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农药 / 一种含有克菌丹和苯菌酮的农药组合物

一种含有克菌丹和苯菌农药组合物

阅读:266发布:2023-12-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有克菌丹和苯菌农药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有克菌丹和苯菌 酮 的 农药 组合物,及其用于防治 农作物 病害尤其是 白粉病 的用途;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克菌丹和苯菌酮的重量比为30:1-1:1,优选为10:1-5:1,最优选为7:2;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常用的农药制剂,如 乳油 、 可湿性粉剂 、 水 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下面是一种含有克菌丹和苯菌农药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克菌丹和苯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克菌丹和苯菌酮的重量比为
30: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克菌丹和苯菌酮的重量比优选为10:1-5:1。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比最优选为7: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病害优选为白粉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有克菌丹和苯菌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至少包括克菌丹和苯菌酮,以及所述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尤其是作物白粉病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分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瓜类白粉病是瓜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病菌的闭囊壳,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收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收到严重损失。在白粉病的防治上,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等杀菌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尤其是三唑类杀菌剂在使用剂量大时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容易引发药害
[0003] 苯菌酮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有效地防治麦类作物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等,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麦甾醇的生物合成,能引起真菌细胞壁破裂和菌丝的生长,苯菌酮为具有铲除、保护、触杀和内吸活性的杀菌剂,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许多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对卵菌和细菌无活性,该药剂有较好的内吸作用,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再由维管束向上转移,根部的内吸能大于茎、叶,但不能在韧皮部作横向或向基输导。故苯菌酮不论在植物体内或体外都能抑制真菌的生长。
[0004] 克菌丹,又名开普顿,为三氯甲硫基类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克菌丹是一种低毒类广谱保护性杀菌类农药,可防治苹果、梨、草莓、葡萄等作物多种病害,具有防治效果好、药害小、适当使用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阻断病原真菌呼吸过程,也可以降低病原体内三磷酸腺苷的含量从而阻止病菌分生孢子的散放。主要用于喷雾,亦可作种子处理,收获后浸渍产品,播种前或栽植前进行土壤处理。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花卉和其他经济作物等的轮纹病、黑星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该化合物的活性良好,但是,其在低施用率时有时并不令人满意。其对多种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当同时防治细菌和真菌病害时,其显得不足。且克菌丹应用历史悠久,一些病原菌对克菌丹已经产生一定抗药性。因此,选择其他高效杀菌剂与之复配是抵御抗性、延缓抗性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途径。
[0005] 实际应用中,出于降低病原菌抗药性、扩大防治谱等目的,往往将不同农药活性成分进行复配来防治有害真菌,不同农药活性成分复配后,可以表现出协同、相加、拮抗等不同的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往往较少,需要不断进行试验来选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本申请发明人意外的发现将灭菌丹和苯菌酮复配后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成本低、防治谱广、抗性险低的农药组合物。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应用,所述农药组合物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农药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包括克菌丹和苯菌酮,其中,克菌丹和苯菌酮的重量比为30:1-1:1,优选为10:1-5:1,最优选为7:2。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80%,优选为20-50%。
[0011]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制备工艺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乳油可湿性粉剂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的任一种。
[0012]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其它活性物质,例如杀虫剂引诱剂除草剂、增效剂、安全剂、肥料、生物刺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信息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上,或可与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共同使用。
[0013]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施用剂量是随各种因素例如防治靶标、植物生长阶段、病害发生程度、气候、环境条件、制剂种类、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等而变化的。
[0014]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个物质已经充分混合并制备成适合使用的制剂形式,也可以以单剂制剂单独使用,使用前在桶或罐中自行混合,并根据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选择性地与水混合进行稀释即可。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0016] (1)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活性成分克菌丹和苯菌酮分别为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两者复配后作用位点增加,可以克服和/或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0017] (2)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0018] (3)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杀菌谱广、用量低、安全性高,对环境相容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限定,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觉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0] 一、生测实施例
[0021] 1、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0022] 2、试验方法: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防效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用孢子悬浮液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接种和药剂处理后的盆栽黄瓜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7-10天,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30叶片,分级标准为:
[0023] 0级:无病;
[0024]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0025]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0026]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0027]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0028]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
[0029]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5%以上。
[0030] 计算方法:
[0031]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片数×11)]×100;
[0032]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0033] 通过防效的几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孙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0034]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0035] 表1克菌丹和苯菌酮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0036]
[0037] 由表1可知,克菌丹和苯菌酮在30:1-1:1的范围内时,混配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0038] 二、制剂实施例
[0039] 1、实施例1:32%克菌丹·苯菌酮水分散粒剂(15:1)
[0040]
[0041]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农药活性成分、助剂和填料按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0042] 2、实施例2:44%克菌丹·苯菌酮可湿性粉剂(10:1)
[0043]
[0044]
[0045]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农药活性成分、助剂和填料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0046] 3、实施例3:36.6%克菌丹·苯菌酮悬浮剂(5:1)
[0047]
[0048]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农药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防腐剂和水按比例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后制得半成品,分析后补加去离子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0049] 4、实施例4:54.9%克菌丹·苯菌酮可湿性粉剂(7:2)
[0050]
[0051]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农药活性成分、助剂和填料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0052] 三、田间药效试验
[0053] 1、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
[0054] 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设置在山东省寿光市某地蔬菜大棚内,筛选饱满的黄瓜种子,催芽至露白时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纸播中,培养至2片针叶时移栽稻大棚中,正常栽培管理,当黄瓜长至10片针叶时将实施例1-4和对比单剂(对比例1: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对比例2:42%苯菌酮悬浮剂)的制剂兑水后均匀喷洒在黄瓜叶片的正反面上;化学药剂和空白对照清水处理方法与前者相同。每处理20棵黄瓜,重复4次,随机排列。喷洒1天后,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病菌,接种后控制大棚温度在20-24℃之间,湿度80-90%;待清水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和发病7天后调查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55] 表2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测定
[0056]
[0057] 田间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在有效成分用量在800g/公顷时,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显著好于对照单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和42%苯菌酮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表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安全性也较好。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