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太空飞行器与操作 / 热辐射器 / 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

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

阅读:612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光 固化 的3D打印装置,利用打印过程中光机需要在每层固化完毕后停止照射的时间段,在料盒与光机之间设置能够移动的加 热机 构,当光机关闭时,运动件带动连接件与热 辐射 装置,热辐射装置移动到需要对料盒加热的 位置 并对其进行加热,当光机开启时,运动件、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静止在光机光照未 覆盖 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与 现有技术 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热辐射装置能够在打印过程中移动到料盒下方的需要加热的位置,直接对固化发生面以及其四周的光敏 树脂 进行加热,加热方式更加高效,能够提高光敏树脂回流的速度,从而提高打印效率,热辐射装置的位移轨迹能够根据打印面幅的大小进行调节,使本技术方案适用性更广。(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成型台、料盒、光机以及一用于固定的机架,所述成型台、料盒以及光机可与机架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料盒具有可透光面,该可透光面朝向光机,该料盒内填充有用于光固化3D打印的光敏树脂,所述成型台用于附着光敏树脂受到光机照射后发生光固化所形成的固化层,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该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运动件与连接件,所述固定件与机架连接,所述运动件与固定件为可动连接,该固定件限定了运动件的移动路径,所述热辐射装置通过连接件与运动件连接,所述运动件连有电机,该电机与控制系统联通,当电机开启时,运动件带动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在固定件限定的移动路径上进行位移,当电机关闭时,运动件、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静止在光机光照未覆盖的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可透光面的面积大于光机照射在可透光面的光照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装置的位移轨迹经过料盒可透光面中央的下方,且在位移过程中该热辐射装置可在料盒可透光面中央下方停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直条型结构且具有导向作用使运动件带动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可以在平行于料盒的平面上进行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齿条,所述运动件为与齿条啮合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轴套,所述运动件为与丝杆组件,该丝杆组件包括丝杆以及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连接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活塞筒,所述运动件为活塞杆,该活塞杆与活塞筒组成液压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一固定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该固定轴是转轴连接,所述运动件与连接件联动,运动件在电机的驱动下联动连接件,使得连接件以固定轴为轴进行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为蜗轮蜗杆组件、齿轮组件或推杆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装置包括电热丝、热机或是红外加热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行业,具体讲是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光固化3D打印(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或SL)主要是使用光敏树脂作为原材料,利用液态光敏树脂在紫外激光束照射下会快速固化的特性。光敏树脂一般为液态,它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250nm~400nm)照射下立刻引起聚合反应,完成固化。
[0003] 具体的光固化3D打印的过程是:首先将预打印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图层切片,然后通过光照射光敏树脂表面,使其固化成薄薄的一层固体,光固化的光敏树脂即为每一层的图层切片的图案,而已经固化完成的部分被附着在成型台上,成型台连有运动机构,能够带动固化部分与光照射面拉开一定距离(通常是每次移动十几个微米),成型台带动固化部分移动的时间段内光照停止,然后在上一层固化树脂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层的照射和固化,经过层层固化叠加之后,最终就形成一个完整的预打印件。
[0004] 为了提高光固化打印的效率,趋向于同时打印多个预打印件,以及打印更加大型的结构体,故光固化打印机的打印面幅需要增大。以及为了满足市场对于光敏树脂固化后机械性能的多种要求,特别是对高弹性树脂材料的需求,那么未固化状态的光敏树脂的粘度将会提高。光固化打印机的打印面幅的增大,以及液态光敏树脂粘度的提高将会给光固化3D打印带来一定的难度,其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是:当上一层固化完毕,成型台带动固化部分与光照射面拉开一定距离后,需要等待液态光敏树脂回流,将上一层固化部分所占的空间填充后才可以进行下一层的光固化,故打印面幅的增加,造成光固化成型面面积增加,树脂回流的空间也随之增大,而且光敏树脂粘度增高,其流动性降低,树脂回流的速度也降低,故降低整体的打印效率。
[0005] 而液态光敏树脂粘度的特性与其温度有关,其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对于打印中的液态光敏树脂进行加热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操作有,在光敏树脂料盒边缘固定一加热设备,由于该加热设备不能对光源光路产生干扰,所以加热设备的位置一般设置在料盒的边缘,这样加热方式不仅耗能高、效率低,而且会造型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加热机构,特别适用于大面幅的光固化3D打印机,该加热机构应用在光固化3D打印机后,在打印过程中对于光敏树脂进行高效、直接且均匀地热辐射,降低光敏树脂粘度,加快其回流速度,使得打印效率得到提高。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成型台、料盒、光机以及一用于固定的机架,所述成型台、料盒以及光机可与机架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料盒具有可透光面,该可透光面朝向光机,该料盒内填充有用于光固化 3D打印的光敏树脂,所述成型台用于附着光敏树脂受到光机照射后发生光固化所形成的固化层,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该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运动件与连接件,所述固定件与机架连接,所述运动件与固定件为可动连接,该固定件限定了运动件的移动路径,所述热辐射装置通过连接件与运动件连接,所述运动件连有电机,该电机与控制系统联通,当电机开启时,运动件带动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在固定件限定的移动路径上进行位移,当电机关闭时,运动件、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静止在光机光照未覆盖的区域内。
[0008] 采用以上所述的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通过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令热辐射装置能够在打印过程中移动到料盒下方的中央位置,直接对固化发生面以及其四周的光敏树脂进行加热,加热方式更加直接、高效,能够提高光敏树脂回流的速度,从而提高打印效率,且热辐射装置的位移轨迹能够根据打印面幅的大小进行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适用性更广。
[0009] 进一步地,所述料盒可透光面的面积大于光机照射在可透光面的光照面积。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热辐射装置的位移轨迹经过料盒可透光面中央的下方,且在位移过程中该热辐射装置在料盒可透光面中央下方停留。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直条型结构且具有导向作用使运动件带动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可以在平行于料盒的平面上进行位移。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齿条,所述运动件为与齿条啮合齿轮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轴套,所述运动件为与丝杆组件,该丝杆组件包括丝杆以及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连接件固定。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活塞筒,所述运动件为活塞杆,该活塞杆与活塞筒组成液压杆。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一固定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该固定轴是转轴连接,所述运动件与连接件联动,运动件在电机的驱动下联动连接件,使得连接件以固定轴为轴进行转动。
[0016]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件为蜗轮蜗杆组件、齿轮组件或推杆组件。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连有电机控制器,该电机控制器与控制系统联通。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热辐射装置包括电热丝、热机或是红外加热器。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热辐射装置为红外加热器。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热辐射装置连有控温装置,该控温装置与控制系统联通。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机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4] 图4是图3中加热机构另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机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6] 图6是图5中加热机构的另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7]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机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8]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加热机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9]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加热机构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30] 其中:1、机架;2、成型台;21、运动机构;3、料盒;4、光机;5、加热机构;51、固定件;52、运动件;53、连接件;6、热辐射装置;7、电机;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2] 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提到在另一元件“上”、“附着到”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上、与另一元件“结合”、“接触”另一元件等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附着到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上、与另一元件结合和/或接触另一元件或也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提到“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附着到”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与另一元件“直接结合”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会理解,提到与另一构件“相邻”布置的一个结构或构件可具有叠加在该相邻构件上或位于该相邻构件下的部分。
[0033] 空间相关术语,如“下方”、“低于”、“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本文中可为易于描述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元件或构件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构件的关系。要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除附图中描绘的取向外还意在包括器件在使用或运行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倒转附图中的器件,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构件“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则将取向在其它元件或构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两者。器件可以以其它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所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类似地,除非明确地另行指示,术语“向上”、“向下”、“垂直”、“平”等在本文中仅用于解释说明。
[0034] 由图1所示可知,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成型台2、料盒3、光机4以及一用于固定的机架1,机架1上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成型台2、料盒3以及光机4,其中成型台2、料盒3均与机架1为可拆卸连接。控制系统一般设置在工控电脑上,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成型台2的移动,光机4的开关,以及光机4照射的图案等光固化3D打印流程所必需的的控制点。料盒3具有一可透光面,该可透光面朝向光机4,在料盒3内填充光固化 3D打印装所需的原材料液态光敏树脂,光敏树脂中包括光引发剂,光引发剂使得光敏树脂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后发生固化。当光机4开启后,光机4的光向上照射在料盒3底部,在料盒3底部的光敏树脂上形成所要固化的光图案,光投射图案所在的表面即光敏树脂的固化发生面,随之该固化发生面上的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所形成的固化层将附着在成型台2上。
[0035] 其中成型台2与机架1之间通过运动机构21连接,该运动机构21用于带动成型台2和固化层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由于成型台2移动的距离要求精度高,每一次的位移的距离即约为打印件每一层所增长的高度,通常是每次移动十几个微米的距离,而成型台2位移速度要求比较低,通常是每次移动耗时为0.5-2秒的时间,所以一般用丝杆组件作为成型台2 的运动机构21。
[0036] 成型台2与运动机构21可以是卡扣、滑槽、螺纹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一般是在成型台2 的顶面或是侧面上设置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运动机构21连接。
[0037] 其中光机4所照射的光可以是面光源或是点光源。当需求光机4的光是面光源时,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实际,光机4由光源与光学机构组成,光学机构可以是数字微镜晶片(DMD)、可透光的LED、LCD显示屏幕等,光源通过光学机构后能够直接投影出光图案。当需求光机4 的光是点光源时,光机4由光源与光源调节器组成,光源为激光束,光源调节器用于调节激光束的位置与方向,使得光源能由点到线再到面将光图案描绘出来。
[0038] 一般情况下光机4与料盒3的距离决定了光机4的光照射到料盒3的可透光面的光图案面积的大小,另外还可以对于投影面光源的光机4增加第二光学机构,用于保证光机4每层光图案的投影在光敏树脂上的图案比例大小符合原控制系统中预打印件三维模型的切片大小,即令面光源光机4的投影是一个平行光投影系统。
[0039] 其中料盒3通常是一个呈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的容器,由于光机4的光是从料盒3底面穿透照射光敏树脂,故料盒3的底部需要由透光性良好的材质制成,而且料盒3底部的面积的大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3D打印设备的打印面幅所决定,当打印面幅需求越大时,光机4照射在固化发生面上的光图案面积越大,料盒3底部也面积越大。为了保证打印需求,料盒3 底部的面积始终要大于光机4照射在固化发生面上的光图案面积,故料盒3的底面始终会存在一部分宽度的边缘部分不受到光机4的照射。
[0040] 由于料盒3的上方区域是成型台2的运动区域,如果将加热机构5设置在料盒3上方将对成型台2的移动造成影响,而料盒3的下方是与机架1固定的光机4,料盒3与光机4之间的具有较大的区域,且由于光机4照射范围有限的原因,料盒3与光机4之间的部分区域并不会受到光机4光照,故将加热机构5设置在料盒3下方不会被光机4所照射的区域,既不会对光机4的光路产生影响,而且料盒3的下方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能够用于安装加热机构5。
[0041] 在机架1的料盒3与光机4之间的位置上设置加热机构5,在打印过程中该加热机构5 对于料盒3内的光敏树脂进行加热,使得光敏树脂的粘度降低,流速加快,提高打印效率。
如图2所示,具体的,加热机构5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6,该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51、运动件52与连接件53,所述固定件51设置在机架1上并与之固定,所述运动件52与固定件51为可动连接,该固定件51限定了运动件52的位移轨迹,所述热辐射装置6通过连接件 53与运动件52连接,运动件52连有电机7,该电机7通过电机控制器与控制系统联通.当电机7开启时,如图4所示,运动件52带动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6在平行于料盒3的平面上进行位移,当电机7关闭时,如图3所示,运动件52、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6静止在光机4光照未覆盖的区域内。
[0042] 其中热辐射装置6与连接件53之间通过垫片8连接,使得热辐射装置6与连接件53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有利于热辐射装置6的自身的散热。热辐射装置6的大小形状与加热功率均可以根据具体的3D打印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热辐射装置6与连接件53均为长条状,其长度与料盒3的尺寸相对应,这样热辐射装置在料盒3下方的进行位移时,能够确保其能够加热料盒底面全部的的光敏树脂。
[0043] 加热机构5的结构可以是下列两种主要方式:
[0044] 方式一,如图3、图4所示,固定件51是直条型结构且具有导向作用,固定件5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在料盒3边缘或是四周的下方并与机架1连接,运动件52沿着固定件 51所在方向进行位移并带动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6在平行于料盒3的平面上进行位移。某些情况下,多个固定件51可以用于固定同一连接件53以及同一热辐射装置6,这样的结构能够令连接件53在位移时更加稳定,该种方式适用于结构较大的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 6。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直条型的固定件51通常是相互平行设置。在另一些情况下,多个固定件可以51可以用来固定多个连接件53以及多个热辐射加热装置6。多个热辐射装置6的结构可以对料盒3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加显著,更适合大尺寸料盒的大画幅打印的应用。
[0045] 根据固定件51的设置不同,连接件53以及热辐射装置6的运动轨迹也可能有多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热辐射装置6的位移轨迹可以为直线段,运动方向从料盒3的一个侧面经过料盒3中央,至料盒3的另一个相对的侧面,并停留在那里,在下一次光机关闭的时段,从料盒3的另一个相对的侧面位移回到料盒3的起始侧面;某些情况下,热辐射装置6的位移轨迹可以为折线段,在一个光机关闭的时段,运动方向从料盒3的一个侧面经过料盒3中央,至料盒3的另一个相对的侧面,紧接着上相同路线折返回到料盒3的起始侧面;在某些情况下,热辐射装置6的位移轨迹可以为折线段,在一个光机关闭的时段,运动方向从料盒3的一个侧面到达料盒3中央,紧接着马上相同路线折返回到料盒3的起始侧面。以上各种情况,热辐射装置6均可以视情况而定在料盒3底部中央下方做短暂停留。
[0046] 在某些情况下,料盒尺寸较大,使用单个热辐射装置会造成移动轨迹过长,可以在机架1上设置多个固定件51,固定件51分别在料盒下方的四周,可以带动多个热辐射装置6从料盒3的各个边缘向料盒3的中央移动,同时对于料盒3进行加热。当多个热辐射装置6到达料盒中央的位置后,各自再返回其初始位置。这种情况下,热辐射装置6的每一次位移轨迹均为折线段。多个热辐射装置6从四周向料盒3的中央移动,同时对料盒3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加显著,更适合大尺寸料盒的大画幅打印的应用。
[0047] 方式二,如图5、图6所示,固定件51是一固定轴,所述连接件53的一端与固定轴转轴连接,所述运动件52与连接件53联动,运动件52在电机7的驱动下联动连接件53,使得连接件53以固定轴为轴进行转动,热辐射装置6的位移轨迹为扇形线段,同样的,运动机构21每一次的位移,热辐射装置6的可以是单向运动或是往返运动。上述两种方式中,当热辐射装置6的位移轨迹均将进过料盒3底面中央的下方,且在位移过程中可选择性的令热辐射装置6在料盒3中央下方进行一段时间的停留,以上操作均可通过与电机7连接的电机控制器实现,电机控制器通过脉冲信号对电机实现控制的,该电机控制器与控制系统联通,根据3D打印的打印控制数据,对于加热机构5进行调控。
[0048] 热辐射装置6可以为单个,热辐射装置的尺寸可以对应于料盒的尺寸,使热辐射装置发生位移时辐射热量可以覆盖到路径经过的料盒底面面积;如图2所示,热辐射装置6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对应料盒的边长。某些情况下,热辐射装置可以是多个,如图7所示,可以依次排列设置在连接件53上。具体的热辐射装置6可以是电热丝、热风机或是红外加热器,优选的方案是红外加热器,由于红外加热更加直接、高效,另外热辐射装置6连有控温装置,该控温装置与控制系统联通,当热辐射装置6位移时,控制系统通过控温装置调节热辐射装置6的热辐射量。
[0049] 使用上述一种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的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0] (a)将预打印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将切片信息输入控制系统,确定光机对于每层切片光图案照射的时间,以及照射相邻的两层光图案之间光机关闭的时间;
[0051] (b)将光敏树脂倒入料盒中;
[0052] (c)移动成型台至与料盒底部一定距离的位置,控制系统下达开启光机的指令,光机对料盒中的光敏树脂实施照射,被照射的光敏树脂固化而形成一固化层,固化层附着于成型台的表面,该步骤所需的时间即步骤(a)中光机对于每层切片光图案照射的时间;
[0053] (d)控制系统下达关闭光机、成型台移动、热辐射装置开始加热、加热机构运动的指令,成型台带动打印件向远离光机的方向移动,热辐射装置按照固定件限定的运动轨迹进行位移,并对料盒内的光敏树脂进行加热;
[0054] (e)待(a)步骤中确定的光机关闭时间结束之后,控制系统下达开启光机、热辐射装置停止加热,加热机构静止的指令,加热机构停止运动并停止在光机光照不覆盖的区域,被照射的光敏树脂固化而形成的新一层固化层附着于之前形成的固化层;
[0055] (f)重复以上(c)-(e)步骤直致打印完成。
[0056] 其中步骤(d)中控制系统可以是同时下达关闭光机、成型台移动、加热机构运动,热辐射装置开始加热,的指令,也可以是依次下达关闭光机、成型台移动、加热机构运动的指令,必须满足当成型台移动时光机已停止光照,另外在此步骤(d)中加热机构运动时,控制系统通过控温装置对热辐射装置进行控温调节,具体的调节方式满足热辐射装置的热辐射量可以是越靠近料盒底部中央越高。
[0057] 其中步骤(e)中控制系统可以是同时下达开启光机、热辐射装置停止加热,加热机构静止的指令,可以是依次下达加热机构静止、开启光机、热辐射装置停止加热的指令,必须满足当光机开启时,加热机构停止运动并停止在光机光照不覆盖的区域。
[0058] 具体的热辐射装置的工作方式可以是:
[0059] 方式一,当加热机构运动时,热辐射装置开启对于料盒底部进行加热,当加热机构静止时,热辐射装置关闭加热。
[0060] 方式二,加热机构根据固定件限定的运动轨迹进行位移,当热辐射装置位移到料盒底部的中心区域时,热辐射装置开启对于料盒底部进行加热,当热辐射装置离开该料盒底部的中心区域时,热辐射装置关闭加热。其中料盒底部的中心区域指的是固化发生面所在的区域。
[0061] 方式三,当加热机构运动时,热辐射装置开启对于料盒底部进行加热,并通过控温装置的调节热辐射装置的热辐射功率逐渐提高,当热辐射装置位移到料盒底部的中心区域时,热辐射装置的功率达到最高值,当热辐射装置离开到料盒底部的中心区域时,热辐射装置的功率逐渐降低,当加热机构静止时,热辐射装置关闭加热。其中料盒底部的中心区域指的是固化发生面所在的区域。
[0062] 在实际使用基于光固化的3D打印装置进行3D打印一30mm*30mm*80mm体积大小的弹性的点阵体,可选用料盒3的底面面积为20cm*30cm,首先通过切片软件对该预打印件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每层切片的厚度为0.05mm,共有切片为1600片,每层光照时间为2300ms,成型台2每次移动距离为0.05mm(即每层切片的厚度),层与层之间光机4关闭的时间为1000 毫秒,其中光机4每次关闭的时间即为设计加热机构5每次位移的关键因素,热辐射装置6 从初始位置(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往返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或是热辐射装置6从初始位置(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至终点位置(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所用的时间需要小于或等于层与层之间光机4关闭的时间1000毫秒,若每一次热辐射装置6采用直线段的位移轨迹,从料盒3下方的一边至料盒的另一边,或者热辐射装置6采用折线段的位移轨迹,从料盒3下方的一边至料盒中央然后再返回初始位置,上述两种位移方式,热辐射装置6的位移距离均约为料盒底部的宽度,位移耗时应小于或等于1000毫秒。
[0063] 将上述数据以及每层切片的图案数据输入工控电脑的控制系统内,打印装置即开始正式打印。
[0064] 关于加热机构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给予以下实施例:
[0065] 实施例1
[0066] 可参考图2-4,加热机构5设置在长方形料盒3的下方,具体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6,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51、运动件52与连接件53。其中固定件51为直条型齿条,该齿条设置在料盒3一侧的下方并与机架1固定连接,该齿条的长度大于与其对应料盒3的一侧边的长度,所述运动件52为与齿条啮合的齿轮,该齿轮与电机7联动且能够在齿条上位移,所述连接件53为条形板,该条形板的一端与齿轮固定连接,条形板与齿条相互垂直设置,在条形板的中央固定有热辐射装置6,热辐射装置6为红外加热器。电机7开启后,如图4所示,齿轮在齿条中位移同时联动条形板与热辐射装置6,同时热辐射装置6在料盒3下方对料盒2内的光敏树脂进行加热;齿轮从齿条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相应的热辐射装置6从料盒3的一边移动到料盒3的另一边,然后热辐射装置6停止加热,电机7关闭后,如图3所示,齿轮停止在齿条的一端,同时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6均位于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内。当下轮光机关闭,料盒加热时段,热辐射装置6会以相同路径原路返回起始位置,同时对料盒内的光敏树脂进行加热。
[0067] 为了进一步稳定连接件53的运动轨迹,如图7所示,可设置多条并列的齿条与齿轮,多个齿轮与连接件53连接形成多个固定点。而且在连接件53上可以设置多个热辐射装置6,进一步提高对光敏树脂的加热效率。
[0068] 实施例2
[0069] 可参考图2-4,加热机构5设置在料盒3的下方,具体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6,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51、运动件52与连接件53。其中固定件51为轴套,该轴套设置在料盒3 外围的下方并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运动件52为滚珠丝杆,丝杆的一端与轴套连接,丝杆螺母与丝杆连接,丝杆与电机7连接,其中丝杆的长度大于与其对应料盒3的一侧边的长度,所述连接件53为条形板,该条形板的一端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条形板与丝杆相互垂直设置,在条形板上固定热辐射装置6,热辐射装置6为红外加热器。电机7开启后,如图4所示,丝杆转动,丝杆螺母在丝杆上进行位移,同时联动条形板与热辐射装置6,同时热辐射装置6 在料盒3下方对料盒3内光敏树脂进行加热,随着在丝杆螺母在丝杆上的移动,热辐射装置 6的功率逐渐提高,当丝杆螺母移动到丝杆的中间段区域时,相对应的热辐射装置6移动到料盒下方的中央区域,此时热辐射装置6的功率达到最高,当热辐射装置6离开料盒下方的中央区域后,热辐射装置6的功率逐渐降低;丝杆螺母从丝杆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后,热辐射装置6停止加热,电机7关闭后,如图3所示,丝杆停止转动,丝杆螺母停止在丝杆的一端,同时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6均位于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内。
[0070] 为了进一步稳定连接件53的运动轨迹,如图7所示,可以设置多条并列的轴套与滚珠丝杆,多个丝杆螺母与连接件53连接形成多个固定点。而且在连接件53上可以设置多个热辐射装置6,进一步提高对光敏树脂的加热效率。
[0071] 实施例3
[0072] 可参考图2-4,加热机构5设置在料盒3的下方,具体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6,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51、运动件52与连接件53。其中固定件51为活塞筒,该活塞筒设置在料盒3外围的下方并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运动件52为套设在活塞筒内的活塞杆,该活塞杆与活塞筒组成液压杆且与电机7相连,该活塞杆的设置在料盒3一侧的下方且活塞杆的长度大于与其对应料盒3的一侧边长的长度,所述连接件53为条形板,该条形板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条形板与活塞杆相互垂直设置,在条形板上固定热辐射装置6,热辐射装置6为红外加热器。电机7开启后,如图4所示,活塞杆在活塞筒内位移同时联动条形板与热辐射装置6,同时热辐射装置6在料盒3下方对料盒3内光敏树脂进行加热,活塞杆从活塞筒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相应的热辐射装置6从料盒3的一边移动到料盒3的另一边,然后热辐射装置6停止加热,电机7关闭后,如图3所示,活塞杆停止在活塞筒内的一端,同时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6均位于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内。
[0073]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光敏树脂的加热效率,可以再连接件53上可以设置多个热辐射装置6。
[0074] 实施例4
[0075] 可参考图8、图9,加热机构5设置在料盒3的下方,具体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6,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51、运动件52与连接件53。其中固定件51为活塞筒,该活塞筒设置在料盒3一侧中央外围的下方并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运动件52为套设在活塞筒内的活塞杆,该活塞杆与活塞筒组成液压杆且与电机7相连。活塞杆并不是完全套设在活塞筒内,活塞杆在活塞筒中位移时始终有一部分不进入活塞筒内,该部分可作为连接件53,在连接件
53的最外端固定热辐射装置6,最外端指的是距离活塞筒最远的一端,热辐射装置6为红外加热器。电机7开启后,如图9所示,活塞杆在活塞筒内位移同时联动条形板与热辐射装置6,同时热辐射装置6在料盒3下方对料盒3内光敏树脂进行加热,活塞杆从活塞筒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然后再回到初始位置,相应的热辐射装置6从料盒3的一边移动到料盒3的中央再返回初始位置,然后热辐射装置6停止加热;电机7关闭后,如图8所示,活塞杆停止在活塞筒内的一端,同时连接件53与热辐射装置6均位于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内。
[0076]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光敏树脂的加热效率,可以连接件53的最外端固定多个热辐射装置6。
[0077] 实施例5
[0078] 可参考图5、图6,加热机构5设置在料盒3的下方,具体包括运动组件和热辐射装置6,运动组件包括固定件51、运动件52与连接件53。所述固定件51为一设置在料盒3一侧下方的固定轴,固定轴与机架连接,所述连接件53为条形板,该条形板的一端与该固定轴转轴连接,在条形板上固定有热辐射装置6,热辐射装置6为红外加热器运动件52,所述运动件52 可以是为蜗轮蜗杆组件、齿轮组件或推杆组件,在电机7的驱动下联动运动件52,使得运动件52推动条形板,使得条形板以固定轴为轴进行转动。电机7开启后,如图6所示运动件 52推动条形板,条形板绕固定轴转动且联动热辐射装置6,使得热辐射装置6在料盒3下方进行扇形位移,同时热辐射装置6对料盒3内光敏树脂进行加热,条形板从料盒3的一边的下方转动到料盒3的另一边的下方,相对应的热辐射装置6在料盒3下方进行一个扇形的位移,然后热辐射装置6停止加热;电机7关闭后,如图5所示,运动件52停止运动,同时连接件与热辐射装置6均位于光机4光照不覆盖的区域内。
[0079]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光敏树脂的加热效率,可以连接件53的最外端固定多个热辐射装置6。
[008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