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
大豆GmUGT4基因在提高豆科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
CN202410804960.7 |
2024-06-20 |
CN118620941A |
2024-09-10 |
张大健; 李晓明; 郭程程; 庄永斌; 陈宝印; 孙永婧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豆GmUGT4基因在提高豆科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pZP211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快速获得转基因植株,成功将GmUGT4进行了过量表达,并对嵌合体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耐盐表型分析,结果表明GmUGT4基因能够正向调控大豆耐盐性且效果显著。本发明首次提出了UGT4能够正向调控大豆耐盐性,并证明了大豆GmUGT4基因过量表达能够显著提高大豆耐盐性,未来可能通过转基因、分子标记等手段应用于大豆生产和分子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
282 |
一种水稻生殖生长期在咸酸田耐盐性鉴定方法 |
CN202410828644.3 |
2024-06-25 |
CN118575668A |
2024-09-03 |
夏秀忠; 李丹婷; 杨行海; 张宗琼; 农保选; 冯锐; 郭辉; 陈灿; 梁树辉; 曾宇; 邓国富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生殖生长期在咸酸田耐盐性鉴定方法,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鉴定方法为:选择酸化硫酸盐渍土的田块作为试验田,并建立盐水混合池;第一轮犁耙田后先用淡水泡田10‑15天,再用淡水“压酸洗酸”的方式防止田块返酸,第二轮直接耙田后平整土地;田块起畦、开排酸沟和种植;待水稻进入分蘖后期后,用0.5‑0.6%盐度的海水灌溉,持续灌溉至成熟期,且整个生育期不晒田;成熟时观测耐盐指标,并以耐盐系数作为主要指标来鉴定水稻耐盐性。本发明通过泡田10‑15天、淡水反复排灌3‑4次、压酸洗酸、不晒田和开排酸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自然条件下水稻生殖生长期在咸酸田的耐盐性鉴定,为开展水稻耐盐种质鉴定筛选和耐盐遗传改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283 |
一种紫薇LiDnaJ1基因耐盐性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
CN202311231524.7 |
2023-09-22 |
CN118496329A |
2024-08-16 |
余春梅; 秦瑾; 侯小玉; 王焕喆; 袁天逸; 张健; 陈艳红; 钟非; 刘国元; 魏辉; 连博琳 |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薇LiDnaJ1基因,其编码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一种紫薇LiDnaJ1基因耐盐性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在烟草中表达紫薇LiDnaJ1基因的第一cDNA重组载体以及第一重组菌,检测烟草中eGFP‑LiDnaJ1蛋白的表达;S2、构建在酵母中表达紫薇LiDnaJ1基因的第二重组载体以及第二重组菌,检测酵母中LiCIPK30与LiDnaJ1相结合的表达;S3、构建在拟南芥中表达紫薇LiDnaJ1基因的第三cDNA重组载体以及第三重组菌,转化拟南芥并获得过量表达LiDnaJ1、以及LiDnaJ1与LiCIPK30共表达基因的植株。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载体、表达盒、重组菌,获得的拟南芥过量表达LiDnaJ1基因的植株增加了抗盐的效果;证明LiCIPK30能够增强LiDnaJ1的耐盐性。 |
284 |
棉花GhSST5基因及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
CN202410494991.7 |
2024-04-24 |
CN118345087A |
2024-07-16 |
李坤; 苗雨晨; 贾昆鹏; 郭敬功; 袁明慧; 李瑾; 李海鹏; 楚宗艳; 朱志娟; 杜静怡; 张明慧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花GhSST5基因及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GhSST5基因在NCBI中基因序列号为XM_016814593.2。本发明首先通过基因沉默方式获取GhSST5沉默的植株,结果表明基因沉默植株在高盐胁迫下叶片卷曲和萎蔫程度更加严重,黄化现象更加明显,表明其对高盐处理更敏感。接着构建GhSST5的过表达载体p35S‑GhSST5‑GFP,利用农杆菌花序侵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lo‑0,WT)从而获得过表达植株,结果表明在高盐胁迫下,GhSST5过表达植株相对于野生型能够增强拟南芥幼苗时期和成苗时期的盐胁迫耐受性,从而为作物耐盐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
285 |
一种快速测定双壳贝类耐盐性能的方法 |
CN202410260194.2 |
2024-03-07 |
CN118285339A |
2024-07-05 |
李燕; 来琦芳; 周凯; 么宗利; 高鹏程; 孙真; 卫宇星 |
本发明提供快速测定双壳贝类耐盐性能的方法,包括:步骤S1:把贝类暂养于适宜水体中,每天投喂适量藻液;步骤S2:使用过滤自来水,通过海水晶配置成不同盐度的水体;步骤S3:将贝类转移至实验水中,每个盐度梯度组至少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湿重密度约为10g/L;另设空白对照组;步骤S4:待贝类适应2~3h后,加入藻液,并调整其初始浓度为1x106个/mL,3h后结束实验;步骤S5: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水样并对藻类进行固定,计算藻的浓度,将贝类软体部取出并烘干;步骤S6:计算不同盐度梯度下贝类摄食率,然后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半致死盐度。本发明利用贝类摄食率快速鉴定双壳贝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能。 |
286 |
SRZ3基因及其在提高水稻耐盐性方面的应用 |
CN202410674596.7 |
2024-05-29 |
CN118240841A |
2024-06-25 |
王娟; 李杭; 江雷; 秦华; 权瑞党; 黄荣峰 |
本发明公开了SRZ3基因及其在提高水稻耐盐性方面的应用。所述SRZ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SRZ3基因过表达株系在NaCl处理下表型,本发明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对于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以及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和相关性状的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将在植物耐盐分子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287 |
一种高耐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培养方法 |
CN202210297669.6 |
2022-03-23 |
CN114752545B |
2024-06-21 |
杨宏; 张鑫 |
一种高耐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培养方法,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作为接种污泥,人工配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氮源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利用高浓度底物流加和间歇式运行实现对盐度值4%培养环境的建立与维持,对运行参数如pH,温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并通过对出水各项指标的检测来调整进水负荷,以此成功筛选培养出一种高耐盐性的反硝化细菌菌群。 |
288 |
圣草酚及其制剂在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
CN202410247537.1 |
2024-03-05 |
CN118177199A |
2024-06-14 |
陈明; 马有志; 李彩侠; 李鑫; 张玥玮; 何章; 唐文思; 陈凯; 周永斌; 陈隽; 徐兆师 |
本发明公开了圣草酚及其制剂在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植物耐盐性的体外施剂量。具体公开了圣草酚或其盐、或者它们的溶剂合物在下述任一中的应用:A1)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A2)制备提高植物耐盐性产品中的应用、A3)提高盐胁迫下植物株高中的应用、A4)制备提高盐胁迫下植物株高产品中的应用,A5)提高盐胁迫下植物鲜重中的应用、A6)制备提高盐胁迫下植物鲜重产品中的应用、A7)提高盐胁迫下植物干重中的应用、A8)制备提高盐胁迫下植物干重产品中的应用、A9)提高盐胁迫下植物存活率中的应用或A10)制备提高盐胁迫下植物存活率产品中的应用,将圣草酚直接外施于植物或添加入种子包衣来包被植物种子,均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
289 |
甘蓝型油菜BnaTAF9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
CN202410005445.2 |
2024-01-02 |
CN118064494A |
2024-05-24 |
范成明; 赵泽宏; 张新永; 韦灯会; 郭徐鹏; 陈宇红; 胡赞民 |
本发明公开了甘蓝型油菜BnaTAF9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BnaTAF9基因具有提高油菜耐盐的功能,在油菜过表达BnaTAF9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油菜在盐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能力,表明BnaTAF9基因作为油菜耐盐的正调控因子对耐盐碱油菜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290 |
PrSRAP1基因提高植物耐盐性及耐旱性的用途 |
CN202211336869.4 |
2022-10-28 |
CN117947068A |
2024-04-30 |
孙国清; 程红梅; 曾飞凤; 郭惠明; 苏晓峰 |
本发明提出了PrSRAP1基因的用途,该基因能够提高植物耐盐性或耐旱性、制备转基因植物、降低植物失水率、筛选或检测耐盐性或耐旱性植物。将PrSRAP1基因转入植物中制备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和耐旱性,减少植物在缺水旱胁迫条件下的失水率,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广泛应用。 |
291 |
陆地棉GhANN4基因在陆地棉抗旱和耐盐性中的应用 |
CN202410118307.5 |
2024-01-26 |
CN117904181A |
2024-04-19 |
王彩香; 马绍英; 罗进; 宿俊吉; 杨琦文; 李丹丹; 杨军宁 |
本发明公开了陆地棉GhANN4基因在陆地棉抗旱和耐盐性中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GhANN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GhANN4基因在提高陆地棉抗旱性和耐盐性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GhANN4基因在盐和干旱胁迫中显著表达,在陆地棉中沉默GhANN4基因,经干旱和盐胁迫处理后,发现GhANN4基因沉默引起陆地棉叶片萎蔫、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和逆境胁迫相关基因表达下降,即沉默GhANN4基因减弱棉花的抗旱性和耐盐性,证明GhANN4基因正向调控陆地棉响应干旱和盐胁迫。本发明为陆地棉应对非生物胁迫提供重要基因资源。 |
292 |
拟南芥BDR3基因在调控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
CN202211424316.4 |
2022-11-14 |
CN115838746B |
2024-04-09 |
张爱琴; 庞秋颖; 苗荣庆 |
本发明公开了拟南芥BDR3基因在调控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拟南芥BDR3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对拟南芥BDR3基因缺失突变、过表达植株盐胁迫研究发现,BDR3基因缺失突变相对于野生型能显著提高其耐盐性,而过表达植物相对于野生型对盐更加敏感。说明BDR3基因对植物耐盐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293 |
一种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及其应用 |
CN202111583787.5 |
2021-12-23 |
CN114292856B |
2024-01-30 |
胡建军; 葛晓兰; 张磊; 杜久军; 魏涵天; 项晓冬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以及其编码蛋白,另一方面提供了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并且可能具有普适性的耐盐性基因资源,胡杨盐胁迫的耐受性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素材,同时也为植物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 |
294 |
一种与大麦耐盐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CN202110895570.1 |
2021-08-05 |
CN113462805B |
2023-12-29 |
屠一珊; 沈秋芳; 傅良波; 张国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大麦耐盐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该SNP分子标记的位点位于大麦二号染色体第63352292个碱基处;SNP碱基差异为G或T。本发明通过对大麦盐胁迫下根部相对干物质重和钠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对耐盐性有提高作用的SNP位点,首次公开了一个与大麦盐胁迫下根部相对干物重及钠离子含量显著相关联的SNP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检测准确高效、扩增方便稳定,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不同耐盐性大麦品种的鉴定效率。 |
295 |
胡杨PeHIT54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上的用途 |
CN202311469485.4 |
2023-11-07 |
CN117264970A |
2023-12-22 |
李建波; 贾会霞; 代新仁; 赵金娜; 杨艳飞 |
本发明公开了胡杨PeHIT54基因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上的用途,所述胡杨PeHIT54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与SEQ ID No.1编码相同蛋白的简并序列,通过在植物中过表达胡杨PeHIT54基因,从而提高植物耐盐性。本发明通过比较分析盐胁迫下PeHIT54过表达转基因杨树和野生型84K杨的株高、地径等生长,以及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变化,发现在盐胁迫下PeHIT54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生长状态明显好于野生型84K杨,生理指标结果也证实了PeHIT54过表达杨树的耐盐能力明显优于野生型84K杨。这一发现揭示了PeHIT54基因能特异提高植物在盐胁迫下的抗性,为林木分子育种领域培育耐盐转基因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296 |
调控植物抗旱性和耐盐性的SpDREB2B蛋白及其应用 |
CN202311160342.5 |
2023-09-11 |
CN116891521B |
2023-11-28 |
陈倩; 王广艳; 杨雅; 罗兰迪; 杨永平 |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调控植物抗旱性和耐盐性的SpDREB2B蛋白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揭示了紫花针茅SpDREB2B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具有提高紫花针茅或拟南芥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的作用。在干旱或盐胁迫处理实验中,纯合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抗旱性和耐盐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由此证明了紫花针茅SpDREB2B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旱耐盐方面的功能,为植物抗逆基因库增加基因资源,对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提高植物抗性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297 |
一种快速提高盐敏感水稻耐盐性的方法 |
CN202310766464.2 |
2023-06-27 |
CN116848990A |
2023-10-10 |
张桂云; 孙明法; 朱国永; 王爱民; 唐红生; 严国红; 胡蕾; 刘凯; 施伟; 孙一标; 赵绍路; 朱静雯; 代金英; 张梦龙; 程新杰; 岳红亮 |
一种快速提高盐敏感水稻耐盐性的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步骤如下:步骤一.用3‑10 wt.‰NaCl溶液溶解DL‑哌啶酸,配制成浓度为50‑400 mg/L的DL‑哌啶酸溶液,然后将水稻种子表面消毒;步骤二.将消毒后的水稻种子在DL‑哌啶酸溶液中于20‑30℃温度下浸种16‑24 h后得到处理后水稻种子,使其在盐胁迫环境下正常发芽生长即可。本发明利用外源DL‑哌啶酸浸种水稻种子和浇灌,能够提高盐敏感水稻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根长和生长速率,提高盐敏感水稻的耐盐性,可满足我国沿海滩涂对高产、优质、抗病、耐盐、直播水稻品种的迫切需求,并可改良盐碱地,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
298 |
一株诱导植物具有耐盐性的根瘤菌株及其应用 |
CN202110472201.1 |
2021-04-29 |
CN115261245B |
2023-09-19 |
孟晨; 隋晓娜; 张成省; 郑艳芬; 李义强; 徐宗昌; 马斯琦 |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诱导植物(大豆)具有耐盐性的根瘤菌株(TJ22)及其应用。根瘤菌TJ22已于2021年3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22012。本发明的根瘤菌株TJ22耐盐性强、具有溶磷兼分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产铁载体的能力。接种根瘤菌TJ22的大豆在盐胁迫下(100mM NaCl)根的干鲜重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同时损伤植物膜结构的物质丙二醛(MDA)显著下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植物的能量来源且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物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 |
299 |
东乡野生稻oru-miR1861c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上的应用 |
CN201910248157.9 |
2019-03-29 |
CN109777802B |
2023-04-11 |
张帆涛; 艾彬; 谢建坤; 陈勇; 张朦; 刘文晋; 黄晶 |
本发明提供了东乡野生稻oru‑miR1861c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上的应用。本发明人从东乡野生稻中获得了东乡野生稻oru‑miR1861c的前体序列片段编码基因,并将东乡野生稻oru‑miR1861c的前体序列片段编码基因通过载体导入目的植物中,使得目的植物的耐盐性得以提高。 |
300 |
栖稻根瘤菌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
CN202210577794.2 |
2022-05-25 |
CN114921373B |
2023-03-28 |
张桂山; 龚旗; 张晓霞; 汪博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盐菌剂及其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耐盐菌剂包括栖稻根瘤菌M15的菌体、菌悬液、发酵液、发酵液粗提物和发酵液粗提物的单体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所述栖稻根瘤菌M15可降低包括水稻在内的植物的相对导电率、脯氨酸含量、Na+含量以及Na+/K+比值,提高植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而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促进植物的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