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一种高温超临界气化能源制氢系统 CN202020296680.7 2020-03-11 CN211896820U 2020-11-10 王树众; 崔成超; 李艳辉; 蒋卓航; 赫文强; 张熠姝; 王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超临界气化能源制氢系统,属于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领域,气化后产物固液气分离后,重新利用固液相中残炭在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中进行超临界水热燃烧,彻底利用炭等炭基能源化学能。产生的高温进一步提升超临界流体温度,直接在超临界水气化器中与待气化煤浆发生分子接触式掺混预热,突破了间接换热高压装备结构合金的耐温限制,实现更高温的超临界水气化反应,最大化制氢效率。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制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降低了能耗,通过耦合超临界水热燃烧和超临界水气化,结合回热器等多种热能再利用措施,实现了煤炭等炭基能源化学能直接高效转化为氢能,同时满足环保要求,不排放任何氮化物等有害气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62 一种两级余热回收的污泥解辅助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2111349143.X 2021-11-15 CN114075456A 2022-02-22 徐东海; 冯鹏; 杨万鹏; 姜观宇; 王瑜; 孙韶艳
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余热回收的污泥解辅助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该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浆化机、高压污泥输送、一级余热回收预热器、污泥预热器、热水解反应器、二级余热回收预热器、热液预热器、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电加热装置、气化产物冷却器、背压、气液分离器和固液分离器。本发明通过结合热水解技术与超临界水气化技术设计了两级余热回收利用的污泥处理系统,能够提高污泥处理效率、气化反应效率及产率,同时回收利用反应余热以降低系统运行能耗,也不会产生二噁英等污染物,降低了二次污染。整个系统兼具经济性和生态价值,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定思路。
163 一种适用于高浓度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超临界气化制氢系统及方法 CN202310798482.9 2023-06-30 CN116836731A 2023-10-03 郭烈锦; 葛晖; 陈渝楠; 葛志伟; 金辉; 黄勇; 刘兆峥
发明属于制氢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浓度木质纤维生物质的超临界气化制氢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实现高浓度纤维素类生物质浆液的制备及送,在浆液制备过程中未使物料分子结构的化学键大幅断裂,仅有少量气体生成,同时浆液均匀性、稳定性及流动性优异;利用超临界水的理化性质,采用两步法气化,一级反应器基于超临界水液化原理,实现盐回收与大分子解聚,并利用苛化装置增加了碱盐的重复利用性,提高了制浆工艺的经济性,实现低成本的浆液制备;基于在一级反应器内的物料分子结构简化,大幅降低二级反应器内积炭及反应器腐蚀的发生,实现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高效气化,保证了系统气化效率的高效性。
164 一种超临界部分化联合催化气化处理有机危险废弃物的系统及方法 CN201610788279.3 2016-08-31 CN106281518A 2017-01-04 徐志鹏; 郭灵巧; 朗明松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部分化联合催化气化处理有机危险废弃物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3、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4、气液分离器5,排水池7,所述有机危险废弃物经过加热器3输送至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4进而产生气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再输送至气液分离器5进行气液分离。本发明将超临界水部分氧化工艺和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工艺相结合,与传统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危险废弃物的工艺相比,本发明参照反应器内部温度,而非废弃物COD浓度控制加入系统的氧气量,提高了反应器内部温度的可控性,有效降低了氧气消耗量,既实现了系统内部自热,又减少了设备的氧化腐蚀
165 超临界气化法联合生物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危险废弃物的零排放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1610788212.X 2016-08-31 CN106221811A 2016-12-14 郭灵巧; 郎明松; 徐志鹏
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气化法联合生物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危险废弃物的零排放处理系统及方法,首先采用超临界水气化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危险废弃物,以降解其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其次,将超临界水气化处理后排出的液体采用生物法进行脱氮处理,将排水处理至达标排放级别。其中生物法处理过的水进行深度处理后进入软水系统,用于锅炉供热,超临界气化产生的混合燃气送入加热器焚烧供热,整个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进行资源化处理,最终实现零排放。本发明不但实现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危险废弃物的零排放处理,而且缩短了超临界水气化反应设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减小了设备腐蚀,延长了超临界水反应装置的寿命,降低了投资成本,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166 球形二催化剂及用于以蓝藻为原料通过超临界气化制取氢气的用途 CN201710496972.8 2017-06-26 CN107311226A 2017-11-03 张会文; 朱伟; 颜庭轩; 丁磊; 马江雅; 张晓曼
发明公开了球形二催化剂及用于以蓝藻为原料通过超临界气化制取氢气的用途,该球形二氧化钛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先将硫酸钛和尿素溶于体积浓度25-35%的异丙醇水溶液中,然后于170-190℃水热反应14-16h,最后离心、洗涤、干燥;硫酸钛的摩尔浓度为1.8-2.2mol/L,尿素的摩尔浓度为硫酸钛摩尔浓度的1-2倍。本发明制备的球形二氧化钛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以蓝藻为原料通过超临界水气化制取氢气,不仅大大提高了氢气的产出效率,还大大增加了气相中氢气的浓度,对氢气的制取具有催化选择性;本发明产品和方法可以用于处治利用水华蓝藻,既实现了蓝藻的无害化处治,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167 球形二催化剂及用于以蓝藻为原料通过超临界气化制取氢气的用途 CN201710496972.8 2017-06-26 CN107311226B 2018-11-16 张会文; 朱伟; 颜庭轩; 丁磊; 马江雅; 张晓曼
发明公开了球形二催化剂及用于以蓝藻为原料通过超临界气化制取氢气的用途,该球形二氧化钛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先将硫酸钛和尿素溶于体积浓度25‑35%的异丙醇水溶液中,然后于170‑190℃水热反应14‑16h,最后离心、洗涤、干燥;硫酸钛的摩尔浓度为1.8‑2.2mol/L,尿素的摩尔浓度为硫酸钛摩尔浓度的1‑2倍。本发明制备的球形二氧化钛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以蓝藻为原料通过超临界水气化制取氢气,不仅大大提高了氢气的产出效率,还大大增加了气相中氢气的浓度,对氢气的制取具有催化选择性;本发明产品和方法可以用于处治利用水华蓝藻,既实现了蓝藻的无害化处治,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168 一种能量回收及零排放的超临界水气化系统 CN202020296682.6 2020-03-11 CN211896817U 2020-11-10 王树众; 张熠姝; 李艳辉; 郭洋; 宋文瀚; 杨闯; 崔成超
一种能量回收及零排放的超临界水气化系统,包括: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单元,包括提质调浆罐、高压输送、浆料预热器和内热型气化反应器;气体分离单元,包括调温器、调压器一和高压气体分离器;废料处理单元,包括高压气体分离器,废料增压泵,补热器和超临界水化反应器;余能回用单元,包括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回热器,压能回收装置,调压器二,高压三相分离器和流量分配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的成浆率进而增大其气化率和产氢率,同时充分利用系统剩余的热能、压能和水资源,降低系统能耗和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经济性,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有助于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的推广及应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69 超临界气化系统的逐级流控降压及废水回用系统 CN202020296679.4 2020-03-11 CN211896828U 2020-11-10 王树众; 杨闯; 李艳辉; 张宝权; 李建娜; 张熠姝; 杨健乔
一种超临界气化系统的逐级流控降压及废水回用系统,系统包括回热器,回热器的热源侧入口连接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后流体,回热器的热源侧出口连接冷却器的热源侧入口,冷却器的热源侧出口连接一级流动控制降压装置的入口,一级流动控制降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连接背压的入口,背压阀的出口连接气液固三相分离器的入口,气液固三相分离器的液相出口连接硫单质回收装置,硫单质回收装置的液相出口连接氮回收装置,氨氮回收装置的废水出口通过阻尼水A回接至一级流动控制降压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系统中不同压合成气分离,通过流动控制技术实现降压,降压后实现气液固三相产物在线分离及资源化回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70 超临界气化制氢的物料分级预热及超温保护系统 CN202020300800.6 2020-03-11 CN211896824U 2020-11-10 王树众; 张熠姝; 李艳辉; 郭洋; 徐甜甜; 李建娜; 蒋卓航
一种超临界气化制氢的物料分级预热及超温保护系统,包括:物料梯级预热单元,包括调浆储罐、浆料高压输送、浆料预热器、流量分配器和自热气化炉;分离单元,包括调温器、调压器、高压气体分离器和高压固液分离器;超温保护单元,包括流量调节器和调温器。气化原料在调浆储罐内与回用热水掺混预热,再进入浆料预热器内预热升温,然后进入自热气化炉被上部反应放热加热,完成三级梯级预热;出浆料预热器的气化产物调温调压后进行气体分离和固液分离,液相回用于原料调配;用于调温后的中温冷却水进入自热气化炉冷壁提供超温保护。本实用新型能提高的气化率和产氢率,实现系统自热平衡,保证安全稳定运行,降低能耗和成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71 能源超临界气化制氢及二化碳能源化利用系统 CN202020298573.8 2020-03-11 CN211896821U 2020-11-10 王树众; 蒋卓航; 李艳辉; 崔成超; 孔文欣; 贺超; 王涛
一种能源超临界气化制氢及二化碳能源化利用系统,包括:主反应流程,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反应产物的热量为物料预热,之后分离得到CO2和液相产物,液相产物调温调压后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的热量为调温调压后的液相产物预热,之后降压进行三相分离,分离得到CO2和液相产物,液相产物回补进行浆制备;能源化固碳流程,利用主反应流程所得CO2进行微藻固碳反应,产出生物原油氧化剂供应流程,为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和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供氧;物料供给,进行煤浆制备。本实用新型耦合超临界水热燃烧技术、超临界水气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于一身,实现了煤炭全流程的高值清洁转化利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72 一种带中间抽气回热的炭超临界气化发电双循环系统 CN202321921154.5 2023-07-20 CN220470043U 2024-02-09 雷晓龙; 张小波; 朱莹; 饶真炎; 李志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介质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中间抽气回热的炭超临界气化发电双循环系统,包括能量释放系统、混合工质透平、换热器组,能量释放系统与混合工质透平、换热器组分别连接,混合工质透平上设置有中间级次抽气口,抽气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组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原料发电量低、系统设备参数适应性较差等问题。
173 一种光互补发电耦合生物质超临界气化制氢系统 CN202320135445.5 2023-01-13 CN219621130U 2023-09-01 高铭骏; 房代宝; 马志刚; 白云峰; 江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互补发电耦合生物质超临界气化制氢系统,包括产能单元、原料处理单元和制氢单元;产能单元将风电电能和光伏电能传递给制氢单元,原料处理单元对生物质原料进行前处理并将其输送至制氢单元,制氢单元进行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并对氢气进行分离纯化。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实现生物质的资源化处理,为构建低成本、清洁高效的制氢体系、实现双目标提供可行性路径。
174 用于超临界气化制氢工艺的能量梯级利用系统 CN202020298647.8 2020-03-11 CN211896822U 2020-11-10 王树众; 崔成超; 李艳辉; 蒋卓航; 赫文强; 徐甜甜; 王涛
一种用于超临界气化制氢工艺的能量梯级利用系统,系统包括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底部出口经第一预热器热流体侧、调温器热流体侧、调压器接至气相分离器入口,气相分离器底部出口经第一回热器热流体侧、增压、第二预热器冷流体侧接至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顶部入口,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器底部中心与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之间经导流件接通;给水泵出口和第一回热器冷流体侧出口都分为两路,分别提供冷流体并最终送至混合器第一入口,混合器出口接入高效冷却套,高效冷却套出口经温压调控器与汽轮机入口接通,汽轮机出口与给水泵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炭气化制氢工艺中压能、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75 炭超临界气化制氢及固液残余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02020295884.9 2020-03-11 CN211896819U 2020-11-10 王树众; 李建娜; 李艳辉; 郭洋; 徐甜甜; 蒋卓航; 崔成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炭超临界气化制氢及固液残余无害化处理系统,系统包括煤粉预处理单元、气供应单元、超临界水气化单元、超临界水热燃烧单元以及冷却水单元。该系统紧密的耦合了超临界水气化反应以及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利用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对有机物降解的快速、高效以及彻底性对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过程中所产生的残浆料直接升压回送进行无害化处理,系统的产物分离技术综合实现了气化反应过程中气液固三相产物的能源化利用,同时,超临界水热燃烧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为超临界水气化反应提供了内部热源,实现了煤炭的高温内热型超临界水气化,减少了外部热源的使用,提高了系统经济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76 一种超临界催化剂在线生成及回收利用气化系统 CN201821980217.3 2018-11-28 CN209276462U 2019-08-20 丘全科; 徐志鹏; 郭灵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临界催化剂在线生成及回收利用气化系统,属于能源清洁利用及环境保护领域。该系统包括水储备罐及水升压预热系统、催化剂前驱液调质罐及催化剂升压预热系统、原料调质罐及原料升压预热系统、调质罐及升压系统、反应系统、回热器、冷却器、三相分离器、固相排放系统、催化剂再生系统;所述反应系统包括催化剂前驱液进口、热水进口、调质剂进口、预热后原料的进口、催化剂生成室、混合反应室、固体排放出口和反应混合物出口。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催化剂在线生成、在线利用和回收,增强了催化气化分解效果,同时降低了催化剂使用成本。
177 用于大物料量试样超临界气化的热重特性分析系统 CN201320865252.1 2013-12-25 CN203705288U 2014-07-09 胡艳军; 肖春龙; 任建莉; 严密; 张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物料量试样超临界气化的热重特性分析系统,包括电子天平、主反应釜及加热炉,反应釜内悬置有一物料吊桶;电子天平一端悬挂物料吊桶,另一端悬挂平衡吊桶,与计算机相连;主反应釜及加热炉为密封体;本系统还包括惰性气体气源,与主反应釜相连;本系统还包括高压和去离子水储罐,去离子水进入高压泵,经加压后进入主反应釜;物料吊桶为丝网制成。其克服了现有装置只能在常压条件下进行一些热重特性分析研究的不足,同时可以进行大物料(>100g)试样的超临界水气化过程的热重实验研究,对有机固体废弃物气化反应机理及动学研究的设备技术进行了扩展。
178 一种采油废液超临界气化耦合燃烧、注汽系统 CN202222589195.0 2022-09-29 CN218644268U 2023-03-17 李鹏; 朱鼎; 刘四威; 胡春云; 陈慧; 吴家桦; 齐晓蕾; 张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油废液超临界气化耦合燃烧、注汽系统,包括软化水预热输送单元、油浆制备输送单元、超临界水气化单元、超临界水热燃烧注汽单元和余能利用单元;通过软化水预热输送单元输送软化水,利用油浆制备输送单元制备将采油废液和原油制备成油浆,然后通过油浆和超临界水气化合成气,最后利用超临界水热燃烧注汽单元实现超临界水热燃烧注汽,同时,对余能进行有效利用。本实用新型采用采油废液和原油制成的油浆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水气化耦合超临界水热燃烧热流体发生装置作为蒸汽发生器,具有原料来源方便、传热效率高、热量损失小、污染零排放的特点,本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非常适合用于海上稠油田的开采。
179 超临界气化制氢气相产物的变压吸收分离系统 CN202020295864.1 2020-03-11 CN211896032U 2020-11-10 王树众; 徐甜甜; 李艳辉; 李建娜; 张熠姝; 蒋卓航; 崔成超
一种超临界气化制氢气相产物的变压吸收分离系统,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出口与换热器热流体侧入口连接,换热器热流体侧出口与三相分离器的入口连接,反应物料沿换热器冷流体侧进入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三相分离器的液相和固相出口接后续单元,气相出口接调压器的入口,调压器的出口接高压水吸收器一的入口,高压水吸收器一的气相出口依次经气路一和气体减压阀后分为两路,一路经气路阀门二接高纯H管路,另一路经气路阀门三接深度分离器的入口,高压水吸收器一的液相出口经液体减压阀接CO2解析器的入口,CO2解析器的液相出口通过水路阀门一回接高压水吸收器一,本实用新型可在高压条件下实现气相产物逐级变压吸收分离,提高能量利用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80 超临界气化法联合生物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危险废弃物的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01621027601.2 2016-08-31 CN205999343U 2017-03-08 郭灵巧; 郎明松; 徐志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临界气化法联合生物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危险废弃物的零排放处理系统,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物料储存装置、预处理和输送单元、加热器、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回热器、气液分离系统、沉淀池、生物处理单元、废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单元。该系统不但实现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危险废弃物的零排放处理,而且缩短了超临界水气化反应设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减小了设备腐蚀,延长了超临界水反应装置的寿命,降低了投资成本,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