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畜牧业 / 耳标 / 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

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蜗电极阵联

阅读:154发布:2024-02-15

专利汇可以提供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蜗电极阵联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直弯 电极 相组合的人工 耳 蜗电极阵联,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依次相连的直线状的第一电极段、圆弧状的第二电极段和直线状的第三电极段构成,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内设有相通的空心管结构,所述第三电极段为实心结构并且作为整个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伸入人耳内的前端。本发明中第三电极段采用直线状的直电极,这样更符合人体耳蜗前端结构尺寸很小的特点,直电极相比预弯电极更合理,由于前端无需加工空心管状结构,电极可以制作的更细,能够插入的更深,而且不会对耳蜗蜗轴抱得很紧,后期拔出阻 力 小,对耳蜗组织损伤小;第二电极段采用圆弧状的弯电极,更贴近蜗轴,提高电极刺激效果。,下面是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蜗电极阵联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依次相连的直线状的第一电极段(1)、圆弧状的第二电极段(2)和直线状的第三电极段(3)构成,第一电极段(1)和第二电极段(2)内设有相通的空心管结构(6),所述第三电极段(3)为实心结构并且作为整个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伸入人耳内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内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填充有胶体(4),内侧面与人耳内的蜗轴(7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采用双面电极(5),双面电极(5)由两个电极片(51)和电极丝束(52)组成,所述两个电极片(51)对称分布在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上下两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段(3)中的电极丝束(52)置于两个电极片(51)形成的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段(1)和所述第二电极段(2)中的电极丝束(52)置于两个电极片(51)形成的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空心管结构(6)与电极片(5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结构(6)靠近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外侧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前向后直径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极段(2)和所述第三电极段(3)的连接处设有植入标识位。

说明书全文

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蜗电极阵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人工耳蜗植入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耳蜗是利用声电换能装置取代聋人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聋人产生听觉的一种电子装置。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主要包括言语处理器)和体内植入装置两部分,体外装置和体内植入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通过电磁感应完成,二者之间为皮肤相隔,没有导线连接。在整个人工耳蜗系统中,体内植入装置是最关键的部分,体外装置只有通过它才能实现听觉的恢复,电极阵联是体内植入装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0003]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电极阵联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直电极阵联,另一种是预弯(也称全弯)电极阵联,由于植入体的结构不同,因此功能方面也各有差异。对于正常的耳蜗结构,直电极阵联与耳蜗的螺旋形状不能较好的吻合,并且由于电极自身的弹性,整个电极阵联偏向耳蜗外围,造成刺激电流扩散,功耗大,影响刺激效果。直电极阵联由于无法控制电极植入方向,通常采用环电极,使得电极阵联表面不光滑,植入插入时与耳蜗外侧壁摩擦阻大,容易挤压耳蜗组织,对耳蜗造成损伤。而预弯电极阵联原始状态是螺旋状,它更接近耳蜗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刺激更集中,能提高语言的分辨能力,而且功耗小,但是它不能方便手术时直接插入耳蜗内。目前,有利用辅助器械帮助手术时进行电极插入的,也有在电极阵联中预埋支撑内芯。而采用支撑内芯的预弯电极阵联,支撑内芯需要预埋至全电极段,才能让电极由弯曲状态改变为顺直状态便于插入,因此支撑芯要插入的空心管状结构就必须非常长,又非常细,电极阵联制作加工难度大。由于电极阵联插入全过程都需要边插变退,操作也比较困难,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
[0004] 因此,需要一种易于插入又刺激效果好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难以插入,以及刺激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依次相连的直线状的第一电极段、圆弧状的第二电极段和直线状的第三电极段构成,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内设有相通的空心管结构,所述第三电极段为实心结构并且作为整个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伸入人耳内的前端。
[0007] 优选的,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内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填充有胶体,内侧面与人耳内的蜗轴相接触
[0008] 优选的,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采用双面电极,双面电极由两个电极片和电极丝束组成,所述两个电极片对称分布在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上下两侧面上。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极段中的电极丝束置于两个电极片形成的容置腔内。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段和所述第二电极段中的电极丝束置于两个电极片形成的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空心管结构与电极片之间。
[0011] 优选的,所述空心管结构靠近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外侧面设置。
[0012] 优选的,所述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前向后直径逐渐增大。
[0013]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电极段和所述第三电极段的连接处设有植入标识位。
[0014]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将整个人工耳蜗电极阵联设计成U形,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前端即第三电极段采用直线状的直电极,这样更符合人体耳蜗前端结构尺寸很小的特点,直电极相比预弯电极更合理,由于前端无需加工空心管状结构,该段电极可以制作的更细,能够插入的更深,而且不会对耳蜗蜗轴抱得很紧,后期拔出阻力小,对耳蜗组织损伤小。而人体耳蜗中段、后段的结构尺寸逐渐增大,为更贴近蜗轴,第二电极段采用圆弧状的弯电极,第一电极段采用直电极,使这两段形成预制半弯电极的结构,提高电极刺激效果。附图说明
[0015]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示意图。
[0016]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第三电极段中E1电极处的截面示意图。
[0017]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段中E9电极处的截面示意图。
[0018]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段中E10电极处的截面示意图。
[0019]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段中E19电极处的截面示意图。
[0020]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第二电极段的刺激示意图。
[0021]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植入耳蜗内的示意图。
[0022] 元件标号说明
[0023] 1 第一电极段
[0024] 2 第二电极段
[0025] 3 第三电极段
[0026] 4 硅胶体
[0027] 5 双面电极
[0028] 51 电极片
[0029] 52 电极丝束
[0030] 6 空心管结构
[0031] 7 耳蜗
[0032] 71 蜗轴
[0033] 8 插针
[0034] 9 电极叉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6] 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37] 为便于理解,现定义:文中关于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内侧面指用于与耳蜗蜗轴相接触的面,即U形的内部侧面,外侧面为与内侧面相对的面,而垂直附图方向为上下方向,对应的整个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上下侧面,其在植入后不与耳蜗蜗轴接触。
[0038]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依次相连的直线状的第一电极段1、圆弧状的第二电极段2和直线状的第三电极段3构成,整体成U形,第一电极段由电极E20至E22,第二电极段由电极E10至E19,第三电极段由电极E1至电极E9,第一电极段1和第二电极段2内设有相通的空心管结构6,第三电极段3为实心结构并且作为整个人工耳蜗电极阵联伸入人耳内的前端。本发明采用将整个人工耳蜗电极阵联设计成U形,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前端即第三电极段3采用直线状的直电极,这样更符合人体耳蜗前端结构尺寸很小的特点,直电极相比预弯电极更合理,由于前端无需加工空心管状结构即采用实心结构,该段电极可以制作的更细,能够插入的更深,而且不会对耳蜗蜗轴抱得很紧,后期拔出阻力小,对耳蜗组织损伤小。而人体耳蜗中段、后段的结构尺寸逐渐增大,为更贴近蜗轴,第二电极段采用圆弧状的弯电极,第一电极段采用直电极,使这两段形成预制半弯电极的结构,提高电极刺激效果。
[0039] 下面具体描述各电极段中的电极结构。
[0040] 整个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内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填充有硅胶体4,内侧面与蜗轴71相接触。见图5所示为第二电极段中E19电极的截面图,由图中可看出,在E19电极朝向U形内侧填充硅胶体4,在其外侧也填充硅胶体。一般植入电极阵联的内侧由于电极刺激点裸露,造成内侧壁凹凸不平,植入时容易对蜗轴等组织造成损伤,而本发明采用硅胶体4将使U形的内侧形成光滑表面,可以大幅减少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内侧壁与蜗轴等组织的摩擦,减小植入损伤;采用硅胶体填充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外侧,即靠近耳蜗外侧壁的一侧,使其亦为光滑的硅胶体,在植入时,即能大幅降低人工耳蜗电极阵联与耳蜗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植入更顺畅,也能减小对耳蜗外壁组织的损伤。
[0041] 如图2至图5所示,整个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采用双面电极5,双面电极5由两个电极片51和电极丝束52焊接而成,然后压制成所需形状。两个电极片51对称分布在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上下两侧面上,即不朝向U形内侧,不与蜗轴71贴合(见图7所示)。见图2及图3所示,第三电极段中的电极丝束52置于两个电极片51形成的容置腔内。见图4及图5所示,第一电极段1和第二电极段2中的电极丝束52置于两个电极片51形成的容置腔内,且位于空心管结构6与电极片51之间。见图1所示,整个空心管结构6靠近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外侧面设置。
[0042] 由于采用双面电极,每个电极有两个电极刺激点,见图6所示,两个电极片即电极刺激表面E191、E192位于图示上下对称位置,不朝向U形内侧,不指向蜗轴。两个刺激点同时发送刺激信号,见图6所示,形成球形刺激范围,能够覆盖耳蜗内部所有方向,无盲区,充分利用所有听觉细胞。
[0043] 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前向后直径逐渐增大,即电极尺寸增大。从E1电极到E9电极,为第三电极段3,直电极形式,电极尺寸逐渐增大,内部实心结构。在第二电极段2和所述第三电极段3的连接处设有标识位M1,即在E9、E10电极之间有植入标识M1。从E10电极到E19电极,为第二电极段2,为半圆形,电极尺寸逐渐增大,内部具有空心管结构6。从E20电极到E22电极,为第三电极段,直电极形式,直径逐渐增大,内部具空心管结构6。由图1所示,空心管结构6一直延伸到植入标识M3,整体位于U形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外侧。
[0044]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人工耳蜗电极的植入耳蜗7内的具体方式为:将插针8插入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的空心管结构6中,可以将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由U字形改变为J字形,接近于直电极,第三电极段插入方便无需工具。当人工耳蜗电极阵联植入到植入标识位M1位置时,用电极叉9抵住标识M21,M22,将人工耳蜗电极阵联沿方向1推入耳蜗7,同时沿方向2逐步抽出插针8,直至22个电极(即E1至E22)全部推入,抽出插针。
[0045] 综上所述,本发明直弯电极相组合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第三电极段采用直线状的直电极,这样更符合人体耳蜗前端结构尺寸很小的特点,直电极相比预弯电极更合理,由于前端无需加工空心管状结构,电极可以制作的更细,能够插入的更深,而且不会对耳蜗蜗轴抱得很紧,后期拔出阻力小,对耳蜗组织损伤小;第二电极段采用圆弧状的弯电极,更贴近蜗轴,提高电极刺激效果。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4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