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信号分子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一种信号分子N‑Hep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的检测方法 CN201610907629.3 2016-10-18 CN106568855A 2017-04-19 郭婉茜; 冯骁驰; 任南琪; 郑禾山
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分子N‑Hep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的检测方法,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取适量样,离心分离后过膜处理,选择合适的萃取剂,采用漩涡混合器混合,准备合适的分液漏斗分离,利用旋转蒸发仪提纯,再经过膜处理后,采用连接UV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信号分子N‑Heptanoyl‑L‑homoserine进行检测,有机流动相比例为65%,无机流动相比例为35%,反应系统的样品流速设定为0.25ml/min,进样量设定为10μl,色谱柱选择为反相色谱柱,UV监测器的监测波长设定在210nm。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精准,稳定,回收率高等特点。
82 用于多个分子信号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1510061908.8 2015-02-05 CN105989248A 2016-10-05 李雷; 王博; 万林
发明提出了用于多个分子信号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计算任意不同的分子簇A与分子簇B的荧光信号之间的混杂系数C(A←B)和C(B←A),用于衡量所述分子簇A和分子簇B的荧光信号相互混杂的严重程度,进而,可以干预、减少不同分子簇间相互混杂的干扰,以提高分子识别技术的辨识精度
83 一类气体信号分子供体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1110329661.5 2011-10-26 CN102503932B 2014-04-23 绪广林; 盛晶晶; 郑文杰; 潘黎黎; 敖桂珍; 成静; 邱婷; 史方超
发明公开了一类全新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所述化合物是具有通式YLXYⅡ的化合物或其盐,包含与硫化氢有关的部分,其通常与化合物共价结合或形成盐。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及抗肿瘤作用,而且未见显著的胃肠道损伤,表明上述化合物可能用于制备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炎症、心血管、肿瘤相关疾病的药物。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这些化合物的方法。
84 MOPA系统准分子激光同步控制中的信号获取方法 CN201210578509.5 2012-12-27 CN103078246A 2013-05-01 方晓东; 梁勖; 王效顺; 鲍健
发明公开了一种MOPA系统准分子激光同步控制中的信号获取方法,包括有第一放电腔MO腔和第二放电腔PA腔,每个放电腔内均安装有准分子激光放电头,分别采用两高压探头对两准分子激光放电头进行检测,获取两放电腔的放电高压信号,或采用光敏探头检测第一放电腔MO腔的光信号,采用高压探头检测第二放电腔PA腔的放电信号,并将两信号传输至同步控制器,同步控制器提取其中的上升沿,进行同步调整,实现MOPA双腔同步出光。本发明可以有效的实时获得准分子激光器的放电时序信号,结合准分子激光器专用的同步控制器,可以有效的对MOPA结构的双腔准分子激光器进行同步控制,达到所需的控制精度
85 介导细胞吸附信号传递的细胞表面分子 CN200610100665.5 1998-02-27 CN1908012A 2007-02-07 玉谷卓也; 手塚克成
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新的由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细胞表面分子,其特异性表达在胸腺细胞,ConA刺激活化的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由抗对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淋巴细胞的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所发现。更进一步,还分析了该分子的功能。而且发现抗该分子的抗体显著改善了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状况。
86 介导细胞吸附信号传递的细胞表面分子 CN98804574.5 1998-02-27 CN1221569C 2005-10-05 玉谷卓也; 手塚克成
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新的由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细胞表面分子,其特异性表达在胸腺细胞,ConA刺激活化的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由抗对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淋巴细胞的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所发现。更进一步,还分析了该分子的功能。而且发现抗该分子的抗体显著改善了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状况。
87 介导细胞吸附信号传递的细胞表面分子 CN98804574.5 1998-02-27 CN1253567A 2000-05-17 玉谷卓也; 手塚克成
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新的由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细胞表面分子,其特异性表达在胸腺细胞,ConA刺激活化的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由抗对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淋巴细胞的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所发现。更进一步,还分析了该分子的功能。而且发现抗该分子的抗体显著改善了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状况。
88 一种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检测方法 CN202410112796.3 2024-01-25 CN117907485A 2024-04-19 许丽卫; 孙德慧; 王祚; 王乐莅; 冉涛; 耿梅梅; 彭灿; 王久荣
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提取样品与盐酸溶液混合提取,得到提取液后离心取上清液,所述待提取样品包括肠道内容物和/或瘤胃内容物;将上清液与基磺酸溶液反应后,加入2,3‑二氨基溶液,进行衍生处理,得到衍生产物后离心取上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测得的AI‑2的检出限为0.006μg/mL,定量限为0.020μg/mL,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精密性和日间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平均回收率在65%~101%之间,可实现对AI‑2的准确定量测定。
89 负调节Nrf2信号通路的小分子组合物及其应用 CN202210532017.6 2022-05-17 CN117100739A 2023-11-24 周詹姆斯; 谢百波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和保健食品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负调节Nrf2信号通路的小分子组合物,其包含甘草查A、甘草查耳酮C、甘草查耳酮D、甘草查耳酮E、芒柄花素、光甘草酚和甘草黄酮C,可用于预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90 一种基于高分子扩增信号放大的免疫分析方法 CN202210106489.5 2022-01-28 CN116559431A 2023-08-08 吴元子; 王旭伟; 张江胜; 李玲; 吕艳玮; 蔡静雯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分子扩增信号放大的免疫分析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蛋白质‑高分子偶联物与生物分析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开发出用于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以微球作为固相载体材料的基础上,预先包被目标分析抗原蛋白分子,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将事先接枝了光引发剂的抗体IgG‑I大分子间接地固定在微球表面,构建出“竞争”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廉价、无酶的级联放大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91 生物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结构类似物的应用 CN202211726497.6 2022-12-30 CN116218755A 2023-06-06 闫建斌; 杜然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物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结构类似物的应用。在菌群中添加适量浓度的五元环结构竞争性母核小分子,通过竞争性结合AHLs群体感应小分子合成相关的酶,阻断菌株群体感应小分子的合成;或导致相关的合成酶以竞争性小分子为底物,生成无法被信号通路上的受体蛋白识别的群体感应小分子,从而无法发挥作用影响菌群发酵。而不是通过添加群体感应小分子降解酶,通过降解小分子来实现,或者改造微生物让其不产生或者少产生群体感应小分子来实现。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92 一种体外合成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方法 CN202211243500.9 2022-10-12 CN115820605A 2023-03-21 李祎; 韩朔; 夏晓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合成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方法,属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合成技术领域。根据奇球菌Y35基因组中AI‑2合成关键基因pfs和luxS设计引物,以菌株Y35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基因pfs和luxS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过酶切纯化后与酶切后的质粒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fs和pET28a‑luxS,并在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进一步对诱导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提高蛋白的产量,降低AI‑2体外合成的成本,并对AI‑2的产量进行测定。本方法能够提高AI‑2的产量,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合成以及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93 一种纳米孔单分子感知信号知识表示学习方法 CN202210568004.4 2022-05-24 CN114974463A 2022-08-30 唐鹏; 翁婷; 殷博华
发明公开一种纳米孔单分子感知信号知识表示学习方法,其为基于实例判别transformer的学习方法,其适用于机器学习和纳米孔单分子感知技术;本发明方法包括:构建基于transformer的纳米孔单分子感知信号知识表示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创建纳米孔单分子感知信号数据集并对信号数据进行合适的预处理;设置神经网络模型内各参数初始值,以最小化损失函数为目标训练模型实现针对纳米孔单分子感知信号的实例级判别;将待处理的感知信号输入到训练完成的模型输出信号对应的知识表示。本发明在编码器部分采用了transformer结构,实现了信号在知识表示空间内的稀疏分布,并且其直接从信号数据中挖掘模式信息,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下游信号分析任务,通用性和有效性强。
94 激活WNT信号传导的多价结合分子及其用途 CN201980025947.9 2019-02-14 CN111989345A 2020-11-24 S·安格斯; S·西杜; 陶余勇
本文描述影响多价结合分子与细胞上的FZD受体和Wnt共受体结合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价结合分子与细胞上的FZD受体和共受体两者的结合激活Wnt信号通路。本文还描述激活Wnt信号通路的多价结合分子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多价结合分子包含在Fc结构域的任一端上的FZD受体结合结构域和Wnt共受体结合结构域。
95 一种降低植物小分子信号假阳性率的方法 CN201911372695.5 2019-12-27 CN111060696A 2020-04-24 肖浪涛; 苏益; 罗为桂
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植物小分子信号假阳性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植物原生质体制备总蛋白,再将总蛋白超滤后,收集滤液,将滤液样品先经过还原再进行烷基化处理后,得到待测样品;S2、利用液质联用仪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测定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该方法从没有细胞壁保护的原生质体中提取蛋白质更容易且原生质体更利于保持蛋白与小肽的完整性,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测定结果中假阳性率更低。
96 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的结合分子 CN201810272574.2 2018-03-29 CN108610422B 2019-05-28 陈国江; 罗龙龙; 冯健男; 乔春霞; 李新颖; 肖鹤; 吕忠霖; 沈倍奋
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的结合分子,该结合分子是针对P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体外实验证明该单克隆抗体能够与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有较强的亲和活性,进而能够逆转T细胞免疫抑制。本发明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临床治疗肿瘤等免疫障碍提供了候选药物。
97 用于多个分子信号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1510061908.8 2015-02-05 CN105989248B 2018-11-27 李雷; 王博; 万林
发明提出了用于多个分子信号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计算任意不同的分子簇A与分子簇B的荧光信号之间的混杂系数C(A←B)和C(B←A),用于衡量所述分子簇A和分子簇B的荧光信号相互混杂的严重程度,进而,可以干预、减少不同分子簇间相互混杂的干扰,以提高分子识别技术的辨识精度
98 一种T细胞信号的嵌合分子转换器及其用途 CN201310046796.X 2013-02-06 CN103965361B 2018-10-30 钱其军; 金华君; 丁娜; 俞德超; 李林芳; 吴孟超
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涉及一种T细胞信号的嵌合分子转换器及其用途。具体地,其由高效结合肿瘤细胞表面和/或肿瘤基质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的多肽,通过铰链结构与源于高亲和受体的跨膜区和共刺激信号分子胞内肽段连接构成。膜外多肽接收肿瘤细胞表面和/或肿瘤基质细胞表面免疫抑制分子信号并传递到胞内,通过共刺激信号分子胞内肽段,激活免疫细胞的第二信号,增强免疫细胞的增殖能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延长活化免疫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克服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对肿瘤过继细胞治疗效应细胞的副作用
99 一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淬灭菌及其应用 CN201810390140.2 2018-04-27 CN108611294A 2018-10-02 陈少华; 何杰华; 郭徨纯; 袁昊; 张玥; 黄少莉; 张炼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淬灭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皮氏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pickettii)对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同时筛选得到了一株高效降解DSF信号分子的皮氏罗尔斯顿菌F20,该菌株于2018年4月3日保藏于广东省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47。该菌能快速高效降解DSF,从而干扰DSF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可显著减轻依赖DSF致病的病害,达到实际生防效果的功能。本发明不仅可替代化学防治方法,排除抗生素使用安全隐患,且为微生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和思路。
100 一种荧光分子信号的成像方法及其装置 CN201711317433.X 2017-12-12 CN107907519A 2018-04-13 熊红莲; 黄鸿衡; 罗佳雄; 韩定安; 曾亚光; 谭海曙; 王茗祎
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分子信号的成像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荧光分子信号的时域数据;将所述时域数据转化为频域数据;从所述频域数据中提取动态荧光分子信号的频域数据,并以所述动态荧光分子信号的频域数据重建图像。本方法利用动、静态荧光分子信号在频率上差异这个特点,将荧光分子信号从时域数据转化为频域数据,从而将动、静态荧光分子信号有效区分,然后再对动态荧光分子信号进行重建成像,该成像由于去除了静态荧光分子信号的干扰,因此在对比度上都远远优于现有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探测器,计算机、激光器、三维载物台。该方法及其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生物荧光分子成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