的示意图;
[003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种植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参见图1,包括:养殖池1、沉淀桶2、种植区3、F管液位控制装置5;所述种植区3包括种植层31和硝化层32,所述种植区3的上层为种植层31,下层为硝化层32;所述硝化层32与所述种植层31的交界处设置所述F管液位控制装置5;
[0035] 所述养殖池1与所述沉淀桶2之间、所述沉淀桶2和所述种植区4之间,所述种植区4与所述养殖池1之间均用管道相连。
[0036] 具体地,该系统采用环流设计:养殖池1的环流设计能实现快速集污,将污物快速集中到沉淀桶2,以防止因鱼粪、残饵在养殖池1发酵而造成的局部水质恶化;同时,通过设置沉淀桶2,将污物与植物分离,使系统清洗更加便利、便于堵塞时的快速解决。同时,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种植区,在其他实施例中种植区可以为多个。
[0037] 进一步的,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还包括供电装置7;所述供电装置7与水泵和F管液位控制装置连接,并为所述水泵和F管液位控制装置供电。
[0038] 进一步的,所述F管液位控制装置由一常开型电控执行器、一定时插座和一F状PVC管道构成。
[0039] 具体地,通过设置F管液位控制装置,利用虹吸原理实现水位涨落的传统系统在运行时间较长后,因鱼粪积累,会发生排水不稳定的现象,这种故障在观赏小型鱼菜共生产品中尤其常见;F管液位控制装置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0040] 进一步的,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还包括文氏管增氧装置6,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6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内;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6的末端管道与养殖池1的液面连接。
[0041] 具体地,通过设置文氏管增氧装置,实现仅利用水体重做功,实现了养殖区的零耗能增氧。
[0042]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文氏管增氧装置6包括:入水口61、喉管62、气口63、扩口64以及出水口65;所述喉管62的一端连接所述入水口61,所述喉管62的另一端设置有扩口
64,所述扩口64的末端设置所述出水口65;所述喉管62还连接有气口63。
[0043] 进一步的,参见图1,所述养殖池1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1;所述养殖池1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带筛网的溢流口14;所述溢流口14的位置低于养殖池的顶部。所述溢水口故障状态可溢水;同时溢水口带筛网是防止鱼儿逃逸。
[0044]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1内设置所述水泵12,所述水泵12通过第一出水管15与所述沉淀桶1连接,所述沉淀桶1通过第二出水管22与所述种植区4连接;所述水泵12的周围设置有隔离装置13,所述隔离装置13为柱状筛网状结构;用于供鱼粪进入,把鱼挡在网外。
[0045] 进一步的,参见图4和图5,所述种植层31与所述硝化层32之间设置有隔离层33;所述隔离层33为透水致密的藤棉,透水致密的藤棉为一种常见的过滤、培菌用水族材料;具体在种植植物的实际过程中,还应在藤棉上加盖一层能防止植物根部扎入藤棉、硝化层的阻隔物,如:平整的瓷砖,水可经种植箱内壁与瓷砖间的缝隙自由涨落。
[0046] 所述种植层31内铺设有陶粒,所述陶粒上设置有多个种植篮311;具体应用时,应在种植篮的四周做好遮光处理,这是因为硝化细菌具有避光生长的特性,而硝化细菌是水中毒害物质转化为营养盐的关键生物。
[0047] 所述硝化层32通过隔水板321隔离成多个硝化仓,所述硝化仓内设置有生化球322,生化球322为一种用来给硝化细菌提供附着场所的水族滤材。
[0048] 所述隔离板321上设置有圆形流水口323;所述圆形流水口323的直径小于所述生化球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硝化层设置有5个隔水板,第一隔水板的首端设置有圆形流水口,第二隔水板的末端设置有圆形流水口;第三隔水板的首端设置有圆形流水口,第四隔水板的末端设置有圆形流水口;第五隔水板的首端设置有圆形流水口;即相邻两个隔水板的圆形流水口错开,从而使得硝化层内形成S型流水。
[0049]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桶2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阀21;所述种植区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阀4。
[0050] 具体地,所述第一排污阀、第二排污阀均采用水管连接普通塑料阀门的结构,通过手动开闭阀门来控制污物流出,这是为了:①方便堵塞故障的快速排查、解决②在生态系统尚未稳定阶段,能及时排出未被分解的污物,如:粪便、残余饲料等,以确保生态系统稳步、可控的建立。
[0051] 进一步的,参见图3,所述第一出水管15的末端设置有90°水平弯头16;所述90°水平弯头16设置于所述沉淀桶2内,所述沉淀桶2内设置有PVC管23,所述PVC管23与所述第二出水管22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2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PVC管23内,参见图1,所述第二出水管22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8;阀门8采用普通塑料阀门:手动开闭来控制水流通断。
[0052] 具体地,一段水平的出水管将水泵抽上来的水导出到沉淀桶的中上层。这段笔直的出水管末端,接一个90°的弯头。拧动弯头,使弯头出水水流水平流出(只需垂直于竖直方向,朝内或朝外皆可)。弯头作用:改变出水水流流向,使其朝向桶内一侧,加上水受到的重力作用,便能在沉淀桶和大PVC管之间形成环形水流,快速将水中污物通过涡流集中到沉淀桶下部。
[0053] 本实施例中,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为闭锁循环系统,较传统养殖节水90%。养殖池的废水经水泵抽到沉淀桶沉淀,大粒径的鱼粪残饵在这里与水分离。水沿管道下落后进入种植区的下部——硝化层,其中的硝化细菌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水继续上行到种植区的上部——种植层,其中的无机盐经植物吸收,净化后的水再经由管道循环至养殖池。
[0054]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该系统的实现原理,具体如下:
[0055] 非水生植物的根不能长期浸泡在鱼菜共生系统的水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硝化层与种植层交界的部位,加装了一个液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一个常开型电控执行器、一个定时插座和一个F状PVC管道构成。正常情况下,水流通过F型管道下水位口流出。在植物需要水的时候,电控执行器通电,其控制的阀门关闭,液位持续上涨,直至从F管的上水位口溢出。电控执行器与定时插座相连,通过人为设定一天中的通电周期,来实现对植物根部的精准供水供肥。水在自然下落的过程中,在通过文氏管时,重力做功,产生负压中心,将外界大气吸入水中,实现了零耗能增氧的效果。整个系统由电力驱动,一路用于水泵,一路用于定时插座。电控执行器搭配定时插座,能实现供水时间精准到某一时段、精确到秒。耗电量与传统虹吸式鱼菜共生模式相差无几,但相较于传统模式更为精确、稳定。
[0056]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鱼菜共生研究模型系统,旨在解决小型鱼菜共生系统难以长期稳定运行的问题,预试验结果显示:自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2月20日期间,该模型系统一直未换水,已经稳定运行104天。这直接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也间接证明了该模型系统用于科学研究的可行性。需要说明的是,该设计中的电控潮汐种植床也可以替代为零能耗的虹吸潮汐种植床。该模型系统在集污、能耗、试验对照方面融入更为精细化的设计,如双(多)缸设计:①形成的环流能快速将水中污物集中,替代了生产过程中的底部的高能耗推水装置。②双(多)缸设计对于科研试验中的对照性原则十分友好,可通过增加缸体的数量来增加组别。
[005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5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植共生研究模型系统整体耗能低,实现了零耗能增氧;沉淀桶将粪菜分离,这有别于传统的虹吸式鱼菜共生系统。电控潮汐床使用常开型电控执行器,耗电量极低;而且该电控执行器比电磁阀耐用、比虹吸装置稳定。
[005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