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揭示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材料、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
机身薄以及使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各显示领域内。
[0003] 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膜(color filter,CF)
基板、
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以及液晶(liquid crystal,LC)层组成。现有的一部分面板在CF基板和TFT基板上还设置有
配向膜层,该
配向膜层主要为聚酰亚胺材料,该材料的价格高,并且耐热、耐老化性差,同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还有一部分显示面板使用其他材料替代聚酰亚胺,替代材料在光照下会在基板表面形成
聚合物层,但是,由于液晶盒中存在有遮光部分,如黑矩阵结构,在制备过程中,光线无法通过遮光部分而导致无法在该区域内形成聚合物层,从而造成面板中的杂质渗入到液晶盒内,形成残影,降低显示
质量。
[0004] 综上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基板上配向膜层的生产工艺复杂并且生产成本高,同时,无配向膜结构型产品中,基板表面不能形成完整的聚合物层,杂质容易渗入产品内,显示质量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5] 本揭示提供一种液晶材料、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生产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解决面板的液晶层中聚合物层不完整,容易渗入杂质以及显示质量不理想等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揭示
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根据本揭示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材料,包括:
[0008] 液晶分子,以及
[0009] 与所述液晶分子混合的添加剂;
[0010] 其中,所述添加剂在光照下发生聚合并形成聚合物层结构。
[0011]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添加剂包括反应活性材料以及垂直配向材料。
[0012]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垂直配向材料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3]
[0014]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反应活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垂直配向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所述液晶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75~90%。
[0015] 根据本揭示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 S100:制备
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
[0017] S101:配制添加剂,并将所述添加剂与液晶分子混合,形成液晶材料;
[0018] S102:将所述液晶材料滴注到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或者所述彩膜基板上,并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或彩膜基板周边涂布
密封胶,并在所述密封胶外围涂布导电胶;
[0019] S103: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贴合,并对所述密封胶
固化,形成液晶盒,光照所述液晶盒,使所述添加剂聚合并形成聚合物层结构;
[0020] S104:对所述液晶盒施加爬坡
电压序列,同时光照所述液晶盒,所述液晶分子发生倾斜,并使所述添加剂继续聚合;
[0021] S105:撤去电压,继续光照,完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
[0022]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103中,所述光照区域包括第一滤光区和第二滤光区,所述聚合物层结构包括第一聚合物层结构和第二聚合物层结构,所述第一滤光区对应形成第一聚合物层结构,所述第二滤光区对应形成第二聚合物层结构。
[0023]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结构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连接,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结构分布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相对的两面上。
[0024]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光照强度为85W/cm2~100mW/cm2,所述第一滤光区和所述第二滤光区分别使用透光性不同的第一截止滤光片和第二截止滤光片。
[0025] 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步骤S103中,所述光照时间为10min~30min,所述步骤S104中,所述光照时间为30s~100s,所述步骤S105中,所述光照时间为90min~120min。
[0026] 根据本揭示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
[0027] 聚合物层结构,所述聚合物层结构包括第一聚合物层结构和第二聚合物层结构,所述第一聚合物层结构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相对的两面上,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结构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且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连接;以及
[0028]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所述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
[0029] 综上所述,本揭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30] 本揭示提供一种液晶材料、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在光照情况下,液晶材料中的添加剂会发生聚合,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添加剂的聚合程度不同,因此,光照完成后,显示面板的液晶层中形成了第一聚合物层结构和第二聚合物层结构,从而聚合物层结构对液晶起到阻隔,同时对显示面板起到
支撑的作用。本揭示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液晶配向膜以及黑矩阵结构,有效的降低了面板的生产成本,改善了面板的生产工艺,并且进一步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揭示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各层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4] 图3为本揭示实施例中光照下材料聚合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物层结构示意图;
[0036] 图5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二聚合物层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本揭示实施例制备形成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揭示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揭示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揭示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揭示保护的范围。
[0039] 在本揭示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1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各层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一
电极103、第一聚合物层结构104、液晶层105、第二电极108以及第二基板109。其中,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09相对设置,第一电极103与第二电极108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09相对的两面上,第一聚合物层结构104设置在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09上,并设置在两基板靠近液晶层105一侧的面上。
[0040]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设置在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09之间,相邻的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之间有间隙,在所述间隙内填充有液晶材料。同时,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109相连,从而起到了密封相邻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之间的液晶的作用,并对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09形成的液晶盒起到支撑的作用。
[0041] 在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0可为薄膜晶体管基板,第二基板109可为彩膜基板。其中第一电极103可为
像素电极,电极材料包括
氧化铟
锡材料,第二电极108可为公共电极,在后续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108之间施加电压,以驱动液晶盒内液晶材料的运动。
[0042] 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物层结构104和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由液晶材料在光照下直接聚合而形成,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的材料的聚合速率大于形成第一聚合物层结构104的材料的聚合速率,因此,控制光照时间,使最终聚合完成后,第一聚合物层结构104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109面上形成一薄层膜层结构,而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将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09连接,第一聚合物层结构10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结构107的高度。
[0043] 显示面板的各层结构中还可包括色阻层101以及绝缘层102,所述色阻层101包括红色色阻、蓝色色阻以及绿色色阻层,各不同色的色阻的厚度可相同或者不同,所述绝缘层102设置在色阻层101上,所述绝缘层102的材料可为氮化
硅等材料。
[0044] 具体的,本揭示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材料。如图1中所示,所述液晶材料包括液晶分子105以及与所述液晶分子混合的添加剂106。在光照下,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添加剂106在与液晶分子105的混合溶液中会发生聚合,并形成聚合物层结构,其中,所述添加剂
106在不同的强度的光照下,其聚合速率不同。
[0045] 本揭示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106包括反应活性材料以及垂直配向材料,所述垂直配向材料可引导液晶分子在液晶盒内垂直排列,具体的,垂直配向材料包括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46]
[0047]
[0048] 反应活性材料可为常用的活性剂材料,如过氧化物类等。同时,在配制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液晶材料时,反应活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垂直配向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5.0%,所述液晶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75~90%,分别按照上述各成分的不同配比进行配制。
[0049] 进一步的,本揭示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如图2所示,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通过本制备方法可制备形成一种同时不含黑矩阵以及聚酰亚胺配向膜的液晶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0] S100:制备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
[0051] S101:配制添加剂,并将所述添加剂与液晶分子混合,形成液晶材料;
[0052] 在本揭示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材料以反应活性材料和垂直配向材料为例进行说明,配制时,按照如下质量百分比分别进行配制,反应活性材料:垂直配向材料:液晶分子=1.0~20%:1.0~5.0%:75~90%。混合均匀后,形成本揭示实施例中的液晶材料。
[0053] S102:将所述液晶材料滴注到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或者所述彩膜基板上,并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周边涂布密封胶,并在所述密封胶外围涂布导电胶;
[0054] 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相互贴合后,形成液晶盒,并将液晶材料注入到液晶盒内,为了保证贴合
密封性能,在薄膜晶体管基板或彩膜基板的周边涂布密封胶,同时,在密封胶的外围涂布导电胶。
[0055] S103: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贴合,并对所述密封胶固化,形成液晶盒,光照所述液晶盒,使所述添加剂聚合并形成聚合物层结构;
[0056] S104:对所述液晶盒施加爬坡电压序列,同时光照所述液晶盒,所述液晶分子发生倾斜,并使所述添加剂继续聚合;
[0057] S105:撤去电压,继续光照,完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
[0058] 在步骤S103中,使所述密封胶固化,固化方式可采用加热固化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化。
[0059] 如图3所示,图3为本揭示实施例中光照下材料聚合示意图。在本揭示实施例中,需要经过3次光照处理,其中,在步骤S103中,为第一次光照处理。具体的,在光照前,选取具有不同透光率的透光板,光线经过所述透光板到达液晶盒表面时,会形成不同的光照强度。透光板304中可包括第一滤光区305以及第二滤光区306,其中,第一滤光区305与第二滤光区306中的透光率不同,具体的,所述第一滤光区305和所述第二滤光区306分别使用透光性不同的第一截止滤光片和第二截止滤光片。第一截止滤光片例如为310~330截止滤光片(cutfilter),所述第二截止滤光片例如为340~360截止滤光片。这样使得液晶盒内不同区域获得光强不同,在光照强度大的地方(配置310~330截止滤光片的第一滤光区305),垂直配向剂和RM(Reactive Mesogen,
反应性介晶体)反应速度快,可形成连接上下基板的聚合物墙(polymer wall),在光照强度弱的地方(配置340~360截止滤光片的第二滤光区306),垂直配向剂和RM反应速度慢,在基板表面形成聚合物层(polymer)。
[0060] 对应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中,包含有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材料。液晶材料包括添加剂以及液晶分子303,添加剂包括反应活性材料3021以及垂直配向材料302。垂直配向材料302
吸附在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301的表面。
[0061] 光照时,第一滤光区305对应的区域为高光照区域,在该区域内,垂直配向材料302与活性材料3021之间的反应速度较快,两者能迅速聚合,最终可形成连接上下基板的第一聚合物层结构,第一聚合物层结构可为聚合物
挡墙,聚合物挡墙的两端分别与薄膜晶体管基板和彩膜基板相连。
[0062] 而第二滤光区306对应的区域为低光照区域,在该区域内,垂直配向材料302与活性材料3021之间的反应速度较慢,两者的聚合速率不及高光照区域,当光照相同时间,低光照区域内,垂直配向材料302与活性材料3021只能形成一薄层第二聚合物层结构,第二聚合物层结构可为聚合物薄膜。进而,形成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聚合物层结构和第二聚合物层结构。
[0063] 其中,在第一次光照时,光线为紫外光,紫外光的
能量为85~100mW/cm2,照射时间为10min~30min。
[0064] 当第一次光照完成后,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盒内初步形成聚合物层结构,液晶材料中的添加剂并未完全反应。因此,对其施加第二次光照,此光照过程中,去除透光板,使用相同的光进行照射。并对液晶盒施加爬坡电压序列,在电压的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倾斜,调控电压的大小以及驱动方式并保持,使最终液晶分子朝一个方向倾斜。同时,在光照下,液晶材料中的未完全聚合的垂直配向材料302与活性材料3021会继续聚合,聚合物层结构进一步加强。
[0065] 此时,第二次光照的的能量为85~100mW/cm2,照射时间为30~100s,光照时间小于第一次的光照时间。
[0066] 第二次光照处理完成后,将施加的电压撤去,同时继续光照,此过程为第三次光照,该过程主要是使液晶材料中的垂直配向材料302与活性材料3021完全聚合,其中,UV光照射的时间为90min~120min。
[0067]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5所示,图4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一聚合物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揭示实施例中第二聚合物层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聚合物层结构内部的结构包含有较多粗大的
纤维状结构,以便起到较好的阻挡作用,而第二聚合物层结构的表面材料密集,平面平整。
[0068] 最终,如图6所示,图6为本揭示实施例制备形成的又一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中的结构,在本揭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省去了黑矩阵以及聚酰亚胺配向膜层的结构,简化了生产工艺,同时减薄了整个显示面板的厚度,解决了光线无法通过遮光部分而导致无法在该区域内形成聚合物层的问题,同时解决残影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液晶分子的倾斜较理想。
[0069] 以上对本揭示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晶材料、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揭示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
修改,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揭示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