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农药 /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

阅读:171发布:2023-12-2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 农药 组合物,活性成分由A和B组成;活性成分A为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中生菌素或四霉素中的一种,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60:1~1:60。本发明农药组合物防治 农作物 上的黄瓜枯萎病和辣椒 炭疽病 效果优秀,持效期长,对农作物安全。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农药使用寿命。,下面是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由A和B组成;活性成分A为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中生菌素或四霉素中的一种,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60:1~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和B的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为0.1%~85%,其余为农药助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加工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加工为可湿性粉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氟唑菌苯胺1%、中生菌素4%、聚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5%、十二烷基硫酸钠10%、白炭黑5%,藻土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即可制得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加工为悬浮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氟唑菌苯胺0.2%、四霉素0.8%、烷基缩合物磺酸盐10%、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5%、羧甲基纤维素1.5%、苯甲酸钠0.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2%、乙二醇2.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水悬浮剂。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铃薯枯萎病和辣椒炭疽病中的用途。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是由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两元组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0002] 氟唑菌苯胺(penflufen)是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Ⅱ,阻断能量代谢。
[0003] 中生菌素(benziothiazolinone)为N-糖苷类抗生素,抑制细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对真菌是使丝状菌丝变形,抑制孢子萌发并能直接杀死孢子。
[0004] 四霉素(tetramycin)为大环内脂类四烯抗生素,属不吸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物,抑制细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对真菌是使丝状菌丝变形,抑制孢子萌发并能直接杀死孢子。
[0005] 农药单一品种的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使用成本和环境负荷,而通过不同农药品种的复配,筛选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增加农药使用寿命。
[0006] 本发明人在研究(A)氟唑菌苯胺和(B)中生菌素或四霉素两种组合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A)和(B)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对铃薯枯萎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优秀,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能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对农作物安全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
[00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剂型。
[0009]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包括黄瓜枯萎病、辣椒炭疽病
[001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由A和B组成;活性成分A为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中生菌素或四霉素中的一种,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60:1~1:60,优选重量比为20:1~1:20;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活性成分由A和B的重量比为1:4。
[0011]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B的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为0.1%~85%,其余为农药助剂。
[0012] 活性成分A和B的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优选重量百分比为5%。
[0013]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等。
[0014]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制备成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
[0015] 所述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粘结剂、崩解剂、消泡剂、渗透剂、增效剂、防腐剂、成膜剂和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0016] 所述的消泡剂可以是类化合物、环大豆油、甲醇、硅油、脂肪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 所述的防冻剂可以是甘油、丙二醇、二甘醇、尿素、甘油-乙醚双甘醇、无机盐等中一种或几种。
[0018] 所述的湿润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粉、无患子粉、缩合磷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9] 所述的分散剂可以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缩合物、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乙酰氧基)苯甲酸纳、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 所述的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聚糖、海藻酸钠酸氢钠、氯化镁、氯化氯化钠、尿素、硫酸铵、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 所述的增稠剂可以是聚乙酸乙烯酯、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硅酸镁铝、酚醛树脂、羟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2] 所述的固体载体可以是轻质碳酸钙、陶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白炭黑、粘土、凹凸棒土、滑石粉、石英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3] 所述的成膜剂可以是成膜剂853、阿拉伯胶、动物胶、果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
[0024] 所述的去离子水为工业化去离子水。
[0025] 所述的粘结剂可以是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羧丙基纤维素、糊精、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粘性高岭土、石蜡、松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6] 所述的固体酸可以是柠檬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丁二酸、已二酸、酸、磷酸、苯甲酸基磺酸、水杨酸、谷氨酸、苯乙酸、烟酸或山梨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7] 所述的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钠、碳酸、碳酸铵、碳酸钙、碳酸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锂、碳酸氢三钠、碳酸氢三钾或碳酸氢三铵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8] 所述的流动调节剂可以是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钡、二氧化、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镁、聚山梨酸酯、麦子淀粉或苯甲酸钠等中一种或几种。
[0029] 所述的特别辅助成分可以是2-(乙酰氧基)苯甲酸及其盐包括钠盐、钾盐、异丙胺盐、铵盐;水杨酸及其盐包括钠盐、钾盐、异丙胺盐、铵盐;现有技术显示2-(乙酰氧基)苯甲酸、水杨酸对病原物无直接活性。
[0030] 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于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1]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农作物、病虫害、天气情况变化而有小量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33] 1、活性成分(A)氟唑菌苯胺和(B)中生菌素或四霉素两种组合,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害的防治效果。
[0034] 2、活性成分(A)氟唑菌苯胺和(B)中生菌素或四霉素两种组合,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0035] 3、活性成分(A)氟唑菌苯胺和(B)中生菌素或四霉素两种组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0037] 实施例一: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复配对黄瓜枯萎病病菌的室内毒测定试验。
[0038]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1-2006》,采用抑菌圈法。
[0039]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40] 表1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复配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41]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 EC50(mg/L) ATI TTI CTC
氟唑菌苯胺 3.3846 100.00 - -
中生菌素 21.0351 16.09 - -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60:1) 2.6204 129.16 98.62 131.0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40:1) 2.3573 143.58 97.95 146.6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20:1) 1.9764 171.25 96.00 178.4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6:1) 1.8699 181.00 95.06 190.4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2:1) 1.8412 183.83 93.55 196.5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8:1) 1.7865 189.45 90.68 208.9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4:1) 1.9273 175.61 83.22 211.0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1) 2.5724 131.57 58.05 226.7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4) 4.3019 78.68 32.87 239.3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8) 6.0832 55.64 25.41 218.9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12) 7.3688 45.93 22.54 203.7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16) 8.4193 40.20 21.03 191.2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20) 10.1164 33.46 20.09 166.6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40) 13.4357 25.19 18.14 138.9
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1:60) 15.0611 22.47 17.47 128.7
[0042] 从表1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在60:1~1:6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黄瓜枯萎病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在20:1~1:2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均在166.6以上;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以1:4的重量比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239.3。
[0043] 实施例二: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复配对黄瓜枯萎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0044]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1-2006》,采用抑菌圈法。
[0045]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46] 表2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复配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47]
[0048]
[0049] 从表2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在60:1~1:6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黄瓜枯萎病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在20:1~1:2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均在147.3以上;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以1:4的重量比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205.6。
[0050] 实施例三: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复配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0051]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1-2006》,采用抑菌圈法。
[0052]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53] 表3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复配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54]
[0055]
[0056] 从表3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在60:1~1:6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辣椒炭疽病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在20:1~1:2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均在150.3以上;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以1:4的重量比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212.9。
[0057] 实施例四: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复配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0058]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1-2006》,采用抑菌圈法。
[0059] 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60] 表4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复配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61]
[0062]
[0063] 从表4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在60:1~1:6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辣椒炭疽病菌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在20:1~1:20的重量比范围内复配时,协同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均在160.2以上;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以1:4的重量比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226.0。
[0064] 实施例五: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0065]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0066] 氟唑菌苯胺1%、中生菌素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5%、十二烷基硫酸钠10%、白炭黑5%,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后,即可制得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0067] 防治黄瓜枯萎病: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用量150ga.i./ha用量在黄瓜枯萎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0d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为83.54%;5%氟唑菌苯胺可湿性粉剂按150g a.i./ha用量在黄瓜枯萎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0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65.29%;5%中生菌素悬浮剂按150g a.i./ha用量在黄瓜枯萎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0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60.56%。可见,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悬浮剂对黄瓜产生药害
[0068] 实施例六: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水悬浮剂。
[0069] 氟唑菌苯胺0.2%、四霉素0.8%、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10%、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5%、羧甲基纤维素1.5%、苯甲酸钠0.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2%、乙二醇2.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水悬浮剂。
[0070] 防治辣椒炭疽病: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水悬浮剂按100g a.i./ha用量在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0d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为88.03%;1%氟唑菌苯胺水悬浮剂按100g a.i./ha用量在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0d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为67.18%;1%四霉素水悬浮剂按100g a.i./ha用量在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0d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为70.04%。可见,氟唑菌苯胺和四霉素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水悬浮剂对辣椒产生药害。
[0071] 实施例七: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种子处理干拌粉剂。
[0072] 氟唑菌苯胺1%、中生菌素4%、十二烷基硫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4%、硅藻土2%、高岭土至100%;将上述物料一起加入锥形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经锥形混合机混合,混合后的物料细度98%通过600目标准筛,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种子处理干拌粉剂。
[0073] 防治马铃薯黑痣病: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种子处理干拌粉剂按3g a.i./100kg种子在马铃薯播种前拌种使用,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播种后30d、50d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83.62%、92.37;5%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干拌粉剂按3g a.i./100kg种子在马铃薯播种前拌种使用,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播种后30d、50d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70.26%、76.81;5%中生菌素种子处理干拌粉剂按3g a.i./100kg种子在马铃薯播种前拌种使用,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播种后30d、50d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
65.44%、71.93%。可见,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5%氟唑菌苯胺·中生菌素种子处理干拌粉剂对马铃薯产生药害。
[0074] 实施例八: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悬浮种衣剂。
[0075] 氟唑菌苯胺0.2%、四霉素0.8%、2-(乙酰氧基)苯甲酸纳2.5%、木质素磺酸盐钙3%、尿素0.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7%、水性玫红0.1%、成膜剂853 7%、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悬浮种衣剂。
[0076] 防治花生根腐病:1%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悬浮种衣剂按4g a.i./100kg种子在花生播种前拌种使用,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播种后20d、30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86.07%、93.42;1%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按4g a.i./100kg种子在花生播种前拌种使用,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播种后20d、30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67.14%、73.01;5%四霉素悬浮种衣剂按4g a.i./100kg种子在花生播种前拌种使用,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播种后20d、30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73.71%、82.40%。可见,氟唑菌苯胺和中生菌素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5%氟唑菌苯胺·四霉素悬浮种衣剂对花生产生药害。
[0077]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农药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相比各单剂单独使用提高了防效,能有效防治农作物上的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炭疽病等病害,持效期长,对农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