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飞机类型 / 飞行器 / 旋翼机 / 自转旋翼机 / 推杆式中控机构和自转旋翼机

推杆式中控机构和自转旋翼机

阅读:281发布:2020-05-26

专利汇可以提供推杆式中控机构和自转旋翼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 推杆 式中控机构和应用该推杆式中控机构的自转 旋翼机 。该推杆式中控机构,应用于 自转旋翼机 ,包括固定座、 固定板 及至少一操纵杆组件;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所述固定板设有至少一滑槽;所述操纵杆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握推件,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显露出所述滑槽,并连接于所述握推件,所述握推件开设有握持过孔,且所述握持过孔远离所述转动杆的孔壁设有多个握持凹槽。本实用新型推杆式中控机构握持方便、易于操纵。,下面是推杆式中控机构和自转旋翼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推杆式中控机构,应用于自转旋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式中控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板及至少一操纵杆组件;
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所述固定板设有至少一滑槽;
所述操纵杆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握推件,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显露出所述滑槽,并连接于所述握推件,所述握推件开设有握持过孔,且所述握持过孔远离所述转动杆的孔壁设有多个握持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转动杆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所述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由所述连接孔显露出;
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所述握持过孔,所述第二连接轴设有所述握持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包括二间隔设置的转动板,所述二转动板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二转动板均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第二固定部、及夹设于所述二转动板之间的夹持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夹持部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凸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依次穿过其中一转动板的连接孔、第二插接孔、另一转动板的连接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的握持部和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握持部设有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接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握持凹槽均沿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径向延伸形成一环形凹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包覆一层增阻橡胶层,所述增阻橡胶层的表面设有防滑花纹。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二相对设置的固定架、至少二支撑件及至少一转轴,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转轴间隔设置,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二固定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固定架均开设有至少二安装孔和至少一转动孔,每一支撑件的两端端部均凸设有一安装部,每一安装部均插接于一安装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二固定架的转动孔。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沿转动杆于所述滑槽转动的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挡位区,所述滑槽的槽壁设有多个伸缩组件,每一伸缩组件对应一挡位区;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转动杆的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于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转动杆经过时伸长以抵持于所述转动杆,所述伸缩件于所述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转动杆时收缩。
10.一种自转旋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所述自转旋翼机包括机身,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固定座均固定于所述机身。

说明书全文

推杆式中控机构和自转旋翼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转旋翼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杆式中控机构和应用该推杆式中控机构的自转旋翼机。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自转旋翼机的推杆式中控机构通常包括操纵杆、固定座及固定连接于该固定座的固定板,固定板开设有滑槽,操作杆的一端穿过滑槽,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另一端由滑槽显露出。用户操纵时,通过手动握持操纵杆显露出滑槽的一端端部,并推动操纵杆转动以实现自转旋翼机的方向等机构的控制。然而,由于操纵杆显露出滑槽的一端设置呈“T”字形结构,存在着握持不便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握持方便、易于操纵的推杆式中控机构。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推杆式中控机构,应用于自转旋翼机,包括固定座、固定板及至少一操纵杆组件;
[0005] 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所述固定板设有至少一滑槽;
[0006] 所述操纵杆组件包括转动杆和握推件,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显露出所述滑槽,并连接于所述握推件,所述握推件开设有握持过孔,且所述握持过孔远离所述转动杆的孔壁设有多个握持凹槽。
[0007] 可选地,所述握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08] 所述转动杆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所述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由所述连接孔显露出;
[0009] 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所述握持过孔,所述第二连接轴设有所述握持凹槽。
[0010] 可选地,所述转动杆包括二间隔设置的转动板,所述二转动板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二转动板均开设有所述连接孔;
[0011] 所述第一连接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第二固定部、及夹设于所述二转动板之间的夹持部;
[0012] 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夹持部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固定部凸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依次穿过其中一转动板的连接孔、第二插接孔、另一转动板的连接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
[0013]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轴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的握持部和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握持部设有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接孔。
[0014] 可选地,每一握持凹槽均沿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径向延伸形成一环形凹槽。
[0015]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包覆一层增阻橡胶层,所述增阻橡胶层的表面设有防滑花纹。
[0016]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二相对设置的固定架、至少二支撑件及至少一转轴,所述转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转轴间隔设置,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二固定架。
[0017] 可选地,每一固定架均开设有至少二安装孔和至少一转动孔,每一支撑件的两端端部均凸设有一安装部,每一安装部均插接于一安装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二固定架的转动孔。
[0018]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上沿转动杆于所述滑槽转动的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挡位区,所述滑槽的槽壁设有多个伸缩组件,每一伸缩组件对应一挡位区;
[0019]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转动杆的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于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转动杆经过时伸长以抵持于所述转动杆,所述伸缩件于所述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所述转动杆时收缩。
[002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转旋翼机,包括上述的推杆式中控机构,所述自转旋翼机包括机身,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固定座均固定于所述机身。
[002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于握推件开设握持过孔,且握持过孔远离转动杆的孔壁设有多个握持凹槽,使用时,用户的手指可穿过该握持过孔并对应握持于握持凹槽,而后通过手动推动该握推件移动,以带动转动杆转动,进一步实现对自转旋翼机的方向舵、旋翼头等机构的操控。相较于传统的自转旋翼机的推杆式中控机构中,其操纵杆供用户握持的一端采用“T”字形结构而存在握持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推杆式中控机构通过设置握持过孔和握持凹槽,对握推件的握持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时易于操纵。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推杆式中控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所示的推杆式中控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0025] 图3为图1所示的推杆式中控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0026] 图4为图1所示的推杆式中控机构中挡位区及伸缩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0027] 附图标号说明:
[0028]
[0029]
[003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推杆式中控机构100。
[0036] 参照图1至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推杆式中控机构100,应用于自转旋翼机。该推杆式中控机构100包括固定座10、固定板20及至少一操纵杆组件30;固定板20连接于固定座10,且固定板20设有至少一滑槽21;操纵杆组件30包括转动杆31和握推件32,转动杆31的一端穿过滑槽21,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10,另一端显露出滑槽21,并连接于握推件32,握推件 32开设有握持过孔3201,且握持过孔3201远离转动杆31的孔壁设有多个握持凹槽3201a。
[0037]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推杆式中控机构100可应用于自转旋翼机的方向舵、旋翼头等等机构的操控中,用户通过操纵推杆式中控机构100来控制自转旋翼机的方向舵等机构的偏转,以控制自转旋翼机的飞行姿态等等。固定板20和固定座10之间可通过螺栓、螺丝等连接零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式连接。每一握持凹槽3201a均用于给用户的一手指握持,也即,每一握持凹槽3201a的形状在设计时均与人体手指大小适配,可通过增强握持凹槽3201a槽壁的圆弧度、合理设计相邻的握持凹槽3201a 之间的间距等来提高手握的贴合性和舒适性。
[0038]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于握推件32开设握持过孔3201,且握持过孔3201 远离转动杆31的孔壁设有多个握持凹槽3201a,使用时,用户的手指可穿过该握持过孔3201并对应握持于握持凹槽3201a,而后通过手动推动该握推件 32移动,以带动转动杆31转动,进一步实现对自转旋翼机的方向舵、旋翼头等机构的操控。相较于传统的自转旋翼机的推杆式中控机构中,其操纵杆供用户握持的一端采用“T”字形结构而存在握持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推杆式中控机构100通过设置握持过孔3201和握持凹槽3201a,对握推件32的握持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时更加易于操纵。
[0039] 进一步地,一并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握推件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轴321和第二连接轴322、及分别连接第一连接轴321和第二连接轴322的两端的第一连接件323和第二连接件324;转动杆31开设有连接孔3101,第一连接轴321贯穿连接孔3101,且第一连接轴321的两端由连接孔3101显露出;第一连接轴321、第二连接轴322、第一连接件323及第二连接件324共同形成握持过孔3201,第二连接轴322设有握持凹槽3201a。
[0040] 具体地,第一连接轴321用于与转动杆3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323和第二连接件324均用于将第二连接轴322固定于第一连接轴321,使用时,用户通过手动握持第二连接轴
322上的握持凹槽3201a,并且推动第二连接轴 322,带动第一连接轴321移动,以进一步带动转动杆31转动,对握推件32 的握持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时更加易于操纵。
[0041]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杆31包括二间隔设置的转动板311,二转动板311均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10,二转动板311 均开设有连接孔3101;第一连接轴321包括固定于第一连接件323的第一端的第一固定部3211、固定于第二连接件324的第一端的第二固定部3213、及夹设于二转动板311之间的夹持部3212;第一固定部3211设有第一插接孔(未图示),夹持部3212设有第二插接孔3212a,第二固定部3213凸设有第一插接件3213a,第一插接件3213a依次穿过其中一转动板311的连接孔3101、第二插接孔3212a、另一转动板311的连接孔3101后,插接于第一插接孔。
[0042] 具体地,如图3所示,每一转动板311对应穿过一滑槽21,并可于滑槽 21内转动。其中,通过设置夹持部3212以使二转动板311间隔开,并且通过夹持部3212使得二转动板311之间的间距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每一转动板 311在滑槽21内转动的顺畅。以及,第一连接件323和第一固定部321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件324和第二固定部3213可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第一插接件3213a依次穿过其中一转动板311的连接孔3101、第二插接孔 3212a、另一转动板311的连接孔3101后,插接于第一插接孔,以完成第一连接轴321的可拆卸拼装连接,安装简便快捷,结构设计合理实用。
[0043]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322包括固定于第一连接件323的第二端的握持部3221和固定于第二连接件324的第二端的第一连接部3222,握持部3221设有第三插接孔3221a,第一连接部3222 凸设有第二插接件3222a,第一插接件3213a插接于第三插接孔3221a。
[0044]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3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二连接件324 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连接件323和握持部322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部3222和第二连接件324可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插接件3213a插接于第三插接孔3221a,以将握持部3221和第一连接部3222可拆卸地连接,安装简便快捷,结构设计合理实用。
[0045]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每一握持凹槽3201a均沿第二连接轴322的径向延伸形成一环形凹槽。具体地,每一环形凹槽均给用户的一手指对应握持,也即,用户使用手握持持推件32时更加方便、便于操作。
[0046]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321的外壁包覆一层增阻橡胶层,增阻橡胶层的表面设有防滑花纹。具体地,通过设置增阻橡胶层,以及防滑花纹的作用使得用户握持推件32时的摩擦更大,起到防滑的作用、握持效果更佳;用户在握持握推件32时,由于该增阻橡胶层具有一定的弹性,用户握持更加的舒适,体验值更高。
[0047] 进一步地,一并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包括二相对设置的固定架11、至少二支撑件12及至少一转轴13,转动杆31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13,支撑件12和转轴13间隔设置,支撑件12和转轴13的两端均连接于二固定架11。
[0048] 具体地,如图3所示,支撑件12的个数为两个,通过设置该两个支撑件 12支撑并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架11,以使两个固定架11之间形成一供转动杆 31转动的空间;转动杆31通过转轴13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10上。
[0049]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一固定架11均开设有至少二安装孔111和至少一转动孔112,每一支撑件12的两端端部均凸设有一安装部121,每一安装部121均插接于一安装孔111;转轴13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二固定架 11的转动孔112。
[0050] 具体地,通过安装部121和安装孔111的插接配合,将支撑件12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固定架11上;转轴13的两端还可通过与螺母的配合,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架11上。
[0051]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0上沿转动杆于滑槽21 转动的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挡位区22,滑槽21的槽壁设有多个伸缩组件211,每一伸缩组件211对应一挡位区22。譬如,图4所示的挡位区22为三个,也即,多个挡位区22可分为第一挡位、第二挡位、第三挡位,以推杆式中控机构100应用于控制自转旋翼机的方向舵为一优选实施例;当用户可手动操纵握推件32,使得转动杆31于滑槽21内转动,并且转动杆31转动至第一挡位、第二挡位或第三挡位时,分别对应于自转旋翼机的方向舵偏转第一度、第二角度或第三角度,其中,第一角度、第二角度至第三角度的度数为依次增大、或者依次减小。
[0052] 伸缩组件211包括用于检测转动杆31的传感器和与传感器电连接的伸缩件2111,伸缩件2111于传感器检测到转动杆31经过时伸长以抵持于转动杆 31,伸缩件2111于传感器没有检测到转动杆31时收缩。譬如,当转动杆31 转动至第一挡位时,第一挡位处对应的传感器即时检测到转动杆31,此时,传感器输送一控制信号至伸缩件2111,伸缩件2111伸长并抵持于转动杆31,以使得自转旋翼机的方向舵偏转稳定于第一挡位;当需要转换至第二挡位时,用户通过操纵握推件32并手动推动其转动,转动杆31则转至第二挡位,此时,第一挡位处对应的传感器没有检测到转动杆31,也即转动杆31已经离开第一挡位,则传感器输出一控制信号给伸缩件2111,伸缩件2111收缩。可以理解的,第二及第三挡位......乃至于第n(n≥4)挡位处的伸缩组件211的原理均类似于此。
[0053]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转旋翼机,该自转旋翼机包括推杆式中控机构 100,该推杆式中控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自转旋翼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自转旋翼机包括机身,固定板20和固定座10均固定于机身。该自转旋翼机还包括设于机身上的方向舵、旋翼头等机构,方向舵、旋翼头等机构与操纵杆组件30连接,使用时,用户通过操纵握推件32来控制转动杆31转动,进一步控制方向舵、旋翼头等机构的转动,来控制自转旋翼机的飞行姿态。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