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施肥 / 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

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

阅读:524发布:2023-12-2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林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第一次追肥在桉树种植60-90天之后进行,包括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 杂草 、挖穴、施放 肥料 、覆土等步骤,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6-10个月后进行,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本发明桉树追肥的方法克服了传统因不合理的 施肥 方法造成肥料因挥发、流失、 土壤 吸附 固定带来的浪费,大幅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桉树的产量,体现本发明追肥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下面是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60-90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树冠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6-10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并确保第二次挖穴的位置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在第一个穴位偏低下方,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以上的位置挖穴,并确保挖穴的位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偏低下方的位置,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挖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穴的穴深为
20-30cm,穴宽为25-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肥,其施放量为每株桉树施放300-500g。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林业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载体,土壤养分供给是林木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随着人工林的持续经营,许多连续栽培的人工林出现了产量下降、土壤肥退化、生理性缺素病症
等现象,特别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林木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
木营养状况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营林措施之一,同时也是维护土
地肥力、实现林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桉树具有速生、高产、多种用途等优良特性,在我国热带、亚热带短轮伐期人工林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种植,在短期内要获得较高的生长
量必须进行合理施肥,特别是南方贫瘠山坡地土壤造林地施肥效果非常明显,因为桉树的
大部分须根在山坡上是随着地球向下的吸引力而向坡下八字方向生长,须根是桉树吸收营
养的首要通道,如施肥位置不在须根旁,桉树将无法及时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而且肥料在山
坡上的旱地土壤里流动性差,肥料利用率低,造成桉树产量下降,所以施肥成为桉树速生丰
产的关键,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导致肥料的流失,造成经济的损失,影响桉树对肥料的吸
收,从而影响桉树的正常生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因不合理的施肥方法造成肥料的流失,影响桉树正常生长的问题,提供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60-90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树冠滴线最外
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
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6-10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
滴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并确保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在第一个穴位偏低下方,将肥料均匀
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
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以上的位置挖穴,并确保挖穴的位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
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偏低下方的位置,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
标记挖穴的位置。
[0005]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0-30cm,穴宽为25-30cm。
[0006]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追肥,其施放量为每株桉树施放300-500g。
[000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桉树追肥的方法,是基于桉树本身的特性而制定的,其能最大程度的发
挥桉树抚育追肥的优点,克服了传统不合理的施肥方法造成肥料因挥发、流失、土壤吸附
定带来的浪费,大幅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效促进桉树的生长,实现桉树短周期工业原
料林的培育,大幅度缩短了桉树工业原料林的轮伐周期。经研究显示,采用本发明的追肥方
法追肥后2个月桉树生长状态良好,树叶为均匀深绿色,第一次追肥6后,桉树的增高量高达
6m,5年后桉树的产量高达12.25m³,表明本发明追肥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09]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如下:
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60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树冠滴水线最外侧、
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0cm,穴宽为25cm,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300g,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6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
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0cm,穴
宽为25cm,并确保第二次挖穴的位置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
在第一个穴位偏低下方,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3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
实,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
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0cm,穴宽为25cm,并确保挖穴的位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偏低下方的位置,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3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挖穴的位置。
[0010] 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如下:
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75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树冠滴水线最外侧、
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8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
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
宽为28cm,并确保第二次挖穴的位置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
在第一个穴位偏低下方,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
实,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
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并确保挖穴的位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偏低下方的位置,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挖穴的位置。
[0011] 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如下:
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90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树冠滴水线最外侧、
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30cm,穴宽为30cm,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500g,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10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
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30cm,穴
宽为30cm,并确保第二次挖穴的位置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
在第一个穴位偏低下方,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5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
实,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
外侧、树株往坡下八字型株须根低2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30cm,穴宽为30cm,并确保挖穴的位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偏低下方的位置,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5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挖穴的位置。
[0012] 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为: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75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与树株同一水平线
上、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8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与树株
同一水平线上、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并确保第
二次挖穴的位置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在第一个穴位同一水
平线上偏外的位置,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
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与树株同一水
平线上、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并确保挖穴的位
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同一水平线上偏外的位置,将肥料均
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挖穴的位置。
[0013] 对比例2本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为:
为避免偶然现象对结论的影响,将对比例1进行重复试验。
[0014] 对比例3本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为: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75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树冠滴水线最外侧、
树株往坡上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8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
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上八字型株须根低2cm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
宽为28cm,并确保第二次挖穴的位置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
在第一个穴位偏低上方,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
实,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
外侧、树株往坡上八字型株须根低2以上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并确保挖穴的位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偏低上方的位置,将
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3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挖穴的位置。
[0015] 对比例4本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为:
为避免偶然现象对结论的影响,将对比例3进行重复试验。
[0016] 对比例5本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为:
(1)第一次追肥:桉树种植75天之后,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在树冠滴水线最外侧、
树株往坡上垂直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
每株桉树施放400g,及时覆土压实,标记第一次挖穴的位置;
(2)第二次追肥:第一次追肥之后8个月,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
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上垂直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并确保第
二次挖穴的位置与第一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第二次挖的穴位在第一个穴位同一水
平线上偏外的位置,将肥料均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
标记第二次挖穴的位置;
(3)之后每12个月进行追肥一次,人工除去桉树周围的杂草、松土后,在树冠滴水线最
外侧、树株往坡上垂直的位置挖穴,所述挖穴的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并确保挖穴的位
置与前两次挖的穴不在同一个位置,且在上一个穴位同一水平线上偏外的位置,将肥料均
匀施入穴内,每株桉树施放400g,施放肥料后及时覆土压实,标记挖穴的位置。
[0017] 对比例6本对比例提供的一种高产桉树的追肥方法为:
为避免偶然现象对结论的影响,将对比例5进行重复试验。
[0018] 将一30—45度的粘性土壤坡地分为面积等同的9块试验地,每块试验地的面积均为2亩,种植规格行距是4m,株距为2m,分别按实施例1-3及对比例1-6的方法进行追肥。分别观察第一次追肥2个月后桉树叶的变化并记录与表1中;分别测量每一块试验地桉树在第
一次追肥和第二次追肥时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以及桉树平均树高增高量、平均胸径增大
量并记录于表1中,桉树种植后5年分别测量每一块试验地桉树的平均树高以及桉树产量,
并记录于表2中。结果如下:
表1
试验例 2个月后桉树叶变 第一次追肥时平 第二次追肥时平 平均树高变 第一次追肥时平 第二次追肥时平 平均胸径变化 均树高变化 均树高变化 化增高量 均胸径变化 均胸径变化 化增高量
实施例1 黄绿变为深绿,颜 1.1m 7.1m 6m 2.3cm 7.1cm 4.8cm
色均匀
实施例2 黄绿变为深绿,颜 1.5m 7.4m 5.9m 2.25cm 7.15cm 4.9cm
色均匀
实施例3 黄绿变为深绿,颜 2m 7.75m 5.75m 2.6cm 7.85cm 5.25cm
色均匀
对比例1 黄绿变为淡绿,颜 1.5m 6.3m 4.8m 2.3cm 6.55cm 4.25cm
色不均匀
对比例2 黄绿变为淡绿,颜 1.6m 6.55m 4.95m 2.25cm 6.65cm 4.4cm
色不均匀
对比例3 小部分变为淡绿, 1.53m 5.25m 3.99m 2.3cm 5.05cmc 2.75cm
大部分有变黄现

对比例4 小部分变为淡绿, 1.5m 5.75m 4.25m 2.25cm 5cm 2.75cm
大部分有变黄现

对比例5 小部分变为淡绿, 1.6m 5.15m 3.55m 2.3cm 4.65cm 2.35cm
大部分有变黄现

对比例6 小部分变为淡绿, 1.6m 5.5m 3.9m 2.25cm 4.7cm 2.45cm
大部分有变黄现

表2
试验例 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 产量
实施例1 22.1m 16.1cm 11.9m³
实施例2 22.3m 16.25cm 12.1m³
实施例3 22.55m 16.8cm 12.25m³
对比例1 20.15m 15.1cm 9.1m³
对比例2 20.25m 15.25cm 9.3m³
对比例3 16.15m 13.9cm 7.1m³
对比例4 16.25m 14.15cm 7.3m³
对比例5 15.55m 12.7cm 6.35m³
对比例6 15.95m 13.05cm 6.55m³
由上表1看出,第一次施肥之后桉树生长迅速,快速增高增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3追
肥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对比1-6。6个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追肥时挖穴的位置不同,
其余的管理方式均相同,其中:
对比例1和对比例2追肥的位置位于与树株同一水平线上、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
对比例3和对比例4追肥的位置位于树冠滴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上八字型株须根低
2cm以上的位置;
对比例5和对比例6追肥的位置位于树冠滴水线最外侧、树株往坡上垂直的位置。
[0019] 由表2数据可看出,以上3个追肥的位置都没有使肥料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使得桉树种植2个月后桉树叶呈不健康的状态,在相同时间内桉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均明显
不如本发明的3个实施例,最终导致产量远低于本发明的3个实施例,表明追肥位置对桉树
生长的影响。以上数据体现本发明追肥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0020]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
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