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农药 / 除草剂 / 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

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

阅读:1027发布:2020-06-1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 除草剂 减施增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眼子菜苗龄28~34天,即眼子菜 幼苗 叶片 由红色完全转变绿色后的2~8天,将除草剂扑草净和 黄腐酸 混配兑 水 30公斤/亩,定向茎叶喷雾在 杂草 植株表面;在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稻田撤水至2cm以下,施药2天后再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该方法取得减少扑草净有效用量30.0~35.0%,即减少施用15.0~17.5克ai/亩,并对眼子菜的防治效果提高16.0~22.5%而达到90%以上的实质性减施增效作用,为高效、安全、经济的 化学防治 眼子菜提供了保障。,下面是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最佳使用量、施药时期、施药方法,具体是:在眼子菜苗龄28~34天,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完全转变为绿色后2~8天,将除草剂扑草净32.5~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15.0克/亩混合施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扑草净与黄腐酸混合后的施药措施,采用兑30公斤定向喷雾在靶标杂草眼子菜植株表面,效果显著较毒土施用法效果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施药前田间管理和施药后田间管理,所述施药前田间管理是:在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将稻田撤水至2cm以下;所述施药后田间管理是:施药2天后将稻田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田杂草防治的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扑草净减施增效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为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多年生生草本。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均有发生,是为害水稻生产的恶性杂草。眼子菜可通过根茎和种子繁殖,4月上旬越冬芽发育成新的植株,花期5~6月份,果期7~8月份。营养生长前期由根状茎上的芽,发育成新的根状茎及地面的茎叶。当果实成熟后散落水中,由于外果皮疏松贮有空气,因之浮于水面,借水田排灌时传播果实。由于该害草生活强,人工薅除费工、费时,效果不佳,很难达到灭草增产的预期目的。眼子菜根茎纵横穿插于耕作层,夺走了土壤里养分,造成土壤贫瘠;草叶飘浮水面,降低水温,影响水稻生育;根深叶滑,人工耘田难以除净,耗费了大量劳动力。眼子菜普遍发生田,稻苗黄矮不发,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重害田将减产30%以上。
[0003] 采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眼子菜,与人工除草相比具有高效、省时、省工等优点。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除草剂较多,例如50%的威罗生(排草净)乳油100~150毫升/亩,50%的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25%的敌草隆可湿性粉剂70~90克/亩或78.4%的禾田净乳油200~250毫升;拌细潮土30~40千克进行毒土均匀撒施;或者采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亩、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亩茎叶喷雾。每亩可节省人工除草用工5~10个,增产稻谷10%以上。
[0004] 目前应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稻田眼子菜,适时准确地施药是保证药效的关键。通常认为在水稻分蘖盛期至末期(栽秧后20~25天),眼子菜幼苗基本出齐,大部分叶片由红(茶)色转为绿色时是施药的最佳时期。对于扑草净、西草净和敌草隆等毒土法施药,采用浅水层均匀撒施,施药后7~10天内保持浅水层7~8cm;而针对苯达松、二甲四氯等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0005] 扑草净(英文名Prometryn)是众多有效防治眼子菜的优良除草剂之一。该除草剂为三氮苯(嗪)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从杂草根部吸收,也可从茎叶渗入杂草植株,运输至绿色叶片内抑制光合作用,杂草干枯死亡。该除草剂杀草谱广,可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多用于水稻移栽后5~7天拌毒土撒施,作为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应用。中国南方多用于水稻中期防除以眼子菜为主的杂草。文献资料报道在水稻移栽后20~25天,眼子菜由红色变绿时,拌湿润细沙土20~30公斤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亩有效用量(ai)50~65克,但对水稻的安全性差,尤其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不宜使用。
[0006] 应用化学除草剂长期成为防除稻田杂草的主要手段,对于促进粮食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农药使用量较大、施药方法不科学,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带来农产品农残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等严重问题,为此,我国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因此,急需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扑草净减施增效技术。
[0007] 参考文献
[0008] [1]韩春光.药剂防治稻田眼子菜试验总结.中国农业信息.2014,(05):95[0009] [2]叶照春,王楠,陆德清等.稻田杂草眼子菜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研究.植物保护,2013,39(03):114-147
[0010] [3]杜昆梅.用扑草净防除稻田中的眼子菜,南农业.2003,(02):13-15[0011] [4]韦永保.稻田恶性杂草眼子菜的发生、危害及防除.植物保护.1996,(04):47-51
[0012] [5]尹忠达,刘英,何付丽等.扑草净与噁草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及混用配方筛选.吉林农业科学.2015,40(4):68-72
[0013] [6]李广信,郭平毅,王广元等.扑草净不同处理对旱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山西农业科学.2007,(08):26-28
[0014] [7]王芳;甄胜民;时代强.25%扑草净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现代农业,2006,(02):7-8
[0015] [8]赵倩,王灿灿,袁旭姣等.腐植酸影响扑草净对斑鱼的急性毒性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04),653-659
[0016] [9]惠肇祥,蒋心宁.秧田恶性杂草眼子菜的防除.植物保护,1980,(02):8-10[0017] [10]梁誉.不同黄腐酸肥料及用法对水稻生产影响初探.农业科技通讯.2018,(11):51-52[11]李小为,金俊艳.水稻施用黄腐酸叶面肥效果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08),167-168

发明内容

[0018]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稻田杂草防治中普遍存在除草剂扑草净(Prometryn)用量高,而对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防效低的技术缺陷,创造性发明出一种更有实质性减施增效技术方法,为高效、安全、经济的化学防治该恶性杂草提供保障。
[0019]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20] 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包括最佳使用量、施药时期、施药方法,具体是:在眼子菜苗龄28~34天,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完全转变为绿色后2~8天,将除草剂扑草净32.5~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15.0克/亩混合后兑水30公斤/亩,定向茎叶喷雾在靶标杂草眼子菜植株表面。
[0021] 进一步,所述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还包括施药前田间管理和施药后田间管理,所述施药前田间管理是:在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将稻田撤水至2cm以下;所述施药后田间管理是:施药2天后将稻田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突出优点:
[0023] (1)国内外报道稻田恶性杂草眼子菜的化学防治技术方法,提出眼子菜萌发后(苗龄)20~25天为大部分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时期,并确定其为扑草净防治该恶性杂草的关键时期。本发明模拟试验观测眼子菜在10~30℃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繁殖表型,首次发现苗龄21~26天天部分叶片红色开始转绿,经过5~6天的逐渐变绿过程后至26~32天全部为绿色,发现扑草净生物活性最高的时期是眼子菜叶片完全变绿后2~8天即28-34天,纠正了前人众多报道认为扑草净防治眼子菜的最佳时期是红色渐转绿色时期,本发明的这一研究纠正了现有文献报道。
[0024] (2)本发明的特点是利用化学除草剂扑草净对眼子菜在不同生育期的防效差异,提出最佳使用量(扑草净32.5~35.0g ai/亩)、施药时期(眼子菜苗龄28~34天,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完全转变为绿色后2~8天)、施药方法(定向茎叶喷雾)的施药技术以及施药前和施药后的有效田间管理(在眼子菜苗龄21~26天,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将稻田撤水至2cm以下;施药2天后将稻田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从而发挥该化学除草剂的最佳生物活性。本发明提出眼子菜苗龄28~34天,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完全转变为绿色后2~8天应用扑草净才是关键时期,本发明最终取得防治效果显著提升,获得了该时期施用药剂可提高防效和减量应用的技术发明,实现了扑草净减少有效用量30.0~35.0%(具体为有效用量减少15.0~17.5克ai/亩,现有技术有效用量为50克ai/亩)对眼子菜的防治效果提高16.0~22.5%,而且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的减施增效作用。
[0025] (3)扑草净长期以来作为单独或者与其它除草剂混合(复配)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天然有机材料腐植酸类的黄腐酸在恰当的配比下,对扑草净杀草活性有显著增效作用,并经36个配比和剂量水平筛选,获得扑草净(32.5~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15.0克/亩)的混合增效配比。
[0026] (4)本发明研究出有效的施药方式,扑草净定向喷雾法较现有的毒土法施用防效高,并且通过加入黄腐酸10.0~15.0克/亩改进施药技术方法,能显著提高该化学除草剂的生物活性。
[0027] (5)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稻田眼子菜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块进行化学防治,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田间增产效果明显(稻谷增产6.03~9.84%),显著高于扑草净常规用量50克ai/亩处理的产量及其增产率(3.93%)(表8)。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9] 实施例1眼子菜幼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营养繁殖观测
[0030] 试验材料:防治靶标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系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眼子菜属(Potamogeton L.)多年生水生植物,为云南省高原粳稻区优势恶性杂草种群。材料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杂草保存圃扩繁收集的成熟种子。
[0031] 试验方法:依据前期对云南省不同海拔梯度下眼子菜在稻田的生长发育初步观察,本发明进一步模拟试验观测眼子菜幼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差异(见实施系列1-1~1-5)。具体如下,挑选成熟均匀的眼子菜种子20粒(株行距4×4cm)播种于20cm×20cm×15cm的塑料盒,播种深度为土层2~3cm。各处理的土壤均匀一致,土壤采用5年以上未施用过除草剂的稻田粘土,含有效氮90.8mg·kg-1、速效磷21.3mg·kg-1、速效63.5mg·kg-1、有机质1.8%、pH5.9。材料先在土壤饱和湿度下放置在25~28℃条件的温室中培养,待幼苗出土后加水并长期保持水层3~5cm,按照如下具体实施的5个系列,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每天
12h光照(20000 Lx)的气候箱中培养,连续观测记录眼子菜幼苗的营养繁殖及其形态特征。
[0032] 系列1-1:眼子菜幼苗在10℃条件下培养;
[0033] 系列1-2:眼子菜幼苗在15℃条件下培养;
[0034] 系列1-3:眼子菜幼苗在20℃条件下培养;
[0035] 系列1-4:眼子菜幼苗在25℃条件下培养;
[0036] 系列1-5:眼子菜幼苗在30℃条件下培养。
[0037] 眼子菜幼苗的营养繁殖观测试验按照上述温度差异,设置5个处理系列,每个系列设置4次重复。苗后重点观测叶片颜色变化的时期及其变化情况,并统计分析各具体温度下叶片变化的进程及其百分率。
[0038] 试验结果:通过眼子菜幼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根据营养繁殖指标观测结果(见表1),特别明显的是叶片的颜色变化,眼子菜幼苗在10~30℃条件生长,前期叶片全部为红色,至21~26天期间部分叶片开始转绿色,叶片由原红色经过5~6天逐渐变绿过程后至26~32天全部为绿色;从眼子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单株的叶片数和叶面积数也可以看出,生长环境温度高的处理显著较低温条件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高,眼子菜幼苗的营养繁殖速度显著加快,叶片红色或绿色的时期的繁殖是叶片和叶面积增加显著较由红色转变为绿色的时期。模拟条件下的科学观测结果,进一步纠正和完善文献报道眼子菜萌发后(苗龄)20~25天为大部分叶片由红色转为绿色时期,为本发明掌握除草剂施药的最佳时期,提高抑草活性和降低用量提供了科学基础
[0039] 表1眼子菜幼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营养繁殖特征
[0040]
[0041] 注:同一列数值后小写字母表示方差分析P=0.05。
[0042] 实施例2扑草净不同时期施药对眼子菜的防除效果对比
[0043] 试验材料:依据实施例1对眼子菜幼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营养繁殖特征观测结果,本发明进一步测定扑草净不同时期施用对眼子菜的防除效果(%)。分别在眼子菜幼苗生长14~34天期间,每间隔4天设置1个施药时期处理(共计6个系列设计)。供试除草剂为昆明农药厂生产的50%扑草净(WP),按照生产上常规有效用量(50g ai/亩)应用,用定量喷雾2
塔喷药,喷药时喷液量为10ml/0.198m。眼子菜播种后分别在模拟不同温度(10℃、15℃、20℃、25℃、30℃)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每处理重复4次。施药后25天调查眼子菜存活的植株及其鲜重,与不施除草剂的空白对照处理对比,株防效或密度防效(%)=(对照处理的株数或鲜重-处理的株数或鲜重)×100/对照处理的株数或鲜重,以此对比和筛选扑草净的最佳施药时期。
[0044] 各施药时期系列及其眼子菜的繁殖表型见表2,眼子菜幼苗生长14天,各温度条件下叶片均为红色;18天仅见30℃条件叶片开始转变绿色,其它温度条件下仍然保持红色;各温度条件下幼苗生长至22天叶片均红色渐转绿色;幼苗生长至26天,仅有30℃条件叶片完全转变绿色,其它条件下依然为红色渐转绿色过程。眼子菜幼苗在10℃、15℃、20℃、25℃和30℃生长,叶片完全转绿的时间分别为32天、32天、28天、28天和26天,叶片颜色转变过程与前期表1观测结果一致。
[0045] 表2扑草净施药时期系列及其靶标对象眼子菜的繁殖表型
[0046]
[0047] 试验结果:扑草净在常规用量(50克ai/亩)下不同时期对眼子菜的防除效果见表3,10~30℃生长的眼子菜苗龄14天叶片全为红色,施用扑草净效果相对较差,尤其是株防效仅为39.3~45.3%。眼子菜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施用扑草净后的防效显著提高,30℃条件在18~22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较第14天施药处理提高了28.8%和31.7%;25℃条件在22~26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75.7~77.1%和76.3~78.5%,显著较第14~18天处理防效高;10~15℃条件在22~30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较前期施药提高30%以上。各温度处理的扑草净对眼子菜防效,在完全转绿后2~8天(苗龄28~34天)防效最好且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红色渐转绿色期,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到90%以上。以25℃条件的2-6和
2-4比较为例,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较红色渐转绿色期提高了15.2%和14.3%,结果表明该时期是应用扑草净防除眼子菜的最佳时期。
[0048] 表3扑草净不同时期施药对眼子菜的防效比较
[0049]
[0050] 注:同一系列数值后小写字母表示方差分析P=0.05。
[0051] 实施例3扑草净不同用量对眼子菜的毒力测定
[0052] 试验材料:测试除草剂扑草净及其防除对象眼子菜材料同实施例2。
[0053] 试验方法:采用《农药生物测定方法》(沈晋良主编,2013)关于剂量-毒力回归方法。选择眼子菜叶片红色、叶片渐转绿和完全变绿后的3个繁殖表型特征明显的时期进行扑草净毒力测定,即在眼子菜苗龄分别为14、24和34天进行该除草剂的施用。每个时期施用的扑草净按用量设置5个剂量水平,见实施系列3分别为25.0、32.5、40.0、47.5和55.0克ai/亩。各剂量水平按照眼子菜盆栽面积精确两位小数点计算并准确称量后,用溶剂75%酒精溶解后定溶至10毫升待用。
[0054] 温室内塑料盆(半径12cm)种植眼子菜(20株/盆),分别在出苗后14、24和34天,按试验处理系号所用量计算为每平方米后兑水均匀喷雾,用水量按每亩30公斤计算。每处理施药4盆,药后在20~25℃条件温室中培养并随机区组排列。药后25天调查存活的植株鲜重,与空白对照(喷清水处理)比较,抑制率(%)=(对照处理的鲜重-处理的鲜重)×100/对照处理的鲜重。将处理剂量转换成剂量对数,将抑制率转换成机率值。然后在计算剂量对数—抑制机率值的线性回归,根据回归式,计算出各药剂对眼子菜生长鲜重抑制LD50(抑制率达50%的用量)和LD90抑制率达90%的用量)。将生产上常规防治眼子菜(叶片渐转绿)时期作为标准时期,用下式计算出相对毒力:
[0055] 相对毒力=眼子菜叶片渐转录期的LD50/叶片红色或绿色时期的LD50[0056] 系列3-1:扑草净25.0克ai/亩处理;
[0057] 系列3-2:扑草净35.0克ai/亩处理;
[0058] 系列3-3:扑草净45.0克ai/亩处理;
[0059] 系列3-4:扑草净55.0克ai/亩处理;
[0060] 系列3-5:扑草净65.0克ai/亩处理;
[0061] 系列3-6:空白对照(CK),喷清水。
[0062] 表4扑草净不同时期施药对眼子菜生物活性测定的相对毒力
[0063]
[0064] 试验结果:除草剂扑草净25~55克ai/亩在5个不同剂量水平下,对眼子菜的抑制效果见表4。通过眼子菜苗龄14、24和34天施药处理结果,统计分析得到扑草净分别在眼子菜叶片红色、叶片红色渐转绿以及完全转绿后的剂量对数X[log(剂量)]和生长抑制率(Y)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4.6516X-2.4430(R=0.8988);Y=4.2487X-1.0013(R=0.9307)和Y=4.9958X-1.4416(R=0.9621)。结果进一步证实扑草净在眼子菜叶片红色期应用效果相对较差,与生产上常规在眼子菜叶片渐转绿期应用除草剂相比,通过其LD50(39.82克ai/亩)计算得相对毒力为0.6492;而在眼子菜叶片完全转绿2~8天应用最好,与生产上常规在眼子菜叶片渐转绿期应用除草剂相比,通过其LD50(19.51克ai/亩)计算得相对毒力为1.3249。在本试验20~25℃条件下,依据上述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眼子菜苗苗龄
14、24和34天应用达到90%防效的除草剂用量,所获得3个时期应用的LD90值分别为75.09、
51.78和35.02克ai/亩。获得扑草净最佳应用时期的用量,即所述眼子菜叶片完全转绿后2~8天(苗后28~34天)应用扑草净为35.0克ai/亩(比现有技术推荐用量50克ai/亩减少了
30%)。
[0065] 实施例4腐植酸对扑草净防治眼子菜的增效作用
[0066] 试验材料:腐植酸(简称H A),是一种多价酚型芳香族化合物与氮化合物的缩聚物,分为黑腐酸、黄腐酸和棕腐酸等类型,具有绿色、有机和环保特性的天然新材料。本研究采用市售的黄腐酸(威海嘉豪肥料有限公司生产),按比例在施扑草净防除眼子菜过程中应用试验。
[0067] 试验方法:依据本发明实施例2所研究确定扑草净防治眼子菜的最佳施药时期为其叶片转绿后2~8天(苗龄28~34天),以及实施例3所研究确定的用量为35.0克ai/亩。采用农药复配生物测定的Gowing法测定扑草净与黄腐酸不同配比下对眼子菜的配比。具体为水泥池(1×1m)种植眼子菜(20株/盆),按试验处理系列4所用量计算为每平方米后兑水均匀喷雾,用水量按每亩30公斤计算。每处理施药4盆,并设不施用除草剂为空白对照。按照每亩换算出具体用量实施系列如下:
[0068] 系列4-1~4-5:扑草净分别27.5、30.0、32.5、35.0和37.5克ai单用;
[0069] 系列4-6~4-10:黄腐酸分别5.0、10.0、15.0、20.0和25.0克单用;
[0070] 系列4-11~4-15:扑草净27.5克ai分别与黄腐酸5、10、15、20和25克混用;
[0071] 系列4-16~4-20:扑草净30.0克ai分别与黄腐酸5、10、15、20和25克混用;
[0072] 系列4-21~4-25:扑草净32.5克ai分别与黄腐酸5、10、15、20和25克混用;
[0073] 系列4-26~4-30:扑草净35.0克ai分别与黄腐酸5、10、15、20和25克混用;
[0074] 系列4-30~4-35:扑草净35.0克ai分别与黄腐酸5、10、15、20和25克混用。
[0075] 药后在20~25℃条件温室中培养并随机区组排列。药后25天调查存活的植株鲜重。参照文献“除草剂混用及其药效评价方法.高爽等.农药,2007,46(9):633-643”的Gowing法分析。抑制率(%)=(对照鲜重-处理鲜重)×100/对照鲜重,计算抑制率,理论抑制率(E0)按E0=X+Y(100-X)/100公式计算;式中:X—扑草净的抑制率(%);Y—黄腐酸的抑制率(%);E—扑草净与黄腐酸混用后的实际抑制率(%)。
[0076] E>E0为增效作用;E=E0为加成作用;E<E0为拮抗作用。
[0077] 试验结果:通过扑草净与黄腐酸25个混用配比防除眼子菜的防效(%),分别与两成分单独5个剂量水平的防效(%)对比,结果见表5。
[0078] 表5扑草净与黄腐酸互效应分析
[0079]
[0080] 注:表中标“-”、“*”和“+”分别为混用后的拮抗、加成和增效作用。
[0081] 表5配比分析可见,当扑草净用量27.5~30.0克ai/亩,加入黄腐酸5.0~10.0克/亩应用,结果为实际防效(E)等于理论防效(E0),表现为加成作用(即等同除草剂单独施用的防效),而加入黄腐酸20.0~25.0克/亩应用,结果为实际防效(E)低于理论防效(E0),表现为拮抗作用(即降低除草剂单独施用的防效);当扑草净用量32.5~35.0克ai/亩,加入黄腐酸10.0~15.0克/亩应用,结果为实际防效(E)大于理论防效(E0),表现为增效作用(即显著提高了除草剂的防效),该扑草净的剂量水平分别加入黄腐酸5.0克/亩或黄腐酸20.0~25.0克/应用,分别表现为加成或拮抗作用;当扑草净高剂量应用37.5克ai/亩时与黄腐酸混用未产生增效配比,混用黄腐酸5.0~10.0克/亩产生加成作用,而混用黄腐酸15.0~
25.0克/亩产生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扑草净32.5~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15.0克/亩应用的配比产生增效作用,防除眼子菜的效果显著高于扑草净同剂量水平单独应用,防效达到90.49~95.83%。
[0082] 实施例5扑草净在不同田间管理方式下防治眼子菜的效果差异
[0083] 试验材料:测试研究的除草剂为市售的50%扑草净WP(昆明农药产生产);黄腐酸(威海嘉豪肥料有限公司生产)。
[0084] 试验方法:根据并采用本发明实施3和实施例4获得的结果,扑草净32.5~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15.0克/亩混用的配比,并在眼子菜叶片完全转绿后2~8天(苗龄28~34天)的最佳施药时期应用。2017年进一步选取常年眼子菜发生危害严重的田块开展大田水稻眼子菜防除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田间试验按照药前和药后的田间水层管理设置9个处理系列,药剂按照扑草净与黄腐酸在最佳配比范围设置4个配比(见具体实施);设生产常规应用扑草净防治眼子菜(在眼子菜红色渐转绿期应用50克ai/亩)为药剂对照和不施用除草剂空白对照,具体施药方法为利农LP-605型喷雾器进行眼子菜茎叶喷雾,兑水后的药液量450L/hm2(30L/亩)。各处理设置4次重复,田间小区面积20m2并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划分采用田间隔埂的方式,用塑料膜包田埂,防小区间串水。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GBT17980.40-2000),药后25天和50天,分2次调查眼子菜的田间盖度,计算防治效果并评价药效。具体实施系列如下:
[0085] 系列5-1:稻田药前水层1~2cm,药后5~7天保持该水层;
[0086] 系列5-2:稻田药前水层1~2cm,药后10~12天保持该水层;
[0087] 系列5-3:稻田药前水层4~6cm,药后保持该水层5~7天;
[0088] 系列5-4:稻田药前水层4~6cm,药后保持该水层10~12天;
[0089] 系列5-5:稻田药前水层1~2cm,施药2天后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
[0090] 系列5-6:稻田药前水层1~2cm,施药4天后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5~7天;
[0091] 系列5-7:稻田药前水层3~5cm,施药2天后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
[0092] 系列5-8:稻田药前水层3~5cm,施药5天后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5~7天;
[0093] 系列5-9:稻田药前水层3~5cm,药后保持该水层5~7天;
[0094] 备注(1):系列5-9为生产上的常规技术(文献报道),各管理方式下均分别设不施用除草剂的空白对照(CK);(2)各系列均按照扑草净与黄黄腐酸混用的增效配比范围设置4个具体配比,分别为A:扑草净32.5克ai/亩+黄腐酸10.0克/亩配比;B:扑草净32.5克ai/亩+黄腐酸15.0克/亩配比;C:扑草净35.0克ai/亩+黄腐酸10.0克/亩配比;D:扑草净35.0克ai/亩+黄腐酸15.0克/亩配比;E:药剂对照(生产常规单用扑草净50.0克ai/亩)。
[0095] 表6除草剂在不同田间水层管理方式下的药效试验结果
[0096]
[0097] 注:表中各变异系数4个配比的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显著性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
[0098] 试验结果:以扑草净(32.5~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15.0克/亩)混用增效范围的不同配比,并与上产常规扑草净单用50.0克ai/亩对比。通过4个配比在不同水层管理方式下防治眼子菜的效果调查统计(结果见表6),可见田间水层的管理对除草剂防治眼子菜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实验设置的9个田间水层管理系列的药效对比可以看出,田间水层对扑草净+黄腐酸混用的药效影响相对扑草净单独应用影响大,具体表现为扑草净单独50.0克ai/亩,即药剂对照E处理在药前后水层管理(实施系列5-1~5-8)应用后,其药后50天防除眼子菜的效果(82.4~88.5%)与生产上常规应用管理方式(系列5-9)下的效果(86.9%)差异不显著。4个配比均在实施系列5-5(施药前田间水层2cm以下,药后2天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应用效果最好,药后25和50天的平均防效分别达到96.0%和96.5%,而且变异系数最小(两次调查统计分析分别为2.45和2.35),表明药效发挥更稳定;
其次为实施系列5-6、5-2和5-1的防效(%)和稳定性均较常规管理方式(实施系列5-9)好,而实施系列5-7和5-8与常规管理方式(实施系列5-9)差异不显著;防治眼子菜的效果以施药前后田间水层4~6cm下(实施系列5-3和5-4)应用效果最差,防效和药效的稳定性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方式(实施系列5-9)。
[0099] 由此得出本发明的水稻田间管理方式,即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稻田撤水层2cm以下,除草剂施药后2天再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
[0100] 实施例6本发明防治眼子菜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其产量影响
[0101] 为进一步田间检验本发明对稻田眼子菜的防效、选择性和安全性等实施效果。2018年选择眼子菜常年发生严重的稻田开展大田试验,具体如下:
[0102] 试验材料: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楚粳24。水稻育苗生长至4叶1-2个分蘖期进行大田移栽,株行距为15×20cm。稻田常年主要优势种群为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野慈姑(Sagittaria pygmaea Miq.)、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和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等。
[0103] 试验地概况:2018年试验田设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板桥镇车村(东经102.460510°,北纬24.148218°,海拔1528.4米)开展。土壤类型为粘壤,粘土含量>90%;土壤pH值6.3,有机质含量2.914%。肥力中等,全氮0.204mg/kg,全磷0.059mg/kg,全钾1.6mg/kg。水稻5月5日移栽,水稻移栽后的管理措施与当地一致,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均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0104] 试验方法:(1)施用的除草剂采用本发明扑草净32.5~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15.0克/亩增效范围的4个配比(具体同实施例5);(2)施药时期依据本发明眼子菜叶片完全转绿后2~8天(苗龄28~34天)的关键时期,在6月5日进行施药处理,施药当天气温平均气温21.2℃,最高气温25.3℃,最低气温20.4℃;试验区域6月平均温25.8℃;(3)田间管理与本发明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渐转绿色期间(眼子菜苗龄21~26天)稻田撤水层2cm以下,除草剂施药后2天再灌水并保持4~6cm水层8~10天以上。(4)田间试验剂量梯度设置4个配比,以扑草净单用50克ai/亩作为药剂对照,以不施除草剂作为空白对照(CK),5个处理均采用本扑草净与黄腐酸混配后兑水30公斤/亩定向喷雾,对比毒土(撒施毒土5kg/亩,毒土的配比:系列6-1至6-4按扑草净与黄腐酸的配比比例混合的毒土,系列6-5单独用扑草净50.0克ai/亩为毒土)的常规施药方法。(5)定向喷雾和毒土法分别试验的6个处理均设4次重复,小区面积25m2,田间完全随机区组排列。(6)主要调查内容为药后观测各处理稻苗的生长及药害情况,药后45天按杂草种类调查发生密度及其防效(%),水稻成熟时采取小区“X形”5点取样考苗测产(kg/亩,CK=100%)。
[0105] 系列6-1:扑草净(32.5克ai/亩)与黄腐酸(10.0克/亩)混用;
[0106] 系列6-2:扑草净(32.5克ai/亩)与黄腐酸(15.0克/亩)混用;
[0107] 系列6-3:扑草净(35.0克ai/亩)与黄腐酸(10.0克/亩)混用;
[0108] 系列6-4:扑草净(35.0克ai/亩)与黄腐酸(15.0克/亩)混用;
[0109] 系列6-5:扑草净单独应用(50.0克ai/亩)
[0110] 系列6-6:空白对照(CK),不施用除草剂;
[0111] 试验结果:稻田以扑草净混配或单独施用后45天调查施药处理的各杂草密度及其防效结果见表7,药剂对照处理系列6-5(扑草净单独应用50.0克ai/亩)可以看出,其毒土法施用的效果明显较定向茎叶喷雾效果好,两种施用方法分别对眼子菜的防效为92.9%和76.3%,两种施药方法对眼子菜的防效均显著较泽泻、鸭舌草、稗草等杂草的防效高效果好和稗草的防效。本发明筛选的增效配比范围4个配比处理(系列6-1~6-4)对各杂草的防除效果达到80%以上,而且对眼子菜的防效达到92.2~98.9%,显著高于对其它杂草的防效;
采取毒土法施用本发明的混配结果发现,对杂草的防效明显较定向茎叶喷雾效果差,由此证实本发明采取定向茎叶喷雾施药法特别适用于眼子菜发生危害严重的稻田应用。
[0112] 表7不同配比处理药后45天对主要杂草的防治效果
[0113]
[0114] 注:处理6-6为杂草密度(株/m2),各处理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
[0115] 稻田采用定向茎叶片喷雾法施药的各处理,扑草净混用或单独施用后3、7和15天观察秧苗生长情况,各处理农艺性状与空白对照一致,未出现生长抑制、畸形和变色等药害症状。水稻成熟后测产结果见表8,各处理的苗数、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差异不显著;空白对照(处理系列6-6)产量为840.5kg/亩,扑草净常规50克ai/亩处理(系列6-5)增产
3.93%。本发明配比应用后增产6.03~9.84%,4个处理(实施系列6-1~6-4)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扑草净单独应用的药剂对照处理。由此近一步综合得出并证实本发明通过施药技术结合水稻田间管理能够实现除草剂的减施增效作用,实现了扑草净减少用量30~
35%(用量减少15.0~17.5克ai/亩,现有技术扑草净用量50克ai/亩,本发明扑草净用量
32.5克ai/亩~35.0克ai/亩)对眼子菜的防治效果提高16.0~22.5%,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取得稻谷增产6.03~9.84%的实质性增产效果。
[0116] 表8定向喷雾法各处理产量(每小区随机5点调查,样点面积为1m2)
[011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