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
一种管板孔径和节距测量方法 |
CN201910611195.6 |
2019-07-03 |
CN110345877B |
2020-10-27 |
黄军辉; 王昭; 段琼琼; 孙云飞; 高建民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板孔径和节距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首先,由多个摄像机拍摄管板;其次基于目标像素多种统计量筛选有效对象;随后采用基于大津法和灰度统计值方法结合的局部二值化方法实现准确阈值分割;进而,采用椭圆环带迭代逼近真实边缘的方法,准确定位真实边缘,拟合椭圆中心和匹配;基于立体视觉,计算椭圆中心三维坐标,并拟合测量视场的局部平面,计算出各孔边缘三维坐标信息;对于多摄像机、多视场等产生的冗余的测量数据,利用拟合残差、理论值等评价体系,最终获得最好的测量数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大尺寸管孔的孔径与节距测量。 |
782 |
一种水平轴风力机舱两点悬浮式超低速偏航控制方法 |
CN201910545882.2 |
2019-06-23 |
CN110195686B |
2020-09-29 |
褚晓广; 蔡彬; 孔英; 衣学涛; 董同乐; 王伟超 |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平轴风力机舱两点悬浮式超低速偏航控制方法,将机舱悬浮和偏航独立控制,构建综合考虑双方彼此影响的机舱悬浮模型和偏航模型,将偏航电流对机舱悬浮力影响以及倾覆力矩统一设置为悬浮干扰,将机舱两侧悬浮电流对偏航主磁通影响和偏航负载转矩设置为偏航干扰,采用稳态控制器和自适应干扰补偿方法设计机舱悬浮和偏航控制器,采用期望极点配置、状态反馈和虚拟变量引入相结合方法,提升机舱悬浮和偏航阻尼,构建含干扰逼近和跟踪误差的Lyapunov能量函数,设计悬浮干扰、偏航干扰自适应律,本发明的实施将极大推动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实用化,同时对超大质量物体的稳定悬浮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
783 |
一种适合柔性直流输电网孤岛平滑切换的有功优化方法 |
CN202010396908.4 |
2020-05-12 |
CN111711216A |
2020-09-25 |
宋伟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柔性直流输电网孤岛平滑切换的有功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分析有功功率对柔性直流输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2)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有功优化模型;3)采用模糊理论对目标函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应用内点法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优化计算,获取不同输送功率下直流通道功率-总输送功率优化曲线;4)采用折线逼近法对曲线进行拟合,并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斜率,获得不同功率区段直流通道功率-总输送功率优化曲线;5)设计滞环器,制定有功优化方法具体实现方案,实现了系统有功功率的优化分配。本发明可解决直重交轻或者交重直轻的传输容量分配比例失调可能导致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达不到最优的问题。 |
784 |
一种基于轨迹数据集成人类出行行为的可达性评估方法 |
CN201810351158.1 |
2018-04-18 |
CN108805392B |
2020-06-26 |
潘晓芳; 周顺平; 杨林; 左泽军; 万波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轨迹数据集成人类出行行为的可达性评估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将目标设施的使用人群分为基于空间阻碍的潜在人群与基于轨迹数据的实际人群,分别计算不同人群类型对目标设施的访问概率,并提出以两者集成的访问概率作为判断一个位置是否属于目标设施服务范围的依据;以集成访问概率为约束条件来替代传统的空间阻碍约束,生成综合考虑潜在理论因素与实际出行因素的目标设施的集成服务范围;将集成服务范围引入到两步移动搜索法中,获取可达性的评价结果。本发明在对传统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轨迹数据来逼近真实可达性结果的一种方法。 |
785 |
基于GPU的自适应曲面细分方法 |
CN201710058646.9 |
2017-01-23 |
CN106887042B |
2020-05-19 |
何震震; 肖创柏; 禹晶 |
基于GPU的自适应曲面细分方法涉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现存的细分方法,随着细分的进行,顶点和边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实际情况是,在细分迭代数次后,某些区域(如较平坦部分或者初始控制网格较稠密的部分)其控制网格已较好地逼近极限细分曲面,而在另外一些区域(如曲率变化较大的部分)其控制网格还比较粗糙,需要继续细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资源的浪费,自适应的曲面细分算法就很重要了。本发明有效的解决曲面光滑度和数据量之间的矛盾,使得在保证曲面细分显示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渲染帧率。采取了两种基于三角形面片的细分模式:PN三角形和Phong细分进行验证,实验证明,基于GPU的自适应曲面细分方法具有很好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
786 |
一种基于PMEPR-PSLR联合优化的OFDM波形设计方法 |
CN201710803313.4 |
2017-09-08 |
CN107677995B |
2020-05-12 |
崔国龙; 李雯; 李洋漾; 熊丁丁; 王祥丽; 杨婧; 孔令讲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MEPR‑PSLR联合优化的OFDM波形设计方法。现有的关于OFDM信号的波形设计都是考虑的单一的参数的优化,即仅优化峰均包络比(PMEPR)或者峰值旁瓣电平比(PSLR)。考虑现代的电子作战体系趋向于综合性一体化,即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的研究越来越成熟,不仅要考虑信号的雷达探测性能,同时也要考虑其在通信中的应用。为此,本发明考虑利用凸优化理论,构建以PMEPR为目标函数,以PSLR以及能量为约束的优化问题。首先,利用SDP的松弛方法,将该问题简化,并利用CVX工具箱进行相关处理。接着,利用随机化的方法对最优解进行逼近处理。通过仿真实验可进一步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对应PMEPR以及PSLR的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
787 |
一种提高直播视频系统用户体验质量的方法 |
CN201910343561.4 |
2019-04-26 |
CN110049315B |
2020-04-24 |
张志才; 付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直播视频系统用户体验质量的方法,本发明旨在提高直播视频系统中用户的体验质量,在保证观看视频的质量的同时降低时间延迟。与现有文献不同,本发明将可获得的计算资源和无线频谱资源都建模为随机过程,更加逼近真实的无线通信环境。将动态系统建模为马尔科夫判决过程,由于其中的动作空间和状态空间都是连续多维的,传统的强化学习算法如深度Q学习网络和策略梯度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效率较低难度较大。对此,本发明联合视频流转码策略、用户调度策略和资源分配方法,提出在线Actor‑Critic强化学习算法,在Actor部分和Critic部分都引入了资格迹,加速了学习过程。理论仿真证明其性能明显好于深度Q学习网络,收敛速度也快于策略梯度算法。 |
788 |
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反演的非线性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
CN201810891909.9 |
2018-08-07 |
CN109085749B |
2020-02-28 |
陈正; 黄方昊; 宋伟; 王滔; 朱世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反演的非线性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本发明在从端设计了一种信号优化函数,以优化主端通过通信通道传输的位置信号,并在从端生成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信号。通过从端非功率环境参数的模糊估计和主端环境力的重构,避免了功率信号在通信通道的传输,从而避免了传统遥操作系统的无源性以及稳定性和透明性的权衡问题。针对双边遥操作系统的非线性,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反演的非线性控制器,采用模糊系统逼近系统的模型信息,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设计一种在线调整模糊系统参数的自适应率,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
789 |
基于毫米波时变信道块稀疏和低秩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
CN201910811707.3 |
2019-08-30 |
CN110518946A |
2019-11-29 |
程龙; 岳光荣; 熊心宇; 余代中; 王志强 |
本发明属于毫米波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时变信道块稀疏和低秩特性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在传统测量矩阵中引入一定的置换矩阵,证明毫米波时变信道存在块稀疏特性,然后,将传统CP算法和毫米波时变信道模型进行对比,证明其低秩张量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种两步走算法,在第一阶段,利用传统块稀疏算法获得非零位置和个数,提取信道角度信息,在第二阶段,利用张量分解算法,提取信道多普勒和增益信息,然后整合获得毫米波MIMO时变信道。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提出的算法,优于传统的压缩感知算法和张量分解算法,同时在某些条件下逼近理论下限。 |
790 |
考虑剩余强度退化的千米深井提升机时变可靠性评估方法 |
CN201910689473.X |
2019-07-29 |
CN110390173A |
2019-10-29 |
曹爽; 卢昊; 朱真才; 彭玉兴; 周公博; 王大刚; 沈刚; 任冯斌 |
一种考虑剩余强度退化的千米深井提升机时变可靠性评估方法,属于机械产品机械结构可靠性技术研究领域。千米深井提升机时变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定义随机变量,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产生抽样矩阵,将每一组样本变量代入Ansys中求解,获取对应的最大等效应力,使用Kriging代理模型建立提升机概率随机响应。然后,运用Simulink软件仿真钢丝绳的张力历程,根据疲劳理论,建立提升机主轴剩余强度退化模型。最后,根据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建立提升机主轴的性能函数,并运用二元降维方法和稀疏网格方法求解前四阶矩,运用鞍点逼近方法求解提升机的时变可靠度。本发明考虑剩余强退化的时变可靠性,能够反映可靠度与提升次数的变化关系,有利于保障提升机可靠运行。 |
791 |
一种管板孔径和节距测量方法 |
CN201910611195.6 |
2019-07-03 |
CN110345877A |
2019-10-18 |
黄军辉; 王昭; 段琼琼; 孙云飞; 高建民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板孔径和节距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首先,由多个摄像机拍摄管板;其次基于目标像素多种统计量筛选有效对象;随后采用基于大津法和灰度统计值方法结合的局部二值化方法实现准确阈值分割;进而,采用椭圆环带迭代逼近真实边缘的方法,准确定位真实边缘,拟合椭圆中心和匹配;基于立体视觉,计算椭圆中心三维坐标,并拟合测量视场的局部平面,计算出各孔边缘三维坐标信息;对于多摄像机、多视场等产生的冗余的测量数据,利用拟合残差、理论值等评价体系,最终获得最好的测量数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大尺寸管孔的孔径与节距测量。 |
792 |
一种水平轴风力机舱两点悬浮式超低速偏航控制方法 |
CN201910545882.2 |
2019-06-23 |
CN110195686A |
2019-09-03 |
褚晓广; 蔡彬; 孔英; 衣学涛; 董同乐; 王伟超 |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平轴风力机舱两点悬浮式超低速偏航控制方法,将机舱悬浮和偏航独立控制,构建综合考虑双方彼此影响的机舱悬浮模型和偏航模型,将偏航电流对机舱悬浮力影响以及倾覆力矩统一设置为悬浮干扰,将机舱两侧悬浮电流对偏航主磁通影响和偏航负载转矩设置为偏航干扰,采用稳态控制器和自适应干扰补偿方法设计机舱悬浮和偏航控制器,采用期望极点配置、状态反馈和虚拟变量引入相结合方法,提升机舱悬浮和偏航阻尼,构建含干扰逼近和跟踪误差的Lyapunov能量函数,设计悬浮干扰、偏航干扰自适应律,本发明的实施将极大推动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实用化,同时对超大质量物体的稳定悬浮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
793 |
一种基于互补松弛约束模型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
CN201910506193.0 |
2019-06-12 |
CN110133447A |
2019-08-16 |
郭壮志; 骆继明; 陈涛; 卢金燕; 薛鹏; 任鹏飞; 徐其兴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松弛约束模型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其步骤如下:构建配电网中馈线所属独立区域集和因果区域集,确定独立区域集的电流越限报警集;建立开关函数与独立区域集的电流越限报警集间逼近关系模型;依据故障诊断最小集理论和馈线状态取值约束条件,建立连续域内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互补约束规划模型;在互补约束的数学模型中引入松弛因子,建立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的互补松弛约束模型;将松弛因子看作常量,采用比例缩减方法逐步减小松弛因子的值,通过交互式优化算法定位出馈线故障区段。本发明可实现配电网馈线区段单一和多重故障的准确高容错性辨识,且具有数值稳定性好、优化效率高的优点,适合于大规模配电网的故障定位。 |
794 |
一种滚动轴承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的计算方法 |
CN201610831098.4 |
2016-09-19 |
CN106354974B |
2019-07-26 |
伍济钢; 蒋勉; 石海波; 袁继广; 张双健; 王刚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动轴承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将滚动体、油膜、滚道三者之间的接触区域进行细化;2)通过压力分布双线性逼近函数以及差分法,求出细化后各区域内的接触的弹性变形刚度、油膜压力以及油膜厚度,利用线性扰动方程求解细化后各区域内的油膜动刚度与油膜阻尼;进而计算滚动体与滚道相接触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3)在步骤2)计算得到的滚动体与滚道相接触的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基础上,计算出滚动轴承的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本发明具有计算结果准确度高的优点,可为轴承转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降低了设计的轴承转子系统的故障率。 |
795 |
一种锚垫板组件应力分析方法 |
CN201811449206.7 |
2018-11-30 |
CN109657295A |
2019-04-19 |
王赞芝; 江倩敏; 陈道森; 江林雁; 王丹; 刘显晖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垫板组件应力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单元类型选取:选取混凝土模拟及非预应力筋模拟单元;有限元模型建立:将灌浆孔和混凝土接触面积等效为锚垫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控制混凝土的极限强度,螺旋筋采用等效圈筋代替;网格划分:定义单元属性及网格控制选项,运用扫略的网格划分方式进行划分;接触分析:运用接触迭代法,选取混凝土接触表面为目标面单元,选取锚垫板接触表面为接触面单元,添加摩擦系数形成接触对;收敛控制:调整网格划分密度及载荷步数,选取参数强度模型来实现运算收敛;非线性求解:用切线逼近非线性方程组的真实解;有限元分析:对有限元模型的添加约束,进行运算分析,便于锚垫板结构的设计和理论分析。 |
796 |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无条件物理层安全协作传输方法 |
CN201610402368.X |
2016-06-08 |
CN106100710B |
2019-04-09 |
翟立君; 杨勇; 李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无条件物理层安全协作传输方法。本发明首先组网并进行时频同步,选取主控终端;所有发射终端依次发送信道训练信号;接收终端进行信道状态估计,并传给主控终端;主控终端计算预编码矩阵和干扰抑制矩阵,然后传输给其他发射终端和接收终端;每个发射终端在原始业务流上进行二进制安全编码,编码后的比特流作业务输入进行干扰对齐传输;接收端将接收的二进制流进行安全解码后得到用户的信息流。本发明与传统的基于密钥进行加、解密传输的方案比较,首先避免了交换密钥带来的风险,其次由于其理论上可实现非法用户的误码率逼近0.5,可实现信息论意义上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且其复杂度较低。 |
797 |
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反演的非线性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
CN201810891909.9 |
2018-08-07 |
CN109085749A |
2018-12-25 |
陈正; 黄方昊; 宋伟; 王滔; 朱世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反演的非线性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本发明在从端设计了一种信号优化函数,以优化主端通过通信通道传输的位置信号,并在从端生成相应的速度和加速度信号。通过从端非功率环境参数的模糊估计和主端环境力的重构,避免了功率信号在通信通道的传输,从而避免了传统遥操作系统的无源性以及稳定性和透明性的权衡问题。针对双边遥操作系统的非线性,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反演的非线性控制器,采用模糊系统逼近系统的模型信息,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设计一种在线调整模糊系统参数的自适应率,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
798 |
一种基于轨迹数据集成人类出行行为的可达性评估方法 |
CN201810351158.1 |
2018-04-18 |
CN108805392A |
2018-11-13 |
潘晓芳; 周顺平; 杨林; 左泽军; 万波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轨迹数据集成人类出行行为的可达性评估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将目标设施的使用人群分为基于空间阻碍的潜在人群与基于轨迹数据的实际人群,分别计算不同人群类型对目标设施的访问概率,并提出以两者集成的访问概率作为判断一个位置是否属于目标设施服务范围的依据;以集成访问概率为约束条件来替代传统的空间阻碍约束,生成综合考虑潜在理论因素与实际出行因素的目标设施的集成服务范围;将集成服务范围引入到两步移动搜索法中,获取可达性的评价结果。本发明在对传统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轨迹数据来逼近真实可达性结果的一种方法。 |
799 |
一种基于PMEPR-PSLR联合优化的OFDM波形设计方法 |
CN201710803313.4 |
2017-09-08 |
CN107677995A |
2018-02-09 |
崔国龙; 李雯; 李洋漾; 熊丁丁; 王祥丽; 杨婧; 孔令讲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MEPR-PSLR联合优化的OFDM波形设计方法。现有的关于OFDM信号的波形设计都是考虑的单一的参数的优化,即仅优化峰均包络比(PMEPR)或者峰值旁瓣电平比(PSLR)。考虑现代的电子作战体系趋向于综合性一体化,即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的研究越来越成熟,不仅要考虑信号的雷达探测性能,同时也要考虑其在通信中的应用。为此,本发明考虑利用凸优化理论,构建以PMEPR为目标函数,以PSLR以及能量为约束的优化问题。首先,利用SDP的松弛方法,将该问题简化,并利用CVX工具箱进行相关处理。接着,利用随机化的方法对最优解进行逼近处理。通过仿真实验可进一步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对应PMEPR以及PSLR的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
800 |
一种变压器电磁设计方案的云理想解评价方法 |
CN201610075459.7 |
2016-02-03 |
CN105740635B |
2018-01-30 |
王永林 |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电磁设计方案评价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器电磁设计方案的云理想解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筛选评价指标,收集、整理数据,构造云模型决策矩阵;根据云模型决策矩阵,生成确定化决策矩阵;确定云模型权重;根据云模型权重,生成确定化权重;确定正理想云和负理想云;计算各方案对于正、负理想云的综合确定度;计算各方案的贴近度;根据贴近度的大小,对待评方案进行排序。本发明利用“云”理论具有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改进了逼近理想解法,克服了传统理想解法采用欧氏距离计算贴近度和评价模型确定的缺点,体现了现实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变压器电磁设计方案评价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